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探究点二 区域开发——魏晋至隋唐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
[学术前沿] 小麦在南方推广的原因 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耕种,所以深入 还未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长江流域不少的丘陵、山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旱,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 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
知识点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鼎立:魏、蜀、吴,形成鼎足之势。 2.西晋 (1)建立与统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 统一。 (2)五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 了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 3.东晋 (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的崛起: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 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民族交融——魏晋至隋唐时期
[学术前沿] 唐朝的羁縻制度 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 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酋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 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这些都 督、刺史都必须由中央政府任命,同时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取消了少数民族 上层分子原有的“可汗”称号,从而保证了中央政府统治和行政管理的统 一,避免了民族地区的独立与分裂。这种民族管理制度,既保证了国家的 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和扶持。密 切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使他们仍按照原来的方式安居乐业,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的民族管理制度。
靺 鞨
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 3、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4、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 5、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6、南方统治者实行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
意义 ①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与经济发展,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为经济重
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三次经济重心南移???
三、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
东晋统治南方的 时候,北方先后出现 了一批割据政权。
前秦统一北方
4 世纪下 半叶前秦 统一北方
北魏 宋
北魏 齐
西东 魏魏
梁
北 周
北 齐
陈
南北朝并立形势
时间:4 世纪下半叶 民族:氐族(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族政权)
时间:公元200年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
双方:曹操军—袁绍
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特点: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 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结果: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知识 链接
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 双方:前秦—东晋 地点:淝水 特点: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 余万前秦军。 结果:奠定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2.孝文帝改革:
背景 1、社会矛盾: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有利条件: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 的社会环境,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
政权更迭
蜀
东汉 魏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北魏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宋齐
梁
陈
隋
三国
两晋
南朝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本课小结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三 国 两阶 晋段 南特 北征 朝 的
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 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 治的主要特点。
2. 短暂统一的西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外患
316年, 西晋被 内迁匈 奴贵族 所灭。
自东汉以来,西、北 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 不断向内地迁徙。到 西晋,内迁的民族主 要有匈奴、羯、氐、 羌,还有活动在长城 边缘的鲜卑。他们受 到官府和汉族地主豪 强的剥削压迫。
贰 民族交融
汉族
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 先进 完备
北魏
鲜卑 族
游牧 逐水草 相对 相对 为主 而居 落后 落后
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返回导航
迁都洛阳
……平城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 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 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 大同。 崤函:指洛阳附近的崤山和函 谷关。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宋 齐梁 陈
南朝:420-589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 欲灭东晋,统一中国。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 混战的状态。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 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 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 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事实上,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 远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为“八王之乱”。
二、东晋(317年~420年,都城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1、东晋的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 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之前的东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 朝,六朝都城都是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2、重要事件——淝水之战(383年)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远 不止五个游牧民族,而是指西晋末年各乱华胡人的代表。他们在华北地区建立 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 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这一时期,由于政局动荡,大量百姓与世族南迁。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 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西晋元气 大伤,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即五胡乱华时期。
(2)五胡乱华(304年到439年)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304年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开始算起,一直到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时期,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 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
基业。孙权,生于公元 182 年,从小就善于骑射,文武双全,跟随 父亲兄长一起打天下。十五岁时,孙策就让孙权担任阳羡县长(也就 是如今的江苏宜兴),可谓是年少有成。公元 200年,也就是孙权十 八岁那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掌事,做会稽太守,开始了他统 领江东的生涯。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知识清单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与隋唐盛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政权更替频繁;长期分裂与局部统一并存,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隋唐时代特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术全面繁盛(一)基础知识梳理1、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蜀;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2)西晋短暂统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西晋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刘曜所灭。
(3)西晋短暂统一的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2、东晋与十六国:(1)政权并立:南方: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东晋政治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3、南北朝:(1)北朝: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2)南朝:420年,东晋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4、魏晋时期的文化:(1)宗教:佛教、道教的发展与儒学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使儒学的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2)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突出:①文学:建安文学、东晋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②艺术:绘画→东晋顾恺之为代表,其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书法→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佛教艺术的结晶)、莫高窟;③科技: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医学→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4、隋唐兴亡(1)隋朝的兴亡:581年,杨坚建立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 ★618年,隋朝灭亡(2)隋朝的建设:①广设仓库;②营建洛阳;③开通大运河(3)唐朝的盛衰:盛:618年,李渊建唐→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周政治→唐玄宗:开元盛世衰:由盛转衰:安史之乱→走向灭亡:黄巢起义;907年,朱温灭唐(4)隋唐盛世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完善三省六部,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②武则天与武周政治:★措施:打击关陇士族;改革科举;③唐玄宗与开元盛世:★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改革兵制;发展生产、抑制兼并;大兴文治、限制佛教。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孙刘联合抗曹与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西晋灭吴;西晋的统治;“永嘉之乱”;西晋的结束。
司马睿建立东晋;东晋的偏安;东晋后期的腐朽统治与东晋的灭亡。
南朝四个朝代的名称;刘宋前期的统治局面;陈朝末年的腐朽统治。
十六国北朝;北魏统一北方;北周武帝改革,统一黄河流域。
二、能力培养目标1.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东汉后期的情况相比较,区域性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得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遭到失败的历史环境及其主观、客观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曹操曾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有关史实和历史材料,区分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从而全面、准确地叙述评议他一生的重大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并且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等历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4.西晋的历史虽很短暂,特别是统一的时间不长,但是具体情况十分复杂。
教师须引导学生既要力求全面,找到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问题关键,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对照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相应的史实,加深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理解。
以此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而且南朝、北朝的政权更迭都比较频繁,因此各朝疆土范围也多有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王朝黑暗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东汉末年一些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容
孝文帝改革为中国社 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3、改革的影响
②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③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① 推动了北方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
课堂训练
1.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C.司马炎 (C ) B.司马昭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B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5.三国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 B A.南方B.北方C.福建广东D.西部
4.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B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 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 济发展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是怎样建立的? (建国者、时间、都城、) 时间: 317年 建立者: 司马睿 都城: 建康
2、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这些少数民族建立 的政权称什么?
