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及其运算教案(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课题:§对数及其运算(必修1)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对数及其运算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第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是在系统学习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指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基本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引入的,既是指数有关知识的承接和延续,又是后续研究对数函数、探讨函数应用的基础,本节共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重点研究对数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性质,本教学设计以数学实验为背景,引入对数概念,在使学生认识引进对数必要性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思考交流”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厘清指数式与对指数式之间的关系,明确1和底数对数的特点,深化真数取值范围的理解,为对数函数学习打下伏笔。常用对数及自然对数是对数的特例,教材将其安排在对数性质之后,旨在引领学生经历“特殊——一般——特殊”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再由学生的“动手实践”,分析教材中给出的一系列数据中的等量关系,总结猜想出规律,再进行证明,并把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公式辨认不清而常发生的错误,作为“思考交流”,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因此,本节内容无论是只是传承,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强化渗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高一学生,思维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与转型期,思维的发散性与聚敛性基本成型,已具有研究函数和从事简单数学活动的能力,加之指数及指数函数等知识铺垫,对于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通过实例推到对数的运算性质,准确地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求值、化简,并掌握化简求值的技能;

(3)能熟练地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转化,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指数得到对数的过程,并引出对数运算性质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猜想得出规律,再进行证明,体现了化归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探索、研究、体会,感受对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数的定义,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应用.

2.难点:对数符号的理解.

四、教法选择

根据教材及学情特点,本课利用“导学案”,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为主,辅之于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载体,力求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在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收获,在收获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通过具有一定层次梯度的问题序列,多角度、全方位训练学生思维的聚敛性和发散性。为增大课堂容量,“注重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课标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的教学探究与教学思维提供支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现在的高度是多少?

答: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为: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米.

请同学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大家拿出一张纸,越大越好,现进行第一次对折,再进行第二次对折,再进行第三次对折,就这样继续折下去,请问需折多少次,叠起的纸的厚度就可以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假设这张纸厚毫米)

解:假设折x 次,叠起的纸的厚度就可以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则30.51028844.43x -⨯⨯=即217688860

x =

实际问题转化为已知217688860x =,求?x =

处理:揭示问题的本质——已知底数和幂,求指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

的问题,板书课题:§对数及其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x ,激发其对对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生活及科研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此引入对数是必要的.

(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探获本质——建构对数概念

(1)(课件出示)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0,1)a a a >≠的b 次幂等于N ,即N a b =,那么数b 叫作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N b =.其中a 叫作对数的底数,N 叫作真数.log a N 读作以a 为底N 的对数.

注意:①底数的限制: 1,1a a >≠; ②对数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对数定义中底数的限制,为以后对数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作准备.同时注意对数的书写,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误.

思考1:式子N a b =与log (0a N b a =>且1,0)a N ≠>有什么关系?

解答:(课件动画演示)b N N a a b =⇔=log

思考2:b N a =log 中的N 的取值范围?零与负数有没有对数?

解析:因为在指数式中0N > ,所以对数式中的0N >,从而可得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例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62554=; (2)64126=

-; (3)73.531=m )(. 解:5(1)log 6254=; 21(2)log 664=-; 13

(3)log m =. 例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12

log 164=-; (2)10log 0.012=-

解:(1)16)2

1(4=-; (2)2100.01-=

(2)两种特殊对数(课件出示)

①常用对数: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为了简

便, N 的常用对数N 10log 简记作N lg .

所以例2(2)常简记作lg 0.012=-.

②自然对数: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 2.71828e =……为底

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为了简便,

N 的自然对数N e log 简记作N ln .

所以例2(3)简记作ln10 2.303=.

【设计意图】这两个重要对数一定要掌握,为以后的解题以及换底公式做准备. 反馈练习1:有下列四个命题:

(1)若5log 3x =,则15x =; (2)若251log 2x =

,则5x =;

(3)若

0x =,则x =(4)若15log 3x =-,则125x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2) (4)

方法归纳:b N N a a b =⇔=log .

2、合作探究,适时类化——揭示概念本质

探究1:对数式log 1a = ;log a a = (0a >且1a ≠).

探究2:若将N a b =中的b 换成N a log ,你们有什么发现?

处理: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巡回视导,重点关注学生是否从定义出发,考察相关字母名称及取值范围,因势利导;②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运用自定义动画完善此表.

探究结果:

探究1: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01log =a ,1log =a a ;

∵对任意 0>a 且 1≠a , 都有 10=a ∴01log =a 同样易知: 1log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