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一)

合集下载

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新复习资料

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新复习资料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元白诗派
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吉体
1510期
孟郊诗歌的创作特点
俗讲
1504期
《左传》的辞令艺术 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
《长门赋》的艺术特点 《九章》 《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玄言诗
《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吴中四士 岑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 元合体
考试分析
考试题型举例-单项选择题
1.《左传》的叙事特点是(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考试分析
考试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 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 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文学四编。
考试分析
二、课程目标
1.系统了解中国文学自先秦至五代的发生发展历史; 2.切实把握其间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准确掌握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创作风格及其创作主张; 4.深度理解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 5.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 ☆☆☆☆☆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考点4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一、《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以记言为主,书内所记
2.《左传》叙事艺术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学性的剪裁;采用全知叙事 视角。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考点4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 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 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中古古代文学史一试题与答案2001-4

中古古代文学史一试题与答案2001-4
A. 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B. 不满足于儒家的章句教条C. 反对永贞革新D. 恢复贞观之治
24.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出处是( )
A.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之一 B.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
C. 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D. 李颀的《古从军行》
25.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 )
A. 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 B. 政治上的讽喻与抒情相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 《韩非子》的散文特点包括( )
A. 议论透彻 B. 明切犀利
C. 冷峻峭拔 D. 多用寓言
E. 条理严密
32. 以下诗人属于西晋时代的有( )
21. 李煜词中最感人的作品是( )
A. 反映宫廷享乐生活的艳情词B. 写离愁别绪的感伤词
C. 抒写亡国的深悲巨痛的篇章D. 以咏物怀古表达情思的篇章
22. 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的原因是( )
A. 籍贯昌黎B. 郡望昌黎C. 被贬昌黎D. 隐居昌黎
23. 韩愈提倡“道统”和“文统”的目的是( )
2001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 )
[评分标准]
答对①②点各给2分。答对第③点给1分。适当举例加2分。总分不超过5分。

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真题及答案【电子版】

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真题及答案【电子版】
D
.貌寝口讷,不善交游
18.
东晋诗歌的内容特点是【

A
.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B.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C
.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D.
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19.鲁迅说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作,指的是【】
A.《饮酒》B
C.《读山海经》D20.鲍照诗的特点是 【 】
A.清新明丽,流转圆美B
C.发唱惊挺,操调险急D
第1页迎下载7页
12.下列汉代诸散文家中,文章带有纵横风气的是【】
A
.董仲舒
B
.刘向
C
.贾谊
D.
桓宽
13.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

A
.骚体赋的终结
B
.抒情小赋的开端
C
.骚体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
D
.大赋文体的正式形成
14.
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是【】
A
.《北征赋》
B
.《述行赋》
C
.《遂初赋》
D
.《河东赋》
精品文档2006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卷课程代码05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或未选均无分
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卷
(课程代码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或未选均无分。
•赋体
•七体
.孟子
•曾子
D
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
B
D
•历史散文集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课程代码00532)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被王国维称为最得“风人深致”的诗篇是A. 《氓》B. 《君子于役》C. 《蒹葭》D. 《采薇》2. 《齐桓晋文之事》中,用来比喻“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的是A. 挟太山以超北海B. 缘木求鱼C. 为长者折枝D. 邹人与楚人战3. 《秦晋崤之战》中,作出“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判断的是A. 郑穆公B. 皇武子C. 弦高D. 王孙满4. 《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是A. 齐国人B. 魏国人C. 赵国人D. 燕国人5. 先秦散文中,鲁迅称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是A. 《老子》B. 《墨子》C. 《庄子》D. 《韩非子》6. 《湘夫人》选自A. 《楚辞·九歌》B. 《楚辞·九章》C. 《楚辞·天问》D. 《楚辞·招魂》7. 《谏逐客书》中,“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平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的秦国国君是A. 秦孝公B. 秦缪公C. 秦昭王D. 秦惠王8.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A. 《春秋》B. 《左传》C. 《史记》D. 《汉书》9. 下列语句中,出自《报任安书》的是A. 挟太山以超北海B.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C.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0. 李陵降匈奴是在苏武出使匈奴的A. 第二年B. 第四年C. 第六年D. 第八年11. 下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句中,“阿母”指刘兰芝母亲的是A. 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

