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案 不寐
不寐(失眠症)中医临床路径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不寐(二)西医病名:失眠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3. 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4. 瘀血内阻证: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5. 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6. 心胆气虚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7. 心肾不交证: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患者李某,女性,40岁,平时工作繁忙,经常面临压力。
近期出现失眠症状,无法入睡,入睡后易醒,睡眠质量差,白天精神不振,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和观察舌象,中医医生初步判断为肝郁气滞导致的失眠。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影响到心脾肾等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失眠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不寐的关键是疏肝理气,调节心脾肾功能。
中医医生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1. 柴胡泻肝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茯苓、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调和胃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郁气滞。
2. 安神补心汤:黄连、黄芩、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等药物组成,具有镇定安神、养心补脾的作用,可以帮助恢复心脾功能。
患者每天服用上述方剂,每日两剂,早晚空腹服用,每剂煎煮30分钟。
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调整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明显减轻,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继续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失眠完全消失,精神状态良好,工作效率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是以调节脏腑功能为基础的。
中药方剂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的,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同时,合理的作息习惯对于治疗不寐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不寐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病因导致的失眠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治疗失眠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是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中药方剂的配伍和合理的作息习惯是治疗失眠的关键。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对大家理解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和原理有所帮助。
如果您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不寐
●3)患者伴有纳食不佳,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 苔薄,脉细无力。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之症,涉及脏腑是脾脏。
●4)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分型:心脾两虚。诊断依据:①老年 女性,长期劳心,病程长,起病缓。②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 睡后多梦易醒。③伴有纳食不佳,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 ④查体: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治法】
