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字部详解

合集下载

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的文化意蕴

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的文化意蕴

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的文化意蕴[摘要] 本文将《说文解字》贝部字分为部首字、装饰之物、礼物与地位、仗势与背叛、财物买卖、贪欲与敛财六个小类。

每一类中选取几个典型的特别是有些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字作为例字逐一解释分析,通过解析例字揭示贝部字中所隐含的历史文化意蕴。

[关键词]《说文解字》贝部字文化意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中国古代先民在造字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将自己生产、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造字之中。

故而我们从汉字当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汉民族生活生产的文化意蕴。

《说文解字》即依靠字形,追溯字源,说解汉字的本义。

《说文》贝部字共59 个,下面即按照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分类稍作解说。

一、部首字“贝”《说文》曰:“贝,海介虫也,居陆名猋,在水名蜬。

象形。

古者货贝而宝龟。

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凡贝之属皆从贝。

”贝就是海中有甲壳的软体动物。

“贝”本是象形字,但小篆时发生伪变。

简体字“贝”由楷书行草体变来,都已看不出原来贝壳之形了。

在今天看来贝壳并非珍贵之物,但在上古时期,尤其在远离海滨的中原地带,贝就有了特殊的价值,并作为交换的中介物成为最早的货币。

夏代的人们就已开始使用贝币,到商代已成为主要的货币。

周代有了泉(段注:“周曰泉,秦曰钱,在周秦为古今字也”),但没有废除贝币。

到秦时方才废除贝币,正式行钱(《史记·平淮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从一个“贝”字上,我们可以串联出一段“上古货币发展史”。

“贝”是部首字,汉字中由贝组成的字大多与富足、礼物、赠送或祈求礼物、财物买卖等意义相关。

《汉书·食货志》记载:“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直”同“值”)。

贝部字所表示的意义源于“贝”本身的贵重价值。

屈原《九歌·河伯》中有“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后成语“贝阙朱宫”就用贝壳珍珠装饰的宫阙,以形容富丽豪华。

二、装饰之物賁(贲),《说文》:“饰也,从贝,卉声。

贝的字源演变

贝的字源演变

贝的字源与演变
说起“贝”这个字儿,咱得先穿越到老早老早以前咯。

在甲骨文那会儿,“贝”啊,就长得跟个贝壳样子差不多,弯弯的,两边还有点儿翘,一看就晓得是海边头那些个漂亮壳壳。

为啥子古人要用贝壳当字儿呢?还不是因为那时候贝壳稀罕,又能换东西,跟咱现在的钱钱差不多重要嘛。

后来,时间一晃,文字也慢慢变了样儿。

到了小篆那会儿,“贝”字就变得更加规整,线条也流畅多了,但还是能看出贝壳的影子。

再往后头走,到了隶书、楷书这些时候,“贝”字就越来越像咱们现在写的这样了,方方正正的,规矩得很。

不过你别看“贝”字现在简单,它在汉字里头可是个大家族哦。

啥子“财”、“货”、“购”、“贵”,这些跟钱钱、买卖有关的字儿,里头都有个“贝”字作为偏旁部首。

这就说明,从老早开始,“贝”就跟咱们的经济生活紧紧绑在一块儿咯。

要说演变嘛,其实就是人们生活方式变了,文字也跟着变。

但不管咋个变,“贝”这个字儿背后的故事,还有它代表的那种古老的经济文化,都像贝壳上的纹路一样,深深地刻在了咱们的文化里头,咋个都抹不掉。

所以,下次你看到“贝”字,不妨多想一想,这个字儿背后,还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事儿等着你去发现呢。

识字3.“贝”的故事生字【拼音、偏旁、结构、组词、造句、书写指导】解析卡片

识字3.“贝”的故事生字【拼音、偏旁、结构、组词、造句、书写指导】解析卡片

贝bèi
书写指导:撇画舒展,起笔在竖中线上。

部首:贝
组词:贝壳 贝类
造句:海边有很多漂亮的
贝壳。

音序:B
结构:独体字
壳ké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尤其是中间的冖要宽。

部首:士
组词:贝壳 鸡蛋壳
造句:海边有很多漂亮的
贝壳。

音序:K
结构:上下
甲jiǎ 书写指导:“日”宽而扁,竖是垂露竖在舒张线上。

部首:田
组词:甲骨 龟甲
造句:甲骨文是中华民族
的文化瑰宝。

音序:J
结构:上下
骨gǔ 书写指导:整体笔画紧凑冖要宽托上盖下。

部首:骨
组词:甲骨 骨骼
造句:甲骨文是中华民族
的文化瑰宝。

音序:G
结构:独体字
钱qiá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斜钩舒展有力。

部首:钅
组词:钱币 钱财
造句:钱币的发展是一段
悠久的历史。

音序:Q
结构:左右
币bì 书写指导:撇要倾斜,竖在竖中线上。

部首:巾
组词:货币 钱币
造句:钱币的发展是一段
悠久的历史。

音序:B
结构:上下。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贝字是汉字中的一个常用字,它的发音为“bèi”,意为贝壳。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是一段有趣的历史,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贝字的起源贝字最初的形状是一只贝壳,其结构由“口”、“贝”两部分组成。

在甲骨文中,贝字的形状是一个贝壳的图案,表示海中的贝类动物。

在金文中,贝字的形状变化了,变成了一个“口”字加上一个“贝”字,表示贝类动物之中的一种壳。

在隶书时期,贝字的形状变得更加规整,贝字的“贝”部分变成了一个“貝”字,这个字形就一直沿用至今。

二、贝字在古代的使用贝字在古代的使用非常广泛,既可以表示贝壳,也可以表示贝类动物。

在古代,贝类动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物资源,人们会用贝壳做成各种各样的工具和装饰品,比如说,贝壳可以做成刀刃、针头、耳环、项链等等。

在古代的文字中,贝字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

比如说,在《诗经》中,有一首叫做《邶风·静女》的诗,其中有一句话:“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里的“搔首踟蹰”就是用贝壳来梳头的意思。

在古代的医学中,贝壳也被广泛使用。

据《黄帝内经》记载,贝壳可以用来治疗头痛、目痛、喉痛等症状。

在现代的中医药中,贝母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可以用来治疗哮喘、肺病等疾病。

三、贝字的演变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字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贝字的形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甲骨文时期:贝字的形状是一个贝壳的图案,表示海中的贝类动物。

