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前沿问题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复习题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在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含义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属于(D )A、广义政府B、狭义政府C、统一公共部门D、一般公共部门2.政府经济行为的核心是(D )A、提供公共产品 B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C、确保国际收支平衡D、根据法律程序进行的财政收支预算3.公共经济学起源于(C )A、宏观经济学 B 、微观经济学C、财政学 D、福利经济学4.《赋税论》的发表开创了财政学的先河,其作者是( A )A、配第 B 、斯密C、布坎南 D、帕累托5.公共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是(C )A、凯恩斯 B 、斯密C、马斯格雷夫D、斯蒂格里茨6.马斯格雷夫在(A )中首次提出“公共经济”这一概念。
A、《财政原理:公共经济研究》 B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C、《国富论》D、《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7.“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应该确保结果是公平的”这是一个( B )A、实证命题 B 、规范命题C、既是实证,也是规范命题D、既不是实证,也不是规范命题8.在市场机制下,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核心手段是( A )A、价格机制 B 、行政命令C、价格和行政机制 D、以上都不是9.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 A )A、资源稀缺问题 B 、价格问题C、国民收入分配问题D、效率问题10.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是(A )A、MSR=MSC B 、TSR=TSC C、SR=SC D、TSR不等于TSC11.当人们消费某种产品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产品中获得的效用是( B )A、增加的B减少的C、相对不变的 D 没有效用发生12.基尼系数是一个客观的衡量公平程度的参考指标,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超过(C )时,意味着社会不公平已经超过了警戒线。
A、0.35B、0.40C、0.45D、0.5013.在资源配置中,以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可以利用多种政策工具,以下不属于公共支出这一政策工具的有(A )A、政府税收B、政府直接提供某些公共物品C、财政补贴D、政府购买支出14.政府作出一项决策一般都比私人部门决策慢,主要是因为当中要经过几个时滞,下面不属于公共决策经过的时滞有(D )A、认识时滞B、决策时滞C、执行与生效时滞D、反馈时滞15.下列产品市场中,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是( B )A、计算机市场 B 玉米市场C、自行车市场 D 服装市场16.市场失灵是指( B )A、市场的崩溃 B 价格机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C、市场不存在 D 市场处于疲软状态17.下列哪项不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 D )A、产品不同质,具有不可替代性 B 信息不完全C、生产的外部性 D 政府必须提供公共产品18.政府利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主要可以利用的政策工具不包括(D )A、公共支出 B 财政补贴C、政府购买支出 D 公开市场业务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不包括( D )A、要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 B 要发挥和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20.公共所有的资源具有(C )的特征。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2024
引言: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它探讨的是政府在资源分配、收入再分配、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公共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品、纳什均衡和公共选择理论。
概述: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政府的干预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能够自动调节资源的分配,但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
政府的干预可以通过修正市场失灵来提升经济效率和公平性。
本文将从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品、纳什均衡和公共选择理论等方面,详细阐述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正文内容:1. 市场失灵1.1 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双方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卖方通常比买方更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性能,这会导致市场交易中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政府可以通过法规和监管来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预防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
1.2 市场垄断市场垄断是指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商控制了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从而能够抬高价格并限制产量。
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来打击市场垄断,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和公平性。
1.3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影响,它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但会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如教育的外部效益,也可以是负的,如污染的外部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环境规定等手段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从而修正市场失灵。
1.4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不排除性的特点。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不排除性意味着无法将某个人排除在享受公共物品的范围之外。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在市场经济中往往会存在供应不足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来填补市场的缺陷。
2.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描述的是在多方参与的决策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最优策略的状态。
《公共经济学》问题库
简要阐述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市场 性目标的主要内容。
简要阐述公共部门稳定职能的内 容。
受益的非排他性是什么?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什么?
搭便车是什么? 博弈论是指什么?
公共产品的特性主要有哪些? 公共产品的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有
哪些? 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经营方式主
要有哪些? 纯公共产品
“囚徒困境”模型
纯公共产品的经营方式 风险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经营方
X-效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外在成本和内在成本的关系 寻租的提出者是谁?
