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诗词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5篇)《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仙吕】点绛唇_咏教习鼓诉作者:孙叔顺咏教习鼓诉冤每日学按龙韬,演习虎略。
初开教,若论功劳,则俺先来到。
【混江龙】助威声号,将我先鸣三擂发根苗。
渐渐的排成戈戟,纷纷的收聚枪刀。
则这两片皮常与军官为耳目,一生心不离了小校做知交。
虽是我有声难说,有运难消,又不比鸣廉击柝喝号。
摇铃向军前,则我为头儿闹。
面皮上常过了无数,助罗边不住的频敲。
【油葫芦】怎比恁那悠悠吹画角,也每不汤着不动着,教瞒儿满腹中恶气怎生消。
夜阑时直捶到金鸡儿报,早晨间直熬的金乌落。
他每都披着纸甲,挂着战袍,番来覆去由闹,早难道杀气阵云高。
【天下乐】却什么三十年学六韬,好教我逐朝心内焦,他每没一个有才能有机谋有智略。
每日加空虚了五六番,干盘了十数遭,恰便似一场家杂剧了。
【醉中天】想当日两军闹,起全翼赴宣朝。
将我击破花腔,它每都哭破眼胞。
可正是发擂催军校,不付能勾引的离城去,又将他黎民掳掠,这的是恁破黄巢头件功劳。
【金盏儿】他每哭声苦,可教我怨声高。
被我将他众英雄引上阴陵道,他每教场中胆气更那里有分毫。
都不肯一心于国死,则待半路里转身逃。
早难道养军千日,又得用在今朝。
【赚尾煞】将我击发,便声扬额闲下无声哨。
旧声价,如今都坏了,谁敢向雷门行过一遭。
则为我乱军心,将果报先招。
自量度,天数难逃。
若是再瞒上,将来又吃搞。
终身累倒,皮鞚零,再怎敢军中一面骋英豪。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2点绛唇·闺思宋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点绛唇·闺思》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点绛唇诗词赏析
点绛唇诗词赏析点绛唇诗词赏析点绛唇诗词赏析1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8.(5分)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6分)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赏析:周晋的词大多描写的是清逸自然之趣。
从调下词题可以看出,此词系为访问一友人而作,矣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
南漪小隐是矣存叟家花园的名字,园中有硕果轩、元祐学堂、芳菲二亭、万鹤亭、双李亭、桴舫斋、岷峨一亩宫诸景。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
这种环境,使人愁闷。
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
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
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
《点绛唇 感兴》全文及赏析
《点绛唇·感兴》全文及赏析《点绛唇·感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所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这首词的赏析如下:词中描绘了江南的雨景,细雨缠绵,云愁雾绕,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诗句“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通过雨水的描述传达出江南景色的美好和湿润,体现了作者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词中提到了水村渔市、孤烟细、征鸿遥远、行如缀等景象,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生活画卷。
这些景象唤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事的关切。
作者在词中提到了平生事,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人生的思考。
而“谁会凭阑意”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现状和他人理解的担忧。
整首词以江南雨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通过对雨景、水村渔市等景象的描绘,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生活画卷,体现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同时通过平生事和时代现状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时代现状的深刻思考。
《点绛唇·感兴》这首词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词中描绘了江南的雨景,表现了江南景色的美好和湿润,即使在雨天,也依旧美丽如画,传达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词中提到了水村渔市、孤烟细、征鸿遥远、行如缀等景象,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生活画卷,这些景象唤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事的关切。
作者在词中提到了平生事,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人生的思考,而“谁会凭阑意”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现状和他人理解的担忧。
整首词以江南雨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点绛唇·感兴》是宋代词人王禹偁传世的唯一词作。
《点绛唇·感兴》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并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点绛唇·感兴》原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②。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③,遥认行如缀④。
平生事,此时凝睇⑤,谁会凭阑意?《点绛唇·感兴》注释① 感兴:有感而咏。
② 江南句:南朝齐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
” ③ 征鸿:迁徙的大雁。
④ 行:雁行。
缀:连结。
⑤ 凝睇(dì):注视。
《点绛唇·感兴》翻译沉沉阴云,绵绵雨丝,有多少愁意凝滞。
可眼下的江南大地,仍不改清丽的风姿。
看一缕袅袅的炊烟,探出了水村渔市。
天边有南下的大雁飞至,遥遥辨认,一行雁字接着一行雁字。
回首平生,几多往事。
此刻登楼凝神远视,有谁理解我凭栏的心思?《点绛唇·感兴》赏析词作于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任上。
起首两句,是作者面对水乡景色的感受。
“雨恨云愁”,交织着词人的心理反应,虽然天色阴阴欲雨,却未能影响江南风物的魅力,隐示了作者在客愁中仍存慰藉希冀的心情。
以下两句,细写眼前的所见,应合“佳丽”,但“一缕孤烟细”,也描现了幽邃人稀的孤寂氛围。
下片接写对“天极征鸿”的眺望,一个“遥”字,既带有空间的浩邈感,也含有久久注目的时间意味。
诚如李白所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送裴十八归嵩山》),征鸿在古人心目中会引起羁旅、时令以至事业行藏等种种感想,于是带出结末的自伤不遇的喟叹。
词人将“平生事”闪现于一时的凝睇之中,悲怅之情溢于言表。
在宋初艳词风行的词坛上,这首小令自抒怀抱,沉郁清旷,为词境的开拓作了导夫先路的贡献。
《点绛唇·感兴》作者简介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原文及赏析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原文及赏析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过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禹偁《点绛唇·感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点绛唇·感兴宋代: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注释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王禹偁《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禹偁《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8.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6分)答:这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呢?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具有清新旷远的风格,与五代剪红刻翠、遣兴娱宾的作品截然不同。
