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各种各样的生物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主要类群》课件-02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主要类群》课件-02

• 泥盆纪开始于大约四亿年前。泥盆纪是陆地上的植物 开始发展。
• 泥盆纪最引人注目的是是鱼类的进步,原 始的甲胄鱼类和真正的有颌鱼类都非常繁 盛,被称为“鱼类的时代”。盾皮鱼中的 恐鱼可超过十米,是海洋中的统治者。
• 大约在3.5亿年以前, 有些长肺的总鳍鱼上 了陆地。爬上岸来的 总鳍鱼,逐渐进化成 为陆地上的生物,成为 原始的两栖类动物。 当然,并不是所有水 中的脊椎动物都能登 陆,总鳍鱼具备了这 种登陆条件,它们有 肺,还长有和腿差不 多的肉质鳍。
• 三叠纪约开始于2.3亿年前, 结束于1.95亿年前。无脊椎 动物以菊石类、瓣鳃类为主, 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开始 发展。在我国云南禄丰三叠 纪末期的地层中,曾发现有 兽齿类卞氏兽化石。裸子植 物松柏、苏铁和蕨类植物繁 盛。
三叠纪的始盗龙是最原始的恐龙之一
• 侏罗纪开始于1.95亿年前,结 束于1.37亿年前。本纪陆上的 真蕨、苏铁和棵子植物针叶树繁 盛,大型爬行动物恐龙繁盛,故 称恐龙时代。后期原始鸟类发生, 海中无脊椎动物和爬行动物鱼龙 和蛇颈龙等也极为繁盛。
• 第三纪早期的哺乳动物中除了各种原始的有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 外最重要的就是肉齿目了,肉齿目在白垩纪就已经 出现,在古新世和始新世比较繁盛,有些成员如鬣 齿兽(下图)则一直生存在中新世,其早期的成员 和食虫类非常相似,而后期则有些种类体大如熊。
•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时浅海广布, 门类众多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是生物史的 第一次大发展。寒武纪时三叶虫特别繁盛,因此寒 武纪有被称为“三叶虫时代” 。
• 古生代最重大的演化事件,一是寒武纪生 命大爆炸──澄江动物群的出现;其次是 原始脊椎动物淡水无颌类已相当繁盛,植 物由原始的藻类发展到陆生的裸蕨类。这 标志着以往地球陆地是光秃秃的死寂世界, 而今逐渐披上了绿装,植物首先登陆为以 后鱼类、昆虫等从海水到淡水、由水生到 陆生创造了条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全部教案(共8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全部教案(共8课)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共8课)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材简析】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重点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对于生物多样性,学生在朦胧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

然而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凌乱的。

因此,帮助学生梳理他们的认识,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六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一课以校园生物为研究对象,认识常见的校园动植物以及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两个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调查活动强调分区域进行,及时记录,并说明这样的方法也是生物学家调查、研究地球生物的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区分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将校园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进行记录,旨在发展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繁杂事物或现象的意识。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名字。

探索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分区域的调查研究模式,如何记录和观察校园中的生物。

活动版块:通过学生活动,观察校园中的动植物,并且记录他们的地点和名字。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校园中有哪些动植物,以及他们生活(生长)的地点和周围环境特点。

拓展板块,如何将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直观的展现,例如在地图上标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仔细观察了一些小动物和植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一些校园常见的动植物,但是没有系统的梳理过。

对于生物生活的环境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没有特别关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探究目标1、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2、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2、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植株的生长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植株的生长 课件

K 课前导学
二、茎、枝条的生长发育
枝条是由___芽_发育而成的。新的枝条是由幼嫩的 ____茎、____叶和芽组成。
芽根据着生位置分为____顶__芽_和_____侧__芽。______是指 着顶生芽在主干顶端或侧枝顶端的芽,______是指着生在 主侧干芽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
K 课前导学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其中需
D 达标训练
12.(实验探究)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 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 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 究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材料用具: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 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 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 全素培养(用含有各种植物必需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和 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对苹果生长发育影响的比较, 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D 达标训练
12.方法步骤如下: (1)首先配制全素营养液和等量的缺锌营养液和 _等__量___的__缺__镁__营___养__液_营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 编号为A、B、C。 (2)将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三种 营养液中。 (3)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 的生长发育状况。 (4)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__A__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 说明__苹__果___小__叶__病__是___由__缺__锌__引__起___的______________。
根尖结构示意图 分区
特点
功能
③_分__生__区_
细胞小,排列 __紧__密___
___分__裂__产生新 细胞,补充伸 长区细胞数量