公共选择投票规则有哪些? 官僚机构的一般特征主要有? 官僚网络中的竞争形式有哪些 官僚机构的扩张有哪些形式
请比较全体一致规则和多数投票 规则的优缺点。
布雷顿与温托布在论述“是提供 有效的不规范劳务还是提供无效 的不规范劳务”决策时,考虑的
什么是增值税?
边际税率是指什么
什么是所得课税 税收的要素有哪些 直接税包括哪些形式
7
纳税能力的衡量标 准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分析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分析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分析
郑轶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私人部门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旨在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经济活动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当前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和同仁们能够相互沟通和探讨。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动态分析发展前景
公共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50年,但真正被中国人所认识和了解则不过仅仅十几年的时间。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私人经济被否定,所有经济活动都置于政府管辖之下,因而与之相对应的公共经济也无法界定。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私人部门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旨在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经济活动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公共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历程分析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专门研究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政府职责和规范政府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公共经济学”的译著和著作陆续出版。
2000年以后,研究公共经济学有关理论的论文、著作以及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中国公共经济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尚处于“前公共经济学”时代。
二、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研究趋向分析实现公共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必须围绕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济转型时期这三大特征,注重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研究影响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对于这。
对公共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公共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公共经济学是从研究公共产品如何提供的问题作为发端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基本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起源的标志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1954年《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的发表。
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的著作《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出版,标志着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
1964年,法国人科姆写了第一本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作用导论》。
随后,公共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著作也逐渐增多。
虽然公共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近50年,但真正被中国人所认识和了解则不过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因此对于产生于西方的公共经济学在中国还有许多被人误解的地方,以及如何在中国的经济实践中生根发展,一些基本问题在中国如何理解和看待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对公共经济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问题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似乎很简单,在许多教科书和教材中都有过清楚地界定和探讨,一般而言有两种界定方式,一种是认为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一门经济学学科;另一种是认为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如何组织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以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的一门学科。
可以说这两种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作出了界定,都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从公共经济学活动之所以存在来看,是由于市场失灵和公共需求的存在,要求政府或民间的公共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
因此第一种方式可以说是从公共经济活动手段的角度加以界定,而第二种方式则是从公共经济活动的目的的角度加以界定。
即公共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通过公共经济部门的经济行为来提供公共产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共需求。
但笔者认为这两种界定中都存在着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第一种界定中,何谓公共部门是我们在中国特殊经济转轨时期所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般而言,公共部门通过指那些有政府力量或非市场力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领域,包括完全由政府力量或非市场力量作用的领域,也包括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领域,即上图中的A和C的部分。
公共经济学简答汇总
公共经济学简答汇总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及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方式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于公共经济学的常见问题的简短回答:
1. 什么是公共经济学?什么是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对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学科。
2. 为什么需要公共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府的经济决策如何影响社会,包括资源的配置、收入分配和公共产品提供。
3. 什么是市场失灵?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提供公共产品,这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垄断力量等原因。
4.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是什么?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是什么?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包括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公共产品、调节市场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和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等。
5. 什么是外部性?什么是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人或机构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6. 什么是收入再分配?什么是收入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是指通过政府干预,对社会收入进行重新分配,以实现更公平的财富分配。
7. 什么是税收?什么是税收?
