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学---细胞学部分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物学---细胞学部分案例

1.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临床特点是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发心血管疾病和阳性家族史。FH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也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出现,是冠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突变,导致LDLR缺如或异常,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障碍,血浆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过量的LDL-C沉积于巨噬细胞和其它细胞,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块,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细胞膜LDL受体缺陷;或因受体对LDL连接部位缺失;或因受体有被小窝的缺失,三者都影响LDL受体与LDL在细胞膜表面有被小窝处结合,使细胞对LDL摄取障碍,结果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正常人高1倍,患者出现持续高胆固醇血症,未成年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多死于冠心病。

2.胱氨酸尿症(Sulfocysteinuria)

胱氨酸尿症(Sulfocysteinuria)又称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为由于亚硫酸盐氧化酶(sulphite oxidase)缺乏,造成体内黄嘌呤(xanthine)代谢成尿酸(uric acid)、亚硫酸(Sulfite)转变成硫酸盐(Sulfate)以及其它的代谢过程受阻。一种肾小管的遗传性缺陷,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胱氨酸减少,尿中含量增加而引起,尿路中常有胱氨酸结石形成。胱氨酸尿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子者尿中胱氨酸分泌也可增加,但很少形成结石。胱氨酸尿症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胱氨酸。当尿液的pH值下降时,胱氨酸沉淀形成结石。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病因是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蛋白缺陷,造成转运功能降低所致。

3.囊性纤维化(CF)

囊性纤维化(CF)是白人中最常见的致寿命缩短的遗传性疾病,美国的发病率约为1/3300白人婴儿,1/15300黑人婴儿,1/32000亚裔美国人;30%的患者是成人。囊性纤维化是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的全身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外分泌腺的功能紊乱,粘液腺增生,分泌液粘稠,不同器官病变程度不一。主要见于肺、胰及肠道,可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胰功能不全及肝硬化。

CF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人中基因携带者占3%.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7q(长臂)基因组DNA的250000对碱基对上,它编码膜相关蛋白,该蛋白称为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离子(CFTR).最常见的基因突变,F508导致CFTR蛋白508位置上的苯丙氨酸残基缺失,并且发生在约70%的等位基因中;另有30%有600种以上较少见的基因突变。CFTR的功能尚未明确,但显然是cAMP调节的氯离子通道的一部分,并且调节着氯,钠跨细胞膜的转运,杂合子无异常的临床症状,但存在上皮细胞膜转运的轻度异常。

4. Ⅱ型糖原累积病(typeⅡglycogenosis)

Ⅱ型糖原累积病的总发病率约为1/4万,各亚型的发病率可因地域而有很大差异:婴儿型在非裔美国人和中国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而成人型在荷兰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国内自1994~2005年共报道了109例糖原累积病患者,其中Ⅱ型(肌病表现为主)患者26例,I型(肝脏损害为主)患者58例,其余各型25例。

本病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编码酸性麦芽糖酶的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23区(17q23)。Ⅱ型糖原贮积症是由于常染色体上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造成了溶酶体α-1,4-葡糖苷酶(酸性麦芽糖酶)缺乏所致,该酶是一溶酶体酶,能使低聚糖和糖原分解出葡萄糖,酶缺乏时大量糖原累积在溶酶体内,溶酶体膨胀造成细胞受损。体内各种组织均受累,病理检查可见肝、肌肉、心、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中有大量糖原累积。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以全身关节炎症改变为主的疼痛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时间可以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并带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往往累及终生,形成长期病痛,也有仅因关节组织的肿胀和扩展,只有关节运动时才发生局部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早期往往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饮食不振、周身不适等,严重者可同时伴有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病变,关节病常为对称性,累及小关节,以手的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足的庶趾关节最为常见,严重波及肘、肩踝、膝等大关节和脊关节。晚期病人主要为关节脱位、半脱位、畸形改变、活动严重障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还不清楚,但此病所表现出来的关节骨膜组织的炎症变化以及关节软骨细胞的腐蚀,被认为是细胞内的溶酶体的局部释放所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某种类风湿因子,如抗IgG,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促使溶酶体酶外逸。而其中的一些酶,如胶原酶,能腐蚀软骨,产生关节的局部损害,而软骨消化的代谢产

物,如硫酸软骨素,又能促使激肽的产生而参与关节的炎症反应。

6.硅肺(silicosis)

是由于长期过量吸入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矽肺是工业上的一种职业病。临床表现是肺泡的弹性降低,肺功能损害。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含石英粉尘后发生的职业病,是尘肺中发展快、病情严重、预后较差的一种类型。旧称矽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职业病发病中仍占前列。硅肺发病较多的工种在矿山为凿岩风钻工、爆破工、运输工、支柱工,在工厂为粉碎工、筛粉工、包装工、拌料工、喷砂工等。硅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多在接触硅尘后5~10年,有的长达20年以上才发病,也有1~2年(甚至数月)即发病。硅肺形成后,调离硅尘作业,可以减慢发展。有些硅尘作业工人,在从事硅尘作业期间未发现硅肺,脱离作业后,仍有发生硅肺的可能,这种硅肺称为晚发性硅肺。硅肺早期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往往是在作硅肺X射线照片检查时发现,病变到了Ⅱ、Ⅲ期一般都有一些自觉症状;最常见的是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咯痰随感染加重而增加。较晚可出现肺气肿体征。合并心力衰竭时,可见到一系列右心衰竭征象。硅肺常并发肺结核及继发性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肺大泡及自发性气胸等。一般均可在X射线胸片上见到相应的表现。

)吸入肺中,被巨噬细胞吞噬出现在溶发病机理与溶酶体有关。当二氧化矽粉末(SiO

2

酶体中,由于矽酸与溶酶体膜之间的氢键反应,破坏了膜的稳定性,使膜破裂,溶酶体

颗粒从死亡的细胞再度释出,重新被另酶流入细胞质而引起自溶,导致细胞死亡。SiO

2

外的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反复进行。这样使巨噬细胞相继死亡,最后刺激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结沉积,结果肺泡的弹性降低,肺功能受损害。

7.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ˊ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简称Leber病,由Theoder Leber于1871年首先报道。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遗传性视神经病。有明显家族史。患者多为男性,男女之比种族不同而有差异,我国同日本相似,男:女约等于6:4。该病的临床表现如下:(1)发病年龄与性别:多在青春期(10-20岁)或15-35岁间发病,男性患者占80%- 90%。 (2)视功能障碍特点:①双眼中心视力大多先后急性或亚急性下降,间隔时间为数日至数月。②视力下降时一般不伴有眼球疼痛。

③视力下降在数日或数月内持续进展,很少有波动或反复,甚至在治疗过程中视力进一步下降。④视力大多稳定在0.1以下,虽有全盲者但罕见。⑤个别患者有自发性视力恢复,⑥视野以中心或偏中心暗点居多,通常暗点较大并可向周边扩展,更易向上方延伸或连接包绕生理盲点。⑦色觉障碍出现,普遍有红、绿色盲或色弱。 (3)眼底特征: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