●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治则。实证宜清火化痰,消导和中; 虚证宜滋补肝肾或益气养血;虚实夹杂者,先去其实,后补其 虚,或补泻兼顾。
第二部分
案例导读。
【案例分解】
1.案例一 心脾两虚证
●(1)案例导入:刘某,女,48岁。2000年10月18日就诊。主 诉失眠1年,曾经自服“安定”来改善睡眠,效果尚可,但停用 后依然失眠,遂来诊。刻见: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醒,心悸 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月经正常。查:面色 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3.案例三 心胆气虚证
●(1)案例导入:马某,女,36岁。因受惊后出现不寐,于 2007年10月11日就诊。刻见:入睡困难,夜寐多梦,易惊醒, 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苔薄, 脉弦细。
●处方:党参30g,茯苓30g,茯神30g,远志10g,龙齿15g,石菖蒲 10g,酸枣仁30g,知母10g,夜交藤30g,磁石30g,五味子10g,百合 30g,郁金15g,合欢皮15g。6剂。
●处方:黄连6g,黄芩10g,生地黄30g,白芍15g,阿胶烊化10g,夜 交藤30g,酸枣仁
●30g,知母10g,百合30g,炒槟榔30g,郁金15g,茯神30g,牛膝15g。 6剂。
3不寐医案选析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二)辨虚实
虚
实
病机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邪Hale Waihona Puke 扰心体弱,面色少华,神 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证候
疲懒言,心悸健忘
便秘溲赤
[辨证论治]
• 二、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气血不足 虚证
阴虚火旺 痰热上扰 实证 肝郁化火
补气养血 滋阴降火 清热化痰 疏肝泄热
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配合安神定志,如养 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脾虚血亏,心 神失养,神不 守舍
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归脾汤
人参、白术、甘草、当 归、黄芪、远志、酸枣 仁、茯神、龙眼肉、木 香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 梦,伴头晕耳鸣,腰膝痠软,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 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 ,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水亏虚,不 能上济于心, 心火炽盛,不 能下交于肾
治则 —— 益肾清平 方药 —— 杞菊地黄丸加减
夏枯草18g 干地黄15g 山药12g
山萸肉9g
泽 泻 9g 牡丹皮 9g 茯苓15g 灵磁石30g
枸杞子15g 甘 菊 9g 砂仁3g
7剂,每日l剂,水煎服
二 诊 (9月21日)
头晕耳鸣有所
好转,两颞作
痛。
三 (9月30日) 诊 夜寐趋安,
头晕耳鸣, 颜痛,烦恚 均已渐瘥, 唯感口干。
路志正治不寐医案
路志正治不寐医案
• 胡某,男,5l岁。2008年8月17日初诊。 • 患者于2年前因工作紧张,出现不寐,久治未见好转,
近1周因外感不寐加重,求治中医。诊时症见夜难安寐 ,多梦易醒,晨起咳嗽少痰,肢体疲劳,四肢沉重,头 昏蒙不清,胸脘满闷,大便稀溏,日3~4次,且不爽, 平素喜甜食、冷饮,舌质暗、苔白厚腻,脉沉滑。
症状为不寐古方病案
不寐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
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
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
用温胆汤,服之而安。
〔附〕许学士治四明董生,卧则魂飞扬,身虽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宵不寐。
群皆以为心病,医之无效。
许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游魂为变,非心也。
以肝有邪,魂不得归于肝,是以卧则飞扬若离体也。
肝主怒,必小怒则剧。
用真珠母为君,龙齿佐之,因有龙齿安魂、虎睛定魄之说。
震按:此二条,俱凭兼见之证,辨为肝胆之病,若汪案之脉细弱而缓,何以不认作阳气两虚?许案不载脉象,亦难核辨。
然肝胆之不寐易治,而心之不寐难瘥。
盖心藏神,肾藏精与志。
寐虽由心,心赖肾之上交。
精以合神,阴能包阳,水火既济,自然熟寐。
