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fa37d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c.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在翻开《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决策和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多有趣又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书中提到的各种实验和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行为科学世界。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诱饵效应”的那一部分。
作者举例说,假如有两款相机,一款是价格较高但性能出色的 A 相机,另一款是价格便宜但性能普通的 B 相机。
这时,如果再加入一款价格稍高于 B 相机,但性能却不如 A 相机的 C 相机作为“诱饵”,很多原本纠结于 A 和 B 相机的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 A 相机。
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之前买手机的经历。
当时我在两款手机之间犹豫不决,一款是配置较高但价格也相对较贵的旗舰机,另一款则是价格亲民但某些功能稍逊一筹的中端机。
就在我纠结万分的时候,店里的销售员向我推荐了一款价格比中端机略高,可配置和性能却明显不如旗舰机的手机。
瞬间,我心中的天平就倾向了旗舰机,觉得多花一点钱能获得更好的体验是值得的。
现在想来,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诱饵效应”在作祟嘛!还有关于“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讨论,也让我深有感触。
作者说,当我们处于社会规范的情境中时,人们更愿意出于友好、互助和情感来做事;而一旦进入市场规范,就只剩下金钱交易和利益计算。
这让我想到了和朋友之间的相处。
有一次,我搬家,东西特别多。
我叫了几个好朋友来帮忙,大家二话不说就来了,忙前忙后,累得满头大汗。
结束后,我请大家吃了顿饭,表示感谢。
这就是典型的社会规范在起作用,朋友之间的情谊让他们愿意无偿地帮助我。
但假如我一开始就说要给他们每人多少钱来帮忙搬家,可能气氛就会变得很奇怪,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外,书中关于“相对论”的阐述也十分有趣。
我们总是通过对比来做出判断和决策,而不是单纯地基于事物本身的价值。
就像我们买东西时,常常会因为看到一个价格超高的同类商品,而觉得另一个价格稍低的商品变得格外有吸引力,哪怕它本身的价格可能并不便宜。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32874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3.png)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1当我们在逛街购物,要理性消费;当我们在饮食时,要理性合理膳食;当我们的处理问题时,要理性思考,生活无处不理性。
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更以“理性何等高贵,才能何等伟大”来赞美理性,似乎要随时保持理性,才能更好的生活,非理性则带着贬义的色彩。
而然在丹。
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2》中,用有趣的实验和诙谐幽默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书中第二章标题是“工作的意义:从乐高游戏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为更好的探索工作的意义,作者设计了多个实验,其中有个实验是:有偿装配乐高玩具。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有意义”组,任务是装配与样品完全相同的玩具,薪酬规定为,计件工资额随装配数量递减,没有限制时间,可做到认为不合算为止;另一组为“徒劳无功”组,实验的要求和酬劳的计算方式与“有意义”组相同,不同的是工作人员在实验人员面前将其装好的乐高当场全部拆开后,再次提供给同一实验人员使用。
实验结果为,“有意义”组参与者平均装配的乐高个数比“徒劳无功”组高出了32%。
实验分析告诉我们,如果你找的人喜欢某一事物,你是否把他们放在有意义的工作条件下,成为了影响他们努力程度的主要动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否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能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员工是否愿意尽力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不能把员工放在有意义的工作条件下。
很多企业会通过愿景规划,带给员工工作的动力,但是这样的动力时效性短,而且实现愿景的过程漫长,多数员工的积极性无法长期保持。
然而,从工作中的一些小事入手,让员工确信只要做好工作就会得到肯定,让员工时长保持有成就感,从而增进员工的积极性。
再者,上层领导人应该设法把环境背景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员工加深对工作意义的体验,让员工了解他所从事的事情对个人提升的意义,对公司的影响。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4d8c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f.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在翻开《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决策和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多有趣又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作者丹·艾瑞里通过一系列新奇有趣的实验和真实案例,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种种非理性因素。
这让我仿佛戴上了一副全新的眼镜,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
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诱饵效应”。
比如说,在选择购买相机时,商家往往会提供三种套餐:一种是价格低廉但配置简陋的基础款;一种是价格较高但性能卓越的高端款;还有一种是价格和配置都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中等款。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并不会选择基础款和高端款,而是会被那个中等款所吸引。
因为中等款就像是一个“诱饵”,让我们觉得它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之前买手机的经历。
当时我在两款手机之间犹豫不决,一款性能强劲但价格昂贵,另一款价格亲民但功能稍逊。
正在我纠结的时候,商家推出了一款新的机型,配置和价格都处于前两者之间。
一瞬间,我觉得这款新机型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诱饵效应”在作祟嘛!还有关于“免费”的魔力。