“五胡十六国”
3、南朝政权的更替
宋
齐
梁
陈
都城:建康 4、北魏的建立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5、北朝政权的更替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 五个朝代,合称“北朝”。
三、北方人口南迁和南方的开发
1、北方人南迁的原因:
北பைடு நூலகம்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的积极影响: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劳 动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经 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开发的原因:
1、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的发展提供 了劳动力、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经验。 3、南方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理线索——归纳主要特征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线索: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1)政治上,社会分裂与士族专权。
由于武将专权、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
门阀士族由东汉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2)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多民族交融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社会特征。
(3)经济上,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也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线索: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再次分裂——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1)隋唐盛世局面。
隋朝于589年统一南北,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隋唐时代。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唐前朝出现盛世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唐代衰亡与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环伺,唐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况。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三、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线索:封建制度的成熟时期——隋唐时期(581—907年)(1)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在察举制基础上创建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科举制。
(2)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四、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线索:封建文化的灿烂时期——三国至隋唐时期(220—907年)(1)儒佛道文化走向融合。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绵,南北方政权更替频繁,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出现三教合一趋势;适应社会稳定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唐朝兴起儒学复兴运动。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原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
因 八王之乱 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内迁少 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
结果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影响 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
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氐、羌
宋、齐、梁、陈
2.北朝的五个朝代: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小结2
东 蜀魏
西
汉
吴
晋
三国(220-280)
十六国 东晋(317-420)
北朝(439-581)
北 东魏 魏 西魏Βιβλιοθήκη 北齐灭北周
宋齐梁陈
南朝(420-589)
北方 隋 南方 朝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 国家大分裂,民族大交融 政治: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
的过程完成
特征 (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 (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4)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转移。
1、十六国林立
三、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 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 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十六国”。 P29列表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3)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4)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 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北方经济 恢复发展
【课堂探究】阅读教材中的史料《魏书·高祖纪》,并结合所 学知识,请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北方少数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
③为分裂走向统一,以及 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
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 ……扭转了
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
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三、民族交融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三、民族交融 2、北方胡汉交融
①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 胡汉对立
②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建立 民族差异逐渐缩小, 民族隔阂依旧存在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加强
迁都洛阳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 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 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 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三、民族交融 1、南方蛮汉交融
从东汉末年开始到隋唐统一的四百年间, 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吸收了数百万外来(注: 外来即汉人之外)的基因。……在南方,百越和其 他原居民(例如苗、蛮),以及西南部的藏缅语系 与南亚语系的原居民,都被中原扩散的大批汉人同 化为南方的中国人。
——许倬云《说中国》
三、民族交融 2、北方胡汉交融
材料一 (太傅何曾)“日食万钱,犹曰 无下箸处”;(其子何劭)“食必尽四 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 (1)统治集团内部—奢—侈《腐晋化书·何曾传》
材料二 相当一部分宗王的权力远不限于 其封国境内,而能参政统军。 (2)宗王权重—威—胁张中帆央《,中爆国发古八代王简之史乱》
材料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因其 衰敝,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 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 则坐生其心。 (3)少数民族内迁,—民—族江矛统盾《尖徙锐戎论》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
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 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魏国——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三国与西晋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曹丕死后辅 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死时,托付曹爽与 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他死后,先后由其 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
自东汉开始,西北 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 内地迁徙。
西晋时,山西、陕 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 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 鲜卑、羯、氐、羌,历 史上称为“五胡”。
三国与西晋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01 02
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 作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 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
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 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 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 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马,共天下
“旧时王谢庭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与南朝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
如此短暂?
