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6讲 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三数学竞赛辅导教程【精】

最新初三数学竞赛辅导教程【精】

1.1 因式分解一、常用公式或变形方法(此处只列出教科书以外的常用于竞赛中的内容)1.2.3.4.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a、b、c是△ABC ABC 的形状.例2.若三个素数的乘积恰好等于它们和的23倍,求这三个素数.(2015大同杯第四题)例3.已知实数a、b、c.(2003年宇振杯第3题)例4.三、练习题1.已知整数a、b.2..3.已知a、b、c(1(24.2014大同杯第1题)5.设非零实数a,b,c.(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第一试第1题)6.已知正数a、b、c值.7.已知:,,,求.(2016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第二试B组第2题)1.2 对称式与轮换对称式一、定义1.对称式。

2.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的次数均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称这个多项式为齐次多项式。

3.4.换式,但轮换式不一定是对称式。

例如对称式也是轮换式;二、例题讲解例1. 已知,a,b,c是△ABC的面积.例2.2014大同杯第4题)例3.设x、y、z xyz的值. 例4.x1、x2、y1、y2满足x12+x22=2,x2y1﹣x1y2=1,x1y1+x2y2=3.求y12+y22的值.三、练习题1. .2. 若数组(x,y,z求xyz的值.3. 已知b≥0,且a+b=c+1,b+c=d+2,c+d=a+3,求a+b+c+d的最大值.4.2015大同杯第7题)5.已知bc﹣a2=5,ca﹣b2=﹣1,ab﹣c2=﹣7,求6a+7b+8c6. 已知实数a、b、c x1、x2、y1、y2满足x12+ax22=b,x2y1﹣x1y2=a,x1y1+ax2y2=c.求y12+ay22的值.(2007新知杯第5题)1.3高斯函数一、定义实数x,用[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值整数,则y=[x]称为高斯函数.二、例题讲解例1. .(2006新知杯第6题)例2. 对于正整数n2017全国数学联赛第一试第6题)例3. 给定正实数a ,对任意一个正整数n数x 的最大整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讲义(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讲义(含解析)

第2讲解一元二次方程∣⅛∣知识定位讲解用时:3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三,基础偏上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三新课,本节课我们要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重点掌握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以及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本节的重点是能够根据不同的方程特征选择合适的解法,难点是- 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考查,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熟练使用各种解法, 为后面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主要有两种即直接开平方和因式分解:(1)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2=p或(nx+m)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可采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方程化成x2=p的形式,那么可得x=±Jp ;如果方程能化成(nx+m)2=p(p≥0的形式,那么nx+m=± Jp .注意:①等号左边是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而等号右边是一个非负数;①降次的实质是由一个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①方法是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开平方.(2)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成(X-P) (x-q) =O的形式,进而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转化成求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的一般步骤:①移项,将方程右边化为零;②将方程左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9HrIB≡WI9≡HB99VWBS SWB9*mBBWaB9⅞-nB≡nB≡9HB9SVWB9*HraB≡PnB≡WI99T,VB9SVWB9S l HB!l'(VaB≡'1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主要有两种即配方法和公式法:(1)解一元二次方程一一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x+m) 2=n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2021年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 讲 方程与函数

2021年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 讲 方程与函数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

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

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

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

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第十二讲 方程与函数方程思想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通过等量关系将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建立方程或方程组,然后运用方程的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函数思想的实质是剔除问题的非本质特征,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转化为函数关系去解决.方程与函数联系密切,我们可以用方程思想解决函数问题,也可以用函数思想讨论方程问题,在确定函数解析式中的待定系数、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函数图象的交点等问题时,常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或方程组;而在讨论方程、方程组的解的个数、解的分布情况等问题时,借助函数图象能获得直观简捷的解答.【例题求解】【例1】 若关于的方程mx x =-1有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可以利用绝对值知识讨论,也可以用函数思想探讨:作函数x y -=1,mx y =函数图象,原方程有解,即两函数图象有交点,依此确定m 的取值范围.【例2】设关于x 的方程09)2(2=+++a x a a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2x ,且1x <1<2x ,那么a 取值范围是( )A .5272<<-aB .52>a C .72-<a D .0112<<-a思路点拨 因根的表达式复杂,故把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来解决,即求对应的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满足1x <1<2x 的a 的值,注意判别式的隐含制约.【例3】 已知抛物线0)21(22=+-+=a x a x y (0≠a )与x 轴交于两点A(1x ,0),B(2x ,0)( 1x ≠2x ).(1)求a 的取值范围,并证明A 、B 两点都在原点O 的左侧;(2)若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且OA+OB =OC 一2,求a 的值.思路点拨 1x 、2x 是方程0)21(22=+-+a x a x 的两个不等实根,于是二次函数问题就可以转化为二次方程问题加以解决,利用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切入点.【例4】 抛物线)1(2)45(2212+++-=m x m x y 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并且点B 在A 的右边,△ABC 的面积是△OAC 面积的3倍.(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判断△OBC 与△OCA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 综合运用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等知识,可判定对应方程根的符号特征、两实根的关系,这是解本例的关键.对于(1),建立关于m 的等式,求出m 的值;对于(2)依m 的值分类讨论.【例5】 已知抛物线q px x y ++=2上有一点M(,0y )位于x 轴下方.(1)求证:此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2)设此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A(1x ,0),B(,0),且1x <2x ,求证:1x <0x <2x .思路点拨 对于(1),即要证042>-q p ;对于(2),即要证0))((2010<--x x x x .注:(1)抛物线与x 轴交点问题常转化为二次方程根的个数、根的符号特征、根的关系来探讨,需综合运用判别式、韦达定理等知识.(2)对较复杂的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常转化为用函数的观点来讨论,基本步骤是: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对应函数图象,由确定函数图象大致位置的约束条件建立不等式组.(3) 一个关于二次函数图象的命题: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0≠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1x ,0),B(,0)两点,顶点为C .①△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442=-ac b .②△ABC 是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1242=-ac b学历训练1.已知关于x 的函数1)1(2)6(2++-++=m x m x m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抛物线23)1(2----=k x k x y 与x 轴交于A (α,0),B(β,0)两点,且1722=+βα,则=k .3.已知二次函数y=kx 2+(2k -1)x —1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x 1、x 2(x 1<x 2),则对于下列结论:①当x=-2时,y=l ;②当x>x 2,时,y>O ;③方程kx 2+l(2k -1)x —l=O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④x 1<-l ,x 2>-l ;⑤x 2-x 1=kk 241+,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 (只需填写序号) .4.设函数)5(4)1(2+-+-=k x k 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OA 与OB 的长的比为1:4,则k =( ).A .8B .一4C .1lD .一4或115.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c 与x 轴相交于A(x 1,0)、B(x 2,0)两点,其顶点坐标为P(-2b ,4b -4c 2),AB =|x 1-x 2|,若S △APB =1,则b 与c 的关系式是 ( ) A .b 2-4c+1= 0 B .b 2-4c -1=0 C .b 2-4c+4=0 D .b 2-4c -4=06.已知方程1+=ax x 有一个负根而且没有正根,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B .a =1C .a ≥1D .非上述答案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坐标原点,A 、B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如图,二次函数y=ax 2+bx +c (a ≠0)的图象经过点A 、B ,与y 轴相交于点C .(1)a 、c 的符号之间有何关系?(2)如果线段OC 的长度是线段OA 、OB 长度的比例中项,试证a 、c 互为倒数;(3)在(2)的条件下,如果b=-4,AB=43,求a 、c 的值.8.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过点A(一1,4),其顶点的横坐标为21,与x 轴分别交于B(x 1,0)、C(x 2,0)两点(其中且1x <2x ),且132221=+x x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E 的坐标;(2)设此抛物线与y 轴交于D 点,点M 是抛物线上的点,若△MBO 的面积为△DOC 面积的32倍,求点M 的坐标. 9.已知抛物线m mx x y 223212--=交x 轴于A (1x ,0)、B (2x ,0),交y 轴于C 点,且1x <0<2x ,()1122+=+CO OB AO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x 轴的下方是否存在着抛物线上的点P ,使∠APB 为锐角,若存在,求出P 点的横坐标的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设m 是整数,且方程0232=-+mx x 的两根都大于59-而小于73,则= .11.函数732+-=x x y 的图象与函数63322+-+-=x x x x y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 .12.已知a 、b 为抛物线2))((----=d c x c x y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b a <,则b c c a -+-的值为 .13.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 ,使得二次方程0)23()12(2=+--+k x k x 有两个实数根,且两根都在2与4之间?如果有,试确定k 的取值范围;如果没有,试述理由.14.设抛物线452)12(2++++=a x a x y 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1)求a 的值;(2)求61832-+a a 的值.15.已知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23842---=n nx x y ,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的差的平方等于关于x 的方程0)4)(1(2)67(2=++++-n n x n x 的一整数根,求n 的值.16.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不过原点O ,顶点坐标为(1,一2),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且满足关系式OB OA OC ⋅=2.(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BC 的面积.17.设p 是实数,二次函数p px x y --=22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1x ,0)、B (2x ,0).(1)求证:032221>++p x px ;(2)若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2-p ,求P 的最大值.(参考答案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 (含竞赛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 (含竞赛答题技巧)
思路点拨:通过讨论,脱去绝对值符号,把绝对值方程转化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例5】已知实数 、 、 、 互不相等,且 ,试求 的值.思路点拨:运用连等式,通过迭代把 、 、 用 的代数式表示,由解方程求得 的值.
注: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变形形式有:
(1)把方程 ( )直接作零值多项式代换;
(2)把方程 ( )变形为 ,代换后降次;
11、已知 、 是有理数,方程 有一个根是 ,则 的值为.
12、已知 是方程 的一个正根.则代数式 的值为.
13、对于方程 ,如果方程实根的个数恰为3个,则m值等于()
A、1B、2 C、 D、2.5
14、自然数 满足 ,这样的 的个数是()
A、2 B、1 C、3 D、4
15、已知 、 都是负实数,且 ,那么 的值是()
20、如图,锐角△ABC中,PQRS是△ABC的内接矩形,且S△ABC= S矩形PQRS,其中 为不小于3的自然数.求证: 需为无理数.
参考答案
第二讲 判别式——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
为了检查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工厂里通常使用各种检验仪器,为了辨别钞票的真伪,银行里常常使用验钞机,类似地,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最好能知道根的特性:如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根的符号特点等.我们形象地说,判别式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在以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判别式,判定方程实根的个数、根的特性;
运用判别式,建立等式、不等式,求方程中参数或参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判别式,证明与方程相关的代数问题;
借助判别式,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解的代数模型,解几何存在性问题、最值问题.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广西中考题)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6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6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6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常常会遇到需要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情况。

