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及治疗方法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及治疗方法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正常水平。
FH患者易患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FH的遗传机制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由位于较长臂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引起。
正常情况下,LDL-C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被代谢,但FH患者由于该基因突变无法正常代谢血液中的LDL-C,导致其在体内积聚。
人类LDLR基因有18个外显子,其中Exon 3和Exon 4是最常见的突变点。
FH患者的LDLR基因缺陷可以分为两大类:未完全丧失功能的突变和完全丧失功能的突变。
前者包括部分缺失、单一氨基酸突变和剪接异常等,虽然导致LDL-C水平增高,但其效应常与后者相比较弱;后者则包括非义突变、极性氨基酸突变、以及在LDLR基因内含子区内的巨重复突变等。
FH的诊断和治疗FH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液中LDL-C水平的测量和家族史的调查。
由于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一位患者,则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患有此病,应当进行LDL-C的测量。
治疗FH需要以降低LDL-C为目标的治疗方案。
目前治疗FH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他汀类、胆酸螯合剂、福氏脱脂菜油和PCSK9抑制剂等。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肝脏内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LDL-C水平。
胆酸螯合剂通过与肠道内胆固醇结合,促使其被排泄。
而福氏脱脂菜油则通过抑制肠道吸收LDL-C来减少LDL-C水平。
PCSK9抑制剂可以使LDLR基因外表达,从而促进体内LDL-C的代谢和排泄。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节、体育运动等。
适当的饮食和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减少LDL-C的积聚。
此外,对于极端高LDL-C水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血液净化或LDL-C分离技术等方法。
结语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其遗传机制是由于LDLR基因突变导致。
医学生物学---细胞学部分案例1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医学生物学---细胞学部分案例1.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
临床特点是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发心血管疾病和阳性家族史。
FH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也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出现,是冠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突变,导致LDLR缺如或异常,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障碍,血浆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
过量的LDL-C沉积于巨噬细胞和其它细胞,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块,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细胞膜LDL受体缺陷;或因受体对LDL连接部位缺失;或因受体有被小窝的缺失,三者都影响LDL受体与LDL在细胞膜表面有被小窝处结合,使细胞对LDL摄取障碍,结果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正常人高1倍,患者出现持续高胆固醇血症,未成年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多死于冠心病。
2.胱氨酸尿症(Sulfocysteinuria)胱氨酸尿症(Sulfocysteinuria)又称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为由于亚硫酸盐氧化酶(sulphite oxidase)缺乏,造成体内黄嘌呤(xanthine)代谢成尿酸(uric acid)、亚硫酸(Sulfite)转变成硫酸盐(Sulfate)以及其它的代谢过程受阻。
一种肾小管的遗传性缺陷,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胱氨酸减少,尿中含量增加而引起,尿路中常有胱氨酸结石形成。
胱氨酸尿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子者尿中胱氨酸分泌也可增加,但很少形成结石。
胱氨酸尿症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胱氨酸。
当尿液的pH值下降时,胱氨酸沉淀形成结石。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病因是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蛋白缺陷,造成转运功能降低所致。
3.囊性纤维化(CF)囊性纤维化(CF)是白人中最常见的致寿命缩短的遗传性疾病,美国的发病率约为1/3300白人婴儿,1/15300黑人婴儿,1/32000亚裔美国人;30%的患者是成人。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简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疾病名称•5英文名称•6分类•7ICD号•8流行病学•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o9.1Ⅰ类突变o9.2Ⅱ类突变o9.3Ⅲ类突变o9.4Ⅳ类突变o9.5Ⅴ类突变•10发病机制•1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1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并发症•13实验室检查o13.1血浆胆固醇浓度增高o13.2血LDLC呈持续性增高o13.3LDL受体功能测定•14辅助检查o14.1B型超声仪o14.2冠状动脉造影•1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o15.1单纯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依据o15.2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6鉴别诊断•17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o17.1饮食治疗o17.2降脂药物o17.3血浆LDL分离法o17.4中药•18预后•1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20相关药品•21相关检查•附:o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药物1拼音jiā