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亚洲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情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能绘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图。

2. 掌握亚洲的气候特点,理解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 了解亚洲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亚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中间高,四周低。

3. 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4. 亚洲的人文地理:人口分布、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

第二单元: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色等。

教学目标1. 掌握世界上的大洲分布,能绘制世界地图。

2. 了解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色等。

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世界上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 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地理分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色。

3. 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第三单元:我们多采的生活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风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习惯、居住方式、交通方式等。

2. 理解文化差异,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国际视野。

3. 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居住方式、交通方式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成和使用,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但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地球仪,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球仪模型、PPT等。

2.材料:地球仪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3.场地:教室空间足够进行地球仪制作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如球体、椭球体等,并通过地球仪模型进行直观演示。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构成。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制作地球仪,教师巡回指导。

过程中,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地球仪,讲解其特点和优点。

教师点评,总结地球仪的制作要点。

5.拓展(10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地图、导航等,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重要性。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建立地理思维,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使用的部编版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涵盖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等基础知识。

教材注重通过丰富的图表、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大小、公转和自转等。

- 学会阅读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气候类型、人口分布等地理现象及其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地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和资料,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地球家园的关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 世界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2.难点-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

-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

- 地理图表的分析和解读。

五、教学措施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开展地理实验和实地考察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 1-2 周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 1 节《地球和地球仪》- 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2.1 大洲和大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2.1 大洲和大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2.1 大洲和大洋》一. 教材分析《2.1 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大洲和大洋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对于它们的分布和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分布和关系,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地图,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关系。

2.教学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关系,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和地图阅读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分布。

同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地图阅读,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引发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特征。

3.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详细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力争在本学期能够完成一篇论文或实验报告。

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教学指导思想:1、七年级地理教学仍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新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和课时安排。

2、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生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3、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湘教版)章节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湘教版)章节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湘教版)章节分析本文主要针对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共包含六个章节。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地球的运动等基础知识。

其中着重讲述了地图的制作原理和用途,为后续内容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表层的自然格局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其中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内容。

通过阐述这些基本概念,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地球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人口与聚居该章节重点介绍了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等内容。

通过了解人口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人口问题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

第四章农业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农业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演变。

同时,深入探讨了种植、畜牧、渔业等不同类型的农业,以及农业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关系。

第五章工业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工业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历史。

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工业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该章还讲解了一些基本概念,如能源、环保、工业污染等相关内容。

第六章交通运输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等。

其次,介绍了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重点介绍了中国高铁建设相关情况。

综上所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内容涵盖了地球基本知识、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内容,深入浅出,对学生正确理解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帮助。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理学科。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形状以及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地理知识,但总体上对地理学科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大小、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方法和地球的地理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制作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大小、形状2.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地球仪制作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制作成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共有10课内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本册书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世界和中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本节课为第1课《地球与地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地图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学会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的使用。

难点:地球的形状的理解,地图的绘制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地球仪、地图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用途。

3.演示: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4.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5.实践活动: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地图运用能力。

6.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本章着重于学生价值观与情感观的培养,目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02
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03
了解世界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
04
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教材与标准的解析:
对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说明:
01
03
标准:运用地图、资料,说明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04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标准: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海陆所占的比例,并结合地球仪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而并不要求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 海陆分布的特点: 海陆所占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全球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第四节 海陆变迁
第四节 海陆变迁
第二,用活动的形式拼合大西洋两岸大陆(南美洲和非洲),看是否吻合,提出它们原来是否是同一块大陆
内容广,理论性强,学生难理解,建议本节的教学内容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让学生讨论大地是运动的还是稳定不变的
1
叙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
向学生展示大陆支持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上的处理特点: 采用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位置及相对关系;
通过简单的地理统计图,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七大洲的轮廓、面积大小及其顺序。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通过几组图和景观图片清楚地展示了几大洲的地理分界。 读图、总结归纳填表的形式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大洲界线的认识。 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空间观念(教材26页的活动)

七上、八上《地理教材分析》(附地理教学建议)

七上、八上《地理教材分析》(附地理教学建议)

七上、八上《地理教材分析》(附地理教学建议)七上地理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对于七年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课程,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的学科,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相对“尴尬”的角色。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

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内容分析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教,地理,七年级,上,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主要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同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按照上述思路,与以往的地理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以下方面应作较大调整。

•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玲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

・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与情境境无关玲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动手和体验探究的设计,在课文中一并呈现。

・把知识的习得和活动的展开,安排或限定在一定课时内玲把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

・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玲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以提供讨论、阐述观点的机会。

二、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地理教材是区域地理。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始终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满足基本要求。

把《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每一节,以保证新教材对课标内容的验证性。

第二,突出学习方法。

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强调对地理知识“量”上的把握。

尤其是分区内容,所选择的区域,世界地理部分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六个国家;中国地理部分,不同尺度的区域共选择了八个。