本讲将介绍如何将一些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

一、将线性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1.将方程2x+5=0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解答:通过观察发现方程左边的2x恰好是x的一次方,所以可以将整个方程看作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设转化后的方程为 ax^2 + bx + c = 0,那么将 2x + 5 = 0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就是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一个合适的倍数得到的。

我们可以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得到4x+10=0,这就是将方程2x+5=0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果。

2.将方程3(x-1)-2(x+2)=0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解答:首先将方程进行化简,得到3x-3-2x-4=0。

接下来,我们将该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将方程两边同时合并同类项,得到x-7=0。

再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一个合适的倍数,得到2(x-7)=0。

这就是将方程3(x-1)-2(x+2)=0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果。

二、将含有多个未知量的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1.将x+y=6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解答: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将两个未知量x和y合并成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将x+y的形式进行平方处理来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先将原方程两边同时平方,得到 (x + y)^2 = 6^2、这里需要使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将 (x + y)^2 展开,得到 x^2 + 2xy + y^2 = 36、这就是将方程 x + y = 6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果。

2. 将 x^2 + xy + y^2 = 4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解答: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将含有多个未知量的方程转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方程。

事实上,该方程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了,但我们可以通过配方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导学案课件:第6课时解一元二次方程习题课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导学案课件:第6课时解一元二次方程习题课

解:x1=2,x2=4.
C组
9. 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和4,第三边是方程x2-6x+8=0
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A. 10 B. 8或10
C. 8
D. 8和10
10. 若代数式4x2-2x-5与-3x2-3的值互为相反数,求x
的值. 解:由题意,得4x2-2x-5+(-3x2-3)=0.
试利用十字相乘法解下列方程:
(1)x2+4x+3=0;
(2)x2+5x-6=0.
解:x1=-1,x2=-3.
解:x1=-6,x2=1.
变式训练
2. 用十字相乘法解下列方程:
(1)x2-4x-12=0;
(2)x2+5x+6=0;
解:x1=6 ,x2=-2.
解:x1=-2,x2=-3.
(3)x2-x-90=0;
(1)x2-2=6;
(2)x2-6x=2;
解:x1=2 ,x2=-2 . 解:x1=3+ ,x2=3- .
(3)2x2-4x-3=0;
解:x1=
,x2=
.
(4)3x(x-2)=x-2. 解:x1= 2 ,x2= .
B组 7. 解方程:2x2+1=2 x.
解:x1=
,x2=
.
8. 解方程:(2x-1)2=x(3x+2)-7.
(4)x2+3x-18=0.
解:x1=10 ,x2=-9.
解:x1=-6,x2=3.
分层训练
A组
3. 方程x2-1=0的根为

A. x1=1,x2=-1 C. x=1
B. x=0 D. x=-1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二分册) - 副本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二分册) - 副本

