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好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方法有哪些

说明文的方法有哪些
说明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论述法: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对事物的特点、原理、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论述。
2. 分类法:将事物按照某种特性或特点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类别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描述。
3. 比较法: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对它们的相似点和差异进行分析和说明。
4. 举例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用途或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5. 说明法:对某个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详细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等。
6. 引证法:引用权威的专家或学者的观点、研究成果等加以说明和证明。
7. 顺序法:按照时间、空间或发展过程的顺序,对事物进行逐一描述、解析和阐述。
需要注意的是,在说明文中不要使用标题,因为说明文应该是一个连贯的、流畅的阐述过程,不需要通过标题来分隔内容。
此外,确保文中没有重复使用相同的文字,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结构、选用该词的近义词或使用代词等方式来避免重复。
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是一种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结构、原理、操作方法等的文章。
它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使读者了解某一事物,掌握某一技能或方法。
因此,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写说明文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写说明文需要明确写作目的。
在写作说明文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介绍某一事物的特点、还是为了教授某一技能或方法。
只有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加准确、清晰。
其次,要注重事物的描述和解释。
在写说明文时,我们需要对事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包括其特点、性质、结构、原理等。
这样读者才能够全面地了解事物,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或技能。
另外,要注重操作方法的介绍。
如果写作的是某一技能或方法的说明文,那么需要重点介绍其操作方法。
在介绍操作方法时,需要注意用语准确、清晰,避免歧义,同时还要注意逻辑顺序,使读者能够一步步地掌握操作方法。
此外,要注重例证和实例。
在写说明文时,如果能够举一些例证或实例来加以说明,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例证和实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所介绍的事物或方法。
最后,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
写说明文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晦涩的语言,而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
这样读者才能更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综上所述,写说明文的方法包括明确写作目的、注重事物的描述和解释、注重操作方法的介绍、注重例证和实例以及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
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够写出一篇准确、清晰、生动的说明文,使读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在写说明文时有所帮助。
中学生如何写好说明文的实用技巧

中学生如何写好说明文的实用技巧说明文是一种以客观、准确、科学、严谨的语言,对事物或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文体。
对于中学生来说,写好说明文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还能培养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中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他们写好说明文。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写说明文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要与读者相关,有针对性。
中学生可以选择与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相关的主题,例如如何使用学习软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等。
主题选择要符合中学生的学科水平和现实需求,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
二、深入了解和研究在写说明文之前,要对所要说明的事物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可以通过查阅书籍、资料、浏览网页等途径获取相关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采访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只有对所要说明的事物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才能写出有说服力和可靠性的说明文。
三、明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说明文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即要解释或介绍的事物和要达到的目标。
中学生在写说明文时,要注意突出事物的特点、性质、原理或使用方法,同时要清晰地阐明说明的目的,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
例如,如果写关于如何使用学习软件的说明文,要明确软件的特点、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该软件的目的和效果。
四、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中学生在写说明文时,可以采用逻辑层次分明的从整体到细节的方式进行组织,或者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进行结构安排。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保持条理清晰,阐述逻辑严密,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五、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说明文中的描写要力求准确、具体,使读者对所要说明的事物有直观的感受。
中学生可以运用形象描写、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描述更生动、形象。
例如,在说明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时,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健康的饮食、锻炼方式,以及注意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六、用简练明了的语言中学生写说明文时,要尽量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修辞和生僻的词汇。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_2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导读: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写说明文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
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也就是抓住了说明的中心。
当然,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想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地加以介绍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
例如:鸭与鸡都是家禽,都会走路,都有两翼,都可以做肉食。
但要写一篇关于鸭的说明文,就要抓住鸭区别于鸡和其它家禽的特征。
与鸡相比,它喜欢在水上生活,尾部能分泌油脂;有一双掌状的蹼,会划水;嘴又长又扁,等等。
抓住鸭的这些特征进行说明,就可以使人对鸭的生活习性和外形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不同的事物固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类事物也往往有着差异,这些差异也就是它们的特征,写说明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些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两桥都是石砌的拱桥,相同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特色。
茅以升先生就抓住了它们各自特色,进行对比说明,使读者认识了两座桥的不同形状、结构和艺术风格。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说明文的一个基本要求。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做到真正熟悉被说明的事物,并且掌握这一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说明事物。
二、针对具体情况,选好说明角度写文章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比如说写给什么样的人看;写文章也是有目的性的,比如通过文章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例如,写关于落花生的说明文,如果读者对象是农民,目的又是为了向农民传授栽培落花生的技术,那么,就要根据落花生的生长规律,从如何栽培才能夺高产的角度去说明,重点说明怎样选种、选地、播种、施肥、管理等。
