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教案(优秀6篇)
《正比例函数》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正比例函数》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正比例》优秀教学反思篇一刚刚上完正比例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心得:1、比例是建立在比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回顾明确什么是是比。
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比号写法,另一种是用分数写法。
2、单刀直入(其实学生已经预习知道)主题,告诉学生什么叫做正比例:两个量发生变化后(可以变大爷可以变小),他们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老师例子说明,并且请学生互动找例子。
3、现在这个环节是比较重要的,我不认同书本上就靠表格天数据来认知正比例。
首先强调这两个量都可以作为比的前项后后项,但是最好是写出有意义的比;其次,要求学生针对每一对数据表格都要写出一个比,并且求出比值,从而加深对正比例的意义的理解,也强化了正比例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这个环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起空洞地填写表格要实在的多,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基本上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能准确地判断正比例。
4、运用以上的知识和方法,请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
检查结果基本上没有错误。
注意点:让学生自己找生活中的例子可能不是很准确;表达阐述正比例的关系中,有些例子需要加入前提,如直径和半径成正比例的前提是同圆或等圆。
《正比例》优秀教学反思篇二正比例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从内容上看,正比例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仅要理解其意义,还要学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时还要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正比例关系。
教师要渗透给学生一些函数的思想,为他们以后的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图象的同时,我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探索和理解两个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材料,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其画法。
正比例函数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正比例函数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函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图象特征。
三、实例分析与应用(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正比例函数的知识。
2. 布置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在实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节奏紧凑,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时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函数的知识。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正比例函数教案与教学设计(两份)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对于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三、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条件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教学方法:结构教学法、以学生“再创造”为主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与函数有关的知识点,它们都是一些一般性的问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来研究几个特殊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首先,我们来研究一次函数.(板书)(二)整体感知提问:1.什么是函数?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3.你能否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若学生举的例子正是一次函数,就把它写在黑板上,用于讲解;若学生举的例子不适合,可采用书上给出的例子讲解.提问:(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函数关系)(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使学生明确函数就是等号左边的s和y;而自变量是x 和t之后,明确等号右边其实是一个代数式的形式,以便回答下一个问题.(3)在这些函数式中,含有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子?这个问题是给出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关键问题,若学生没有想到用“一次式”这种方式表示,教师可直接向学生提出“是关于自变量的几次式”这个问题,再由学生回答.(4)结合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你能否说出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样的?由学生讨论回答,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加以总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由上面的问题结果综合得到:(板书)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提问:(1)k、b是常数的含义是什么?答:对于一个特定的函数式,k和b的值是固定的.(2)对于函数y=2x+3和y=-2x-5,你能否指出其中的k和b?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为了向学生进一步说明k和b是常数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充分体会一次函数标准形式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分清其中的k和b,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强调学生在回答时,注意k和b的符号.(3)k≠0这个条件能否省略不写?由学生讨论回答,指出若k=0,则y=kx+b变形为y=b,b是关于x的0次式,因此不是一次函数,不必向学生交待常函数的意义.(4)上述一次函数的定义中,限制了k≠0,那么b能否为0呢?若b=0,上述式子变形为什么样?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通过这种引法,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是有关系的.由问题(4)总结,板书:特别地,当 b=0时,一次函数y=kx+b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提问:(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有怎样的关系?答: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2)小学时,学过正比例的知识吗?是怎样叙述的?请你回忆一下.小学叙述时,是强调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写成式子是y=kx(k为常数,k不等于0)提问:小学学过的正比例与我们现在说的正比例函数有什么关系?先由学生观察,然后总结:把小学学过的正比关系的式子加以变形就成为y=kx(k一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正比例函数.由于小学定义时k为商,所以k当然不为0,这个细节可由教师提问后学生回答.但小学学习时,x与y只能取正数,但现在就不同了,x和y可以取任意实数.由这个总结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能加以系统的理解.练习一:P.105中1 口答.注意:一定要让学生说清原因.刚才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能否根据实际问题自己列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呢?(出示幻灯)例1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1)求小球速度v(米/秒)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3.5秒时小球的速度;(3)求经过几秒小球的速度可变化为10米/秒.分析:v与t是正比例关系,若学生有困难,可出示下表帮助学生理解:例2 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6升,求油箱中的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这道题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以提问的方式分析:(1)油箱中的油为什么会减少?(耗油)(2)余油量与什么有关?(原油量与耗油量)(3)耗油量与什么有关,怎样表示?(4)你能否确定这个函数关系式?(5)这道题是实际问题,拖拉机能否一直工作?什么时候拖拉机不能工作了呢?练习二:P.105中2 填在书上,口答,注意单位(万元).(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是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不是上来就给出概念让学生背,而是通过一些函数的解析式让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概念,然后通过一次函数概念中的一些条件的分析得出正比例函数,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关于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和难点,教师更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把问题层层剖析,使学生能理解实际问题的含义,由此自然而然地达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目的.(四)总结、扩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特殊的函数?2.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一般形式吗?3.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有怎样的关系?4.确定实际问题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应注意什么?《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人教数学八下19.2.1正比例函数(教案)