《内经》谓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又云:阴跷阳跷,阴阳相交。
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此是不寐要旨,非肝胆病之不寐也。
如人并无外邪侵扰,亦无心事牵挂,而常彻夜不寐者,其神与精必两伤,大病将至,殊非永年之兆。
虽投补心补肾之药,取效甚难。
即《内经》秫米半夏汤,亦有效有不效,或初效继不效,而病者辗转床褥,必求其寐,愈不肯寐,更生烦恼,去寐益远。
慈山先生《老老恒言》云:寐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
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
此诚慧心妙悟,可补轩岐所不逮。
杨曰:二法最妙,确实可行,非悬揣之谈。
中医院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2)痰热内扰:胸闷心烦不寐,头重目眩,厌食呕恶,暧气吞酸,苔黄腻,脉滑数。
(3)阴虚火旺证:心烦,入睡困难,甚则彻夜难眠,多梦,心悸不安,腰膝疲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4)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饮食无味,肢倦神疲,舌质淡,脉细弱。
(5)心胆气虚: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1)肝郁气滞证症状: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方药: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越鞠丸加减。
方药举例:柴胡15〜25g,半夏10g,夏枯草20g,黄苓10g,夜交藤30g,炒枣仁5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茯神20g等。
若肝郁化火,目赤耳鸣,口干而苦,舌红,苔白,脉弦数,可加龙胆草10g,桅子10g,泽泻10g,车前草10g;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加天麻10g、钩藤20g、大黄(后下)15g、芒硝5g(冲服)。
王振涛教授辨治不寐病典型案例分享(一百五十九)
王振涛教授辨治不寐病典型案例分享(一百五十九)一般情况:患者张某,女,70岁,河南郑州人,否认过敏史。
2019年04月16日初诊。
主诉:夜眠不宁10余年,加重20天。
现病史:患者入睡困难, 多大于1小时, 夜间易醒,伴头晕疲乏无力, 心慌, 20天受寒后出现咳嗽、胸闷再发加重,纳可,二便正常。
BP:140mmHg/78mmHg,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不寐病证型:心肾不交证治法:交通心肾初诊方药:按语:不寐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
中医将不寐又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等, 多可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以致心神被扰所导致,病因较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祖国医学认为心居上阳, 在五行属火;肾居下属阴,在五行属水。
心火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如此心与肾水火升降互济,上下交通,则为“心肾相交”。
若这种动态平衡失调,则为“心肾不交”,临床可见水不济火,肾阴虚于下而心火亢于上的阴虚火旺证。
交泰丸以黄连为君,其大苦大寒,主入心经, 生用且用量独重, 意在清心降火除烦, 肉桂辛甘大热,主入肾经, 引火归元,化气升津,既制约黄连苦寒伤阳之性,又无助火之弊,为佐使之用,二药相伍, 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则心神得安,不寐自除。
临床运用时可辨证施治加减使用。
如合并有肝气郁结者,可加柴胡、郁金、合欢花;郁而化火者加炒山栀、牡丹皮、黄芩等;心脾两虚者,加党参、茯神、当归、龙眼肉等;血虚热扰者,加酸枣仁、生地、知母等;痰火扰心者加石菖蒲、竹茹、陈皮、法半夏等;而针对顽固性失眠,可遵循“久病入络”思想,适当佐加活血通络之品。
古方治不寐临证验案5 则
养差,发育迟缓,坐起站立,言语等明显迟于正常同期年龄小儿,舌质淡,脉细弱,治法补养肝肾,辨证:肝肾不足。
治疗六味地黄丸4.5g一日二次,用温开水化开后口服。
用药后1月来诊,见患儿精神及坐起站立行走及言语均较前明显改善,能自行独立行走,汗出减少。
照上法再继服药,半年后逢家人告知,声音言语清晰流畅,能自行小跑。
按:本例患儿,治疗上着眼于滋补肝肾,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如精血不足,不能营于筋骨,则筋骨不健出现行走迟缓等;脑髓未充,神窍不利,则言语不清,故治疗上选用钱乙六味地黄丸。
临床每遇缺钙患儿,则用六味地黄丸调理,获效满意。
2 肝硬化腹水 卢某,男,49岁。
2001年10月5日初诊。
近期经B型超声探查,诊断为肝硬化,肝腹水。
曾求治于西医1月无效。
