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庭园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日本园林简述

日本园林简述

纵观日本庭院,可谓小中见大,小巧玲珑。

它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

给人以充满自然主义的印象。

庭园的形象与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

日本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尊敬自然、顺应自然、置自己于自然之中,与自然共呼吸、同生存,以求得生活的乐趣。

日本人的自然观与西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方人认为自然与人类势不两立,自然是人征服的对象。

在庭园建设中很反映那个民族的自然观。

日本的庭园呈现自然性,西方的庭园则是经过人的加工,明显的呈几何图案。

日本庭园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鉴于文字记载的日本庭园是公元620年的飞鸟时代苏我马子庭园。

因为苏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

它是日本由庭园发展到初期庭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据说庭园样式是经朝鲜由中国传入日本的。

到七世纪末,天武天皇之子草壁皇子的庭园里增加瀑布和海滨,初步形成了具有自然风味的日本庭园。

奈良时代后期,庭园池中放入水鸟,并伴以小桥,池中采用岩石,仿造海景容姿,使不易见到海的山间地带因而可以欣赏到大海风景。

橘诸兄的庭园,中臣清麻吕的庭园,就是这种类型。

平安时代,日本庭园有了长足进步。

因置京都为京城。

京都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如池沼、涌泉、森林尽收庭园之中,犹如一张写生画。

如嵯峨院庭园就建设得美如一幅画面。

藤原时代完成了宫殿建筑,附属于这一建筑的有诞生公卿贵族的庭园。

自此,庭园形成一个专门领域,拥有造园专家,从此结束了拥有庭园之人自行设计、施工的历史,为日本庭园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不朽篇章。

经过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由于禅宗文化和北宋画的影响,日本的庭园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性,给日本庭园增添了新的光辉。

当时在造园材料中最受欢迎的是石头,用石技术日趋艺术和完善,使石料在日本庭园的构成和表现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点缀装饰庭园的石灯笼、石塔、石制洗手钵及小路间隔石、铺路石,都为美化日本庭园作出了贡献。

后来,由于受佛教理念的影响,在庭园制作时,赋予山岳和岩石以佛姿,使庭园的构成和表现趋于抽象化。

中外园林史-第10章--日本园林

中外园林史-第10章--日本园林

冈山后乐园
鹿儿岛的仙岩园
2. 江户时代(1603 年—1867 年)江户时代的日本园林,完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确立起来。从园主来看,表现为皇家、武家、僧家三足鼎立的状态,尤以武家造园为盛,佛家造园有所收敛,大型池泉园较少,小型的枯山水多见,反映了思想他移、流行时尚转变、经济实力下降等几方面的因素。
第10章 日本园林
目录
1
2
3
4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
日本园林的风格类型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重 要 实 例
古代园林
1. 大和时代园林(300 年—592 年)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的日本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从活动上看,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该时期日本园林为古代宫苑园林,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3. 室町时代(1393 年—1573 年)室町时代,日本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到了室町时代,政治中心又回到了美丽的京都。由于财富和权力的扩大,统治阶级内造园的风气盛行。此时的造园技术发达,著名造园家辈出,不仅是在京都,在其他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非常有艺术价值的园林作品。日本的造园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掖上池心宫
2. 飞鸟时代园林(593 年—710 年)此时期日本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大和时代有较大提升。技术源流上看,依旧来源于中国并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上看,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和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是一致的,表明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从类型上看,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已出现;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藤原宫内庭),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植物的橘子和动物的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登堂入室。苏我氏宅园是日本园林史上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泉园。

日本园林发展历史源流(佛)与造园方式

日本园林发展历史源流(佛)与造园方式
提倡与民同乐 引入西洋造园法 产生公

大正时代(1912-1926年)
田园生活与实用庭园结合,公共活动与自然山水结合
昭和时代(1926-1988年 )
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精神
平成时代(1989年至今)
把传统精髓进一步整合到园林之中
总结
总的来说: 1- 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是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引进期 2- 平安时期是日本化园林的形成时期和三大园林(皇家、私家 和寺院园林)的个性化分道扬镳时期 3- 中世的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是寺社园林的发展期 4-近世的桃山时代是茶庭露地的发展期 5-近世的江户时代是茶庭、石庭与池泉园的综合期
禅和日本园林建筑的影响
2.1 禅宗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2.1.3 分灯禅 • 分灯禅,亦即“一花开五叶”。禅宗根据教授和方 法的不同而形成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 个派系,历经晚唐和五代而延续至后世。
2.1.4 文字禅 • 禅宗发展至宋代,经过儒、道、佛三家的融和,形 成了文字禅兴盛的局面,禅宗从“不立文字”向“ 不离文字”转变。在禅宗的传播过程中,文字、绘 画、诗词与园林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了以禅 宗美学为基础的审美经验,禅宗趋于文人化。
日本园林景观
——历史源流与造园方式及特征
日本园林发展历史源流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古至今一直有着广泛的 交流。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 之后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
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
化。
园林史4阶段
1.古代园林 2.中世园林 3.近世园林 4.现代园林