5.数学思维:在探索正比例函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表达式:y=kx(k为常数,k≠0),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应着重讲解k值的含义及其对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正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种量成比例变化的情况?”(如:物体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正比例函数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正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例常数k的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正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特点。
3.能够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5分钟)1.反思:回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的线性函数,谈谈它的特点和性质。
2.引入新知:今天我们将学习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和线性函数有什么异同之处?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定义: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线性函数,其表达式为y=kx(k≠0),其中k为常数,叫做比例因子。
2.性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必经过原点(0,0);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同一点(如(1,k)或(k,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总是经过第一象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通过原点,且不会经过其他象限。
步骤三: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15分钟)1.提示学生如何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利用比例因子k的值来确定斜率,y轴上为k,x轴上为1/k的点,连接得到的点,绘制图象。
2.利用绘制的图象让学生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让学生从图象中确定比例因子k的值。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是否正比例关系,并求出比例因子k的值。
2.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正比例函数求解,如:张璐每天跑步30分钟能消耗300卡路里的热量,如果她每天跑步60分钟,能消耗多少卡路里的热量?3.提供足够的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步骤五:实际应用(15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如:手机话费与通话时间的关系、汽车行驶里程与耗油量的关系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可能存在的正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1.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强调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特点。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正确表示和解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3.能够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表示;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2.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正确表示和解读;3.如何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挂图、实物或图片;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0分钟)1.分享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例如“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发现骑行速度和所需时间成正比。
你知道什么是正比例吗?有没有其他与时间成正比的情况?”2.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的认识。
第二步: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0分钟)1.分享生活中的一些正比例情况,例如“购买食材重量和价格成正比”、“距离和时间成正比”等;2.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如果两个量的比保持不变,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直线通过原点来表示,那么这种关系就叫做正比例。
”3.通过实例和图表的方式,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第三步: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表示(30分钟)1.介绍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值的正负性、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的图像过原点等;2.通过实例和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例如“绘制购买食材重量和价格成正比的图像”;3.辅助教具:提供挂图或实物让学生观察。
第四步:实例分析与应用(30分钟)1.利用实例让学生探究如何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的距离是40公里,骑行速度是20公里/小时,求小明到B地需要多长时间?”;2.引导学生用代入法求解,提醒他们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思路。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1.整理课堂内容,强调正比例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2.鼓励学生总结常见的正比例函数情况,并举例说明;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消化和巩固所学内容。
19.2正比例函数(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正比例函数是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单价与总价等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行驶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正比例函数来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正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些迷茫,可能是我没有把问题讲得足够清楚。下次我可以尝试用更直观的方式,如图片或实物,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强调函数表达式y=kx中,k为常数且k≠0的特点,这是区分正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核心。
-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理解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k>0时递增,k<0时递减)和奇偶性(关于原点对称),这些性质是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依据。
八年级数学上册《正比例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3.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正比例函数。从简单的判断题、选择题到综合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比例函数的知识。
4.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目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5.课后反思:要求学生撰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正比例函数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反思内容:可以包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解题方法的掌握、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等。
6.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这种关系呢?”
