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等五校高三上期七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西省宜春中学高三仿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仿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这一变化说明A.齐桓公成为天下共主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礼乐制度已丧失殆尽D.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时期下层百姓也可以穿象征贵族身份颜色的衣服,说明的是当时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A 排除;B是战国时期的特征,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D。
2.汉哀帝时,其祖母傅太后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
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都因反对而被免职,谏大夫鲍宣立即上书谏诤,鲍宣此举使孔光等得以官复原职。
这说明当时A.言谏制度对皇帝决策有驳正作用B.言谏者容易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C.谏大夫对皇权形成实质上的制约D.皇权具有明显的独断性和至上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谏大夫鲍宣立即上书谏诤,鲍宣此举使孔光等得以官复原职”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言谏制度对皇帝不恰当的决策起到一定纠正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故选A 项。
材料没有提及谏大夫惹来杀身之祸的结局,排除B项;言谏制度是中国专制君主政体的构成部分,不可能对皇帝的行为形成实质上的制约,排除C项。
材料的主旨是强调言谏制度对皇权制约的作用,而不是皇帝制度的特点,排除D项。
3.如以宋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
这种差异容易导致A.货币贬值加速B.自然经济解体C.农民税负增加D.土地兼并严重【答案】D【解析】A与材料无关,排除;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仅从粮食和绢的价格上涨无法判断农民税费如何,排除C;从材料信息来看,从北宋初年到北宋末年,米的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超过绢,这样会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土地会成为主要财富,容易导致土地兼并,故选D。
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2)
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
”这说明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2. 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3.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
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的全面推广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4. 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
惟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
以上材料最能说明()A.城市设计理念源于小国寡民的地理环境B.城市设计与其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C.城市规划科学合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街道体系缺乏规划导致民主政治出现弊端5. 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二条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要求损害赔偿,引起争议。
原因是,罗马法只规定了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负赔偿责任,而没有规定二条脚的鸵鸟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否承担赔偿贵任?”罗马法学家认为:“鸵鸟的所有人应承担责任。
宜春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题3-教学文档
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三)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
该现象说明当时A.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B.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完全解体C.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崩溃D.新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确立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3.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开始正式发行官方交子。
交子采取分界发行的办法,每界到期时,用新发行的交子替换旧发行的交子。
每界交子发行以1256340缗为限。
其直接目的是A.健全金融信用体系B.确立交子发行规则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缓解政府财政困难4.1723年8月17日,登上皇位不久的雍正皇帝制定了一种新的秘密立储制度,即把皇位继承人的名字亲写密封,藏于盒内,以备应用。
雍正皇帝的这种秘密立储制度A.破坏了传统的宗法观念B.有利于政局的稳定C.引起了宫廷的争斗不休D.最终导致清朝灭亡5.洋务运动时期,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
其中“父爱式庇护”关系A.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B.推动了近代企业的产生C.规避了政府的监督控制D.得到了较少的资源配置6.1924年6月邓泽如、张继等人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
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
这表明A.国民党右派排挤和攻击共产党的倾向渐露端倪B.北伐战争受挫导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出现裂痕C.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导致国共关系破裂D.奋斗目标本质不同使国共缺乏合作的政治基础7.新中国某一期《人民日报》社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2019届江西宜春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西宜春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面两幅图主要反映了()A.宗法制度遭到了很大破坏B.由分裂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分封制度产生了双重影响D.分封制的崩溃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 西汉早期的王侯墓,大多仿战国风格,注重高大坟丘,深邃墓室,多重棺椁,随葬品多为铜陶器。
文景之后,模拟地上豪华府第建筑的风气开始流行,随葬品有玉衣、丝织品、金银器等。
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 B.官营手工业日益进步C.王侯拥有高贵的的政治地位 D.政局稳定和生产发展3.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4.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这说明他们()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5. 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
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
“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D.迎合了当时“制洋器”的需要6. 下表是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状况变化表,从表中可见其演变的核心主线是()A.曲折发展史 B.斗争反抗史C.爱国历程史 D.体制演变史7.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
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
”材料反映了A .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2.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
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 .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3.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4.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 .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5.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
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6. 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2019学年江西省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江西省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