zú xìng gāo dǎn gù chún xuè zhèng2英文参考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3概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本症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造成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并发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增高、发病早、程度重,预后差;此外还有主动脉(降主动脉、颈动脉等)广泛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等。
需要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相鉴别的是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
目前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尚无很好的预防办法,要加强防治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本病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主动接受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类及鉴别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类及鉴别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含量异常增高的一类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
根据血浆脂蛋白异常的不同,高脂蛋白血症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乳糜血症):血浆中乳糜颗粒含量增加,主要由于家族性乳糜性肠道淋巴排空障碍引起。
2.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主要由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异常或缺失引起,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
3.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不仅LDL含量升高,甘油三酯(TG)含量也明显增加。
4.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症):主要由于β-VERY低密度脂蛋白(β-VLDL)合成或分泌异常引起。
5.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由于肝脏产生的VLDL合成异常引起,导致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6.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症):由于VLDL合成和分泌异常,导致血浆中既有高水平的甘油三酯又有高水平的胆固醇。
鉴别高脂蛋白血症类型的方法包括:血浆脂蛋白分析、基因检测等。
通过检测血浆中不同脂蛋白的含量、组成和分布,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家族史,可以确定高脂蛋白血症的具体类型。
基因检测可以进一步确认和排除一些特定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
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方案,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y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
临床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往往表现为血脂异常,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早期冠心病等。
本文报告了一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
该患者为一名30岁的男性,主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患者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家族史,父亲和兄弟都曾患过冠心病。
患者平时生活习惯不良,饮食高脂高盐,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体格检查发现,该患者血压为150/90mmHg,脉搏为80次/分,心律齐。
胸部听诊发现心音削弱,胸部X线片显示心脏影增大。
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T波倒置。
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显示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
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LDL-C水平达到8.5mmol/L,总胆固醇(TC)水平为11.2mmol/L,甘油三酯(TG)水平为3.6mmol/L。
他的血糖水平、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均正常。
该患者接受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包括血栓溶解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随后,他开始接受降脂治疗。
由于他的FH病情严重,常规口服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接受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并加入其他降脂药物,如贝特类药物。
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逐渐下降,TC 水平降至5.1 mmol/L,LDL-C 水平降至2.8 mmol/L。
患者也改变了生活习惯,开始进行定期的体育锻炼,饮食调整,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和血压监测。
随访1年后,患者病情稳定,没有再次发作的心脏事件。
