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重点

合集下载

传播学理论整理要点

传播学理论整理要点

传播学理论整理要点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

其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信息的传播过程和效果,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关于传播学理论的一些要点整理:1.线性模式理论:线性模式是传播学最早的理论之一、它认为传播是一种单向线性的过程,即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收者,不涉及接收者的反馈。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过程,如广播和电视。

2.两步流模式理论:两步流模式理论认为传播并非只有一步,而是经过传播者和社交领袖的两步过程。

社交领袖作为信息的过滤器和解释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一理论突出了个人的影响力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

3.渐进模式理论:渐进模式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信息通过个人和群体传播,形成信息的传播网络。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和群体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消息传播模式理论:消息传播模式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多变过程,包括多种传播模式的组合,如传播者驱动模式、接收者驱动模式和传播平台驱动模式等。

这个理论强调了不同因素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5.融合模式理论:融合模式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融合不同媒体平台和渠道的过程。

它强调了多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提醒我们传播者需要同时关注多个传播渠道,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除了以上的主要理论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传播学理论,如符号交互理论、媒介依赖理论、认知不平衡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传播学理论帮助我们系统性地理解和分析信息的传播现象和效果。

通过研究和运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传播的目标。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最初由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Richard Rogers于1997年提出并开始研究,它是以现代社会中媒体、传播技术和其他现代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学科。

网络传播学的研究课题涉及到网络、传播技术、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总体上说,它集合了一系列媒体学问和科学思维,主要研究如何用技术的手段,借助信息网络的特点和性能,来改变和影响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以及如何利用技术媒体来传播信息、活动和情感。

网络传播学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技术与行为研究,也包括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文化研究,目的是要深入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媒体技术、文化和社会间的互动关系。

网络传播学主要聚焦于网络传播的技术形式,理解、解释和探讨用网络传播技术推动的新媒介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问题。

主要包括:网络传播系统的构成、结构和功能;网络传播技术的综合应用;网络传播技术下的文化和社会影响,以及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领导力研究。

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发展使得许多社会和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实现新的沟通和交流,改变传统的沟通方式。

因此,网络传播学对于现在的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企业从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中解放出来,整合社会媒体等新型媒体技术,以更高效的方式传递企业消息和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拓展市场,提高宣传效果,改善企业形象,加强企业品牌。

另外,网络传播学还可以帮助社会和个人学习社会新兴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学习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技术,传播信息和资源,实现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学在今天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中,研究人员需要了解网络的本质,将网络的优势发挥出来,利用网络的传播特性,通过网络技术传播信息、激发活动,引导社会变革。

此外,研究人员还要了解多种媒体技术,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把握文化、心理学变化等社会动态,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持续追踪社会的变化,以研究的成果来改善社会的发展。

《网络传播学》课件

《网络传播学》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口碑传播是指受众在接收到传播内容后,向他人 推荐或分享的行为,口碑传播的效果往往比传统 广告更为显著。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信息泛滥Βιβλιοθήκη 01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快速性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大量无用的、
虚假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给受众带来困扰。
社交变革
02
网络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交习惯,人们可以通过社
交媒体等平台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实施处罚措施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络传播行为,依 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撤销资质等 。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 打击跨境网络传播违法行为。
网络传播的自律机制
行业自律组织
企业自我约束
成立相关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范 和标准,引导会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伦 理准则。
网络传播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表现在它融合了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实践性则体现在它 关注网络信息传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性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不断 变化,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02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网络传播的原理
信息的高速流动和广泛覆盖。
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是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包括 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 等,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 通。
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 存储、分析和可视化,为网络传播提 供了更加精准的目标用户分析和个性 化推荐。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社会控制趋向弱化。
总之,网络传播对传统的传播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造成社会控制的弱化,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从而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三、什么是网络传播
什么是网络传播,这是关系到网络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郭庆光教授在其新著《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是各类传媒信息传播方式的界线。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增强传播效应,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运行各种内容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以往报刊、广播和电视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独有的优势,在网际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融为一体,加之传统媒体未曾拥有过的信息传播优势,网络新闻媒体已经将这一切化合成一种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觅游网络传播学讲义

觅游网络传播学讲义

觅游网络传播学讲义
1互联网及其发展
互联网是美国/苏联冷战的产物,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利用通信系统(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按一定的连接方法,将分布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工作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外设等)相互连接在一起,在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应用软件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整个系统。

