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内外上髁炎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范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肱骨髁上骨折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0%,好发于10岁以内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骨折常由间接暴力引起,若处理不当易引起伏克曼挛缩、关节功能障碍和肘内翻畸形,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肱骨髁上骨折的血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检查时须注意伤肢远端的血循环和神经功能。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肘部疼痛、压痛、肿胀。
(2)可有畸形及反常活动。
(3)可有骨擦音(感)。
(4)可有桡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损伤表现。
(5)X线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可以了解骨折类型。
符合上述第(1)项、第(2)、(3)、(5)项中一项可确诊。
2.分类诊断肱骨髁上骨折有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
(1)伸直型(Gartland分型)1)Ⅰ型骨折:肱骨远端轻微或无移位,此型骨折不需任何手法复位,仅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即可。
2)Ⅱ型骨折:肱骨远端后方皮质部分完整。
又可分为两亚型:①Ⅱa型青枝骨折,此亚型只需适当屈曲位固定就可得到稳定;②Ⅱb型旋转骨折,此亚型存在不稳定,复位后单纯屈肘拉紧后方骨膜不可能控制旋转。
3)Ⅲ型骨折:肱骨远端完全移位,此型治疗较困难。
(2)屈曲型与伸直型相似,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屈曲型也可以分为Ⅰ、Ⅱ、Ⅲ型。
【治疗方案】1.非手术治疗Ⅰ型伸直型骨折均可手法复位+外固定,且用石膏或夹板至少屈肘固定110°位固定,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Ⅱ型骨折虽可手法复位外固定,但由于其不稳定,易旋转和内倾,导致内翻成角,故有许多理由认为,Ⅱ型骨折光用石膏固定是不可靠的。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的优点是:①操作简单,可缩短住院时间;②手术中可准确评估提携角;③穿针足以维持复位,术后屈肘小于90°固定,可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④治疗效果满意。
2.手术治疗对多次手法复位仍严重移位、陈旧性骨折影响功能、开放性骨折及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型骨折还是手术治疗效果好。
必须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切勿烂行手术。
肱骨外上髁炎的诊疗
肱骨外上髁炎的诊疗展开全文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肱桡滑膜炎、肘外侧疼痛综合征等。
是由于前臂伸肌腱在肱骨外上髁起点处的劳损,而引起的肘外侧部疼痛,影响前臂旋转和伸腕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本病属中医的“肘劳”范畴。
一、珍断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操劳家务的女性及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
做前臂旋转及伸屈腕部动作时,如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4.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发现。
二、治疗(一)内治1.风寒阻络主证: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
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祛风舒筋活络。
用方1、舒筋汤加减:当归、白芍、伸筋草、海桐皮、羌活、防风、续断各10克,姜黄、松节、甘草各6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小活络丹:每日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用方3、追风透骨丸: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2.湿热内蕴主证:肘外侧疼痛,有灼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口渴不欲饮。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泄湿热。
用方1、三妙丸加味: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桑枝、黄柏、苍术、牛膝、山栀、柴胡各10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饮服1支(10毫升)。
(二)外治1.外用药可用风痛灵擦剂、按摩乳外搽,或外敷关节镇痛膏、麝香风湿膏。
2.小针刀疗法将肘关节屈曲90度平放于治疗桌面上,常规消毒后,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纤维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再用切开剥离法,然后使针身与桌面呈45度角左右,用横行铲剥法,刀口紧贴骨面剥开骨突周围软组织粘连。