主证:形体消瘦,腹部膨胀,乏力,小便偏少,心烦,夜寝不安,口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此乃肝肾阴虚之候,治宜滋补肝肾,健脾化瘀。
方用六味地黄加减。
处方当归、山萸肉各12g,杭芍、熟地、茯苓、太子参各15g,炒山药30g,茯苓皮、猪苓、生黄芪各45g,丹参20g,三七粉1g,甘草3g。
上方连用10剂腹水大减,饮食有味,尿量增加,入寝安。
复诊:上方加车前子(包煎)20g,路路通30g。
嘱其连服10剂,腹水基本消失。
按:本例为长期饮酒,肝失条达,肝体失养,肝肾阴虚,脾失键运,肝脾肾功能相互失调,终致气滞,血瘀,水停腹中,故用归芍地黄丸以滋养肝肾,另加黄芪、太子参、茯苓皮、猪苓健脾补气,丹参、三七粉、车前子化瘀行水,诸药合用,切中病机获效满意。
3 遗尿 李某,女,5岁。
2001年4月6日初诊。
遗尿3年余,曾多次治于中西医未见疗效。
患儿发育正常,大便偏干,夜间梦语,平时性急,舌红少苔,脉弦滑。
辨证为肾阴亏虚。
治宜滋养肾阴,疏肝涩尿,予六味地黄加减:处方钩藤、白芍、益智仁、炒山药、山萸肉、熟地、茯苓各10g,丹皮5g,僵虫3g,日一剂,水煎服,嘱其睡前尽量少饮水,1周后复诊,夜间梦语减少,服药期间仅遗尿3次,上方再进15剂,诸症除,遗尿偶尔复发,后投六味地黄丸以资巩固,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近现代名医验案---不寐
近现代名医验案---不寐不寐例一田XX,男,成年,初诊日期:1958年4月17日。
水火不济,引动肝阳上亢,失眠多梦,头痛偏左,法当滋水济火,平肝潜阳。
大生地12克天麦冬各9克细石斛9克珍珠母18克(先煎)煅龙齿12克(先煎)辰茯神9克炒枣仁9克夜交藤12克夜合花6克炒杭菊9克嫩钩藤9克(后下)炒丹皮4.5克(胡建华等整理:程门雪院长学术渊源与成就,《中医杂志》10:19,1979)例二徐X,女性。
大病之后,孕经数月,血分自当不敷,肝家荣养较差,气痞愈后,仍存余蒂,脉象弦滑而细数,姑予滋柔和化以畅生机。
生牡蛎(包先煎)12克旋覆花(包煎)9克淡苁蓉9克桑上寄生15克生赭石9克大麻仁9克生鳖甲(先煎)9克清半夏4.5克炒枳壳实各2.4克芡实米(盐水炒)9克盐知柏各9克莲心(朱拌)6克首乌藤18克乌药6克藕30克据来函云“服15剂,头晕减,心下悸、失眠俱转轻”,是以改拟膏方调理。
处方按原方量,加两倍,增入焦枣仁6克,炒远志18克、血琥珀15克,浓煎炼蜜收膏,每早晚各服一匙,约9克许,白开水化服。
(孔嗣伯整理:孔伯华医案,《中医杂志》8:547,1956)例三沈X,女,56岁,初诊日期:1965年7月18日。
失眠经久不瘥,已逾五载。
轰热上升,两目干涩,心悸不宁。
脉虚弦,当以半夏秫米、黄连阿胶合温胆汤三方出入之。
仙半夏6克(杵)北秫米12克<包)大生地12克杭白芍6克珍珠母30克(先煎)灵磁石24克(先煎)小川连1.5克藕粉炒阿胶9克朱茯苓12克炒竹茹6克小枳实3克橘皮4。
5克柏子仁12克7月21日(二诊),阳跷为病,胆失清宁,失眠经久不瘥。
两目干涩,虚烦心悸,遇事惊慌,脉来虚弦。
再以半夏秫米、黄连阿胶合温胆汤三方并治之。
仙半夏6克(杵)北秫米12克(包)大生地12克杭白芍6克灵磁石24克(先煎)小川连1.5克藕粉炒阿胶9克朱茯苓12克炒竹茹6克小枳实3克橘皮4.5克泡远志4.5克炒枣仁12克(研)3剂。
医案1:中医治疗不寐病(失眠)
医案1:中医治疗不寐病(失眠)
医案1:中医治疗不寐病(失眠)
《顾松园医镜》论不寐:不寐之故,属心血不足,有热所致。
故仲淳曰∶治不寐当以养阴血,清心火为要。
然亦有因肝经血虚,气滞而不寐者,则当疏肝养血。
有因胸膈痰壅,气逆而不寐者,则当涤痰降气。
有因病后血少,或劳症阴虚而不寐者,则当滋阴养目。
此尚大略,然虚实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加减补心丹:生地、白芍、丹皮、枣仁(养血)、麦冬(同竹叶以清心)、茯神、远志、石斛(安神),加竹叶、桂圆肉调服朱砂末。
有痰加竹沥,心火甚者加犀角、黄连,虚者加人参。
此方养血、清心、安神,宗仲淳法甚效,随症加减治之。
一妇患阴虚火症,彻夜不眠者两月,饮食俱废,形体日消,皆谓不治。
仲淳诊视,许以可救。
盖此病虽属虚,幸脏腑无损,心经虽有火,不至灼肺。
况久病脉调,身不发热,岂有他虞。
多服补阴收敛之剂,自然水升火降而愈。
用生脉散加茯苓、枣仁、远志、当归、生地,大剂投之。
因虚甚气怯,佐以琥珀、辰砂、金、银器之类,约百余剂而瘳。
按:顾松园1718年著此书,正值火燥大环境下,所以用药多是清凉滋润。
八仙玉液汤就是他所创立的名方,自诩为救命仙方。
唯论中此案,服药百余剂,或是茯苓用之不当。
神农中医馆陈伟大夫医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
神农中医馆陈伟大夫使用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一例
患者信息:女 43岁
初诊时:2024年6月26日
主诉:睡眠障碍6个月
现症见睡眠差,经常凌晨2点左右醒来,无法再次入睡,舌中裂纹,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细。
诊断:不寐病
证型:心阴不足
治法: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人参片6g茯苓15g玄参10g
丹参10g桔梗10g制远志10g
当归10g五味子10g麦冬15g
天冬10g柏子仁10g地黄15g
