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说课稿:12《关雎》说课稿
《关雎》标准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一、课标要求与教材简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之“核心素养内涵”一节中明确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与鉴赏”古诗词学习目标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够借助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诗经>二首》(《关雎》与《蒹葭》篇)位于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在初中阶段是第一次接触《诗经》中的经典篇章,而且是仅此一次的安排。
《关雎》一首,古人将其安排于三百篇之首,充分说明了其在诗教体系的重要性。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意中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情感真挚炽烈,自然朴素,体现了人性、人伦关系美好的一面。
被孔夫子誉为“乐而不yin,哀而不伤”,尽显中华文化温文尔雅的中和之美。
不论在对人的品行教化、对社会伦理的维系方面,还是在语言形式美、审美教育意义方面,都是经典教材,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表述为:“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具体诗句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内容。
”方法与过程目标表述为:“反复诵读,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形式之美,体味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教化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述为:“感受本篇诗歌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心灵受到真善美的触动。
”教学重点的确定:了解《诗经》,诵读感受,把握其相得益彰的形式美与思想内涵;学习比兴手法,体会诗经表现手法的妙处,进而学以致用。
当然在这个过程文言词句的积累、语感的培养一如既往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的确定:《关雎》为何居于《诗经》之首?儒家诗教的深意不好领会,也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
三、说学情与教法:八年级三班学生学习基础总体十分薄弱,古诗文学习很容易走过场。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说课稿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说课稿《关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关雎》。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关雎》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诗经》的首篇。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青年男子对爱情的追求,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学习这首诗,对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诗经》这种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关雎》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美感。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理解其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雎》的朗诵音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音频和图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关雎》是一首古代诗歌,通过播放音频或展示图片,可以营造出与诗歌内容相符合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
图片和音频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诗歌中所描述场景和情感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对于古代诗歌,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而音频和图片可以提供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知识讲解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成书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为学生理解《关雎》奠定基础。
了解《诗经》的成书背景,如时代、社会环境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雎》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从而深入体会诗歌的意义。
介绍《诗经》的主要内容,能让学生对《诗经》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关雎》在其中的地位和特点。
《关雎》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经》中的《关雎》。
咱们先来聊聊《关雎》这首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哈。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它在咱们的语文教材里那可是有着重要的地位。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关雎》以其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古代爱情的美好。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接下来,咱们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希望学生们能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呢,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让学生们体会古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他们正确的爱情观。
那教学重难点又是啥呢?重点当然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啦,难点则在于让学生们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以及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准备了不少教学方法。
比如说诵读法,让学生们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去感悟。
还有讨论法,组织学生们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
再就是点拨法,在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
那咱们再来说说教学过程。
我打算先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
就说啊,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手牵着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男生还时不时地给女生摘一朵小花,女生则笑得像朵花一样。
看着他们甜蜜的样子,我突然就想起了《关雎》里那美好的爱情。
然后呢,我就问学生们,他们想象中的美好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一来,就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顺利地导入新课啦。
导入之后,就是初读环节。
让学生们自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一下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我再范读,给他们纠正读音和节奏。
接下来就是理解诗意啦,让学生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小组讨论,试着理解诗歌的大意。
我会在旁边巡视,给他们一些指导和帮助。
理解了诗意,咱们就得深入探究诗歌的情感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案
在本次教学《诗经二首-关雎》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把握古文韵律和节奏上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讲授《关雎》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色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但仍然感觉到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介绍不够充分,或者是对诗歌中一些关键意象的解释不够到位。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准备更多的图文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雎》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爱情观。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关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的运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诗歌和《关雎》的异同,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关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关雎》中的自然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活动。学生尝试仿写《关雎》的韵律和风格,创作一首简短的诗。