禅和日本园林建筑的影响

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远甚于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禅宗的教义迎合了当 时日本社会文化修养水平较低的武士阶层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幕府的保护, 迅速发展而成为日本社会文化意识的主流,影响甚至主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

石景
四石组(洗手钵石组)
三尊石
石景
七五三石
石景
佛菩萨石
石景
• (四)池岛
• 池泉园是日本园林的最初形式,表达了日 本园林的造园环境是岛国。 • 从构图上看,池泉园分为苑园式、轴线式 和中心式。
轴线式 净琉璃寺庭园
轴线与对称 法成寺庭园
池岛 轴线式
中心式 西本愿寺大书院 庭园
中心式 六义园

小石塔 涉成庭
多层观光式塔 清 水寺庭园

• (二)园山 • 从构成上分,日本园林的园山有两类,一 是土山,二是石山。
• (三)石景 • 日本园林主要是为了表现石景。 • 石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中国园林。而且这 些创造性的石头景观也成为日本园林所特有的石文 化。
坐禅石 妙觉寺庭园
水中须弥山石 等持院庭 园
坐观式庭园 退藏院庭园
回游式池泉 园 等持院庭园
池泉园
3、筑山庭
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 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 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 深丰富的景致。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 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代平城宫东院庭园平面图
二、平安时代
• 从794年到1184年。当时日本国内比较太平,民 风淳朴、社会安定,观花赏月之风盛行。如平安 时代前期对庭园中石组细流,一草一木的经营都 十分重视,而且要求再现自然。这一时期也标志 着日本庭园艺术的真正诞生。
三、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封建时代,政治上的势力, 从贵族转移到武士手中,武士出生于农村,文 化程度较低,加上受禅宗的影响,比较注重实 际与实用,反奢华简谱成为时尚。 在庭园建造方面,已由从前的象征性形式,演 变为将自然风景置于小块园地内,加以临摹缩 影再现的形式之中。

中外园林史 第10章--日本园林

中外园林史 第10章--日本园林
第10章 日本园林
目录
1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2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
3
日本园林的风格类型

4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古代园林
1. 大和时代园林(300 年—592 年)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 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 园系列。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 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 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的日 本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从活动上看,曲水宴 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 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该时期日本园林为古代宫苑园林, 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 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1.掖上池心宫
2. 飞鸟时代园林(593 年—710 年) 此时期日本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大和时代有较大提升。技术源流上看,依 旧来源于中国并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上看,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 屿、桥梁和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 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是一致的,表明 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从类型上看,不仅 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已出现;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 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藤原宫内庭), 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植物的橘子和动物的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 登堂入室。苏我氏宅园是日本园林史上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 泉园。
近世园林
1. 桃山时代(1573 年—1603 年) 该时代的园林有传统的池庭、豪华的平庭、 枯寂的石庭和朴素的茶庭。桃山时代不长, 而武家园林中人的力量的表现却有所加强, 书院造建筑与园林结合使得园林的文人味 渐浓。这一倾向也影响了后来江户时代的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但是,皇家园林和 武家园林仍旧以池泉为主题,这一时期持 续时间不长,只露出个苗头就灭亡了。而 且从茶室露地的形态看来,园林的枯味和 寂味仍旧弥漫在园林之中,与中国明朝的 以建筑为主的诗画园林相比,显而易见的 是自然意味和枯寂意味重多了。

日本园林发展史

日本园林发展史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2007-08-27 22:42:17)转载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他们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和德川家康(1542-1616年)在军事上的霸业。

织田信长在1573年破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流放室町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宣告室町幕府的结束。

虽然1593年他在支授部将丰臣秀吉的途中于京都被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但他统一了京畿及周边地区,为丰臣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丰臣秀吉秉承他的遗志,在1592年消灭各地军阀,结束了百年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的功绩。

他开创了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织丰时代),虽历时不长,只有三十年三代将军,而且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推进兵农分离,收缴武器,废除商业座,实行东市乐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实行朱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发动侵朝战争等。

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

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

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

桃山时代的建筑与前朝室町时代的"潇洒飘逸之风"相比,显出喜欢强烈刺激和豪放辉煌。

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

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

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院造,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

首先是武家园林表现得最强烈,然后影响到皇家园林。

日本园林(池泉、枯山水、茶庭)

日本园林(池泉、枯山水、茶庭)