中病即止,不愈5天后再作1次,一般3次即可治愈。
3.推拿疗法可采用旋前牵抖法。
(完整版)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疼痛呈持续渐近性发展。
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体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常缓慢起病,多见于特俗工种或职业,如木工、钳工、矿工、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2)因肘关节的受累,而导致肘关节疼痛,用力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3)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疼痛加重。
(4)查体有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6)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二)症候诊断1.淤血阻络证:肘部肿痛或刺痛拒按,提物无力,活动增痛,夜间加重,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涩。
2.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可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针灸治疗1、毫针治疗(1)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
(2)辩证配穴:淤血阻络证: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足三里。
(3)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膈俞、血海等腧穴行题插捻转泻法,足三里予以重插轻提补法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2、灸法(1)常规灸法①悬灸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其中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可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每灸距皮肤2~3cm 施灸10~1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膈俞、血海等腧穴可采用雀啄灸,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施灸15~20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
肱骨外上髁炎诊疗常规
肱骨外上髁炎诊疗常规第一医院孙海峰一、概述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网球运动员好发,故又名“网球肘”。
二、临床表现多起病缓慢,肱骨外上髁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尤其在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时,疼痛更为明显,同时沿伸腕肌向下放射。
握物无力,手掌向下不能负重平举,如拧衣服、扫地、端茶壶、倒水等。
局部可呈微肿胀。
三、检查1、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明显压痛,以及沿伸腕肌行走方向的广泛压痛。
2、前臂伸肌紧张实验阳性。
3、X线摄片:有的无异常,有的可见钙化阴影或外上髁粗糙。
四、四、治疗治疗的根本原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1、推拿取穴与部位:曲池、尺泽、小海、少海、手三里、合谷及前臂桡背侧。
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2、针灸:曲池、尺泽、小海、少海、手三里、合谷及阿是穴。
每日取一定腧穴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3、艾灸:选用相应穴位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4、理疗:冲击波治疗仪、超短波、场效应治疗仪。
五、疗效评定治愈: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疼痛消失,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疼痛消失;显效: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疼痛基本消失,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疼痛消失;有效(好转):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疼痛疼痛减轻,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有所改善,但活动时仍有疼痛;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按语] 本病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
故此,要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治疗期间腕部不宜做用力背伸活动。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常规
肱骨外上髁炎【定义】[1]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属于中医“伤筋”、“筋痹”、“肘劳”范畴。
【诊断标准】 [2]1、肘部损伤史及前臂伸肌群反复牵拉刺激的劳损史。