词的上片借细雨浓云来抒写离愁别恨,既描画出江南多雨多云的特点,又写出了词人对水乡的喜悦之情。
词一开始就捕捉住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突出了多云多雨这一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
尽管这“雨”使人添“恨”,这“云”使人生“愁”,但在作者眼里却仍然感到这一切都有迷人的魅力。
所以,下面禁不住用赞美的语气写道:“江南依旧称佳丽”。
“佳丽”,讲的是风景优美宜人。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中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句。
那么,这“佳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对此作了形象的补充和描绘。
“孤烟”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
作者把王维的诗句略加改造,并使之与遍布江南的“水村渔市”相结合,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便跃然纸上了。
当然,作者并不只着眼于“水村渔市”的刻画,他内心想的是更加远大的事情。
所以,下片宕开一笔,以“征鸿”做旁衬,暗写滞留异乡不能振翼高飞的感慨。
当“征鸿”从“天际”掠过之时,作者便止不住产生了振翼搏斗的遐想。
《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者以鸿雁奋飞来跟自己“平生事”相对照,于是便“凝睇”注视,免不了发出世无知音,“谁会凭栏意”的深长慨叹。
答案:8.(5分)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江南秋景图(2分)。
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
点绛唇阅读赏析及参考答案
点绛唇阅读赏析及参考答案点绛唇阅读赏析及参考答案点绛唇①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景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注释]①点绛唇:杨慎《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
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
著有《浮溪集》等。
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
1结合词句,赏析词中加点的瘦字。
(5分)2本来好个霜天正是喝酒尽兴的时候,词人为什么说闲却传杯手?(6分)3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5分)4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1、瘦字用拟人手法,把梅人格化(2分),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1分),又写出它(也是词人自己)不谀不阿的坚贞和耿直的傲骨(2分)。
2、在构思上此句设置悬念,引出设问;②在感情上此句突出了词人感到仕途艰险,渴望退隐回家,远离官场倾轧的比酒还浓的归兴。
(每点3分,共6分)3 诗人由外及内、由远及近、由动到静,描绘了一幅新月悬空,山衔北斗、夜寒江近、梅影横窗人不寐的景象。
(景象3分、顺序2分)4 词人闲却传杯手是因为归兴浓于酒。
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飞短流长的仕途心生厌倦,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
(原因2分、思想感情3分)【译文】一轮圆月明媚新秀,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
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
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
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
君知否?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赏析】《点绛唇新月娟娟》是北宋著名词人汪藻一首词。
这是一首吟咏归隐的词。
上阕写冬末初春景:寒江夜月,梅横影瘦。
心境的落寞与凄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得到表现。
下阕前两句写霜寒无酒可饮,处境十分困窘,听到乱鸦聒噪,更增退隐之思。
归兴浓于酒,形象具体表现有力。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5篇《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原文: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暮山无数。
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
空凝伫。
故人何处。
可惜春将暮。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情思。
上片写景。
斜阳穿窗,暮山归雁,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
下片写惜春怀人之情。
平芜远望,树木重重,春色将暮,故人何在?宛转细腻地透露了无限怀念之情。
全词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2原文: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
晚云如髻。
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
天如水。
画楼十二。
有个人同倚。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初秋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人之情。
上片写景。
高柳蝉嘶,湖山横翠。
秋风菱歌,晚云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
下片抒情。
帘卷西楼,雨后生凉,独自倚栏,益增怀人秋思。
全词构思清新,秀媚有致。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3原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赏析姜夔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
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
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贴切。
读此词,知其所言非虚。
此词之意境,呈为一宇宙。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
“燕雁无心”。
燕念平声(yān 烟),北地也。
燕雁即北来之雁。
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
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
”《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京口》:“雁频辞蓟北。
”《金陵道》:“北雁行行直。
”《雁》:“南北路何长。
”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此词。
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
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
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
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
此亦化用龟蒙诗意。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赏析
【原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一、前言王禹偁一生八黜三贬,贬商州、滁州、黄州。
他是北宋官员们贬谪路上的精神领袖。
欧阳修贬谪滁州,马上参拜了王元之画像,声称“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谦虚得都忘记了自己的才华是可以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样的千古名句。
苏轼也给偶像王禹偁写《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赞他“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苏轼表示“愿为执鞭而不可得”。
冥冥之中,老天爷仿佛听到了苏轼的声音。
果然两年后,苏轼就跟偶像王禹偁一前一后,历史性地与黄州相逢了。
王禹偁如果跟苏轼同朝为官,肯定是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两人无论是出身、性格、文学主张、职业生涯,都出奇的相似。