本病例提示,在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早期筛查和积极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患者需要进行定期血脂检查、心电图检查和胸部X线片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脏病变。
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以上四种基因突变均可导致HoFH患者血浆LDL清除力降低或丧失,LDL-C水 平显著升高。HoFH患者通常从出生起就伴随着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1 疾病简介
该病的发病机制 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障碍,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 醇(LDL-C)水平升高。 过量的 LDL-C 沉积于吞噬细胞和其他细胞,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 块,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64例疑似HoFH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患者LDL-C水平7.1~23. 5(13.86±3.50)mmol/L,结果显示,15例为真纯合,34例为复合 杂合,9例为杂合,剩余6例未检测到致病基因。此次检测共发现了66 个LDLR突变位点,26个为新突变,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 Trp462X(c1448G—A),占比17%(11/64),未检测到apoB和PCSK9突变 。
4 治疗方法
a、FH 患者首先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鱼类、全谷类、蔬菜、 植物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有助于降低 LDL,控制血压、运动、 戒烟同样对降低 LDL 至关重要。
b、药物降脂
• HoFH是一种严重遗传性疾病,即便多种药物联合 应用配合生活方式干预的情况下仍很难使LDL—C达 标。
• EAS HoFH管理指南建议: HoFH患者以高强度可耐 受剂量他汀为起始治疗,逐步联合依折麦布、非诺 贝特等其他类型降脂药物,进而联合PCSK9抑制药等 ,或者进行血浆脂蛋白置换术,部分患者可选择行 肝移植手术
血浆脂蛋白置换术
• 血浆脂蛋白置换术可以选择性清除血浆中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
• 单次治疗就可使LDL—C降低55%~70%,联合高强度他汀和依 折麦布则可使HoFH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对于HoFH患者 ,每周至少透析一次效果最佳。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一. 简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是一种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陷引起的疾病。
FH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既是脂类代谢的疾病,也是受体病。
二. 分类: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胞膜上LDL受体完全缺乏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胞膜上LDL受体数目减少一半三. 机制:小肠粘膜细胞(1).VLDL & LDL代谢途径(内源性脂质代谢途径):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原料)肝细胞甘油三酯(TG)apoB100&E&磷脂&胆固醇VLDL 分泌入血液apoCII(HDL) 激活LPL脂肪酸apoC & 磷脂 &胆固醇水解VLDL中的TG 同时:VLDL HDL甘油胆固醇酯VLDL IDL LRP 被肝细胞摄取 & 降解IDL中的TG被LPL & HL水解 + apoE转移 LDL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LDL与LDL受体结合 LDL-受体复合物网格蛋白胞吞作用与溶酶体结合蛋白水解酶 & 胆固醇酯酶apoB100 氨基酸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 & 脂肪酸(2).病理情况: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突变 LDLR缺如or异常 LDL代谢障碍(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 沉积于巨噬细胞和其它细胞形成黄色瘤&粥样斑块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四. 治疗方法:(1).控制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入:食疗为最基本的治疗1.食疗的中心内容:降低膳食中胆固醇的含量 & 减少胆固醇的吸收2.重点胆固醇限制人群:冠心病患者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 有以上2病家族史人群(2).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中心环节):他汀类药物(竞争抑制剂)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3).增加胆固醇的转化 & 排泄: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转化产物1.考来烯胺等胆酸螯合剂阻断胆汁酸的肠肝循环2.切除回肠(胆汁酸的主要回吸收部位)用于严重患者(4).其他方法:1.血浆交换法 & 血浆去处法(直接去除LDL)2.肝移植3. 基因治疗(5).个人的一些想法:1.查阅一些资料可知:有些患者LDL受体数目是正常的,但是受体与LDL连接部位的缺失使其不能与LDL结合 or 受体的有被小窝结合部位缺失,LDL不能被固定在有被小窝处,都会引发LDL摄取障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被认为是导致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本文报道了一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患者是一位26岁的男性,主诉胸闷、心慌、气短已有1小时。
患者没有明显诱因,也没有既往罹患心脏病或其他重大疾病的家族史。
但患者经检查发现其血脂指标异常,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总胆固醇:32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0mg/dL)。
患者还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立即进行急救。