• 枯山水很讲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 枯山水很讲究置石, 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务求稳重,底广预削,不作飞梁、 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务求稳重,底广预削,不作飞梁、 悬桃等奇构,也很少堆叠成山;这与我国的叠石很不一样。 悬桃等奇构,也很少堆叠成山;这与我国的叠石很不一样。

第2时期 时期
日本园林的类型
•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
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 ① 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
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 ② 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
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③ 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第1时期 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时期
第2时期 时期
枯山水园林
• 枯山水的庭园形式最早出现 在平安时代的造园书《 在平安时代的造园书《作庭 当中。 记》当中。我们看到的现存 枯山水” 的“枯山水”庭园是在室町 时代以禅宗寺院当中表达禅 宗思想的庭园为中心发展起 来的。 来的。
枯山水与“禅宗” 枯山水与“禅宗” 日本在飞鸟时代开始接受佛教, 日本在飞鸟时代开始接受佛教,并派学生与工匠前往中国学习 艺术文化。13世纪时 源自中国佛教的一支流派“禅宗” 世纪时, 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佛教的一支流派“禅宗”逐渐 在日本流行开来,为反应禅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 在日本流行开来,为反应禅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 精神,日本开始摒弃池泉庭院转而摸索出了一种包含了“禅宗” 精神,日本开始摒弃池泉庭院转而摸索出了一种包含了“禅宗” 思想的简朴庭院———— 枯山水”庭院。 ————“ 思想的简朴庭院————“枯山水”庭院。
茶庭的造园要素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