显然,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出现,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是地理思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地图上的方向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地图上的方向教案中图版
- 地图在导航中的应用:利用地图确定路线和方向
- 地图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利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
-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地图寻找目的地和规划行程
九.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的概念、坐标系统和方向判断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技能提升:学生将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地图软件和其他工具进行方向的判断和比例尺的换算。他们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将培养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将发展地理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综合地图信息,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将树立正确的地理人地观念,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关注地理信息的意识,并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对地图的学习将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通过地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关注度,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全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全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全书)本文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地理教材进行全书分析,内容如下:1. 教材结构教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课前导入:引导学生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预。

- 新知讲授:介绍新的地理知识点,并提供相关案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 拓展延伸: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和扩展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

- 知识运用:提供一些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应用能力。

- 同步检测:用以检测学生对该教材的研究情况,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2. 内容概述该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地球认识。

介绍地球的构造、形状、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并涉及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 第二单元:分布图与图例。

研究如何使用分布图和图例,了解地理信息的表示方法。

-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

涵盖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并介绍它们对人类的影响。

- 第四单元:人文地理环境。

主要考察人类对地球的改造和利用,包括城市、农田和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

- 第五单元:地理实践活动。

通过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和调查,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理学的应用和实践。

3. 教学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 便于复和巩固: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设计了相关的练题和同步检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图文并茂: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地理教材的全书分析。

该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教学特点突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分析、教学进度安排、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分析、教学进度安排、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对于七年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课程,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的学科,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相对“尴尬”的角色。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

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内容分析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分析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分析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档对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该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材概述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是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编写的地理教材。

该教材主要覆盖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现象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内容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地理学的定义、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的基本框架。

2. 地理要素:包括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涉及人口、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自然要素涉及天气、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内容。

3. 地理现象:介绍了一些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

4. 地理技能:教材还包括了一些地理技能的研究,如地图阅读、图表分析等,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研究的能力。

特点分析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简明易懂:教材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图表和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 循序渐进:教材按照一定的研究顺序编排,从基本概念到具体案例,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展开地理知识的研究和理解。

3. 知识实用:教材注重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 多维立体:教材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多个要素和方面,从人文要素到自然要素,涉及了地理学的多个领域,使学生对地理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总结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以其简明易懂的特点,循序渐进的研究方式和实用的知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培养地理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程,具有重要的启蒙和引导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对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我国地图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学习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教学难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位置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省级行政单位,分析其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分为五个大的板块:认识地理学科、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

在内容上表现出: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的知识结构。

从地理知识的体系中看,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即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

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

从现代教学的体系中看,众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渴求性。

真正体现了教材的可读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结构也分为:导读、正文、阅读、活动和图片五大部分。

导读内容在每一大章的前面,介绍了每一大章的核心内容和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虽然篇幅不大,但也足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正文部分大约占整个教材的二分之一左右,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分布,是教材的主体内容。

阅读是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

活动部分的内容是对教材的更深一部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图片可分为专题地图、示意图和景观图,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如何教会学生在图中提取地理信息,从而获得地理知识,是一位地理教师主要传递知识的任务和目标。

例如:读P16图2-5地球的基本数据图,需要完成以下的任务: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描述地球的大小。

而不是简单告诉学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的结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对教材中每一幅图不只是看一看图例,而是要了解这些图例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的状况和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每一幅图都表达了一种或几种地理的事物以及这些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
七年级地理可以讲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开始,把握了教材结构各部分的主要问题是关键。

从看图说话入手来学习地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和技巧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任务。

要学会看图,首先要知道图中每一个元素讲的是什么,主体元素的背景是什么,背景与主体元素存在一个什么关系?
例如:P3图1-1和图1-2两幅图是展示给学生的最早两幅图,要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是看这两幅图。

第一,这两幅图中的运动员在做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在我国哪个省可以找到适合做这些运动的场地?他们能互换场地吗?为什么?所以这两幅图不仅仅是指的运动员的活动,而且揭示了开展这种活动的地理环境以及运动与环境的必然联系。

例如:P9图1-15和图1-16,教学目的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而是引导学生们去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在面积大小、内容详简方面有什么不同,再对比一下两幅图的比例尺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最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从以上两组图的教学也可以表现出从单图的阅读到图与图的比较;从观察图的内含到归纳地理事物的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同时得到了认知方面的飞跃。

在学习教材过程中还必须与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比。

也许选用的教材会有所不同,但课程标准是一样的,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一样的。

以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教学建议:
一、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说明:
●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 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说明: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世界地理
(一)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说明: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二) 气候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说明:
●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 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 地区发展差异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国际合作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