(二)讲授新知
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教师给出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并解释相关概念。
-解释:“正比例函数是指一个函数,当自变量x的值增大或减小时,其对应的函数值y也按照相同的比例增大或减小。”
2.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引导学生根据定义推导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kx(k≠0)。
-提示:在解决提高题时,鼓励学生运用图像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创新实践: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创新题目,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正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需将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创新。
4.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作业,让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解决一个综合性的正比例函数问题。
-提问:“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
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教案正比例函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解正比例函数的具体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能够找出具备正比例关系的实例,并求解其表达式;3.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正比例函数进行分析与求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导入新知识的环节可以通过提问或例子来引入,例如:“小明去市场买苹果,他发现,苹果的价格与购买的数量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你们能猜出这种规律是什么吗?”;2. 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利用上述例子,介绍苹果的价格与购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3. 定义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即函数y=kx,其中k为常数;4.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解正比例函数的具体表达式,例如将苹果的价格和购买的数量对应起来,列出表格,找到规律性,并得出函数表达式;5. 练习,让学生自行找例子,进行求解;6. 引入实际问题,例如地铁票价与乘坐的里程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求解;7. 检查与讨论,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与答案,并进行讨论;8. 给出总结与归纳,总结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9. 作业布置,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四、教学流程及方法本节课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入,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再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正比例函数的规律与性质;最后通过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相关的实例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 学生的思维深度与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七、教学后续1.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深入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应用领域;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加一些数学竞赛;3. 随时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正比例【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
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函数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2)学会用图像表示正比例函数,并能识别和解析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函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正比例函数的性质;(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2)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2)如何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和解析正比例函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函数的概念、图像等;(2)提问:什么是正比例函数?它有什么特点?2. 自主探索:(1)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结其性质;(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2)阐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过原点等;(3)举例说明正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2)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正比例函数的特点;(2)强调正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并绘制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2. 从日常生活中找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实际例子,分析并解析该例子中的正比例函数。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程度如何;2.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4.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19.2.1 正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在用描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象过程中发现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2、能用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简便地画出正比例函数图像3、能够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习重点:画正比例函数图像及总结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学习难点: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学习过程:(一)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1.刘翔跑步的关系式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1)圆的周长l 随半径r 的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3cm ,铁块的质量m (单位:g )随它的体积V (单位:3cm )的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 ,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练习本的本数n 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 (单位:℃)随冷冻时间t (单位:min )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探究: • (1)以上对应关系都是函数关系吗?其变量和常量分别是什么?进一步指出谁是自变量,谁是函数值?(2)认真观察自变量和常量运用什么运算符号连接起来的?这些常量可以取哪些值?(3)这4个函数表达式与问题1的函数表达式 y =8.54x 有何共同特征?请你用语言加以描述.• 1.如果我们把这个常数记为k ,你能用数学式子表达吗?• 2.对这个常数k 有何要求呢?为什么?•3.请你尝试给这类特殊函数下个定义: •(1)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 的形式; • (2)一般地,形如 ( )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 。