税收是政府从个人和企业收取的钱款,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经济活动,以及实现收入再分配。
这是一份关于公共经济学简答的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更深入的问题,请随时提问。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中的公共选择和资源配置问题。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能够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一些与该领域相关的重要问题。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时出现的问题,包括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竞争等。
在这些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需要政府干预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强调了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税收与财政政策税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公共经济学中研究的重点之一。
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管理宏观经济的手段,旨在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提供了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的理论和方法。
三、公共支出与福利经济学公共支出是政府通过购买公共产品和提供公共服务来改善社会福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及如何通过资源分配达到这一目标。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关注公共支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和效果评估。
四、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政府决策的机制。
它揭示了政府官员和公民对政策和资源分配的偏好和权衡,通过理性选择模型来分析政策的形成和执行。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解释和预测政府行为的框架。
五、不完全信息与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视角还包括了不完全信息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
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经济交易中面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分配。
劳动经济学则关注劳动市场的研究,涉及工资决定、就业率、劳动力供给等问题。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提供了分析不完全信息和劳动市场的工具和模型。
结论公共经济学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解和评估。
通过政府的干预,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问题,并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税收、财政政策、公共支出、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不完全信息和劳动经济学等都是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重要研究领域。
公共经济学未来发展的趋势(精)
公共经济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王俊通过对历史上不断变化的经济思想、政治学说和哲学理论的考察,不难发现,从古典财政学到现代公共经济学的变化过程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即:“政治学国家观的转变、经济学思想理论的发展和本学科研究方法论上的革命”,构成了从财政学到公共经济学转变的一条主要运动轨迹。
这是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作为脱胎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财政学来说,本身就孕育着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思想,因此,它的变化过程与政治学理论和经济学思想的发展是紧密相连,此外,方法论的变革在财政学到公共经济学的变化中起到的关键“催化”作用,在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说史上都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笔者根据上述财政学到公共经济学的变化运动规律,对未来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一些预测,一是从政治学国家观的角度,预测公共经济学未来研究对象的变化;二是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预测公共经济学未来研究变量的变化;三是从实验经济方法的角度,预测未来公共经济学的方法论变革。
第一节政治学有关国家观理论的“回归”,使得“国家”取代“政府”成为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成为可能。
上世纪中叶,“行为主义”逐渐成为了西方政治学主导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认为政治分析以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作为基本单位,政治行为是政治学的真正要素,国家和政治制度是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模式的组合。
“行为主义”主导政治学以后,对政府的研究也不再沿用传统政治学的历史—比较的方法,而是引入了心理学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主义方法以及某些自然科学的方法,对政府的研究也不再以政府的类型、政府的权力等作为主要对象,而是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到政府的运作、政府的构成、政策的制定过程、影响政策的各种因素等等。
随着行为主义的盛行,“国家”被当作一种抽象的实体,被排斥在政治科学研究之外,“国家作为历史上过了时的范畴,作为政治考虑的核心概念已经失去了它的地位,”1“政府”取代“国家”,成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责,以及政府如何干预和管理经济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公共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干预市场在理论上是一个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现实中却存在许多限制和失灵的情况。
其中,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经常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作。
对于垄断市场,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机构来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涉及公共物品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和提供补贴来解决市场无法充分供应的问题。
此外,外部性的存在也需要政府来纠正,例如通过征税或补贴等手段来调整市场行为。
二、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
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直接征收于纳税人的税金,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间接税是指通过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征收的税金,如消费税和增值税。