心电图显示出ST段抬高,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随后,患者紧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发现冠脉闭塞。
经过紧急的血管成形术(PCI)治疗,患者的冠脉通畅恢复。
术后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的冠脉饱和度较低,存在冠脉痉挛的迹象。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专用降脂药物(他汀类)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等综合治疗。
患者还接受了心脏康复运动,以帮助他改善生活方式和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在随访期间,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患者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患者还参加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康复服务,以便更好地了解并管理自己的疾病。
综合治疗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也是常规治疗的一部分。
生活方式改变,如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戒烟等,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加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和宣传。
家族成员应该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并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心脏病的风险,并享受更长寿命的健康生活。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第一节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一、教学纲要:1、中心内容: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转运2、病例题目:高胆固醇血症3、学习目的: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方式的分类,各自特点4、教学目标:(1)要点-----细胞膜物质运输方式: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转运的方式和特点等(2)扩展-----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特征5、教学进度:2学时二、病例春节刚过,11岁的王芊(化名)背着双手,站在王绿娅医生的办公室里,静静地听大人们说自己的病情。
已经习惯了,王芊知道自己得的是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症,症状表现为从小血管迅速衰老硬化,然后很快地死于心梗、心衰或脑梗。
目前医学所能做到的,就是延缓王芊的“衰老”。
从8岁确诊至今,王芊不间断地每天服用昂贵的降脂药;同时,无法掩盖的,是身体上不断蔓延、侵蚀皮肤的黄瘤——一年四季,王芊始终是长裤长衫。
上午的超声诊断显示,孩子的颈动脉内膜仍在增厚,已经像60多岁的老人。
”安贞医院的超声科医师勇强说。
看到妈妈的泪水,王芊咬着嘴唇,悄悄推门走出去。
4年来,,北京安贞医院4年来接诊了20余例这样的患者王绿娅和她的学生接诊过20多名和王芊一样的孩子。
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却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扁平的黄瘤随着身体发育不断长大,活动多了,甚至坐卧都会喘不过气,然后是父母抱着辗转求医检测结果显示,10岁左右的孩子,胆固醇指数高达600~700毫克/分升以上,相当于六七十岁的老人,同时,开始出现老年人才会有的动脉硬化症状,身体机能迅速衰老。
而血管内硬化的斑块越来越多,随时可能堵塞血管或脱落,导致孩子病发心肌梗死(冠心病)、脑梗死(脑中风)或死于心衰。
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浑身长满黄色的瘤子,胆固醇高达1000毫克/分升,是正常人的5倍。
思考:1、王芊得了什么病?2、是遗传病吗?临床表现有哪些?治愈可能性大吗?思维关键点:王芊知道自己得的是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症,症状表现为从小血管迅速衰老硬化,然后很快地死于心梗、心衰或脑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疾病症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血脂、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疾病症状体征、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血脂、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疾病导致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早期冠脉疾病风险,可分为多种类型,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常见。
症状体征其他症状和体征包括长期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在尚未发生急性冠脉事件中,与缺血性心脏病一致症状较为常见。
腱黄色瘤是诊断标准之一,但不是疾病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一、体检结果存在角膜弓但不具有特异性,早期出现腱黄色瘤和结节性黄色瘤或黄斑瘤怀疑表现,有长期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病史。
二、腱黄色瘤是常见症状,跟腱、髌下和手伸肌腱等伸肌腱部位的腱黄色瘤合并显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具有特异性。
疾病描述早发冠脉疾病是最严重且可避免表现,可出现黄色瘤,发生于跟腱和手伸肌腱,多见于未经治疗成年患者,伸肌腱黄色瘤伴显著LDL-C 水平被认为是特异性表现。
杂合子和纯合子会导致总胆固醇和LDL-C升高,患者早发性冠脉疾病风险较高,早期诊断和积极管理降低LDL-C水平阻止或减缓冠脉粥样硬化进展。
杂合子患者胆固醇沉积在非血管组织中常见,角膜弓是常见发现,在>30岁患者中。
病理生理学五类突变:1类,导致LDL受体完全缺失无效等位基因;2类,涉及转运的等位基因缺陷,2a类,突变完全阻碍受体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2b类,突变部分阻碍受体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3类,有缺陷结合等位基因影响LDL结合,会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4类,内吞等位基因缺陷;5类,再循环等位基因缺陷。
血脂在没有高胆固醇血症继发性原因下,会出现严重LDL-C升高,HDL-C水平在参考范围内或略低,甘油三酯水平参考范围内或略升高。