如果对象是厨师或食品加工厂的工人,目的又是为了介绍如何加工食用落花生,那么就应侧重说明花生仁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加工、配料才能使花生仁更加可口等等。
写说明文的方法

写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是一种以客观、准确、清晰地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原理、结构、功能、用途、操作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它要求语言简练明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写说明文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文档创作者们有所帮助。
首先,写说明文的方法要注重对事物的客观描述。
在写作过程中,要力求客观,尽量避免主观色彩的插入。
要通过客观的描述,让读者对事物有一个准确的了解,而不是受到作者主观情感的影响。
其次,要注重对事物的准确解释。
在写说明文时,要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原理等进行准确的解释,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达,让读者对事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来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另外,要注重对事物的结构和功能的介绍。
在写说明文时,要对事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让读者了解事物的构成和作用。
可以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来辅助说明,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事物。
此外,要注重对事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说明。
在写说明文时,要对事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说明,让读者在使用事物时能够正确操作,并注意到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最后,要注重对事物的实用性的强调。
在写说明文时,要注重事物的实用性,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得到实际的帮助,使得说明文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真正解决读者的问题。
总之,写说明文的方法需要注重客观描述、准确解释、结构功能介绍、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以及实用性的强调。
希望以上方法对文档创作者们在写说明文时有所帮助,能够写出更加优质的说明文作品。
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
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
其实,说明文的写作并非像同学们所害怕的那样,只要理顺了头绪,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以阅读课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就能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一,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首先得分清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说明文的写作是授人以知,让人明白,记叙文写作目的是以情感人、让人动情。
说明文只是说明事物的特征,阐明原理,介绍知识,说明是手段。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第二,要完成一篇说明文,须将说明文的特点烂熟于心。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
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才能将说明文写好。
第三,须将说明文的类型分清楚,如果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
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平实性说明文:是指用平实、简洁、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用及种属关系加以较客观的说明,用词造句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很少使用描写,更少使用修辞手法。
科学小品文: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情文并茂的说明文。
如何写好中学生的说明文

如何写好中学生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通俗易懂、准确详实的文体,常用来介绍、解释或指导特定事物、现象或事件。
对于中学生来说,写好说明文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其他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选题、结构、语言等方面探讨如何写好中学生的说明文。
一、选题要准确把握读者需求写好中学生的说明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知识,因此说明文的选题要紧扣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
例如,如何学好英语、如何高效备考、如何规划学习时间等,都是中学生关心的问题。
选取这些实际问题作为说明文的题材,能够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兴趣,提高文章的针对性。
二、结构要合理清晰说明文的结构要合理清晰,通常可分为导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1. 导言:导言部分是说明文中引入题目的重要部分,要言简意赅,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对文章产生浓厚兴趣。
可以采用故事开头、提问开头或者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
例如,假设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说明文,我们可以以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开头,引起读者的共鸣,使其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2. 正文:正文是说明文的主要内容部分,要对主题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具体事例、数据或实证说明,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讲述的内容。
在写正文时,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生僻词汇或过于复杂的句式,确保信息的传达效果。
同时,适当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也能够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3. 结尾:结尾是说明文的总结和收尾部分,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核心要点和主旨,并给读者以启发或反思。
可以提出对读者的建议、展望未来发展等,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语言要准确简练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练,用词要准确、明确,句子要简洁明了。
在写说明文时,应避免使用模糊不清、含糊不清或歧义的词语,能够准确传达信息。
同时,尽量避免冗长的句子或过多的修饰词,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提高可读性。
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原理、用途、操作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它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文体,通过清晰明了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一些事物的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在写说明文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以确保文章内容准确、清晰、简洁,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掌握所介绍的事物。
首先,写说明文需要准确把握对象的特点和原理。
在撰写说明文时,我们需要对所要介绍的事物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确保对其性质、特点、原理等方面有着清晰的认识。
只有在对事物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后,我们才能够准确地向读者介绍这些知识,避免出现错误或误导读者的情况。
其次,说明文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
在写说明文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晦涩的语言,而是要选择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读者掌握所介绍的知识。
同时,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也有利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使读者更愿意阅读和学习。
另外,说明文需要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在写说明文时,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其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可以采用分条、分段、分段落等方式,将文章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同时,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也更容易让读者对所介绍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提高文章的效果和实用性。