初二数学竞赛班讲义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1)第二讲因式分解(二) (10)第三讲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 (17)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26)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 (34)第六讲代数式的求值 (44)第七讲根式及其运算 (52)第八讲非负数 (63)第九讲一元二次方程 (73)第十讲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 (81)第十一讲勾股定理与应用 (90)第十二讲平行四边形 (101)第十三讲梯形 (108)第十四讲中位线及其应用 (116)第十五讲相似三角形(一) (124)第十六讲相似三角形(二) (132)第十八讲归纳与发现 (153)第十九讲特殊化与一般化 (162)第二十讲类比与联想 (171)第二十一讲分类与讨论 (180)第二十二讲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188)第二十三讲几何不等式 (197)第二十六讲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问题 (222)第二十七讲列方程解应用问题中的量与等量 (230)第二十八讲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数学问题(一) (239)第二十九讲生活中的数学(一) (247)第三十讲生活中的数学(二) (254)复习题 (260)自测题 (268)自测题一 (268)自测题二 (270)自测题三 (271)自测题四 (273)自测题五 (274)复习题解答 (276)自测题解答 (304)自测题一 (304)自测题二 (309)自测题三 (314)自测题四 (321)自测题五 (327)第一讲因式分解(一)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1.运用公式法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1)a2-b2=(a+b)(a-b);(2)a2±2ab+b2=(a±b)2;(3)a3+b3=(a+b)(a2-ab+b2);(4)a3-b3=(a-b)(a2+ab+b2).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5)a2+b2+c2+2ab+2bc+2ca=(a+b+c)2;(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例1 分解因式:(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2)x3-8y3-z3-6xyz;(3)a2+b2+c2-2bc+2ca-2ab;(4)a7-a5b2+a2b5-b7.解 (1)原式=-2x n-1y n(x4n-2x2n y2+y4)=-2x n-1y n[(x2n)2-2x2n y2+(y2)2]=-2x n-1y n(x2n-y2)2=-2x n-1y n(x n-y)2(x n+y)2.(2)原式=x3+(-2y)3+(-z)3-3x(-2y)(-Z)=(x-2y-z)(x2+4y2+z2+2xy+xz-2yz).(3)原式=(a2-2ab+b2)+(-2bc+2ca)+c2=(a-b)2+2c(a-b)+c2=(a-b+c)2.本小题可以稍加变形,直接使用公式(5),解法如下:原式=a2+(-b)2+c2+2(-b)c+2ca+2a(-b)=(a-b+c)2(4)原式=(a7-a5b2)+(a2b5-b7)=a5(a2-b2)+b5(a2-b2)=(a2-b2)(a5+b5)=(a+b)(a-b)(a+b)(a4-a3b+a2b2-ab3+b4)=(a+b)2(a-b)(a4-a3b+a2b2-ab3+b4)例2 分解因式:a3+b3+c3-3abc.本题实际上就是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证明前面给出的公式(6).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公式(a+b)3=a3+3a2b+3ab2+b3的正确性,现将此公式变形为a3+b3=(a+b)3-3ab(a+b).这个式也是一个常用的公式,本题就借助于它来推导.解原式=(a+b)3-3ab(a+b)+c3-3abc=[(a+b)3+c3]-3ab(a+b+c)=(a+b+c)[(a+b)2-c(a+b)+c2]-3ab(a+b+c)=(a+b+c)(a2+b2+c2-ab-bc-ca).说明公式(6)是一个应用极广的公式,用它可以推出很多有用的结论,例如:我们将公式(6)变形为a3+b3+c3-3abc显然,当a+b+c=0时,则a3+b3+c3=3abc;当a+b+c>0时,则a3+b3+c3-3abc ≥0,即a3+b3+c3≥3abc,而且,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如果令x=a3≥0,y=b3≥0,z=c3≥0,则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z.这也是一个常用的结论.例3 分解因式:x15+x14+x13+…+x2+x+1.分析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是:有16项,从最高次项x15开始,x的次数顺次递减至0,由此想到应用公式a n-b n来分解.解因为x16-1=(x-1)(x15+x14+x13+…x2+x+1),所以说明在本题的分解过程中,用到先乘以(x-1),再除以(x-1)的技巧,这一技巧在等式变形中很常用.2.拆项、添项法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运算.在多项式乘法运算时,整理、化简常将几个同类项合并为一项,或将两个仅符号相反的同类项相互抵消为零.在对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时,需要恢复那些被合并或相互抵消的项,即把多项式中的某一项拆成两项或多项,或者在多项式中添上两个仅符合相反的项,前者称为拆项,后者称为添项.拆项、添项的目的是使多项式能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例4 分解因式:x3-9x+8.分析本题解法很多,这里只介绍运用拆项、添项法分解的几种解法,注意一下拆项、添项的目的与技巧.解法1 将常数项8拆成-1+9.原式=x3-9x-1+9=(x3-1)-9x+9=(x-1)(x2+x+1)-9(x-1)=(x-1)(x2+x-8).解法2 将一次项-9x拆成-x-8x.原式=x3-x-8x+8=(x3-x)+(-8x+8)=x(x+1)(x-1)-8(x-1)=(x-1)(x2+x-8).解法3 将三次项x3拆成9x3-8x3.原式=9x3-8x3-9x+8=(9x3-9x)+(-8x3+8)=9x(x+1)(x-1)-8(x-1)(x2+x+1)=(x-1)(x2+x-8).解法4 添加两项-x2+x2.原式=x3-9x+8=x3-x2+x2-9x+8=x2(x-1)+(x-8)(x-1)=(x-1)(x2+x-8).说明由此题可以看出,用拆项、添项的方法分解因式时,要拆哪些项,添什么项并无一定之规,主要的是要依靠对题目特点的观察,灵活变换,因此拆项、添项法是因式分解诸方法中技巧性最强的一种.例5 分解因式:(1)x9+x6+x3-3;(2)(m2-1)(n2-1)+4mn;(3)(x+1)4+(x2-1)2+(x-1)4;(4)a3b-ab3+a2+b2+1.解 (1)将-3拆成-1-1-1.原式=x9+x6+x3-1-1-1=(x9-1)+(x6-1)+(x3-1)=(x3-1)(x6+x3+1)+(x3-1)(x3+1)+(x3-1)=(x3-1)(x6+2x3+3)=(x-1)(x2+x+1)(x6+2x3+3).(2)将4mn拆成2mn+2mn.原式=(m2-1)(n2-1)+2mn+2mn=m2n2-m2-n2+1+2mn+2mn=(m2n2+2mn+1)-(m2-2mn+n2)=(mn+1)2-(m-n)2=(mn+m-n+1)(mn-m+n+1).(3)将(x2-1)2拆成2(x2-1)2-(x2-1)2.原式=(x+1)4+2(x2-1)2-(x2-1)2+(x-1)4=[(x+1)4+2(x+1)2(x-1)2+(x-1)4]-(x2-1)2=[(x+1)2+(x-1)2]2-(x2-1)2=(2x2+2)2-(x2-1)2=(3x2+1)(x2+3).(4)添加两项+ab-ab.原式=a3b-ab3+a2+b2+1+ab-ab=(a3b-ab3)+(a2-ab)+(ab+b2+1)=ab(a+b)(a-b)+a(a-b)+(ab+b2+1)=a(a-b)[b(a+b)+1]+(ab+b2+1)=[a(a-b)+1](ab+b2+1)=(a2-ab+1)(b2+ab+1).说明 (4)是一道较难的题目,由于分解后的因式结构较复杂,所以不易想到添加+ab-ab,而且添加项后分成的三项组又无公因式,而是先将前两组分解,再与第三组结合,找到公因式.这道题目使我们体会到拆项、添项法的极强技巧所在,同学们需多做练习,积累经验.3.换元法换元法指的是将一个较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一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并用一个新的字母替代这个整体来运算,从而使运算过程简明清晰.例6 分解因式:(x2+x+1)(x2+x+2)-12.分析将原式展开,是关于x的四次多项式,分解因式较困难.我们不妨将x2+x看作一个整体,并用字母y来替代,于是原题转化为关于y 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了.解设x2+x=y,则原式=(y+1)(y+2)-12=y2+3y-10=(y-2)(y+5)=(x2+x-2)(x2+x+5)=(x-1)(x+2)(x2+x+5).说明本题也可将x2+x+1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今x2+x+1=u,一样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试.例7 分解因式:(x2+3x+2)(4x2+8x+3)-90.分析先将两个括号内的多项式分解因式,然后再重新组合.解原式=(x+1)(x+2)(2x+1)(2x+3)-90=[(x+1)(2x+3)][(x+2)(2x+1)]-90=(2x2+5x+3)(2x2+5x+2)-90.令y=2x2+5x+2,则原式=y(y+1)-90=y2+y-90=(y+10)(y-9)=(2x2+5x+12)(2x2+5x-7)=(2x2+5x+12)(2x+7)(x-1).说明对多项式适当的恒等变形是我们找到新元(y)的基础.例8 分解因式:(x2+4x+8)2+3x(x2+4x+8)+2x2.解设x2+4x+8=y,则原式=y2+3xy+2x2=(y+2x)(y+x)=(x2+6x+8)(x2+5x+8)=(x+2)(x+4)(x2+5x+8).说明由本题可知,用换元法分解因式时,不必将原式中的元都用新元代换,根据题目需要,引入必要的新元,原式中的变元和新变元可以一起变形,换元法的本质是简化多项式.例9分解因式:6x4+7x3-36x2-7x+6.解法1 原式=6(x4+1)+7x(x2-1)-36x2=6[(x4-2x2+1)+2x2]+7x(x2-1)-36x2=6[(x2-1)2+2x2]+7x(x2-1)-36x2=6(x2-1)2+7x(x2-1)-24x2=[2(x2-1)-3x][3(x2-1)+8x]=(2x2-3x-2)(3x2+8x-3)=(2x+1)(x-2)(3x-1)(x+3).说明本解法实际上是将x2-1看作一个整体,但并没有设立新元来代替它,即熟练使用换元法后,并非每题都要设置新元来代替整体.解法2原式=x2[6(t2+2)+7t-36]=x2(6t2+7t-24)=x2(2t-3)(3t+8)=x2[2(x-1/x)-3][3(x-1/x)+8]=(2x2-3x-2)(3x2+8x-3)=(2x+1)(x-2)(3x-1)(x+3).例10 分解因式:(x2+xy+y2)-4xy(x2+y2).分析本题含有两个字母,且当互换这两个字母的位置时,多项式保持不变,这样的多项式叫作二元对称式.对于较难分解的二元对称式,经常令u=x+y,v=xy,用换元法分解因式.解原式=[(x+y)2-xy]2-4xy[(x+y)2-2xy].令x+y=u,xy=v,则原式=(u2-v)2-4v(u2-2v)=u4-6u2v+9v2=(u2-3v)2=(x2+2xy+y2-3xy)2=(x2-xy+y2)2.练习一1.分解因式:(2)x10+x5-2;(4)(x5+x4+x3+x2+x+1)2-x5.2.分解因式:(1)x3+3x2-4;(2)x4-11x2y2+y2;(3)x3+9x2+26x+24;(4)x4-12x+323.3.分解因式:(1)(2x2-3x+1)2-22x2+33x-1;(2)x4+7x3+14x2+7x+1;(3)(x+y)3+2xy(1-x-y)-1;(4)(x+3)(x2-1)(x+5)-20.第二讲因式分解(二)1.双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时,我们常用十字相乘法.对于某些二元二次六项式(ax2+bxy+cy2+dx+ey+f),我们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例如,分解因式2x2-7xy-22y2-5x+35y-3.我们将上式按x降幂排列,并把y当作常数,于是上式可变形为2x2-(5+7y)x-(22y2-35y+3),可以看作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对于常数项而言,它是关于y的二次三项式,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为即-22y2+35y-3=(2y-3)(-11y+1).再利用十字相乘法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所以原式=[x+(2y-3)][2x+(-11y+1)]=(x+2y-3)(2x-11y+1).上述因式分解的过程,实施了两次十字相乘法.如果把这两个步骤中的十字相乘图合并在一起,可得到下图:它表示的是下面三个关系式:(x+2y)(2x-11y)=2x2-7xy-22y2;(x-3)(2x+1)=2x2-5x-3;(2y-3)(-11y+1)=-22y2+35y-3.这就是所谓的双十字相乘法.用双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ax2+bxy+cy2+dx+ey+f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是:(1)用十字相乘法分解ax2+bxy+cy2,得到一个十字相乘图(有两列);(2)把常数项f分解成两个因式填在第三列上,要求第二、第三列构成的十字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的ey,第一、第三列构成的十字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的dx.例1 分解因式:(1)x2-3xy-10y2+x+9y-2;(2)x2-y2+5x+3y+4;(3)xy+y2+x-y-2;(4)6x2-7xy-3y2-xz+7yz-2z2.解 (1)原式=(x-5y+2)(x+2y-1).(2)原式=(x+y+1)(x-y+4).(3)原式中缺x2项,可把这一项的系数看成0来分解.原式=(y+1)(x+y-2).(4)原式=(2x-3y+z)(3x+y-2z).说明 (4)中有三个字母,解法仍与前面的类似.2.求根法我们把形如a n x n+a n-1x n-1+…+a1x+a0(n为非负整数)的代数式称为关于x 的一元多项式,并用f(x),g(x),…等记号表示,如f(x)=x2-3x+2,g(x)=x5+x2+6,…,当x=a时,多项式f(x)的值用f(a)表示.如对上面的多项式f(x)f(1)=12-3×1+2=0;f(-2)=(-2)2-3×(-2)+2=12.若f(a)=0,则称a为多项式f(x)的一个根.定理1(因式定理) 若a是一元多项式f(x)的根,即f(a)=0成立,则多项式f(x)有一个因式x-a.根据因式定理,找出一元多项式f(x)的一次因式的关键是求多项式f(x)的根.对于任意多项式f(x),要求出它的根是没有一般方法的,然而当多项式f(x)的系数都是整数时,即整系数多项式时,经常用下面的定理来判定它是否有有理根.定理2的根,则必有p是a0的约数,q是a n的约数.特别地,当a0=1时,整系数多项式f(x)的整数根均为a n的约数.我们根据上述定理,用求多项式的根来确定多项式的一次因式,从而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例2 分解因式:x3-4x2+6x-4.分析这是一个整系数一元多项式,原式若有整数根,必是-4的约数,逐个检验-4的约数:±1,±2,±4,只有f(2)=23-4×22+6×2-4=0,即x=2是原式的一个根,所以根据定理1,原式必有因式x-2.解法1 用分组分解法,使每组都有因式(x-2).原式=(x3-2x2)-(2x2-4x)+(2x-4)=x2(x-2)-2x(x-2)+2(x-2)=(x-2)(x2-2x+2).解法2 用多项式除法,将原式除以(x-2),所以原式=(x-2)(x2-2x+2).说明在上述解法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多项式的有理根一定是-4的约数,反之不成立,即-4的约数不一定是多项式的根.因此,必须对-4的约数逐个代入多项式进行验证.例3 分解因式:9x4-3x3+7x2-3x-2.分析因为9的约数有±1,±3,±9;-2的约数有±1,±为:所以,原式有因式9x2-3x-2.解 9x4-3x3+7x2-3x-2=9x4-3x3-2x2+9x2-3x-2=x2(9x3-3x-2)+9x2-3x-2=(9x2-3x-2)(x2+1)=(3x+1)(3x-2)(x2+1)说明若整系数多项式有分数根,可将所得出的含有分数的因式化为整系数因式,如上题中的因式可以化为9x2-3x-2,这样可以简化分解过程.总之,对一元高次多项式f(x),如果能找到一个一次因式(x-a),那么f(x)就可以分解为(x-a)g(x),而g(x)是比f(x)低一次的一元多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对g(x)进行分解了.3.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应用很广泛,这里介绍它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在因式分解时,一些多项式经过分析,可以断定它能分解成某几个因式,但这几个因式中的某些系数尚未确定,这时可以用一些字母来表示待定的系数.由于该多项式等于这几个因式的乘积,根据多项式恒等的性质,两边对应项系数应该相等,或取多项式中原有字母的几个特殊值,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出待定字母系数的值,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例4 分解因式:x2+3xy+2y2+4x+5y+3.分析由于(x2+3xy+2y2)=(x+2y)(x+y),若原式可以分解因式,那么它的两个一次项一定是x+2y+m和x+y+n的形式,应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m和n,使问题得到解决.解设x2+3xy+2y2+4x+5y+3=(x+2y+m)(x+y+n)=x2+3xy+2y2+(m+n)x+(m+2n)y+mn,比较两边对应项的系数,则有解之得m=3,n=1.所以原式=(x+2y+3)(x+y+1).说明本题也可用双十字相乘法,请同学们自己解一下.例5 分解因式:x4-2x3-27x2-44x+7.分析本题所给的是一元整系数多项式,根据前面讲过的求根法,若原式有有理根,则只可能是±1,±7(7的约数),经检验,它们都不是原式的根,所以,在有理数集内,原式没有一次因式.如果原式能分解,只能分解为(x2+ax+b)(x2+cx+d)的形式.解设原式=(x2+ax+b)(x2+cx+d)=x4+(a+c)x3+(b+d+ac)x2+(ad+bc)x+bd,所以有由bd=7,先考虑b=1,d=7有所以原式=(x2-7x+1)(x2+5x+7).说明由于因式分解的唯一性,所以对b=-1,d=-7等可以不加以考虑.本题如果b=1,d=7代入方程组后,无法确定a,c的值,就必须将bd=7的其他解代入方程组,直到求出待定系数为止.本题没有一次因式,因而无法运用求根法分解因式.但利用待定系数法,使我们找到了二次因式.由此可见,待定系数法在因式分解中也有用武之地.练习二1.用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1)x2-8xy+15y2+2x-4y-3;(2)x2-xy+2x+y-3;(3)3x2-11xy+6y2-xz-4yz-2z2.2.用求根法分解因式:(1)x3+x2-10x-6;(2)x4+3x3-3x2-12x-4;(3)4x4+4x3-9x2-x+2.3.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1)2x2+3xy-9y2+14x-3y+20;(2)x4+5x3+15x-9.