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
下列属于“劳作派”的人物是()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2.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A.东汉 B.东晋 C.北周 D.北宋3. 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政府是最早采用官僚体制的政府,其理由乃是官僚体制必须依赖任人唯贤的理想和制度。
下列古代思想或制度设计中,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儒学积极入世思想 B.对知识分子的培养C.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D.考试的观念与制度4.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5. 地区建制沿革和机构的设置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以下是江西地区部分时期建制或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豫章郡——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江西巡抚”,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正确的是()A.秦朝——唐朝——宋朝——明朝B.秦朝——唐朝——元朝——明朝C.汉朝——唐朝——宋朝——清朝D.汉朝——元朝——明朝——清朝6. 历史学家葛兆光在《宅慈中国》一书中有如下论述:唐人有“海纳百川”的“天下共主”的气度,把自己家门大开着,任外族人把中国书籍随意抄回去,并不觉得这就泄露了国家机密。
及至宋代,汉族对强大外敌普遍的焦虑和紧张,使这种文化馈赠就有了限制,朝廷不允许中国书籍随意流出,尤其贩卖“禁书、阴阳、历算、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给“外人”是要判刑的。
对于中国思想史上这一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宋代文化风气相比唐代变得内向B.宋朝人的国家安全意识得到加强C.宋代的边疆危机是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D.宋朝的文化政策是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渊源7.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江西省宜春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其中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文官体制D、监察体制参考答案:B2. 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
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参考答案:C3.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一文中说:“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
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当时“中国知识精英又进一层”表现为()A.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B.猛烈抨击儒家道德C.主张变革政治制度 D.积极发动反清斗争参考答案:C略4.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②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③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④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C略5. 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一外交政策叫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条线,一大片”参考答案:C6. 下表是1913及1930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额及消费量统计表(单位:磅)。
它说明当时中国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纺织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D.传统手工业衰落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13年至1930年,本国纱线产额上升,外国进口纱线额下降,出口纱线额上升,而且机器织机消费量上升,手工织机消费量下降,从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机器纺纱业得到了发展,选项A正确;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未反映出外国纺织业情况,无法得出比较结论,排除选项C;机器纺纱业的进步与传统手工业的衰落无因果联系,选项D排除。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太平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太平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
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③照搬西方体制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材料信息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官僚集团的知识分子的精力主要用于研究儒家经典,自然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①项正确;材料信息尽管强调19世纪中国发生了变化,但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②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建立从美国看到的制度遭到了失败,③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薄弱造成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关系,④项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④是误选项。
注意题干要求“材料指出”,必须根据材料进行归纳。
④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但题干没有体现。
2. 有人说,政治的奥妙就在于“妥协”,美国1787年宪法的通过就是一个“伟大的妥协”。
这一妥协表现在()①中央权力的增强和地方行政独立性的部分保留②大州和小州在参、众议员名额比例上的分配③南方和北方关于奴隶制的保留和人口计算方法上的妥协④立法、行政、司法彼此牵制与独立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C解析:记忆性题目,①②③均可在书上找到。
立法、行政、司法是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属于“妥协”表现,故不选④。
3. 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参考答案:C2.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
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影响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南宋理学思想的盛行有关,南宋时期朱熹将维护君主统治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解释为“天理”,要求士大夫忠君守节,唯君是从,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儒学成为官方学说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并非南宋时期;B选项错误,民主思想的萌发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并非南宋时期;C 选项错误,三教融合的趋势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并非南宋时期。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参考答案:D4. 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实行分封制。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第四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第四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A、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B、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D、反对教会专制迷信的启蒙思想参考答案:C2. 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学校西迁至昆明后,组建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中写道:“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
中兴业,须人杰。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西南联大校歌主要表达的是A.寄国共合作之成功B.叹南迁流离之苦辛C.苦黎民受战争涂炭D.颂师生不屈之壮志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其中涉及到了抗战、建国,并为此努力学习奋斗,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B、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3. 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
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俄社会变革。
图一指的是武昌起义,图二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无群众基础,故不选B、C;十月革命时沙皇专制已被推翻,故不选A。
