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的护理教学查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搏加快,脉压增宽,休克时血压下降。 可有心律失常。
呼吸快而浅,后期呈潮式呼吸。 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
热射病的教学查房
教学目标
1 N1护士了解热射病的概述及发病原因
2 N2N3护士了解发病机制和掌握临床表

3 N3掌握其护理措施
4 全体护士掌握预防措施
康复锻炼
2
病历介绍
30床于某,18岁,以“头痛发热40余天”为代主诉于 2017.09.06入神经内科,经过对症治疗后于11月22日转入我 科。
既往史:患者40余天前在南京出租屋内(当时房间内闷热)出现头痛、 双腕关节疼痛,自觉发热,体温未测,家属发现后遂送往当地医院,途 中不慎被汽车地板烧伤右侧臀部及小腿部皮肤,入院时意识不清,当地 医院诊断为热射病,入院4天后神志转清,期间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 及气管切开等对症支持治疗,体温水平较前下降,波动于37.0-38.0度, 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今为进一步诊治来诊,急诊科以“热射 病”收入神经内科。
(5)泌尿系统 :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 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浓缩,出现蛋 白尿及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可 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2.轻度中暑 3.重度中暑
先兆中先暑兆中暑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头 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 力、体温正常或略升高。脱离高温环境,稍事休息,即可恢复。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一)
大气的温度和湿度决定HS的发 生
在环境温度显著升高、湿度较 大的情况下, 人体热辐射、对流、 传导和汗液蒸发困难, 热量在体 内大量积聚引起体温升高, 造成 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直接的损 伤。
地球在变暖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二)
生活条件好了 居住环境好了 独生子女多了 耐热能力差了
缺乏热环境下锻炼 热环境下训练又缺乏
“热习服”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三)
细胞因子在热射病(HS)的发
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热射病的 病理生理过程类似重症脓毒血症 ,细胞因子介导了全身炎症反应 。 一旦全身炎症反应失控, 产 生联级反应式多器官功能障碍。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四)
个体差异性和遗传多态性 决定了机体对热的敏感性 ,该基因参与调节了细胞 因子、凝血因子及热休克 蛋白的活性。
病因及诱因
使机体产热增加:孕妇和肥胖者产热增加者;高温环境
从事强体力劳动者。
使机体散热减少:环境湿度高、穿透气不良或汗腺功
能障碍者。
使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的原因:糖尿病、心血管疾
病、老年人久病卧床者。
病因及诱因
高温环境作业 温度>32℃、湿度> 60%
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 最初大家对这种病症很陌生,因死亡率很高,逐 渐引起重视
• 2013年夏天的高温,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暑,并 了解了一个新名词“热射病”
中暑气象阈值:日平均气温≥30℃以 上,或相对湿度73%,是中暑发生的 气象阈值,当气温和湿度同时达标时, 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 在相对湿度85%、气温30~31 ℃
或相对湿度30%、气温40 ℃ 人体的体温调节困难 日最高气温≥37℃以上,中暑人数 急剧上升 日平均气温≥31℃以上,中暑人 数明显增多
热指数表
当热指数>41,热射病发病率增高; 当热指数>54,极易发生热射病。
定义
是指高温高湿或烈日暴晒等 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 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 积累所致以高热,无汗,以 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 综合征。在中暑的分级中就 是重症中暑。
临床表现
轻度中暑
除具先兆中暑症状,还兼有以下情况之一而不能工作者: ①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胸闷、心悸; ②体温在38℃以上; ③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四肢皮肤湿冷、多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如及时抢救和有效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重度中暑
除轻度中暑症状以外,伴有高热、痉挛、
病历介绍
查体:患者精神可,可言语,二便正常,右大腿及小腿烫伤处敷料
覆盖,敷料完整干燥无渗出;左上肢肌力5-级,左侧腕背伸可,左手 指对指不灵活,左下肢肌力4+级,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级 ,右侧踝背屈不能;
诊断:1、热射病
2、烫伤
前言
• 近些年来5-9月,各医院陆续收治了一些严重中暑 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
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对神经系统具抑制作用,初 期使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映不敏捷,肌肉工作 能力低下,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待体温增高 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控,出现谵妄、狂躁, 最后深度昏迷。
(2)心血管系统 ;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 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此外 ,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 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 肤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影响散热。
(3)呼吸系统: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且 Pa02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水、电解质代谢 :出汗是高温环境中散热的主 要途径,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出汗量的最高生理限 度约6L,汗中氯化钠含量约为0.3~0.5%,大量出 汗常使人体失水和失钠。
晕厥和昏迷,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热痉挛 热衰竭 热射病
临床表现 热痉挛
主要表现有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故称热痉挛。肌痉挛以经常活 动的四肢及腹部等肌肉为多见。 热痉挛常发生于炎热季节刚开始尚未热适应前。 多见于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出汗的年轻人。
临床表现
热衰竭
床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未能热适应者,起病较急,先有眩晕、头痛
、突然昏倒,平卧并离开高温临场床所即表清醒现。患者面色苍白,皮肤
冷汗,脉弱或缓,血压偏低但脉压正常。
临床表现
热射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来自百度文库和意识障碍。前驱症状有全身软弱、 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出汗减少。
继而体温迅速增高达41℃以上,出现嗜睡、淡忘和昏迷。 皮肤干热,无汗,呈现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出现紫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