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语文的意蕴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享受语文的意蕴美
作者:冯效国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11期
文章的意蕴美,是作家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观点,依照美学规律寄托的某种理想。它铸就了语文的博大精深。在语言、节奏、结构、形象、意境、人性、伦理等众多元素所构成的美学系统中,意蕴美是深层次的,包孕在外表形态中,深裹在意象层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充分挖掘文本内涵,享受语文的意蕴美,成了提高学生品位、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品词析句,寻求语文的意蕴美
语言是灵魂的外衣。对文本优美词句或重点段落的赏析,不但能体会作者高明的语言技巧,而且能寻找和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美学思想。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学生从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幽幽的荷香,很容易领略到荷塘月色的静谧朦胧之美。透过这几乎可以触摸到的自然美,学生会揣摩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呢?显然,这是属于文本意蕴范畴的美学思想。教学时,如果不加以引导启发,学生难以把握。
于是,教师相机提问,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表现荷塘月色的静谧美、朦胧美、和谐美?带着这个问题仔细研读“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学生似乎感受到了作者那种无处不在、挥之不去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再次品读,学生恍然大悟:作者在寻求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之美。
到此,还可以继续品析“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学生会惊异地发现:无边的荷香月色使作者暂时忘却烦恼,但蝉噪、蛙鸣又把他唤回现实。教师适时启疑:作者的超脱是逃避吗?20年后,作者竟然有不吃嗟来之食的刚烈行动,这是他清白、独立人格的必然发展。在柔美的背后,学生又体会到了作者的刚毅之美。
“其境愈熟,其味愈长。”层层品词析句,一旦把文本深层的意蕴美发掘出来,学生就会产生精神愉悦、审美愉悦,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二、放飞想象,感悟语文的意蕴美
感悟文本的意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人物以及细节,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现有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背景之中,进行再创造。由于中学生的文化差异,在领略感悟文本的意蕴美时,会呈现许多不同。启发学生想象,会使文本的意蕴更丰满,心灵的震撼更强烈。如鲁迅的《孔乙己》中:“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在孔乙己迂腐而又善良的人性后面,蕴藏着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孔乙己是怎样喜欢孩子的?孩子又是怎样捉弄他的?通过想象,学生会真切地明白: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也受到了病态社会的影响,从小就不愿与人为善。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自身因素造成的,还是属于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而且是众多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又属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悲剧。深受这悲剧美的感召,学生心底里会不由自主地呐喊:要改变国人的命运,必须先着手改造这病态的社会。
三、沟通心灵,体验语文的意蕴美
让学生以某种角色设身处地与主人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体验文本所隐含的意蕴美,其效果比空洞的说教、条分缕析的讲解、纷繁杂乱的训练要好得多。各种教学手段的配合使用,学生沟通的频率、心灵震撼的有效度会有明显的提高。
图片沟通。语言文字的描述,并不全有具体的或朦胧的图画,充分利用图片可将文字描述的内容直接诉诸视觉,产生空间感和质效感,给学生极大的思维空间,方便学生走进主人公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体验文本的意蕴美。
媒体创意。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集图像、音乐、文字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设计动静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格调高雅、画面引人入胜、旋律和谐动听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品,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充满意蕴的艺术美,获得领悟事理的审美愉悦。
表演感悟。爱动、好表演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课本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人物形象、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深刻地体验到文本触及心灵的意蕴美。
四、关注生命,延伸语文的意蕴美
审美教育,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善于从文本中发现美,更在于心灵受到感动后,该怎样做。当欢乐或泪水洒满阅读之旅后,灵魂会因之而飞升,倘若灵魂飞升后双脚仍死死留在原处,这的确是教育的悲哀。因此,延续美的教育还应该放在“人应该怎么生活”这个主题上。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关爱、珍惜自身生命,了解人类生命的价值,俯察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另一方面,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的母体,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于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感悟、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意蕴美之后,千万别忘记激励学生用美的习惯生活,把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改造成处处洋溢着美的世界。
言为心声,是生活造就了语文,形成了语文意蕴深刻的悲剧美和喜剧美,壮美和柔美,伦理美和人性美……同时,语文又成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文本中或刚或柔、或悲或喜、或丑或善的意蕴美,又时刻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启迪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创造留有余香的美丽。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尽情地体验、欣赏课文的意蕴美,享受语文,理想境界的语文教育便会不期而至。
(作者单位:通州市赵甸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