出身农家,崇拜白居易,做过翰林学士……王禹偁百黜守直道,苏轼屡贬屡乐道。
两人可以称得上是贬谪路上并肩而行的革命同志!王禹偁是欧阳修、苏轼诗文革新运动的老前辈、先驱者。
他提倡清新隽永、古雅简淡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文格调清新而旷远。
唯一传世的词作就是《点绛唇》(雨恨雨愁),这也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一下这首小令《点绛唇》。
二、鉴赏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成绩是全国高考第一名,皇帝复试中乙科,时年28岁的他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第二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
大理评事,属于大理寺正八品官阶,京官兼职地方一把手,何况还是江南苏州繁华之地。
王禹偁的仕途起步,算是北宋年间考中进士后的高配。
苏轼后来也是如此。
这首《点绛唇》,是王禹偁任职长洲知县时期的作品。
有人认为,这首词写出了王禹偁“满怀用世的抱负,而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如今流寓江南,面对凄凄秋雨,依依炊烟,怎能不生出无限的哀愁和愤懑呢!”说他是“在屡遭打击、被贬江湖之后,对官场的倾轧是多么厌恶,对朝廷的不辨曲直是多么不平”,因为他“可能想到过要避开污浊的官场,到烟雨江湖上簑笠一生”,并且还认为“这,不该是牵强附会的揣测吧?”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对王禹偁这首词的牵强附会。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诗词赏析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诗词赏析点绛唇·感兴宋代: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注释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的*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点绛唇-王禹偁-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点绛唇|王禹偁|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点绛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王禹偁: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8.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概括“征鸿”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8. ①比拟,这雨使人天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或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亦可)②欲扬先抑,衬托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
③总领全篇,呼应下片,完整表达作者感情。
(前两点打出任意一点给2分,第三点3分)9. ①以鸿鹄高飞比喻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2分)②对于江南水乡秀丽风光,作者是十分恋爱和喜悦。
(2分)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屡遭挫折,面对展翼搏击的万里征鸿,他发出了事业无成,青春老去、事无知音的感喟。
(2分)(感喟主要为两点——积极用世、怀才不遇,2分)文学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北宋古诗词《点绛唇·感兴》原文译文赏析
北宋古诗词《点绛唇·感兴》原文译文赏析《点绛唇·感兴》宋代: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的传世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点绛唇感兴》
点绛唇·感兴王禹偁〔宋代〕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作者简介】王禹偁(chēng)(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
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
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
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
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著有《小畜集》。
【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注释】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传世的词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北宋词《点绛唇·感兴》 精品
北宋词:《点绛唇·感兴》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
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
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
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
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著有《小畜集》。
点绛唇·感兴宋代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注释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点绛唇诗词鉴赏
点绛唇诗词鉴赏点绛唇诗词鉴赏点绛唇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调还依旧。
译文翻译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
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
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注释解释点绛(jiàng)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得名。
水边清浅横枝瘦:横(héng)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
瘦,指梅的枝条稀疏。
“水边”句,化用林逋(bū)《山园小梅》诗意。
其一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其二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句意为清澈的浅水池边横斜着稀疏的梅花枝条。
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
昼:白天。
共:和。
俱:一起。
透:透出,透过。
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灵魂品质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
千里人长久:“千里”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意。
意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长地久。
雨僝(chán)云僽(zhòu):梅月经受雨和云的折磨。
僝僽:折磨。
黄庭坚《宴桃源》:“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
”倦(juàn):指屡次(遭受雨和云的折磨)。
格调:品格和情调,此处专指品格。
依旧:像以前一样,指品格不变。
创作背景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天,词人从浙江东阳赶赴江西探望自己的好友辛弃疾。
词人赶到紫溪等待朱熹相聚,由于朱熹有事未能前来,词人于是便辞别辛弃疾东归。
词人走后,辛弃疾作了一首《贺新郎》词,词人看到后,就写了这首词来赠答。
诗文赏析“一夜相思”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
王禹偁《点绛唇 雨恨云愁》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雨恨云愁[宋] 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阑意。
分类标签: 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①孤烟:炊烟。
