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阴、少阴、厥阴病篇 期末复习资料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太阴病辨证纲要

一、太阴病提纲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困滞症状:腹满、吐、食不下、自利、腹痛治禁:下。

【解析】中阳虚而浊阴上逆,故胸下结硬。

二、太阳病欲解时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第二节太阴病证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病机:脾脏虚寒。主症:自利不渴。治法:温中祛寒。如四逆汤、理中丸。

【解析】太阴自利,脾脏虚寒。少阴自利,脾肾两虚。阳明自利,热结旁流。

第三节太阴病兼变证

一、太阴病兼表证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解析】太阴病里虚寒兼表证,里寒不甚,故先解表,用桂枝汤。(无汗亦可用桂枝。)

病机:太阴病里虚寒兼表证,里寒不甚。治法:发汗,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二、太阴病腹痛证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词解】腹满时痛:腹满疼痛时轻时重。大实痛:腹满痛甚,或腹痛拒按,或大便不通。

【解析】太阳病误下伤脾。

桂枝加芍药汤病机:脾虚失运,气滞络瘀。主症:腹满时痛。治法:通阳健脾,活络缓急止痛。

桂枝加大黄汤病机:脾伤气滞,络瘀兼实邪。主症:大实痛。治法:和络止痛,兼通实滞。

(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解析】脾胃虚弱,慎用酸苦。

第四节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解析】太阴中风,指脾阳素虚、寒湿内盛之人感风邪。四肢烦疼:脾主四肢。

脉浮取微:邪气渐轻,外邪将解。沉取涩:脾虚气弱夹湿邪。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词解】脾家实:脾阳恢复。

【解析】278-太阴病转愈。手足温:太阴为至阴,抗邪力弱,不足以全身发热。脾主四肢,故。下利日十余行:脾阳恢复之兆。187-太阴病转阳明。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二、少阴病治禁

(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解析】太阴病气血两虚,禁汗禁下。

三、少阴病欲解时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第二节少阴病证

一、少阴寒化证

(一)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解析】

282-少阴寒化的病机及主症。欲吐不吐:肾阳虚衰,浊阴上逆,而胃腑空虚。自利而渴:肾虚不温脾土,泻伤津。283-阴盛亡阳。脉阴阳俱紧,寒盛。汗出:虚阳外亡。咽痛:少阴之脉循喉咙。

(二)四逆汤证

病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主症:四肢厥逆,身蜷恶寒,自利而渴等。治法:急温回阳。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场。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解析】324-少阴病膈上寒饮及其与胸中实邪之鉴别。

实邪:病初即见手足寒、脉弦迟有力,当吐。寒饮:干呕,不可吐下。

(三)通脉四逆汤证

病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主症:下利清谷,肢厥脉微,不恶寒,面赤。治法:破阴回阳,通达内外。(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解析】阳气极虚,故利止脉不出。//面赤加葱白,腹痛加芍药,咽痛加桔梗,呕加生姜,利止脉不出加人参。

(四)白通汤证

病机:阴寒内盛,格阳于上。主症:下利,面赤,肢厥脉微,但欲寐。治法:破阴回阳,宣通上下。(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解析】以面赤为主的戴阳证。较通脉四逆汤证轻。葱白、干姜、附子。

(五)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病机:阳脱阴竭,寒热格拒。主症:白通汤证兼见寒盛格拒热药。下利不止、厥逆无脉、面赤干呕心烦。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兼咸苦反佐。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六)真武汤证

病机:肾阳虚衰,水邪泛滥。主症: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治法:温补肾阳,化气行水。(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解析】五苓散:太阳表邪不解,热如膀胱,水热互结。苓桂术甘汤:脾阳虚,阳虚水泛,饮停中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