我们总是难以抗拒免费的东西,哪怕它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超市看到一款免费试用的洗发水。
其实家里的洗发水还有很多,但仅仅因为它是免费的,我就拿了一瓶。
结果拿回家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的发质,最后只能闲置在一边。
免费的东西看似让我们得到了实惠,但实际上却可能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消费决策。
书中的例子不仅仅局限于消费领域,还涉及到了社交、工作等方方面面。
比如在社交中,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重要性,这被称为“聚光灯效应”。
我就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一次参加一个聚会,我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饮料,当时觉得特别尴尬,仿佛所有人都在盯着我看。
但后来和朋友交流才发现,根本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小插曲,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怪诞行为学第十一章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第十一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5a6df7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06.png)
怪诞行为学第十一章读后感篇一怪诞行为学第十一章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怪诞行为学的第十一章,真的是让我脑袋里像炸开了锅一样,想法那叫一个多!这一章讲的东西,说真的,有点颠覆我的认知。
它让我发现,我们平时自以为明智的决定,可能背后藏着一堆我们根本没察觉到的猫腻。
就比如说吧,我们总觉得自己在买东西的时候很精明,会货比三家,挑性价比最高的。
但也许,我们只是被商家的一些小手段给忽悠了,像什么“限时折扣”“买一送一”,可能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却因为这些诱惑就冲动消费了。
我就想起有一次,我看到一双鞋打五折,觉得太划算了,二话不说就买了。
结果回家发现,那双鞋穿着并不舒服,而且和我大部分衣服都不搭,我这不是瞎折腾嘛!还有啊,书里说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经常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这让我想到,我选专业的时候,好多人跟我说这个专业好就业,那个专业没前途。
我当时就迷茫了,可能就没有真正去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也许你会说,那我们就不能理智点吗?我觉得吧,这太难了!我们都是人啊,不是机器,怎么可能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呢?不过话说回来,读了这一章,也不是说让我们从此对自己的决策没信心了。
只是让我们多留个心眼,多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这么做是出于理性还是冲动?哎呀,反正这怪诞行为学的第十一章,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又好像还有好多问题没想清楚。
你们说呢?篇二怪诞行为学第十一章读后感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怪诞行为学的第十一章,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读完这一章,我就一直在想,我们人类的行为咋就这么怪诞呢?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看似有出口,实则到处是陷阱。
比如说,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消费者,能掌控一切。
可事实呢?那些花花绿绿的广告、促销活动,就像一个个魔法咒语,一下子就把我们给迷住了。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超市里大减价,买了一堆零食,结果吃到过期都没吃完,这不是浪费钱吗?我当时咋就这么糊涂呢?还有啊,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决定。
怪诞行为学(3)经典读后感有感
![怪诞行为学(3)经典读后感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60a4066f1aff00bfd51e4a.png)
怪诞行为学(3)经典读后感有感《怪诞行为学(3)》是一本由[美]丹·艾瑞里(Dan Ariely)/ 威廉·赫斐利(Wi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工具书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21-12,特精心从网络上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怪诞行为学(3)》精选点评:●机场候机的时候买的,不是很多亮点,不过有些说的居然也解答想不到自己了疑惑,翻出一翻看看打发时间是可以的●问答形式,一个个的短篇,囊括了各种贴近生活的含盖话题,不像1里面有很多非常多数据和实验支撑,这本读出了一些脑筋急转弯的趣味,换个角度想尽办法问题总是好的。
●2021已读06-快餐式书籍,不太推荐●答读者问,简短却点到为止●首集我爱问连岳,很多文字并不难懂,读过之后总会会心一笑,难以形容被无名氏作者猜透了心思的感觉。
●就是报纸专栏凑的。
●这个翻译……为何我觉得有些篇很不合理,比如被孤立的索贿者,提到原因的时候较为明显牵强不全面,为什么我是一个人吗?●刚打开发现是回复读者来信,满满的被敷衍感。
但非常多很多小概念小论调还是受益匪浅,比如“错误的情感归因”、“决策的现时偏好”等等。
知道了很多道理,真的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吗●通俗易懂,引人思考。
●断续花九个了三个半小时读完了,ggs看过之后这本读起来很欢快《怪诞行为学(3)》读后感(一):标记我打算读的两本书上均由打算行为科学领域里的两位杰出学者所著,阐述的是对个体、群体和资本市场的见解。
一本是丹·艾瑞里(Dan Ariely)的《你身边的非理性现象:丢失的袜子,搭讪若非及其他存在的谜团》(Irrationally Yours: On Missing Socks, Pickup Lines, and Other Existential Puzzles);另一本是阿尔文·罗斯(Alvin E. Roth)的《谁获得了什么以及背后原因:市场匹配匹配与市场设计的全新经济学》(Who Gets What -and Why: The New Eics of Matchmaking and Market Design)。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大全(8篇)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大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def14477232f60ddcca1c9.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大全(8篇)【篇一:《怪诞行为学》读后感】我的一位朋友在跨国公司任职,他每次乘飞机旅行总要到机场的西餐厅就餐,至少得喝杯咖啡。