2、诉有肘外侧疼痛:肘外侧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在某些方向性动作时疼痛加重,如拧衣服、扫地、端水壶、打羽毛球等活动。
疼痛有时可向前臂、上臂放散,但在静止时,疼痛减轻或无症状。
3、常因疼痛而使肘腕部活动受限,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
4、肘外侧、肱桡关节处、环头韧带部有明显压痛,多无肿胀。
5、Mill征阳性:即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尽量掌屈,前臂旋前,再将肘伸直,些时肱骨外上髁处明显疼痛。
6、抗阻力腕关节背伸痛阳性。
【辨证分型】本病多由于风寒湿热邪入侵或者慢性劳损,损伤局部经脉,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于局部,不通则痛。
(一)风寒阻络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湿热内蕴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气血亏虚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四)瘀血阻络肘外侧疼痛日久,逐渐加重,拒按,活动后疼痛加重,舌暗或舌下淤青,脉涩。
【治疗方案】 [1][3](一)治疗原则1.针灸及中药疗法:可作为主要及首选的治疗方法,要辨证施治。
2.封闭疗法:疼痛剧烈时,可以封闭止痛。
3.物理疗法:早期可消除水肿,中后期可改善血液循环。
4.手术疗法:顽固的病例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二)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1)风寒阻络: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方药:防风汤防风9克、当归9克、赤茯苓9克、杏仁6克、黄芩3克、秦艽9克、葛根9克、麻黄3克、肉桂9克、生姜3片、甘草6克、大枣3枚取穴:曲池、阿是穴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尾灸艾段温针,灸两壮(2)湿热内蕴治则:清热化湿止痛方药:四妙丸苍术12克、黄柏6克、怀牛膝9克、苡仁15克、取穴:曲池、丰隆、阿是穴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丰隆穴提插泻法,阿是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出针时摇大针孔,拔罐放血。
(完整版)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疼痛呈持续渐近性发展。
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体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常缓慢起病,多见于特俗工种或职业,如木工、钳工、矿工、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2)因肘关节的受累,而导致肘关节疼痛,用力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3)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疼痛加重。
(4)查体有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6)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二)症候诊断1.淤血阻络证:肘部肿痛或刺痛拒按,提物无力,活动增痛,夜间加重,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涩。
2.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可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针灸治疗1、毫针治疗(1)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
(2)辩证配穴:淤血阻络证: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足三里。
(3)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膈俞、血海等腧穴行题插捻转泻法,足三里予以重插轻提补法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2、灸法(1)常规灸法①悬灸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其中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可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每灸距皮肤2~3cm 施灸10~1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膈俞、血海等腧穴可采用雀啄灸,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施灸15~20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
股骨髁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股骨髁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股骨髁部骨折是指股骨内、外髁或双髁遭受外力后引起的骨折。
临床以后者多见,约占全身骨折脱位的0.4~0.5%,青壮年男性居多,女性和老年人少见。
因本病属关节内骨折,复位要求较高,且预后较股骨髁上骨折差。
可合并腘血管及/或神经损伤。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和体征(一)伤后患肢疼痛明显,移动肢体时显著加重。
