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谈美书简》导读课件
合集下载
《谈美》PPT教学课件
![《谈美》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24ae4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1.png)
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 4、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 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 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 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 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 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 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
实际人生的距离
❖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 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 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 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 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 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 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 剧有唱、念、坐、打。相声有说、学、逗、 唱。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 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 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规律如夸张、 变形等方式,拉开同实际生活的距离,而 其内容又不脱离生活。
❖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 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实际生 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 不了解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 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 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 人向往。如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面来看,美不是凭空产生的。
八、“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美感与联想
❖ 4、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 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 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 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 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 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 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
实际人生的距离
❖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 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 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 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 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 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 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 剧有唱、念、坐、打。相声有说、学、逗、 唱。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 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 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规律如夸张、 变形等方式,拉开同实际生活的距离,而 其内容又不脱离生活。
❖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 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实际生 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 不了解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 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 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 人向往。如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面来看,美不是凭空产生的。
八、“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美感与联想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朱光潜《谈美》名著导读(41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朱光潜《谈美》名著导读(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f4d05880eb6294dc886c74.png)
悟读材料
(四)我时常领略到能免俗的趣味,这大半是玩味一首诗、一幅画 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我能领略到这种趣味,自信颇得力于美 学的研究。在这封信里我就想把这一点心得介绍给你。假若你看过 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 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 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靠。古诗词安眠
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它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 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 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6小时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 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6小时的睡眠的。
(1)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 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创造与模仿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15、《“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01
美是什么?
关于美的理解
“美是什么”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告诉我们:生活中不缺少发现美 的眼睛,而是应该有感受美的心灵”。我们经常说“美”,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通过举例来阐述你对美的认识。
让生命与美不期而遇
感受人生之美
• 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 灵的创造。
• 朱光潜的《谈美》又叫《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是朱光 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 “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 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 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 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
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ppt
![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5e3d58cfc789eb172dc8d4.png)
一、惊鸿一瞥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 学的、美感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 的距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 感与快感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 赏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书信寻常体 谈美精彩篇
——《谈美》导读