龙骨15g茯神15g
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二诊:2024年7月3日
大便干结的情况基本缓解,夜间苏醒时间推迟至凌晨5点左右,醒后能再次入睡,梦多。
效不更方,再予七剂加合欢花,首乌藤
三诊:2024年7月10日
患者偶尔可以睡到6点左右,二便调,白天精神充沛,上方去龙骨,再予14剂。
按语:
此患者工作性质思虑过多,半年的夜间醒来,按六经辨证为少阴症为主,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患者表示时间在肝经循环之中醒来,可见肝经多有不畅,因此使用天王补心丹滋补心阴。
方中人参,茯苓健脾祛湿,玄参当归地黄滋阴补肾,远志茯神柏子仁丹参养心安神,麦冬天冬滋补肺阴,五味子龙骨收敛潜阳。
中医病例-不寐
医案
– 案一
– 阳不交阴,夜不成寐,饮食日减,脉来弦数,暂用 半夏泻心法。
– 法半夏五钱 川连五分茯神二钱 枣仁三钱麦冬三钱 广皮五钱石决明一两 甘草四分鲜竹茹四分
–
(选自《清代名医何书田医案》)
– 案二
– 一陈姓女,38岁,患顽固失眠二年余,每夜只睡 3~4小时,经常头昏,面色萎黄。缘由气恼,情志不 遂,脘腑不舒,偶有呃逆。试投山西名医刘绍武先生, 自拟“调胃汤”加牡蛎二料而获奇效。刘氏调胃汤, 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陈皮、白芍、川军。
•单 验 方
• (1)酸枣仁15g,炒香,捣为末,每晚临睡前服,温
开水或竹叶煎汤调服。 • (2)炒酸枣仁10g,麦冬6g,远志3g,水煎后,晚上
临睡前顿服。 • (3)酸枣树根(连皮)30g,丹参12g水煎1~2小时,分
2次,在午休及晚上临睡前各服1次,每日1剂。
• 五 转归与预后
• 失眠病证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快 外,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治疗难以速效。且 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又易产生变证和坏证,使病 情更加复杂,治疗更加困难。
• (二)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
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 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 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 (三)源流:
• 1)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 2)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 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 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 3)《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 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 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 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 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 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中医病案不寐
中医病案不寐
不寐
姓名:张某性别:女
年龄:39岁民族:汉
职业:教师现住址:
接诊时间:科别:心内
主诉:失眠1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失眠,每夜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伴心
慌心悸,乏力神疲,饮食无味,面色无华。
无咳嗽咳痰、无腹胀腹痛、无发热畏寒等。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无外伤史、手术史、输血史,无“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药食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本地,未曾到外地久居,否认血吸虫疫水和毒物接触史,无吸烟史,无
酗酒及冶游性病史。
婚育史:25岁结婚,育有1子,配偶及儿子均体健。
家族史:未询及特殊遗传家族史及类似的疾病史。
月经史:14岁初潮,每28—30天一次,持续5-7天。
体格检查:BP:125/85mmHg,HR:85次/分,律齐。
神志清,精神可,慢性病容,半卧位,查体配合。
无阳性体征。
舌色淡,脉细弱。
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等均无殊。
辅助检查:多导睡眠图
诊断:中医诊断:不寐
心脾两虚证
西医诊断:失眠?