LDL-C水平>250 mg/dL,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LDL-C>290-300mg/dL提示疾病。
当LDL-C>330mg/dL时或LDL-C水平高于第95百分位伴肌腱黄色瘤时可做出诊断,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考虑其他脂质紊乱。
可治性罕见病—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可治性罕见病—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疾病概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分为纯合与杂合两种类型。
纯合FH患者表现出极端的临床特征,青少年期可发生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在全球不同地区,纯合FH的患病率约为1/100~16万[1-3],属于罕见病。
FH主要致病基因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 receptor adaptor protein 1,LDLRAPl)。
上述基因突变引起体内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外胆固醇水平大幅增高。
纯合FH患者出生既受高胆固醇血症影响,儿童期可出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冠心病发生率为正常人群100倍,自然寿命20~30岁;而杂合患者早发冠必病风险则比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群增加3~13倍[4]。
最近FH引起国际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自2013年起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心血管学会等国际组织出台多项《FH防治的指南》及《纯合FH诊疗意见书》[5-7],提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减少FH患者冠心病病死率的重要策略。
二、临床特征1.基本临床特征纯合FH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浆LDL-C水平极度增高,为正常人的6~8倍,皮肤肌腱黄色瘤、角膜弓和早发冠心病,皮肤黄色瘤部位一般在臀、肘、手指间及髌前区域。
肌腱黄色瘤集中在跟腱和手指伸肌腱处。
角膜弓是由于脂质沉积而在角膜周缘形成的不透明白色环。
纯合FH患者往往在青春期就可出现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
纯合FH患者的父母往往为杂合型FH。
2.心血管超声表现纯合FH患者较早出现全身As,超声检查可直观地显示As、心脏瓣膜病变[8],还能进一步发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改变。
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早发冠心病的护理
家族 性高胆 固醇血症 ( F H) 是一 种 常染 密度 脂蛋 白( L D L ) 受
息后 可缓 解 , 曾于 2 0 1 4年 4月 1 5日在 我 院行 冠 状 动 脉造 影及 P C I 术, 术后症 状缓 解 , 但 病人 出院后 自行停
[ 8 ] 陈丽萍 , 李松 , 李于凡 , 等. 早 产 儿预 防性 应 用 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的护 理体 会 [ J ] . 广 东 医学 , 2 O l O , 3 1 ( 1 7 ) : 1 6 —1 7 . E g J 徐小 静 , 虞人杰 , 王俊怡. I n S u r E技 术 在 极 低 和 超 低 出 生 体 重 儿 呼 吸 支 持 中 的 应 用 价 值 一8 3例 临 床 分 析 [ J ] . 中国 围产 医学 杂 志,
2 O1 3 , 1 6 ( 1 ) : 3 0—3 4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1 1— 0 6 ) ( 本 文 编辑 卫 竹 翠 )
1例 家 族 性 高 胆 固醇 血 症 早 发 冠 心 病 的 护 理
张丽 萍 。 周
关键词 : 家族 性 高胆 固 醇血 症 ; 冠心病 ; 护 理
面 的认 知 。
参考 文献 :
E I J 吴一梅 , 谷晓虹. 肺 泡 表 面物 质 预 防 新 生 儿 呼 吸 窘 迫 症 综 合 临床 分
析r 7 ] . 中国妇幼保健 , 2 O 1 3, 2 8 ( 2 3 ) : 2 9 l 9—2 9 2 1 .
[ 2 ] 刁诗 光 , 何定鑫 , 王冬 妹 , 等. 早期应用 I N S UR E 技 术 治 疗 新 生 儿 呼 吸窘 迫 综 合症 的 临 床 研 究 [ J ] . 中华 全科 医学 , 2 0 1 3 , 1 1 ( 3 ) : 3 9 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52020396202140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是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水平升高、皮肤和(或)腱黄色瘤。
研究表明,FH 易合并早发冠状动脉疾病[1]。
目前,我国FH 诊断率及治疗率均不高,且缺乏关于中国人群FH 的流行病学相关研究。
江苏省营养研究数据显示,人群中FH 患病率为0.28%(标化后为0.18%)[2]。
孙荻等[3]研究发现,初发心肌梗死患者中FH 检出率为3.68%,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FH 检出率为7.28%。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有研究认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 )、载脂蛋白-B (apolipoprotein-B ,ApoB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LDLR 衔接蛋白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adaptor protein 1,LDL-RAP1)等基因可能与FH 发病有关[4]。
本文就FH 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LDLR 基因LDLR 基因是FH 的最主要致病基因。
LDLR 基因位于人19号染色体短臂,由839个氨基酸组成,包含18个外显子和17个内含子,在胆固醇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5]。
近年来,关于LDLR 基因突变的报道越来越多。
相关研究证实,我国FH 患者LDLR 基因突变类型有143种(包括134种位点突变和9种基因重组)[6],这些变异类型包括无义、错义、同义、启动子和剪切区域、短序列插入和缺失、大片段DNA 重组等[7]。