两次革命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本题选D。
4. 巾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 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 D.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参考答案:C考察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和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一中高三历史7月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一中、某某一中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而到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战国长期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各国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C.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D.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2.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有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 B.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C.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 D.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3.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 材料表明( ) A.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B.希望人们放弃名声与利禄C.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4.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
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5.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C.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5.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这反映了宋朝( )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C.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6.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D.罗马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实服务参考答案:D2.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地区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注重精耕细作C.生产日趋专业化D.减少犁耕依赖参考答案:B【详解】从所给图示看,江南的农业在肥料、播种等方面所占支出很大,从而说明注重精耕细作,故B正确。
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生产几乎不涉及市场,故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生产专业化信息,故C错误。
所给材料没有比较,看不出有减少犁耕依赖的现象,故D错误。
【点睛】我国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规模很小、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简单落后、生产收益低的经济形态,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它的特点主要有:其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其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其三,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四,稳定性和脆弱性。
其五,封闭性和落后性。
其六,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 宋代某中央机构之下设有盐铁、度支(规划收支)等部门,该机构的长官应为A.同平章事B.枢密使C.参知政事D.三司使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代设中书门下平章事执掌相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宋代掌管财政的中央机构为三司使,故选D项。
4. 毛泽东认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第五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第五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 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
这一报告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参考答案:C材料中“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指的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用的游击战,罗斯福亲信的这段话正是对这种战术的一种肯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中时间是1938年,此时并未进入相持阶段;B选项错误,罗斯福亲信赞扬的是战略战术并不是民族意识;D选项说法错误,没有弄清楚“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的真正内涵。
2. 图10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参考答案:C3. 明朝时,出现了刘球、将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A.宦官权力的加强B.宰相制度的废除C.士大夫信仰的丧失D.君主专制的强化参考答案:D材料体现贤臣和君主之间的抗争不断,也有巴结君主以提高自身地位的大臣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引起贤臣的不满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所利用,D符合题意;A说法较为片面,不能反映全部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涉及丞相制度的废止问题,B不正确;D与材料“一些士大夫与皇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不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等五校高三上期七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
”这反映了A.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B.儒学的发展对百姓生活影响逐渐增大C.儒学研究的繁琐倾向使儒学发展受限D.儒学研究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2. “封建”与“郡县”之争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重大议题延续两千多年。
下列属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的是A.“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B.“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C.“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D.“自天子以外无尺寸之权,一尊京师而威服天下,不旋踵而败亡”3. 据《南齐书》记载,“贵仕素资,由门皆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B.当时社会的平民化趋势非常明显C.阻碍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4. 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二者的内容约成79 .01 :20 . 98之比。
这说明当时的北魏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5. 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唐朝时,“庶人以白”,明令平民衣着不许染色,只能用麻布本色;(宋)端拱二年(989年)诏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
”这说明唐宋时期A.强调社会地位差别B.纺织技术提升较慢C.市民阶层需求不高D.社会经济发展缓慢6. 王家范教授指出: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宽至三米;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有的东西南北还有小市;以开设的商铺计,有的仅数十家,有的数百家、近千家。
上述材料可以表明江南市镇A.名不副实,多为草市B.统一规划,特色鲜明C.形态不一,功能不同D.因地制宜,自然生成7. 郑观应在评述某种企业组织形式时说:“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赀,则众擎易举。
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各有责成。
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京不得分外诛求,则上下相继,二弊俱去。
”他实际上主张A.国家政权与民间资本相结合B.政府广开财源增加财政收入C.发展工商业以抵御列强入侵D.国家加大力度扶植私人资本8. 《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是什么人 ?》一文指出,唐末以来城乡人口分别称作“坊郭户”“乡村户”。