处方:归脾汤加减。
《临证指南医案》不寐
《临证指南医案》不寐倪多痛阳升。
阴液无以上注。
舌涸赤绛。
烦不成寐。
当益肾水以制心火。
(心火)鲜生地元参麦冬绿豆皮银花竹叶心吴少阳郁火。
不寐。
(胆火)丹皮半夏钩藤桑叶茯苓橘红程(氏)上昼气逆填脘。
子夜寤不肯寐。
乃阳气不降。
议用温胆汤。
温胆去枳实加金斛滚痰丸二钱五分。
顾(四四)须鬓已苍。
面色光亮。
操心烦劳。
阳上升动。
痰饮亦得上溢。
灵枢云。
阳气下交入阴。
阳跷脉满。
令人得寐。
今气越外泄。
阳不入阴。
勉饮酒醴。
欲其神昏假寐。
非调病之法程。
凡中年已后。
男子下元先损。
早上宜用八味丸。
晚时用半夏秫米汤。
(阳跷脉虚)某阳不交阴。
夜卧寐躁。
小半夏汤。
赵(氏)呕吐眩晕。
肝胃两经受病。
阳气不交于阴。
阳跷穴空。
寤不肯寐。
灵枢方半夏秫米汤主之。
又接用人参温胆汤。
某(四二)脉涩。
不能充长肌肉。
夜寐不适。
脾营消索。
无以灌溉故耳。
当用归脾汤意温之。
(脾营虚)嫩黄于术茯神远志枣仁当归炙草桂圆新会皮某肝阳不降。
夜无寐。
进酸枣仁法。
(胆液亏阳升虚烦)枣仁知母炙草茯神小麦川芎某不寐六十日。
温胆诸药不效。
呕痰不适。
明系阳升不降。
用金匮酸枣仁汤。
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炙草陈阴精走泄。
复因洞泻。
重亡津液。
致阳暴升。
胃逆。
食入欲呕。
神识不静无寐。
议酸枣仁汤。
枣仁(五钱)炙草(五分)知母(二钱)茯苓(二钱)某(三三)寤不成寐。
食不甘味。
羸。
脉细数涩。
阴液内耗。
厥阳外越。
化火化风。
燔燥煽动。
此属阴损。
最不易治。
姑与仲景酸枣仁汤。
枣仁(炒黑勿研三钱)知母(一钱半)云茯神(三钱)生甘草(五分)川芎(五分)田脏液内耗。
心腹热灼。
阳气不交于阴。
阳跷穴空。
令人寤不成寐。
灵枢有半夏秫米法。
但此病乃损及肝肾。
欲求阳和。
须介属之咸。
佐以酸收甘缓。
庶几近理。
(肝肾阴亏阳浮)龟胶淡菜熟地黄柏茯苓萸肉五味远志又咸苦酸收已效。
下焦液枯。
须填实肝肾。
龟鹿胶熟地苁蓉天冬萸肉五味茯苓羊内肾不寐之故。
虽非一种。
总是阳不交阴所致。
若因外邪而不寐者。
如伤寒疟疾等暴发。
营卫必然窒塞。
升降必然失常。
《邵兰荪医案》—不寐
《邵兰荪医案》—不寐安昌娄阳不交阴,寤不成寐,脉数右劲,舌尖赤,咳嗽气逆,胃馁。
姑宜清肺、安神、化痰。
(三月七号壬寅十九日。
)北沙参(三钱)霍石斛(三钱)炒枣仁(三钱)丹参(二钱)天冬(三钱)光杏仁(三钱)夜交藤(三钱)生米仁(四钱)紫菀(钱半)茯神(四钱,辰砂拌)橘红(一钱,盐水炒)清煎四帖。
介按:胃为六腑之海,其气以下行为顺。
兹以阳明气逆冲肺,以致咳嗽不寐,故治以肃肺养胃而安神。
渔庄沈肝阳未静,夜寐少安,脉右尚弦,左细数,呛咳,舌色如前。
还宜柔肝肾以和阳为妥(杏月初四日。
)生首乌(三钱)紫菀(钱半)炙龟板(四钱)南沙参(三钱)茯神(三钱)参贝陈皮(钱半)光杏仁(三钱)生米仁(四钱)桑椹子(三钱)生牡蛎(四钱)炒杜仲(三钱)清煎四帖。
介按:(肝阴已虚,而阳不潜藏,且肝藏魂而肺藏魄。
今以魂魄不安,则夜不安寐,肝逆乘肺,则为呛咳。
故治以潜阳育阴,柔肝清肺为主。
)黄公某呛咳心悸,夜不安寐,脉虚细,胃钝恶心。
宜温胆和胃,清肺安神。
仙半夏(钱半)枳壳(钱半)紫菀(钱半)栝蒌皮(三钱)陈皮(钱半)炒枣仁(三钱)川贝(三钱)炒谷芽(四钱)茯神(四钱)白前(钱半)蔻壳(钱半)(引)鲜竹肉(一丸)三帖。
介按:罗东逸云: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腑,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不喜壅郁。
盖东方之腑,以郁久而不谧也。
痰气上逆者,土家湿热反乘,而木不得遂其条达也。
故是者首当清热及解利三焦。
据是以观,则此症纯系少阳未得温和之气,以致诸证并起。
此方治法,深得罗氏安昌相心惕如悬,夜寐不安,脉虚细,左关细劲。
