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 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昭公》
三十二年)
▪ 诸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 儒家孔子: ▪ “足食”、“足民”,“先富而后教” ▪ 道家 老子
▪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道德经》七十七 章)
▪ (三)刘安“救弊”说(影响微) ▪ 救时之弊,应时而兴:
▪ 故“太公之谋”、“儒者之学”、 ▪ “墨子之学”、“管子之书”、 ▪ “晏子之谏”、“纵横修短”、 ▪ “刑名之书”、“商鞅之法” ▪ 生焉。
▪ 胡适力诋“王官”说, ▪ 力挺《淮南子·要略》 ▪ “救弊”说始受重视。
▪ (四)冯友兰职业说 ▪ 贵族养士(专家),专家是后来诸子的主干: ▪ 儒家出于礼乐专家; ▪ 墨家出于武士(侠); ▪ 阴阳家出于方士; ▪ 名家出于讼师; ▪ 法家出于法术之士; ▪ 道家出于隐士。
▪ (五)、钱穆“孔门说” ▪ 开诸子之先河者为孔子。 ▪ 法家、墨家等诸家多师从孔门, ▪ 系孔子之再传弟子, ▪ 或与孔门关系甚密切者。 ▪ (六)、侯外庐“经济”说
▪ 三、先秦诸子的基本思想 ▪ 1、民本思想
▪ 例(一) ▪ “子产不毁乡校”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例二:《国语·鲁语上》 ▪ 晋人杀晋厉公 ▪ 鲁成公:臣杀其君,谁之过也? ▪ 里革:君之过也。
▪ 来源:贵族 平民
▪ 特长:掌握礼乐知识,熟悉礼仪、数术

懂得文、行、忠、信,
பைடு நூலகம்

出谋画策,参与国家大事
▪ 办私学
▪ 影响:为发展学术、传播文化,

结集文化思想群体,准备了条件。
▪ 2、养士之风盛行 ▪ 魏国的信陵君 ▪ 赵国的平原君 ▪ 楚国的春申君 ▪ 齐国的孟尝君 ▪ 驺衍 ▪ “平原君侧行撇席” ▪ 燕昭王 “拥彗先驱”,碣石宫 ▪ 鬼谷子学生: ▪ 张仪、孙膑、庞涓,苏秦。
二、先秦诸子起源说
▪ (一)、庄子“六经”说
▪ 《庄子·天下篇》: ▪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 ▪ 其在于《诗》、《书》、《礼》、《乐》者, ▪ 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 ▪ 《礼》以道行,《乐》以道和, ▪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 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 ▪ 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 六经:诸子之学的源头活水; ▪ 明晓六经的邹鲁之士、搢绅先”:知识储备
者。 ▪ “六经”是源“,诸子”是流。 ▪ “邹鲁之士、搢绅先生” :中间重要的桥梁。
▪ (二)、班固“王官”说(此说最盛) ▪ 班固《汉书·艺文志》 “诸子出于王官说” ▪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 ▪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 章学诚、龚自珍,章太炎、刘师培、吕思勉等
先秦诸子学
周淑萍
绪论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孟子》: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 功亏一篑 ▪ 巧言令色 ▪ 血气方刚 ▪ 富贵浮云 ▪ 文质彬彬 ▪ 诲人不倦
绪论
▪ 一、诸子百家之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
▪ 西周:周武王灭商(前1027年)

周平王东迁(前770年)
▪ 墨家 ▪ 兼相爱,交相利;贵族亲耕
▪ 阴阳家邹衍 ▪ “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 王公大臣
们“必止乎仁义节俭” ▪ 法家 ▪ 有德泽于人民 ▪ 立法爱民 ▪ 兵家 ▪ 战争必须“唯人是保” ▪ “全国”“全军”、“全伍”为上
▪ B、诸侯国以“尊王”的名义发动兼并战争 ▪ 争当霸主 ▪ 齐、晋、楚、秦、吴、越 ▪ (二) 私门凌驾公室 ▪ 诸侯国权威的逐步衰弱 ▪ 政在私门 ▪ 三家分晋 ▪ 三桓逐鲁昭公 ▪ 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 田氏代齐
绪论
▪ (三)士阶层兴起 养士之风盛行
▪ 1、士阶层兴起
▪ 知识阶层:
▪ 苏秦游说秦惠王 ▪ 吞并诸侯,称帝而治 ▪ 《战国策》: ▪ 秦王曰: ▪ 寡人闻之, ▪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 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 ▪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 ▪ 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 司马迁《苏秦列传》: ▪ 苏秦为纵约长。 ▪ “并相六国” ▪ 家人的态度:前倨后恭 ▪ 3、自由平等的文化环境 ▪ 齐国稷下学宫
▪ 例三: ▪ 《左传》襄公十四年 ▪ 晋侯问师旷:“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 ▪ 师旷:“或者其君实甚。” ▪ 良君,困民之主
▪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 主,将弗用之,弗去何为?”
▪ 例四 ▪ 鲁昭公被季氏放逐,死于乾侯 ▪ 赵简子 ▪ 史墨: ▪ 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 ▪ 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
▪↓ ↓ ↓ ↓
▪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 大宗 ↓

长子 二子 三子



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大宗 ↓

长子
二子 三子


↓↓

卿大夫 士 士

大宗
▪ 层层分封:宗族,族权、政权一体,
▪ 《左传》:“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 世卿世禄
▪ 松散的统一
▪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 诸侯强 周天子弱
▪ 3、王室、天子的地位变化: ▪ 第一,周天子直辖的“王畿”之地缩小。 ▪ 第二,诸侯向王室的朝贡显著减少 ▪ 国势贫弱,王室渐趋衰微 ▪ 王室衰弱的后果: ▪ A、人才外流,文化下移 ▪ 诸侯国多元文化中心。 ▪ 楚国:老聃,道家学派 ▪ 鲁国:孔丘 ,儒家学派 ▪ 宋国:墨翟,墨家学派 ▪
▪ “小邦周”。“小邦寡民
▪ 大邑商
▪ 1、分封制
▪ 青铜器《大盂鼎》“受民受疆土”。
绪论








卫宋






▪ 周天子→ 王畿
▪ 诸侯→ 国
▪ 卿大夫→ 采邑
▪ 士→
禄田
▪ 《诗·小雅·北山》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 2、宗法制
▪ 天子
▪↓
▪ 长子 二子 三子 四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