第三讲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实数是高等数学特别是微积分的重要基础.在初中代数中没有系统地介绍实数理论,是因为它涉及到极限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中学数学里没有实数的概念及其简单的运算知识,中学数学也将无法继续学习下去了.例如,即使是一元二次方程,只有有理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用的.因此,适当学习一些有关实数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仅是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基础,而且也是初等数学学习所不可缺少的.本讲主要介绍实数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用于解决许多问题,例如,不难证明:任何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商还是有理数,或者说,有理数对加、减、乘、除(零不能做除数)是封闭的.性质1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写成有限小数(整数可以看作小数点后面为零的小数)或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亦然.例1分析要说明一个数是有理数,其关键要看它能否写成两个整数比的形式.证设两边同乘以100得②-①得99x=261.54-2.61=258.93,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有理数对四则运算是封闭的,而无理是说,无理数对四则运算是不封闭的,但它有如下性质.性质2 设a为有理数,b为无理数,则(1)a+b,a-b是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在实数集内,没有最小的实数,也没有最大的实数.任意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所有点是一一对应的.在实数集内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运算,其结果仍是实数(即实数对四则运算的封闭性).任一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只有当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时,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例2分析证所以分析要证明一个实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一件极难办到的事.由于有理数与无理数共同组成了实数集,且二者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所以,判定一个实数是无理数时,常常采用反证法.证用反证法.所以p一定是偶数.设p=2m(m是自然数),代入①得4m2=2q2,q2=2m2,例4 若a1+b1a=a2+b2a(其中a1,a2,b1,b2为有理数,a为无理数),则a1=a2,b1=b2,反之,亦成立.分析设法将等式变形,利用有理数不能等于无理数来证明.证将原式变形为(b1-b2)a=a2-a1.若b1≠b2,则反之,显然成立.说明本例的结论是一个常用的重要运算性质.是无理数,并说明理由.整理得由例4知a=Ab,1=A,说明本例并未给出确定结论,需要解题者自己发现正确的结有理数作为立足点,以其作为推理的基础.例6 已知a,b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b,求证:a与b之间存在着无穷多个有理数(即有理数集具有稠密性).分析只要构造出符合条件的有理数,题目即可被证明.证因为a<b,所以2a<a+b<2b,所以说明构造具有某种性质的一个数,或一个式子,以达到解题和证明的目的,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例7 已知a,b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b,问是否存在无理数α,使得a<α<b成立?即由①,②有存在无理数α,使得a<α<b成立.b4+12b3+37b2+6b-20的值.分析因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不可能把一个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一位一位确定下来,这样涉及无理数小数部分的计算题,往往是先估计它的整数部分(这是容易确定的),然后再寻求其小数部分的表示方法.14=9+6b+b2,所以b2+6b=5.b4+12b3+37b2+6b-20=(b4+2·6b3+36b2)+(b2+6b)-20=(b2+6b)2+(b2+6b)-20 =52+5-20=10.例9 求满足条件的自然数a,x,y.解将原式两边平方得由①式变形为两边平方得例10 设a n是12+22+32+…+n2的个位数字,n=1,2,3,…,求证:0.a1a2a3…a n…是有理数.分析有理数的另一个定义是循环小数,即凡有理数都是循环小数,反之循环小数必为有理数.所以,要证0.a1a2a3…a n…是有理数,只要证它为循环小数.因此本题我们从寻找它的循环节入手.证计算a n的前若干个值,寻找规律:1,5,4,0,5,1,0,4,5,5,6,0,9,5,0,6,5,9,0,0,1,5,4,0,5,1,0,4,…发现:a20=0,a21=a1,a22=a2,a23=a3,…,于是猜想:a k+20=a k,若此式成立,说明0.a1a2…a n…是由20个数字组成循环节的循环小数,即下面证明a k+20=a k.令f(n)=12+22+…+n2,当f(n+20)-f(n)是10的倍数时,表明f(n+20)与f(n)有相同的个位数,而f(n+20)-f(n)=(n+1)2+(n+2)2+…+(n+20)2=10(2n2+42·n)+(12+22+…+202).由前面计算的若干值可知:12+22+…+202是10的倍数,故a k+20=a k成立,所以0.a1a2…a n…是一个有理数.练习三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为什么?5.设α,β为有理数,γ为无理数,若α+βγ=0,求证:α=β=0.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分数相类似,例如,分式的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即分式只有在分母不等于零时才有意义;也像分数一样,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一性质是分式运算中通分和约分的理论根据.在分式运算中,主要是通过约分和通分来化简分式,从而对分式进行求值.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分式的具体特征灵活变形,以使问题得到迅速准确的解答.本讲主要介绍分式的化简与求值.例1 化简分式:分析直接通分计算较繁,先把每个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再化简将简便得多.=[(2a+1)-(a-3)-(3a+2)+(2a-2)]说明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将假分式写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例2 求分式当a=2时的值.分析与解先化简再求值.直接通分较复杂,注意到平方差公式:a2-b2=(a+b)(a-b),可将分式分步通分,每一步只通分左边两项.例3 若abc=1,求分析本题可将分式通分后,再进行化简求值,但较复杂.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解法.解法1 因为abc=1,所以a,b,c都不为零.解法2 因为abc=1,所以a≠0,b≠0,c≠0.例4 化简分式:分析与解三个分式一齐通分运算量大,可先将每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再化简.说明互消掉的一对相反数,这种化简的方法叫“拆项相消”法,它是分式化简中常用的技巧.例5 化简计算(式中a,b,c两两不相等):似的,对于这个分式,显然分母可以分解因式为(a-b)(a-c),而分子又恰好凑成(a-b)+(a-c),因此有下面的解法.解说明本例也是采取“拆项相消”法,所不同的是利用例6 已知:x+y+z=3a(a≠0,且x,y,z不全相等),求分析本题字母多,分式复杂.若把条件写成(x-a)+(y-a)+(z-a)=0,那么题目只与x-a,y-a,z-a有关,为简化计算,可用换元法求解.解令x-a=u,y-a=v,z-a=w,则分式变为u2+v2+w2+2(uv+vw+wu)=0.由于x,y,z不全相等,所以u,v,w不全为零,所以u2+v2+w2≠0,从而有说明从本例中可以看出,换元法可以减少字母个数,使运算过程简化.例7 化简分式:适当变形,化简分式后再计算求值.(x-4)2=3,即x2-8x+13=0.原式分子=(x4-8x3+13x2)+(2x3-16x2+26x)+(x2-8x+13)+10=x2(x2-8x+13)+2x(x2-8x+13)+(x2-8x+13)+10=10,原式分母=(x2-8x+13)+2=2,说明本例的解法采用的是整体代入的方法,这是代入消元法的一种特殊类型,应用得当会使问题的求解过程大大简化.解法1 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分式问题.(1)若a+b+c≠0,由等比定理有所以a+b-c=c,a-b+c=b,-a+b+c=a,于是有(2)若a+b+c=0,则a+b=-c,b+c=-a,c+a=-b,于是有说明比例有一系列重要的性质,在解决分式问题时,灵活巧妙地使用,便于问题的求解.解法2 设参数法.令则a+b=(k+1)c,①a+c=(k+1)b,②b+c=(k+1)a.③①+②+③有2(a+b+c)=(k+1)(a+b+c),所以 (a+b+c)(k-1)=0,故有k=1或 a+b+c=0.当k=1时,当a+b+c=0时,说明引进一个参数k表示以连比形式出现的已知条件,可使已知条件便于使用.练习四1.化简分式:2.计算:3.已知:(y-z)2+(z-x)2+(x-y)2=(x+y-2z)2+(y+z-2x)2+(z+x-2y)2,的值.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主要有整式、分式与根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因式分解的知识与技能技巧等等,因此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学好初中代数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本讲主要介绍恒等式的证明.首先复习一下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两个代数式,如果对于字母在允许范围内的一切取值,它们的值都相等,则称这两个代数式恒等.把一个代数式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代数式叫作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恒等式的证明,就是通过恒等变形证明等号两边的代数式相等.证明恒等式,没有统一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变形技巧,使证明过程尽量简捷.一般可以把恒等式的证明分为两类:一类是无附加条件的恒等式证明;另一类是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对于后者,同学们要善于利用附加条件,使证明简化.下面结合例题介绍恒等式证明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与技巧.1.由繁到简和相向趋进恒等式证明最基本的思路是“由繁到简”(即由等式较繁的一边向另一边推导)和“相向趋进”(即将等式两边同时转化为同一形式).例1 已知x+y+z=xyz,证明:x(1-y2)(1-z2)+y(1-x2)(1-z2)+z(1-x2)(1-y2)=4xyz.分析将左边展开,利用条件x+y+z=xyz,将等式左边化简成右边.证因为x+y+z=xyz,所以左边=x(1-z2-y2-y2z2)+y(1-z2-x2+x2z2)+(1-y2-x2+x2y2)=(x+y+z)-xz2-xy2+xy2z2-yz2+yx2+yx2z2-zy2-zx2+zx2y2=xyz-xy(y+x)-xz(x+z)-yz(y+z)+xyz(xy+yz+zx)=xyz-xy(xyz-z)-xz(xyz-y)-yz(xyz-x)+xyz(xy+yz+zx)=xyz+xyz+xyz+xyz=4xyz=右边.说明本例的证明思路就是“由繁到简”.例2 已知1989x2=1991y2=1993z2,x>0,y>0,z>0,且证令1989x2=1991y2=1993z2=k(k>0),则又因为所以所以说明本例的证明思路是“相向趋进”,在证明方法上,通过设参数k,使左右两边同时变形为同一形式,从而使等式成立.2.比较法a=b(比商法).这也是证明恒等式的重要思路之一.例3 求证:分析用比差法证明左-右=0.本例中,这个式子具有如下特征:如果取出它的第一项,把其中的字母轮换,即以b代a,c代b,a代c,则可得出第二项;若对第二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则可得出第三项;对第三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可得出第一项.具有这种特性的式子叫作轮换式.利用这种特性,可使轮换式的运算简化.证因为所以所以说明本例若采用通分化简的方法将很繁.像这种把一个分式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式和的形式,是分式恒等变形中的常用技巧.全不为零.证明:(1+p)(1+q)(1+r)=(1-p)(1-q)(1-r).同理所以所以(1+p)(1+q)(1+r)=(1-p)(1-q)(1-r).说明本例采用的是比商法.3.分析法与综合法根据推理过程的方向不同,恒等式的证明方法又可分为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法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寻求在什么情况下结论是正确的,这样一步一步逆向推导,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一旦条件成立就可断言结论正确,即所谓“执果索因”.而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顺向推理,得到所求结论.证要证a2+b2+c2=(a+b-c)2,只要证a2+b2+c2=a2+b2+c2+2ab-2ac-2bc,只要证ab=ac+bc,只要证c(a+b)=ab,只要证这最后的等式正好是题设,而以上推理每一步都可逆,故所求证的等式成立.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分析法.例6 已知a4+b4+c4+d4=4abcd,且a,b,c,d都是正数,求证:a=b=c=d.证由已知可得a4+b4+c4+d4-4abcd=0,(a2-b2)2+(c2-d2)2+2a2b2+2c2d2-4abcd=0,所以(a2-b2)2+(c2-d2)2+2(ab-cd)2=0.因为(a2-b2)2≥0,(c2-d2)2≥0,(ab-cd)2≥0,所以a2-b2=c2-d2=ab-cd=0,所以(a+b)(a-b)=(c+d)(c-d)=0.又因为a,b,c,d都为正数,所以a+b≠0,c+d≠0,所以a=b,c=d.所以ab-cd=a2-c2=(a+c)(a-c)=0,所以a=c.故a=b=c=d成立.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综合法.4.其他证明方法与技巧求证:8a+9b+5c=0.a+b=k(a-b),b+c=2k(b-c),(c+a)=3k(c-a).所以6(a+b)=6k(a-b),3(b+c)=6k(b-c),2(c+a)=6k(c-a).以上三式相加,得6(a+b)+3(b+c)+2(c+a)=6k(a-b+b-c+c-a),即8a+9b+5c=0.说明本题证明中用到了“遇连比设为k”的设参数法,前面的例2用的也是类似方法.这种设参数法也是恒等式证明中的常用技巧.例8 已知a+b+c=0,求证2(a4+b4+c4)=(a2+b2+c2)2.分析与证明用比差法,注意利用a+b+c=0的条件.左-右=2(a4+b4+c4)-(a2+b2+c2)2=a4+b4+c4-2a2b2-2b2c2-2c2a2=(a2-b2-c2)2-4b2c2=(a2-b2-c2+2bc)(a2-b2-c2-2bc)=[a2-(b-c)2][a2-(b+c)2]=(a-b+c)(a+b-c)(a-b-c)(a+b+c)=0.所以等式成立.说明本题证明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因式分解.分析本题的两个已知条件中,包含字母a,x,y和z,而在求证的结论中,却只包含a,x和z,因此可以从消去y着手,得到如下证法.证由已知说明本题利用的是“消元”法,它是证明条件等式的常用方法.例10 证明:(y+z-2x)3+(z+x-2y)3+(x+y-2z)3=3(y+z-2x)(z+x-2y)(x+y-2z).分析与证明此题看起来很复杂,但仔细观察,可以使用换元法.令y+z-2x=a,①z+x-2y=b,②x+y-2z=c,③则要证的等式变为a3+b3+c3=3abc.联想到乘法公式: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所以将①,②,③相加有a+b+c=y+z-2x+z+x-2y+x+y-2z=0,所以a3+b3+c3-3abc=0,所以(y+z-2x)3+(z+x-2y)3+(x+y-2z)3=3(y+z-2x)(z+x-2y)(x+y-2z).说明由本例可以看出,换元法也可以在恒等式证明中发挥效力.例11 设x,y,z为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且求证:x2y2z2=1.分析本题x,y,z具有轮换对称的特点,我们不妨先看二元的所以x2y2=1.三元与二元的结构类似.证由已知有①×②×③得x2y2z2=1.说明这种欲进先退的解题策略经常用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总之,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恒等式证明的关键是代数式的变形技能.同学们要在明确变形目的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例题中的常用变形技能与方法,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练习五1.已知(c-a)2-4(a-b)(b-c)=0,求证:2b=a+c.2.证明:(x+y+z)3xyz-(yz+zx+xy)3=xyz(x3+y3+z3)-(y3z3+z3x3+x3y3).3.求证:5.证明:6.已知x2-yz=y2-xz=z2-xy,求证:x=y=z或x+y+z=0.7.已知an-bm≠0,a≠0,ax2+bx+c=0,mx2+nx+p=0,求证:(cm-ap)2=(bp-cn)(an-bm).第六讲代数式的求值代数式的求值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关系十分密切.许多代数式是先化简再求值,特别是有附加条件的代数式求值问题,往往需要利用乘法公式、绝对值与算术根的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根式的性质等等,经过恒等变形,把代数式中隐含的条件显现出来,化简,进而求值.因此,求值中的方法技巧主要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下面结合例题逐一介绍.1.利用因式分解方法求值因式分解是重要的一种代数恒等变形,在代数式化简求值中,经常被采用.分析 x的值是通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给出的,若解出x后,再求值,将会很麻烦.我们可以先将所求的代数式变形,看一看能否利用已知条件.解已知条件可变形为3x2+3x-1=0,所以6x4+15x3+10x2=(6x4+6x3-2x2)+(9x3+9x2-3x)+(3x2+3x-1)+1=(3x2+3x-1)(2z2+3x+1)+1=0+1=1.说明在求代数式的值时,若已知的是一个或几个代数式的值,这时要尽可能避免解方程(或方程组),而要将所要求值的代数式适当变形,再将已知的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会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答.例2 已知a,b,c为实数,且满足下式:。