2.金文时期:贝字的形状变成了一个“口”字加上一个“贝”字,表示贝类动物之中的一种壳。

3.隶书时期:贝字的“贝”部分变成了一个“貝”字,这个字形就一直沿用至今。

4.楷书时期:贝字的形状更加规整,字形变得更加清晰。

总的来说,贝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程。

四、贝字的文化内涵贝字在汉字中的位置虽然不是很重要,但是它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却非常丰富。

贝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贝类动物,还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探索。

从《说文解字》贝部字看我国古代经济生活面貌

从《说文解字》贝部字看我国古代经济生活面貌
之 作 ,也是 “ 一 部 因 形 表 义 的 反映 原 始 文 化 的 著
贝本是一种有甲壳 的软 体动物。 古时候 以贝壳为
财 富 ,以龟 甲为 珍 宝 。 商 周 时 期 ,贝 壳 曾经 作 为 商 品交换 的 主要 工 具 。 《 易 ・ 震 》: “ 亿 丧 贝 。”
王弼 注 : “ 贝 ,资货 粮 用之 属也 。”郭 沫 若 《 中国
关键词 : 《 说文解字》; 贝部字 ; 经济生活
中图分类号 : H 0 2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5 7 4 4 ( 2 0 1 4 ) 0 5 - 0 0 1 3 - 0 6
汉字 不仅 是记 录语 言 的符 号系统 ,而 且是 一 种 负载 着汉 民 族 文 化 的 特 殊 符 号 系 统 … 。 《 说 文 解 字 》是 我 国第一 部 按部首 编 排的 字典 ,其 中 的汉 字 蕴涵 了汉 代 乃至 中国 古代人 民 的文化 思 想 ,并 且 反
摘要 : 《 说 文》 贝部 字共 5 9个 , 重文 3个 , 这些字与我 国古代 的经济 生活有 着千 丝万缕的联 系。《 说 文解字》 贝部字
根 据 其 意 义 可分 为 部 首 字 、 相关物品名称 、 人 物特征描述 、 经 济 活 动 名 称 四 类 。 经 济 活 动 名 称 又 可再 细 分 为 贸 易 施 求、 贺赠 赐 予 、 赋 税 责 罚 几 类 。部 首 字 勾勒 出上 古 货 币演 变 史 , 相 关 物 品 的 名 称 反 映 了古 人 的 经 济 观 念 , 人 物 特 征 描 述 显 示 出 经 济 生 活 的延 伸 , 而 经 济 活动 名 称 则体 现 了古代 社会 的 经 济 面 貌 。

说文解字--贝部

说文解字--贝部


贝部 上下结构 注意写法
赘zhuì —《说文》:“也。从声。”形容多余 无用的东西,如累赘,赘述,赘言。又指男方 到女方家结婚并成为女方家成员。
惯guà n—习惯 掼guà n—撂倒
串穿 —————————————————————————————
小 篆
•串chuàn—是将两块 •穿chuān---鼠类等动物用
玉(或贝)连接在一 起的情形。本义是连 接,引申义有连接在 一起的物品(如一串 葡萄),联系和走动 (如串联)。
牙齿打洞的情形。本义是打 洞, 申义有刺透、通过、破 解,着装等。看穿—看透了 穿
小篆
棚pé ng
大棚
硼pé ng
硼酸
鹏pé ng
鹏飞
崩bēng
山崩
绷bēng
绷带
蹦bè ng
蹦跳
赢①

赢字是形声字,贝是
形旁,其余是声旁。
赢②
贝指古代用贝壳
做的货币。
赢③字义
1、余利、赚钱。
2、胜利。
赢④字谜 记忆方法

猜字谜:
一字五部件,亡口月贝凡。 败者猜不着,胜者可占先。
赢⑤同类字迁移 嬴羸蠃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篆
•贝bè i—甲骨文象一个打开了
的扇贝之形。贝是一种水产有介壳 动物, 在古代被视为珍宝,人们常将 其串起来挂在胸前, 以示富有,后 成为最早的一种通用货币。凡从贝 之字,多与财富钱财有关。
败贼
———————————————————————————————————
甲骨文
金文
凿附会-于理不通,而强求以 通。
朋棚硼鹏蹦崩绷
———————————————————————————————————

说文解字29:贝部

说文解字29:贝部

说文解字29:贝部贝是一个象形字,像水生甲壳软体动物的外形,左右两瓣对称,中间的咬合部有两排齿状的横纹。

这种软体水生动物的外壳因其美观、经久、难得(古中原离湖海水域远),被古人视为珍奇,后来发展为原始货币。

因此,以“贝”为部首的字大多和钱币、财富有关。

“贝”在作为偏旁部首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左边为“贝字旁”,一种为在下面的“贝字底”。

我们逐一加以论述。

贝金文贝(貝)(bèi):象形,名词,有石灰质硬壳的水生软体动物,放松时会伸出触须。

贯金文贯(貫)(guàn):形声,动词,用绳线将零散的钱币串成一串,便于计算、携带和支付。

一千枚铜钱为一贯。

宝甲骨文宝(寶)(bǎo):会意,上面为“宀”,中间为“贝”,下面为“朋”,意思是藏在家里的珠贝玉石等奇珍。

续金文续(續)(xù):动词,继承祖传财产,“断” 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买甲骨文买(買)(mǎi):会意,动词,用网兜装贝,到市场购物。