2什么是网络传播
传播定义:
郭庆光在其《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学者诗兰认为网络传播具有3个基本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
定义: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研究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受者与发布者,并随时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式与阅读是各种文本之间随意转换,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网络传播是相对于三大传统传播媒体而言的(报纸,广播,电
视)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人类信息(新闻,知识等)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传递。

借助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

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
3网络传播学研究对象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同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新学科。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分支,是其一个子学科研究人类网络的传播活动网络传播研究领域网络传播的概念和本质,信息与对象的交互规律,网络传播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映网络传播各种符号系统的形式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二、网络传播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低成本全球传播4、检索便捷5、多媒体6、超文本7、互动性三、“新媒体”的界定P10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

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

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第九章新媒体谣言研究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第九章新媒体谣言研究

二、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
(1)“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说明了网络谣言的生成条件和 传播、扩散路径。
(2)该模型提出
(3)该模型依托网络、以传播学中对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研究为根本, 构建网络谣言的传播、扩散和消解模型。
三、基于“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的网络谣言消解对策 1.政府机构应增强公信力,实事求是地公开信息,奠定消解谣言的基础 2.注意“塔西佗陷阱”带来的影响 3.新媒体是成功消解谣言的重要平台 4.公众对真心的不懈追求决定了公众是成功消解谣言的最终推动者
第九章 新媒体谣言研究
第一节 谣言的演变
一、谣言的概念研究 1.从史学角度 2.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3.从社会舆论的角度
二、谣言传播形式流变 1.传统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关系 2.微博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异同 3.手机微博谣言与网络微博谣言
第二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一、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模型

【网络传播学】作业三:病毒式传播

【网络传播学】作业三:病毒式传播

【⽹络传播学】作业三:病毒式传播1.病毒式传播定义:病毒式传播是⼀种⽹络营销的常⽤⼿段,其利⽤⽤户⼝碑传播的原理,让“⼝碑效应”像病毒⼀样以低成本、⾼效率的传播。

【以下内容纯属个⼈设想。

】2.病毒式传播信息:RIO鸡尾酒&⽹易云⾳乐推出“我有故事,你有酒吗”限量版“⾳乐⼩酒”,进⾏联合宣传。

3.背景及具体创意:⼀直以来,⽹易云的营销都是结合其两⼤核⼼特⾊歌单与乐评。

其中⼤量内容是UGC,即⽤户来⽣产内容,每⼀则热门乐评之后都有⼀个打动⼈⼼的故事,那些你经历过的,和你未曾经历过的,它们都值得铭记。

⽽RIO鸡尾酒主打为年轻⼈的“青春⼩酒”,名字源于巴西著名城市“⾥约热内卢(RIO DEJANEIRO)”的简称,寓意充满活⼒、时尚、热情、阳光、快乐、⾃在的性格。

现将⽹易云⾳乐中精选的50条热评贴到5000万瓶RIO鸡尾酒瓶⾝上,让每⼀瓶RIO都有⾃⼰的⾳乐与故事。

乐评将根据RIO的⼝味、⾊彩来分类张贴,以打造独⼀⽆⼆的“⾳乐⼩酒”。

如粉⾊“⽔蜜桃⽩兰地”⼝味的RIO代表甜蜜攻势,配以“喜欢这种东西,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跑出来”(注:此为⽹易云⾳乐@阿__呆评论Ryan Gosling《CityOf Stars -Pier》);⽽“蓝玫瑰威⼠忌”代表忧郁与神秘,则配以“我听过⼀万⾸歌,看过⼀千部电影,读过⼀百本书,却从未俘获⼀个⼈的⼼”(注:此为⽹易云⾳乐@rajorA评论陈粒《奇妙能⼒歌》)等等。

每⼀条乐评旁都有⼀个⼆维码,扫码即可聆听与你⼿中这瓶“⾳乐⼩酒”相关的歌曲,还可以观看故事⼩短⽚,并将其分享到朋友圈、微博。

另外,限量版“⾳乐⼩酒”的瓶⾝设计也别致独特,青春⽂艺,富有⾳乐感。

4.传播途径:(1)注册“⾳乐⼩酒”官⽅微博账号,推出⼀则TVC⼴告⽚进⾏预热,将每⼀种⼝味的RIO鸡尾酒背后的故事都予以表现,唤起⾳乐的故事。

由@⽹易云⾳乐、@RIO鸡尾酒等微博公众号共同转发⼤⼒宣传,邀请微博⼤V、明星、有影响⼒的漫画⼯作室、营销号等转发TVC并发表评论,带上#我有故事,你有酒吗#话题刷热度。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