• 美学带着一份高雅与神秘躲在云端, 它像一朵高山雪莲,又似一位深宫佳人, 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美学大师朱光 潜,却用他的书信体美学著作——《谈 美》,轻轻松松地把我们领进美学的园 地,并让我们畅快淋漓地遨游其中,欣 赏美学所呈现出的奇特风景。那么这到 底是怎样一部作品?有着怎样的神奇呢?
二、探美寻奇
• 1、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 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 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 三峡大坝 • 枯藤老树昏鸦
• 2、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 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 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 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 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 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 里的倒影美。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 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 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 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 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 纱,便见得很美丽。
5,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
• 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 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 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 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谈美书简》公开课PPT课件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谈美书简》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06385149649b6649d74700.png)
四、结束语。
2.教学内容得当,重点突出。
3.教学引导得法,点拨到位。
核心内容
(详)
概念备注:
其他问题:
(略)
概念备注:
核心观点:
研究美学应从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出发,不能从抽象的概
念出发。
其他问题:
具体理由:
1、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从概念出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生硬枯燥;脱离现实发展; 未能实事求是。从实例出发,具体真实,令人感动。
朱先生的治学风格
反对“空头美学家”,提倡大家都来进 行一点创作实践。 希望创作者首先注意“语言基本功”, 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反复吟咏,仔细 揣摩,不但要懂得每字每句的确切意 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 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已的心胸和筋 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 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谈
美
书 朱简
光 潜
《谈美书简》目录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 出发? 三、谈人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 解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 区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德 八、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附录:作者自传
“整本书阅读与教学”之 《谈美书简》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如果忽略
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朱光潜
叁
教
学
设第
想
三 部
分
贰
教
学第
评
二 部
议分
文壹
《谈美书简》导读ppt课件
![《谈美书简》导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7ee8ab5ef7ba0d4b733b34.png)
再比如,朱光潜结合自己的切身
的经历,特别是我们的美学研究在“文革”中收到极Fra bibliotek的破坏和干扰,
在文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让我
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一起
来冲破禁区吧。”具体说来,要冲破
的禁区包括哪些呢?就是“人性论”、
“人道主义”、“人情味”以及“共
同美感”等等这些被一些别有用心的
人划定为禁区,被认为是作品中不能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 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 离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 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 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 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 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 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 的意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 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 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 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 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 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 的。
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
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
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精彩解读
《谈美书简》一书凡十三封信, 既有关于美学理论的论述,比如马列 主义美学体系、美与美感、形象思维 等;也有就具体的美学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典型环境与典 型性格问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问 题、悲剧性与戏剧性等;同时还总结 自己切身的体会,对某些错误思想和 观点进行批判,比如号召大家冲破人 性论、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等文艺创作 和美学中的禁区,等等。
说是清理过去的美学言论,其实 最首要的是表明一种新的认识,强调 自己新的思维的突破。朱光潜在文中 说:“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全国 范围的美学批判和讨论中,我才开始 认真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一 些美学观点的错误。”这本《谈美书 简》的产生由来,也就是他在这些年 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 础上,对美学上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 己新的认识。朱光潜深刻地认识到, 学习和研究美学,一定要把学习马列 主义经典著作放在首位,反复强调说 “研究美学如果不弄懂马克思主义, 那就会走入死胡同”。
名著导读《谈美》 PPT实用课件
![名著导读《谈美》 PPT实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00fec07fd5360cbb1adb56.png)
让我们怀着问题来欣赏《谈美》一文:
(一)美是什么?美感又是什么? (二)那么美是怎么产生的,是事物本身
就具备的吗? (三)你会把艺术与小孩子的游戏联系在
一起吗?它们有相通之处吗? (四)或许我们会疑虑,既然想象与情感
都是主观的东西,那么艺术创造就可以 完全不顾“客观事实”。可是真正的自 由会存在吗?
• (3)读朱先生的书,是从这本书到那本书的跋涉, 那光景有时也确乎可以让人忘记这其实不过是端 坐书斋在想象中游目骋怀。光潜先生追求的是对 书中之理的抽绎,编织,条贯,一生在书中过活。 他读了那么多书,又那么有耐心一向我们介绍这 些书中密如蛛网而且常常晦莫如深的思想线索, 叫人不得不佩服。 ——郜元宝 《远远望去的印象》
点击返回
•名著导读 《谈美 》 PPT 实用课 件
•名著导读 《谈美 》 PPT 实用课 件
阅读思考答案(四)
作者在文中强调“在艺术方面,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 格律里面的。”“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 的地位。”“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 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最后能够达到孔 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时,那就是圣人了。可见,艺术创 造是既要尊重规律,又要超越规律的。