贿金文贿(賄)(huì):动词,向当事人送礼送财以图利益。

“赂”为用钱财拢络、收买他人。

质金文质(質)(zhì):动词,以刀斧劫持人员作抵押,以求赎金。

贼金文贼(賊)(zěi):会意,由“戈”、“刀”、“贝”组成,表示武装抢劫。

贪金文贪(貪)(tān):会意,含贝在口,动词,对钱贝迷恋到想把它吞下去。

赛金文赛(賽)(sài):动词,祭祀时往神庙的“功德箱”投放钱币。

贺金文贺(賀)(hè):动词,奉送财礼,向对方道喜志庆。

“庆”强调赠送礼物,以示纪念主人的称心事件;“贺”强调送礼的同时,现场说好话恭维主人。

_说文解字_贝_部字的文化意蕴

_说文解字_贝_部字的文化意蕴

字。段玉裁此说本于徐铠《说文解字系传》 放, 山泽驰禁( 盐铁业私营) , 因此富商大贾,
“象连贯小贝相扣之声”的说解。简言之, 即 周 流天下, 交易 有无, 各得所 求( 见 范文澜
今之“点钞声”。可见当时贸卖交换的频繁程 《中国通史简编》) 。当时大城市里, 商贾云
度。 二、财货饰品类
集, 百货荟萃, 商品品种大 增, 交易量 也很 大, 动辄“数以千计”。
商。”
策, “天下已平, 高祖 乃令贾人不得 衣丝乘
贾, 市也。从贝西声。一曰坐卖售也。 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见《史记·平准书》) , 【按】这个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常见, 不过一 这一社会背景, 可在《说文》中找到佐证。
直被误释为“贮”。它在金文中或读为“价”,
六、赊贷类
用作名词; 或用为动词, 义为交换; 或用作名
藏时, 希望能源源不断地生息; 流通时能如 缨络是也。”【按】这一类大多是财物、货币名
江水一样取之不尽、永无衰竭。这也就是货 称。古人明辨物品, 同类什物因其特点常冠
币的两个主要职能。
以别名, 故同类物名繁杂、庞庑, 这也是当时
肖, 贝声也, 从小贝。段玉裁注: “聚小贝 社 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史记·货殖列传》 则多声, 引申为细碎之称。”【按】即“琐”的本 说, 汉兴, 海内统一, 国内商贾往来, 关梁开
《语文研究》1997 年第 4 期( 总第 65 期)
《说文解字》“贝”部字的文化意蕴
米万锁
《说文解字》“贝”部字共 59 个, 重文 3
贿, 财也。从贝有声。《系传》: “国土所
个, 新附字 9 个。新附字为后人所补, 但一定 有也, 若吴贵缟、郑贵贮。”贿即“财货”, 古代
有所本, 故一并列论。 一、贝, 部首

“贝”字的演变历史你知道吗?

“贝”字的演变历史你知道吗?

“贝”字的演变历史你知道吗?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聊'贝'部字。

先说贝,'贝'本是象形字,甲骨文就极像水生软体动物的外形,甲骨文强化了贝壳上的横纹金文突出了活体贝类动物的触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楷书依据草书字形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保存的贝壳上的两道纹路。

简体'贝'即采用了楷书字形。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曰:'贝,海介虫也,居陆名猋,在水名蜬。

象形。

古者货贝而宝龟。

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凡贝之属皆从贝。

'《说文》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540部又根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

其中共记录了57个'贝'部字,主要集中在财货名物、交换流通和礼品地位三类。

贝部字所表示的意义源于'贝'本身的贵重价值。

贝币是我国最早的自然物货币之一。

第一类是关于财货名称的字,主要有:财、贿、货、资、贲(bì)、賏(yīng)等《说文》:'财,人所宝也。

从贝才声。

'本义指物资和货币的总称。

《广雅· 释诂四》:'财,货也。

'《周礼· 天官· 大宰》: '以九赋敛财贿。

'《说文》:'贿,财也。

从贝有声。

'引《周礼》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诗经· 卫风· 氓》中男女定情约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其中的'贿'就是指女方嫁妆等,后引申为财物的迁移流通行为,与'货、资、贩'等字意思相近。

贲,《说文》:'饰也,从贝,卉声。

'王肃云:'有文饰黄白色。

'而《序卦》中说:'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贲者,饰也。

'事物不可以勉强相合就算了,还须加以文饰。

从说文贝部字透视古代汉族文化

从说文贝部字透视古代汉族文化

从《说文》贝部字透视古代汉族文化【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包蕴着古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文拟从《说文解字》“贝”部字中,初步探索从汉字中反映出来的古代汉族商贸活动、思想意识和社会习俗等诸方面文化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透过这些贝部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从中找到古代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

【关键词】贝部字古代汉族文化引言 (3)一、贝部字所反映的古代汉族商贸文化 (3)1、贝——汉族先民最早的货币实证 (3)2、部分贝部字是古代汉族商贸活动的实录 (3)(1)反映商贸活动的贝部字 (4)(2)反映借贷、抵押现象的贝部字 (4)二、贝部字所折射的古代汉族的思想意识文化 (5)1、部分贝部字与古代汉人的价值观念 (5)(1)某些贝部字是古代财富的象征符号 (5)(2)少数贝部字是贪恶邪念意识的代名词 (5)2、少数贝部字已成为衡量价值的尺度 (6)三、贝部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习俗文化 (6)1、与交际礼仪相关的贝部字 (6)2、与人情往来相关的贝部字 (7)3、与婚俗、祭祀、丧礼相关的贝部字 (7)4、与装饰习尚相关的贝部字 (8)结论 (8)致谢语 (8)参考文献: (9)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辅而行的。

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

从汉字的形成,能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文化观念。

同时,透过研究分析汉字的造字的方式和内涵,可以管窥中国文化的特征,从中找到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

这种理据不是逻辑关系意义上的理据,而是社会历史文化取向、社会习俗文化取向、民族心理与思想意识取向等文化取向的阐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时代性。