舌红,偶然语蹙,姑宜补心丹加减治之。
(辛亥十二月念九日。
)丹参(三钱)生地(四钱)柏子仁(钱半)甘菊(二钱)麦冬(二钱,去心)炒枣仁(三钱灯心(七支)四帖。
介按:心血不足,神志不宁,而致心惕如悬,夜不安寐,故治以补益心神为主。
用生地以滋气,酸枣仁以补心,茯神、远志以安心神,钗斛滋液,甘菊养肝。
又用预知子之固肾,灯心以为引导。
此方诚治心虚不寐之专剂。
《陈潮祖医案精解》——不寐(二)
《陈潮祖医案精解》——不寐(二)付某,女,37岁,2004年4月22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行胆囊摘除术,手术之后睡眠较差,一直延续至今。
每日入睡困难,直到凌晨两点左右方可入睡,但睡后容易惊醒,至凌晨5点左右则不能再睡。
最近工作忙碌,睡眠更差,每晚只能睡2小时左右,即使晚上服用“舒乐安定”也只能睡4小时左右,整日疲倦烦躁,痛苦不堪,特来就诊。
刻诊:精神较差,心烦不寐,头昏,肢体困重,口干口苦,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水滑,脉弦细。
予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如下:柴胡15g 黄芩10g 生晒参10g生姜15g 大枣15g 生甘草10g桂枝15g 泽泻20g 法半夏20g白芍15g 龙骨30g 生牡蛎30g白术20g水煎服,每日1剂,服4剂嘱患者服药期间保持心情愉快,停止服用“舒乐安定”。
4月26日二诊:睡眠好转,每晚未服“舒乐安定”也可睡4小时,但入睡仍困难,头昏及肢体困重明显好转,自诉白天汗出较多,乏力。
苔薄白而润,脉弦细。
上方加五味子10g、川芎20g,3剂,水煎服。
4月29日三诊:患者睡眠改善明显,昨晚已能睡5个多小时,自诉胃口大开,中饭一人竟能吃半只烤鸭,但觉晨起头微痛。
效不易方,上方4剂,水煎服。
秋后因胃痛前来就诊,患者言每日可睡5—6个小时,再无反复。
【侍诊心得】不寐之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一般认为,痰、火、瘀、湿、虚是其病理根源,概其病机,乃由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
本案失眠发生于胆囊摘除术后,其病机为少阳经气不利,气郁津滞,气血不和。
肝胆气郁,郁而化热,胆热循经上扰心神则不寐;三焦不畅,津凝成为湿浊壅滞其间,阳气不能入阴,阴阳失和,也可导致不寐。
治疗应当和解少阳,调和气血,镇静安神,予柴胡桂枝汤加味。
方用小柴胡汤疏少阳枢机,畅三焦水道,清少阳胆热。
人参合桂枝、白芍、大枣、龙骨、牡蛎,益心气,补心血,安心神;合白术、大枣、生姜、半夏、泽泻,益脾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健脾胃以助水湿之运化。
二诊之时,未服“舒乐安定”已可睡4小时,表明气血阴阳有调和之象,因白天汗出较多且乏力,故加五味子合人参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合川芎调肝安神。
陈意辨证论治不寐医案三则
陈意辨证论治不寐医案三则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患不寐的病人日益增多。
陈意,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五十余年,用药灵活,源出经典,疗效显著,造诣颇深。
现采摘老师治疗不寐医案三则,以示老师临床辨证思路,以飨读者。
病案一:王某,女,49岁,2010年4月23日初诊。
主诉:夜寐不安半年余。
现夜寐易醒,乱梦纷纭,惊醒不安,伴头昏健忘,身体丰腴,胸中满闷,晨起痰多呕恶,食少纳呆,食则无味,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诊断不寐,证属肝胃失和,痰浊内扰,心神不安之证,治以清热化痰、疏肝和胃法,黄连温胆汤加味。