04 03 八王之乱
少数民族内迁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 矛盾激化。
东晋与南朝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
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 灭亡的历史事件。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 史称“衣冠南渡”。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
丰惠镇中:李雯
25
东汉
220 266魏Leabharlann 221蜀222
吴
西晋
304
386
北
北齐
东
581
魏
北朝 十六国 魏
北周 西魏
439
317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 自称皇帝,建立西晋。
司马炎
西晋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 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 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前秦
• 南方: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
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160年间,南方 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 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 北方:383年,鲜卑族建北魏,439年,统一
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又分别演变成北齐和北周。历史上把北方的这 五个朝代成为北朝。
• 5世纪初至6世纪末,南北朝对峙时期统称南北朝。
420
534 502
隋唐
南朝 东 宋 齐 梁 陈
晋
479
557 589
时代特点: 政权并立(分裂)
分 布: 南北对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
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
魏
蜀吴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
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结给汉汉族亲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用诸汉卿设制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永制。
——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 的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
了民族矛盾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
都城
建 康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尚书省:自曹魏时始设,东晋南朝沿之。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但至南朝时,其 职能渐转化为一般的办事机构。 中书省:曹魏时分尚书省职权而设,东晋南朝沿之。且权日重,掌出纳帝命,即起草诏 书、政令,接受尚书奏事等机要大事。 门下省:西晋时始设,南朝沿用。其职责主要是在皇帝身边服侍、保卫、顾问应对。门 下之设,原为分中书省之权,故权位极重。 秘书省:南朝设,掌典籍图书。 集书省:南朝设,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省阅奏书,并有驳回全,又与中书侍郎对掌 禁令
晋 完 成
魏 280年
26266西年3年晋
短
三国尽归司完马成氏统一
暂
魏
吴
统
一
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
灭。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 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晋书·惠帝纪》
少数民族内迁
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作
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
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 29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 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民 族 大 融 合 的 出 现
途径
改革 友好交往 蜀汉诸葛亮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 其他 东吴征服、招降、笼络越族
特点 范围广、时间久、民族众多,又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实质
影响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促进各族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为隋唐统一创造 条件
少数民族的内迁:
1.内迁少数民族?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三国 两晋 南北 朝的 政治
魏晋 南北 朝时 期的 政治 特点
长期分裂对峙,战乱频繁,社 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
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中华民 族更加发展壮大
1、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1)概括:古代史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 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四次大统一—— 秦、西晋、隋、元;三次大一统——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形成分合交替的政治局 面,但本质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 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
C、如何消除分裂割据:发展商品经济形成统一市场、完 成政治统一、保持中央政权的强大和政令的畅通、防止地 方割据势力抬头等。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三国
两晋
魏 (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
建立(266—316)
(304—439)
十六国
东晋
统一(280—316)
(317—420)
实现过北方黄河流域统一的有哪些政权?
南北朝
十六国
前秦
北 魏
统一:439
建立:386
东魏 西魏 齐
北齐
北周
梁
隋
陈 589
东晋
宋4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二、赤壁之战
时间: 208年, 双方: 曹操军——孙刘联军 结果: 孙刘联军胜; 意义: 以弱胜强,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笔记: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 建立时间 称 魏 220年 蜀 221年 建立者 都城
曹丕
刘备
洛阳
成都
吴
22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资本? 2.资料2中沮授在哪次战役前向袁绍劝谏? 3.沮授认为袁绍不宜“攻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奉天子以令不臣”,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
2.官渡之战 3.原因: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有理; 袁绍恃重凭强举师南征,违义。
小结:根据当时形势和相关资料分析, 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
统一:280年 灭亡:316年
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东魏
十六国 三国 北魏
西晋
(短暂统一)
西魏 宋 齐 梁 陈
东晋
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 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 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但 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
公元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 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 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 如果一个郡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 问题。 根据这两段材料,说一说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想一想其中原因是什么?(请从自然条件、人口、 技术等方面考虑)
孙权军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刘
曹 军
赤壁
之战
孙、刘 孙 联军
曹操挥师南下,打败刘备,曹操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
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当时曹操率领二十多万 大军从江陵沿江东进,直逼夏口。孙刘联军五万人逆流北上, 双方在赤壁相遇。曹操的士兵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 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操 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 成效。周瑜于是巧妙地使用离间计,曹操中计上了当,误信蔡 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杀了。 一天,周瑜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想投降。 周瑜打了黄盖,黄盖于是假装投奔曹操。曹操相信了。这时, 庞统也来拜见他,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问题。士兵 容易晕船,不易打战,庞统于是帮曹操想了一个好策略,把船 用铁索互相锁住,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效果十分的好, 谋士却说:“这方法的确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的话……”曹操 听了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现在是冬季, 他们若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 谁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作好了准 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的信来投降。果然看见黄盖领着船, 顺风驶来,曹操很得意。船趁着风势,很快到了曹操的战船前。 黄盖手一招,船顿时燃起大火,着火的船借着东南风,撞入曹 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 法脱逃,
刘备三顾茅庐
隆 中 对
隆中对
怎下诸 样大葛 才势亮 能,为 成认刘 就为备 大刘分 业 析 备 刘备要恢复汉室,就必须占据荆州和益州, ?要天 控制西南少数民族,结盟江东,内修政治。
曹操拥有统一中国的理想,于是他挥师南下
与孙刘联军相遇在赤壁。
赤壁之战
曹
刘
曹操军南下路线
刘备军败退路线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鲜卑族进入中原建立了 一个比较强大的政权— —北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这些改革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使鲜卑族逐渐融入汉族,或者说是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鲜卑为什么学习汉族? 汉族的文化更先进
是不是少数民族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没用的呢? 今天璀 璨的中 华文明 是中国 各个民 族共同 创造的 结果。
北方人民为什么南迁?