(二)不能站立与行走,膝关节局部功能障碍。
(三)患侧大腿中下段及膝部高度肿胀,可见皮肤瘀斑。
(四)股骨髁部压痛剧烈。
(五)骨折局部有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六)伤膝可有内、外翻畸形,并可能有横径或前后径增宽,骨折局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一)X线检查常规应给予前后位与侧位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二)怀疑有复杂关节软骨或韧带损伤者可给予CT或MRI检查。
[证候分类]一、AO骨折分类法AO是以数码来表达骨折的诊断分离,前两位数码代表骨折的部位,后三位数码代表骨折的形态特点。
股骨髁上骨折即为AO股骨远端骨折(代码33)之B型(部分关节骨折)和C型(完全关节骨折),亚分型如下:33B 部分关节骨折B1 股骨外髁,矢状面·1 简单,穿经髁间窝·2 简单,穿经负重面·3 多折块B2 股骨内髁,矢状面·1 简单,穿经髁间窝·2 简单,穿经负重面·3 多折块B3 冠状面部分骨折·1 前及外片状骨折·2 单髁后方骨折(Hoffa)·3 双髁后方骨折33C 完全关节骨折C1 关节简单,干骺端简单·1 T或Y形,轻度移位·2 T或Y形,显著移位·3 T形骨骺骨折C2 关节简单,干骺端多折块·1 完整楔形·2 多折块楔形·3 复杂C3 多折块关节骨折·1 干骺端简单·2 干骺端多折块·3 干骺端及骨干多折块[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 皮牵引1、适应证: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或整复,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及小儿,简单骨折,皮肤必须完好。
骨伤科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程作业指导书
4.1诊断
4.1.1了解损伤的姿势
4.1.2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移位明显时,肘向后方突出。髁上部压痛明显。有假关节活动。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4.1.3肘部X线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伸直型、屈曲型)及移位情况。4.1.4应常规检查有无A、正中N、桡N及尺神经损伤。
4.2 治疗方法
4.2.1手法复位加外固定。如石膏或小夹板。如肿胀严重或粉碎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感染者,应行尺骨鹰嘴骨牵引,肿胀消退后行石膏外展架固定。
骨伤科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规范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达到使症状体征消失,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2 范围:临床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可应用本诊疗规程。
3 职责:
3.1 由主治医师及其以上的专科医生负责手术或手法复位外固定。
3.2 住院医师主刀,需由主治医师及其以上专科医生监督指导。
4.2.2手术治疗:有神经、血管损伤者尽早手术探查修复,同时作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开放性骨折或骨折经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4.2.4肘内翻畸形合并症的治疗:轻度肘内翻畸形无需处理.畸形明显时,可待年过 14岁后行髁上截骨术。
4.3 治愈标准: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范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范一、诊断1、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998年第二版)(1)外伤史(2)局部疼痛、压痛、肿胀,有畸形和功能障碍,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3)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4)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
2、临床分型:按骨折移位方向分类(1)伸直型:a.伸直尺偏型:骨折移位后,前外侧骨膜因近端向前外方移位而断裂,内后侧骨膜仍保持完整。
但骨折近端内侧骨膜被掀起与骨皮质分离。
b.伸直桡偏型:当暴力来自肱骨前内方,肱骨髁被推向后外方发生骨折时,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因挤压而塌陷。
外侧骨膜保持连续。
而尺侧骨膜断裂,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
(2)屈曲型:跌倒时,肘关节在屈曲位,肘关节着地,暴力经过尺骨鹰嘴把肱骨髁向后下方推向前上方,而造成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
二、中西医辨证分型:(一)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病象:伤后1~2周,无移位骨折肘部疼痛、肿胀、肱骨髁上处有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有移位骨折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肿胀严重者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肱骨髁上部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肘后的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觜之关系保持正常。