这些事他本可以从从容容地在家里或附近的什么地方解决。
据我所知,机场的餐饮并不比其他地方的更好,价格却要高出很多。
但是,朋友仍然保有这个小小的嗜好。
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他说,机场的高价消费让他感到有一种惩罚了公司的快感。
当然,我的这位朋友绝对不会利用职权把公司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
但是,为什么他会利用政策之便让公司遭受损失呢?读完《怪诞行为学》后,我才明白当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完全成为市场规范下的产物时,社会规范就会永远退场。
换句话说,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符合理性经济学所谓的成本—收益原则,双方都拼命想从对方那里多捞一点好处。
如果双方关系在市场规范下,那么员工每周工作40小时,公司付给员工相应的报酬,这是在商言商。
而在社会规范下,公司会给员工提供子女日托服务、免费午餐、给予生病时的照顾和在经济萧条时不裁员的承诺。
在市场规范下,雇员很难对公司保持较高的忠诚度,而社会规范是激励员工保持忠诚的最好办法。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创新远比制造重要,人力资源也比机器更有价值。
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到和雇员建立社会规范的优势。
如果要将员工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单纯依靠交换原则下的市场规范是不可能的。
国有企业曾一度是社会规范的化身,它的终身雇佣制、良好的福利都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如何建立一套更为优化的制度,在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使组织既能保持高效运作,又能促进企业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今天许多国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会按照成本—收益原则来进行决策。
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用理性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
例如,为什么富人会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为什么别人的选择会影响我们的偏好?为什么我们会疯抢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白干活高兴,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为什么面对非现金资产我们更容易不诚实?诸如此类。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64f7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2.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读了《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我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看到了人类行为背后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怪诞”逻辑。
书中列举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相对论的真相”这一章节。
作者提到,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不是基于物品本身的绝对价值,而是通过比较和参照来做出相对判断。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购物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打算给自己买一双新鞋。
走进商场,琳琅满目的鞋子让我眼花缭乱。
我先看中了一双标价500 元的运动鞋,款式新颖,穿着舒适,但价格让我有些犹豫。
接着,我又看到了旁边一双标价 800 元的皮鞋,虽然看起来很精致,但对于平时喜欢休闲穿搭的我来说,实用性不高。
就在我纠结于这两双鞋的时候,店员走过来向我推荐了另一双标价 600 元的休闲鞋。
这双鞋综合了运动鞋的舒适和皮鞋的时尚感,而且价格似乎也处于一个“中间地带”。
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双 600 元的休闲鞋变得无比诱人。
相比于500 元的运动鞋,它多了一份时尚;相比于 800 元的皮鞋,它又显得更加实惠。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双 600 元的休闲鞋,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商场。
可是回到家后,我冷静下来一想,才发现自己陷入了相对论的陷阱。
我原本的预算是 500 元以内买一双实用的鞋子,结果却因为各种比较和参照,超出预算花了 600 元买了一双并非最初所需的鞋子。
而且,仔细想想,这双鞋的质量和性价比也许并不如最初看中的那双 500 元的运动鞋。
通过这个亲身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书中所讲的相对论对我们决策的影响。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在各种选项之间进行比较,而这种比较往往会让我们忽略物品本身的价值和自己的真实需求。
就像买鞋这件事,我被价格的相对性所迷惑,而没有坚守自己最初的预算和实际需求。
再想想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比如选择工作、购买房产、甚至是选择伴侣,是不是也常常会陷入这样的相对论陷阱呢?我们会因为一份工作的薪资比另一份高一点,而忽略了自己对工作内容的热爱和职业发展的规划;我们会因为一套房子的面积比另一套大一点,而承担了过高的房贷压力,牺牲了生活质量;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外在条件比另一个人好一点,而忽视了彼此性格和价值观的契合。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729db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8.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克里斯坦所著的心理学著作,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对于人类行为和心理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克里斯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探讨人类的行为和心理。
他通过对一些看似怪诞和异常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了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心理动机和原因。
