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文档资料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第一篇: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 5000余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治国谋略和兵法韬略的演变史。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兵家战略的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理论。
对这些珍贵的管理思想进行正确的剖析和反思,对于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都是及其重要的。
古代的政论家、兵法家、文学家等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年、光耀古今的著作,其中,《老子》中“以顺待逆,以逸待劳,以卑待骄,以静待躁”的后发制人思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避实击虚的应变策略以及三十六计的具体谋略,“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人事哲学……这些充满着对立转化思想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成为治国、治军的锐利武器,也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成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竞争策略、经营哲学、激励方法、干部标准、厂风厂纪的思想宝库。
然而,与现代西方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名著当要数三国演义了,“陈述百年,概括万事”的《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而且还艺术地展示和弘扬了三国时期的管理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管理思想宝库的内容。
这里我们仅从其中的人才人事、决策谋略、法纪法度的思想分析与挖掘中,探求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管理理论,并力求寻找与现代管理运作相符合的思维方式。
一、知人善任,以人为本“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政事者,民命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民命。
”在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的战乱年代,诸侯要想统一天下,建立帝业,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之外,更要善于利用和挖掘珍贵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这一点,对于三国中具有远见卓识的各路诸侯来说,认识都是非常深刻的,在战争的空隙里,他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招四方之士,纳八荒之才,笼将士之心。
《三国演义》学管理word资料5页
《三国演义》学管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它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而这些因素又多属于不可控因素,所以现实生活中要取得好的管理效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当然,学好管理也不容易,因为管理的真谛不是从课堂和书本里学来的,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悟”出来的。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经典案例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我国的古典巨著《三国演义》就是一本非常好的管理学教材,它几乎涉及到了管理的所有内容。
一、竞争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学会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且在竞争中提高自己。
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通过竞争我们可以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所以应该去重视你的竞争对手,因为它可以第一个发现你的不足;也应该感谢你的对手,因为它使你变得更强大。
三国中的蜀集团和东吴集团就是个典型的竞争关系,而且相互间也是主要的竞争对手。
他们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达到了双赢。
因为要“三足鼎立”所以要合作,面对强大的曹操,蜀国要“联吴抗曹”,所以就有了“草船借箭”、“借东风”和“赤壁之战”等双方合作的经典案例。
但他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生存和发展,又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大致也是如此。
二、领导领导其实就是影响其他人的能力,之所以可以影响别人,是因为你有权力。
通常情况下,这种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权,二是个人权。
制度权是这个领导职位的权力转嫁到领导者身上的,个人权是由于领导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个人魅力等带来的权力。
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先使用个人权,再试图使用制度权。