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伸位,肘后突起,呈靴形肘畸形,在肘前可扪及突出的骨折近端。
屈曲型骨折肘后呈半圆型。
在肘后可扪及突出的骨折近端。
有侧方移位者,肘尖偏向一侧。
要注意桡动脉的搏动,腕和手指的感觉、活动、温度、颜色,以便确定是否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或弦细涩。
症候分析:由于骨折后筋、骨和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凝聚成瘀,瘀积不散,经络受阻,气血之道不得宣通,故见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癍,骨折移位则症见畸形,功能活动障碍。
脉弦涩或细涩皆为气滞血瘀之脉象。
(二)中期气滞血瘀、营卫不调临床症见:损伤后3周到骨折接近临床愈合时间,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瘀肿虽消而未尽,骨折尚未连接,皮下仍可见轻度瘀癍,骨折部位仍有压痛,食欲一般或差。
面色晄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微黄或黄腻,脉弦细涩微弱。
骨伤科-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
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2)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3)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1)有前臂伸肌的慢性牵拉损伤史(2)肘外侧痛,可波及肘两侧或前臂(3)桡侧腕伸肌起点处(或肘外侧)压痛(4)前臂内旋、屈腕伸肘时引起肘外侧痛(5)肘关节活动正常,肘部X线片显示正常。
:(二)证候诊断1.风寒阻络证: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
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湿热内蕴证:时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
舌苔黄腻,脉濡数。
3.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寒阻络证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宣痹。
:推荐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姜黄、当归、赤芍、黄芪、防风、炙甘草、生姜等。
中成药:祛风散寒类制剂。
2.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除湿。
推荐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
黄柏、苍术、牛膝、防己、萆薢、当归、龟甲等。
中成药:清热除湿类制剂。
3.气血亏虚证治法:补气补血,养血荣筋。
…推荐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
白芍、当归、陈皮、黄芪、桂枝、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等。
中成药:补气补血类制剂。
(二)特色疗法1.推拿(1)首先采用扌衮、揉、点、按、弹拨等基础手法,放松肘关节周围肌肉、韧带。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ICD-10编码:M77.12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协作组制定的“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阻络证湿热内蕴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协作组制定的“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2.肱骨外上髁骨质破坏、骨感染或局部皮肤炎症、破损及对中药过敏者,不进入本路径。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肘关节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凝血酶原、血糖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寒阻络证:祛风散寒,通络宣痹。
(2)湿热内蕴证:清热除湿。
(3)气血亏虚证:补气补血,养血荣筋。
2.特色疗法(1)推拿(2)针灸(3)外治法(4)针刀治疗(5)局部封闭3.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无肱骨外上髁疼痛,肘关节旋转自如。
2.没有需要继续门诊随访治疗的合并症及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中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肱骨外上髁是与职业密切相关的积累劳损性疾病,常导致肱骨外上髁腕伸肌腱附着处发生撕裂、出血机化,形成纤维组织,肘关节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
本病名称较多,如肱骨外上髁综合征,肱桡关节外侧滑膜囊炎、肱骨外上髁骨膜炎等,俗称网球肘。
临床表现症状往往逐渐出现。
初始为做某一动作时肘外侧疼痛,休息后缓解,以后疼痛转化为持续性,轻者不敢拧毛巾,重者提物时有突然“失力”现象。
疼痛呈持续性酸痛,可放射至前臂、腕部或上臂。
一般在肱骨外上髁部有局限压痛点,压痛可向桡侧伸肌腱总健方向扩散。
局部无发红现象,肘关节屈伸活动一般不受影响,但有时前臂旋前或旋后局部疼痛。
晨起时肘关节有僵硬现象。
因患肢在屈肘、前臂旋后位时疼痛常缓解,故患者多取这种位。
部分患者每在肘部受累、阴雨天时疼痛加重。