2018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③罗隐的小品文多刺世的严肃主题,如《英雄之言》对历代统治者打着解
救百姓的幌子争夺帝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
30.下列词句属于韦庄词的是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B.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C.问君能有月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D.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答案】B
【解析】《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
愁诗》首句夹有"兮"字,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但还是逐句押韵
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后经南朝鲍照改为隔句押韵后,为唐代歌
行体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考点】建安诗歌
19.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作家是
A.张华B.陆机
C.潘岳D.傅玄
【答案】B
【解析】就诗歌而言,陆机是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今存107首。
【考点】太康诗歌
2.《诗三百》被尊称为《诗经》始自()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魏晋
【答案】C
【解析】《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王风·黍离》的主要内容是
歌创作高潮,其鲜明的时代风格是
A.建安风骨B.魏晋风度
C.盛唐气象D.正始玄风
【答案】A
【解析】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
诗奠基的阶段,这一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
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
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考点】建安诗歌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专业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2016年10月真题及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专业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2016年10月真题及答案

42.(1)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1 分)
(2)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1 分)
(3)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3
分)
43.(1)七言绝句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兴到神会,一挥而就,自然天成。(2 分)
(2)五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自然含蓄。(2 分)
38.(1)晚唐五代出现的词派,词风婉丽绮靡。(1 分)
(2)代表作品为《花间集》。(1 分)
(3)代表人有温庭筠、韦庄。(1 分)
39.(1)盛唐诗人高适、岑参齐名,世称“高岑”。(2 分)
(2)高适、岑参诗多写边塞生活,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1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卷第 4 页
共 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201610 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A 2.B 3.C 4.A 5.C 6.A 7.A 8.C 9.C 10.B
11.D 12.C 13.A 14.C 15.D 16.B 17.A 18.B 19.D 20.C
(3)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具有乐府民歌风格。(1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28 分)
44.(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关系。(2 分)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2 分)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2 分)
(4)楚辞也受到了北方文化的影响。(2 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36.《论语》 37.宫体诗 38.花间词派 39.“高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全国2009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纯文字版本】

全国2009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纯文字版本】
A.《生民》B.《公刘》
C.《皇矣》D.《大明》
正确答案:A
3.产生于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是【】
A.《论语》B.《墨子》
C.《庄子》D.《荀子》
正确答案:C
4.尚书》B.《春秋》
C.《国语》D.《战国策》
正确答案:C
5.在诸子散文中,以奇幻谲诡的想象著称的是【】
37.《春秋》:鲁国编年史。经过孔子修订。记事简括,以为言大义暗语褒贬表达思想主张。
38.武功体:姚合诗被称为“武功体”。代表作诗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写山县慌惊,官况萧条,以及个人生活的窘困等。诗风湝切峭拔。
39.《霍小玉传》:唐代传奇小说。作者蒋防。表现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是【】
A.内容的不同B.用途的不同
C.音乐的不同D.作者的不同
正确答案:C
2.在《诗经·大雅》中主要描述后稷功绩的诗篇是【】
A.陈琳B.蔡琰
C.阮瑀D.应埸
E.刘桢
正确答案:ACDE
33.以下作品属于陶渊明所创作的是【】
A.《五柳先生传》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D.《感士不遇赋》
E.《闲情赋》
正确答案:ABCDE
34.贾岛诗《题李凝幽居》的特点有【】
A.造境清奇幽微B.苦思冥搜所得
C.诗风清切峭拔D.格律谐调圆润
A.《登台赋》B.《登楼赋》
C.《弹棋赋》D.《校猎赋》
正确答案:B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助学平台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助学平台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助学平台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历史散文的是()。

A.《论语》B.《战国策》C.《孟子》D.《荀子》【正确答案】:B2、“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业。

”这一论断出自于()。

A.《尚书•尧典》B.《吕氏春秋•古乐》C.《毛诗大序》D.《宋书•谢灵运传论》【正确答案】:D3、“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出自于()。

A.《宋书•符瑞志》B.《吕氏春秋•古乐》C.《毛诗大序》D.《河图玉版》【正确答案】:B4、黄帝的故事是()。

A.创世神话B.自然灾害神话C.战争神话D.爱情神话【正确答案】:C5、在甲骨卜辞与《诗经》之间,呈现出过度状态的是()。

A.古乐B.《周易》筮辞C.歌谣D.舞蹈【正确答案】:B6、先秦文学史比较详细的描述,是从()开始的。

A.西周初年B.东汉初年C.西周末年D.东汉末年【正确答案】:A7、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

A.铭文B.甲骨文C.罗马字D.梵文【正确答案】:B8、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历史散文()。