三国中张飞面对曹操的大部队,毫无畏惧,以自己的勇敢精神和声望,立马横刀,独自站在当阳桥上,硬是吓退了曹军,正是“一声好似惊雷震,吓退曹操百万兵”。
为什么张飞一个人便击退了曹操的大部队?因为张飞的勇猛早已家喻户晓,张飞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
为什么别人会听你的话,是因为你有特长,大家相信你,而不是因为你是什么官,有什么职务,这就是个人权。
《国演义看管理》课件
风险控制是决策的重要环节
在《三国演义》中,决策者通常会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风 险和后果。同样,现代管理中的决策也需要注重风险控制 ,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决策需权衡利益与风险
《三国演义看管理》ppt课件
CONTENTS
• 《三国演义》简介 •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教训 • 《三国演义》对现代管理的启
示 • 总结与思考
01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分裂,战争频 繁。
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豪门贵族、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形成诸侯 混战的局面。
权谋斗争:董卓与吕布的权力争夺
总结词
董卓与吕布的权力争夺是《三国演义》中典型的权谋斗争,揭示了权力斗争对组织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
详细描述
董卓和吕布作为东汉末年的两位重要人物,为了争夺权力和地位,展开了一系列复杂的权力斗争。他 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政治局势的动荡,对组织内部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个例子提 醒管理者要警惕权力斗争对组织发展的破坏作用,并采取措施防止内部纷争。
详细描述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面临强大的曹操军队威胁。他们通过细致分析形势,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抵御强 敌。于是果断采取了联合抗曹的决策。在战斗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水战优势和火攻战术,成功击败了曹操大军 。这一战成为《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决策管理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03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教训
团队精神。
人才流失:关羽离开曹操的原因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收稿日期:2007-06-22《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蒋 红(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摘 要: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其有价值的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管理者的道德品质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第二,战略决策能力是管理者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知人善任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备条件;第四,善于激励是重要的管理艺术。
现代管理者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对《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三国演义;管理哲学;德治;战略决策能力;人才观;激励中图分类号:C9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7)06-0167-04作者简介:蒋红,女,哲学博士,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哲学研究。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不仅文学成就卓然,而且是一座内蕴丰富的思想宝库。
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对《三国演义》中阐述的兵法战略思想进行过高度肯定,指出:“学谋略,读《三国》。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思想成就同样可以说是历久而弥新,具有深入发掘的价值,现举其要点略论如下:一、管理以德治为根本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其后更是群雄并起、各路豪杰争霸天下,时局空前动荡与险恶。
要想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争取主动权,必须要具备高超的局势判断能力和将兵用人能力,而这一切都可总归于管理。
在各种管理谋略中,《三国演义》首推德治,认为决策者德行的优劣是衡量其管理绩效的根本标准,从而阐发了一种“德治为先”的管理原则,奠定了其管理哲学的理论基础。
首先,这一原则决定了《三国演义》全书的基本立场。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全书的基本立场便是“拥刘反曹”,这也构成了该书与“正史”的根本区别。