Wang 等[8]对156例高脂血症患者行门诊筛查,确诊FH 5例,患病率约3.2%;进一步作重测序芯片分析与Sanger 测序验证,结果显示FH 的基因突变包含纯合子FH (HoFH )1例、杂合子FH (HeFH )1例和复合杂合子3例;共鉴定出LDLR 基因中的8个突变,其中c.357delG 是一个新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c.357delG 是一种致病性突变,该突变使LDLR 的结合和内在活性分别降低了35%和49%,严重损害LDLR 的功能,进而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它是导致早发性冠心病的主要遗传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筛查和诊治FH,在中国专家的集体智慧和共识下,编制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将介绍该专家共识的要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导致LDLR功能障碍,使胆固醇无法被有效清除而导致积累。
该病病程长、缺乏典型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严重者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并提前发生。
因此,早期识别和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共识提出了筛查FH的标准。
FH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中至少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总胆固醇(TC)≥6.7mmol/L(260mg/dL)。
2.LDL-C≥4.9mmol/L(190mg/dL)。
患者无论是否携带突变基因,一旦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被诊断为FH。
患者有以下特点时,应高度怀疑FH: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或认定为冠心病的亲属、家族早发心脏病死亡、血浆脂质水平持续增高、手段卫生生活干预措施后血脂无法满意控制等。
基于共识,提出了FH的治疗方针。
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胆固醇水平,FH患者可分为三个治疗阶段: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
治疗目标是使患者的LDL-C水平降至安全水平。
在儿童期,主要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和针对危险因素的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体育锻炼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即TC和LDL-C达到高危范围,可使用药物治疗。
青少年期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
共识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心血管风险,可选择不同的药物和剂量。
成人期的治疗也主要是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是成人FH的首选治疗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事件。
对于难以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可使用其他药物如EZETIMIBE等进行联合治疗。
总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FH 筛查和诊治方面的指导。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胆固醇血症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家族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目前,这一疾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从遗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介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
一、遗传机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三种单基因遗传缺陷引起的。
它们分别是LDL受体、apoB和PCSK9基因的异常。
这些基因是调节胆固醇代谢的关键因素。
LDL受体缺陷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最常见的形式,约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75%。
LDL受体的缺陷会影响胆固醇的代谢和吸收,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
apoB缺陷会影响LDL颗粒的生成和清除,同样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PCSK9基因缺陷会影响LDL受体的功能,也会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
二、预防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控制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议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并多吃植物油、粗粮、水果和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运动控制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草酸膳食纤维酯类药物等。
4、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可通过基因修复、基因敲除等技术,来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
三、临床表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下黄色瘤、腱鞘黄色沉积物等。
随着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还会出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
因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四、结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有哪些症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症状,尤其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早期症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会怎样?以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常见症状:结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杂音、钙化*一、症状一、症状FH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LDL受体缺陷的严重程度。