本文拟从《说文解字》“贝”部字中,初步探索从中折射出来的古代文化。

古代中国对以“贝”为部首的汉字,着重在财富和以财富为媒介的交际行为和交际意识。

交际行为即交换,物质交换,交际意识是在交换基础上产生的观念,二者是从物质和意识两大角度来说的。

贝部例字考释与古代货币演变轨迹

贝部例字考释与古代货币演变轨迹

贝部例字考释与古代货币演变轨迹作为汉民族先民货币的代表物“贝”,及其以之为字根构成的繁衍字承载了古代货币文化;“贝”、“布”、“泉”、“钱”的演变历程则深刻体现了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货币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出现的东西,它以财富的抽象代表身份得到社会所有成员的认同,而得以流通、储存、交换,来实现它的价值。那么汉民族社会的货币是何时产生的?它有何种存在形式?这些都在汉字中有鲜明的体现。一、汉民族先民货币的代表物“贝”《说文解字》:“贝”,“海介虫也,居陆名癷,在水名皃。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许慎的这段话,说明了“贝”是一种海中生物。它有时也可以生活在水边的陆地上,并因此有了两个不同的名字,它的体壳为“介”,也叫“贝”或“贝壳”。古人对两种东西很看重,一种是“贝壳”,一种是“龟壳”,把它们看作是财富的象征。这里讲了货币的发展历程。古代用“贝”币,到了周代有“泉”币,至秦朝废贝而行钱币。由此又知“贝”币行于周秦之前。《说文》所说“古者”,盖指夏殷之时。《史记·货殖列传》太史公说货殖之事“神农以前,吾不知已”,《汉书·食货志》:“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靡记云。”夏商之前,史无文字记载,商贸货殖之事已不可考。虽然古书上说“伏羲氏聚天下之铜以为棘币”,“黄帝立货币以制国用,至陶唐氏则谓之泉”等等,但因未能找到考古资料的证据,看来难以置信,故《史》、《汉》叙及此事断言“不知”“靡记”。界定为夏商,有文字记载可据,又有考古资料资证。《史记·夏本记》:“自虞夏时,贡赋备矣。”“贡赋”二字皆从“贝”,知与钱物相关。据近人研究,《山海经》中有一位商朝王族的祖先王亥,在夏朝就曾驾着牛车,载着帛,赶着牛群,到远方的部落去经商。王亥是中国早期的商人,他长途贩卖,献身于中国最早的商贸活动。这一记载比较可信?穴李金根《中国最早的商人及其称谓的考证》,载《光明日报》1996年4月23日?雪。中国较早的货币是用贝壳作成的,这已有地下出土资料得到证实。如河南省郑州白家庄早期的商墓中出土海贝460多枚,小屯殷墟王室墓中发掘贝壳六千多枚,山东益都苏埠屯一号墓中发掘贝壳三千七百余枚。贝壳取之于海,夏商两代主要活动于我国东部地区,近海或距海不太远,贝壳取之较便利,且易于加工成大小不等的计量货币,便于通行,又能稳定物价。甲骨文出现“贝”字,又出现从“贝”的“买、员、责、贮”等字。由上述考古资料表明,商代的货贝比夏代增多了。“周而有泉”,到了周代,有了“泉”币,言“有泉”说明贝币未废除。(具体见第二部分)段玉裁引证了古代的多种典籍,对此作了精当的分析:“《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笺云:古者货贝,五贝为朋。周易亦言十朋之龟,故许以贝与龟类言之。《食货志》王莽贝货五品:大贝、壮贝、幺贝、小贝皆二枚为一朋,不成贝不得为朋。龟货四品:元龟当大贝十朋,公龟当壮贝十朋,侯龟当幺贝十朋,子龟当小贝十朋。此自莽法。郑笺诗云:古者五贝为朋。注易以《尔雅》之十龟,未尝用歆、莽之说也。”由此折算《诗经》中“锡我百朋”就应该是给了我两百枚贝了。二、周秦时始,“贝”被其他的货币形式取代到了周代,人们开始把“布”、“泉”也作为货币使用。“布”本指麻布,是一种具体的实物,它后来具有了货币的功能。段玉裁对此作了解释:“周礼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可知“布”本来是为麻葛布,存储于官府之“泉府”,以待国用。但在民间市集货之不售时,就将“布”行之于市以“敛”之,“布”由此而具有了货币的功能,并与“泉”有了分工,即藏于府的为泉,行于市的为布。“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段玉裁在“布”字下面又注道:“古者无今之木绵布,但只麻布及葛布而已。引申之为凡散之曰布,取义于可舒卷也。外府注曰: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泉者,今之钱也。《卫风》:‘抱布贸丝’,传曰:布,币也。笺云:币者,所以贸买物也。此币为凡货之称,布帛金钱皆是也。”可知,在周代“布”、“泉”已经在当作货币使用,但此时,“贝”也仍作为货币的一种,即许慎所言“周始有泉,而不废贝也。”到了秦代,“贝”就开始不作货币使用了,这时开始出现了“钱”,其实“钱”也就是“泉”。段玉裁注:“秦始废贝专用钱。变泉言钱者,周曰泉,秦曰钱,在周秦为古今字。金部钱下徐锴本云:一曰货也。檀弓注曰古者谓钱为泉布,则知秦汉曰钱,周曰泉也。周礼泉府注云,郑司农云故书泉或作钱。盖周人或用假借字,秦乃以为正字。”段玉裁谓秦汉乃假借钱为泉。由此可知,“钱”字并非一开始就是作为货币来使用。“钱”字的本义是一种耕田之器,《说文》:“钱,铫也,古者田器。……一曰货也。”可知“钱”只是表示一种金属制成的农具,它后来获得“钱财”义是因假借“泉”之音而成。这个假借字在字形上“以假为正”,取代了“泉”字;在意义上“以假为本”,取代了“田器”义,这是在秦时完成的。三、以“贝”为字根构成的繁衍字保留了古义汉字的成熟当在秦前,故中国古代的这种货币演变清楚地反映在汉字中。虽然贝后来不再作钱币来用了,但那时用“贝”字构成的其他表示财物的字却仍留了下来。字根义变了,失去了古义,但以仍表这个古义的字根所构成的繁衍字却没有变化,结果就出现了以后起字证源头字的情况。比如:“财”,《说文·贝部》:“人所宝也。”《礼记·坊记》:“先财而后礼,则民利。”郑玄注:“财,币帛也。”又《聘义》:“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郑玄注:“财谓壁琮享币也。”《荀子·富国》:“垣皅仓廪者,财之末也。”杨皉注:“粟米布帛曰财。”《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夫兵动而无功,则威名折于外,财用穷于内。”韩愈《送石洪处士序》:“农不耕收,财栗殚亡。”可见,“财”是指财物的总称。“货”,从贝化声,声兼义。《广韵·去过》:“货者,化也,变化反易之物,故字有化也”。“货”者,指可以流通的财物,即商品和钱币。《汉书·食货志上》:“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此合指。《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颖达疏:“货者,金玉布帛之总名。”指商品物资。《荀子·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杨皉注:“钱布龟贝曰货也”。《汉书·叙传下》:“商以足用,茂迁有无,货自龟贝,至此五铢。”指钱币。因其指商品,遂有“食货”、“货殖”之语。《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赐”,端木赐,即子贡。)此指经营货物以获利。《史记》有《货殖列传》,专记各地出产、商品流通。《三国志·蜀志·糜竺传》:“祖世货殖,皊客万人”。“食货”指商品流通、经济发展。历代史书有《食货志》。因其指钱币,遂有“货币”、“货布”、“货泉”诸词,指商品交易的媒介物——钱币。《汉书·食货志下》:“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布。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钱币也是商品,是商品的特殊形式。最早是物物交换,贝壳、粮食、兽皮、宝玉等均起货币作用,后由金、银、铜、铁所制的金属货币,以后又有纸币。从有金属货币起,商品与货币虽已分家,但二者还时常交杂,至汉代犹然。《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故商品与货币均为变化、流通之称,相互也可转化。今“货”犹承古而用。南货、北货、百货、杂货之“货”,皆指商品。“通货膨胀”之“货”,则指货币。“货”之表示流通、变化的特点从其动词义亦可见。一、收买。《孟子·公孙丑下》:“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芽”二、出售。《晋书·王戎传》:“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桓钻其核。”《世说新语·俭啬》作“卖之”。二义一源:买、卖,均是将对象物当作流通商品。“资”也作“赀”、“訾”。“资”从贝次声,声兼义。“次”本是行军帐蓬的象形,故有驻扎义。《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茨”,是茅草聚屋上。“皌”,《说文·土部》谓“以土增大道上”。“硏、、?、”等皆有多、聚之义。凡聚积者必有一定目的。行军帐篷聚人为休整,茅草聚屋为盖屋。“资”者,则是为一定需要而积聚者。因此,资不限于商品、钱币,举凡粮食、土地、人众乃至才能、知识等,只要适合某种需要而积聚之物,均可成为“资”,即今所谓本钱、资本。《战国策·楚策一》:“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国语·周语下》:“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教民。”“资币”,指货物、钱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以訾为骑郎。”司马贞索隐引《字苑》云:“訾,积财也。”《陈书·袁枢传》:“家世显贵,訾产充积。”也可用于抽象事物。《汉书·龚胜传》:“嘉?穴王嘉?雪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指资质。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指地位、声望。“资”的特点还可以从其引申义看。“资”有积蓄义。《史记·魏公子列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司马贞索隐:“资者,蓄也。”凭借、依托义。《老子》第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供给,资助义。《庄子·大宗师》:“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郭象注:“资者,给济之谓也。”由其诸动词义也可知:“资”指为一定需要而积聚的财物或其他诸物。“赂”,《说文·贝部》:“遗也”。从贝、路省声,路声兼义,本指以财物铺路,即为求人或酬谢人而送人财物。作名词,指为求人、酬人而赠送的财物。《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赂指卫侯送齐侯之财物,其目的当然为取媚于胜者。《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项王……为人刻印,剜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晋潘岳《西征赋》:“贪诱赂以卖邻,不及腊而就拘。”作为名词财物之称,可分二端:一是赠送的财物,一是贿赂之财物。《西征赋》句即属于后者。但无论哪一种,其为求人酬人而赠送则一。“贝”字立部始于《说文解字》,其中收正文59个,重文3个;《康熙字典》收279字?穴含异体?雪;《汉语大字典》收361字(不包括简化字)。所有这些字以“贝”为义符,在意义上都有财富义或与财富义有关。由此可知,在汉字大量构成并趋于成熟的时期,“贝”字确实是作为财富象征来用。这些字大都仍沿用至今。尽管“金”字后来完全取代了“贝”,作为货币流通形式,“金”从此成为“金银财宝”的象征,但在造字时代却并非如此,《说文解字》中的“金”部收有正文197个,加上重文13个,合计210个,基本上没有表示“财富”的意义,主要还是作为一种“金属”出现。在“金”字部首的这么多汉字,依次排列的义序主要是“金属种类”、“金属器皿类”、“金属重量单位类”、金属乐器类“、金属兵器类”,而表示形容、动物类的词语则归附在相应的名词类之中。汉字就犹如一块块化石,在它们的身上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贝”、“布”、“泉”、“钱”及它们构成的一串串汉字,无声却有力地告诉着我们古代货币的一幕幕发展演变史。[参考文献][1]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2]黄巽斋.汉字文化丛谈[M].长沙;岳麓书社.1998.1[3]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7.。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贝字是汉字中一个常用的偏旁部首,具有“贝壳”的意义。