-词汇、词义掌握:学习课文注释,掌握如“关关”、“雎鸠”、“窈窕”等古代词汇的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文化背景了解:认识《诗经》的成书背景,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增强文化底蕴。
举例:《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重点在于理解“雎鸠”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以及“窈窕淑女”和“君子好逑”所表达的古代婚恋观。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教案
教学设计:《关雎》【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三分钟分享一名学生登台分享故事,其他学生倾听。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二是渲染课堂气氛,三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导入新课如果说我们与诗歌最初的相遇始于唐诗,那么真正想走进诗歌的殿堂一定是在《诗经》里,因为《诗经》才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今天我们逆流而上去《诗经》里聆听一首古老的恋曲《关雎》。
三、走近《诗经》教师出示自创的一首小诗,请学生欣赏的同时找出其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并出示《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简介。
请学生点评小诗和文学常识简介哪种形式好,初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四、吟《关雎》(一)一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容易读错的字词。
2、学生齐读字词3、学生齐读诗歌。
(二)二读,读对节奏1、同桌之间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读,同学点评。
(三)三读,读出味道1、播放范读录音,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试读3、学生展示朗读4、齐读(四)四读,读出美感师生合作美读《关雎》五、悟《关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三个任务: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诗。
2、《关雎》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这首诗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六、品《关雎》学生活动:用心品一品,赏一赏诗歌中那些打动你的美点。
(提示:可以从语言、人物、情感、意境等方面品析)我从这个(词/句子)中品出了《关雎》的美,它/他/她。
七、绘《关雎》“诗中有画”,选取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学生全班展示。
八、唱《关雎》学生活动: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给《关雎》编上曲子并唱一唱。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关雎》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关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关雎》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古诗文。
这首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古代民间诗歌的代表之一。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通过对鸟鸣和草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的意义深远,表达了人类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关雎》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关雎》所表达的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关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2.原因:古诗文的语言和现代文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转换能力。
同时,古代文化背景和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文,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关雎》。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关雎》,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第12课《关雎》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关雎》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关雎》。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等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具体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关雎》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诗经>二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在某方面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讲述了一位痴情小伙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青年男女真挚、纯粹的健康爱情观。
2、学情分析:初二下期的同学对于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因为是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诗经》,所以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会有一些朦胧的情感产生,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单元目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结合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2)结合注释,掌握如“关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寤wù寐mèi、芼mào”等重点字词;(3)诵读课文,划分节奏,注意感受诗歌的韵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讨论法,了解赋、比、兴的艺术特色,品味诗歌重章叠句的语言美,分析“雎鸠、荇菜、琴瑟”等意象,多元解读本文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古代劳动人民对淳朴爱情的执着追求,培养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本单元目标“反复朗诵课文,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积累文言词语”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掌握本课(寤寐、窈窕、芼等)重难点词语,了解并掌握赋、比、兴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雎鸠、荇菜、琴瑟”等意象。
2、教学难点(由于八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诗经》,对《诗经》中的内容掌握不多,且处于青春期,对情感话题比较敏感,因此,我将教学难点设置如下:)反复诵读和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重章叠句的语言美,从多个方面解读本文主旨,体悟诗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培养健康的爱情观。
《关雎》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冯天军一、说教材《关雎》选自《诗经》。
《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写“君子”因为见到雎鸠和鸣而产生对“淑女”的爱慕之情,以及求之不得的“辗转反侧”和弹琴鼓瑟敲钟击鼓去取悦“淑女”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首叙事诗。
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比兴发端和重章叠句和的表现手法。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说目标知识与能立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图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三、说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本诗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四、说难点1.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情感美。
五、说方法1.品读法2.讨论点拨法3。
归纳法六、说教具运用多媒体PPT和播放器七、说课时1课时八、说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手法;总结规律,指导学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PPT展示赵翼《论诗》,引出风骚,再引出《诗经》,导入《关雎》板书:《诗经》《楚辞》《国风》《离骚》杜甫李白(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才人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三、辨字音,明音韵。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强调停顿、情感)、自读、齐读.出示投影:教师归纳并板书:语言美:双声叠韵押韵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第12课《关雎》说课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表 现 手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法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3、译背关雎,通文本大意
