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学习《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关雎》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关雎》,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导入:1. 请学生们观看一段关于《关雎》的视频或演绎,引起学生对这首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讲解《关雎》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二、进修:1. 逐句解读《关雎》,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表达和艺术手法。
2. 分析《关雎》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3. 结合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韵律,让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
三、讨论:1. 小组讨论《关雎》的主题和思想,探讨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2. 分组展示讨论效果,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进学生对《关雎》的深入思考和领悟。
四、拓展:1. 请学生们阅读其他与《关雎》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影响。
2. 鼓励学生写作关于《关雎》的读后感或评论,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1. 总结进修《关雎》的收获和体会,强调诗歌对于学生人生成长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世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六、作业:1. 写一篇关于《关雎》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或文学作品,挑选一首喜欢的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本次《关雎》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诗歌的情感与意境,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古代诗歌的海洋中探索,感悟,成长!。
《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关雎》。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主题。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歌中比兴手法的妙处。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三、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2、《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四、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4、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五、诗歌解读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运用了“兴”的手法。
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逑”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逑”指配偶。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是全诗的中心句。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描绘了参差不齐的荇菜在水中左右摇摆的情景。
(2)“寤寐求之”中的“寤寐”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君子怎样的心情?答:“寤寐”指日日夜夜。
体现了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求之不得,日夜牵挂。
语文《关雎》第一课时 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关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富于变化的双声叠韵带来的声韵美以及重章叠句的结构美。
3.引领学生反复吟诵,背诵这首诗。
4.扩读最美《诗经》,感受中华诗情。
学习重难点:1.对《诗经》的认识与理解2.诗歌《关雎》双声叠韵、重章往复的体会与把握。
知识链接:一、名称的由来《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三百零五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二、《诗经》六义1.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是这样解释的“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简言之,风、雅、颂是《诗经》的体例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2. 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3.《风》共160篇,有十五国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第一课关雎导学案
第一课关雎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中的《关雎》一诗的背景和内容。
2. 理解《关雎》一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关雎》一诗中的文学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导学内容:《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它描绘了古代关周国境内的景象。
通过诗人细腻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恬静与宁和。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关雎》一诗的背景和内容。
据考证,《关雎》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诗。
它以孩子们在关周国边境的游戏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场景。
诗中的孩子们打闹嬉戏,彼此之间充满了快乐与欢乐的情绪。
整首诗以叙述为主,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了诗中场景的生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关雎》一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诗中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天真烂漫,快乐自在。
这种快乐和宁和的场景让人们联想到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也是《关雎》一诗想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细节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关雎》一诗中学习到一些文学技巧。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孩子们游戏场景的生动描写,展示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写景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们可以试着将《关雎》一诗中的文学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节奏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出事物本身的特点,给读者以生动的印象。
在学习完《关雎》一诗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的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文学素养,使自己的写作更富有创意和艺术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这首美妙的《关雎》一诗,并从中受到启发,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题目:《关雎》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的背景和主题,把握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2、深入理解诗经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关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主题。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主题是关于爱情和婚姻。
2、分析《关雎》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该诗采用了重章叠句、比兴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情感。
3、通过分析《关雎》的诗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4、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雎》的背景和主题。
2、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分析诗句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3、结合一些思考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主题,引起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关雎》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分析《关雎》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把握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4、小组讨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5、总结:回顾《关雎》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认识。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关雎》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3、测验:进行定期的测验,检测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回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评估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雎》导学案
《诗经》二首之《关雎》编者:梦在他乡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评价_______ 日期:___月___日目标定向1.掌握词语:关雎、窈窕、参差、寤寐、辗转、悠哉悠哉、乐、友、荇菜2.理解诗中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3.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个体学习一.课前“个体学习”1. 走近《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大序》中称“诗六义”)2.朗读这首诗,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窈窕..cēn cī 琴瑟..qín sè 芼.mào..wù mèi 参差..yǎo tiǎo 荇.xìng 寤寐3.背诵默写这首诗:二.课上“个体学习”:二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㈠赏读《式微》: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朗读诗歌,理解诗中表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3. 这首诗紧扣哪个字来写的?为什么“求”呢?怎么“求”呢?明确:紧扣“求”字;因为女子“美”;“寤寐求之”;“求”的方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4.研读第一章:①朗诵本诗,思考:统领全诗的诗句是什么?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
一、《关雎》导学案
研读目标:通过学习《关雎》,了解诗经的特点和古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导读题】:
1.《关雎》是一首怎样的诗?
2.古人民在生活中使用什么样的乐器?