通过对这些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怪异和异常的行为,但是通过克里斯坦的解释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这让我更加谦卑地认识到了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多么复杂和多样化,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行为。
另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心理学的重
要性。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通过对怪诞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怪诞行为学》,我对人类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心理动机和原因,让我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怪诞行为学
![怪诞行为学](https://img.taocdn.com/s3/m/a37afb3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7.png)
怪诞行为学第一篇:怪诞行为学人们常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事实上,癞蛤蟆不仅可以吃着天鹅肉,而且还可以让小天鹅认他为亲爹。
据说小天鹅破壳出生后,第一眼看到谁,就把谁当妈妈,就跟着谁跑,所以我们才有丑小鸭里小天鹅一直把鸭当妈的故事。
人类不必小天鹅好多少。
跟着随机的价格跑,跟着人群跑,给你一参照物,你就跟在后头跑死。
这就是麻省理工行为经济学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一书上的说法。
这书相当于市面上诸多“口袋里的经济学”、“菜市场上的经济学”之类书籍。
只是书中有很多作者原创的实验,验证其很多理论,故而更有价值一些。
我对经济学兴趣不大,但是对人类的愚蠢兴趣很大。
这本书让人看到我们经济行为中的很多非理性因素,十分有趣。
根据我有限的了解,经济学假定的人,是“理性”的人,莎士比亚在《哈默雷特》中感慨:“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是大写的,理性的人。
可是实际消费中,人常常是非理性的。
商家所利用的,往往不是我们的理性,而是我们的非理性一面。
可是如果你是商家,颠倒来看,这些非理性反倒是定价、营销的秘密武器。
书中的道理很简单,一说出来,大家个个都一拍脑袋说:不过如此,可是他不说,你也不会聪明得能琢磨出来。
这就如同Joshua's Tree原则:简单的道理,说出来你一看,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
而在此之前,虽然同样的例子也有,你却浑然不知:摘录书中一些故事:1、有一段时间,为抑制企业给CEO乱涨工资行为,美国媒体开始给CEO公开工资,并排名。
结果,CEO工资涨得更是无法收拾了,因为富人这时候眼睛看着超级富人了;2、你对自己的工资是否满意,要看你老婆的妹夫赚多少钱,因为你老婆会跟她妹妹去比。
(H.L.Mencken语);3、有个年轻人毕业后年薪十万,很不开心。
老板问他,你当初预期多少:“三万。
”“那么十万为什么不开心?”“因为参加同学聚会,那个很不怎么样的家伙挣30万!”作者建议,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看到一群人拿着酒杯在那里吹嘘,赶紧就走,别给自己找罪受。
《怪诞行为学》读书心得
![《怪诞行为学》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baa2bb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d.png)
《怪诞行为学》读书心得
读完《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我深感受益匪浅。
该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人类的一些怪异行为,并试图解释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以下是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该书深入剖析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作者通过举例说明,在某些情境下,人们会出现看似荒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人类追求自尊、掌控和归属感的表现。
通过理解这些心理需求,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们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沟通。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有趣的社会实验和心理学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行为并不总是理性和可预测的,人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这些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人类行为的方法,同时也揭示了我们在社会互动中的盲点和偏见。
此外,该书还讨论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如群体决策、社会规范、群体动力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在群体中的表现和影响,并对我们自身的行为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最后,在了解了人类行为的种种怪异之后,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我们无法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他人。
通过阅读《怪诞行为学》,我更加意识到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让我更加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总之,《怪诞行为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帮助我们深入探讨人类行为的奥秘,从而对自己和他人有更全面的理解和包容。
我相信这些心得体会将对我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优秀8篇)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17253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a.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优秀8篇)《怪诞行为学》读后感篇一人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通常被认为往往是根据商品的价值属性和价格等因素作出决策。
大体上而言,偏好是比较稳定的。
但是,也许因为偶然的机会,偶然尝试了其中一种商品,就在内心中形成了一种锚,由此导致自我“羊群效应”式的偏好转变,也就是书中所提到的所谓“供求关系”的失灵。
至于零价格物品搭售使得人们的消费增加就是显而易见了。
商家们往往利用顾客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在销售一些商品的时候附带赠送一些小礼品,使得顾客们不受自我控制地买了许多原本不需要的商品。