政府的支出则主要用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如教育、卫生保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和社会福利计划等方式来调节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三、社会福利函数与效率公平权衡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政府需要考虑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权衡。
通常情况下,政府的目标是最大化社会总福利,而社会福利函数是用来衡量社会总福利的工具。
社会福利函数涉及到经济效率和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其中,效率主要集中在资源的最优配置上,而公正主要关注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的正义性。
政府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制定合适的政策,以实现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
四、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收入和支出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低迷时采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在经济过热时采取,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调整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国外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现代西方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基础上 形成与发展起来的。1959 年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 · 马斯格 雷 夫(Richard A.Musgrave)出版《财政学原理:公共 经 济 研 究》一 书,标 志 着 公 共 经 济 学 的 正 式 形 成。 到 1972 年,美国《公共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创 刊,公 共 经 济 学 作 为 一 门 相 对 独 立 的 学 科 走 向 成 熟 ,其 理 论 观 点 被 西 方 经 济 学 界 广 为 接 受 ,并 涌 现 大 批 高 水 平 的 研 究 者 推 动 其 快 速 发 展 。 作 为 一 门 年 轻 而 理论基础扎实深厚的学科,西方公共经济学研究以经济领域中的政府公共干预行为为立足点 ,并在经济社会 发展进程中越来越致力于从经济与政治的双重视角切入,在市场机制与政府机 制、私 人 部 门 与 公 共 部 门、私 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对立统一中,寻求政府活动的适当边界以及政府职能实现 的 有 效 方 式,从 而 增 进 效 率、 改善社会公平。在这一过程中,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断拓展和深 化,研 究 方 法 不 断 丰 富 和 完 善, 公共经济学研究正在由以纯粹经济领域中的政府干预问题为核心 ,朝着集 经 济 学、政 治 学、社 会 学、管 理 学、 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发展的方向前进。
* 唐任伍、李楚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5,电子邮箱:rwtang@bnu.edu.cn;lcq1214@163.com。 感 谢 匿 名 审 稿 人 的 修 改 建 议 ,文 责 自 负 。
— 109 —
4现代公共经济学精要——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现代公共经济学精要——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许正中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公共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各位同学、各位领导,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谈一谈公共经济学的精要问题。
今天我将从四个方面给大家谈谈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研究什么,我们国家公共经济学主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第一部分我要给大家谈谈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也界定什么是公共经济学或者是怎么来研究,或者是研究它需要哪些理论和方法来支撑。
第二个方面公共预算与政府理财,这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
第三部分公共经济管理与政策创新,就是我们在公共经济学需要哪些方面的管理,特别是新的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后,公共经济是如何管理的。
第四个方面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转型期公共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特别是针对这个加速转型时期,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我给大家谈谈第一个问题,公共经济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情况(一)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那么公共经济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从三个方面来谈,首先公共经济学它的主体研究的主体是公共部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分工越来越细,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已经进行三分立,公共部门也可以形象地来介绍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国家政权机关,什么是国家政权机关,是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的实体,包括我们的政府、公检法以及人大、政协等这些机构。
从这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公共经济学它研究的政府,研究的公共主体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这个时候大家还要谈到,说公共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比如和财政学的区别,和政府经济学的区别等等,大家经常看到这样。
在我们国家公共经济学的边界和政府经济学几乎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家现代的条件下,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可以完全看成一个学科,当然了这也是一家之言,很多学校也想把这三门课分为不同的领域,而且很多国民教育系列的高校里面认为公共经济学就是公共财政学发展过来的。
它的主体的第二个方面是公共事业部门,什么是公共事业部门呢,是完全归政府所有,并依靠预算拨款维持其运转的单位的总和,是很庞大很庞大的部门,比如说政府部门,随便举个例子,比如以财政部为例,除了政府机关以外,还附属有事业单位,比如说会计学这块,这些事业单位完全是由行政拨款进行维持的,所以说研究经济学除了研究政府本身之外,还要研究它的附属的事业机构。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一、问题的提出“看病难”一直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许多人因为看病花费负担过重而不敢去医院就诊,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丧生。
需要花费大量医疗费用的疾病更是让一些家庭陷入贫困。
这些问题的产生,关乎到国家的公共医疗制度和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政策问题。
本文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针对我国“看病难”问题进行分析。
