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

[ 摘要] 全球经济危机使得世界的商业银行皆受到重创,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却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结合文献可得出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问题。盈余管理行为虽然不违反会计管理准则,但其违背了会计信息重力性要求,使与其有利益接触的企业难以了解其真实运营情况,最终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 关键词]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doi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11. 003 [中图分类号] F27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1- 0008- 03

中国资本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中吸引了不少的金融投资者,但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却受到了质疑。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剖析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真实性,并且研究了这一行为管理所造成的经济后果;讨论了外部治理体系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后果和降低的方法更加清晰;为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进而使投资者能够有效识别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做到理智投资。

1 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的意义

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不仅会失去投资者的信任,还会加大整

个经济的危机,造成经济衰退,1998 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和前几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是由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造成的[1] 。对此管理行为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改变商业银行的透明度,完善市场对其的管理力度,促进商业银行稳定发展,还有利于市场的真实、公平性,维护相关投资者的利

、人

益。

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对其自身的长久发展有害,还会影响到整个的金融经济发展。因此,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系统研究,能够认清目前整个的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程度,了解这一行为的影响围和影响程度,进而有利于政府对商业银行这一行为进行政策研究和制定以及监督监管,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

2 盈余管理的概念以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2.1 盈余管理概述盈余管理分为广义上的盈余管理和狭义上的盈余管理。广义的盈余管理是指披露管理。会计学家Shipper 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董事会等管理层有目的的对外财务报告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获得自身利益。William 和Kenneth 也认为公司管理层利用构造交易和会计政策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选择性的修改,误导与其利益相关的公司或者个人对其公司进行错误的业绩判断。狭义上的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根据会计选择呈现经济效益。Scott 认为管理层具有自由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利,因此他们可以通过自由的选

择权使自己的自身利益或者公司利益达到最大化。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在管理层的主观意识下产生的,因此需要做到对管理层的主观意识进行研究才能了解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事实上管理层的主观思想是难以感测和预估的,所以对盈余管理的概述只是理论上的界定[2] 。从总体研究可以得出三个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途径:管理层是否具有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管理层是否对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以及日常及经营中进行了主观意识改变;公司管理层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公开财务报告的结果。

2.2 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

2.2.1 债务契约动机公司日常经营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除投资者自身的资金以外,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金融体制的逐步改革使得包括商业银行在的金融机构都开始加强信贷风险意识,向企业进行贷款时,金融机构一般都会与其签署遵循条款的变动围,若超过围就会有一定的处罚措施,因此部分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动作。

2.2.2 资本市场动机首发证券的公司没有确定的市场价格,其财务会计信息成为了股票价格的主要确定因素,因此部分即将上市或者发行债券的公司会操纵其招股说明书或者债券发行说明书。由于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若出现连续两年亏损或者财务出现状况,就必须退出股票市场,因此部分处于转让处理或者特别处理的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或者利益操纵,以改变公司的现状。

2.2.3 业绩考核以及股利政策动机一方面,公司的奖金计划会影响到部分部管理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企业部管理人具有操纵盈余

的权利。因此出现了部分企业管理人为了获得公司的奖金而修饰公司的业绩指标。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股利政策有关,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3 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管理特征

3.1 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3.1.1 商业银行的融资优势仍然巨大国融资市场主要依靠银行进行融资,且非金融机构的募集资金大部分都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随着银行资产质量的逐步上升,会扩大直接融资市场的围。因此融资市场的虽然会出现多元化现象,但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仍然是主要渠道。

3.1.2 存贷利差逐步变小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控制着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我国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的利率调整与GDP 发展相符合,因而针对通过膨胀进行了存贷款利率的缩小调整,因此商业银行的利润也进一步得到了调整。

3.1.3 日益增加的居民消费贷款潜力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和信用卡企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信贷潜力逐渐增加。我国信用卡人均拥有量为0.25 ,且每信用卡的平均消费额度为9 900 元,实际消费额仅为2 850 元,我国的信用卡贷款控制良好。

3.2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特征

3.2.1 为满足行业监管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动机商业银行为满足我国银监会设置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

充足率以及贷款准备金率等指标,进行盈余管理活动[3] 。由于银行关系着的经济发展,为其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因此银行为了满足一系列相关规定,很可能进行盈余管理。3.2.2 实现利润平滑的盈余管理动机

利润平滑包括商业银行在业绩优异的情况下进行的向下盈余管理和业绩下滑是进行的向上盈余管理,这一管理特点来源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大多由政府直接任命,且实行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因此管理人员为了确保业绩的持续增长会产生进行向下盈余管理的动机,但其他非政府背景的管理人员就会拥有向上的盈余管理动机。

3.3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手段

3.3.1 通过贷款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管理层为了达到行业监管以及平滑利润等目的,会使用贷款损失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运营稳定性,监管部门会限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因此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减值准备对盈余进行管理,或者为了达到拨备覆盖率指标,调节专项准备或者不良贷款的数额,最终账面上达到盈余标准[4] 。

3.3.2 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得交易实施盈余管理的有关政策刺激经济使得各个银行的盈余状况变化甚小。金融危机前,商业银行会将未实现损失资本公积转入当期利润,进而实现利润下滑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