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对症治疗的疗效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对症治疗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内科收治的120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的评分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FEV1%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咳嗽、咳痰、胸闷气短、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PIS、APACHE Ⅱ评分、血气指标pH、PaCO2、PaO2、肺功能指标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PIS、APACHE 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H、PaCO2、PaO2及FEV1%均较治疗前改善,且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肺功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该病为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气道阻塞不可逆的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综合与重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3]。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肺功能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故多数慢阻肺患者常合并有肺部感染。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气道分泌物增多、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喘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4-5]。如何提高患者肺功能、减轻气道阻塞、控制肺部感染是临床研究者一直关注的热点。盐酸氨溴索可调节黏液分泌与分泌细胞浆液的比例,增强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清除作用,促使痰液排出,为临床广泛使用的祛痰剂,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状况[6]。鉴于此,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内科收治的120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其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2~85岁,平均(63.5±4.5)岁;病程3~11年,平均(5.2±

2.5)年;根据COPD分级,Ⅱ级者32例,Ⅲ级者28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25例,合并冠心病者14例,合并高血压者21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3~85岁,平均(62.3±5.2)岁;病程3~9年,平均(5.3±2.1)年;根据COPD分级,Ⅱ级者36例,Ⅲ级者2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29例,合并冠心病者13例,合并高血压者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

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慢阻肺的相关诊断标准[7],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气促、咳嗽、咳痰等;X线提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排除标准:排除近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心肝肾严重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及其他肺部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临床常规处理,包括给予患者吸氧、根据痰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给予氨茶碱治疗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盐酸氨溴索为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所生产(注册证号:J20080083),即将30 mg盐酸氨溴索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在其治疗结束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经过治疗后,患者咳喘、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X线胸片提示阴影吸收,呼吸系统感染情况得到控制,肺功能改善,则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咳喘、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减轻,X线胸片提示阴影有所吸收,动脉血气有改善,呼吸系统感染情况基本控制,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肺功能改善不明显,为无效[8]。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1)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对其肺部感染情况、健康状况进行评分[9];(2)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短、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3)在患者治疗前后抽取其桡动脉血检测其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4)观察患者治疗前后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的变化情况。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行Ridi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3.438,P=0.0003),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PIS、APACHE Ⅱ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PIS、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PIS、APACHE 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