然而,是不是因为木材商和植物学家他们不具备审美细胞而没有看 到美的吗?于是作者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解释了这一现象。他 指出当人们在欣赏事物时,普遍具有一种“围城”心态,当我们太关心 利益和知识的时候,美就离我们远了。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 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距离太远和太近,我们都不能看清楚美 的。所以我们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才能真正进入并沉浸在艺术 的美感之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谈美》课件(3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谈美》课件(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c1d6d7cc17552706220815.png)
三、“联想”与“心境”联合作 用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在诗歌作品中,许多“移情”现象大多 是由联想作用和心境作用同时融合在一起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
曹雪芹《红楼梦》“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一回中,林黛玉所感喟的“花谢花飞花 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移情诗句也 是由于她“伤春愁思”的心境和“葬花伤 己”的联想的联合作用下而产生的。
谢谢
象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生活在“烽火连三月
”的乱世,目睹百姓因“安史之乱”而流离 失所的处境和长安失陷后“城春草木深”的 荒凉景象,因而会产生一种忧虑、悲哀的“ 心境”。他怀着这种心境来看花,自然而然 会产生“感时花溅泪”的移情现象。兼之音 信不通,“家书抵万金”,对家中妻子儿女 的牵挂和强烈的思念,也会使杜甫内心怀有 撇下妻子儿女孤身浪迹宦游的恨别“心境” ,这时鸟儿的啼叫也会让他感到心惊,于是 产生了“恨别鸟惊心”的移情现象。
合作探究(辩一辩 熟
) 读 结合平时诗文鉴赏实践,谈谈你对“
距离产生美”的理解。
精
题西林壁
思
宋代 苏轼
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入庐山(其一)
知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距离产生美
距离是指事物和 人的实际利害关 系之间的分离
《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
飒飒西风之中的菊花,是词人 自己在爱情生活方面不如意而产生 的离愁别绪。
物我同一
美感的产生是我的情趣 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
由我及物——把我的感情移注于物 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移情于物作为文艺审美,文气创作 中的现象和手段,通常有以下几种:
高一语文课件:人教版 必修4 名著导读 《谈美》 (共25张PPT)
![高一语文课件:人教版 必修4 名著导读 《谈美》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1f603ca6c30c2259019e45.png)
作品比较:
1、《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写于1932年(35岁)在英国留学期间,是《文
艺心理学》的缩写本。他以书信体的形式把西方各 种美学、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人熟悉的文学现象和鲜 活的审美现象结合起来,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起到 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 2、《谈美书简》
写于他82岁高龄之际,也是书信体,但语言的 通俗性不如《谈美》。“语文新课标丛书”入编的 是《谈美书简》,而我们今天介绍的是《谈美》。
《谈美》概要:
1、《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4、《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5、《“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美感与联想 6、《“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7、《“情人眼里出西施” 》——美与自然 8、《“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10、《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11、《“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12、《“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13、《“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15、《“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生活艺术化 艺术术人生
作业: 课后阅读《谈美》
原著。
品读美学经典, 追求艺术人生
——朱光潜《谈美》导读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省桐城人,笔 名孟实、盟石。192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 1925年至1933年,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 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1933年回国后, 先后在北大、川大、武汉大学任教。朱光潜是我 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 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学贯中西,博 古通今,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 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 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代表作有《西方美学史》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谈美 书简》等。《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解放后出版 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 部美学史著作。
《谈美》导读课件
![《谈美》导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c87d2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f.png)
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谈美是哲学与美学相结合的典范,对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有深刻认识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谈美是教育学的重要参考,对教育与美学的关系有深入探讨
读者对谈美的读后感
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观点新颖,引人深思
启发读者思考美的本质和 意义
谈美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文学价值:通过描绘自然、社会、 人生等主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 审美观和艺术风格
等
贡献:对中 国美学的发 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被 誉为“中国 现代美学的 奠基人”。
03
谈美的内容概述
谈美的主题思想
美是心灵的感受,是心灵的 愉悦
美是生活的本质,是生活的 最高境界
美是艺术的表现,是艺术的 创造
美是生活的追求,是生活的 意义
谈美的章节概要
第一章: 美的定义 和分类
第二章: 美的起源 和发展
谈美的历史背景
谈美是朱光潜的代表作之一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 谈美首次出版于1932年 谈美主要阐述了美的本质、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等方面的内容
谈美的作者介绍
作者:朱光 潜
出生日期: 1897年
出生地:安 徽桐城
职业:美学 家、教育家、
翻译家
代表作: 《谈美》、 《文艺心理 学》、《西 方美学史》
与谈美相关的网络资源
官方网站:提供 关于谈美的最新 资讯和资源
学术论文:查阅 与谈美相关的学 术论文和研究成 果
网络课程:在线 学习谈美的课程 和讲座
社交媒体:关注 与谈美相关的社 交媒体账号,获 取最新动态和讨 论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美学原 理》:黑 格尔的代 表作,系 统阐述了 美学的基 本原理和 理论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谈美是教育学的重要参考,对教育与美学的关系有深入探讨
读者对谈美的读后感
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观点新颖,引人深思
启发读者思考美的本质和 意义
谈美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文学价值:通过描绘自然、社会、 人生等主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 审美观和艺术风格
等
贡献:对中 国美学的发 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被 誉为“中国 现代美学的 奠基人”。
03
谈美的内容概述
谈美的主题思想
美是心灵的感受,是心灵的 愉悦
美是生活的本质,是生活的 最高境界
美是艺术的表现,是艺术的 创造
美是生活的追求,是生活的 意义
谈美的章节概要
