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的争吵、头脑风暴、和深度汇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内部的争论、头脑风暴、和深度汇谈

中国有句古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实际上,三个臭皮匠并不能变成诸葛亮,甚至还可能顶不上一个臭皮匠,就像另一句中国古话说的那样,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臭皮匠和一个臭皮匠的区别在于,三个臭皮匠具有了顶个诸葛亮的可能性,但要真正变成诸葛亮,取决于这三个臭皮匠在一起,能不能用正确的姿势讨论问题。拿企业来说,三个臭皮匠在一起讨论问题,有三层境界:争论、头脑风暴、和深度汇报。

争论

争论很容易理解,职场生涯稍微长一点的人都经历过,比如在某个大公司的会议室里,部门经理A和部门经理B当着总经理的面,面红耳赤地争论,可能为了推卸责任,也可能为了争取某个利益。创业公司的争论也很常见,CEO、产品经理、UI等围绕一个产品需求各持己见。争论这件事并非一无是处,很多时候还是有价值的,不过容易沦为毫无意义的争吵,大家都坚守自己的观点,吵了半天没有任何结论。所以争论是企业内常见但没有技术含量的讨论问题方式。

头脑风暴

第二层境界是头脑风暴。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奥斯本最早提出了头脑风暴,理念是多人围绕某个议题相互激发并汇集创意。要运用头脑风暴,首先要确定议题。对企业而言,议题可以是战略、客户、产品、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议题产生之后,就可以组织实施了。为了提高效率,组织者需提前将议题和背景资料发给所有人,先让参与者独立思考,并将个人的思考结果发给组织者。组织者再将汇总结果发给每个人,这个过程可以预热每个人的思维。

上述准备阶段完成后,组织者应该挑选有代表性人员参与,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挑选参与者:先将头脑风暴的议题发给所有员工,然后根据每个人对议题的回答,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且思路活跃的人作为参与者。

头脑风暴以会议的形式正式开始后,需要主持人和记录员。主持人先要宣布头脑风暴的原则和纪律。在头脑风暴过程中,遵循一些原则对头脑风暴的最终结果至关重要。比如创新能力卓越的IDEO公司,在公司内规定了头脑风暴七原则:推迟评价、鼓励狂野创意、给创意标号、专注、在创意上加创意、视觉化、一人

说话大家听。这些原则的核心可以让参与成员尽可能流畅地表达与碰撞,让头脑产生连锁反应。记录员的作用是负责记录所有人在头脑风暴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为了使参与者想法更开放和不受约束,公司有绝对权威的人最好不要发表过多意见,以免形成导向性意见。

头脑风暴还有一些复杂形式,比如在人员较多时,可以将所有人员分成若干组,每个组独立进行头脑风暴,小组头脑风暴完成后,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重新头脑风暴。借助于互联网工具,头脑风暴也可以在线多媒体的形式进行,IBM曾经组织过全公司全球性的在线头脑风暴(Innovation jams)。

深度汇谈

第三层境界是深度汇报,它是学习型组织创立者彼得∙圣吉在其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深度汇谈是一个比头脑风暴更深入的创新思维工具。头脑风暴的目标是产生想法,深度汇谈的目标是更进一步发展想法和确定想法。头脑风暴的参与者可以是企业的任何人员,而深度汇谈的参与者通常是范围更少的核心骨干和管理层。深度汇谈是一种集体沉思,它运用启发式问题,启发参与者的深度思考,并通过相互之间的探究,来深度思考企业的经营问题。

深度汇谈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它针对某个议题进行深入的探求。和头脑风暴类似,深度汇谈的前期阶段,需要参与者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汇聚每个参与者的思考,进行相互探讨。深度汇谈的核心是相互探讨的心智模式,参与团队研究的参与者必须先进行个人心智模式训练:

1.放弃“习惯性自我防卫”。彼得∙圣吉指出人们在交流中,存在习惯性

的自我防卫,这种习惯使得人们不直觉地维护自己的观点,而不是

维护真理。对于改变,人们并不抗拒外界的改变,而是抗拒自我被

改变。

2.辨别“个人假设”与“真相”。彼得∙圣吉认为“大多数人习惯于在对

现状的认识中,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主观偏见”,也就是说很多认为

的真相,其实是个人假设。

3.识别“学习的惰性”。彼得∙圣吉引用费利慈的观点“我们习惯于依赖

自己心中认知的现状,甚于自己的观察。因为假设现状的真相类似

与我们所认知的想法,比重新观察眼前的现状要方便得多”,指出人

们会因为一种学习的惰性,而用心中已有的认知去解释碰到的事物,

而不愿意去再次客观地观察。

4.将团队所有成员视为彼此的战斗伙伴,和朝着共同愿景的战友,而

不是敌对方。

有了深度汇谈所需的心智模式,接下来需要掌握就是深度汇谈的过程要领。这些要领概括如下:

1.悬挂假设。将个人的所有观点当成种种假设,而非真相进行陈列,

以供其它成员思考。

2.每个人在别人阐述观点时用心聆听,并将其它成员视为探索真理的

伙伴。

3.在辩护中要尊重别人的观点。不对其它团队成员的观点加以批判,

并提醒自己重要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4.避免辩护演变成争论——很多问题并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或者

存在多个答案。

5.在意见冲突时,充分摊开,并把观点冲突看成是认识问题多面性的

一个机会。既不逃避害怕冲突,也不用权力和气势压制冲突,也不

能将冲突演变成语言暴力。

6.在阐述自己观点、辩护自己观点、聆听他人观点、改变自己观点四

点之间达成平衡。也即平衡“自信”与“开放”,同时兼顾“坚持自

己的观点”与“倾听他人的观点”。

7.尊重和遵从组织的最后决策。深度汇谈的目的是达成组织的决策,

这个决策未必能获得所有成员的赞同,作为一个组织成员需要做到

即使不赞成决策,也要努力执行决策。

要完全具备开放的心智模式和上述的要领,需要企业成员不断训练。长期进行深度汇谈的企业,会在员工中建立其一种心智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每个人能够超越“自我意识”,形成“团体意识”,每个人更能接受通过讨论获得“集体观点”,而不仅仅着迷于“个人观点”,虽然在每个人身上始终存在凸显自我的需求。

深度汇谈对主持人的要求比头脑风暴更高,主持人需要能引导和掌控参与者的讨论氛围与节奏。另外,为了使参与者处于一种“创造力张力”状态,用于深度汇谈的环境要安静整洁,有时还可以运用静坐等方式,使参与者进入沉思的状态。

可以说,头脑风暴和深度汇谈,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决策做准备,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形成决策的思路,也可以作为最终决策前的“预决策”。三个臭皮匠如何能够发挥好头脑风暴和深度汇谈,就有可能做出诸葛亮般的决策。大部分的团队都停留在争论阶段,少数团队学会了头脑风暴,只有极少数团队会运用深度汇谈。

老碳(硅谷堂CE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