关雎
拟声词
水中的陆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善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的配偶。 逑,配偶。
3、译背关雎,通文本大意
一种可食的水草 求取。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用范读,跟读,配乐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感情和意境,体味 诗歌语言。(重点) 2.梳理诗句字词释义,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 兴的手法。(重点) 3.学习分析淑女、君子的人物形象。正确理解本诗中男女青 年纯真美好的爱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学生兴趣 2、朗读关雎,晓文学常识 3、译背关雎,通文本大意 4、再读关雎,赏诗情画意 5、精读关雎,析人物形象 6、拓展延伸,悟深刻道理 7、总结主旨,品艺术手法
7、总结主旨,品艺术手法
2.写作特色
关雎
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左右采之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比 比喻 兴 托物起兴,即先言它物,
以引起所吟咏的对象。
关雎
窈
窕
关淑 女 , 君 子
好
雎 《
逑 。
诗
经》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关雎》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四篇课文。
诵读这一单元的诗文,能让学生了解古人的 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 感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关雎》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们自己尝试创作诗句,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体验。我观察到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指导学生创作时,需要给出更具体的指导和反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比兴手法。
最后,今天的总结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们自己来总结学习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馈机会。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还不太熟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提供一些结构化的框架,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关雎》这首诗的美妙之处。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对比兴手法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一些调整。
首先,我发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比兴手法感兴趣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我用了“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样的现代歌词来类比《关雎》中的比兴,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这种贴近生活的引入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经》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关雎》的比兴手法,提高审美品味;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和表达情感;
4.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关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经关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用诗歌来表达情感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关雎》的奥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关雎》和《蒹葭》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关雎》和《蒹葭》说课稿12 《诗经》两首一、说教材:《〈诗经〉两首》是初中语文教材8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课文,单元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进程、思想感情及其艺术效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本次课将要学习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是诗经的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是相似的,情感基调是相近的,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特点,现将教学目标拟订如下: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作的能力。
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说教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根据诗歌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四言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讨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讨论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3、比较法:本节课,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善教人者,应教人方法,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
”1、利用课件,创设有利于教学的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设置讨论题,在讨论中理清文章线索。
3、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形成运用、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课程安排为2课时,以《蒹葭》为例说环节)㈠导入新课:(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第12课《关雎》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关雎》,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 感受声韵之美。
2. 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手法。 3. 读思结合,通过人物形象的解读,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
情,深入体会内在情韵和美好境界。
教学设想
1. 诵读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声韵之美 从语言文字入手,诵读感受诗歌声韵之美。将诵读与问题
设计意图: 赋比兴是《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帮助 学生理解其内涵
教学过程
四、体悟情感
揣摩析男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概括“君子”形象
情感 变化:
爱慕:真诚思念 求而不得:焦急苦闷 幻想得之:愉悦欢欣
君子形象:
有修养、品德高尚,坦率、热情,痴情、对爱情执着,有礼有节
教学过程
五、诗歌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学常识导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传统 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有许多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 往和追求,或书法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教学过程
二、诵读
反复诵读这首诗歌,概括语言形式的特点。教师范读,读出韵味
融合,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 (把握四言诗的节奏、读好韵字、体会重章叠句的音韵美)
2. 了解赋比兴,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帮助
学生理解其内涵,并通过诵读和品析,体会其效果,感受诗歌 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3. 整体感知,细品慢读,感悟“君子”“淑女”的形象 深入内容的探究。《关雎》讲述了一个酸涩而又甜蜜、曲
设计意图: 将诵读与问题融合,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关雎》说课教学课件
驱散生命的黑暗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 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 勒的作品。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 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 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 篇文章:
《再塑生命》《亲近自然》 《关于“爱”的含义》合 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 行使其自然分为三个部分。
你认为莎莉文老师 的教学有何特点?