典型杂合子型FH患者的血浆胆固醇浓度是正常人的2~3倍,且在儿童时期便可测定出高胆固醇血症。
但有些杂合子FH病人的血浆胆固醇浓度可以是正常或仅稍有升高,这提示基因缺陷所致的受体功能异常可能有程度上的差异。
曾有报道纯合子FH的后代血浆胆固醇浓度基本正常。
国内的研究表明,多数确诊的杂合子FH病人的血浆胆固醇浓度只稍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正常人的95%上限。
说明我国人群中杂合子FH病人的LDL受体基因缺陷可能有不同的特点,或其表达更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国内对8例纯合子FH和15例杂合子FH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FH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载脂蛋白(Apo)AⅠ有明显的降低,其机制有待阐明。
他们也发现纯合子FH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上HDL受体结合能力及清除胆固醇的能力明显增高,这种改变是否与HDL-C和Apo AⅠ水平降低有关尚不清楚。
高胆固醇血症也促使胆固醇在其他组织沉着。
例如吞噬了胆固醇的巨噬细胞可引起各部位在肌腱出现结节性肿胀,称肌腱黄色瘤,以跟腱和手伸肌腱受累为多见。
在眼睑也可发生类似的胆固醇沉着,引起扁平状黄色瘤;角膜的胆固醇浸润则引起角膜弓。
不过后两者表现并非FH所特有,也可发生于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亦偶见于正常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黄色瘤则更为常见,约75%的FH病人最终会出现肌腱黄色瘤。
但也应该注意到,由于肌腱黄色瘤并不是所有的FH病人都会出现,所以没有发现肌腱黄色瘤并不能排除该病的诊断。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高胆固醇血症,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也是家族遗传病的一种,所以特别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的特征,一般有这个病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所引起的,如果严重的话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性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
1.高脂血症杂合子血浆胆固醇浓度通常是正常人的2~3倍,纯合子则较正常人高6~8倍。
前者介于300 mg/dL~400mg/dL,而后者介于600mg/dL~1,200mg/dL。
但也有些杂合子患者LDL-C增高不明显。
2.黄色瘤血浆LDL-C水平增高促使胆固醇在身体其他组织沉着。
沉积在肌腱者称肌腱黄色瘤,以跟腱和手部伸肌腱多见,为FH的特有表现;在肘部和膝下也易形成结节状黄色瘤;眼睑处可形成扁平状黄色瘤。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黄色瘤更常见。
3.角膜弓胆固醇在角膜浸润则形成角膜弓。
纯合子在10岁以前即可出现,杂合子多在30岁后出现。
角膜弓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
4.动脉粥样硬化纯合子FH多在10岁左右就出现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易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心瓣膜和心内膜表面也可形成黄色瘤斑块,多在30岁以前死于心血管疾病。
受体缺如的纯合子预后更差。
男性杂合子30~40岁就可患冠心病,女性杂合子的发病年龄较男性晚10年左右。
5.其他FH患者常出现反复性的多关节炎和腱鞘炎,主要累及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抗炎药物不能抑制。
以上的介绍就是针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儿的原因,这个病如果想得到一定的治疗,首先就要控制自己的饮食,在正常必须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生活中的饮食也要注意,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患者要进行肝脏移植的手术,这样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日本《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指南》解读(全文版)
日本《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指南》解读(全文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严重的显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及其相关基因突变引起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大幅增高。
临床分为纯合子FH(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HoFH)和杂合子FH(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HeFH)两种类型,发病率分别为1/100万和1/500。
最近研究表明,HeFH的发病率可能高达1/200,估计HoFH可发病率可能为1/16万。
HoFH儿童LDL-C水平高于正常儿童6~8倍,皮肤肌腱多部位黄色瘤,儿童期即可出现冠状动脉硬化。
由于医生对该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全世界诊断治疗率极低。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更好地改善FH患儿的预后。
近5年来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多个成人FH 管理指南[1,2],我国也于2018年2月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但在儿童FH的管理领域仍属空白。
近期日本儿科协会和日本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联合工作组发表的儿童FH指南[4]强调了儿童期早期诊断FH的重要性,旨在更好地改善小儿FH预后。