处方:黄连6g、制半夏10g、化橘红10g、炙甘草6g、茯苓12g、枳实10g、生姜10g、鸡内金12g、柴胡10g、广郁金15g、炒竹茹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7剂后即能安寐,余症减轻。
随症加减继服21剂,诸症皆除。
按:此型不寐多由饮食不节,嗜食油炸烧烤之品,宿食停滞,损伤肠胃,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以致不得安寐,即《素问·逆调论》篇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张氏医通·不得卧》又进一步阐明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原因:“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此型不寐的临床表现为夜寐难安,兼见头昏头重、痰多胸闷、厌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等症。
老师喜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此型不寐,方中黄连清心泻火,制半夏、炒陈皮、炒竹茹、枳实理气化痰,白茯苓宁心安神,甘草和中补土、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则痰化热清,神安胆宁,脾运得健,夜寐得安。
老师临证多加用石菖蒲、炙远志、酸枣仁等,增加化痰安神的功用。
医案二:何某,男,36岁,2010年7月11日初诊。
主诉:反复睡眠不安有一年余,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常患失眠头痛。
2月前因饮酒过量,失眠加重,现彻夜难眠,心悸不宁,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口舌干燥,阳事易举,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寐
姓名:张某性别:女
年龄:39岁民族:汉
职业:教师现住址:
接诊时间:科别:心内
主诉:失眠1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失眠,每夜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伴心
慌心悸,乏力神疲,饮食无味,面色无华。
无咳嗽咳痰、无腹胀腹痛、无发热畏寒等。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无外伤史、手术史、输血史,无“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药食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本地,未曾到外地久居,否认血吸虫疫水和毒物接触史,无吸烟史,无
酗酒及冶游性病史。
婚育史:25岁结婚,育有1子,配偶及儿子均体健。
家族史:未询及特殊遗传家族史及类似的疾病史。
月经史:14岁初潮,每28—30天一次,持续5-7天。
体格检查:BP:125/85mmHg,HR:85次/分,律齐。
神志清,精神可,慢性病容,半卧位,查体配合。
无阳性体征。
舌色淡,脉细弱。
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等均无殊。
辅助检查:多导睡眠图
诊断:中医诊断:不寐
心脾两虚证
西医诊断:失眠?
处方:归脾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