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庄子-清华大学陈怡讲稿共55页文档

合集下载

庄子与他的人生哲学主题演讲

庄子与他的人生哲学主题演讲

庄子与他的人生哲学主题演讲庄子与他的人生哲学主题演讲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庄子与他的人生哲学》。

很多人都会认为庄子的哲学其实就是道家的哲学。

但是,这里其实有个误区。

道家和庄子有着明显的区别。

那么庄子所提倡的人生哲学和道家的有什么不同呢?道家所提倡的是超越死亡的桎梏,达到永生的境界。

它以神仙方术的思想为核心,以采药炼丹为求仙途径。

可以说,一个仙字,是道家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那么庄子呢?可以说,庄子他不同于道家的重要一点就是他认清了死亡是人类必然的归宿,正如春夏秋冬四季之轮回,日月星辰之交替转换,人类既无法左右其进程,更无法反抗其降临。

不悦生不恶死,“任其性命之情”。

庄子将这样的思想融入到了他的生活中去。

正是因为这样,当他的妻子因病去世的时候,他才能鼓盆而歌。

因为他知道,死亡和是生一样,是人所不可避免的,人来于自然,死亡只是一种自然地回归。

“人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这样的理解让庄子能够看透生死,活的潇洒。

另一个关于庄子的著名的故事就是庄周梦蝶。

庄周做梦成了蝴蝶,醒来又成了庄周。

究竟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庄子认为这是搞不清楚的。

所以庄子主张不要固执于“我”。

其实以上两个故事也就能大致的看出庄子哲学的部分中心思想。

人要获得完全的精神自由和开放独立的人格逍遥自得,是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后的忘我境界。

摆脱名利外物的困扰,超越自我的存在。

才能做到“无累”,也才能实现精神的无限自由。

无论是对生死的超脱,还是对自由的向往。

庄子他说最终追求的,其实也就是。

天人合一精神自由正如庄子他自己说的:“人与天一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然人是属于自然的,那么名利又算什么呢?超越了躯壳的限制,感受天人,精神也就飞翔了起来。

庄子的思想影响着无数的后人。

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可以说就是李白了。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游神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最著名的三大特点就是:李白的醉酒,李白的赏月,和李白对水的美。

庄子PPT讲稿

庄子PPT讲稿

庄子PPT讲稿开场白: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专题二,社会思潮的学习,向大家介绍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这个名字历代传诵,大家都知道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

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但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

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来了解庄子以及他的主要思想。

课程简介:本课包括三个内容:1、庄子其人;2、庄子的主要思想;3、参考书目课程内容:我们关于庄子的生平知之甚少,最早有确切记载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宋国蒙地人(今河南商丘),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相当于现在的保管员的工作,他一生处在一个战乱频发,而到处求贤如渴的时代里,但他却隐居不仕,终老天年,没有什么社会名分。

同学们会好奇,这样一个大智慧者,为什么没有得到社会名分或者说仕途上的一个发展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庄子。

一、庄子其人在《庄子·列御寇》中记载一个故事: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

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意思就是说:有人向庄子行聘,庄子答复他的使者说:“你见过那准备用作祭祀的牛牲吗?用织有花纹的锦绣披着,给它吃草料和豆子,等到牵着进入太庙杀掉,用于祭祀,就是想要做个没人看顾的小牛,难道还可能吗?”所以说,庄子宁愿过着清贫恬淡的生活,也不愿出仕,为世事所累。

庄子一生的智慧,都集中在《庄子》中,历代将其奉为经典,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共有五十多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十三篇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三十三篇,是由魏晋时期,玄学家郭象整理出来的。

(郭象在讲玄学时,还会向大家详细介绍)。

《庄子》包括三部分内容,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内篇之中,外篇和杂篇多由其学生或者朋友完成。

那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庄子通过讲寓言和故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解了关于生死、名利、欲望等人生问题的意义。

《庄子》二则ppt课件

《庄子》二则ppt课件

2.“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 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 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 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 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 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逻辑,并体会双方的语气变化。
辩论
逻辑
语气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鱼之乐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发出感叹 轻松愉悦 首先发难 质疑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反唇相讥 针锋相对
惠子:我不知子,子不知鱼,全矣 逻辑推断 胜券在握
庄子:循其本——知之濠上
偷换概念 从容
2.下面两个问句的语气特点和表达效果有 什么不同?
整体感知
固然。
本来。
助词,用于主 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
完全,完备。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疑问代词,哪里。
已经。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 以引出下文。
古今异义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中野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
怒而飞( 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 (代词,它)
其正色邪? (连词,表选择)
善借长风