结合你所了解到的 信息,说说海伦·凯 勒为什么称莎莉文 老师为”再塑生命” 的人?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表现手法有赋、 比、兴三种。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 《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 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 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 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多是宗庙、 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赋: 即陈述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即借助 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
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
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捞取。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钟鼓:钟和鼓。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译文: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文静美
关雎
热
起兴 荇菜
淑女
流采芼
烈 而 美 好
君子 求 友 乐
的 爱
情
《关雎》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描写了一位青 年执着地追求一位漂亮而善良的姑娘,反复倾诉内心 缠绵的情思,急切盼望.恰当运用“兴”的手法。 如本诗的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
《关雎》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3、有感情吟诵这首诗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5.品味诗歌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吟诵诗歌手段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创造性地运用吟诵诗歌手段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方法1、唱读法2、讨论法3、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培养兴趣,走进诗经1、走进诗经《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2、导入爱,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穿越时间的隧道,领略远古的诗意与甜美,花前月下的浪漫,辗转反侧的体会,这就是爱的滋味,循着爱的歌声,沿着情的足迹,踏访《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追寻爱的源泉,品味我生之初的情愫。
3、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为《诗》,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是爱情诗的开山之作。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诗经》中的“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被统称为《诗经》的“六义”,成为《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
“风雅”和“比兴”更成为《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代称。
风、雅、颂《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关雎》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11 说教材《关雎》是《诗经》中的开篇之作,也是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与追求。
这首诗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关雎》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古代爱情的纯真与美好,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1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12 说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讲解法: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21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讲述古代爱情故事或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正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译读:结合注释,学生翻译诗歌,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和句式。
品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等,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诵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拓展: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122 说学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诗歌。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探究学习: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创新思维。
13 说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呈现诗歌的重点字词、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4 说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关雎的说课稿
关雎的说课稿《关雎》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经》中的《关雎》。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开篇之篇。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
《关雎》以其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爱慕与追求,通过对雎鸠鸟的和鸣、河边采摘荇菜的女子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纯真。
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风俗,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言文基础知识,但对于《诗经》这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还比较陌生,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等方式,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3)学生能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手法的运用、重章叠句的结构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爱情,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2)让学生体会《诗经》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第12课《关雎》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关雎》说课稿《<关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经》中的《关雎》。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也是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爱慕之情。
这首诗在《诗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
在教材编排上,《关雎》被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的古诗词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诗经》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对于爱情这个主题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但对于古代爱情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诗歌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理解诗歌的大意,能够准确背诵和默写全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真挚的爱情,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分析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古代爱情观念与现代爱情观念的差异。
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和含蓄。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如人物形象、情感变化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初中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语文《关雎》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关雎》。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册教材主要是学习四大文学样式,在教材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在古文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是古代诗歌,而《诗经两首》是最能代表我国诗歌源头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读准字音;理解大意;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智把握情感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读准字音;理解大意;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羞于表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我首先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感受。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文化熏陶法: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指出,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说课稿:12《关雎》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关雎》。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册教材主要是学习四大文学样式,在教材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在古文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是古代诗歌,而《诗经两首》是最能代表我国诗歌源头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智把握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羞于表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我首先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
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感受。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文化熏陶法: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指出,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3)任务驱动法:在学例中包含的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
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同时,通过朗读、展示、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学习法。
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2、合作探究法。
通过自学方法后,尝试于学例中的探究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合作讨论
3、朗读法。
在朗读中感知节奏,重章叠句等知识点。
4、知识迁移法。
使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得以感悟。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情境导入。
其依据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我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理智思维在现实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
优哉游哉琴瑟友之
君子好逑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钟鼓乐之
好逑→→→求(哀)→→→梦中求(乐)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将主人公感情线索较明晰的展现出来,并将孔子的评价与
诗歌相联系,凸显出来,在知识与思想上加深学生的认知。
5. 布置作业。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1)整理笔记:(2)提出其他问题。
目的是巩固所学,保护学生求知欲。
七、说小结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学案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爱情现象,学生具有了懵懵懂懂的认识,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思考的过程中我进行了点拨和指导,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
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
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自以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