二、治疗方法1.艾条灸疗法【操作】患侧肘关节屈曲成直角,以肱骨外上髁压痛最明显处为中心,均匀涂抹薄层依托芬那脂凝胶,直径覆盖整个外上髁,轻柔片刻,红晕为度;接着讲艾条一段点燃,距离皮肤约2cm,施以温和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至红晕而无灼痛为准,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推拿疗法【操作】点穴剥离疏筋法:在肘外侧痛点部做揉捻法,使局部有发热感,然后用指做按法点按曲池、外关等穴位,使之“得气”,以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用拨络法弹拨刺激桡侧腕伸肌等,以达到剥离局部粘连的作用,如有明显压痛可用拇指拨筋。
屈肘摇晃拔身法:医者与患者相对,一助手拿患者上臂,医者一手拿其患侧腕关节(右手拿患者右腕或左手拿住患者左腕),另一手拿痛点,用屈肘摇法旋前及旋后摇晃肘关节5~7次,然后在拔伸下使肘关节屈曲,在旋后位使肘关节突然伸直,以撕脱局部粘连。
揉散捋顺缓解法:最后推搓揉按上臂及前臂肌肉组织,以达到揉散的目的;捋顺肌肉缓解。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内外髁上下2cm范围内的骨折,多发生于3~12岁的儿童。
骨折线常通过鹰嘴窝,大部分属于囊外骨折,但也有前或后侧关节囊破裂者,内侧柱易粉碎、塌陷,肘内翻的发生机率较高。
[诊断依据]一、病史多发生于3~12岁儿童,有明显的外伤史。
二、症状和体征1、伤后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髁上处有畸形、骨擦音(感)或异常活动,肘三角关系正常。
2、注意检查腕手部的感觉、运动,有无“垂腕”、“爪形”及“猿形”手畸形,以判断是否合并桡、尺或正中神经损伤。
3、注意有无血管损伤的“5P”征。
4、皮下有瘀血斑或触及近折端骨茬者,谓“潜在开放性骨折”,说明损伤和移位严重。
5、青枝嵌插型骨折以髁上处环周挤压疼为主要体征。
三、特殊检查对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可作彩色多普勒、肌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即可确定骨折类型。
必要时CT、MRI检查确诊。
五、鉴别诊断1、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髁间骨折的鉴别肱骨髁间骨折多见于成人,儿童甚少。
其X线特点可见内、外髁间距增宽,并且内外髁之间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感),严重者犹如“一袋子碎骨头”,对肘关节功能影响较大。
低龄儿童的滑车骨骺尚未骨化,通过髁间的折线不能从X线片上直接看到,诊断比较困难。
对于疑难病例可行CT、MRI检查确诊。
2、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鉴别依据X线片二者不难鉴别。
仅当干骺端骨片范围太小不清时,二者才会混淆,此时,应结合复位后的X线片所见,然后做出诊断。
这类误诊对治疗虽无影响,但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亦应注意。
3、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后脱位的鉴别主要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相鉴别,虽都呈“靴样”畸形,但脱位多见于10岁以上的较大儿童和成人,肘部肿胀较轻并有弹性固定,肘三角关系失常,有时可触及向前移位的光滑的肱骨下端,或向后上脱位的桡骨小头及尺骨鹰嘴尖,X线片可确定诊断,并明确是否合并有骨折。
[证候分类]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根据侧方移位的区别,又都可以再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医院肱骨外上髁炎康复诊疗常规
医院肱骨外上髁炎康复诊疗常规【概述】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由于肱骨外上髁部前臂伸肌群,特别是桡侧伸腕肌起点反复牵拉而产生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使用手和腕长期、反复用力者,如网球运动员、木工、钳工及家庭主妇。
【诊断要点】1.症状起病缓慢,肘关节外侧疼痛,向前臂和上臂放射。
持物无力。
2.体征肱骨外上髁指伸肌腱及腕伸肌腱起点处局限性压痛,局部不红肿,肘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 试验)阳性(即肘屈曲,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主动旋前同时伸肘,引起肘外侧疼痛)。
3.影像学检查X线片通常正常,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康复评定】1.肌力评定伸指、伸腕、握持、前臂旋前肌力较弱。
2.关节活动范围评定腕、肘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异常。
【康复治疗】1.局部制动早期局部休息(必要时可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部分患者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2.局部封闭应用醋酸氢化可的松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压痛点最明显的中心痛点注射,并要注入腱止点及腱膜下间隙。
同时注意患肘休息,避免加重本病的肘、腕部活动。
3.物理疗法(1)综合物理疗法1)红外线疗法加间动电流疗法:用于发病早期。
先红外线照射患肘外侧治疗20min;再进行间动电疗,小圆电极接阴极放在痛点上,阳极放在痛点近端离阴极2-3cm处,疏密波或间升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治疗5min;1次/d,10-15次为一疗程。
2)石蜡疗法加间动电流疗法:先采用刷蜡法或蜡盘法,将蜡敷于患处,治疗30min后加作间动电流治疗(方法同上);1次/d,10-15次为一疗程。