二、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市场的失效现象的学科。
在医疗领域,公共经济学主要关注医疗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医疗市场的失灵以及政府干预的效果等问题。
三、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1. 医疗资源供给的不足我国医疗资源的总量相对不足,医疗设施和专业医师的分布不均衡,机构和人才都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在一些贫困地区,医院条件简陋、医疗设备和药品匮乏,居民看病不仅需要跋山涉水,还可能面临看不起病的局面。
经济学中提到“需求弹性”,表明了对商品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
在医疗领域,医疗需求对价格的弹性通常比较小,即使医疗价格上涨,人们也会选择不减少就诊次数。
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一些需要看病的患者由于交通不便、看病路途遥远等原因而选择忍受疾病,从而造成医疗需求的不足。
四、医疗市场的失灵1. 信息不对称在医疗市场,医生和患者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但由于医疗知识的专业性,一般人难以判断医生是否给出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而医生也可能因为诸多原因而不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
这就导致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很难获得足够的信息来作出明智的决策。
2. 治理主体的行为医疗机构和医生通常以盈利为目的,可能会因此而提供过度治疗或者不必要的检查来增加收入。
这样既会使患者承担过高的医疗支出,也会加重公共医保的负担。
五、政府干预效果1. 公共医保制度在我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公共医保制度以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医保支付标准的不足以及医保报销程序的不便等原因,仍然存在着一些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程。
题再次引起 了学界的热烈争论 ,大家普遍认为 ,中国的工业
化与城 市化在社会 隔离状态下非均衡 发展 的模式再也无 法持
续 下 去 。但 对 中 国为何 长 期 实行 社 会 隔 离的 户籍 制 度 以及 如 何 才 能废 除 户籍 制度 的研 究却 并 不 多见 。从 公 共 产 品供 给 机 制 的 角度探 讨 了影 响我 国城 市 化进 程 的 主要 制 度 障 碍 ,揭 示 了 户籍 制度 难 以割 舍 的公 共 产 品 需 求结 构 方 面 的历 史原 因 ,
a d d i io t n, we ls a o a na l y z e t he s c le a e c o n o my oft he s up p l y o fp u bl i c g oo s d t ha t ur ba n i z a io t n ma y br in g ,a nd t he wa y s t o s o l v e p r o b l e ms
内地 新兴 的工 业化 过程 不仅 未 能解决 城市 化 与工 业 化发
r e v e a l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r e a s o m b e in h d h o u s e h o l d r e i g s t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分析 了作为工业化基础与现代化标 志的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公 共产品供给的规模经济效应,并对取消户籍制度后 可能 出现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
1.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学者以“公共经济学”的名称取代财政学?传统的公共财政学理论,是围绕政府收支以及管理而展开的,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了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缺陷,企图使混合经济体制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又能体现公平和稳定。
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的深刻的变化,要求从过去单纯研究政府收支本身,转变到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如何为弥补市场缺陷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2.既然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关系密切,为什么仍将它视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虽然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活动主体一致,活动方式一致,但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一致,研究方法一致。
(1)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决策的问题,公共经济学也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其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
(2)公共经济学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延伸到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之中,认为政治领域的参与者和市场主体一样,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动机3.公共经济学与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存在哪些区别?研究范围不同:传统财政学只研究政府部门本身,公共经济学的主体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而且包括公共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部门。
研究母的不同:传统财政学着眼于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和公债满足国家对财政经费的需求,公共经济学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
假设前提不同:传统财政学认为政府行为与厂商的消费行为完全不同。
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而是由人组成和操纵的,它没有无所不能和正确无误的天赋。
公共经济学探讨
公共经济学探讨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能的学科。
它探讨了政府政策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公共物品、外部性和纳税原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供给一人可以同时满足其他人需求的物品。
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量,而非排他性则表示无法将某人排除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之外。
典型的例子是公园、道路和国防。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供给这些物品。
因为人们有可能“搭便车”,也就是拿到公共物品的好处却没有为其支付成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提供公共物品,并通过税收来收集资金。
二、外部性外部性指市场交换活动对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它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教育和健康服务。
负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无法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修正这种失效。
例如,通过征税来内部化负外部性的成本,或者提供补贴来鼓励产生正外部性的活动。
