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业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就业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从青年自身和青年就业环境两个大的方面阐述了青年就业难的原因,这些原因很多是由来已久的,还有一些是新就业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青年就业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解决青年就业难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保持活力发展的关键,并进一步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青年就业困境对策

随着机构改革和科技进步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员面临着实现就业的问题, 就业工程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我国就业形势变化农村大量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国企改革导致的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也需要大批工作岗位,这些变化使我国的就业市场出现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在此时,青年就业问题恰恰开始突出出来,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的一个新压力。在众多求职就业人员中, 青年求职者所占比例较大,而青年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青年一般是指15—34周岁的人口。这里所指的青年主要指进城务工青年和城市青年,而城市青年主要指各高校的毕业生。青年失业和就业不足成为引发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的重要因素,解决青年的就业问题已经变得尤其重要刻不容缓。

一、青年在就业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一) 青年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存在大量的失业青年。

失业青年主要指年龄在15-34周岁之间,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我国对青年的失业统计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只有一些调查数据反映了青年失业的严峻情况。2003 年10 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全国92 个大中城市的调查资料显示,2001 年以来,35 岁以下的青年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的主体,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70 %。根据2005年《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15~19 、20~24 、25~29 岁三个年龄段青年的失业率依次为36 %、22 %和20 %。①而近几年不断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青年失业状况。

(二)青年就业人口的规模在不断膨胀,而就业机会少、就业压力大、工作环境差。

根据曾湘泉的研究劳动人口每年仍然保持在1500~2200 万之间,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需求十分旺盛。在20 世纪80 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300~400 万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的同时,20 世纪90 年代出生的人口也将陆续达到就业年龄。中国青年人口规模大,每年新成长劳动力数以千万计。目前,青年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体对象,劳动力市场上的求职者中,青年人已占70 % ,青年就业问题开始在劳动力市场上日益突出。而广东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07 年,广东省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新的变化,青年就业成为突出问题。从广东来看,一是本省劳动力供给大体维持在218 万人的水平,其

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数量大,估计有90 万(高校毕业生30 万,中职毕业生35 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5 万) ,青年劳动者成为新时期劳动力供给的主体;二是城镇由就业转失业的人员大约有68 万;三是本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人数60 万。

对于大学生而言工作经验相对较少,而进城务工青年的学历较低,与此同时岗位提供者给的工资又较低,青年就业者的压力特别大。

二、我国存在这些青年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青年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的就业观念陈旧。

由于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 部分青年仍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或依赖思想严重,不愿参加新的培训,实现就业。对一些基层或底层工作,大多无人问津。对一三产业认识不足,心存轻视不屑,对工作百般挑剔,分三六九等。,作为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国内的调查研究普遍表明大学生在就业上期望过高,都往大城市挤,往大公司挤,不愿意去基层,也不愿意去小企业。随着这些年的扩张,大学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大众化教育却要求精英化就业,这显然不太现实

(二)青年就业能力不能满足岗位要求

在青年抱怨工作不好找的时候, 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叫苦不迭, 感叹招不到满意的人。“过剩”和“短缺”同时存在的现实, 意味着青年本身离市场上合格劳动者的要求还有距离。当代青年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 社会职业的变迁要求青年求职者具备学习能力, 理论思辨能力, 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和选择的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求职者的技能素质与市场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 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

职业培训,提高青年就业能力素质才能实现就业。

(三) 自卑心理严重。

部分青年认为待业丢人,在家庭、亲朋面前抬不起头,不积极地走出家门努力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而是一味地等待别人的施舍。

(四) 创业素质缺乏。

目前青年自主创业者较少,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抱有过于保守的风险意识, 没有认识到与其等待别人的安排、恩赐一个随时可以打碎的饭碗, 不如自己去创业, 另辟蹊径找到适合自己的立足点。另一方面青年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脉积累,创业之路异常艰辛,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许多青年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当然自主创业者需要有风险意识, 要勇于承担风险。其实在生活中, 有百分之百成功把握的事业是没有的。要想生活美满、实现理想必然要承担某种风险,往往事业的规模越大,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五)现在的大多数待业青年相对缺少可利用的资源,面对那些有足够资源的同龄人,他们缺少赶超上进的决心,而更多的是怨天尤人,这种心态极易消磨人的斗志,最后的结果是造成这部分青年形成“破罐破摔”走一步看一步的消极就业态度和人生态度。

其次是就业环境不完善也限制了青年的就业

(一)劳动就业岗位的不足

我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大型的企业带动,这些具有垄断性的行业创造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而对于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国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也远远不够。

(二)招聘单位的功利性要求

现在多数青年认为的理想的企业单位招聘时总会附上诸如相关工作经验限制性条件,这对进入社会不久的高校毕业生青年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障碍。而诸如学历类似的要求则把很多的进城务工青年挡在了门外,而实际上有些工作并不需要什么高学历就能胜任。更多的针对青年女性的歧视性要求更让人无奈,很多单位明确要求或暗含只招用男性,而企业单位做出这种要求的原因不是女性青年不能从事这份工作,更多的是因为女性会在日后有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多的假期。这些人为的障碍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青年就业中的市场失灵

首先是信息失灵。青年就业服务网络不完善, 信息渠道的变化与不断变动的劳动力市场情况相比相对滞后, 供求匹配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使得失业青年不能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调整自己的择业倾向, 导致青年失业率增加。比如宝山区为失业青年提供的就业见习许多人就不甚了解,有些人甚至根本没听说。此外, 一些职业介绍所和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信息不真实。其次, 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促进青年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相关制度很不完善, 由于户籍管理、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原因, 使希望在特定地域、行业内就业的青年无法享有与他人同等的社会待遇,产生较多的后顾之忧, 不得不放弃在该地域或行业内的就业机会, 甚至根本就没有就业的机会。再者, 虽然目前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也正处于结构调整过程中, 正由初级制造业向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高级制造业转移, 在一些发达地区, 已经开始注重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 这些都要求劳动力有相当的技能和经验。而我国的青年人既缺乏基本的技能, 又缺乏相关工作经验, 难以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

三、当下解决青年就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解决青年的就业问题可以减少引发系列社会问题。青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失业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重大浪费。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估算,如果将世界青年失业率削减一半,使其与成人失业率持平,同时允许一些自然的差别,估计将会使全球国内生产

总值增加22000 到35000 亿美元,或是同比2003 年增加4. 4 %和7 %之间。青年不能就业的最直接受害者是青年自身。青年失业将引起青年自身的生活质量的降低,引起青年的心理挫伤。青年时期是个人资本积累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青年没有就业,那么青年就无法积累起足够的从业经验和社会经验,无法应付日后的就业生涯。如果青年没有就业,那么其经济独立、个人成长、建立家庭都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且,青年还处于心理没有完全健全的时期,失业将对青年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使青年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的情绪,使青年产生极强的自卑感和挫折感,这将非常不利于青年自身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