A.《诗经》B.《左传》D.《战国策》【正确答案】:C9、《诗经》里有不少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恋爱、婚姻生活的甜蜜和苦恼,有的作品还折射出某些相关的()。

A.生活状况B.政治状况C.社会问题D.个人问题【正确答案】:C10、齐鲁韩毛“四家诗”中的“鲁”是指()。

A.申培B.辕固C.韩婴D.毛苌【正确答案】:A11、汉代“四家诗”中流传至今的是()。

A.齐B.鲁C.毛D.韩【正确答案】:C12、()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迁岐,开地建房,创业兴国的事迹。

末二章写到周文王能够继承祖业,平定夷狄,使周邦日益强盛。

A.《生民》B.《公刘》C.《皇矣》D.《绵》【正确答案】:D13、《豳风·七月》是()。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正确答案】:C14、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A.画蛇添足B.揠苗助长C.螳臂挡车D.庖丁解牛【正确答案】:A15、被后世称为“亚圣”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XX,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

[A] 《山海经》[B]《楚辞》[C] 《XX子》[D] 《左传》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A] 《春秋》[B] 《左传》[C] 《战国策》[D] 《国语》3、主X兼爱、非攻的是下列哪个诸子流派:()。

[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 齐、鲁、、马[B] 齐、鲁、、王[C] 齐、鲁、、毛[D] 齐、鲁、、5、《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6、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

[A]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C]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 锦工机锦,玉人琢玉7、“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A] 提倡纤巧绮靡[B] 提倡刚健骨气[C] 主X体物精巧[D] 主X竞为雕琢8、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

[A] 《出塞》[B] 《闻官军收XXXX》[C] 《黄鹤楼》[D] 《登高》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X是:()。

[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10、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渊明诗的是:( )。

[A]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B]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C]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X笺[D]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024年4月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4月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8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法的是A.孟子B.刘向C.司马迁D.班固2.下列作品不属于农事诗的是A.《七月》B.《芣莒》C.《十亩之间》D.《黍离》3.《诗经·唐风·葛生》是一首A.爱情诗B.悼亡诗C.战争诗D.讽喻诗4.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的是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尚书》5.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出自于A.《战国策》B.《孟子》C.《庄子》D.《韩非子》6.以雄辩色彩见长的先秦散文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荀子》7.下列有关《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依“兮”而咏B.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C,以客观咏物、铺排摹画为主D.注重抒情、议论、描绘8.“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评价的是A.孔子B,屈原C.司马迁D.孟子9.体现屈原创作平实素朴风格的作品是A.《九章》B.《九歌》C.《天问》D.《招魂》10.《战国策叙录》的作者是A.贾谊C.刘向D.司马相如11,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等写作主张的东汉散文家是A.王充B.王符C.桓谭D.仲长统12,范增评价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见于《史记》的A.《高祖本纪》B.《项羽本纪》C.《吕太后本纪》D.《萧相国世家》13.下列不属于司马相如赋作的是A.《长门赋》B.《羽猎赋》C.《美人赋》D.《哀二世赋》14.“五言之冠冕”评价的是A.《诗经》B.《楚辞》C.汉乐府D.《古诗十九首》15.被评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诗作是A.班固《咏史》B.曹操《蒿里行》C.曹植《白马篇》D,王粲《七哀诗》16.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思潮是A,儒学C.玄学D.刑名之学17.以《悼亡诗》著称的诗人是A.陆机B.左思C.鲍照D.潘岳18.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批判的是A.门阀制度B.封建礼教C.战争D,社会风俗19.“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出自陶渊明A、《归园田居》其一B.《读山海经》其一C.《饮酒》其五D.《归去来兮辞》20.“发唱惊挺,操调险急”评价的诗人是A.曹植B,嵇康C.鲍照D.阮籍21、沈约、谢朓、王融开创了A,永明体B.山水诗C.田园诗D.宫体诗22.王粲最著名的赋作是A.《归田赋》B.《洛神赋》C.《登楼赋》D.《别赋》23.薛道衡的成名作是A.《从军行》B.《昔昔盐》C.《春江花月夜》D.《出塞》24.武后时期代表性的台阁诗人是A.宋之间B.刘希夷C.陈子昂D.张若虚25、李白歌行体的特点是A.大量沿用乐府古题B.自然明快,情韵优美C,创作成就不如乐府高D.完全打破了诗歌的固有格式2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出自杜甫的A.《登高》B.《秋兴八首》其一C.《咏怀古迹五首》其二D.《蜀相》27,下列关于柳宗元诗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B.主要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C.山水田园诗富有民歌情调D.忧愤深远,风格清冷峭拔28,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是A.杜牧B.许浑C.贾岛D.孟郊29.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结合在一起,具有浪漫色彩的传奇作品是A.《任氏传》B.《柳毅传》C.《李娃传》D.《莺莺传》30.温庭筠词的主要风格是A.清新自然B.沉郁雄奇C.秾艳柔婉D.清丽疏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含答案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含答案