3)石蜡疗法加超声波疗法:用于发病后期,先做蜡疗(方法同上),再进行超声波治疗,采用接触移动法治疗患处,0.8-1.2W/cm。
8-10min/次,1次/d,12-15次为一疗程。
(2)电疗法1)超短波或微波疗法:病变部位肿胀明显,伴有炎性反应时,采用超短波疗法或微波疗法。
均用微热或温热剂量,10-15min/次,1次/d,12-15次为一疗程。
肱骨外髁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肱骨外髁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肱骨外髁骨化中心约在10个月~1.5岁出现,向内延伸形成肱骨远端主要关节部分,最后发育成肱骨小头与滑车的桡侧臂。
肱骨外髁骨折系因外伤引起的骨骼连续性、完整性中断。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显手部着地跌倒史。
二、症状和体征肘部肿胀,疼痛,在受伤早期可见肿胀仅局限在肘关节外侧,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相当于肱骨外髁部位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在外侧可摸到活动的骨折块及骨擦(音)感,肘关节横径增宽,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
三、特殊检查对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可作彩色多普勒、肌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辅助检查摄X线正侧位片即可明确诊断骨折类型,必要时做CT扫描、MR或关节造影。
五、鉴别诊断肱骨外髁骨折需要与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相鉴别: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好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若发生于幼儿时给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幼儿肱骨远端只出现肱骨小头骨骺的骨化核,形状大小可不一,肱骨远端大部分软骨,X线上征象少,故鉴别时更应注意与正常解剖关系相比较。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临床表现为肘关节普遍肿胀及周围性的压痛,外形上似肘关节后脱位或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点关系正常。
而肱骨外髁骨折脱位型的肘后三点关系不正常。
[证候分类]Ⅰ型:无移位骨折,骨折处呈裂纹状,两骨折端有接触,局部的伸肌筋膜、骨膜未撕裂。
Ⅱ型:轻度移位骨折,骨折块可能仅轻度向外后移位,但不旋转。
Ⅲ型:翻转移位骨折,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旋转移位。
由于局部伸肌筋膜、骨膜完全撕裂,加之前臂伸肌的牵拉,故骨折块发生纵轴的向外旋转可达900~1800,在横轴上也可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程度旋转。
肱尺关节无变化。
Ⅳ型:肱骨外髁骨折伴尺桡骨近端向后、外侧脱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撕裂,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石膏固定1、适应症:Ⅰ型骨折。
2、操作方法:用石膏托固定肘关节,屈曲90°位,前臂充分旋后,石膏要长至掌横纹。
(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适应症:Ⅱ型骨折2、操作方法:将患肘屈曲,前臂旋后。
肱骨内髁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肱骨内髁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肱骨内髁骨折是一种少见的肘部关节内损伤,与肱骨外髁骨折形成互为对称的“镜象”(Mirror image),但发生率远比肱骨外髁骨折为低,以儿童、青少年多见。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多见于少年儿童。
二、症状和体征肘关节功能障碍,前内侧肿胀、疼痛,瘀斑,有时可触及较大的有异常活动的骨折块及骨擦音。
合并脱位则肿胀、疼痛广泛,靴样内翻畸形。
注意诊察有无尺神经损伤。
三、特殊检查对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可作彩色多普勒、肌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即可确定骨折类型。
必要时CT、MRI或关节造影检查确诊。
五、鉴别诊断1、肱骨内上髁(骨骺)撕脱骨折:其肿胀范围在肘内侧,原内上髁处失去正常的突起并可触及锋锐的近折端骨茬,下方可扪及小而光滑的、有较大活动幅度的骨折片,被动活动肘关节无很大困难。
而肱骨内髁骨折的肿胀范围多波及整个肘关节,关节活动受限明显,X线片示骨片较大并波及滑车关节面。
2、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其肿胀范围在肱骨下端,髁上处有环周压痛,骨擦音低沉光滑,肘三点关系正常,X片示肱骨小头与肱骨干关系改变,但与桡骨小头关系正常。
而肱骨内髁骨折则肿痛范围为肘关节,且主要在前内侧,即是Ⅳ型损伤X线片示肱骨小头与肱骨干关系仍正常,但与桡骨小头关系失常。
3、肱骨髁间骨骺骨折:肿胀严重,肘横径增宽,X线片示肱骨干与尺桡骨近端相互靠近,内、外髁骨块分离、旋转移位,与肱骨干和尺桡骨近端关系均失常。
而肱骨内髁骨折仅表现为内髁与肱、尺关系失常,肱骨外髁位置无改变。
[证候分类]Ⅰ型:无移位骨折。
其骨折线自滑车关节面的外下方斜向内上至肱骨内上髁的上方。
Ⅱ型:移位骨折。
骨折线走行方向与Ⅰ型相似,但骨折块有侧方移位,或伴有轻度向前向上移位,但无骨折块的旋转。
Ⅲ型:旋转移位骨折。
内髁骨折块除有尺侧或前侧移位外,还有旋转移位。