刘备和曹操同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论个人能力,曹操绝对不在刘备之下,而且在曹、刘军事集团的整体力量对比中,曹操更是明显占据上风,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罗贯中在两人之间做出立场如此鲜明的是非取舍呢?那就是对两人道德水准的截然不同的判断。
《三国演义》里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里的管理学第一篇:《三国演义》里的管理学《三国演义》里的管理学读《三国演义》很有味道,要说赢家,魏蜀吴三国都不是赢家,最先完蛋的是蜀国,最后亡国的是吴国,最终三国归晋。
从管理学角度看,蜀国、吴国是被兼并,而魏国则是职业经理人夺了股东的权。
笔者始终在品味曹操、刘备、孙权的驭人之道。
曹操手下人才最多,谋士如云,战将如雨。
曹操用人诈而多疑,借黄祖之手杀祢衡足见其诈,杀杨修则显示了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但最大的毛病是该防的人没有防住,后来还是让司马氏夺了权——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都没有防住司马氏。
看上去,刘备最厚道,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对关、张、赵情深意重。
罗贯中无疑对刘备多有偏爱。
诸葛之智,关羽之义,赵云之忠都写得浓墨重彩。
但还是感觉蜀国的风气不正。
比如,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几乎把管理权都交给了这个职业经理人。
但刘备是不是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呢?刘备举七十五万大军(这已是举国之力)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说到底,还是重兄弟而轻国家,关键时候,为了一起创业的兄弟而破坏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火烧连营,烧毁了蜀国的国力,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不得不以十几万军队与几十万的司马懿军队对峙,再也没有庞大的军力了。
诸葛亮的管理是不是很科学,也未必,至少事必躬亲的做法就很不科学。
比如对关羽、魏延就颇有可疑之处:关羽走麦城,何以不见诸葛亮出一计,发一兵?魏延究竟为什么被杀?诸葛亮喜欢用赵云这样听话的人,只需要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行事即可,他不喜欢关羽、魏延这样有一定主见、韬略的人。
刘备死后,蜀国的权力重心就偏向诸葛亮,当权力失去制衡的时候,后主刘禅就只有依靠宦官来捣鬼,给北伐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比之下,孙权比较厚道,管理上也比较得法。
孙权对身边的职业经理人比较信任,能够宽容他们的过失,很能调动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
比如,张昭曾主张投降曹操,但事后也没有把张昭当成投降派,没有秋后算账;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但孙权也没有说诸葛瑾“里通外国”;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也没有把周瑜怎样;鲁肃始终在周瑜与诸葛亮之间和稀泥,周瑜也没有把鲁肃怎么样;鲁肃对刘备、诸葛亮心慈面软,外交连连失败,荆州始终要不回来,孙权、周瑜也没有把鲁肃怎样。
三国管理智慧
• • • • •
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盟 慧眼识人,睿智知人 给人才最能发挥的舞台 给人才最大力度的支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孙权的管理之道
孙权其人
• 18岁统领江东,大器早成 • 兄孙策:“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 ,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权大哭,拜受印绶 。 • 曹操的至高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
一、集思广益,正确决策
• 赤壁之战的决策千钧之重 • 孙权的做法:先听后决断。让部下畅所欲言,无论是主张 投降还是主张对抗,都可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 决策后的思想统一 • 周瑜问孙权:“主公抗曹之心是否坚决?”孙权马上做了 一个正确的举动,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 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言罢,便将此剑赐周瑜,即 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如文武 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孙权这一举动的深意 是统一思想,树立周瑜的权威。 • 民主集中制,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才有期望的 结果
• • • • • •
孙权选用人的共性 (1)坚定的信心,是胜利的前提和忠诚度的表现; (2)团队中及时提升威望; (3)激励能力,能带领和激发团队; (4)个人才干出众,深通谋略; (5)信任,用人不疑。
• • • • •
身先士卒 褒奖下属 下马迎鲁肃 “鲁子敬先至,权乃下马立待之。” 孙权对鲁肃密谓曰:“孤下马相迎,足显公否?”肃曰:“未也。” 权曰:“然则何如而后为显耶?”肃曰:“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 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权抚掌大笑。 • 奖周泰救驾之功 • “令周泰解衣与众将观之: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孙权手 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一处伤令吃一觥酒。是 日,周泰大醉。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刘备类型的领导者:看重人情