4、你能列举出一些正比例函数的例子?跟踪练习(一):1.下列式子,哪些表示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如果是,请你指出正比例系数k 的值.(1)y =-0.1x (2)y=x/2(3)y =2x 2 (4)y 2=4x(5)y =-4x +3 (6)y=2(x -x 2 )+2x 2(二)、1.如果y =(k -1)x ,是y 关于x 的正比例函数,则k 满足________________.2.如果y=kx k-1,是y 关于x 的正比例函数,则k =__________.3.如果y =3x +k-4,是y 关于x 的正比例函数,则k =_________.(二)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与性质知识链接: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y=2x 列表得1) ;(2) (2) y=-2x解:列表得:观察所画图像,填写你发现的规律:(3) 函数y=2x ,x y2-=的图像是经过 的 __________. (4) 函数x y 2=的图像经过第_______象限,从左到右呈_______趋势,即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5) 函数x y 2-=的图像经过第_______象限,从左到右呈_______趋势,即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三、比较总结(1)想想看,经过原点与点(1,k )的直线是哪个函数的图像?(2)思考: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时,怎样画最简便?为什么?(3)上面总结的正比例函数规律对其他正比例函数适用吗?具有一般规律吗?下面我们一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画法完成下面函数图像2.试一试: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 y=23x (2)、 y=-3x总结: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kx y =(k ≠0)是一条经过 .当k > 0时,直线经过 象限,从左到右呈 趋势,即y 随x 的增大而 当k 〈0时,直线经过 象限,从左到右呈 趋势,即y 随x 的增大 而 跟踪练习(二):1. .函数x y 5-=的图像在第_______象限,经过点(0,____)与点(1,____),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2、已知正比例函数y=(3-k)x,若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若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四、总结归纳1、整理知识:正比例函数——1、 定义2、 图象特征3、 性质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化归、数形结合。
《正比例函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正比例函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正比例函数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函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变量和函数的概念及图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正比例函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正比例函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1)通过对不同背景下函数模型的比较,接受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在用描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1)利用发现的性质简便地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结合函数图象揭示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教学方法:1、教法:本节教材实例取自生活实际,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大量活生生的正比例函数模型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贴近于现实生活,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设问,适时适度运用激励性语言,采用引导讨论法,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
2、学法:倡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观察、思考、探索、归纳”整个思维过程。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重现生活中事物变化过程,将教材中的静态画面转变为动态画面,从视觉、听觉吸引学生观察、体验,从而进一步思考、探究,得出结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1、实物情境:春天到了,燕子又飞回来了。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燕欧飞行图片),196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欧(候鸟)套上标志杆;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主备:徐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2.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3.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二)能力目标1.经历思考、探究过程、发展总结归纳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体验数形之间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三)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2)下列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来表示?1.圆的周长L与半径r的函数关系.2.正方形的周长C与边长x的函数关系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放在一起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 的变化而变化.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x(分)的变化而变化.(3)认真观察以上出现的四个函数解析式,分别说出哪些是常数、自变量和函数.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二、新课讲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活动一]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1)y =2x (2)y = x+2 (3)y=x/3(4)y=3/x (5)y=x2+1 (6)y=-1/2x2、填空(1)若y =5x 3m-2 是正比例函数,则m = 。
(2)若y=(m-1)x m2 是正比例函数,则m = 。
[活动二]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1.y=2x 2.y=-2x画出函数图像尝试练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比较.y=12x 2.y=-1x总结两个函数图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相关推荐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1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教学准备表格、、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一)比的知识:1.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初中正比例的函数教案
初中正比例的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特征。
2. 能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3. 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教学重点:1.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变量和函数的概念。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像,那么函数的图像有哪些类型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kx(k是常数,k≠0),那么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 讲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a.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b. 正比例函数的斜率k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
c.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2. 让学生尝试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正比例函数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巩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正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正比例函数(优质课教案)
正比例函数(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绘制正比例函数的方法;•能够解决与正比例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点概述正比例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特殊函数,它的特点是变量之间存在着“成比例”的关系。
正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花费与购买数量的关系等。
学生在初次接触正比例函数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
因此,本节课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达到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正比例函数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首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如:假设小明骑自行车到学校的路程是30公里,他分别以10公里/小时和1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
请问他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校?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 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简要介绍。