初中竞赛数学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组)(含答案)

初中竞赛数学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组)(含答案)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组)A 卷1.下列方程的解分别是:(1)_____________02323=+-x x x ;(2)____________________04524=+-x x ; (3)_____________8)3(2)3(222=----x x x x ;(4)____________18)115)(65(22=+---x x x x .(5)___________36)4)(3)(2)(1(=--++x x x x . (6)_______________1)1)(1(=-+x x ; (7)________________1)1)(1(+=-+x x x ; (8)_________________084223=+--x x x ;(9)____________02||32=+-x x ;(10)________________012452234=-+++x x x x ;2.下列方程的解分别是:(1)___________012112=-++-x x x x ; (2)________________651342233222+-+=+-+++-+x x x x x x x x x ; (3)_____________05)1(3)1(22=-+-+xx x x ; (4)______________3123222=++-+x x x x ; (5)_______________323222121222--=--+--x x x x x x ; (6)_________71612111---=---x x x x ; (7)______________977564108--+--=--+--x x x x x x x x ; 3.下列方程的解分别是:(1)方程xx x x -=-2522的解是_____________; (2)方程0132=+--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3)方程0949=+++x x 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 4.下列方程的解分别是:(1)方程514=++-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 (2)方程01323=---++x 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5.下列方程的解分别是:(1)方程51522=+-+-x x 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2)方程21329322=+-+-x x 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6.解方程组:(1)⎩⎨⎧=++--=--____________0173201222y x y x y x ;(2)⎩⎨⎧=-++-=--____________022********y x y x y x ; 7.解下列各方程组:(1)⎩⎨⎧=-+=-+01131201342y xy y x (2)⎩⎨⎧==+23xy y x(3)⎩⎨⎧==-65xy y x (4)⎩⎨⎧==+2732xy y x (5)⎩⎨⎧=+=+40422y x y x8.方程组⎪⎩⎪⎨⎧=----=-+-+03)(2)(045)(4)(22y x y x y x y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9.方程组⎪⎩⎪⎨⎧=++=++841422xy y x xy y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10.(1)方程组⎩⎨⎧=-=---x k y y x x 401422当k=________时,有两个实数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3.4 用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题 (习题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3.4  用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题 (习题课件)

m 3
)≤64,解得m≥36.
故甲工程队至少要单独施工36天后,再由甲、乙两工程队
合作施工完成剩下的工程,才能使施工费不超过64万元.
返回
若设第一次买了x本资料,列方程正确的是( D )
A. Bx2-.4200-12x0=4
240 x+20
- 120 =4 x
C.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Dx.

240 x-20
=4
120- 240 =4 x x 20
返回
应用 2 营销问题
2.商场销售某种商品,今年四月份销售了若干件, 共获毛利润3万元(每件商品的毛利润=每件商品 的销售价格-每件商品的成本价格).五月份商场 在成本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把这种商品的每件销 售价降低了4元,但销售量比四月份增加了500件,
由题意得
20(
1 x

x+130 )=1,
整理,得x2-10x-600=0,
解得x1=30,x2=-20. 经检验,x1=30,x2=-20都是分式方程的解, 但x2=-20不符合题意,应舍去.故x=30,x+30=60. 故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分别需要60天、30天.
(2)若甲工程队单独施工a天后,再由甲、乙两工程队 合作____(2_0___a3_) ___天(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可完成此 项工程;
(3)如果甲工程队施工每天需收取施工费1万元,乙工 程队施工每天需收取施工费2.5万元,那么甲工程队 至少要单独施工多少天后,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 作施工完成剩下的工程,才能使施工费不超过64万元?
设甲工程队单独施工m天后,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
工完成剩下的工程.
由题意得1×m+(1+2.5)(20-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初三〕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知识点击]1、 分局部式:真分式化为另几个真分式的和,一般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后用待定系数法进展。

2、 综合除法: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可类似于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列竖式来进展。

3、 分式运算:实质就是分式的通分与约分。

[例题选讲]例1.化简2312++x x + 6512++x x + 12712++x x 解:原式= )2)(1(1++x x + )3)(2(1++x x + )4)(3(1++x x = 11+x - 21+x + 21+x - 31+x + 31+x - 41+x =)4)(1(3++x x 例2. z z y x -+ = y z y x +- = x z y x ++- ,且xyz ≠0,求分式xyz x z z y y x ))()((+-+的值。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解:易知:z y x + = y z x + = x z y + =k 那么⎪⎩⎪⎨⎧=+=+=+)3()2()1(kx z y ky z x kz y x 〔1〕+〔2〕+〔3〕得:(k-2)(x+y+z)=0 k=2 或 x+y+z=0 假设k=2那么原式= k 3 = 8 假设 x+y+z=0,那么原式= k 3=-1 例3.设 12+-mx x x =1,求 12242+-x m x x 的值。

解:显然X 0≠,由x m x x 12+- =1 ,那么 x +x 1 = m + 1 ∴ 22241x x m x +- = x2 + 21x- m2= (x +x 1)2-2 –m2 =( m +1)2-2- m2= 2m -1 ∴原式=121-m 例4.多项式3x 3 +ax 2 +3x +1 能被x 2+1整除,求a的值。