色彩丰富的刘备仿佛是一个天才的演员,他内 心真挚,感情外露,能够鼓励和带领他人一起 工作,一辈子轰轰烈烈,极具戏剧性。 他喜欢营造一种热热闹闹、洋溢着浓郁人情味 的现场氛围,喜欢赞美别人和接受赞美,喜欢 送礼和接受礼物,以至于他很容易和别人交上 朋友。 他会让你感到轻松、愉快、和一种被关怀的温 暖,这个特点使得他总是拥有极佳的人缘。
非货币报酬决定员工忠诚度
货币报酬与非货币报酬 什么是非货币报酬? 非货币报酬决定员工忠诚度
12个非货币报酬的清单
帮助每一位员工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 让员工清楚他和公司的关系,并找对自己的 位置。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做好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 设备,以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 帮助每一位员工设立合理和明确的工作目标, 并且专注于这个目标,而不受职业生活以外 五彩缤纷的诱惑所困扰。 赞美你直接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人,为他们 提供正面的评价。 关心员工的个人情况,而不仅仅是工作。
高薪可以买到人才, 但买不到忠诚。
老板付出薪水利用员工, 员工付出时间利用老板。 老板在混员工的时间, 员工在混老板的薪水。 老板在假装关怀员工, 员工在假装忠诚于企业。
曹操的困惑
关羽为什么宁可挂印封金,甚至 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投奔 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为了蜀汉事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营造一种积极和充满 乐趣的环境中工作
在工作场所若没有积极的氛围,时间 就会变得异常的漫长和乏味 。 人们愿意在一种积极和充满乐趣的环 境中工作,这样工作就变成了一种享 受。 管理当局需要依靠员工的积极态度来 提高团队效率,那些困难也会因此变 得不那么可怕 。
营造积极氛围的七条定律
让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兴趣和专长,尽可能地与他的 职务相匹配。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正面的人才评价。 为企业制订鼓舞人心的使命宣言。 关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让员工们把解决困难当作一种乐趣。 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职业前途,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 长的机会。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至西晋之 初的历史小说。其中包含了众多战争,计 略,国家治理,人物关系处理等问题,也 就蕴含了管理学知识,集中表现的是蜀汉 阵营中的几个人物以及相关事例:刘备, 张飞,诸葛亮。
刘备
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主,同时符合关注人的 管理理论
刘备在小说中的形象由仁、义、忠、礼四个字所体 现,这四点都属于儒家管理思想的范畴。 1.仁表现在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关切。 2.义表现在对宗族同胞,结义兄弟友爱和睦,以及对不义 行径的不满与讨伐。 3.忠表现在对待汉室的态度,以及对国家状态的关心。 4.礼表现在刘备对待手下臣子,对待当时名人的态度,礼 贤下士。
诸葛亮
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主,同时符合关注 人的管理理论,关注效率与效果的管理理 论。
在诸多有关孔明的故事中,最能体现其管理思想的 即是《隆中对》。
这其中体现出了“战略规划理论”,“环境适应理 论”。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
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 战略构想。孔明根据现有的资源能力,与当时出现的机 遇相适应,以促进刘备集团的快速发展,并达到刘备集 团的最终目标。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刘备在面对百姓为自己受苦之时,表现出的仁爱之 心和其对人的重视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张飞
过分重视效率和结果的重要,忽略了人的 重要性。
原文: 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曰:“白
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飞大怒曰:“吾急欲 报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贼之境,汝安敢违我将令!”叱 武士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鞭毕,以手指之曰:“来 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打得二人 满口出血。……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 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原 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 本不敢动手。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 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三国演义看管理