第一课1.1998 年 5 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把互联网定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2.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 4 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 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 Web2.0 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3.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P1—P71958 年:雏形;1969 年:阿帕计算机网诞生;1977—1979:TCP/IP 体系结构和协议;1986 年:Internet 名称正式开始使用;1988 年:互联网对外开放;1989 年:互联网开始商业运作;1989 年:CERN 雏形 HTML;1991 年:商业用户超过学术界用户;1995 年互联网开始高速发展:(表现在 3 个方面:一是: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是:网络媒体功能凸显。

)1992 年:全球第一份网络报纸;1996 年以后:出现了 BBS、聊天室等;1995年:美国广播公司首先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广播;1997 年:网络新闻订阅开始;1998 年:克林顿绯闻事件;2003 年以后:进入 Web2.0 时代;2003 年以来,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异军突起,拉开了媒体融合的序幕。

4.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 年左右;1995 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 3 个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 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 年至 2001 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1.大众传播传播特点: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大众传播:单向人际传播:双向)类型优势局限人际传播交互性实时性受众量小信息贫乏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受众广泛信息丰富具备两者优势缺乏信息反馈和交互性突破两者局限2. “新媒体”的界定(书 P10)四个角:1 度数字化、互动性(新媒体传播的本质特征: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进行,如楼宇媒体,车载电视缺乏互动性不属于新媒体);2 相对的概念(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之新);3 国际标准为依据(国人看来是新发达国家早就有了,不能成为新媒体);4 宽泛(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第三课1. 以浏览器为特征的“一对多”式的传播网站称为第一代网站 Web1.0;以聚合内容技术 Rss 和标签技术 Tag 为特征的个性化传播网站称为第二代网站 Web2.0。

网络传播学

网络传播学
符号(sign)
工作原理:搜索器,索引数据库,检索程序和用户界面四个部分组成。 搜索器:spider(网络蜘蛛),crawlers(网络爬虫),在网络间来回搜集信息和发现更新的信息。索引数据库:搜索器搜索结果的汇总之地,它按照一定的顺序存放搜索到的信息,并为这些信息编排索引表。如:作者名字,更新时间,链接流行度。从上到下排序。也就出现大家搜索了以后出现的信息顺序不一样。检索程序:在接到用户的搜索关键词后,负责在索引数据库中进行查找的算法和相关程序。用户界面是使用者与搜索引擎打交道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用户在此输入要查找的内容,搜索引擎在此反馈给用户查找的结果。
互联网时代的aidma ——aisas
三、微博改变一切
微博就是每次发布都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的最快、最方便的网络传播平台。
微博定义
微博降低了内容门槛——人人都是发布者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现象显现无疑 信息生产变得简便,快捷,不费吹灰之力。结合了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因为简单,所以深入人心,所以人人都是发布者
网络广告的含义
中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3月,传播网站是chinabyte,广告主是intel,广告表现形式为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Intel和ibm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
就网络广告效果的监测而言一般分为三大类:广告的显示和点击监测、广告的后继行为追踪监测、持续效果分析。
格雷马斯模拟图
也就是说格雷马斯发明了一个四元结构的分解意义的模型,他认为在二元之外还有第三元,它既非a1,也非a2,而这个第三元在其内容层形式又串联了两个相反的意义,即1,2。
二、广告金字塔(advertising pyramid)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

1,传播:一词“共享”的基本内涵,表明其本意是双向、互动的,它是指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2,传播五要素:(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3,传播模式简介:(1)线性传播模式;(2)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3)社会系统模式;(4)网络传播模式4,“5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1948年,他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5W。

“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

被视为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研究中的经典式模式,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是:(1)“5W”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简洁、直观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反映了传播过程的基本面貌。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2)“5W”模式注意到了传播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依次作用并显示出其社会问题意识。