贝字的演变过程和由来是一个历史长河的积淀和沉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贝字的起源、形态、用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贝字的起源贝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先民时期。

在古代的海岸线上,人们经常可以发现各种形状各异的贝壳,这些贝壳不仅可以作为食物,还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和工艺品。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将贝壳作为一种重要的物品,并给它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贝壳的形态和贝壳内部的结构纳入到汉字中,形成了偏旁部首“贝”。

据传,贝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其形状与现代的贝字相似,但字形比较简单,只有一个“口”字旁。

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字逐渐演化成现代的形态,成为了汉字中一个常用的偏旁部首。

二、贝字的形态贝字的形态比较简单,由“口”“贝”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口”字代表“壳”的外形,而“贝”字则代表贝壳的内部结构。

贝字的形态与贝壳的形态非常相似,因此在古代的汉字中,贝字常常被用来表示贝壳或贝类动物。

除了常见的贝字外,还有一些衍生的贝字,比如“贝”字的变体“貝”,以及“贝”字和其他部首组合而成的复合字,比如“贝壳”、“贝类”、“贝螺”等。

这些衍生的贝字在现代的汉字中也非常常见,成为了汉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贝字的用法贝字在汉字中的用法非常广泛,它既可以作为偏旁部首,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汉字出现。

以下是贝字的一些常见用法:1. 作为偏旁部首出现,表示与贝壳或贝类动物相关的事物,比如“贝壳”、“贝类”、“贝螺”等。

2. 作为独立的汉字出现,表示贝壳或贝类动物,比如“蛤蜊”、“蚌”等。

3. 作为动词的一部分出现,表示用贝壳或贝类动物制作的物品,比如“贝雕”、“贝合璧”等。

4. 作为名词的一部分出现,表示贝类动物的一种,比如“珍珠贝”、“扇贝”等。

总之,贝字在汉字中的用法非常广泛,涉及到生物学、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贝字是汉字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字,它的形状与其他汉字不同,也具有特殊的含义。

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是我们了解汉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并深入了解贝字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一、贝字的起源贝字起源于古代的贝壳,因此也叫做贝壳字。

贝壳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品,既可以用作货币,也可以用作礼品。

在商业和礼仪方面,贝壳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贝壳的形状和纹理都非常美丽,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也非常喜欢用贝壳来作为书写材料。

据记载,贝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铜器上,当时的贝字还和贝壳的形状非常相似。

贝字的最早含义是“贝壳”,后来逐渐演变为“贝类动物”的总称。

在汉字中,贝字是一个独立的字形,它的形状和古代贝壳的形状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贝字”。