指南有四大亮点:(1)儿童FH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及鉴别诊断;(2)强调了级联筛查可以提高筛出率;(3)要重视儿童FH病情进展评估;(4)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效果,旨在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本文就指南进行解读,为我国儿童FH筛查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共识亮点(一)临床诊断FH临床诊断标准指出,未治疗的患儿血清LDL-C水平≥3.62 mmol/L (140 mg/dl)且一级亲属中患有FH者或早发冠心病者可以诊断为FH;LDL-C水平≥10.34 mmol/L(400 mg/dl)时即应怀疑HoFH,当LDL-C 水平≥12.92 mmol/L(500 mg/dl)通常诊断为HoF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类突变: 此类突变主要是成熟的 LDL受体到达细 胞表面后不能在被覆陷聚集成族 ,细胞虽能结合 LDL,但不出现内移 ,亦称内移缺陷型突变。
V 类突变: 这种 LDL受体突变是发生在表皮生长因 子前体同源域 ,其特点是 LDL受体的合成与 LDL的 结合以及其后的内移均正常 ,但受体不能再循环到 细胞膜上。
演讲人:朱思明 20145110502 制作人:祝李 20145110505
刘增源 20145110504 贾天下 20145110501 张翼翔 2014511050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纯合子 (FH) 患者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 受体(LDL-R) 完全缺乏, 杂合子 (FH) 患 者数目减少一半, 致使体内低密度脂蛋 白不能正常代谢 。
摘自: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9年第 20卷第 6期
本病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为血LDL-C水平增高、黄色瘤、 角膜弓和早发性冠心病。纯合子的临床表现比杂合子 严重得多。FH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基因型,非遗 传因素也对其有影响。FH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比较 复杂,即使带有相同突变,甚至属于同一家族的个体 其临床表现差异也较大。另外,非遗传因素如高龄、 男性、吸烟、饮食等也可显著影响LDL水平,增加冠 心病的发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 一 种 常 染 色 体 显 性 遗 传 病, 由甾醇和脂蛋白代谢路径的至少 四个基因突变引起,主要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 LDL-R)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表面LD L-R缺失或结构功能异常,一方面导致肝脏对 血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摄 取障碍, 血浆中 LDL-C清除减少;另一方 面 肝 细 胞 中LDL-C减少,则增加胆固醇合成限 速酶—羟甲戊二酰单酰辅酶A还 原 酶 的 活 性, 肝 细 胞合成胆固醇增加。
1.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残粒脂蛋白胆固醇 2.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3. 治疗血管炎症 4. 降低脂蛋白
摘自:CN 43 -1262/ R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 年第 14 卷第 4 期
摘自: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3 年 4 月第 20卷第 2 期
FH 分型
纯合子家 族 性 高胆固醇血
症
发病率
临床特点
主 要 为 LDL-
R一
杂合子家族性高 胆 个等位基因突变
固醇血症
全球:1/500 南非:1/100 日本北陆:1/208 法国和加拿大: 1/270
特征性黄色瘤: 3 0~60岁出现; 明显心血管事件: 60岁( 男), 70岁( 女)
摘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年3月第34卷第5期
Ⅰ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不产生可测定的LDL 受体,细胞膜上无LDL受体存在。是最常见的突 变类型,约占所发现突变的半数以上。
Ⅱ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 LDL受体在细 胞内成熟和运输障碍 ,细胞膜上 LDL受体明显减 少 ,亦是较常见的突变类型。
纯合子FH多在10岁左右就 出现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 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胸 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易发 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 心瓣膜和心内膜表面也可 形成黄色瘤斑块,多在30 岁以前死于心血管疾病。 受体缺如的纯合子预后更 差。男性杂合子30~40岁 就可患冠心病,女性杂合 子的发病年龄较男性晚10 年左右。
对FH患者,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FH患者首 先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控制血压、控 制体重、锻炼、戒烟等。
饮食控制
调脂药物
L来发展 基因疗法
血浆LDL-C水平增高促使胆固醇在身体其他组织沉着。 沉积在肌腱者称肌腱黄色瘤,以跟腱和手部伸肌腱多 见,为FH的特有表现;在肘部和膝下也易形成结节状 黄色瘤;眼睑处可形成扁平状黄色瘤。随着年龄的增 长,肌腱黄色瘤更常见。
主要疾病
动脉粥 样硬化
黄色瘤
高血脂 症
角膜弓 其他
1.B超检查
对检查和随访FH患者的心血管改变最为敏感。B型超声检 查常可发现主动脉根部硬化。主动脉根部硬化逐渐加重, 同时可出现主动脉瓣钙化和(或)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2.冠状动脉造影
15%患者有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指冠状动脉的局限或弥漫 性扩张,其直径超过了相邻正常冠脉的1.5~2倍),而年 龄、性别配对的对照组(非FH冠心病患者)中仅2.5%有冠 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同时发现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血浆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负相关,因而认为FH 者易发生冠状动脉瘤样性疾病。
纯合子家 族 性 高 胆固醇血症
主 要 为 LDL- R两 个等位基因共同突 变
全球: 1/ 1000000 南非:1/30000 黎巴嫩: 1/100000 日本北陆:1/171167 法国加拿 大:1/275000
特征性黄色瘤: 儿 童期出现; 严重心血管事件: 十几岁。
摘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年3月第34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