“谁”提出了信息的控制权问题;“说什么"提出了传播的内容问题;“何种渠道"提出了媒介的问题;“对谁”提出了受传者的问题。

线性模式5,香农--韦弗模式:1949年,即“五W“模式”问世后的第二年,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是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的单向过程类比人类的传播过程;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了。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I 、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 2、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形态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 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的已有认识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的已有认识•施拉姆观点:传播学研究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

•施拉姆观点:传播学研究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

•梅尔文·德弗勒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应集中在社会与传播学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及传播效果上。

质及传播效果上。

•李彬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大众传播为主。

•李彬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大众传播为主。

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 1.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 •方法的综合性•方法的综合性 2. 2.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体系 方法论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方法论作为成分构成体系方法论作为成分构成体系 方法论作为方法类型体系方法论作为方法类型体系 ※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有•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有 第一、实地调查法第一、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的研究步骤包括实地调查法的研究步骤包括 (1)提出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2)确定本项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确定本项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3)确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方案::随机抽样和非随即抽样随机抽样和非随即抽样 (4)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 (5)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第二、内容分析法第二、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早期的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早期的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内容分析一般分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内容分析一般分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程序•内容分析法的实施程序(1)提出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并根据这个假设确定研究范围并根据这个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2)制定分类表)制定分类表,,包括两个层次包括两个层次(3)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4)验证先前的假设,提出结论)验证先前的假设,提出结论 第三、实验法第三、实验法•实验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实验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 •实验研究的实施程序•实验研究的实施程序 1.1.提出假设提出假设提出假设2.2.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3.3.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4.4.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 第四、个案研究法第四、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不证实什么假设•个案研究的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不证实什么假设•价值在于它详细、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地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见解•价值在于它详细、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地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见解 •发展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如“传播网络分析法”、“多元坐标定比法”等•发展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如“传播网络分析法”、“多元坐标定比法”等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1010——20年代,形成于20世纪4040——50年代的美国。

网络传播学

网络传播学

绪论1.网络传播的概念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传播活动。

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的存储介质上,通过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2.新媒体的两大特征数字化互动性: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3.为什么把网络传播学设定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广义的传播虽然包括自然界的传播和人类社会的传播,但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不同的分科研究领域。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它包括的门类和范围更广。

计算机技术平台的变化多端;网络的多媒体功能和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4.网络传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界定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2)、网络传播学与传播学之间存在的个性与共性关系(3)、网络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网络传播学理论到实务转换5.网络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研究对象:人类通过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各种信息传播活动和规律。

——研究范围:网络传播发展历史、网络传播理论知识、网络传播业务。

6.网络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传播学相比的继承与突破继承的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直接调查:观察法——间接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2、内容分析法3、控制实验法4、其他研究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突破的研究方法:5、特殊方法——网络调查法第二章1.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2.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美国诞生3.互联网发展经历的四大阶段(1)、基于军事需求的萌芽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大事记:——1959年10月,前苏联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特”上天;——美国的高级研究计划署成立(ARPA);——1969年,互联网诞生,ARPA建立ARPAnet网络,连接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2)、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和完善大事记:——1972年,计算机可以更加简便的接入互联网——1973年,全球性的互联网开始浮现首批连入ARPANET的其他国主机出现。

传播学概论重点

传播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人类传播概论1、传播是指信息在传者和受者间流动的过程。

2、传播是信息共享活动,是信息双向互动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符号解读的过程。

3、人类传播的历史(5个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第二章传播学的诞生1、传播学诞生的社会条件:首先,人类科技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迅速提高,从而使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术界开始对传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次,公共信息所产生的政治性影响促使学术界对宣传和舆论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社会科学迅速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2、传播学的奠基者⑴哈罗德•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上。

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具有非常强的经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他还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5W)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

此文还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⑵库尔特•勒温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当一个人通过一种传播过程接收了信息,该信息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由这个人所属的群体决定。

今天,勒温的“把关人”概念被传播学学者们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组织传播的研究中。

⑶保罗•F •拉扎斯菲尔得优秀的方法论者,在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中均有所建树。

他从研究广播这个新型的大众媒介入手,介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

他在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方面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开拓者,对研究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将调查访问和多变量资料分析结合起来的途径,将民意测验变成了一种科学工具。

⑷卡尔•霍夫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开创了美国微观层次研究个人态度变化的学术传统。