初三总复习第2课各种各样的生物

初三总复习第2课各种各样的生物

03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
细胞核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保护细胞不受外 界侵害。
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 裂。
细胞质
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 等,负责细胞内的物质合成和能量转 换。
器官结构与功能
01
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 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单位。
02
器官通过组织间的协调 作用,完成特定的生理 功能。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
例如,森林中的树木可以提供遮荫和食物,吸引某些动物 在此栖息;而沙漠中的水源稀缺,只适合一些耐旱的生物 生存。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例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 作用和生长速度;而动物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状况也会影响 其生长发育。
环境影响生物的繁殖
生态系统多样性
01
02
03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之一,为众多生物提 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 态系统,包括珊瑚礁、深 海、海湾等不同类型。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 生态系统之一,为许多有 蹄类动物和鸟类提供栖息 地。
物种多样性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成功 的动物群体之一,包括狮 子、大象、鲸鱼等。
鸟类
鸟类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 动物群体之一,包括鹰、 鹦鹉、鸵鸟等。
昆虫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 动物群体,包括蝴蝶、蜜 蜂、甲虫等。
遗传多样性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遗传多样性的一个重 要来源,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
表现型。
杂交繁殖
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繁殖可以产生 新的基因组合,增加遗传多样性。

第一单元第02课《开花和结果》教案

第一单元第02课《开花和结果》教案

第一单元第02课《开花和结果》教案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0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教学设计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第1课。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和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并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各种矿产资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环保意识。

本课是第2单元的起始课,从引导学生到户外收集岩石开始,带领学生开始探索岩石的学习之旅。

本课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寻找岩石”、活动2“观察岩石”等教学环节。

教科书以卡通人物彬彬在公园里找到各种岩石的情景,激发学生到周围环境寻找岩石的兴趣。

通过到户外观察和收集岩石,学生可以体会到岩石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

活动2“观察岩石”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一些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

通过体验活动,学生不仅掌握观察岩石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能识别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学情分析岩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它们虽然广泛存在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如户外的山上、公园、路边等,室内的大理石桌子、地砖等,但是许多学生对岩石并不了解。

由于对岩石了解不多,因此当学生看到别人收集到一些有趣的岩石,他们又会充满好奇和向往,很想收集岩石进行探究。

但到哪里可以收集到岩石、怎样观察岩石的特征,则是孩子们可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另外,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收集岩石的一些细节、安全问题可能会考虑不周。

四年级学生在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时,可熟练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但是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探究岩石的表面特征,他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细致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1.了解户外采集岩石的简单方法。

2.知道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岩石。

3.认识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4.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 节肢动物) 说课讲稿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 节肢动物) 说课讲稿

节肢动物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节肢动物》,。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课后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节肢动物》这节课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本节是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类群,分布广泛,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今后学生学习脊椎动物和动物的运动都有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掌握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生物标本,模型的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应辩证地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2.让学生养成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内容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掌握昆虫与节肢动物的异同。

二、说学生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科学观察的能力,但是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的指导,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实验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相结合来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根据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采用以下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情景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八年级下册生物河少02-第二课时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下册生物河少02-第二课时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章生物的繁殖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二、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1.(2021河北沧县月考)关于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是发育起点B.青蛙在繁殖期间会有抱对现象,促进排卵、排精C.蝌蚪尾部逐渐消失D.成蛙用鳃呼吸2.【新考向·中华传统文化】(2022河北阜平期中)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

”作为“田园卫士”的青蛙,其生殖方式是() A.体外受精,胎生 B.体外受精,卵生C.体内受精,胎生D.体内受精,卵生3.【新独家原创】“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为什么不是“小鱼找妈妈”“小鸟找妈妈”呢?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的动物B.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C.青蛙能够水陆两栖D.青蛙是卵生动物4.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

寻声找去,你会发现池塘中的青蛙正在抱对。

如果你不久后再来,你会发现青蛙的幼体外形变化的全过程。

(1)资料中青蛙抱对的意义是。

发出鸣叫的是(填“雄蛙”或“雌蛙”)。

(2)根据资料分析,写出青蛙发育的全过程:受精卵→→幼蛙→成蛙。

(3)青蛙的发育过程中,成蛙主要用呼吸,辅助呼吸。

知识点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5. (2021河北沧县月考)下列关于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种类鸟的鸟卵中最重要的结构都是胚盘B.求偶、交配、产卵、孵卵是所有鸟类共有的繁殖行为C.“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句诗说的是鸟正处于育雏期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鸟的筑巢行为6.(2022四川广安中考)朱鹮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稀世珍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下列有关朱鹮生殖发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繁殖季节,雄性朱鹮会表现出求偶行为B.自然条件下,朱鹮的鸟卵需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C.鸟卵中的卵黄是胚胎发育的部位D.卵壳上有大量气孔,能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7.【学科素养·态度责任】【新独家原创】“毛蛋”是在孵化过程中死亡的鸡的胚胎,里面已经能够看到完整的小鸡,包括幼嫩的羽毛。