解: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3313232+++++x ax x X ax1- a=0 ∴ a=1例5:设n为正整数,求证311⨯ + 511⨯ + …… +)12)(12(1+-n n < 21 证:左边=21〔1 - 31 + 31 - 51 + …… + 121-n - 121+n 〕 aaax ax xO x -++++1133223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1〔1- 121+n 〕 ∵n 为正整数,∴121+n < 1 ∴1- 121+n < 1 故左边< 21[小结归纳]1、局部分式的通用公式:)(1k x x + = k 1 〔x 1 - k x +1〕 2、参数法是解决比例问题特别是连比问题时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设连比值为K ,将连等式化为假设干个等式,把各字母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用同一字母的解析式表示,从而给解题带来方便。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4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甲内容提要1.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实数根,是由它的系数a, b, c 的值确定的. 根公式是:x=aacb b 242-±-. (b 2-4ac ≥0)2. 根的判别式① 实系数方程ax 2+bx+c=0(a ≠0)有实数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 2-4ac ≥0.② 有理系数方程ax 2+bx+c=0(a ≠0)有有理数根的判定是:b 2-4ac 是完全平方式⇔方程有有理数根.③整系数方程x 2+px+q=0有两个整数根⇔p 2-4q 是整数的平方数. 3. 设x 1, x 2 是ax 2+bx+c=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① ax 12+bx 1+c=0 (a ≠0,b 2-4ac ≥0), ax 22+bx 2+c=0 (a ≠0, b 2-4ac ≥0);② x 1=a ac b b 242-+-, x 2=aac b b 242--- (a ≠0, b 2-4ac ≥0);③ 韦达定理:x 1+x 2= a b -, x 1x 2=ac (a ≠0, b 2-4ac ≥0). 4. 方程整数根的其他条件整系数方程ax 2+bx+c=0 (a ≠0)有一个整数根x 1的必要条件是:x 1是c 的因数. 特殊的例子有:C=0⇔x 1=0 , a+b+c=0⇔x 1=1 , a -b+c=0⇔x 1=-1. 乙例题例1. 已知:a, b, c 是实数,且a=b+c+1.求证:两个方程x 2+x+b=0与x 2+ax+c=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990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证明 (用反证法)设 两个方程都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那么△1≤0和△2≤0.即⎪⎩⎪⎨⎧++=≤-≤ ③ ② ①-1040412c b a c a b 由①得b ≥41,b+1 ≥45代入③,得 a -c=b+1≥45, 4c ≤4a -5 ④②+④:a 2-4a+5≤0,即(a -2)2+1≤0,这是不能成立的.既然△1≤0和△2≤0不能成立的,那么必有一个是大于0.∴方程x 2+x+b=0与x 2+ax+c=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本题也可用直接证法:当△1+△2>0时,则△1和△2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例2. 已知首项系数不相等的两个方程:(a -1)x 2-(a 2+2)x+(a 2+2a)=0和 (b -1)x 2-(b 2+2)x+(b 2+2b)=0 (其中a,b 为正整数) 有一个公共根. 求a, b 的值.(198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解:用因式分解法求得:方程①的两个根是 a 和12-+a a ; 方程②两根是b 和12-+b b . 由已知a>1, b>1且a ≠b. ∴公共根是a=12-+b b 或b=12-+a a . 两个等式去分母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即ab -a=b+2, ab -a -b+1=3, (a -1)(b -1)=3. ∵a,b 都是正整数, ∴ ⎩⎨⎧=-3111b a =-; 或⎩⎨⎧=-1131b a =-.解得⎩⎨⎧=42b a =; 或⎩⎨⎧==24b a .又解: 设公共根为x 0那么⎪⎩⎪⎨⎧=+++--=+++-- ②( ①0)2()2()10)2()2()1(22202220b b x b x b a a x a x a 先消去二次项: ①×(b -1)-②×(a -1) 得[-(a 2+2)(b -1)+(b 2+2)(a -1)]x 0+(a 2+2a)(b -1)-(b 2+2b)(a -1)=0.整理得 (a -b )(ab -a -b -2)(x 0-1)=0.∵a ≠b∴x 0=1; 或 (ab -a -b -2)=0. 当x 0=1时,由方程①得 a=1, ∴a -1=0,∴方程①不是二次方程. ∴x 0不是公共根.当(ab -a -b -2)=0时, 得(a -1)(b -1)=3 ……解法同上.例3. 已知:m, n 是不相等的实数,方程x 2+mx+n=0的两根差与方程y 2+ny+m=0的两根差相等.求:m+n 的值. (1986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 解:方程①两根差是21x x -=221)x x -(=212214)(x x x x -+=n m 42-同理方程②两根差是21y y -=m n 42-依题意,得n m 42-=m n 42-. 两边平方得:m 2-4n=n 2-4m.∴(m -n )(m+n+4)=0∵m ≠n ,∴ m+n+4=0, m+n =-4.例4. 若a, b, c 都是奇数,则二次方程ax 2+bx+c=0(a ≠0)没有有理数根. 证明:设方程有一个有理数根nm(m, n 是互质的整数). 那么a(n m )2+b(nm)+c=0, 即an 2+bmn+cm 2=0. 把m, n 按奇数、偶数分类讨论,∵m, n 互质,∴不可能同为偶数.① 当m, n 同为奇数时,则an 2+bmn+cm 2是奇数+奇数+奇数=奇数≠0;② 当m 为奇数, n 为偶数时,an 2+bmn+cm 2是偶数+偶数+奇数=奇数≠0;③ 当m 为偶数, n 为奇数时,an 2+bmn+cm 2是奇数+偶数+偶数=奇数≠0. 综上所述不论m, n 取什么整数,方程a(n m )2+b(nm)+c=0都不成立. 即 假设方程有一个有理数根是不成立的.∴当a, b, c 都是奇数时,方程ax 2+bx+c=0(a ≠0)没有有理数根.例5. 求证:对于任意一个矩形A ,总存在一个矩形B ,使得矩形B 与矩形A 的周长比和面积比都等于k (k ≥1). (1983年福建省初中数学竞赛题) 证明:设矩形A 的长为a, 宽为b ,矩形B 的长为c, 宽为d. 根据题意,得k abcdb a dc ==++. ∴c+d=(a+b)k, cd=abk.由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得c, d 是方程z 2-(a+b)kz+abk=0 的两个根. △ =[-(a+b )k ]2-4abk=(a 2+2ab+b 2)k 2-4abk =k [(a 2+2ab+b 2)k -4ab ] ∵k ≥1,a 2+b 2≥2ab,∴a 2+2ab+b 2≥4ab ,(a 2+2ab+b 2)k ≥4ab.∴△≥0.∴一定有c, d 值满足题设的条件.即总存在一个矩形B ,使得矩形B 与矩形A 的周长比和面积比都等于k (k ≥1). 例6. k 取什么整数值时,下列方程有两个整数解?①(k 2-1)x 2-6(3k -1)x+72=0 ; ②kx 2+(k 2-2)x -(k+2)=0. 解:①用因式分解法求得两个根是:x 1=112+k , x 2=16-k . 由x 1是整数,得k+1=±1, ±2, ±3, ±4, ±6, ±12.由x 2是整数,得k -1=±1, ±2, ±3, ±6.它们的公共解是:得k=0, 2, -2, 3, -5.答:当k=0, 2, -2, 3, -5时,方程①有两个整数解. ②根据韦达定理⎪⎪⎩⎪⎪⎨⎧--=+-=+-=--=+k k k k x x k k k k x x 222221221 ∵x 1, x 2, k 都是整数,∴k=±1,±2. (这只是整数解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要进行检验.) 把k=1,-1, 2, -2, 分别代入原方程检验,只有当k=2和k=-2 时适合. 答:当k 取2和-2时,方程②有两个整数解. 丙练习451. 写出下列方程的整数解:① 5x 2-3x=0的一个整数根是___.② 3x 2+(2-3)x -2=0的一个整数根是___.③ x 2+(5+1)x+5=0的一个整数根是___.2. 方程(1-m )x 2-x -1=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整数m 的最大值是____.3. 已知方程x 2-(2m -1)x -4m+2=0 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5,则m=___.4. 若x ≠y ,且满足等式x 2+2x -5=0 和y 2+2y -5=0. 那么yx 11+=___.(提示:x, y 是方程z 2+5z -5=0 的两个根.) 5. 如果方程x 2+px+q=0 的一个实数根是另一个实数根的2倍,那么p, q 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 (198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6. 若方程ax 2+bx+c=0中a>0, b>0, c<0. 那么两实数根的符号必是______.(1987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 7. 如果方程mx 2-2(m+2)x+m+5=0 没有实数根,那么方程(m -5)x 2-2mx+m=0实数根的个数是( ).(A)2 (B )1 ( C )0 (D )不能确定 (198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8. 当a, b 为何值时,方程x 2+2(1+a)x+(3a 2+4ab+4b 2+2)=0 有实数根?(198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9. 两个方程x 2+kx -1=0和x 2-x -k=0有一个相同的实数根,则这个根是( )(A)2 (B )-2 (C )1 (D )-1 (1990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 10. 已知:方程x 2+ax+b=0与x 2+bx+a=0仅有一个公共根,那么a, b 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11. 已知:方程x 2+bx+1=0与x 2-x -b=0有一个公共根为m ,求:m ,b 的值.12. 已知:方程x 2+ax+b=0的两个实数根各加上1,就是方程x 2-a 2x+ab=0的两个实数根.试求a,b 的值或取值范围. (1997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13. 已知:方程ax 2+bx+c=0(a ≠0)的两根和等于s 1,两根的平方和等于s 2, 两根的立方和等于s 3.求证:as 3+bs 2+cs 1=0.14. 求证:方程x 2-2(m+1)x+2(m -1)=0 的两个实数根,不能同时为负.(可用反证法)15. 已知:a, b 是方程x 2+mx+p=0的两个实数根;c, d 是方程x 2+nx+q=0 的两个实数根. 求证:(a -c )(b -c)(a -d)(b -d)=(p -q)2.16.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5,两实数根的积是2,那么这个方程是:__________. (1990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17. 如果方程(x -1)(x 2-2x+m)=0的三个根,可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 0≤m ≤1 (B )m ≥43 (C )43<m ≤1 (D )43≤m ≤1 (1995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18. 方程7x 2-(k+13)x+k 2-k -2=0 (k 是整数)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且0<α<1,1<β<2,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3<k<4 (B)-2<k<-1 (C) 3<k<4 或-2<k<-1 (D )无解(1990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6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6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第六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数学(家)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假设从量的方面考虑,通常运用符号进行形式化抽象,在一个概念和公理体系内实施推理计算,假设从“转化〞这个侧面又该如何答复 匈牙利女数学家路莎·彼得在 无穷的玩艺 一书中写道:“作为数学家的思维来说是很典型的,他们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转化与化归是解分式方程和高次方程(次数高于二次的整式方程)的根本思想.解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和换元;解高次方程,利用因式分解和换元,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去求解.【例题求解】【例1】 假设0515285222=-+-+-x x x x ,那么1522--x x 的值为. 思路点拨 视x x 522-为整体,令y x x =-522,用换元法求出y 即可.【例2】 假设方程x x p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 )A .1->pB .0≤pC .01≤<-pD .01<≤-p思路点拨 通过平方有理化,将无理方程根的个数讨论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实根个数的讨论,但需注意注02≥-=-x x p 的隐含制约.注:转化与化归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与解数学题中,我们常常用到以下不同途径的转化:实际问题转化大为数学问题,数与形的转化,常量与变量的转化,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等.解以下方程:〔1〕121193482232222=+-++-++x x x x x x xx ; (2)1)1998()1999(33=-+-x x ;〔3〕42)113(1132=+-++-x x x x x x . 按照常规思路求解繁难,应恰当转化,对于(1),利用倒数关系换元;对于(2),从1)1998()1999(=-+-x x 受到启示;对于(3),设113+-=x x y ,那么可导出y x +、xy 的结果. 注:换元是建立在观察根底上的,换元不拘泥于一元代换,可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多元代换.【例4】 假设关于x 的方程xkx x x x x k 1122+=---只有一个解(相等的解也算作一个),试求k 的值与方程的解.思路点拨 先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把分式方程解的讨论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解的讨论,“只有一个解〞内涵丰富,在全面分析的根底上求出k 的值.注: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不一定是等价转化,有可能产生增根,分式方程只有一个解,可能足转化后所得的整式方程只有一个解,也可能是转化后的整式方程有两个解,而其中一个是原方程的增根,故分式方程的解的讨论,要运用判别式、增根等知识全面分析.【例5】 关于x 的方程655)(2-=--+xa x x a x 有两个根相等,求a 的值.思路点拨 通过换元可得到两个关于x 的含参数a 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求出a 的值.注:运用根的判别式延伸到分式方程、高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探讨,是近年中考、竞赛中一类新题型,尽管这种探讨仍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根底,但对转换能力、思维周密提出了较高要求.学历训练1.假设关于x 的方程0111=--+x ax 有增根,那么a 的值为;假设关于x 的方程122-=-+x a x 曾=一1的解为正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2.解方程121)10)(9(1)2)(1(1)1(1)1(1=+++++++++-x x x x x x x x 得. 3.方程m x m x -=+2123有一个根是2,那么m =. 4.方程9733322=-+-+x x x x 的全体实数根的积为( )A .60B .一60C .10D .一105.解关于x 的方程1112+=---x x x k x x 不会产生增根,那么是的值是( ) A .2 B .1 C .不为2或一2 D .无法确定6.实数x 满足01122=+++x x xx ,那么x x 1+的值为( ) A .1或一2 B .一1或2 C .1 D .一27.(1)如表,方程1、方程2、方程3、……,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方程,解方程1,并将它的解填在表中的空格处;(2)假设方程11=--bx x a (b a >)的解是1x =6,2x =10,求a 、b 的值.该方程是不是(1)中所给的一列方程中的一个方程 如果是,它是第几个方程8.解以下方程:〔1〕619122112222=++++++++x x x x x x x ; 〔2〕081318218111222=--+-++-+x x x x x x ; (3)120)4)(3)(2)(1(=++++x x x x ;(4)1)1(3)1(222=+-+x x xx . 9.关于x 的方程02212222=-+-++m x x m x x ,其中m 为实数,当m 为何值时,方程恰有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 求出这三个实数根.10.方程222121x x xx +=--的解是. 11.解方程214127165123112222=++++++++++x x x x x x x x 得. 12.方程87329821+++++=+++++x x x x x x x x 的解是. 13.假设关于x 的方程03121422=-+x x a 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4.解以下方程:(1)6)1)(43()76(2=+++x x x ;(2)222222)243()672()43(+-=+-+-+x x x x x x ;〔3〕3)1(22=++x x x ; 〔4〕310221=+++x x x. 15.当a 取何值时,方程2212212--+=+----x x a x x x x x 有负数解 16.01585234=+-+-x x x x ,求xx 1+的值. 17.: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F ⊥上AD 交BD 于E 点,交BC 于点F .(1)求证:AD 2=21 DE ×DB ; (2)过点E 作EG ⊥AE 交AB 于点G ,假设线段BE 、DE(BE<DE)的长为方程02322=+-m mx x (m>0)的两个根,且菱形ABCD 的面积为36,求EG 的长.参考答案。