他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以态度改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

说服研究由亚里士多德经卡特赖特至霍夫兰,遂成为一个直到今天仍非常受欢迎的传播研究课题。

网络传播01网络传播概述--1402

网络传播01网络传播概述--1402

第一章网络传播概述1.1有关传播及媒介的几个基本概念⏹传播●概念①即传布。

如:传播消息。

②在传播学中,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以此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换的过程。

{《辞海》1999年版P.258}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P.21-22}所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出版社20011年版P.4}●渊源据考证,“传播”一词在我国出现于1400多年前,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中的“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

{方汉奇:《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新闻与传播研究》第一卷第1期}●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手机传播时代⏹传播媒介●概念传播活动中承载、传递信息的中介物。

广义包括语言、文字、电话、电报、传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等一切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手段;狭义指新闻媒介。

{《辞海》1999年版P.259}广义的传播媒介是指实现人类信息传递的所有中介物。

我们课程中所指的是狭义的概念,即指经常性向社会大众传递众多新闻和信息的各类手段与工具,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和手机。

●传播媒介的演变言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以及手机媒介1.2传播的类型⏹按信息的特质划分从信息角度看,传播实质上是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流动变化。

因此,根据信息的特质,传播可以划分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广告传播、文艺传播、科技传播、教育传播、文化传播等类型⏹按信息的表达形式划分信息只有被各种符号系统组织为不同形式的符号序列(也即信息)才能进行传播。

因此,根据信息的表达形式——符号,传播可以划分为:言语传播(或称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传播(或称非言语交流)两种类型⏹按传播媒介的特质划分人类传播离不开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工具——传播媒介。

网络传播学复习题

网络传播学复习题

网络传播学复习题一、网络传播的概念与特点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在和传输,便于存储、处理和传播。

2、多媒体融合:能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传播内容。

3、全球性:打破了地域限制,使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4、交互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以实时互动,受众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

5、个性化: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

二、网络传播的类型1、网站传播网站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平台,包括新闻网站、商业网站、政府网站等。

它们通过页面设计、内容更新等方式向用户传递信息。

2、社交媒体传播如微博、微信、Facebook 等,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账号,分享信息、观点和生活点滴,形成社交网络。

3、搜索引擎传播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为其提供相关的网页链接和信息,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内容。

4、视频分享平台传播像 YouTube、抖音等,用户可以上传、观看和分享视频。

5、在线论坛和社区传播人们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具有共同兴趣的群体。

三、网络传播的受众1、受众的特点网络受众具有自主性强、个性化需求高、参与意识浓等特点。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同时也能主动发布和传播信息。

2、受众的行为包括信息搜索、浏览、分享、评论、转发等。

受众的行为不仅受信息内容的影响,还受到社交关系、平台算法等因素的制约。

四、网络传播的效果1、认知层面网络传播能够拓宽受众的知识面,增加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

2、态度层面可能改变受众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形成舆论。

3、行为层面影响受众的行为决策,如购买商品、参与活动等。

五、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1、虚假信息传播网络上存在大量虚假、夸大的信息,误导公众。

2、隐私泄露个人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可能被不当收集和使用,导致隐私泄露。

3、网络暴力一些网民在网络上发表攻击性言论,对他人造成伤害。

4、知识产权侵犯未经授权转载、复制他人作品等行为屡见不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2.0:·其实是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主要的网络应用形式:blog博客、wiki维基百科(百科全书)、RSS简易信息聚合(站点摘要)、BT下载、TAG标签(网摘)、SNS社交网络、微博micro blog等。

·在web2.0中,用户成为信息制造的中心,拥有更多点对点传递信息的渠道,网络个人化、社会化、自组织等新的传播特点。

·web2.0时代借助RSS和XML技术实现网站之间的交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信息。

Web2.0倡导的个性化意味着精而专,网站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简而言之,web2.0时代的个性化不是原来的网页个性化,而是服务个性化。