二、贝字的演变1. 隶书时期隶书时期,贝字的形状开始发生变化。

隶书是一种非常规整和工整的字体,它的笔画都很规范,因此贝字在隶书中的形状也变得更加规整了。

贝字的两个“口”字旁开始变得更加对称,整个字的形状也更加美观。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贝字的形状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那时的书法家们开始追求自由和个性化,因此贝字的形状也逐渐变得更加自由和富有个性。

贝字的两个“口”字旁开始向外扩张,整个字的形状也变得更加宽阔。

3.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贝字的形状开始趋于稳定。

那时的书法家们开始更加注重字形的规范和美感,因此贝字的形状也逐渐趋于稳定。

贝字的两个“口”字旁开始向内收缩,整个字的形状也变得更加紧凑。

4.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贝字的形状变化不大。

那时的书法家们开始更加注重字形的规范和美感,因此贝字的形状也逐渐趋于稳定。

贝字的两个“口”字旁逐渐向内收缩,整个字的形状也变得更加紧凑。

三、贝字的含义贝字的含义非常丰富,它既可以表示贝壳,也可以表示贝类动物。

在古代的商业和礼仪中,贝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品,它可以用作货币,也可以用作礼品。

贝的甲骨文说文解字

贝的甲骨文说文解字

贝的甲骨文说文解字
)
甲骨文说文解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字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字说明介绍书,较全面地记录了汉字的发展历史、汉字的字形构成原理、汉字的发音特点及简单的古代文字翻译等内容。

甲骨文说文解字的核心观点是建立汉字的形声文字理论。

书中推测,汉字的发展是由象形文字向有声母、无声母形式的声旁文字过渡的,并延伸出一种“形声”的文字构成方式。

在声旁文字的基础上,汉字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有声母、无声母结构的形声文字,以此构字特征丰富,可以更进一步地表达语言本身所不能传达的词义或语言现象,从而形成了汉字。

说文解字探究了汉字的构成原理,提出了语言学上的一些理论,因此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字学的一部重要研究成果和代表作。

这部书也为研究汉字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贝为部首的字

贝为部首的字

贝为部首的字
贝为部首的字是指在汉字中,使用“贝”做为部首的字。

部首是指汉字的左侧或上方的部分,用来表示字义和字音。

贝部是指包、钱、财、贪等字的部首,它表示与财物和贪欲有关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贝为部首的字:
1. 货:表示商品或货物。

2. 财:表示财富或财产。

3. 贪:表示贪婪或贪心。

4. 费:表示花费或消耗。

5. 贩:表示贩卖或买卖。

6. 败:表示失败或失利。

7. 贯:表示贯通或贯彻。

8. 贼:表示盗贼或恶人。

9. 败:表示败落或衰败。

10. 货:表示货车或货运。

贝为部首的字在汉字中使用频率较高,与财产、商业、交易等相关的词汇均可使用该部首。

掌握这些字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 1 -。

贝字的研究报告作文

贝字的研究报告作文

贝字的研究报告作文【贝字的研究报告】贝字是汉字中的一个部首,在汉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我对贝字进行了研究,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贝字的起源贝字最早是象形字,古代人们将贝壳分开,而后将其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贝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字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态。

二、贝字的结构和意义贝字的结构非常简单,它由“贝”和“贝”两个部分组成。

贝字常用于表示和描述与贝壳、海洋相关的事物。

例如,“贝类”指的是带壳的水生动物,“贝壳”指的是贝类的外壳,“贝殼”是指贝壳的更形象的写法。

三、贝字的常见用例贝字在汉字中出现频率较高,常用于构成许多常见的汉字。

如“贝贝”、“贝壳”、“贝类”、“贝钱”等。

此外,在中国汉字中还有一些姓氏中带有贝字,如“贝聿铭”、“贝岭”等。

四、贝字的象征意义贝字除了表示贝壳和海洋之外,还具有其他的象征意义。

贝壳古代被认为是一种财富和珍宝,所以贝字也被赋予了富贵和繁荣的象征含义。

同时,贝壳作为一种美丽的自然物体,也代表了纯洁和美好。

五、贝字的广泛运用贝字除了在汉字中的运用之外,还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中。

贝壳作为一种美丽而独特的自然造物,被用来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珠宝首饰和装饰品。

此外,贝字也被用来命名各种商标、企业和品牌,以突显其质量和独特性。

六、贝字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贝字在未来有可能以更多的形式出现。

在互联网时代,贝字可以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人们,包括电子贝贝、虚拟贝壳等等。

同时,贝字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也将继续被更多人所关注。

总结:贝字在汉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个部首,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广泛的运用。

通过对贝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内涵。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为进一步研究汉字提供一定的参考。

贝字底的形声字

贝字底的形声字

贝字底的形声字1. 什么是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字形结构,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

形旁通常是指与字义有关的部首,声旁则表示字的音。

形声字通过形旁和声旁的结合,既传达了字的意义,又提供了对字音的启示。

2. 贝字底的形声字特点贝字底作为一个形旁,在形声字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贝字底由“貝”的部首构成,形状类似于贝壳。

贝字底的形声字通常表达与贝壳或贝类相关的含义,同时也会以声旁的形式体现出字的音。

3. 贝字底的形声字举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贝字底形声字的例子:3.1 贝字底+声旁为“贝”的形声字•贝叶:贝字底+叶旁,表示贝壳上的叶子,读作bèi yè。

•贝壳:贝字底+壳旁,表示贝类的外壳,读作bèi ké。

•贝类:贝字底+类旁,表示属于贝类的生物群体,读作bèi lèi。

3.2 贝字底+声旁为“倍”的形声字•贝贝:贝字底+贝旁,表示贝壳的双倍,读作bèi bèi。

•贝子:贝字底+子旁,表示贝壳中的小贝,读作bèi zǐ。

•贝状:贝字底+状旁,表示形状像贝壳的,读作bèi zhuàng。

3.3 贝字底+声旁为“备”的形声字•贝具:贝字底+具旁,表示用贝壳作的器具,读作bèi jù。

•贝本:贝字底+本旁,表示贝壳的原始本身,读作bèi běn。

•贝箱:贝字底+箱旁,表示用贝壳作的箱子,读作bèi xiāng。

3.4 贝字底+声旁为“贞”的形声字•贝贞:贝字底+贞旁,表示守贝壳的纯洁,读作bèi zhēn。

•贝情:贝字底+情旁,表示与贝壳相关的感情,读作bèi qíng。

•贝中:贝字底+中旁,表示贝壳内部,读作bèi zhōng。

4. 贝字底形声字的意义贝字底在形声字中常常与贝壳相关的含义有关。

这些含义可以在字形中找到贝字底并结合声旁来进行识别。

贝的造字法

贝的造字法

贝的造字法贝的造字法一,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由两片相等的金属或宝石或者螺钿镶嵌在木、石、玉、骨上,通常镶有大颗珍珠,也有小珠或铜质。