《庄子导论》讲稿

《庄子导论》讲稿

《庄子导论》讲稿庄子导论》讲稿(2010-05-24 20:31:3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经典语录(2008-06-06 10:28:57)转载引言庄子的人生是一个不被理解的艺术人生,这种艺术人生你学会了,你会懂得人生虽然不容易,但是你可以换个角度看,这样人生就被艺术化了,今天我们不陌生艺术人生这个词语,央视有个栏目也叫作“艺术人生”,但是那个艺术人生不是境界,只是一个职业,一种经历而已。

大家知道艺术其实质就是美的,它可以使人生的绝路变成通衢大道,要学会变通,庄子在《山木》篇中说:“一龙一蛇,与时俱化,不肯专为”,清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对比庄子和屈原说:“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原是也;无路可走卒归为有路可走,庄子是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学庄子要学习境界,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庄子的境界可能也是为人不能理解的,认为庄子说的话都是胡说八道。

但是不理解不等于庄子话不对。

老子将理解理论能力分为三种人,分别是上士、中士、下士。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有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孔子也有类似的话,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一、庄周其人其书庄子的生平事迹也不是很多,现在我们研究庄子,比较信实的材料还要首选司马迁的《史記'老庄申韩列传》,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分析:1.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这句话说庄子的全名叫作庄周,他是蒙地的人,这个蒙地今天在什么地方也是有争论,争论一方面是学术的需要,因为确定他是哪里的人,就可以从地域范畴来研究的他的思想,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地域不同,人的性情就不一样,所以南方人由南方人的特质,北方人有北方人的性情,中国在这方面研究卓有建树的学者是已故的谭其襄先生。

但是,争论他是什么地方的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旅游经济,今天我们的生活好了,有钱了,有钱了就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了。

所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那你旅游区哪里?当然是有名的地方,这些名人也是首选。

专题讲座 会飞的庄子

专题讲座 会飞的庄子

一尾欢快游曳的鱼
濠 观 梁 鱼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 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 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 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典源译文 •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鲦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 从从容容,这就是鱼 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 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 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 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 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 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 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 乐的。”
• •
一只逍遥神游的鹏
逍遥游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 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 人无名。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 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 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 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 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 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 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 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 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 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 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ppt讲课讲稿

庄子.ppt讲课讲稿

三、齐物论
1. 认识的标准:客观与主观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 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 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tí mǐ)也,知毫末之为丘山 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 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 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无不然;因其所非而非 之,则万物无不非。 (《秋水》)
— —《史記·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一生清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履,槁项
黄馘”
(《庄子·列御寇》)
终生不仕,以快子吾志。(《史记·老庄申韩列 传》)
朱熹说:“庄子当时亦无人宗之,他只在僻处自 说。”(《朱子语类》)
荀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解弊》)
1、生活贫困,精神富足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 “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何谓坐忘?”颜回曰:“堕 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 于大通,此谓坐忘。” (《大宗师》)
五、齐生死
人生的终点其实是一样的
明代袁中郎说:“茫茫众生,谁有不 死,堕地之时,死案以立。”
2020/4/21
31
生命在呼吸间
人们常常感叹生命无常,不可把握, 谁知无常到这一秒都无法把握下一 秒。曾看到一个对话。佛问:生命 在几间?僧:数日间。佛复问一僧, 答:饭食间。佛又问一僧,此僧答: 生命在呼吸间。佛:善哉,这才是 生命。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 知通为一。 (《齐 物论》)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 也。(《德充符》)
庄周梦蝶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 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 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齐物论》)

陈引驰庄子精读讲义

陈引驰庄子精读讲义

陈引驰庄子精读讲义
陈引驰教授是《庄子》乃至道教佛教文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他在复旦大学开设的“《庄子》精读”课历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来研究成果,可称是陈引驰教授《庄子》研究的全面体现。

全书共九章,以下是部分章节内容概述:
1. 引言统说道家老庄,更通过对老子与庄子的关系和区别的讨论,阐明庄子的特殊之处。

2. 第一章概述庄子其人、其书。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直接阅读原讲义内容或相关书评。

走近庄子[五篇]

走近庄子[五篇]

走近庄子[五篇]第一篇:走近庄子走近庄子熊熊烈火照亮着中国的文学旅程,精神的升华牵动着每个人的琴弦。

没有驰骋沙场的你却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没有纵横捭阖朝野的你却是能臣贤士心中的追求。

你说:“吾将曳尾于涂!”惊愕了你身后的两名楚国的劝说者,他们只能悻悻而去。

你用纯清的性格酿造精神的酒曲,并用之抵制功名利禄的诱惑。

我说你是真正的垂钓者,是远离世俗喧嚣、铅华风尘的隐士。

你笑了,会心的笑了。

是因为我道出了你的心声吗?濮水岸边遗留着你的足迹,勾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心魂;濮水的游鱼聆听着它的祖先讲述你拒绝入朝为相拒绝高官厚禄的崇高气节,引发千百年历代文豪的钦佩。

