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运动训练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题库复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1.简要说明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一切训练
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及训练负荷与节奏的安排都应该围绕着成功比赛的需要而组织实
施。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必须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
力结构的特点,才能做到准确的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合的训练内容.手段及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运动训
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都表现出鲜明的专项化趋向。儿少的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也应以
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将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2.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3、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4、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
1.简述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1、成功动机是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动机是推动人
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
动机;现代高水平竞技训练要求他的参与者多年坚持系统的刻苦训练,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
2.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2、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3、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4、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
作用;5、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6、注意正确地动用动力。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
1.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1、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只有对
不断变化的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使预定的训练目标成为可能。2、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控制的理论基础;必须对行为的对象及其变化是以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其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以实现预定的目标。3、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运动训练
信息既反映着运动训练系统自身的各种状态和特征。
2.信息在现代训练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控制信息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运
动员的训练;2运用信息反馈对下在进行的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3运用运动员训练过程与状态的诊断,了解训练过程的进展状态状况,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4运用对
选材对象状态信息的测定,进行科学的选材;5利用比赛前和比赛进行过程中获得的比赛信息,有效地组织比赛前训练和比赛中的战术调控; 6.运用获取的信息改进训练工作,;7用扩大知识信息获取量,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知识和智能水平;8运用各种不同的信息,对训练过程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控;9利用舆论信息的扰动,去影响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手
的战术决策。
2.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
集和运用;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修正和调整。
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
1.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来看,运动员应持续的承受负荷,进行系统的训练。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
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
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
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
2.贯彻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保持训练系统性:(如何保持系统训练原则的诊断性)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2、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3、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4、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二)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必须
遵循其阶段性的特点,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而这一步骤则是按固有的程序排列的。练习内容的程序性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可逆的,必须按照固有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忽视训练活动的程序性,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
1.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
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训练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
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
2.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了解各种周期的时间构成及其
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时,要考虑到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整个训练过程中不同时间
跨度的周期组成了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周期之间的衔
接。
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
1.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在运动训练中适宜的、过大或过小的训练负荷对运动员的机体
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在负荷保持在一定范围的条件下,机体的应激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会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这时负荷的量越大,对机体的刺激越深,所引起的应激也就越强烈,机体产生的相应变化也就越明显,
人体竞技能力提高的也就越快。2、过度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只发
生在适宜负荷的条件下,而当负荷超过了一定的范围,超出了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的机体便产生了劣变现象。过度负荷有时表现在生理方面,也有时表现在心理方面。
{这就提示我们在运动训练中,要采用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
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应该如何安排运动负荷)?:(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随着运动员生物年龄的增长和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的提高,通常需要相应的加大负荷的量度
(三)科学地探索负荷量度的临界值;要用科学的诊断方法力求准确的掌握负荷量度的临
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必须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选取可靠的指标,在恰当的
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进行准确的诊断。(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训练也离不开恢复,没有恢复,负荷只会导致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导致运动员机能的下降。
3.如何理解运动负荷的构成?并说明训练中如何保证负荷的适宜性。(一)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负荷,都包含着负荷的量与强度这样两个方面。前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
的大小,后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第一,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应负荷量大小的
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次数是指训练中重复练习的次数;时间是指一个统
计单位中训练的总时间;距离是指完成各种周期性练习的距离;重量是指完成练习的总负荷量。第二,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常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
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负荷的量和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二)在训练中保证适宜的训练负荷要做到:第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第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第三,科学地探求负荷的临界值;第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
统;第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