综合中外学者的推算,坊郭户占总人口比例如下图,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减少B.全国总人口的不断下降C.战争对城市的不断破坏D.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9. 清代律学名家薛允升曾指出,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罚轻于唐律。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儒家信仰的重建C.君主专制的强化D.统治思想的转变10. “有明一代封建专制已至巅峰,其政制与政风概而言之,则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所创设的以‘私臣’治国的‘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虚君政治’的实现。
”材料意在说明“有明一代”A.内阁与皇帝共同决策,效能低下B.专制皇权强化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权力运作混乱11. 魏源《默觚·治篇》记载:“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文中“三代私而后世公”状况的出现得益于某一制度的实行,该制度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始终扼杀士子的创新思维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12. “满清取代朱明,异族入主中原。
习于思考的士人堕入枯寂,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面临存亡的危机。
顾亭林、王船山的思想即是反思后的主动选择。
”这段材料指出A.清朝政府在入关之后推行文化灭绝的政策B.阶级斗争催生了活跃的儒家思想C.王朝更迭是导致思想领域变革的时代根源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革的现实原因13. 《1921中国社会图景》一文指出,五四运动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
将三大思潮紧密结合的是A.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纲领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C.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形成的新三民主义D.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14. 2015年4月9日,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著文指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名称经历了由l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l935年“人民共和国”再到l936年“民主共和国”的演变。
l935年“八一宣言”还提出过“建立国防政府”的主张。
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5. 阅读下面l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数据表明当时中国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完成C.贯彻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D.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16. 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承;若无父系近亲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
结婚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有家长的允诺及结婚证书。
材料表明A.罗马法实现了严密性和公平正义性B.罗马法实现了平民与贵族权力的制衡C.罗马法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D.罗马法仍然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17.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
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
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个时代A.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B.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C.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D.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18. 16世纪的欧洲,“在各种暴力活动和血腥屠杀中,世俗政权不断地向前推进……政府接受了以前教会人员占有的大多数财产,取得了任命或至少批准高级神迹人员的权力”。
材料所述现象对西欧教会发展的影响是A.王权专制取代了宗教自由B.推动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19. 英文“democracy”(民主)源于古希腊文“demokratia”,demokratia由demos(人民)及kratos(统治)两个词组合而成,意为“平民的统治”。
美国学者海斯说:“英国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成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最后建成的“民主”指的是A.议会至上B.三权分立C.公民普选D.天赋人权20. 工业化过程引发了男女劳动力的新一轮分工。
妇女被建构成了技术进步的“绊脚石”,而男性与技术之间的自然联系得以复制与强化,它镌刻着“父权制的社会准则”。
上述现象说明工业革命A.没有冲击到传统的社会观念B.把妇女社会地位再次边缘化C.强化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D.导致专制主义思潮重新抬头21. 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许下诺言,若当选将实行“新政”,以结束经济大萧条的状况,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
罗斯福所许下诺言的现实依据是A .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B.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C.苏联的计划经济经验D.列宁的“新经济政策”22. 在收到日本的投降照会后,杜鲁门立即指示,日本政府及天皇统治国家的权力,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
苏联要求美苏各派一人共同担任对日占领的最高统帅,被断然拒绝。
美国拒绝苏联的真正原因是A.苏联并没有完全履行对日作战的承诺B.排斥苏联以达到单独占领日本之目的C.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根本性冲突D.盟国最高统帅的指挥权应属于美国人23. 英国曾于l961年和l967年两度申请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但都被法国总统戴高乐予以否决;直至l973年,英国才最终加入“欧共体”。
法国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的经济实力B.英国的地理位置C.英法关系的恶化D.英美的特殊关系24. 据《全球通史》记载:“从1950年到l964年,西德、意大利和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7 . 1%、5 . 6%和4 . 9%,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有3 . 5%。
同期,美国在自由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中所占份额已从71%下降到40%,而西欧所占份额从l5%上升到44%。
”从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最恰当的是A.西欧国家经济增长率加快受益于欧洲经一体化进程B.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降低表明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C.美国黄金份额的下降意味着布雷顿森体系趋于崩溃D.西德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25. 法国文学史家埃米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A.《苹果车》B.《巴黎圣母院》C.《老人与海》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二、连线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
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
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
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
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
正因制度是一种随时地而适应的,不能推之四海而皆准,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无弊。
我们讲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制度,正该重视中国历史之特殊性。
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像我们当前学术界风尚,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是好,中国的一切都要不得,那只是意气,还说不上意见,又哪能真切认识到自己以往历代制度之真实意义与真实效用呢?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以一位法国人的眼光去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加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