如:正比例函数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着“成比例”的关系。
如果两个变量 x 和 y 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我们可以称它们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函数的表示形式为 y = kx,其中 k 是常数。
正比例函数有以下性质:•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函数图像是经过原点的直线;•随着 x 的增加,y 也会相应地增加。
3. 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一个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如:给定一个正比例函数 y = 2x,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点(如 (1, 2)、(2, 4)、(3, 6) 等)并将它们连接起来,得到函数的图像。
请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绘制,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形态。
4.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几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正比例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如:•问题一:某餐厅的每小时能服务30桌客人,如果餐厅准备了300桌餐具,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用完?•问题二:某班级有30名学生,班长将代表信发给每位同学,如果每份信需要2分钟发完,班长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请学生尝试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将解决过程写成算式,最终求得答案。
《正比例》教案【3篇】
《正比例》教案【3篇】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教案《正比例函数》教案《正比例函数》教案1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所行时间和所行路程。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一定)因为路程和时间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0。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一定)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思考题。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
然后再提问:这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枝数比的比值一定)你是怎样发现的?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把板书补充成c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枝数比的比值一定)3、概括。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第一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与表达式1.1 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即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
解释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 kx (k 为常数)。
1.2 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参数k解释参数k 的含义,即比例常数。
引导学生理解k 的正负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第二章: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2.1 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利用数轴和坐标系,引导学生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强调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且斜率为k。
2.2 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解释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斜率表示y 随x 变化的速率。
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截距为0,即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为0。
第三章:正比例函数的性质3.1 单调性解释正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即函数图象是一条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直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和分析表达式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2 过原点强调正比例函数图象一定经过原点(0,0)。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验证这一性质。
第四章: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4.1 横轴交点解释正比例函数与x 轴的交点为(0,0)。
引导学生通过表达式和图象来确定横轴交点。
4.2 纵轴交点解释正比例函数与y 轴的交点为(0,k)。
引导学生通过表达式和图象来确定纵轴交点。
第五章:正比例函数的应用5.1 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正比例函数的应用,例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成正比例的。
5.2 解题方法解释如何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方程和绘制图象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变换6.1 横向变换讲解正比例函数图象在x 轴方向上的变换,如平移、翻折等。
引导学生通过图象来理解和掌握变换规律。
6.2 纵向变换讲解正比例函数图象在y 轴方向上的变换,如平移、翻折等。
引导学生通过图象来理解和掌握变换规律。
第七章:正比例函数与坐标系的交点7.1 函数图象与坐标系的交点讲解正比例函数图象与坐标系的交点,包括原点、横轴交点和纵轴交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1 正比例函数八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范德彪时间:年月日课时安排与说明:1课时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经历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特点;(2)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3)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简单的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2、内容分析(1)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是初中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也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函数,要通过对正比例函数内容的学习,为后续类比学习一般一次函数打好基础,了解研究函数的基本套路和方法,积累研究一般一次函数乃至其他各种函数的基本经验.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概括出这些函数关系式具有的共同特征,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再用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对具体函数进行辨析,对实际事例进行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本节课的教学重是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教学难点是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正比例函数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初等函数,由于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函数基本概念理解未必深刻,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进一步强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函数具有的共同特征,即函数与自变量的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一定,都等于自变量前的常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再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学生是年龄心理特点:班上的学生已经有了综合应用知识的意识,并且在学生学习氛围中有了想自己动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因此,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4、设计思路(1)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既要借助具体的函数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即实际问题的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是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核心;也要加强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即根据实际问题构建的函数模型中,函数和自变量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是一定的,等于比例系数,反映在函数解析式上,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这是正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2)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函数图象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函数的最基础的知识,知道了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象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重点研究一种最基本的具体函数——一次函数,本节课先研究特殊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二)新授课活动一:情境设问,初步感知问题12011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 1 318km.