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
三、纳税原则纳税原则是指税收的设计应当遵守的准则,其中包括公平性、效率性和简单性。
公平性指纳税应该按照个人或企业的能力来进行,即“富人多交、穷人少交”。
效率性要求税收应当避免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即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应尽量降低。
简单性则要求税制简化、透明、易于执行。
根据纳税原则,政府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税收来满足社会需要。
常见的税收方式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等。
在征税时,政府需要权衡公平性和效率性,确保税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结公共经济学通过探讨公共物品、外部性和纳税原则等问题,帮助我们理解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市场无法有效供给,而外部性则需要政府干预以修正市场失效。
在税收方面,纳税原则提供了指导,使税制更加公平、高效和简化。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我国“看病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即使我国在医疗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看病难”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考察“看病难”问题。
需求方面,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医疗需求量大。
我国医疗资源不足,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比例失衡,导致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
这是导致“看病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疗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在医疗资源配置上存在着地域差异性,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医院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有些医院服务质量较好,而有些医院服务质量较差。
这就使得病人往往需要长时间等待,甚至是跑多个医院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导致“看病难”。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基于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两大基本保险制度,但覆盖范围较窄,保障水平不高,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难以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
医保报销比例较低,个人支付较高,进一步增加了看病的负担。
这导致一些病人因为经济原因而不敢去医院就诊,进一步加剧了“看病难”的问题。
在公共经济学的视角下,解决“看病难”问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
可以通过增加医疗资源来改善供给不足的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医疗教育的投入,提高医学院校的培养质量和数量,增加医生的供给。
可以加大医疗设备的投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
要改善医院之间的差异性。
政府可以加强医疗资源的统筹调配,通过适当调整医疗资源的分布,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
还可以通过建立医疗连锁机构,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院的服务竞争力,促使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减少医院之间的差异。
要完善和扩大医疗保险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降低个人支付比例,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医保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减轻病人看病的经济压力。
还可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引导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减轻大医院的压力,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公共经济学热点问题
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1.寿命延长就该推迟退休吗?2.延迟退休,违背经济发展的目的3.延迟退休,应充分考虑社会责任4.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账户的影响5.延迟退休对统筹账户的影响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1.寿命延长就该推迟退休吗?2012年6月5日,人社部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人社部提出的推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人的寿命延长了,并列举少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比我们高,认为我们应该与国际接轨。
中国人的寿命延长就一定要推迟退休年龄吗?提出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只看到少数国家退休年龄比我们高,却不分析人家的退休年龄与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关系。
我们先看寿命。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为73.3岁,世界排名第80位,仅高于非洲、太平洋岛国,以及其他地区有限的几个国家,甚至连利比亚、叙利亚、越南、巴勒斯坦、马来西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都不如。
中国60岁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为13年。
2010年日本人口的预期寿命为83.2岁,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为23年,几乎是我们的两倍,即使日本把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他们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也与我们现在的相当。
工作年限不仅取决于退休年龄,还取决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
由于中国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很多人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发达国家大多读完大学或职业学校才进入劳动力市场。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年以上。
我们按中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为18岁计算,到60岁退休要连续工作42年,工作年限占预期寿命的66.1%。
日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比我们长4年,同样是60岁退休,日本人只工作38年,工作年限占寿命的45.7%。
2.延迟退休,违背经济发展的目的人社部和个别专家提出的“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建议,除了把中国人寿命延长作为一个理由外,还提出一个理由,那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决策环境的划分
决策环境
市场环境
非市场环境
企业
个人
政府
选民
14
(二)切入点:非市场决策环境 1、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划分