割据主要都在北方,战争主要也是在北方,赤壁之战 仅仅是在长江上,对江南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南方 此时相对平静,于是大量的北方人民迁移到南方。
引发战乱的还有什么因素 ?
广大的北方和西北地区还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 从自然环境上讲,居住在寒冷地方,自然条件恶劣, 物资经常不足,就常常南下掠夺,这也同样导致战 乱,中原地区人民不给就开打,打不过只好逃,又 使大量北方人民逃到南方。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能站住脚吗?
2、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 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 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国家的分裂成了既成的事实, 而三国鼎立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 一,而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 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笔记:四、西晋
建立:266年,司马炎——晋武帝
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哪两个人实力最强? 袁绍与曹操 根据书p74,他们盘踞在哪里?并说说二 人当时的情况
笔记:一、官渡之战
1.时间: 2.地点: 3.作战双方: 4.结果: 5.影响:
阅读教材P75页,根据资料1和3,说说
袁绍与曹操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根据资料1和3, 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 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诚心待人,宽容大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伤脑筋
三国鼎立局面 的出现究竟是 历史的进步还 是历史的倒退?
1、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 繁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 生活的改善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民族南迁 中国古代社会 经济中心南移
知识巩固:
1、将相关的内容连线
魏 刘备 蜀 孙权 吴 曹操 2、北魏政权是由( A、匈奴 B、鲜卑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顾茅庐隆中对” “经营江东” B )少数民族建立的 C、氐 D、羌
曹操
曹操的《龟虽寿》。 想要统一中国;
孙权与刘备
东吴大帝孙权,三国时期 政治家。生于光和五年(公元 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 元252年)。传说是中国兵法 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 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 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 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 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 子当如孙仲谋。
1.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
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诚信待人,宽容 大量。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 政治优势。 官渡之战有何意义?
是谁最后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出自谁的诗句? 你觉得他的 “壮心”是什 么?他将遇到 的对手是谁呢?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富足的劳动力—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 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生产技术的提高— 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的技术。 3、安定的社会环境— 江南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良好的自然条件—江南雨水充足,气侯湿润,土地 肥沃。
北方人民南迁
西北方少数民 族迁往中原
中原人民迁 往江南地区
识图: A的建立者是
曹丕
B的都城在 A B C
成都
C的国号是
吴
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
刘璋据长江上 游益州地区
刘表据长江中 游荆州地区
孙权据长江中 下游扬州地区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
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 保定市涿州市)人。 根据《三国志· 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 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 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 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
公元25年
都城:
洛阳 光武中兴: 减轻赋役负担,任用清廉 官吏.社会安定,经济好转.
东汉末年形势如何?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及民生凋 敝,中央力量日益削弱。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黄巾起义,中央朝廷无力征讨,放 中央力量日益削弱。 任各地募兵镇压,地方豪强势力迅 •军阀割据混战 速坐大,拥兵自重,混战不断。— —导致军阀割据
资料1:毛玠语太祖(曹操)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休耕织,
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 志· 毛玠传》 ) 资料2:绍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以攻许。沮授曰:“夫救乱 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 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 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而受攻者也。今 弃万安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之!” (《资治通鉴》卷六 十三) 思考:1.资料1中毛玠提出什么建议让曹操捞足了政治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 义》,是中国一本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 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是元 末明初的罗贯中。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 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
东汉建立
建立者:
光武帝 刘秀
建立时间:
汉 光 武 帝 刘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