中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02课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

中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02课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

②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为10%~20%。
课 时 基 础 通 关
图2-4
中 考



③食物链中生物数量、能量、有机物、有毒物质的关系:

项目
生产者
消费者
最高级消费者
生物数量
最多

时 基
体内总能量


体内有机物

最多 最多
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 最 少
越来越少 越来越 少 越来越 少 越来越 多
基 础
(2)特点:起始环节为 生产者 ,其他环节为 消费者 。
通 关
(3)举例:如“兔吃草,狐吃兔”可表示为 草→兔→狐。
(4)食物链的书写:
①起点和终点: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 消费者 。
②写法:箭头指向捕食者,不能反写。
③组成: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 分解者 和 非生物部分 。



第 2 课时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点 解
1.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解释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以及有毒物

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积累。
2.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课 时 基 础 通 关
中 考 考 点
解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点聚焦|
1.概念:在一定的 空间范围内 ,生物与 环境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例如,

小麦→鼠→蛇→鹰
C.图一中若施用鼠药使鼠的数量减少,
则蛇的数量将减少
D.能量会沿着图三中的丁→乙→甲→丙逐级增多
图2-7

生物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生物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2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课标要求 1.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变动。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用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建构方法和实例(3)表达形式①数学公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②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2.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形增长拓展延伸准确分析“λ”曲线①a段——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②b段——λ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③c段——λ=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④d段——λ<1,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⑤e段——λ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1,故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2)种群的“S”形增长拓展延伸聚焦K值①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会遭到破坏。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③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④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图中t1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2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

3.种群数量的波动(1)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2)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3)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源于选择性必修2 P16“小字部分”: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鱼》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鱼》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鱼》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的基础知识,记住一些鱼的名称并能描述它们的特点;2.了解鱼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鱼的形态特征;4.引导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宣传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不同鱼的分类特征和主要特点;2.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命特征。

三、教学难点:1.理解鱼类的特征和分类;2.对不同种类的鱼能够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内容:1.课前小组活动:根据自己的家乡或相关经验,分享自己对不同鱼的了解(5分钟);2.引入:播放相关的鱼类视频或图片,通过观察,让学生们了解不同鱼的特点(5分钟);3.教学内容:(1) 鱼的分类:按生物学的分类法,鱼类分为无颌鱼和有颌鱼;(2)鱼的形态特征:鱼的形态特征有鱼鳞、鳃、侧线器官和鳍等;(3)主要鱼类介绍:让学生们了解鲑鱼、金鱼、鲤鱼等常见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0分钟);4.课堂活动:根据教师给出的图片和名称,让学生们分组描述不同鱼的特点(15分钟);5.小结:让学生们回答学习了什么,以及如何保护鱼类(5分钟)。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鱼的分类和生命特征;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鱼的图片和视频,了解鱼的基础知识;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不同鱼类的特点。