【导读材料】: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导读问题】:
1.根据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描述了什么场景?
2.诗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
3.诗中暗示了什么样的情感?
【课堂讨论】:
1.学生回答问题。
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观察和思考古人民的生活情景。
【拓展延伸】:
1.调查一下古代使用的乐器有哪些?
2.分组讨论乐器的用途,分享给其他同学。
【小结】:
通过学习《关雎》,我们了解了诗经的特点和古人民生活的一
部分,也了解了古代的乐器。
二、《蒹葭》导学案
研读目标:通过学习《蒹葭》,了解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古
代农耕文化。
《关雎》导精品导学案附答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雎》导学案
达
标
检
测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反
馈
校
正
学
后
记。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关雎》导学案(教师)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朗读背诵全诗,把握诗的情与景,感受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掌握生字词,借助注糕学会翻译,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感悟灿烂的经典文化,体味纯洁的爱情观。
学习重点:掌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纯洁的爱情观的理解。
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两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字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邺风、用B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 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2、《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理解和欣赏其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我们旨在掌握《关雎》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所传达的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关雎》中的艺术手法,如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以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关雎》选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通常认为这是描写男女恋爱的________诗。
2.《关雎》以“________,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________”的联想,表达了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3.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4.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绘了男子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下列对《关雎》主旨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讲述了一个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
B.全诗表达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C.全诗表现了男子对女子始终如一的深情。
D.全诗表现了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三、简答题1.请简要分析《关雎》一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
2.《关雎》一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说明。
三、全文翻译《关雎》译文如下: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关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关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关雎》这首中国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境;3. 掌握《关雎》的韵律和修辞手法;4. 分析《关雎》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导学步骤:一、导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关雎》是哪位古代诗人创作的吗?你对《关雎》这首诗的主题有什么样的理解?二、学习背景1.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属于周代乐府之一。
2. 作者是周朝的诗人《王正之》所作。
3. 《关雎》讲述了一个贵族少女在关外思念心上人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倾慕和思念之情。
三、学习内容1. 诗歌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辞不得也。
2. 诗歌意境:描述了一对境遇不同、相互思念的男女之间的爱情。
通过描绘不同的景物,展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倾慕之情,表现出深深的思念与无法言喻的爱情之苦。
四、学习要点1. 韵律和修辞手法:- 韵律:《关雎》采用了七绝的韵律形式,每句四字,-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偶句和排比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 哲理和情感:- 通过对《关雎》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分析,可以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珍惜之情,以及对分离与思念的痛苦之感。
五、学习方法1.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2. 对比《关雎》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分析作者的用词与形式。
3. 可以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并进行联想和拓展。
六、拓展活动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察,创作一首类似于《关雎》的古韵诗歌。
2. 可以邀请学生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对《关雎》的理解与诠释。
七、归纳总结通过学习《关雎》,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美感与魅力,更能理解到爱情之深情与思念之苦。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了解,提升学习和生活中的审美素养与情感体验。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关雎》这首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关雎》导学案设计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常识,明确《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2、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2、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3、体会古人表达感情时特有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学习重点〗1、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2、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是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二、有关资料《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时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其中大多是民歌,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雅”为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多用比兴手法,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诗经》是后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预习设计1、请把杜甫的《春望》一诗补写完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础知识及创作背景。
2、掌握《关雎》的诗意及主旨。
3、体会《关雎》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地方乐调,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调,多为贵族所作;“颂”则是用于祭祀的乐章。
2、《关雎》背景介绍《关雎》是一首描绘民间恋爱的短诗,作者不详,可能为周代无名氏。
诗歌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表现了君子对淑女的痴情追求,展现了古代人民纯洁美好的爱情观。
3、《关雎》诗意解析《关雎》共三章,每章四句。
第一章写君子看到淑女,一见钟情,夜不能寐;第二章写君子陷入情网,相思成疾,无法自拔;第三章写君子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愈发痴情。
整首诗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主旨,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4、《关雎》艺术特点分析《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强化情感表达。
善用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音韵和谐,增强了音乐美感。
诗歌以“赋”的手法表现主题,直接抒发情感,真实生动。