2016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上古神话中的治水英雄是()A、尧B、舜C、禹D、汤2、“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指《诗经》表现手法中的()A、风B、赋C、比D、兴3、《尚书》是我国第一部()A、编年史B、国别史C、历史文集D、占卜文献4、《春秋》的叙事特点是()A、佶屈聱牙B、微言大义C、铺陈纵资D、明切犀利5、《庄子》的文风特点是()A、冷峻峭拔B、空灵飘忽C、质木无文D、义正辞严6、以下带“兮”的不同句式中,出于宋玉《九辩》的是()A、归来兮!不可以托些B、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C、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离兮带女萝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7、《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A、记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B、创作了丰富的寓言故事C、文风质朴富于论辩色彩D、深得先秦纵横家之风神8、在汉代被称作“为群儒首”的人是()A、刘向B、董仲舒C、东方朔D、蔡邕9、东汉后期王符“志意蕴愤”的人是()A、《昌言》B、《潜夫论》C、《论衡》D、《盐铁论》10、《史记》“五体”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A、本纪B、列传C、书D、表11、贾谊《吊屈原赋》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A、铺排摹绘B、直抒胸臆C、借景抒情D、咏物托志12、文人五言诗《同声歌》的作者是()A、辛延年B、泰嘉C、李延年D、张衡13、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A、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B、囧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C、人生无几时,颠沛在其间D、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14、汉乐府民歌《东门行》在句式上采用的是()A、七言为主B、五言为主C、四言为主D、杂言为主15、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出现在()A、建安时期B、正始时期C、太康年间D、永明年间16、下列诗句出自阮籍《咏怀》的是()A、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B、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C、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D、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7、现今存诗最多的西晋诗人是()A、陆机B、左思C、刘琨D、潘岳18、谢灵运、鲍照属于()A、正始诗人B、建安七子C、元嘉诗人D、北地三才19、吴歌《华山畿》主要抒写的是()A、慕容垂及姚泓时战争之事B、对爱情的坚贞不渝C、辽阔广袤的草原风光D、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20、千古传唱的《刺勒川》属于()A、北朝民歌B、南朝民歌C、宫体诗D、歌行体21、下列各句,出自王粲《登楼赋》的是()A、谁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B、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C、傲自足于一呕,寻风波以穷年D、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22、“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出自于()A、《孔雀赋》B、《洛神赋》C、《思旧赋》D、《文赋》23、下列关于《水经注》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者是南朝的郦道元B、有些篇章是优秀的山水散文C、其中有大量关于佛寺及市井、民俗的记载D、多方面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2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A、《拾遗记》B、《博物志》C、《幽明录》D、《搜神记》25、薛道衡的诗《昔昔盐》的艺术特点是()A、笔力苍劲B、词气宏拔C、朴实爽俊D、词清句丽26、刘长卿写的最好的诗为()A、五言诗B、七言诗C、乐府诗D、歌行体诗27、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属于()A、讽喻诗B、闲适诗C、伤感诗D、杂体诗28、王建的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是()A、乐府诗B、格律诗C、山水诗D、田园诗29、贾岛诗歌创作的特点是()A、以咏史诗著称B、以苦吟著称C、诗意朦胧D、诗风清丽30、晚唐小品文的创作特征是()A、宗经尚简B、文以明道C、批判性强D、娱乐性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31、下列作品属于屈原的有()A、《离骚》B、《天问》C、《九歌》D、《九辩》E、《九章》32、下列赋作属于杨雄的有()A、《长杨赋》B、《河东赋》C、《甘泉赋》D、《逐贫赋》E、《羽猎赋》33、陶渊明今传散文有()A、《兰亭集序》B、《五柳先生传》C、《桃花源记》D、《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E、《与子俨等书》34、顾况诗歌的特点包括()A、受民歌影响B、通俗明快C、有怪奇风格D、高雅闲淡E、以七绝见长35、元稹诗歌内容广阔,形式多样,主要包括()A、新乐府诗B、艳情诗C、悼亡诗D、酬唱诗E、山水诗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36、《孟子》37、“左思风力”38、贞观诗坛39、大历十才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40、简述晁错政论散文的主要特色。