所谓的“折价”销售原理基本也是一致。
在社会中往往是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并存。
人们在对待不同的事情时必须搞清楚应该运用哪种规范来解决问题。
有些事件只能运用市场规范来运行,而有些问题却只能运用社会规范,如果强行运用市场规范来解决,需要支付数倍的价格,而的时候则是支付多高的价格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例如教育以及一些慈善活动。
我们再把视线由普通的经济现象扩展到各种社会现象之中,我们同样能够发现许多非理性行为。
平常品性很好的人,由于突然受到刺激,也有可能突然失控,还有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危害。
前不久发生的北科大学生抢劫也属于该类情况。
人们由于情绪上的冲动有时也会造成一些异想不到的后果(往往是平常自己觉得不道德的)。
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是蓄谋的。
弗洛伊德曾经这样评价过人性,人格大体上都是分裂的,在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个阴暗的本我,自我,一旦这个阴暗的自我被激发出来,往往会形成很严重的后果。
而应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只能未雨绸缪。
艾瑞里虽然在书中侧重于考察非理性行为(诸如此类非理性行为的介绍还有许多),不过在每章的最后还是在探讨如何解决非理性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目的还是在于使读者能够理解如何让自己的行为理性化。
当然,非理性行为的诱因有时也难以被透彻地观察出来,这使得人们的行为理性化更加困难。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之中就曾经写道:理性何等高贵,才能何等伟大。
《怪诞行为学(套装共5册)》的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套装共5册)》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f5c2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d.png)
《怪诞行为学(套装共5册)》的读后感《怪诞行为学(套装共5册)》的读后感《怪诞行为学(套装共5册)》是一套引人入胜的图书,由5册构成。
这套书深入剖析了人类行为中的怪诞和非常规之处,让我对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阅读完这套书后,我不禁产生了许多思考和启发,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套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以及周围人的行为。
作为人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怪诞的行为,却常常没有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为什么我们会盲目跟风,追逐时下的潮流?为什么我们会愿意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追求名牌和高级消费品?这些行为看似很平常,但当我们阅读了这套书后,才意识到背后的心理和动机。
我们受到了社会环境、广告和媒体的影响,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满足的需求。
这些行为看似怪异,却是人类行为模式的一部分,这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
其次,这套书不仅剖析了怪诞行为,还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作者以科学的方法和实证研究为基础,在每一册中系统性地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怪诞行为。
例如,在第一册中,作者讨论了跟风行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在群体中做出奇怪的行为;在第二册中,作者深入探讨了权威的力量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在第三册中,作者分析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种种偏见和误判;在第四册中,作者探讨了心理学中的诡计和欺骗行为;最后,在第五册中,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说明了人类行为中的奇异和矛盾之处。
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类行为,让我对人类行为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除了对人类行为的形成和变异进行深入剖析外,这套书还讨论了相关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怪诞行为常常涉及道德和伦理的边界,例如,当一个人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时,我们会怎么评价这个行为?这套书让我反思了个人行为与社会伦理之间的关系。
我开始思考什么是我真正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相信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通过阅读这套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并与社会伦理价值进行深入对话。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50e3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4.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怪诞行为学,是由理查德·韦斯特和杰拉尔德·塞尔伯曼共同创办的一门学科,目的是研究和解释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以及背离常规逻辑的决策和行动。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在行为上的种种怪异之处,同时也领悟到背离常规的决策和行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和实验证据,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非理性行为。
作为一个普通人,并没有深入研究怪诞行为学的背景和理论,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些个体行为和群体现象背后的一些逻辑。