·web2.0的相关技术:①AJAX ②开放API ③内容协同④P2P传输技术网络传播的基本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3、传播渠道4、讯息5、反馈6、噪音7、情境网络传播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网络传播:传播者借助网络终端向受传者发送讯息,编码后的讯息经过服务器的中转解码后由受传者接收,受传者在理解传播者讯息意义后做出反馈,以反向传播的形式与传播者展开互动,实现一次完整的会话,第一轮循环宣告完成,随后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多次循环,将传播引向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噪音的影响,无聊传播者、受传者还是网络技术服务商,都在尽力克服各种噪音的影响,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网络传播的特点:·互动传播:人际互动、人机互动、人信互动·节点传播: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每一个网络用户以节点的形式生成、传播、接收其他节点的信息,平等参与并自主控制信息的传播过程。

首先,节点是通过数字互动媒介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用户,具体是指在网状结构的媒介平台上,每一个使用这一媒介并利用媒介本身的互动、联结功能的网络用户,他既是网络媒介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再次传播者,能够按照自己的信息组织、处理和发布方式,遵循网络媒体的技术规则和传播规律参与网络媒介的内容生产过程。

以节点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式就是节点传播。

在这种传播形态下,传播者和受传者具有平等的地位,二者之间的身份转换极为容易。

集传播者和受传者双重身份于一体,这是网络环境下传播节点最为重要的特点。

其次,节点是参与信息互动的用户及其呈现给其他用户的相关信息的结合体。

在基于互联网这类可以实现双向传播的技术媒介里,每一个用户既是节点的实体,用户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活每一个节点;同时又是节点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其他节点的互动生产新的信息。

由节点形成的传播网络,是一个无绝对中心的发散网络,即“去中心化”网络。

·界面传播:就是借助网络终端的硬件设备,在互联网软件系统支持下,用户基于互动界面传播、接收信息的行为。

界面传播是充分体现以用户为核心的传播形式;界面传播改变了传统的传受关系。

·人际传播:个人对个人的信息传播,既包括不借助任何物质设备的面对面的交流,也包括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实现的有一定距离的信息交流,如打电话、书信交流等。

·网络人际传播:人们借助互联网更好地进行远距离的人际交流,将信息时代人民高度信赖的信息快速地、批量地进行传播,从而将人际传播带入“屏对面”时代,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面向计算机屏幕进行的,而每个屏幕后面都是操控屏幕的具体的人。

·网络人际传播功能:1、通过人际传播获得相关信息以辅助决策2、通过人际传播建立社会协作关系3、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4、通过人际传播可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及各自优势:·电子邮件: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迅速到达目的地,准确而便捷;可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传播;便于对信息的管理;便于信息接收者控制传播进程。

·即时通讯工具会话(聊天):打破空间限制的即时性;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渠道实现信息的传递;实现一对多的人际传播。

·博客·微博·网络社群:也叫做虚拟社区、虚拟社群。

指网络中相当多的人展开长时期的讨论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聚合,他们之间具有充分的人情,并在电脑空间里形成了人际关系网络。

·网络社群所依托的载体主要:BBS(电子公告板)、聊天室、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等·网络社群传播的结构:1、以话题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型信息传播结构2、以人(节点)为中心的发散型信息传播结构·网络社群传播的动力(满足网民的哪些需求):满足兴趣、维系关系、寻求娱乐、商品交易·意见领袖特征:1、在显示生活中具有影响力,是大家追随学习的榜样2、有较强的能力,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内见多识广,比追随者更多地接触媒介3、意见领袖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广泛分布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阶层或是群体中4、意见领袖与追随者之间是一张平等的关系·意见领袖主要来自于以下群体:网络媒体评选的人物、各种类型的版主、网络名人、网络知识分子·网络组织传播:组织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工具,面向某一人群传播经过组织把关的特定信息的行为。

·组织内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1、电子邮件系统通过群发群收保证信息的定性、有效传播2、公告板和聊天系统可以实现组织成员间多对多的信息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3、FTP文件传送系统可以方便地传送各种文件,使组织成员可以共享有价值的内容·组织基于互联网的对外信息传播具备以下优势:1、组织可以更好地把控信息传播的过程2、组织可以更好的把控信息传播的效果:(为更好效果把握的策略)①在网站的设计上,应强化组织的CIS形象,这会让网络用户更易于识别②在通过网络渠道传播信息时,要强化互动功能,尽可能满足外界用户与组织互动的要求,建立起与用户良好的互动关系。

③通过网络优化来增加组织网站被搜索引擎搜索到的机会也是基本策略④组织要在尽可能多的公共网络平台尤其是免费的公共平台上占有位置,以增加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增加被外界方便找到的机会·网络大众传播包含的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可以概括为延伸性传播,即网络作为一种传播渠道,是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内容的延伸。