三国演义看管理书中的管理学原理:曹操刘备(董事长)诸葛亮周瑜(职业经理人)关羽张飞(股东或部门经理)曹操孟德献刀,发矫诏体现了他的忠义之心,对国家有自己的一份责任。
煮酒论英雄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自信心。
后来刘备果然与他争夺天下了。
欲收归关羽说明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刘备被追杀后与关羽张飞失散,关羽在曹操帐下,曹操一心想让他归顺自己,赐官,送金钱美女,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关公战袍旧了,他赠了一件新的,送他锦囊贮美髯,又将先前吕布所骑的赤兔马送给他,但当得知兄长的消息关羽还是义无反顾的护送二嫂离开,曹操依旧放行,杀了他几元大将,曹操也没有追究,足见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能谋善断在与袁尚作战之时他能在众谋士的观点之中谋断出正确的,这与袁尚形成鲜明对比。
在袁尚死后果断决策灭了尚在争夺势力的袁尚的三个儿子。
破袁尚,曹操三哭哭的分别是典韦和郭嘉。
一个是他的虎将另一个是谋士,这也某种程度上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还有他的真实情感。
同时他也是相当狡猾的,乘此机会提醒一下其他人要向这两位学习。
赤壁失利败走华容算是他军事上的重大失误。
轻视吴蜀,轻易上当杀了两元大将,用铁锁把所有船只连起来,骄傲的认为不会有东南风。
结果70万大军尽被烧死。
虽然东吴的所有计策都被徐庶识破,但徐庶却没有告诉他,这也与他求才心切却方法不当造成的。
刘备桃园结义是刘备最初的基础,通过结义得到两个弟弟也是他的上将。
三顾茅庐是刘备的一个转折点,从居无定所到称霸一方的转折点。
他为人谦恭,小心谨慎。
三顾草庐之时最能体现,他到时诸葛亮昼寝未醒,刘备让且休通报,拱立阶下半晌,童子欲通报,刘备仍就不让,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方醒,交谈时言语谦恭,终于请出诸葛亮,之后为他效命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安民为先刘备在斩黄巾中立有大功,却只得县尉一职,与民秋毫无犯,爱民如子,离开之时百姓哭着送别。
后来他每占领一城必先安民。
离开新野时也仍旧带着百姓。
对于这样一个领导,下属怎么可能不忠心效力呢?这就叫得民心,百姓愿意归顺又怎么会反呢?为报弟仇兴兵最后落了个白帝托孤的结果。
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
《 三 国演义 》 中的另 一个 重 要 的管 理思 想就 是 “ 以权 谋论英雄” 。这种权谋指 的是 治国的战略决策 ,而不 只是一 般的决策或者追求 短期 利益 时 的决 策 。这 种思 想从小 说一
开始就有所体现 ,比如在 “ 煮 酒论英 雄 ” 中,作 者是 希望 通过 这一事 件 对各 个英 雄 进行 评 价 ,最终 得 出一 个 结论 ,
了 《 三 国演义 》 的基 本立 场 ,从文 学 的角度 而言 , 《 三 国
演义》 的立场是拥 刘反 曹 的。刘 备 和曹操 都是 三 国时期 的 政治杰 出人 物 ,两人 的能 力都 不相 上下 ,但是从 文 学描 述
中可以看 出整部小 说的 出发点都是 拥护刘备 、反对 曹操 的。 出现这样局面 ,一 个重 要的原因就是 两人 的道 德水 准不 同。
方面都蕴藏 了深刻 的管理 价值 。其 中蕴藏 的管 理思 想 主要
有几个方 面。第一 ,管理者应该具 备一定 的道德管 理品质 ,
这是实施有效 管理 的基 础 。第 二 ,管理 者 的核 心竞争 能 力 取决于其战 略决 策能力 。第三 ,实现 管理 目标 的重要 条 件 是 善于用人 。第 四,在 管理 过程 中要 善于 进行 激励 分析 ,为管理 思想 的应 用奠定理论基础 。
不 同的道德 品行 的人 往往 具有 不 同的号 召力 。道德 品 行较高 的人 ,往 往 能够 获得更 多人 的认 同 ,也 会受 到更 多
人 的拥戴 。将其 应用 在管 理理 念上 也可 以看 出 ,一个 成 功 的管理 者应该要具 备 一定 的道 德品 质。 比如在 书 中所 有 的 武 将中 ,关羽是 所受评 价 最高 的 ,对他 的道 德 品性基 本 可 以用 “ 忠义” 来概括 ,他受关 东百 姓的 爱戴 ,因为有 一颗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之道
曹操类型的领导者:
看重绩效
✓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说明了曹操那种雷 厉风行的行动力。
✓ 他是组织中的铁腕人物,目光所向,无坚不摧。
✓ 他比任何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更加崇尚行动,似乎拥 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总是能够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 他们总是在意工作的结果,对过程和人的情感却不 大关心。他们喜欢控制一切,并强硬地按照自己的 意愿发出指令。他们显得是那样霸道、粗鲁、冷酷 无情 。
3. 员工忠诚度的危机,荆州地主武装的 潜在威胁,以及汉献帝身边反曹势力 可能造成的后果,使得曹操在受到打 击之后,不顾一切地穿越华容道, 500里长程大溃退赶回襄阳,并迅速 回到许昌,以控制局势。
曹操的困 惑
什么是员工忠诚度?
关羽为什么宁可挂印封金,甚 至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 投奔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为了蜀汉事 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获得领导力的6种 途径
❖ 法定性的领导地位 ❖ 强制性的措施 ❖ 诱惑性的奖赏 ❖ 专家性的意见 ❖ 鼓舞人心的口才 ❖ 值得信赖的人格魅力
曹操 VS 刘备
❖ 一位明星级老板,与一位非明星级 老板的实力对抗。
❖ 究竟谁更有领导力?
赤壁大战:一部传奇的 管理学案例
❖ 《三国志》:“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 是大疫,士卒多死伤,乃引军还。”
对酒且当歌,歌声多悲壮。 曹操的歌声穿过了千年的时空,掀起我心中的巨浪。
曹操的困 惑
什么是员工忠诚度?