怪诞行为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在做决策时往往被自己的情感和认知偏差所左右。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常常会受到广告的影响,盲目跟风购买;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会因为羊群效应而跟随大众的脚步,忽略了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这些行为是人类非理性的表现,但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怪诞行为学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了人类的行为往往背离常规的逻辑,却能够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在某些特定情境下,非常规的行为可以带来意外的效果,甚至颠覆传统。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例子,纳斯达克市场的创办和恐怖袭击后的航空公司价格调整等等,这些都是背离常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怪诞行为学让我对人类行为和决策的认识更加深入。
人类的行为往往是复杂而多样的,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消费者、投资者还是决策者,我们都需要认识到非理性行为的存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也要勇于背离常规,追求创新和突破。
通过怪诞行为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机制,深入思考自身的行为模式,并在必要时做出调整。
同时,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也应该对他人的怪异行为保持宽容和理解,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选择。
只有在包容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和谐、多元的社会。
总的来说,怪诞行为学是一门引人深思的学科,通过对人类非理性行为的研究,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行为的怪异之处,同时也意识到非常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合理和必要的。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6bb6ef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0.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怪诞行为学读后感1第一件事:去银行信用卡部门沟通,先说明现在大部分人会使用信用卡买很多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来堆满他们的橱柜,用信用卡消费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建议银行信用卡部门可以出一个信用卡额度阶段提醒的服务,在内卷的信用卡市场,这一服务可以让客户更多的选择这家银行的信用卡。
银行家们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但是这件事最后却没有成功。
我总结思考了一下:作者的思路清晰,能透过用户行为去剖析市场,并能找到能改变市场的`人。
但是最后却没有能推动这场变革。
其中一个因素肯定是阶段额度提醒有可能让信用卡部门的利息收入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到管理层的绩效。
现在的情况,利息收入已经很多,你再让我冒着减少利息收入的风险去做这个事情,这不是自找苦头吗?做了不一定对,但是不做却不会错。
银行家们有想法,但是银行家因为这可能会对实际利益有损害,不一定会推动。
作者有想法,但是这件事也不涉及作者的利益,作者想的肯定是不推就不推吧。
那该如果去推动这个事情呢?我思考了,并记录了下来,说的不好还请指正。
1.找到再上层的领导,这个领导必须同时负责多个部门。
争取让这个领导去推动。
单个部门的绩效可能对领导短期的影响不大,做的不好损失不大,但是做好了却能让领导收获更多。
2.还是找原来信用卡部门的领导,提议在信用卡竞争颇为激烈的地区先试行新方案。
这个地区竞争本来就激烈了,拿出不一样的改革,输了影响也不大,就当是试错,还可以将本次试验写入工作报告,展现锐意进取的精神让更高领导层看到。
3.引入除了银行和客户的第三方,例如作者,这里设定为乙方。
假设乙方的诉求是推动这一场服务以获得报酬。
首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银行方达成合作(书中的内容来看,这种合作是可以实现的,并结合上述点1和点2),以合作的形式由外部的力量去推动内部。
第二件事:事情背景是一场很受瞩目的球赛,想看的人非常多,但是票很有限,拿票需要采用抽签的形式。
参与抽签的都是狂热的球迷,抽签结果出来之后,举办方分别给有票方和无票方打去电话,问无票方愿意出多少钱买票,无票方平均出了a 元;也问了有票方愿意以多少钱卖票,有票方给了10a元价格。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8ae99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8.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怪诞行为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杰克逊。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种种怪诞之处,让读者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各种怪异行为的案例分析和心理学原理的解读,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的多种面向。
他指出,人类行为往往并非理性和合乎常理,而是受到各种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种种怪诞之处。
比如,有些人会出现极端的自我中心,有些人会表现出异常的冲动和暴力倾向,还有些人会陷入不断重复的强迫行为等等。
这些怪诞行为背后隐藏着人类心理的复杂和多变,需要我们用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他人的行为感到困惑和不解,觉得他们的行为怪异或者不合理。
然而,通过《怪诞行为学》的阅读,我开始明白了人类行为背后的诸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态度。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行为,而不是轻易就下结论或者给予批判。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我们可能会忽视或者不愿意承认的怪诞行为,比如自我中心、冲动行为、焦虑情绪等等。
通过对这些行为的深入分析,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动机,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怪诞之处。
这让我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理性和健康的人。
总的来说,读完《怪诞行为学》让我对人类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心理学专著,更是一部关于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启示录,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通用10篇)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ba3ee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a.png)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通用10篇)《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篇1一、读此书的初衷我能去阅读《怪诞行为学》这本书完全是出自偶然。