②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③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④会:理解。
【评解】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词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抒发了他壮年时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全词借景抒情言志,写得委婉含蓄。
风格清丽,感情质朴。
【点评】《词苑》:此词“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唐宋词赏析》:此词把握住水乡景物的特征,用清淡自然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色彩暗淡的风景图,隐约流露出作者客居异乡,抑郁愁闷的心情。
《唐宋词选注》:王禹偁的作品以诗文为主,在仅存的这首小词中,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抒写出游子的客愁,写得委婉细致。
词末透露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不同于一般的艳词。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
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
《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在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在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点绛唇·伤感》原文及鉴赏
《点绛唇·伤感》原文及鉴赏点绛唇·伤感周邦彦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鉴赏此词为作者自千里之外的京师回归故乡,感伤时过境迁,追忆昔日恋人之作。
词中运用回环吞吐的描摹手法,触物生情,直抒胸臆,极言其愁,层层递进,婉转回荡地表达了作者对昔人恋人的一往情深。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
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
“辽鹤”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
丁令威,辽东人,外出学道多年,化为仙鹤,飞归故乡,停城东门的华表柱上,歌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三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
暗用典故。
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
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是从已方感觉而后得知。
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
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
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何以为怀!东晋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其二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桃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桃根。
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
”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
”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
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东门泪”,谓饯别之泪,汉宣帝时,太子太傅疏广辞官还乡,公卿大夫等设宴饯送于东都门外。
《点绛唇·伤感》原文及鉴赏
《点绛唇·伤感》原文及鉴赏点绛唇·伤感周邦彦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鉴赏此词为作者自千里之外的京师回归故乡,感伤时过境迁,追忆昔日恋人之作。
词中运用回环吞吐的描摹手法,触物生情,直抒胸臆,极言其愁,层层递进,婉转回荡地表达了作者对昔人恋人的一往情深。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
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
“辽鹤”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
丁令威,辽东人,外出学道多年,化为仙鹤,飞归故乡,停城东门的华表柱上,歌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三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
暗用典故。
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
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是从已方感觉而后得知。
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
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
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何以为怀!东晋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其二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桃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桃根。
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
”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
”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
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东门泪”,谓饯别之泪,汉宣帝时,太子太傅疏广辞官还乡,公卿大夫等设宴饯送于东都门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诗词赏析
点绛唇·感兴
宋代: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
译文
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
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
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注释
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赏析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的*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
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
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
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
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
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
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
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
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很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
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
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
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词中交替使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从思想内
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
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