你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英勇气节更有气魄,你比林逋梅妻鹤子的隐士形象更显高尚,你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骨气峥嵘,或许,你并不在意世人或后人对你的评价,但你的灵和魂却让人情不自禁的赞叹不已。

虽然你只说,“吾将曳尾于涂”,但我心里明白,你之前对两位大臣的不予理睬并不是想展现你的清高,而是你清洁灵性的本能的使然,你没有直接的拒绝,只是婉言道出坚守濮水的心声,让他们自感融入不进垂钓的氛围,只能悻悻而去。

你将垂钓者升华成最神圣的名字,你将濮水臆造成世间最清澈的河流。

与你相比,姜太公的垂钓就只能自惭形秽了,他把入朝为官的化梦寄予于垂钓,不知道这是否有所玷污你神圣的名字——垂钓者。

你用不似人间性情造就的清洁精神,摒弃着富贵抵制着诱惑拒绝着名利。

你的思想是辉耀亘古的文明星斗,照亮了千百年来文人的的人生之路;你的气质是流淌万年的精神圣水,洗礼着历代墨客的心境灵魂;你的人格是一簇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

在喧嚣的尘世里,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怎样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那么就请穿越时间隧道,驻足濮水边,与寂寞的精神之魂倾心交谈对话,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走近辛弃疾茹以纵观中国文学史,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文人能像辛弃疾那样。

陈引驰庄子精读讲义

陈引驰庄子精读讲义

陈引驰庄子精读讲义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

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人生、自由、道德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陈引驰老师的《庄子精读讲义》是一本对庄子思想进行深入解读的著作,本文将根据讲义内容,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陈引驰老师在讲义中强调了庄子的自由思想。

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由,摆脱束缚,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他提出了“自由自在,无欲无求”的境界,主张人们要顺应自然,放弃功利的追求,追求自身的自由与自在。

陈引驰老师在讲义中解读了庄子的自由观念,并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庄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陈引驰老师讲述了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放弃过度的努力和干预,才能达到事事顺利、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为例,说明了自然自发的力量胜过人为的干预。

陈引驰老师在讲义中对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引用了一些相关的案例来加深读者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另外,陈引驰老师还解释了庄子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庄子认为人生的本质是一种无常变化的过程,追求固定的目标是徒劳无功的。

他主张人们要放下执着,顺其自然,从而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陈引驰老师通过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向读者阐述了庄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实践的方法和建议。

最后,陈引驰老师的讲义还对庄子的其他重要观点进行了解读,如庄子的人性观、道德观、宇宙观等。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解读,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庄子的思想体系,从而对庄子的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陈引驰老师的《庄子精读讲义》是一本对庄子思想进行深入解读的著作。

通过对庄子的主要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庄子的思想,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智慧。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和思考,更好地把握庄子思想的精髓,实现人生的自由与自在。

陈怡——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

陈怡——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

陈怡——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刚才主持人对我做了很多的介绍,其实那都是一些空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我想介绍的是,最主要的一点。

我是出生在1945年,抗战胜利的那一年,自那以后,在新中国读完了大学。

我原来的专业叫化配电专业,就是现在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校是当年的华中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

67年毕业的时候,自己报名到最远的一个志愿,青海省,当了13年的控电工。

控电工可能大家不熟悉,就是控制高压线。

13年之后,重新又回到学校去读研究生,在现在的中南大学。

后来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后来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到学校当了10年的教务处长,又当了6年的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所长。

从1995年开始,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同时也开始了我的第二专业的学习。

现在我已经正式的从学校退休了。

以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

读一些我当年没有机会读没有背好的书,同时把自己学习的心得和我们在座的很多年轻的朋友做一些交流,特别是人类所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化经典。

我们当年参加文化素质教育的很多同事都有这样的一个心愿,提高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更多阅读文化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与大师同行,与经典同在。

今天我很高兴的来到了东北林业大学。

一进校门,看到了你们的校训:学参天地,德合自然。

感到非常的亲切。

也因为林业大学,大家都是从事着一种绿色的产业,会使我们人类的家园永远保持长青。

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同学真正体会你们的校训,做到与天地相参,道法自然。

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素养的中国的大学生。

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

我想庄子的名字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多少人认真的读过庄子的书。

我曾经在中国的很多高校,甚至是一些专门以中文为职业为专业的同学问过他们,他们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庄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属于一个特殊的地位,而且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非常的喜欢他,但是我们为什么都没有去读他的书呢?第一方面当然是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学习路途上所存在的一个缺陷。

走进庄子教案(2023版ppt)

走进庄子教案(2023版ppt)