第一章: 美的定义 和分类
第二章: 美的起源 和发展
谈美的历史背景
谈美是朱光潜的代表作之一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 谈美首次出版于1932年 谈美主要阐述了美的本质、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等方面的内容
谈美的作者介绍
作者:朱光 潜
出生日期: 1897年
出生地:安 徽桐城
职业:美学 家、教育家、
翻译家
代表作: 《谈美》、 《文艺心理 学》、《西 方美学史》
与谈美相关的网络资源
官方网站:提供 关于谈美的最新 资讯和资源
学术论文:查阅 与谈美相关的学 术论文和研究成 果
网络课程:在线 学习谈美的课程 和讲座
社交媒体:关注 与谈美相关的社 交媒体账号,获 取最新动态和讨 论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美学原 理》:黑 格尔的代 表作,系 统阐述了 美学的基 本原理和 理论
《谈美》导读实用课件
![《谈美》导读实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c345c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a.png)
• 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 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 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 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
• “移情作用”即“把 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上 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 同样的情感”。
刚性美与柔性美
• 刚性美
•
柔 性 美
六、人生艺术化问题
•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 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 艺术的,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 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 秉性与修养。懂得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 艺术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命史 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文章忌俗滥,生命也忌 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 矩……慢慢走,欣赏啊!
《 谈 美 》导 读
凌 彬
学习内容
• 一、作家及作品 • 二、《谈美》内容及主张 • 三、审美现象和规律 • 四、美的特征 • 五、美的种类 • 六、人生艺术化问题
一、作家作品
• 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生于安徽桐城,1986年逝
世于北京大学,他90年的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 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时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 1.身份地位。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 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与现代比较文学的奠基 者之一。
• 2.人生经历。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 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 汉大学教授。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 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
• “移情作用”即“把 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上 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 同样的情感”。
刚性美与柔性美
• 刚性美
•
柔 性 美
六、人生艺术化问题
•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 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 艺术的,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 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 秉性与修养。懂得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 艺术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命史 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文章忌俗滥,生命也忌 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 矩……慢慢走,欣赏啊!
《 谈 美 》导 读
凌 彬
学习内容
• 一、作家及作品 • 二、《谈美》内容及主张 • 三、审美现象和规律 • 四、美的特征 • 五、美的种类 • 六、人生艺术化问题
一、作家作品
• 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生于安徽桐城,1986年逝
世于北京大学,他90年的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 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时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 1.身份地位。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 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与现代比较文学的奠基 者之一。
• 2.人生经历。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 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 汉大学教授。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 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代表作之一《谈美书简》经典图书阅读赏析读书心得分享PPT模板课件
![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代表作之一《谈美书简》经典图书阅读赏析读书心得分享PPT模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169c7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7.png)
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
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和
讲章。
作
者
第 二
介章
绍
作者介绍
朱光潜:中国美学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 朱家老屋人)。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 大学文学院。 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 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 心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 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 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
在《谈美书简》中,还有的是关于 美学具体问题的论述,以及提出冲 破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中的禁区, 这对于我们初学美学、开始接近美 学的青年更具有解决实际问题、排 除疑惑的重要作用。作为文艺流派 和作为创作方法,是应该分别清楚 的
朱光潜结合自己的切身的经历,特 别是我们的美学研究在“文革”中收到 极大的破坏和干扰,朱光潜的《谈 美书简》就是这样一本书,在同我 们聊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美的启示, 逐步的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 握美的体系。
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跟吴荪甫过不去,常常施展小计,使吴荪甫陷 入困境后将其打败。他在金融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在生活上也极端荒淫腐朽
他施展种种狡诈、毒辣的手段对民族 工业进行排斥、打击和控制,迫使民 族资产阶级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 化,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变为殖民地经 济
赵伯韬是一个骄横奸诈、凶狠残酷、 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他凭借美国金融资本和蒋介石反动 政权的力量,操纵了交易市场。
反映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差不多看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初期中国的全貌。在这里,“作者精湛的布局把许多错综复杂的线索,应用了高明的艺术手段, 织成一部成熟的艺术品。”
【高中语文】谈美导读ppt精品课件1
![【高中语文】谈美导读ppt精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bdf9e1e453610661fd9f42b.png)
《谈美》导读 一份尊崇,一份耐心!