最近在研读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书籍,昨天下午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我随便拿同事的手机捣鼓了一下,发现他手机里面有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书籍,首页大约有六七本电子书,我看了看,感觉我对于每本书都挺有兴趣的,于是我打算按顺序下来,有时间的话,就将没看过的书都看一遍,第二本书刚好是我没看过的,这本书就是《怪诞行为学》。
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浏览的下这本书,它的引言就将我深深的吸引住了,引言里所阐述的一些问题让我感觉到很亲切而又很陌生。
亲切的是,里面所说的问题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陌生的是,我不清楚这些日常生活中现象里面存在着哪些问题。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阐释日常行为里面所携带的某些问题。
于是,好奇而又渴望知道的心理,让我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将这本电子书给啃完了,不能说完全消化,但是对于我们所经常面临的种种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
二、本书的大致内容本书分为十三个章节来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引言部分解释分析了为什么作者会去探索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未曾察觉到的一些非理性行为,他之所以会去发现并且研究这些问题,是因为在他18岁的时候,由于镁光灯的爆炸,使他大面积烧伤,之后的三年他被迫住在医院里,浑身上下全是绷带,由于这样特殊的情况,让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他感觉好像与世隔绝一样,也就是在这时,他像旁观者一样,开始观察曾经构成自己日常活动的各种行为,并且开始反思各种不同行为的目的,这些行为包括他本身的也包括他周围的人。
本书的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是由几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组成的,作者为了验证论述的准确性,都对各个论述加上了实验的验证,继而再解释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或者是告诫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发生这件事情的发生。
三、读完书之后的收获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多,现在就将这些收获归纳为十个小点,与大家进行分享。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da11a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c.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读完《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看到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却又充满玄机的行为背后的秘密。
书中列举了好多有趣的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相对论的真相”这部分。
作者说,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不是单纯地基于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通过比较和对比来做出选择。
就比如说,我们去买电视,商场里摆着三款,一款特别便宜但功能很基础,一款价格中等功能也还不错,还有一款超级贵功能特别强大。
大多数人可能不会选最便宜的那款,因为会觉得质量不好;也不太会选最贵的,因为价格太高。
最后,往往会选择那个中等价位的。
但如果商场里只有两款,一个便宜但功能少,一个贵但功能多,我们的选择可能就会变得很纠结。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买手机的时候,面对各种型号和价格,真的是纠结得不行。
还有一个例子说的是“诱饵效应”。
假如你去一家餐馆点餐,菜单上有一道 18 元的普通牛排,还有一道 28 元的高级牛排。
可能你不太确定选哪个。
但如果这时候菜单上多了一个 38 元但看起来和 28 元差不多的牛排,你可能就会觉得 28 元的那个更划算了,然后选择它。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简直太常见了!我想起有一次和朋友去买衣服,看到一件 200 块的衬衫,觉得有点贵。
结果店员又拿出一件 300 多但款式差不多的,瞬间就觉得 200 的那件还能接受了。
作者还提到了“零成本的成本”。
意思是说,我们往往会因为觉得某样东西是免费的,就忽略了它可能带来的其他成本。
比如,超市里搞促销,买一送一,我们可能会因为觉得那个“送一”是免费的,就买了很多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
结果拿回家发现,不仅占地方,还可能过期浪费。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网上有免费的电子书下载,不管自己有没有时间看,先下载了再说。
结果电脑里存了一堆从来没打开过的文件。
另外,关于“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讨论也让我深思。
比如说,你请朋友帮忙搬家,完了之后请他吃顿饭表示感谢,这是社会规范,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感情也更好了。
怪诞行为学(套装共5册)的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套装共5册)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aecb2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1.png)
怪诞行为学(套装共5册)的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是一套包含五本书的系列文集,其主要探讨的是人类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因素。
在这五本书中,作者将谈到一些令人惊奇的实验和案例,以展示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在第一本书《怪诞行为学的生动教材》中,作者谈到了一项实验,该实验要求志愿者躺在黑暗的房间里,然后给予他们一种虚假的运动感觉。
该实验表明,人们的感知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影响。
在第二本书《怪诞行为学的建筑和形态》中,作者探讨了建筑和城市规划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通过研究故意设计和非意识设计的建筑和公共空间,作者表明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类行为和心理。