三、教学总结与评价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同学们对《诗经》《关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古典文学,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关雎》作为一首描写民间恋爱的诗歌,展示了古代人民纯真美好的爱情观。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诗经关雎》本义探微《关雎》,这是《诗经》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孔子编辑《诗经》时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古人以为它“义正言约而意兴持适,所以为至治之机,而修齐之轨也”(朱熹《诗集传》)。
孔子以《关雎》为《诗经》的开篇,说明了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诗经》中蕴含的礼乐精神的重视。
《关雎》是一首描绘了一名男子对一位女子思念、追求的诗歌。
关雎教案10篇
关雎教案10篇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一、教学过程:导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二、七嘴八舌话《诗经》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作品分类:《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PPT展示———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
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3、学生个读、评读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020年整理)第一课 《关雎》导学案.pptx
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3、表现手法有 、 、 。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
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2、这首诗的主要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3、阅读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的 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 》,汉代以后,儒家奉它 为经典
,始称《诗经》。
2、《诗经》包括“
、 、 ”三部分。“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
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 篇),小雅(74 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
4、脉络分析: 全诗可分为三章,请概括。
“、、、、、 4、《诗经》中的诗歌多以 叠字。
”合称为《诗经》“六义” 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
5、《关雎》这首诗是 305 首中的第 二、导读《关雎》
首。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填出所缺的字词并注音,读出节奏。
关关
,在河之 。
淑女,君子 。
参差 菜,左右流之。
淑女,
求之不得,
思服。 悠哉悠哉,
求之。 反侧。
5、归纳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四、背诵竞技 五、检测见练习册 六、学习反思
学习重点:
1、理解前两句。
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
2、兴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 诗中出现的一些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应牢记。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关雎》导学案
恩施市小渡船中学语文“学、教、练”导学案年级九下科目语文主备人谭绍斌审核人九年级备课组课题《关雎》学习时间1课时一、情景导入“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关雎》则是《诗经》开篇之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家喻户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支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真谛。
三、学习过程及任务(一)初读课文1、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经》及其历史地位。
2、过字音关。
雎鸠( ) 窈窕( ) 逑( )荇( ) 寤寐( ) 芼( )2、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不懂之处交小组交流讨论。
(二)细读课文诗歌一开头就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什么是君子?什么是淑女?1)找出表现“淑女”的形容词和三个动词,谈谈你认为诗中的“淑女”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2)看诗中是如何表现“君子”的动作行为,谈谈你认为“君子”又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方法指导:关键词研意法)资料链接:关雎: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荇菜:氏族祭祀用的。
在河上采荇菜的是这个氏族中品德高尚,善良贤淑的女子。
(三)精读课文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想想为什么《关雎》能成为《诗经》开篇第一首?它真的只是一首爱情诗吗?四、课文内容填空(当堂背诵过关)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窈窕淑女,求之不得,悠哉悠哉,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窈窕淑女,教学反思:《关雎》一文在以前很多教者把它当成一首爱情诗来教。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而《关雎》能成为《诗经》开篇第一首,那它就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那么简单。
所以,在学习这课时要求学生把握两个词“君子”“淑女”,从而进行较深的挖掘。
最新第1课时 学习《关雎》导学案
第1课时学习《关雎》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关雎》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雎鸠啼鸣,荇菜参差。
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板书课题)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雎(jū) 鸠(jiū) 窈(yǎo)窕(tiǎo) 逑(qiú)荇(xìnɡ) 寤(wù)寐(mèi) 芼(mào)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学习《关雎》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关雎》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雎鸠啼鸣,荇菜参差。
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字音
雎(jū) 鸠(jiū) 窈(yǎo)窕(tiǎo) 逑(qiú)
荇(xìnɡ) 寤(wù)寐(mèi) 芼(mào)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2)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
)
钟鼓乐.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
)
(3)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
今义:流出。
)
3.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一)朗读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交流点拨】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节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四、五节写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2.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法指导:针对第一课时中步骤三中的(一)2.
【理解古诗词情态的方法】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月:怀人、思乡。
菊:隐逸、清高。
梅:高洁。
莲:超凡脱俗。
兰:高洁、隐士。
松:坚贞不屈。
竹:正直、虚心。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凄凉哀伤、乡思。
鹧鸪:离愁别绪。
寒蝉:思乡、离愁别绪。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柳:送别、思念。
雁:思乡。
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
阑(栏)干:思念、寂寞、离愁。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受重用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合作探究深悟文本
步骤三理清层次探究写法
(一)理清层次
1.全诗共5个小节,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小节),描写小伙子想追求那位姑娘,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小节),描写小伙子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2.《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想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二)探究写法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是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关雎》这首诗的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
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拓展延伸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春秋·孙武)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孔子)
《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附:板书设计】
关雎⎩⎪⎪⎨⎪⎪⎧托物起兴⎩⎨⎧所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相思之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梦幻之乐⎩⎨⎧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