设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0km/h.考虑以下问题:(1)乘京沪高铁列车,从始发站北京南站到终点站上海虹桥站,约需多少小时(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y(单位:km)与运行时间t(单位:h)之间有何数量关系?(3)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2.5h后,是否已经过了距始发站1 100km的南京南站?【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是典型的行程问题,数量关系是学生熟悉的“路程=速度×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即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的能力,初步体会函数建模思想.解:(1)乘京沪高铁列车全程运行时间约需1318÷300≈4.4(h).(2)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y是运行时间t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y=300t (0≤t≤4.4).(3)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2.5h的行程,是当t=2.5时,函数y=300t的值,即y=300×2.5=750(km)。
这时列车尚未到达距始发站1 100km的南京南站。
对问题(1)学生解答后可追问:在京沪高速铁路上以平均速度300km/h运行的列车,其运行时间在什么范围内?【设计意图】由于自变量t是列车运行时间,作为实际问题,自变量的取值是受限制的,应对其取值范围作出说明.对问题(2)的分析解答过程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追问1】这个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试说明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函数关系蕴涵在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对理由的说明学生可能有障碍,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函数概念的学习过程,用函数的概念来回答:问题中的两个变量,当其中的变量t变化时,另一个变量y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对于变量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追问2】请你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分析解析式在结构上是什么形式?【追问3】对于自变量t和函数y的每一对对应值,y与t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会发生变化吗?【师生活动】追问2学生独立完成写出解析式,观察解析式的结构形式后发表意见与同学交流;追问3分小组分别取不同的对应值,求出比值后先小组内统一意见,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结构形式为:左边是表示函数的字母,右边是常数(量)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正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是:对于自变量和函数的每一对对应值,函数值与自变量的比值是一定的,都等于自变量前的那个常数.对问题(3)的分析解答后可追问:我们是怎样确认列车是否已经过了南京南站的?【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函数解析式,求自变量t=2.5时的函数值,得出列车出发2.5小时的行程,再与两站的实际距离比较,对实际问题的作出解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用函数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活动二:类比思考,概括共性问题2思考:下列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变化而变化.(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练习本的个数n的变化而变化.(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师生活动】学生根据每个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和已知条件,运用函数建模思想独立写出每个问题中变量间的函数解析式.【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知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函数关系,体会并运用函数建模思想,提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的能力.解:上面问题中,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1)l=2πr;(2)m=7.8V;(3)h=0.5n;(4)T=-2t.【追问】这些函数解析式有哪些共同特征?【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类比问题1的分析方法,对4个解析式从结构形式上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组织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抽象出的函数模型观察比较,找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为归纳抽象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作准备.【归纳】上述两个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
一般地,形如y =kx (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活动三:辨析应用,深化认知(1)请你举出几个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完成教科书第87页练习1,补充问题: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是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后交流,教师予以激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概念辨析正比例函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根据已知条件抽象出函数模型并辨析是否是正比例函数.活动四: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例1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 x y x y 312==,的图象。
解:(1)列表:x… -3 -2 -1 0 1 2 3 … x y 2=… -6 -4-20 246 … x y 31=…-132- 31- 031 32 1…(2)描点并连线观察并思考:(1)在k >0 的情况下,函数图象经过哪些象限?图象从左向右看,是上升还是下降?(2)对应地,自变量的值从左往右如何变化?对应的函数值是随着增大还是减小?(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 x y x y 45.1-=-=,的图象。
解:(1)列表:x…-3-2-1123…x y 5.1-= … -4.5 -3 -1.5 0 1.5 3 4.5 … x y 4-=…1284-4-8-12…(2)描点并连线观察并思考:(1)在k <0 的情况下,函数图象经过哪些象限?图象从左向右看,是上升还是下降?(2)对应地,自变量的值从左往右如何变化?对应的函数值是随着增大还是减小?【归纳】(1)一般地,正比例函数 y=kx (k 是常数,k ≠0 )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 y=kx 。
(2)当k > 0时,直线 y=kx 经过第三、第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 当k <0时,直线 y=kx 经过第二、第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 的增大y 反而减小。
(3)因为过原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们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确定两点,通常是(0,0)和(1,k )。
正比例函数0k >0k <图象经过的象限 一、三象限 二、四象限 图象形状 过原点,从左向右↗过原点,从左向右↘增减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三)课堂小结(1)正比例函数概念是什么?(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征是?(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四)反馈教科书第87页练习第2题(五)作业布置与课外辅导教科书第89页练习(六)板书设计三、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