第三本书《怪诞行为学的组织体系》涉及到人类在组织框架内的行为。
作者探究了领导力和群体动态对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通过实际案例,作者强调了个人和社会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第四本书《怪诞行为学的全球视角》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行为的改变。
作者介绍了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案例,表明全球化的趋势对人类行为和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后一本书《怪诞行为学的神秘领域》则探讨了一些超自然现象和神秘体验的背后。
作者研究了迷信、鬼魂和心理疾病等现象,以揭示人类对未解之谜的恐惧和好奇心。
总之,这五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深入的知识库,揭示了我们从心理学上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这些书不仅对个人发展和领导力有帮助,还可以加深我们对世界各种文化和社会动态的理解。
我强烈推荐《怪诞行为学》给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学有兴趣的读者。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10a02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b.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读完《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我仿佛被作者丹·艾瑞里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行为神秘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我看到了我们日常行为背后那些隐藏的、非理性的因素。
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价格高的东西就一定好,哪怕实际上两者在质量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购物经历。
那是我准备买一双运动鞋的时候。
当时,我在商场里逛了好几圈,看中了两双款式差不多的鞋子。
一双是知名品牌,价格昂贵;另一双是一个不太出名的牌子,价格相对便宜很多。
我先是试穿了那双贵的鞋子,感觉还不错,心里想着:“不愧是大牌,穿着就是舒服。
”然后又试了那双便宜的,其实脚感也没有差太多,但不知怎么的,我心里就一直觉得贵的那双更好。
我在这两双鞋面前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咬咬牙买了那双贵的。
回到家后,我满心欢喜地穿上新鞋,期待着能有特别不一样的体验。
可是穿了几天后我发现,它并没有比我之前试过的那双便宜的好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
比如说透气性,每次运动完,脚都感觉闷闷的。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当时之所以选择那双贵的鞋,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比另一双好多少,而是被价格和品牌的光环迷惑了。
我以为贵就等于好,却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实际的感受。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关于“诱饵效应”。
作者说,当我们面对两个选择犹豫不决时,第三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选项出现,可能会改变我们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和朋友一起去餐厅吃饭的经历。
那次,我们在菜单上看到了两道主菜,一道是牛排,价格较高但分量大;另一道是鸡肉,价格适中,分量也还可以。
我们正纠结要选哪一个的时候,服务员推荐了一道新推出的猪排套餐,价格比牛排便宜一点,但分量比鸡肉小一些。
突然,我们的选择好像变得清晰了,觉得猪排套餐看起来性价比更高,于是纷纷选择了它。
后来想想,其实如果没有猪排套餐这个“诱饵”出现,我们可能还会在牛排和鸡肉之间继续纠结,或者更有可能选择其中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人总是以为自己是理性的,却往往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的不理性买单。
有时候我们想买一件商品,发现有三种不同的价位可供我们选择,一种低档位的,一种中档位的,另外一种非常高档位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选择中档位的。
这就是商家的陷阱,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选择中档位的,高档位的只是用来诱惑我们的。
精致的餐具、优美的环境会让我们觉得食物更美味了;漂亮的衣服、精致的包包也会让我们觉得更加美丽自信;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如果我们预先听到过对一件事物的评论,我们就会在面对它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也叫锚定。
作者丹·瑞斯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理性的。
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在经济行为中也是这样。
我们愿意为了10美元的东西能省5美元而花费精力,但不愿意为1000美元的东西省5美元而费劲;
大多数的人都有拖沓的恶习,给他一个底线,或者外部的声音作为控制,就能很好的改善;
幸福感并不是和自己的薪资有关,而是和周围人的薪资有关。
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就要改变自己的比较系统,不要攀比;
在不涉及金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作弊;也许你不会拿办公室里的一角钱,但你觉得拿一支铅笔是没有影响的。
读这本书让我对自身以及人性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恨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会陷入自己的锚定范围内,容易被困在问题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思考这件事情,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对它的判断,我们应该怎样做取舍,应该以什么为重心,我们的目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被砍掉的?
我想,人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在明晰的规划中,找准自己的目标,拒绝拖延,拒绝其他枝枝杈杈的干扰选择,一次次反省和复盘自己的错误,从而能够找到正确的路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