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 周忠进
走近作者: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 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 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 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 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 教学与研究工作。重要著作有《文艺 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 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四、移情作用:
关键词:宇宙的人情化、赋情于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以我眼观物,故万物皆着我色” 自己欢喜时,山河扬眉带笑;自己悲伤 时,花鸟叹气凝愁。
原著解读:这个段落里朱先生引用《庄子.秋
水》里的一个小故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说明了人的美感经验的道理,即:美感经验即 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人的认知 有时是伴随人的主观情趣来判断事物的。那么 这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行判断就是“移情作 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映射到身边的 事物中去。这种移情作用是同美感经验息息相 关的。
七、末篇: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关键词:珍惜生命、体味生活
美丽的阿尔卑斯山
原著解读: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好好珍 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有意义, 有价值,有味道!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 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 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 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 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 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六、 “情人眼底出西施” —— 美 与 自然 总结: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基本架构
原著解读:
自然在经过人的心理感觉加工后产 生了美感,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 的感觉,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一种 再加工、再创造。个人情趣不同衍 生出的结果就不同。俗话讲的“情 人眼底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这 是不同人的主观的审美经验加上理 想化即人情化产生的结果。
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 周忠进
走近作者: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 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 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 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 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 教学与研究工作。重要著作有《文艺 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 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四、移情作用:
关键词:宇宙的人情化、赋情于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以我眼观物,故万物皆着我色” 自己欢喜时,山河扬眉带笑;自己悲伤 时,花鸟叹气凝愁。
原著解读:这个段落里朱先生引用《庄子.秋
水》里的一个小故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说明了人的美感经验的道理,即:美感经验即 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人的认知 有时是伴随人的主观情趣来判断事物的。那么 这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行判断就是“移情作 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映射到身边的 事物中去。这种移情作用是同美感经验息息相 关的。
七、末篇: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关键词:珍惜生命、体味生活
美丽的阿尔卑斯山
原著解读: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好好珍 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有意义, 有价值,有味道!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 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 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 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 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 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六、 “情人眼底出西施” —— 美 与 自然 总结: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基本架构
原著解读:
自然在经过人的心理感觉加工后产 生了美感,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 的感觉,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一种 再加工、再创造。个人情趣不同衍 生出的结果就不同。俗话讲的“情 人眼底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这 是不同人的主观的审美经验加上理 想化即人情化产生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套自己的美学体系的,只不过是唯
心的还是唯物的,形而上学的还是辩
证的问题。就马克思来说,其美学体
系作为哲学这个大体系的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同样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以及这里生发
出来的认识来自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 朱光潜在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经典原著 的基础上,理解和吸收马列主义美学思想 和理论体系,提出自己的“物甲物乙”说, 也即是“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观点。 这个观点体现在,在以后关于美学的论述 中,朱光潜一直恪守马列主义,并以此来 规范自己的美学体系。
• 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 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 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 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 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 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 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 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 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目录:
•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
• 6、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 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 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永 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 7、(恋爱时)你在理想中先酝 酿成一个尽美尽善的女子,然后 把她外射到你的爱人身上去,所 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 的躯骸。你只见到精灵,所以觉 得无瑕可指;旁人冷眼旁观,只 见到躯骸,所以往往诧异道: “他爱上她,真是有些奇怪。” 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 经艺术化过的自然。——《“情 人眼里出西施”——美与自然》
作家或具体作品贴上现实主义或是浪
漫主义的标签,他非常赞同前苏联伟
大的现实主义大师高尔基这样一句话:
“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
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
再比如,朱光潜结合自己的切身
的经历,特别是我们的美学研究在
“文革”中收到极大的破坏和干扰,
在文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让我
• 10、艺术和游戏都是臆造空中楼阁 来慰情遣兴。——《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象》
• 11、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 说某一笔平凡,某一句警辟,因为 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依为命 的。……功夫虽从点睛见出,却从 画龙做起。……晋以后的诗和晋以 后的词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 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这 的确是艺术的衰落现象。——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 造
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一起
来冲破禁区吧。”具体说来,要冲破
的禁区包括哪些呢?就是“人性论”、
“人道主义”、“人情味”以及“共
同美感”等等这些被一些别有用心的
人划定为禁区,被认为是作品中不能
表现、研究中给予否定的。我们突破
禁区,表现在创作要表现它,研究中
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讨论。
•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就是这样一本书,在
剧性 •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
音” • 附:建构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尝
试
作者简介:
•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 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 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生前任北京大学 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 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重要著作有《文艺心 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 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