六、教学手段:1.视频和图片;2.教学课件;3.黑板和白板。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的质量;2.进行小测验,测试孩子对于鱼类的掌握程度;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八、教学延伸:1.去水族馆观察鱼的生活和特点;2.设计鱼类的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鱼的特点和习性;3.组织自然保护活动,宣传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真菌 (3)繁殖方式:细胞分裂或孢子。
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
5、生物分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
DNA6
原核生物,如细菌;
1鞭毛
植物 真核生物 动物
真菌
细胞膜5
细2胞质 荚3膜
细胞4壁
保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动
洋葱上皮细胞实验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D ) ①将待观察的洋葱表皮浸入水滴展平 ②盖好盖 玻片 ③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撕取洋 葱表皮 ⑤擦净载玻片、盖玻片 ⑥将待观察的洋 葱进行染色
植物
有种子
无种子
种子有包被 种子无包被
有茎和叶
无茎无叶
无根
有根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藻类
苔藓
蕨类
种子 植物
根茎叶花果种 实子
被子植物 v v v v v v
裸子植物 v v v
v
植物 分类:
无种子 植物
蕨类植物 v v v 苔藓植物 v v 藻类植物
一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植物
2、单细胞动物
伸缩泡
生物
非生物
1.有应激性 2.能生长
3.能进行新陈代谢
没有应激性 不能生长
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
没有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
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1、放大镜的结构: 用玻璃做,中间厚边缘薄 2、放大镜的功能: 放大物体
衣藻
鞭毛
伸缩泡
细胞核 叶绿体 细胞壁
小核 大核 口沟
食物泡
植物细胞纤毛
遗传物质
细胞质
鞭毛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菌的结构 细胞质 无细胞核(有遗传物质)
原核生物
4.真菌 (1)营养方式:摄取现成有机物(异养型)。
4.真菌 (2)分类: 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如霉菌、食用菌。
5、观察
6、收镜 ①上升镜筒,物镜呈“八”字形朝前下 降镜筒; ②关掉集光器,垂直反光镜; ③装入箱子,放在桌子左边。
3、异物问题
(1)若视野中有异物,先应弄清楚异物
在哪里,再用 擦净目镜或物镜镜头
(2)异物的判断:
若移动载玻片,异物动,则异物在 上
若更换目镜,异物动,则异物在 上
若移动载玻片、更换目镜异物都不动,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 有无生命 。
判断:弹钢琴的机器人和会慢慢“长大” 的钟乳石是生物吗?
都是非生物!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具有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2)生物具有严整的生物结构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病毒除外) (3)生物有新陈代谢现象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4)生物有生长发育现象 (5)生物有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 (6)生物有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7)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 压片夹压住,使其对准通光孔。 4、调焦:(以“上”为例) 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外)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 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②再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右眼要 张开,并慢慢向后(内)调节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 的物像时,停止动“粗”,继而轻微来 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 特征越 ,数量越少。
1、现存动物大约有125万种。 2、营养方式: 摄取现成有机物(异养型)。 3、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骨 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昆虫大家庭




触角
口器

(1)营养方式:绝大部分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养料,自己养活自己(自养 型)。
A、有种子的和无种子的 B.草质茎和木质茎 C.有根的和无根的 D、生活在陆地上的和生活在水中的
[例 3] 在研究“是什么将蜜蜂吸引到花上 去的?”的问题时,某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 “是花的气味吸引了蜜蜂”。他决定用下 列材料做实验来证实他的观点:两朵相同 白色纸花、花香型的香水、蜜蜂养殖地。
(1)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帮助他设计一 个实验方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②③①⑤④⑥ D.⑤③④①②⑥
课内例题解析
[例1] 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B ) A.是否能运动 B.自身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
物质
C、是否需要捕食 D、是否具有运动器官
[例2] 小明给植物分类时,把水稻、西瓜、
松树归一类,把海带、苔藓、蕨归一类。 他的分类依据是( A )
(2)你认为他需要记录的数据是什么?什么 样的结果将支持该同学的假设?
(1)用相同白纸做成两朵纸花,在一朵花 上喷香水,另一朵不喷香水.同时放入蜜 蜂养殖地,观察蜜蜂往哪朵纸花上飞。
(2)观察蜜蜂飞往不同花的机率。如果 观察到飞往喷有花香的纸花上的蜜蜂要多 很多或全部飞往,那么这样的结果说明花 香是将蜜蜂吸引到花上去的原因。因为这 个方案中,只有一个不同之处:一朵纸花 有香味,另一朵纸花没有香味。
则异物在

4、调焦和物镜升降的关系: (1)向前转动准焦螺旋,物镜会下降; 向后转动准焦螺旋,物镜会上升 (2)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大;细准焦螺 旋升降幅度小 5、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的移动方向 相反 6、显微镜的放大率 = 物镜倍数×目镜 倍数 7、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数目 变 ,每个细胞的体积变 ,视野变 。
[例] 小明用10X的物镜观看水中的小生物,在 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某种藻类的一部分如图。 如果他要看到完整的个体,应选用下列哪个物 镜? ( A )
3、放大镜的实质: 是凸透镜 4、放大镜的使用: 使用放大镜时,要前后移动放大镜或物 体,若物体不能移动,者移动你的头部 和放大镜,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放大镜尽可能靠近被观察物体)
显微镜的使用
1、安放:放在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 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对光时先转动物镜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 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 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调节光线 时,若光线较弱则应该用较大光圈或使 用凹面镜让视野变亮一些。
例:有人将“羊、牛、马”分为一组,
将“虎、狮、狼”分为一组。他的分类 依据是( )
A、是否身上被毛 B、幼体是否哺乳 C、生活环境是陆生还是水生 D、以植物为食还是以其他动物为食
林耐与生物分类 (1)林耐的生物分类:将生物从高到 低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 属、种。 (2) 是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 等级。 (3)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 的共同特征越 ,数量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