类别 内容 媒介 杠杆 主体 动力
经济 市场
政治 市场
商品 交换
政治 交易
钞票 选票
价格 等价 交换
规则 强制 行为
消费 者 厂商 选民 政客
利益 最大 化
利益 最大 化
1、学科的延伸 (1)国家财政学;(2)公共财政学; (3)公共部门经济学;[美]马斯格雷夫 (4)政府经济学。
2、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8
Ⅱ.关于政治的经济学分析问题
一、公共选择的相关概念 1、定义 公共选择(Public Chioce )指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 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 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
公共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石丹林教授 电话:62783300 华中师范
一、公共经济学体系概要 一个研究对象、两根理论支柱、三块专业
内容、四大理论特征。 (一)一个研究对象
政府及其附属物的经济行为是公共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建设一个廉价而高效、 公平与效率兼顾、具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 性的政府。
23
(二)寻租
• 1、寻租的定义 • 利益集团或个人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
为已谋利的行为。 • 2、寻租成本 • (1)取得寻租地位的支出; • (2)政府部门对寻租行为的惩罚; • (3)引起第三方行为扭曲的支出。
24
(三)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
• 1、政治家与官僚 • ——政治家:通过选举获得职位,
18
2、交易的类型与过程
(1)类型:简单交易与复杂交易 • ——简单交易是指基本的直接交换,一对
一的银货两讫。如商品交易行为。 • ——复杂交易则指多个各主体之间多重反
复交换。如政治决策过程即是多个“政治 人”相互交易的过程。 • (2)过程:选择——交换——交易
19
3、投票的悖论
•
涵义:在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时,往往
3
(二)两根理论支柱 1、公共产品理论 从理论上说明政府应该干什么,说明政府
经济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公共选择理论 从理论上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干,说明政府
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三块专业内容
1、国家预算;2、财政收支;3、宏观调 控。
4
(四)四大理论特征 1、宏观性; 2、实用性; 3、边缘性; 4、发展性。
9
• 2、目的 • 保证政府按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
愿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3、方法 • 投票及其他民主形式和程序。 • 4、机制 • 各参与主体通过交易来谋求自我利
益最大化的实现。
•
10
5、过程 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化的过程。 6、因素 中位选民、利益集团、官僚集团、 政治经济周期等。
5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政府经济行为 1、政府的定义 国民经济中惟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
定区域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 体。
狭义政府:中央政府各部; 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性公共企业 广义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政策性官方金 融机构
6
2、政府经济行为的分类 (1)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 (2)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分配。
15
2、政治市场三级结构
第一级 初级政治市场 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 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
第二级 政策供给市场 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 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
第三级 政策执行市场 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选民向政府纳税
16
(三)政治的经济学意义
• 1、不在于作出价值观和道德上的判 断;
•
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甲
计算机业 汽车业 电讯业
乙
汽车业 电讯业 计算机业
丙
电讯业 计算机业 汽车业
20
三、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
• (一)利益集团 • 1、利益集团的定义 • 具有同样偏好或共同利益目标的社会阶级
和阶层。 • 2、利益集团形成的必然性 • (1)降低信息成本; • (2)增强偏好显示的稳定性; • (3)提高投票中的交易效率。
3、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范围 (1)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2)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后果及影响; (3)政府经济政策的评估; (4)政治程序的经济效应; (5)政府体制和政策取向对国民经济的
影响
7
和作用。 4、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角度 (1)财政收支; (2)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优化的影响; (3)公共经济部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二)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的延伸和发展
21
3、利益集团内部关系
• 内部关系遵循成本-收益法则 • (1)利益集团的分类 • -相容性利益集团; • -排他性利益集团; • -既得利益集团; • -寻求利益集团。
22
• (2)成本-收益法则 • ①个人对利益集团的参与和退出 • ——收益大于成本:进入; • ——收益小于成本:退出。 • ②集团内个人收益与集团规模 • ——个人收益与集团规模成正比:扩大 • ——个人收益与集团规模成反比:缩小
• 2、不在于研究结果的好坏; • 3、是对普遍规律的总结; • 4、是经济工具在政治领域的运用。
17
(四)交易概念的政治运用
• 1、交易的定义、本质和结果 • 定义:交易是指经济人从利益最大
化的目的出发,在各主体之间进行 自愿交换,从而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 本质:交易的过程是帕累托改善过 程。 • 结果:实现帕累托最优。
11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 济分析,其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 策程序的研究。
(一)前提:经济人(政治人)的 假设
社会人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目的 是谋求自利的最大化。
1、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
12
2、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的最大化。 3、执行决策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的最 大化。
经常更换,与选举周期相关,对选 民负责。 • ——文职官员:凭借技术受到雇用, 基本上终身制,与政治周期无关, 只对上级负责。
25
• 2、文职官员的特性 • 缺乏竞争性;缺乏激励机制;非利润化;
缺乏敏感性;个人影响力较大。 • 3、官员的根本目标 • 追求预算经费的最大化,其原因: • ——独家垄断公共产品;不公开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