”这种东西自然没有珠宝的精致华美,只能是工艺品,可毕竟是装饰,总是很漂亮的,而且有实用价值,我们在过去的文化中常会看到它的影子,但如今它早已被科技与时尚所淘汰了。

用“禾”做部首,“艹”作为形声字的偏旁。

从造字本义分析,“贝”原是农具,借用“宝贝”来代指钱财。

二,古代“贝”与“避”同音,后来“贝”转音为“背”。

《说文》里说:“贝,钱也,可用来赎罪。

”“贝”又可以做货币使用,如“负薪者”指不纳粮服役者。

可见“贝”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交换,“贝”即货币,也正因此,贝成为了富人和贫民的区别。

更因为贝代表了财富,而为商人所喜爱。

故古代有“商贾如云”之说。

而如今我却依旧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

家庭虽不富裕,但却过得很幸福。

衣服不缺,钱不少,零花钱更多。

每天我都沉浸在快乐之中。

因此现在对于贝的造字我已经完全不清楚它的意思了。

但是我却知道它真的出现过,也知道它曾经非常有用,是个货币,而如今我也只是穿戴着的首饰罢了。

贝的造字法三,比喻坚固的东西。

甲骨文字形,象海贝形。

本义:贝壳的通称。

金属的货币。

《说文·贝部》:“贝,货也。

”后专指金属铸成的钱币:~币。

~行( xing)。

~货。

~壳。

珍珠~。

纸~。

钱~。

古代用作凭证的一种票证:信~。

邮~。

契~。

三,我们还知道它的反义词是“亏”,它的解释是“亏欠、损失”。

其实人们并不知道,贝还有另一层含义,那便是人类的眼泪。

也许人们觉得这个词汇太过晦涩难懂,所以不予理睬,只有在心里默默的哭泣。

为什么呢?或许是源于人类血脉里所流淌着的东西,也或许是贝伤害过人们脆弱的心灵。

所以当人们为贝的坚固而震撼时,总会想起他们受伤的事实,如此一来,贝的美丽则更加令人向往。

我喜欢贝壳,它没有玫瑰的芳香,也没有百合的芬芳,可它总能给我带来安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贝”部字徐梅201005002992“贝”字的基本信息:贝貝bèiㄅㄟˋ贝,部外笔画:0,总笔画:4●贝(貝)bèi ㄅㄟˋ1. 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壳软体动物的总称。

2. 指贝类动物的硬壳:~壳。

~雕。

3. 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

4. 姓。

造字法:象形《贝部》贝:海介虫也。

居陆名猋,在水名蜬。

象形。

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凡贝之属皆从贝。

详细字义(1) (象形。

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

汉字部首之一。

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

本义:海贝)(2)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

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shellfish](3) 贝壳[shell](4) 又如:贝阁(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贝阙(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贝文(贝壳的纹彩);贝饰(贝制的饰物);贝雕(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

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动物以及家具、文具等)(5) 古代货币[tortoise coin]大贝四寸八分以上。

——《汉书·食货志》(6) 又如:贝货(古代以贝壳为货币,故称贝货);贝财(货财);贝币(原始货币)(7) 锦上的贝形花纹[shellfish-like pattern]。

如:贝胄(用文贝装饰的头盔)(8)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

佛教徒以其叶写经[leaf]。

如:贝函(佛经经匣);贝多叶(多罗树的叶;写经的树叶);贝典(贝夹。

佛经);贝字(写在叶上的字。

指佛经);贝书(贝叶书。

佛经)(9) 贝尔的简称[bel(缩写b,B)](10) 姓●【酉集中】【貝字部】貝《唐韻》《集韻》《韻會》 蓋切,音䟺。

《埤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

《說文》海介蟲也。

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 《註》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

《又》餘貾黃白文。

《註》黃爲質,白文爲點。

《又》餘泉白黃文。

《註》白爲質,黃爲文點,今紫貝也。

《又》蚆博而頯。

《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

《又》蜠大而險。

《註》險者,謂汙薄。

《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

《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

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

又《山海經》隂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

《易·震卦》億喪貝。

《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

《書·盤庚》具乃貝玉。

《疏》貝者,水蟲。

古人取其甲以爲貨,如今之用錢然。

又《顧命》大貝。

《傳》大貝如車渠。

《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爲貨,各有多少,兩貝爲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又錦名。

《書·禹貢》厥篚織貝。

《疏》貝,錦名。

《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樂器。

《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斗,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又飾也。