古代文学教育

古代文学教育

古代文学教育古代文学教育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对人们进行文学知识传授和培养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古代文学教育在培养人们的写作能力、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古代文学教育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背景古代文学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在古代社会,写作和阅读文学作品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技能和文化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可以追溯到夏殷周时期的礼乐教育。

而在古代希腊和罗马等西方文明中,文学教育也是受到高度重视的。

二、内容古代文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典文学的学习和传承、写作技巧的培养以及文学欣赏等。

经典文学的学习和传承是古代文学教育的核心。

中国的古代文学教育主要依托于《诗经》、《楚辞》、《论语》等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解读。

学习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同时,古代文学教育也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如修辞的运用、意象的塑造和句法的优化。

此外,文学欣赏也是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欣赏各种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影响古代文学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古代文学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文人墨客,这些具有文化修养和写作能力的人才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古代文学教育也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文学教育,人们能够获得审美的愉悦,提升情感境界,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古代文学教育还能够培养人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对个人的认识和自我价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古代文学教育作为培养人们写作能力、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培养写作技巧和进行文学欣赏,古代文学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古代文学教育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它对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学创作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专业(独立本科段)“三国演义源流研究”考试大纲(课程代码782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0一0年五月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课时:43课时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三国演义源流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培养和检验应考者专业知识的一门重要理论性课程。

本课程重在培养应考者对《三国演义》的成书、文本、与传播的全面把握,不仅要全方位地认识《三国演义》文本本身,同时还要深入理解这一文学和社会精神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物质,进而从特定角度与侧面观照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之心的轨迹,总结中国长篇小说演进的某些规律性东西。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成书研究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的史传渊源(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叙述史传文学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识记与《三国演义》成书有关的史传书目,了解史传对小说的影响,尤其是熟知《三国志》、裴注及《资治通鉴》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重点掌握《三国志》及裴注对《三国演义》小说成书的多方面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史传·小说·历史小说(1课时)第二节肇始奠基的三国史元典(1课时)第三节添枝加叶的注释与增补(1课时)第四节兼收集成的三国史编年(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小说与史传、历史小说与史传,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三国演义》与史传的关系,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三国演义》的史学来源及对《三国演义》的影响,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4、《三国志》的文化意蕴对《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5、陈寿“运奇笔再现奇人”的表现,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6、裴注的作用及对小说的影响,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7、《资治通鉴》的“排比”艺术对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二章野史传说中的小说因素(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叙述野史传说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全面了解三国故事神奇化的发展及褒刘贬曹的时代性思潮的形成,熟知三国故事在隋唐时期的特点。

本章重点是野史传说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三国野史传说的神奇化(1课时)第二节褒刘贬曹的时代性思潮(1课时)第三节隋唐三国传说故事考论(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三国野史传说神奇化的表现,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褒刘贬曹的时代性思潮形成原因,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三国野史传说的神奇化倾向对《三国志平话》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三国故事在唐代打上了时代烙印的表现,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5、隋唐时三国故事的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第三章讲史与三国故事的文学创造(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叙述了讲史对《三国演义》创作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说话”这种艺术形式对三国故事的发展,熟知《三国志平话》对《三国演义》在整体框架、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方面的影响。

本章的重点是《三国志平话》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三国故事创作与“讲史”艺术(1课时)第二节三国故事创作的文化品位(1课时)第三节三国故事创作的新里程碑(1课时)第四节宋元咏三国诗的时代烙印(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城市发展与“说话”兴起的关系,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说三分”的盛行及其原因,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两宋时期在“说三分”兴盛的同时,繁荣起来的三国题材的文艺创作有哪些形式,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从接受主体的多层次性、创作主体的知识结构、道德观念的双向交融来看宋元三国故事的通俗化市民化特征,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5、《三国志平话》作者在全书整体框架上的新思维的三个主要表现,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6、《三国志平话》平民意识与圣贤地位的统一,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7、宋元咏三国诗的特点及对罗贯中创作的影响,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四章三国题材的戏剧化(2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叙述了三国题材的戏剧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元前三国戏的源流演变、元杂剧的概貌及三国戏兴盛的文化动因,着重掌握元杂剧三国戏的特点及其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