旋转移位有两种形式:①冠状面旋转,有时可达180°,致骨折面完全朝向内侧。
肱骨髁间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肱骨髁间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肱骨髁间骨折指内外髁上2cm及内外髁部骨折,是肘部严重的典型的关节内骨折,折线波及关节面。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肱骨髁间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作用肘部亦可造成。
二临床症状及体征:1、伤后肘部疼痛,肿胀严重,有大片皮下瘀斑,有移位骨折,肘后三点关系改变,肘部横径明显增宽,鹰嘴部向后突出,肘关节呈半伸直位。
2、内外髁部及髁上均有压痛,纵轴叩击痛(+),触之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3、肘关节功能障碍。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有相应症状。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诊断和骨折类型。
五鉴别诊断(一)肱骨髁间骨折与肱骨髁上骨折鉴别伤后两者均有肘部肿胀瘀斑,有同样畸形,局部均有压痛,移位骨折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但肱骨髁间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压痛范围更加广泛,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影像检查肱骨髁间骨折波及关节面,关节面破坏,肱骨髁上骨折未波及关节面。
(二)肱骨髁间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伤后两者均有肘部肿胀瘀斑,肘后三角关系改变。
肱骨髁间骨折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肘关节脱位呈弹性固定。
影响上可作出明确诊断。
【证侯分类】一伸直内翻型肘伸直位受伤,伴有明显肘内翻应力作用,骨折块向尺侧及后侧移位,依损伤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一)Ⅰ°骨折髁间折线偏向内侧并向内上方延续,内上髁及其上方骨质完整,折块向肘后方移位。
(二)Ⅱ°骨折移位方向于Ⅰ°骨折相似,但应力较大,内上髁上方有一碟形三角骨折片,移位不大。
(三)Ⅲ°骨折内侧三角骨块完全分离移位,骨折不稳定,折端向内侧倾斜。
二屈曲内翻型肘关节在屈曲位受伤,同时伴有内翻应力,骨折块向尺侧及前侧移位。
依损伤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一)Ⅰ°骨折尺骨鹰嘴从后向前将肱骨髁劈裂,肱骨髁关节面较完整,髁上部骨折线较高呈横断状,折线呈T型。
或类似伸直内翻Ⅰ°,但折块向前移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内外上髁炎临床诊疗规
范样本
[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均属于慢性劳损性疾病,只是发病部位不同而症状有别,但治疗方法相当,故在一起论述。
[诊断]
一、病程
本病均因腕部伸肌群或屈肌群反复屈伸牵拉活动,导致肱骨内上髁或外上髁肌腱附着点部分撕裂而致伤。
二、症状
局部不红肿,压痛明显,病程长者可有肌肉萎缩,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肱骨外上髁炎,压痛点在肘关节外侧,作抗阻力腕关节背伸和前臂旋后动作时,可引起肱骨外髁处疼痛;肱骨内上髁炎,压痛点肱骨内上髁处,抗阻力屈腕时可引起肱骨内上髁疼痛。
三、体征
密尔(Mills)试验:肘、腕、指屈曲,前臂被动旋前并逐渐伸直时,肱骨外上髁炎病人可出现疼痛。
四、辅助检查
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
[鉴别诊断]
主要与肘关节扭挫伤相鉴别,肘关节扭挫伤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肘部有弥漫性肿胀,或可伴有皮肤瘀血斑,肘关节呈强迫性半屈曲位,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均有一定程度障碍。
[治疗]
一、手法治疗
症状轻微者,适当休息,避免有害活动,或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后症状即可缓解,不需手法理筋。
症状严重者可采取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或卧位,在肘部痛点及其周围作按摩、捏拿3~5min,使局部血流通畅,术者一手托肘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先将肘关节屈伸数次,然后将肘关节作快速屈曲数次,同时作旋转活动。
如直肘旋后位,快速屈曲同时旋前;或直肘旋前位,快速屈曲同时旋后,各作3~5次,可松解粘连,减轻疼痛。
二、药物治疗
(一)中药治疗
本证属于经络阻滞,血不养筋。
治宜养血荣筋,舒筋活络,可内服舒筋汤,外贴定痛膏,或用海桐皮汤熏洗。
(二)局部封闭
用25mg醋酸氢化可的松加0.5%普鲁卡因2~3毫升注射到压痛最明显部位,直达骨膜,要求病人2~3周内避免重力活动,封闭可每周1次,连续2~3周,症状多可解除。
三、功能锻炼
本病属劳累过度引起,所以在治疗期间一般要避免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重力活动,症状消退后可先作腕关节及前臂的旋转活动,而后逐渐开始肘关节屈伸活动,但不可操之过急,以免症状复发。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5年内无复发;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3至5年内复发;
有效:症状明显好转,但不能完全消失;
无效:症状无明显缓解,或1年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