说是清理过去的美学言论,其实
最首要的是表明一种新的认识,强调
自己新的思维的突破。朱光潜在文中
说:“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全国
范围的美学批判和讨论中,我才开始
认自己过去的一
些美学观点的错误。”这本《谈美书
简》的产生由来,也就是他在这些年
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
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
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
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 一成不变的。……艺术虽伏根于游戏 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须
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
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它逐渐
发达到现在,已经在游戏前面走得很 远,令游戏望尘莫及了。——《“大 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 戏》
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
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
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精彩解读
• 《谈美书简》一书凡十三封信,既有关于美 学理论的论述,比如马列主义美学体系、美与美 感、形象思维等;也有就具体的美学问题进行探 讨,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 问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问题、悲剧性与戏剧 性等;同时还总结自己切身的体会,对某些错误 思想和观点进行批判,比如号召大家冲破人性论、 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等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 等等。
• 2、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 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 3、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 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 趣往复回流而已。……物的意蕴深 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
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 浅。……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 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 造性。……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 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
•
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
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呈现于心
者只是直觉,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
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
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
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
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
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
物的形象,然后提美。60年代,他强
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美的启示,逐步的
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握美的体系。正如他
几十年前创作《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一样,不是掉书袋的,而信手所致,拿来谈谈;
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美学、理解美学,而
不是空洞的来谈论美学大理论。
《谈美》一书的主体部分共分为
十五个章节。
• 1、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 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 一面。——《我们对于一棵古松 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 美感的》
《谈美书简》导读
作品简介
•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 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 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 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 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谈美书简》不是一 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 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 12、从历史看,艺术的前规大半 是先由自然律变而为规范律,再 由规范律变而为死板的形 式。……一部艺术史全是这些推 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 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古 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 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 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 化。——《“从心所欲,不逾 矩”——创造与格律》
之微,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不自觉其在
心灵中可生若何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
它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在无形中驱遣它, 左右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天才与灵感》
• 15、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 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
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 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情趣愈丰
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 是人生的情趣化。——《“慢慢走,欣赏 啊!”——人生的艺术化》
读朱光 潜―― 《谈美》 有感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 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
的
• 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 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 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 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 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 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 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 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 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 美概念。
础上,对美学上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
己新的认识。朱光潜深刻地认识到,
学习和研究美学,一定要把学习马列
主义经典著作放在首位,反复强调说
“研究美学如果不弄懂马克思主义,
那就会走入死胡同”。
•
在他看来,马列主义不但给我们
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
其本身也有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因
为以往的美学大师,每一个人都是有
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
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
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 了。——《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 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 感》
• 5、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 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 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 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 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 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 感的事物上面去。——《“记得 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 与联想》
• 8、法国画家德拉库瓦说得好:“自然只是 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人尽管都有 一部字典在手边,可是用这部字典中的字 来做出诗文,则全凭各人的情趣和才 学。——《“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 理想主义的错误》
• 9、欣赏和创造的距离并不像一般人 所想象的那么远。……读诗就是再做 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 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 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 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 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 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 的意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 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 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 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 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 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