本章重点是元杂剧三国戏的特点及其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三国戏的兴盛与元代社会文化(1课时)第二节市井文学框架与诗骚抒情传统(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元前三国戏的源流演变,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三国戏兴盛的文化动因,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元杂剧三国戏的特点及其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二编文本研究第一章作家创作研究(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要系统了解罗贯中的生平、思想及创作,掌握其对三国故事的继承与创造,深入理解他在创作过程中对矛盾的辩证处理。

本章重点是对罗贯中创作矛盾的辩证处理分析。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罗贯中生平思想考论(1课时)第二节接受与创造之关系论(1课时)第三节创作矛盾的辩证处理(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罗贯中的生平及思想倾向,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罗贯中对三国故事的继承与创造,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罗贯中创作矛盾的辩证处理,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4、罗贯中对忠义道德观念矛盾的辩证处理,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二章文化意蕴探微(6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从理想人格、道德情感、悲剧意蕴、君臣关系、人生道路等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三国演义》的文化意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多层次和角度理解作者所构建和反映的文化意蕴。

本章重点是理想人格的文化透视和君臣关系的理想范型。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思想内涵的动态考索(1课时)第二节理想人格的文化透视(1课时)第三节道德情感的表里一体(1课时)第四节悲剧意蕴的人性深度(1课时)第五节君臣关系的理想范型(1课时)第六节人生道路的艰难选择(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三国演义》主题研究的概况,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在纵向动态的流变中,分别探析各部分的文化意蕴,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理想人格的构成形态,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理想人格的审美价值,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5、理想人格的认识意义,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6、《三国演义》中道德与情感的辩证关系,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7、《三国演义》忠义道德的情感蕴涵的举例分析,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8、对《三国志演义》悲情表现的分析,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9、罗贯中处理情感表现的艺术经验与开创性的理论意义,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10、《三国演义》中君臣关系的多种形态,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11、蜀汉君臣的范型意义,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12、罗贯中所构建君臣关系的理想范型的文化渊源与历史局限,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13、从士人的文化心态的角度来看士人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三章人物美学新论(5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着重叙述了人物美学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三国演义》形象系统的宏观建构,熟知主要人物性格,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人物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同时要了解基础美学的相关知识。

本章重点是主要人物性格构成论和奇中寓真的美学特征。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形象系统的宏观建构(1课时)第二节主要人物性格构成论(1课时)第三节奇中寓真的美学特征(1课时)第四节“多层展现”法的美学效应(1课时)第五节比较美学的多层面运用(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人物形象的历史原型与艺术建构,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政治职能形象子系统及其内部关系,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三位一体的“化合”形态,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4、尊重史实与塑造人物性格的矛盾及作者的解决方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5、《三国演义》人物奇异美与性格逻辑、情理规律统一的具体体现,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6、《三国演义》以奇为美的理论意义与美学价值,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7、“多层展现”法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8、比较美学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人物方面的多层面运用,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四章虚实艺术研究(2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全面论述了《三国演义》的虚实艺术,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虚实理论之争的史传渊源及崇实与尚虚两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全面掌握并深刻理解《三国演义》宏观总体实与微观具体虚和谐统一的虚实艺术模式。

本章重点是《三国演义》中虚实艺术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虚实理论之争溯源(1课时)第二节虚实艺术规律探索(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崇实与尚虚两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虚实之争的史传渊源,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对《三国演义》虚实问题评价的诸家观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4、《三国演义》宏观总体实与微观具体虚和谐统一的虚实艺术模式,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5、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虚实处理上的两点失误,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三编传播研究第一章总论(2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论述了研究小说传播接受的理论意义和《三国演义》传播的总体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文学传播的基本文学常识,全面掌握《三国演义》传播史的总体特征及其传播方式。

本章的重点是《三国演义》传播的总体特征。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研究小说传播接受的理论意义(1课时)第二节《三国演义》传播的总体特征(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文学创作的主要环节,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从文学存在方式与作品价值实现角度看传播接受的重要地位,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三国演义》传播的总体特征,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4、《三国演义》传播史的总体特征及其传播方式,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第二章文本系统的传播(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叙述了《三国演义》文本的版本与传播,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版本演变与传播历程,全面掌握文本传播的途径与方式,了解明清两代的教育与文本传播范围。

本章重点是毛评本在修改方面的功过分析。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版本演变与传播历程(1课时)第二节文本传播的途径与方式(1课时)第三节读者群体文化素质考察(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抄本传播与明初文化,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明代刊本传播大体划分的两个时期及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三国志传》诸本与周曰校刊本乃至嘉靖本的区别,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毛氏对《三国演义》所作的整理总结工作,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5、现在学术界对毛评本功过的争论,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