庄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庄子
D
思想对现代人生观的启示,庄子思
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与应用
庄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01 庄子思想强调无为而治,现 02 庄子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现
代企业管理可以借鉴这种思
代企业管理可以借鉴这种思
想,以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想,以实现更好的员工激励
和团队建设。
03 庄子思想强调顺应自然,现 代企业管理可以借鉴这种思 想,以实现更好的企业战略 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哲学思考:人 生如梦,我们 应该如何面对 现实与梦境
启示:我们应 该珍惜当下, 活在当下,不 要沉迷于梦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故事背景:庄子在树林中散步,看到一只螳螂正在捕蝉,而黄 雀正在等待螳螂。
寓意: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时刻警惕潜在的危险。
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眼前 利益,要时刻警惕潜在的危险。
04 庄子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西游记》、 《三国演义》等作品中都有庄子思想的影子。
哲学影响
01 庄子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道家、儒家和 佛教等思想流派。
02 庄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哲学观念,如“道”、“无为而治”、 “天人合一”等。
03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政治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都有庄子思想的影子。
C
逍遥游:追求精神自由, 摆脱世俗束缚
D
养生主:注重养生,提 倡养生之道
代表作品
《逍遥游》:阐述了庄子的哲学
01
思想和人生态度 《齐物论》:探讨了事物的本质
02
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养生主》:阐述了养生之道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作品简介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据 《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 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庄 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 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 论文。《庄子》的散文辛辣、幽默、形 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以及艺术魅力。
第一则选自《庄子集释》,自晋人郭象以来,众 家莫不把它的篇旨看作是论“逍遥”,并且以“逍遥 游”作为庄子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一点几乎没有 异议,但在关于何为“逍遥”,怎样才能“逍遥”的 问题上,出现了种种分歧,从而影响到对该篇思想意 义及有关问题的正确理解。
结构梳理
介绍鲲鹏形体
北冥有鱼 仰视鲲鹏飞南冥
有所待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主旨归纳
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 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 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 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艺术特色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 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 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 梁之上游”)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
(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 上也”)
拓展延伸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 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4.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 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 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读庄子_齐物论_的疑惑及其解析_陈怡

读庄子_齐物论_的疑惑及其解析_陈怡

读庄子《齐物论》的疑惑及其解析陈 怡(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南京 211189)摘 要:文章谈了读庄子《齐物论》的一些疑惑及其解析,例如:如何理解《齐物论》的主旨和重点;如何理解“三籁”、“两行”、“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和“以明”;如何理解《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和《齐物论》中“万物齐一”观之间的矛盾等。

最后,谈了读《庄子》的一点建议:先读寓言,再读“内篇”;“内篇”中,最值得将《逍遥游》和《齐物论》比照而读,以培养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齐物论;疑惑;解析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9)01-0028-09收稿日期:2008-10-12作者简介:陈怡,男,湖南省武汉市人,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

读《庄》者,往往对《齐物论》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因其太深奥了,从而读后会产生很多疑惑。

下面谈一些自己的疑惑及其解析。

一、对篇名“齐物论”的疑惑和解析对篇名“齐物论”的解析是多样的:齐的是“物”还是“论”,抑或既“齐物”又“齐论”?据中山大学陈少明教授在《〈齐物论〉及其影响》①一书中引杨柳桥先生的举证,早期的《庄子》研究者多认为,齐的是“物”,即将“齐物”连读。

如左思《魏都赋》中刘逵注:“庄子有`齐物'之论。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庄周`齐物',以论为名。

”但宋以后,有人主张“物论”连读,认为庄子齐的是“物论”,即对物的看法。

如王应麟《困学记闻》说:“庄子`齐物论',非欲齐物也,盖谓物论之难齐也。

”后来有学者认为,庄子的《齐物论》齐的既是“物”也是“物论”。

如山东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祥皓先生在《庄子导读》一书中的观点是:“`齐物'实为`齐论'之根基,`齐论'则是`齐物'的必然结论,二者无须分离。

”②谢祥皓先生还说:“庄周在《齐物论》中所表现的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其特点就在于,它既系统、全面,又坚决、彻底。

庄子二则讲课稿 - 副本

庄子二则讲课稿 - 副本
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 真实可信的。
4.“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 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作用:1“野马”“尘埃”这样极微小的事物 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说明万物均有所凭借。
2解释了大鹏为何要借助大风的力量才能飞往 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
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 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 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 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 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 借。
5、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
达了什么意思?
本句可译为“天色深蓝,这是它真正颜色呢, 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 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写作背 景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但他不满现实, 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 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后来当了 隐士,以表明自己愤世嫉俗,蔑视名利、 痛恨权贵的心志。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 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 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 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 课文选的两则故事第 一则选自内篇中的 《逍遥游》 • 第二则选自外篇中的 《秋水》。 • 标题是编者加的。
庄子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摆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
北冥有鱼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 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 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 学为“老庄哲学”。

专题讲座 会飞的庄子共28页文档

专题讲座 会飞的庄子共28页文档

谢谢!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专题讲பைடு நூலகம் 会飞的庄子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