关羽为什么宁可挂印封金,甚 至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 投奔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为了蜀汉事 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薪可以买到 人才,
但买不到忠诚。 老板付出薪水利用员工,
员工付出时间利用老板。 老板在混员工的时间, 员工在混老板的薪水。 老板在假装关怀员工, 员工在假装忠诚于企业。
三国演义学管理
《三国演义》中必学的六大领导艺术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常叹言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其实殊不知中国的古典著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
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领导艺术如下:一、感情投资,长线收益《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
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无独有偶。
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
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的这一做法,令赵云马上“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并且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从而令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包打天下。
曹操的这一做法,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谁能不卖命呢?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定学习刘备曹操式的感情投资,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二、团队纪律,高于一切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站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
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
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三国故事中的管理学
三国博弈故事中的管理学从三国故事中学习如何做领导?领导是做正确的事,做得更好,不断突破,培养决策力与执行力。
领导是提出愿景,坦诚沟通,鼓舞士气,承担责任,相互信任,终身学习。
领导者永远在追求领导品质,怀抱核心价值观解决纷争与问题,寻找共识,建立人格典范。
亚里斯多德认为领导力的目标就是营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在人民之间树立道德典范,也就是“有品德的性格”与“善行的表现”;领导力就是重整人民的道德精神,扮演精神建设的领袖,追求崇高的价值观。
领导力就是公民人文主义的体现,基于理性与道德,辨别是非善恶与公正,具有羞耻心与正义感,对别人具同理心,尊重别人的权利;对生命意义怀抱终极关怀,对社区、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有一种承诺与责任、为子孙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领导就是一种英雄之旅,不断追求人文素养、宗教关怀、历史意识,分享爱心、鼓舞信心,迈向未来与希望,领导就是希望的化身。
领导力就是回顾过去,掌握现在,具有历史纵深,就能往前迈进,具有透视感,领导者就是攀上阳台,极目四眺,看到远方的愿景,鼓舞追随者落实愿景。
研究历史可以培养领导力。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无休止的对话,读历史使人耳聪目明,从愿景中寻找规律与教训。
“帝王学”、“君王论”、“将相学”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体悟进退应对之道,在困境中运用智慧、勇气、决心找出生存之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就是领导力与历史观的完美结合。
神圣的自由与堕落的自由《三国演义》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经典,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但充满戏剧张力,也凝聚了人情世故、政治规律与光明黑暗;书中人物有“神圣的自由”,立志成圣和为国家利益,忠于职守,为理念奉献;也有“堕落的自由”为所欲为,不能忍受规范制度,成为真理与和平的敌人。
曹操煮酒论英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曹操点出了“胆识”的重要性,唯有聪明才辩、磊落豪雄、深沉厚重才能开创新格局。
时代光华-三国管理智慧
第一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一)前言《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启示-------卓越的管理成就卓越的事业三国演义是段妇孺皆知的历史,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的角逐精彩纷呈,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在三国年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兼并之后,最后天下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民营企业集团。
魏蜀吴的创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很大的企业资产传下来的:⏹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业。
⏹曹操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开始就能够名震天下。
⏹孙权继位的时候虽然条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孙策创业的时候条件仍然很艰苦。
在条件很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家都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
成就最大的魏、蜀、吴三大集团,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事业。
卓越的管理使他们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一、刘备的目标管理(一)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刘备的最高目标是“伸大义于天下”,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1.刘备其人(1)具有“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显于色”的特点刘备性格很宽和,这是他管理风格特点的一个体现。
“寡言语”是指刘备话不多,但一旦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这种性格的特点使他很沉得住气,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刘备因为事业经营或某种状况有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正式创业之前,他的职业是编草席、草鞋,每天挑着自己的担子到街上去卖,尽管他的生活状态很糟糕,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与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们去结交;刘备后期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浅议《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原理的论文