初三上册数学直升班培优讲义学生版第2讲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方程(学生版)

初三上册数学直升班培优讲义学生版第2讲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方程(学生版)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方程I -模块一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模块二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模块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绝对值方程模块四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式方程模块一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在遇到这类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时,通常有两种转化方法.1.因式分解法:如果所遇到的高次方程可以因式分解成两个或者多个一元二次式或一元一次式的乘积的形式,可以用因式分解法.2 .整体换元法:在一个式子中要善于观察几个式子的关系,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如倒数、几倍、差值为常数、或者和为常数的,可以用整体换元法,实现降次的目的.模块二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在遇到这类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时,通常有两种转化方法.1.去分母法:在遇到分式方程时,往往先去分母,即通分然后求解.2 .整体换元法:在一个分式方程中,如果有的式子含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如倒数、几倍、差值为常数、或者和为常数的时候可以考虑整体换元法,实现化简的目的.注意:在分式方程中,不管用什么方法解出来,最后一定要验根,因为要使得分式方程有意义, 分母不为0,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增根.模块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绝对值方程在遇到这种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绝对值方程时,通常有两种转化方法.1.分类讨论法:遇到绝对值方程时,可以先去绝对值,而去绝对值,就意味着要分类讨论.第一步,找出分段点,考虑当绝对值符号内的式子等于0时,x的取值,由此划分x取值.第二步,根据x取值讨论去绝对值,得到相应转化的一元二次方程.第三步,用合适的方法求解,但是解得的解应该在讨论的x取值内.第四步,依次写出满足绝对值方程的所有根.2 .整体换元法:在遇到一个特定的方程时,如果分类讨论,虽然可行但较为繁琐,可以考虑用整体换元法.注意:在绝对值方程中,要记着考虑绝对值的非负性.模块四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式方程在遇到这类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式方程时,通常有两种转化方法.1.两边平方法:等式的两边同时平方,然后化简得到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2 .整体换元法:在含根式方程的一个方程中,如果几个式子存在特殊的关系,可以考虑整体换元法.特别注意:在根式中解的时候,解一定要使得根号下非负;在整体换元的时候要考虑到换的元的取值范围内,在取值范围内的解才有意义,最后也要像分式方程那样进行验根.0 模块一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解方程:(1) x(2)(x(3)(x xx ) x xx) (x )=模块二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1)-x x(X )xxxx xXXX模块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绝对值方程IIUJ(2) (x )(x ) x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式方程IIIJ 解方程:(1)x解方程:• x x x练1解方程:(x x )(x x)xx x(X )x x(3) x -解方程:(1)x x x x (2)x 2 x 2 x +2 x 29x+演练5」解方程:x |x| |x|x。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课件.doc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课件.doc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一元一次方程解的讨论甲内容提要1, 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例如:方程 2x +6=0, x (x-1)=0, |x|=6, 0x=0, 0x=2的解分别是: x=-3, x=0或x=1, x=±6, 所有的数,无解。

2, 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的情况:化为最简方程ax=b 后,讨论它的解:当a ≠0时,有唯一的解 x=ab ; 当a=0且b ≠0时,无解;当a=0且b =0时,有无数多解。

(∵不论x 取什么值,0x =0都成立)3, 求方程ax=b(a ≠0)的整数解、正整数解、正数解当a |b 时,方程有整数解;当a |b ,且a 、b 同号时,方程有正整数解;当a 、b 同号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综上所述,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应先化为最简方程ax=b乙例题例1 a 取什么值时,方程a(a -2)x=4(a -2) ①有唯一的解?②无解?③有无数多解?④是正数解?解:①当a ≠0且a ≠2 时,方程有唯一的解,x=a 4 ②当a=0时,原方程就是0x= -8,无解;③当a=2时,原方程就是0x=0有无数多解④由①可知当a ≠0且a ≠2时,方程的解是x=a4,∴只要a 与4同号, 即当a>0且a ≠2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例2 k 取什么整数值时,方程①k(x+1)=k -2(x -2)的解是整数?②(1-x )k=6的解是负整数?解:①化为最简方程(k +2)x=4当k+2能整除4,即k+2=±1,±2,±4时,方程的解是整数∴k=-1,-3,0,-4,2,-6时方程的解是整数。

②化为最简方程kx=k -6,当k ≠0时x=k k 6 =1-k6, 只要k 能整除6, 即 k=±1,±2,±3,±6时,x 就是整数当 k=1,2,3时,方程的解是负整数-5,-2,-1。

初中九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0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精选

初中九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0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精选