最后,说明文需要举例说明、图文并茂。
在写说明文时,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事物的具体应用和操作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同时,可以通过插入图片、图表等形式,使文章更加生动、直观,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图文并茂的说明文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也更有利于读者对所介绍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总之,写说明文需要准确把握对象的特点和原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举例说明、图文并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写出一篇内容准确、清晰、简洁的说明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介绍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中考要求: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考基要点:考点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考点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牛刀小试:非凡的蜻蜓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
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
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尔滑翔向前、回转,时尔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
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
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
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
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
”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观察周围的一切。
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脑”的神经末梢连接。
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
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常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
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
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
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
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chài)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
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
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
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
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
比如:鱼,尤其是鳊鱼、鳟鱼、鲈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于雌性成虫来说,它们到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这些剋星。
青蛙和鼩鼱(qújīng)似乎也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在孵化中的水虿作为主食,而成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
众所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保罗·罗贝尔写道:“我在翠鸟的胃里,发现了八条正在羽化的幼体。
这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的孩子,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可以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宴的剩餐。
”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
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1.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
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2.有人认为选文介绍蜻蜓的天敌部分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用简略的话说说理由。
(3分)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2分)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侗家风雨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技巧而留芳史册。
就它们的作用来说,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
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
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
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
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
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
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息。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
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ǔn,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
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
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为什么称侗家风雨桥“独具一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侗族桥梁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侗家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突出,可以在说明文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4.第四段中加点词语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5.为什么在介绍侗家风雨桥时先提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实至名归话“襄阳”(2011·湖北省襄阳市)高伟凡①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②在鄂西北,古老的汉江流贯襄阳盆地。
及至1951年,以襄阳县的中心地带——南岸的襄阳镇(县城)、北岸的樊城镇合设“襄(阳)樊(城)市”,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时隔32年,国家开始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所辖各县划属已升格的裹樊市,使其规模骤然增至近2万平方千米。
③襄樊,乃两个小地方的统称,设市后也多为“襄阳”(地区)管“裹樊”(县级市),与周边县市从无称谓上的纠葛。
然而,当襄樊市取代襄阳地区后,周边县市变成下属,形成“襄樊”(市)管“襄阳”(县、区)的格局,难免平添“辈分”颠倒、“位子”坐错之感。
④——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
“襄阳”之称,始于西汉所设襄阳县,得名于县治地处襄水(今南渠)之北,至今2200年。
由此,故治今称“襄阳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与这里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无不注明发生地为“襄阳”。
东晋朱序守城抗击前秦,其母韩夫人率众女修城助战,令存“夫人城”。
因三国故事,襄阳更负盛名:襄阳人庞统号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襄阳城”外,有“古隆中”“刘备马跃檀溪遗址”等。
⑤——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
唐代诗人孟浩然生长于此,世称“孟襄阳”;宋代书画家米芾移居此地,自号“襄阳居士”,今有“米公祠”“米公路’。
襄阳之名盛名远播,天津有“襄阳道”,上海有“襄阳路”,港、台乃至美国、日本也有街道冠名“襄阳”。
以“襄阳”为主体,仅唐代便有诸多诗篇,名句如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更有诗名直称“襄阳”者:苏轼《襄阳乐》、李白《襄阳歌》和《襄阳曲》等。
⑥——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
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
⑦显而易见,在饱经2200年风霜的“襄阳”膝下,问世不足60年的“襄樊”难以望其项背,勉为其难则带来无尽的窘迫:顶替襄阳充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感文不对题,以“襄樊”领率周边县市又不具涵盖能力,阐述当地历史、文化总要赘加注解,国内乃至海外“襄阳人”认祖归宗困惑不已……⑧不过,“襄阳”若用于市名,下属襄阳区便要同时更名:其前身襄阳县早于1992年由襄樊市区移治县境张湾镇,2001年改县为区。
由于襄阳区并非市政府驻地,如今不与市同时更名将形成大、小“襄阳”同名异地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