浅议《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原理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浅议《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原理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多种多样。
简单地说,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
一、《三国演义》中的计划工作没有计划的企业往往是一个混乱的企业。
企业计划是指组织根据自身内外部的具体情况,权衡各种主客观的可能因素,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计划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和预见性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又非常困难的工作。
但一个科学准确的计划,对于组织的发展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三国中深卧隆中的诸葛亮通过《隆中对》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工作计划。
任何计划工作的程序都是相近的,依次包括背景分析、制定目标、可行性分析、选择方案、制定辅助计划、制定预算及控制。
仔细阅读隆中对的文字,用管理学原理中计划工作的程序对诸葛亮的《隆中对》进行简单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从下面的图1-1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计划工作的科学步骤。
纵观《三国演义》全书,可以清楚地看到此计划基本正确。
孔明未出茅庐已经制定天下三分之势。
后来刘备集团的所有战略目标就以此为基础,在执行此计划的初期,由于执行得当,此决策依次得以实现。
先后才有了智取荆州、益州,获得了坚固的根据地,同时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大败曹操于汉中,刘备集团进入全盛时期。
然而此后,隆中计划执行的后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形势急转直下。
关羽违背隆中计划初衷,交恶东吴,大意失荆州。
刘备盛怒之下讨伐东吴,又因战术失误导致火烧连营,病逝白帝城。
诸葛亮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然而这依然影响不了隆中计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只是因为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过错而已。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大成者,包含了丰富的文韬武略,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事情。
同时,《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具有社会结合形态的各种人类活动,诸如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这正是管理产生的组织土壤。
因此《三国演义》中蕴涵了普适于其他共同活动的管理原理、管理思想、管理智慧等,具有永久的管理学理论价值。
1,不善授权。
授权是领导的分身术,但孔明也许是自恃过高,也许不信任下属,很多事都要亲自过问。
“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司马懿评论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虽然我们称赞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但如果一个实际上的最高管理者连鸡毛蒜皮都管的话,是违法了管理学例外原则的,同时也犯了越级指挥的毛病。
你能想象一个CEO每天都要过问公司的清洁卫生工作么?他需要从日常繁琐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处理那些重要的问题。
2,疏于培训。
这与第一点密不可分,如果不授权充分让下属去做事,下属的能力如何得到锻炼。
一个优秀的教练,总是敢于启用新人,让他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前期蜀国不乏精兵良将,但后来却“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孔明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虽然孔明也殚精竭力地寻求人才(有人质疑说孔明像帕金森定律那样,喜欢启用平庸之辈,似乎言之有理),但没有有效的培训和梯队建设,没有人才储备库,衰落是必然的。
你不会跟我说,蜀中确实没有人才吧?3,错误用人。
对魏延的使用,孔明迷再怎么替他推脱都是说不通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起初就断定他不忠,后来就不应委以重任。
其实不光对魏延,对其他下属,孔明从来都没有表露出充分信任。
吩咐别人时总是“山人自有妙计”,如果你的父母上司老师这样待你,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暗暗不爽。
其实像魏延、李严、马谡这些人都是有优点的,孔明都没有把他们的优点充分放大。
用人所长,避免其短是HRM的重要原则。
马谡作为一个参军,能力是体现在出谋划策方面。
孔明南征前,马谡的一番话充分显示这是一位好的智囊。
三国演义6大管理艺术
三国演义》中必学的六大领导艺术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常叹言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其实殊不知中国的古典著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
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领导艺术如下:一、感情投资,长线收益《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无独有偶。
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
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的这一做法,令赵云马上“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并且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从而令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包打天下。
曹操的这一做法,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谁能不卖命呢?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定学习刘备曹操式的感情投资,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二、团队纪律,高于一切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站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
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三国管理学
第一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一)前言《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启示-------卓越的管理成就卓越的事业三国演义是段妇孺皆知的历史,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的角逐精彩纷呈,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在三国年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兼并之后,最后天下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民营企业集团。
魏蜀吴的创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很大的企业资产传下来的:⏹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业。