《詩·魯頌》貝胄朱綅。

《傳》貝胄,貝飾也。

《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爲飾。

又州名。

《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爲名。

又姓。

《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

《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又《正韻》邦妹切,音背。

義同。

又《集韻》敗古作貝。

註詳攴部七畫。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六】【貝部】貝海介蟲也。

居陸名猋,在水名蜬。

象形。

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凡貝之屬皆从貝。

博蓋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海介蟲也。

介蟲之生於海者。

居陸名猋。

在水名蜬。

見釋魚。

猋作贆。

俗字也。

蜬亦當作函。

淺人加之偏傍,耳。

虫部曰。

蜬,毛蠹也。

則非貝名。

象形。

象其背穹隆而腹下岐。

博葢切。

十五部。

古者貨貝而寶龜。

謂以其介爲貨也。

小雅。

旣見君子。

錫我百朋。

箋云。

古者貨貝。

五貝爲朋。

周易亦言十朋之龜。

故許以貝與龜類言之。

食貨志。

王莽貝貨五品。

大貝,壯貝,么貝,小貝皆二枚爲一朋。

不成貝不得爲朋。

龜貨四品。

元龜當大貝十朋。

公龜當壯貝十朋。

矦龜當幺貝十朋。

子龜當小貝十朋。

此自莽法。

鄭箋詩云古者五貝爲朋。

注易以爾雅之十龜。

未嘗用歆,莽說也。

周而有泉。

周禮外府。

掌邦布之入出。

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

泉府。

掌以市之征布。

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

注云。

布,泉也。

讀爲宣布之布。

其藏曰泉。

其行曰布。

取名於水泉。

其流行無不徧。

泉始葢一品。

周景王鑄大泉而有二品。

按許謂周始有泉,而不廢貝也。

至秦廢貝行錢。

秦始廢貝專用錢。

變泉言錢者。

周曰泉。

秦曰錢。

在周秦爲古今字也。

金部錢下鍇本云。

一曰貨也。

檀弓注曰。

古者謂錢爲泉布。

則知秦漢曰錢,周曰泉也。

周禮泉府注云。

鄭司農云。

故書泉或作錢。

葢周人或用假借字。

秦乃以爲正字。

凡貝之屬皆从貝。

“贝”字字形演变“贝”字词义演变造字解说贝,早期甲骨文像水生甲壳动物的外形。

造字本义:有石灰质硬壳的水生软体动物。

这种软体水生动物的外壳因其美观、经久、难得(古中原离湖海水域远),被古人视为珍奇,后来发展为原始货币。

晚期甲骨文突出了水生动物的两根触须。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承续晚期甲骨文字形。

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保存的甲壳上的两道花纹。

文言版《説文解字》:貝,海介蟲也。

居陸名猋,在水名蜬。

象形。

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凡貝之屬皆从貝。

白话版《说文解字》:贝,海洋中带介壳的软体小动物。

此种小动物在陆地上叫“猋”,在水中叫“蜬”。

字形象贝壳的形状。

古昔时代人们以贝壳为通手段,而将龟壳当作珍宝,到了周代才有作为通货手段的泉币,到了秦代则废止了贝壳的通货功能,而流行以钱币通货。

所有与贝相关的字,都采用“贝”作边旁。

贝部:贿:财也。

从贝有声。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財,人所寶也。

从貝才聲。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财,人们当作宝贝珍藏的东西。

字形采用“贝”作边旁,“才”作声旁。

财,人所宝也。

——《说文》财,货也。

——《广雅》以九赋敛财贿。

——《周礼•太宰》先财而后礼。

——《礼记•坊记》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

——《礼记•聘义》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史记•魏公子列传》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贾谊《论积贮疏》贝部:贺:以礼相奉庆也。

从贝加声。

贺,金文(贝,钱财)(又,操持)(口,恭维赞美),造字本义:奉送财礼,向对方道喜志庆。

篆文调整结构。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賀,以禮相奉慶也。

从貝加聲。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贺,以礼物捧场庆祝。

字形采用“贝”作边旁,“加”作声旁。

贝部:贺:以礼相奉庆也。

从贝加声①本义,动词:奉送财礼,道喜志庆。

贺春贺年贺礼贺寿贺喜/ 庆贺贺,以礼相奉庆也。

——《说文》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诗•大雅•下武》不然,则重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叔向贺之。

——《国语•晋语》人皆贺之。

——《淮南子•人间训》②动词:道喜。

贺词贺电贺函贺卡贺信今文余一人贺之。

——《仪礼•觐礼》“贝”字同源词基于同源而分化出来的词汇在不断发展底下,有时会出现与原有的词(即“源词”)的词义距离变得愈来愈远的时候,引申义便或会脱离原有词汇的形体,而另行构造新的形体,成为派生自原有词汇,而又独立出来的新词汇。

这些词在形体上,或许不易察觉拥有着同一个词源,但事实上它们是派生自同一词源同源词的三大特征第一,同源词之间既为语义的引申,则词义必有相关处;第二,派生词由源词引申,故引申之初读音可能无别,及至引申义与源词词义的发展愈来愈远,而得另造形体,则读音往往稍有改变,但同源词语音却必然仍有相似的关系。

第三,同源词常有相同的声符,虽然并非必然,但是仍可作为同源词的一个特征。

音近义通的词汇,往往都是同源词。

《同源字典》指出同源词经常以“某一概念为中心,而以语音的细微差别(或同音),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

”判别同源词的其中两个方法,就是“声训”和“通训”。

声训,是以同音或音近的字作为训诂,这是古人寻求词源的一种方法。

同源词的特征之一是意义相同或相近,故王力指出“声训”“通训”以外的两种判别同源词的方法,分别是“同训”和“互训”。

同训是指《说文解字》或考证古代词语的典籍(如:《尔雅》等)之中,两条或以上的条目解释是相同的,。

互训与同训相若,分别在于互训是两条或以上条目是互相解释的,“同训、互训的字并不都是同义词,有些字只是词义相关,并非完全同义。

”例子一造字解说狈,甲骨文(犬)(贝,宝贵、漂亮),造字本义:古代贵族饲养的名贵宠物狗。

金文写成左右结构,略有变形。

古人称高大凶猛的猎犬为“狼”*,称娇小漂亮的宠物狗为“狈”;称狼与狈交配时形成的两狗大小落差夸张、勾连不可进退、旁人难以正视的尴尬局面为“狼狈”。

例子二造字解说备,甲骨文像箭在箭筒中。

造字本义:预存在箭筒里的箭支。

金文变形严重,箭矢与箭筒的形象模糊难辨。

篆文误将甲骨文中的箭筒与箭头写成“用”,受金文影响,将甲骨文的箭尾写成“草头”,并加两个“人”、。

俗体楷书字形又误将“用”写成“田”;误将篆文的“草头”与“人”写成“条头”,至此面目全非。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備,愼也。

从人聲。

,古文備。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备,谨慎。

字形采用“人”作边旁,“”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备”。

引申线索分类词汇①本义,动词:预存的箭支,武器。

/ 军备战备有备无患。

——《书• 说命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②动词:存有,拥有,有。

/ 具备德才兼备圣心备焉。

——《荀子• 劝学》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众妙毕备。

——《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③动词:预先筹划。

备案备课备份备件备考备选备用备注备货备料备齐备忘录备战备荒/ 防备预备装备准备备,具也。

——《广雅• 释诂三》宗人举兽尾告备。

——《仪礼• 特牲馈食礼》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孙子• 虚实》备物以将形。

——《庄子• 庚桑楚》备者,国之重也。

——《墨子• 七患》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 项羽本记》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 五蠹》犹得备晨炊。

——唐• 杜甫《石壕吏》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