专题0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阅读与思考一元二次方程是解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许多数学问题都可转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性质等而获解. 现阶段,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求代数式的值;2. 列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从本质上讲,列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没有区别,通常都要经过设、列、解、答等四个步骤,解题的关键是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一般会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所以在检验时应特别注意,很可能其中有不符合实际问题的根,必须舍去.例题与求解【例1】 甲、乙两地分别在河的上、下游,每天各有一班船准点以匀速从两地对开,通常它们总在11时于途中相遇,一天乙地的船因故晚发了40分钟,结果两船在上午11时15分在途中相遇,已知甲地开出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数值为44千米/时,而乙地开出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水流速度ν千米/时数值的平方,则ν的值为___________.(安徽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利用甲船15分钟所行路程是乙船(40-15)分钟所行路程建立方程.【例2】 自然数n 满足()()1616247222222-+--=--n n n n n n ,这样的n 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江苏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幂的性质,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例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x y 与343+-=x y 交于点A ,分别交x 轴于点B 和点C ,点D 是直线AC 上的一个动点. (1) 求点A ,B ,C 的坐标;(2) 当△CBD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D 的坐标.(太原市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对于(2),利用“腰相等”建立方程,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yx BCAO【例4】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C=3,BC=4,点E在直角边AC上(点E与A,C两点均不重合).;(1)若点F在斜边AB上,且EF平分Rt△ABC的周长,设AE=x,试用x的代数式表示SAEF(2)若点F在折线ABC上移动,试问:是否存在直线EF将Rt△ABC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直线EF,则求出AE的长;若不存在直线EF,请说明理由. (常州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几何计算问题代数化,通过定量分析回答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EF,将线段的计算转化为解方程.【例5】某公司投资新建了一商场,共有商铺30间,据预测,当每间的年租金定为10万元时,可全部租出. 每间的年租金每增加5000元,少租出商铺1间,该公司要为租出的商铺每间每年交各种费用1万元,未租出的商铺每间每年交各种费用5000元.(1)当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13万元时,能租出多少间?(2)当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多少万元时,该公司的年收益(收益=租金-各种费用)为275万元?(绍兴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把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再寻找各个小问题间量与量的关系.【例6】 已知:如图1,在Rt △ACB 中,∠C =90°,AC =4cm ,BC =3cm ,点P 由点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点Q 由点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 cm /s .连结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0<t <2),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PQ ∥BC ?(2)设△AQP 的面积为y (2cm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2,连结PC ,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 ´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青岛市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对于(3),先求出PQ 平分Rt △ACB 周长时t 的值,再看求出t 的值是否满足由面积关系建立的方程.图2图1P'ACB B CAQ PQ P能力训练A 级1. 某工厂把500万元资金投入新产品生产,第一年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在不抽调资金和利润(即将第一年获得的利润也作为生产资金)的前提下,继续生产,第二年的利润率(即所获利润与投入生产资金的比)比第一年的利润率增加了8%.如果第二年的利润为112万元,为求第一年的利润率,可设它为x ,那么所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济南市中考试题)2. 如图,在长为10cm 、宽为8cm 的矩形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使得留下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则所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 (广东省中考试题)3. 有一旅客携带了30千克行李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乘飞机去天津. 按民航规定,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20千克行李,超重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价的1.5%购买行李票,现该旅客买了120元的行李票,则他的4. 已知实数x 、y 满足3,3243424=+=+y y xx ,则444y x +的值为( ) A.7 B.2131+ C.2137+ D. 5 5. 一个跳水运动员从10米高台上跳水,他每一时刻所在的高度(单位:米)与所用时间(单位:秒)的关系式是()()125+--=t t h ,则运动员起跳到入水所用的时间是( )A. -5秒B. 1秒 C . -1秒 D. 2秒6. 某种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时:起步价7元(即行驶距离不超过3千米都需付7元车费),超过3千米以后,每增加1千米,加收2.4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支付车费19元,设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是x 千米,那么x 的最大值是( ) A. 11 B. 8 C . 7 D.57. 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a ,O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点,且OA =a ,OB =OC =OD =1,则a =( ) A .215+ B . 215- C . 1 D .2DCABO第2题图 第7题图8. 我市向民族地区的某县赠送一批计算机,首批270台将于近期起运. 经与某物流公司联系,得知用A 型汽车若干辆刚好装完;用B 型汽车不仅可少用1辆,而且有一辆车差30台计算机才装满.(1)已知B 型汽车比A 型汽车每辆车可多装15台,则A ,B 两种型号的汽车各能装计算机多少台? (2)已知A 型汽车的运费是每辆350元,B 型汽车的运费是每辆400元。

初中数学竞赛代数专题之一元二次方程培优讲义例题练习及解答

初中数学竞赛代数专题之一元二次方程培优讲义例题练习及解答

初中数学竞赛之一元二次方程培优讲义形如0=a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当240b ac -≥时,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1242b x a-±=、一、专题知识1.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发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基本解法。

2.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一般地方法:(1)240b ac ->时,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22b x a-±=、(2)240b ac -=时,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2b x x a==-(3)240b ac -<时,方程20(0)ax bx c a ++=≠无实数根二、经典例题例题1已知m n 、是有理数,方程20x mx n ++=2-,求m n +的值。

解:由题意得22)2)0m n ++=即(92)(0m n m -++-而m n 、是有理数,必有92040m n m -+=⎧⎨-=⎩,解得41m n =⎧⎨=-⎩,所以m n +的值为3.例题2求证: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至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证明:用反证发假设方程20(0)ax bx c a ++=≠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1x 、2x 和3x ,则有2110(0)ax bx c a ++=≠①2220(0)ax bx c a ++=≠②2330(0)ax bx c a ++=≠③①—②得22121212()()0,a x x b x x x x -+-=≠有12()0a x xb ++=④同理②—③有23()0a x xb ++=⑤④—⑤得1313()0()a x x x x -=≠必有0a =,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至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例题3已知首项系数不相等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222(1)(2)(2)0a x a a a --+++=及222(1)(+2)(+2)0(,)b x b x b b a b Z -++=∈有一个公共根,求a bb aa b a b --++的值。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含答案共30讲改好278页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含答案共30讲改好278页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含答案共30讲改好278页初中奥数辅导讲义培优计划(星空课堂)第一讲走进追问求根公式第二讲判别式——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第三讲充满活力的韦达定理第四讲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第五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整数解第六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第七讲化归—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第八讲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第九讲坐标平面上的直线第十讲抛物线第十一讲双曲线第十二讲方程与函数第十三讲怎样求最值第十四讲图表信息问题第十五讲统计的思想方法第十六讲锐角三角函数第十七讲解直角三角形第十八讲圆的基本性质第十九讲转化灵活的圆中角2第二十讲直线与圆第二十一讲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第二十二讲园幂定理第二十三讲圆与圆第二十四讲几何的定值与最值第二十五讲辅助圆第二十六讲开放性问题评说第二十七讲动态几何问题透视第二十八讲避免漏解的奥秘第二十九讲由正难则反切入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3第一讲走进追问求根公式形如a某2b某c0(a0)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某1,2bb24ac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2a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

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例1】满足(n2n1)n21的整数n有个。

思路点拨: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某1、某2是二次方程某2某30的两个根,那么某134某2219的值等于()A、一4B、8C、6D、0思路点拨:求出某1、某2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某123某1,某223某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 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数学(家)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什么?若从量的方面考虑,通常运用符号进行形式化抽象,在一个概念和公理体系内实施推理计算,若从“转化”这个侧面又该如何回答?匈牙利女数学家路莎·彼得在《无穷的玩艺》一书中写道:“作为数学家的思维来说是很典型的,他们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
转化与化归是解分式方程和高次方程(次数高于二次的整式方程)的基本思想.解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和换元;解高次方程,利用因式分解和换元,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去求解. 【例题求解】 【例1】 若0
51
528
522
2
=-+-+
-x x
x x ,则1522--x x 的值为 .
思路点拨 视x
x 522-为整体,令y
x x =-522
,用换元法求出y 即可.
【例2】 若方程x
x p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 )
A .1->p
B .0
≤p
C .0
1≤<-p D .0
1<≤
-p
思路点拨 通过平方有理化,将无理方程根的个数讨论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实根个数的讨论,但需注意注
2≥-=-x x p 的隐含制约.
注:转化与化归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与解数学题中,我们常常用到下列不同途径的转化:实际问题转化大为数学问题,数与形的转化,常量与变量的转化,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等. 解下列方程: (1)
12
11934
82232
2
22
=
+-++
-++x
x x x
x x x
x

(2)1)
1998()
1999
(3
3
=-+-x x ;
(3)
42
)1
13(1
132
=+-+
+-x x x x x x .
按照常规思路求解繁难,应恰当转化,对于(1),利用倒数关系换元;对于(2),从
1
)1998()1999(=-+-x x 受到启示;对于(3),设1
13+-=
x x y
,则可导出y
x +
、xy 的结果.
注:换元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换元不拘泥于一元代换,可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多元代换.
【例4】 若关于x 的方程
x
kx x
x x
x k 11
22
+=
---只有一个解(相等的解也算作一个),试求k 的
值与方程的解.
思路点拨 先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把分式方程解的讨论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解的讨论,“只有一个解”内涵丰富,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求出k 的值.
注: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不一定是等价转化,有可能产生增根,分式方程只有一个解,可能足转化后所得的整式方程只有一个解,也可能是转化后的整式方程有两个解,而其中一个是原方程的增根,故分式方程的解的讨论,要运用判别式、增根等知识全面分析. 【例5】 已知关于x 的方程6
55)
(2
-=-
-+
x
a x x a x 有两个根相等,求a 的值.
思路点拨 通过换元可得到两个关于x 的含参数a 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求出a 的值.
注:运用根的判别式延伸到分式方程、高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探讨,是近年中考、竞赛中一类新题型,尽管这种探讨仍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基础,但对转换能力、思维周密提出了较高要求.
学历训练
1.若关于x 的方程
11
1=--+x ax 有增根,则a 的值为 ;若关于x 的方程
1
2
2-=-+x a x 曾
=一1的解为正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解方程
12
1)
10)(9(1
)
2)(1(1
)
1(1)
1(1=+++
++++
++
-x x x x x x x x 得 .
3.已知方程m
x m x -=
+2123有一个根是2,则m = . 4.方程9
7
33
32
2
=-+-
+x x
x x 的全体实数根的积为( )
A .60
B .一60
C .10
D .一10 5.解关于x 的方程
1
1
1
2
+=---x x x k
x x 不会产生增根,则是的值是( )
A .2
B .1
C .不为2或一2
D .无法确定 6.已知实数x 满足0
112
2
=+
++
x
x x
x ,那么x
x 1+
的值为( )
A .1或一2
B .一1或2
C .1
D .一2
7.(1)如表,方程1、方程2、方程3、……,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方程,解方程1,并将它的解填在表中的空格处; (2)若方程
11=--
b
x x a (b
a >)的解是1x =6,2x =10,求a 、
b 的值.该方程是不是(1)中所
给的一列方程中的一个方程?如果是,它是第几个方程?
n n
8.解下列方程: (1)6
191
221
1
2
22
2
=
+++++
+++x x
x x x x x

(2)
8
131821
8111
2
2
2
=--+-++-+x x
x x
x x ;
(3)120)4)(3)(2)(1(=++++x x x x ; (4)1)1(3)1(22
2
=+
-+x
x x
x .
9.已知关于x 的方程0
221
22
2
2
=-+-+
+m
x x
m x x
,其中m 为实数,当m 为何值时,方程恰有
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出这三个实数根.
10.方程2
2
2121x
x x
x
+=-
-
的解是 .
11.解方程
21
412
71
651
231
1
2
2
2
2
=
++++++++++x x
x x
x x
x x 得 .
12.方程
8
73
29
82
1+++++=+++++x x x x x x x x 的解是 .
13.若关于x 的方程0
3
12
14
2
2
=-
+
x
x
a
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是 . 14.解下列方程: (1)6
)1)(43()76(2=+++x x x ;
(2)2
2
2
2
2
2
)
243()672()
43(+-=+-+-+x x
x x
x x ;
(3)3
)
1(2
2
=++x x x ;
(4)
3
102
21=
++
+
x x x

15.当a 取何值时,方程
2
21
22
12
--+=+----x x a
x x x x x 有负数解?
16.已知0
15852
3
4
=+-+-x x
x
x ,求x
x 1+
的值.
1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F ⊥上AD 交BD 于E 点,交BC 于点F . (1)求证:AD 2=
2
1 DE ×DB ;
(2)过点E 作EG ⊥AE 交AB 于点G ,若线段BE 、DE(BE<DE)的长为方程
232
2
=+-m
mx x
(m>0)的两个根,且菱形ABCD 的面积为3
6
,求EG 的长.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