从造园环境上看,日本枯山水的做法与日本的岛国和海洋之环境 有关,它是日本国土及环境的比拟。第—种手法是实体性的,存 曰本的前期园林中用褐多,第二种手法是文化性的,在日本的后 期园林中用得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枯山水中的石有几种,按粒径从细到粗可分成砂石、砾石、卵石、 岛石。最常用的是白河砂,即使在没有岛石的情况下,它也可以 独立存在,故它成了枯山水的代名词。河砂按颜色可分成白砂、 黑砂和彩砂。河砂一般用于表现水中的海洋、溪流和瀑布。砂的 铺法一般是平铺之后耙出环绕岛石的有大有小的纹路以象征海波, 在河床上和泷口中则是表现流水和瀑布,它们也被耙出砂纹的, 以象征水波。 砾石和卵石有雪白的、有纯黑的,也有赤、虽、 青、紫、绿等五彩石 。常用采做大园林中的洲浜,在小园林中 常用在很小的坪庭之中。在枯流中,它也作为铺河床的卵石。 岛石立于砂石、砾石、卵石之上,有单个的,有成对的,有三个 的。
关于水池驳岸的做法,一般是用景石与岸石结合,用列点的形 式。中国园林中的驳岸石有一种竖向层叠的感觉(堆砌法),而 日本园林的驳岸石常成横向平铺感觉。 在水中,还有半岛、中岛、石桥、汀步石等丰富池泉的景观。在 茶室、客厅周边有雨水沟。日本园林中的雨水沟常做成景观式沟 池,沟中一般有粗砂、砾石、或卵石。 枯水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把泷口、河床、池洼做好,只是不放 水,让人感受到一种有泷口无瀑布的干瀑,有河床无流水的干河, 有池底无池水的干池等效果;另一种是以砂代水像海,以石拟岛 像神,用砂纹或修剪植物作波起涛,让人在砂海之中感受到自然 界中的对比、联想等富有禅意和哲理的意义。在枯水做法中,不 仅有白砂代水的做法,也有用植物像水的做法,这些植物常是苔 藓或是修剪的灌木;它们有时象征的是海水,有时象征的是河水, 有时也象征海船、鹤头、佛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
蓬莱庭,须弥山庭
其它
曲水宴
奈良时代庭园总括
思想背景 庭园形式 建筑
佛教思想(须弥山思想), 蓬莱思想
池泉,舟游庭园,自然庭 园
池畔建筑高楼
其它
曲水宴等
平安朝庭园总括
思想背景 形式(地形分割) 种类
建筑 其它 特征
蓬莱思想,净土思想
池泉舟游式庭园
蓬莱庭园,净土庭园,寝 殿造系庭园 寝殿造,阿弥陀堂
各种神池
各种岩座
自然庭园
飞鸟时代(592-710)
• 圣德太子的时代。 • 诸豪族的联合政权,相互的势力斗争。 • 律令制、宪法的制定,打破世袭制。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学习。
文献上的飞鸟池泉庭
公元612年 620 644
657 659 660 680 682
推古天皇20 推古天皇28 皇极天皇3 用明天皇 齐明天皇3 齐明天皇5
室町时代庭园总括
文化时代背景 庭院思想背景 庭园形式及观赏形式 庭园种类 建筑
其它
特征
前朝中国风,后期日本风,禅文化,文化地 方活动
禅思想,蓬莱思想,净土思想,须弥山思想
池泉庭园,回游庭园,枯山水(池泉式,平 庭式),泮池,坐视观赏式庭院
须弥山庭园,蓬莱庭园,净土庭园,禅庭, 七五三庭园,石庭,植栽庭
时代背景
从武治到文治过度的混乱时期
庭园种类 庭园思想 特征1.池庭 特征2.筑山 特征3.石组 特征4.瀑布石组 特征5.桥 特征6.植栽 特征7.庭园数目
池泉观赏,大池庭,综合庭,枯山水,茶 庭,寺院庭园
蓬莱思想,禅思想→简素思想,佛教思想, 自然主义萌芽
圆形,小,浅,岸线单纯化,综合庭多, 寺院庭园
时代背景 庭园思想背景 庭园种类 手法特征1.池庭 手法特征2.枯山水 手法特征3.石组 手法特征4.瀑布 手法特征5.植栽 概说
庶民实力抬头,町人文化时代
自然主义思想背景下,写景式庭园增加
池泉庭,枯山水庭,寺院庭园,综合庭园, 茶庭,住宅庭园
山畔利用,凹形池庭,小池
平庭式枯山水增加
石小,多数利用,三尊石组的配石利用横 石
自然石组与水落瀑多 多数,小规模剪定 景观庭园增加,轻薄
茶庭隆盛,鹤龟岛的蓬莱思想成为主导地位, 其它思想散见
茶庭,蓬莱庭园,坐视观赏式,池泉式,枯 山水式,回游式,大名式,筑山式
利用巨石,水池小而深,筑山高而多数,苏 铁利用,大名庭园,寺院庭园发展,蓬莱岛 架桥等
城郭建筑,障壁画,浓绘
感觉上石组荒野感,强烈,创作式,魄力感, 不均衡等
江户初期庭园总括
曲水宴,大和绘,绘卷物
洲浜形护岸
镰仓时代庭园总括
时代背景 庭园的背景思想 庭园形式 其它
武家政治,武家气质,武 家文化
蓬莱思想,净土思想,佛 教思想
舟游式池泉,舟游回游式池泉,回游式 池泉,蓬莱庭园,净土庭园,心字池庭, 禅院畔池
书院造,水墨山水画
手法特征
1.利用青石;2.水墨画画法应用于石组; 3.池泉由圆形→细长,洲浜式;4.舟游 →舟回→回游;5.书院造与瓢形池泉
仰视,池畔浅缓,为了表现山丘之美,多 用草坪,青苔,小竹子等
巨石多用,护岸单层石组,栗石多用
枯瀑多见,添石豪华,王涧式,抽象水落 石,三尊式瀑石组
切石板桥增加,木桥与土桥增加,自然石 桥减少
苏铁群落利用,随着自然主义的萌芽庭园 中植物多利用
由于和平以及庶民经济力量的增强,数增 加
江户中后期庭园总括
• 现代:明治时代(1868-1911) 大正时代(1911-1925) 昭和时代(1925-1988) 平成时代(1989-现在)
从“庭”到“庭园”
上古时代(弥生、古坟时代) (—300—592)
• 庭园尚未形成。但神池与岩座已经形成。 • 神池:池泉庭园的源流。 • 岩座:石组的源流。
禅院伽蓝配置,书院造, 中国式
茶道与花道开始,山水墨 画,禅画
1.枯山水;2.河原者,画家,武家等的作庭 家的出现,‘作庭记’;3.禅院伽蓝配置与 泮池;4.简素的石庭,平庭
桃山时代庭园总括
时代背景 庭园思想背景 庭园形式 手法特色 其它 特征
古代遗制一扫,强固的封建体制,宗教权威 的否定,政治的绝对制度,豪壮华丽之美一 统天下
齐明天皇6
天武天皇(白)9
草壁皇子
朝廷的南庭,须弥山与吴桥
苏我马子宅,池泉,‘岛之大臣’ 小池
宫居之园池 池边双槻宫
飞鸟寺之西有须弥山
甘寿寺东边的河川上有须 弥山
石上之池畔有须弥山
药师寺龙宫池,蓬莱庭
岛之宫庭园
飞鸟时代庭园总括
思想背景 形式
Hale Waihona Puke 常世思想,佛教思想,蓬 莱思想
池泉庭园,自然庭园
建筑
池畔旁有高楼
日本庭园历史发展
日本历史年表
• 上古时代:弥生时代(-300) 大和时代(300-592)
• 古代:飞鸟时代(592-710) 奈良时代(711-794) 平安时代(794-1192)
• 中世:镰仓时代(1192-1333) 室町时代(1393-1573)
• 近世:桃山时代(1573-1603) 江户时代(1603-18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