第二个层次可以概括为原生性传播,即传播者视网络为有独立属性的媒介,从生产、传播到反馈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互联网的媒介特性,要围绕网络用户制作并适合在网络上传播的内容。

·基于网络的大众传播的特点: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受众反馈的便捷性第四章网络新闻传播·一篇完整的文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标题→内容提要→新闻正文→关键词或背景链接→与新闻相关的延伸性内容·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1、兼顾提炼关键要素和增强吸引力两方面诉求2、标题制作要易于检索3、新闻标题内容要尽量简洁4、相关信息手段的适当运用·用来丰富新闻内容的超链接对象:1、知识介绍,通过链接解释说明关键词2、相关报道,通过链接提供一个或一组与当前对象相关的报道3、相关网站,链接直接将读者带到某个对象的网站4、相关搜索,一些网站在加入链接的关键词被用户点击后,会通过搜索引擎搜索那些与该关键词相关的文章·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1、集中性与发散性的结合2、实时性与延时性的结合3、主动性与互动性的结合·网络新闻专题对新闻报道的扩展作用:首先,网络新闻专题使报道内容更为立体化呈现。

其次,网络新闻专题有助于用户对新闻事件的更好把握。

第三,网络新闻专题有助于强化网站的竞争优势。

·按照新闻信息和资料的来源可以将网络新闻专题划分为:1、采访型专题:由网站针对某一主题组织力量对与主题相关的人员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进行编辑所形成的专题。

这类专题会有较大比重的首发和独家的内容,直接体现网站的采访能力和资源运作能力,是网站重要的原创内容。

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政治和时事类专题是这类网站制作较多也是更容易产生影响力的专题;不具备独立采访权的:专注于体育、娱乐、民生、商务等领域。

2、编辑型专题:更为常见、更容易操作的专题类型。

是由网站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力量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以多种媒体形式对专题加以丰富和完善的网络报道形式。

这类专题是根据专题的需要对已有的资源进行筛选、编辑后呈现给用户的。

原因:①受限于新闻采访的相关政策②受限于相关人才的匮乏③网站意识到专题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有原创性的采访内容。

·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原则:1、报道主题的鲜明性2、报道内容的深入性3、媒介形式的多样性4、信息呈现的层次性5、特色资源的优先性6、用户参与的互动性·网络新闻专题选题主要来源:1、重大突发事件2、非突发性的重大事件3、具有普遍关注的的社会现象4、由媒体策划的相关活动·提升专题内容质量的相关技术环节:1、增强专题互动性的手段:①网民调查②网民评论2、丰富专题表现力的手段:①flash信息手段②图片3、专题模板的设计第五章网络传播的典型产品形式·根据网站建设的主体不同,可以对网站进行如下划分:内容提供商网站、媒体网站、政府网站、一般机构与组织网站、企业网站、个人网站·门户网站:那些将网络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加以分类整理并提供搜索引擎,让不同的使用者能够快速查询信息的网站。

按照通行的解释,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网络应用系统。

被划分为商业性门户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

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BBS、电子邮箱、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等。

·门户网站发展现状:1、搜索、即时通讯工具、免费邮箱、论坛等常用服务已然受欢迎2、影响力日益成为门户网站的核心竞争力3、多元化发展、差异化竞争成为门户网站的共同选择·搜索引擎信息传播的特点:1、以受众为中心的信息反向传播2、以需求为导向的信息精准传播·搜索引擎工具的价值开发:①数据挖掘价值②产品、品牌营销价值·搜索引擎营销主要有两种方式:①搜索引擎优化:是对企业网站的网页设计等方面进行优化,以使网页更容易被搜索一起检索到,这样网页在用户搜索排名的页面中会占有更好的位置,从而提高被用户选择点击的几率。

这种营销形式因对用户的干扰度小、不易于引起用户的反感而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②搜索引擎广告:关键词排名广告(即企业通过向网络运营商付费以使产品或品牌名称出现在关键词搜索结果页面的优先位置,具体分为竞价排名广告、固定排名广告)关键词赞助广告(卖的是关注度较高的搜索结果页面的广告,一般出现在页面的上部或右侧的显著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