⏹曹操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开始就能够名震天下。
⏹孙权继位的时候虽然条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孙策创业的时候条件仍然很艰苦。
在条件很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家都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
成就最大的魏、蜀、吴三大集团,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事业。
卓越的管理使他们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一、刘备的目标管理(一)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刘备的最高目标是“伸大义于天下”,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1.刘备其人(1)具有“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显于色”的特点刘备性格很宽和,这是他管理风格特点的一个体现。
“寡言语”是指刘备话不多,但一旦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这种性格的特点使他很沉得住气,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刘备因为事业经营或某种状况有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正式创业之前,他的职业是编草席、草鞋,每天挑着自己的担子到街上去卖,尽管他的生活状态很糟糕,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与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们去结交;刘备后期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以失街亭为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姓名:孙晓凤学号:20108315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
何谓因果呢?在一个学管理学的人眼里,就是管理者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联性。
那一段风云变幻的战争故事,也因此可以被看做是一部传奇的管理学案例。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不只是政治权术和战争计谋,更有丰富的管理智慧。
如果你能从妙趣横生的三国历史故事中读出中国式管理思维,那么恭喜,说明你有做领导的天赋。
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有被美化的嫌疑,变得不大真实,“多智而近妖”(鲁迅语)。
但是,小说中还是极力从一个理想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描述他。
那么,我们不妨抛开历史的真伪,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小说中孔明,书中对孔明成功之处的着墨实在太多,所以在这里决定只从孔明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失街亭中来看孔明的不足之处,从而给今天那些因成功而趾高气扬的管理人员敲敲警钟,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失街亭是孔明最惨痛的失败,但让可怜的马谡在此事件中负上全部责任确实冤枉。
其实,当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失败时,策划者和执行者都应各负一半的责任。
有人会为孔明辩论说:是马谡没有按照孔明的策划行动才导致失败的。
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马谡按照孔明的策划而行的结果这一定是胜利么?历史无法重复,自然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守街亭的整个过程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结果。
能否指派马谡担任守街亭的领导?我们先来考察马谡的能力结构。
在专业能力方面,马谡主攻谋略学,是一个难得的参谋人员,但在独立带兵出战方面没有实际经验,只做过幕后策划的协助工作;在人事管理能力方面本来还算不错的,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带兵的作战经历,决定了他在军中并没有能够让大兵绝对服从以至崇拜的基础,说明在危急的时候马谡无法以个人魅力稳定军心;他不听王平的再三劝告,说明他不是一个能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好领导;他自动请缨守街亭,并且流露出对司马懿的轻视,证明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有独当一面才能的管理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 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 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 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 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孙子曰:治众 如治寡,分数 是也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王忠伟 Email:strongwayok@163
团 赵云
队
构
刘备
建 关羽
张飞
——
智将
孙信者
子 兵 法
仁 勇 严 也
鬼
王禅
谷
王诩
子
孙庞张苏毛 膑涓仪秦遂
品 牌 建 设
宏观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对企业战略的
PEST 模式
社 会 文 化
• “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1354年投张士诚,时年 26岁左右。建议张士诚联合朱元璋,陈友谅等起 义军共同推翻元朝 。张不采纳。
• 传说罗贯中在投张士诚前还参加过刘福通起义。 • 罗贯中离开张士诚隐居浙江四明山,时年29岁。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经济
影响
GDP的变化
利率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率
工资/物价控制
可任意支配收入
生活方式
行业需求
就业预期
市场需求 国家研发支出
保护消费者运动 ……
行业研发支出
结婚率 人口增长率 人口迁移
企业
科技研究重点 专利保护 新产品
技 术
文化及亚文化
新技术的商品化
……
政治制度、体制 ……
政府的稳定性
特殊经济政策
国际政治
外贸立法
对外国企业的制度
就业立法
政治法律
……
企业战略环境对 企业的影响:
1、企业战略环境 对企业的影响是 全局性的而非局 部性的。
2、企业战略环境 对企业的影响是 现在和未来的而 不是过去的。
3、企业战略环境 是动态的而不是 静止的。
•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 高3筑.墙2 广微积粮观缓环称王境
知 人 识 人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明.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请 人 用 人
望 梅 止 渴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示意图
儒
家
平天下
需
治国
要
兴企
层
齐家
次
理
修身
论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在此添加副标题
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综合高级课程。站在管理 角度解读三国,吸取传统经典文化中的管 理精华,加深对所学管理理论的理解,从 企业案例中体验真实的商战过程,更深切 感受商战的魅力,站在实践角度更好的理 解企业竞争的本质,明晰商界“大将”素 质,培养和强化战略意识,培养并提高企 业战略分析能力,为今后在商战中立于不 败之地打下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