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赏析诗歌赏析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边塞诗人岑参。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两度出塞,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歌颂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背景:

天宝八年(七四九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入京的人,请他给自已家里带个口信,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

深的思乡之情。

大意: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主题: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赏析: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意思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西北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表现了诗人雪中送客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1)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咏雪名句,请结合该句的修辞方法谈谈它的艺术效果。

一夜大风雪造出来的冰雪世界,好像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以梨花比雪花,以千万株梨树枝头的繁花来比边塞的茫茫雪原,加上“忽”的配用,写出了雪下得大而急,也描绘了充满浓郁春意的奇丽壮美境界。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这个春意盎然的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作用

这两句是过渡性的,将视线又转向“外景”,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下面写送别的场面,天色已晚,暮雪纷纷,红旗不卷,“归客”登程,此情此景,令人黯然。但诗人却抛开了离愁别绪,以高昂的格调收束全篇。

3)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白雪的辉映下,那面静止的红旗多么瑰丽。以纷纷下辕门的“暮雪”映衬冻不翻的“红旗”,以“动”衬“静”,以“白”衬“红”,表现送行人郁结不开的惜别情意。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诗句奇特而壮美。

4)古人称赞本诗最末一句是景中藏情,你能体会出本句诗中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是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样的结尾,犹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写作特色:

①这首歌行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兼送别,而以“雪”贯串全篇。以雪起,写送别前、送别时所在地的雪;以雪终,写送别后目送友人望到的雪景;以雪为叙事线索,写了送别友人的过程;又以雪为寄托离情之物,美丽纯洁。

②这首诗通篇写景,通篇有情。借景抒情,景中有情。

如:饯别友人分手之际,“愁云惨淡万里凝”恰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写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更是意味深长,不

但流露了诗人当时“送君去”的依依惜别之意,而且揭示出作者“不见君”后心灵深处若有所失的虚空和惆怅,甚至还可能夹带着因友人归去而触发起来的思乡之情。

③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

这首诗不但出色地刻画了我国西北边疆奇特瑰丽的风光,还成功地表现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写送别却豪壮、乐观,全无令人神伤之情,把依依的送别写得豪迈奔放,体现了诗人浪漫乐观的本色。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文解释:

你没看见走马川在雪海边,黄沙扬起茫茫一片,一直连接到天上。

轮台到了九月狂风整夜地呼啸,走马川的石头像斗一样大,随着风势被吹得满地乱滚。

现在匈奴牧草茂盛军马正壮,金山西边,烟尘飞扬,汉家的大将就要出兵西征了。将军的金甲在夜间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枪戈相互触碰。风头凶猛锐利,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马身上的毛挂着雪片仍然汗气蒸腾,五花马身上斑纹的汗气立即

变成冰。在幕帐中起草檄文砚台里的水也凝结了。

料想敌军听到汉军出征定会惧怕,不敢短兵相接来交战,将士们一定可以在西门等候捷报。

主旨:充分表现将士英勇艰苦的战斗生活和积极激昂的精神面貌,诗的最后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信心。

赏析: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

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自然水到渠成。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岑参《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诗词鉴赏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 唐代:岑参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鉴赏 这组诗由六首七言绝句组成,是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封大夫”即封常清,他瘦瘠跛足,入伍后凭借谋略战功,迅速升迁,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兼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瀚海军使,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冬,他率军大破播仙,此诗所记就是破播仙之战。《破播仙凯歌》前四首写凯旋,后两首则追叙战斗情形。“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及组诗其二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组诗末首的“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对垒句后,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而夺志比夺帅,更是兵家之大忌。唐军决胜,已唾手可得了。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浸空城”二句采用放笔直干的写法,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最后,是一个令人发怵的诗句:“平明*浸空城。”表现战血和雨水相渗和,红成一片。但在“一夜杀”三字后,推出“*浸空城”的“镜头”,就产生了一种怵目惊心的感觉。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在写法上,较接近盛唐人普遍的时代风貌。它采取了“正面不写写旁面”的办法,通过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主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战斗的激烈,显得含蓄蕴藉。“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浅谈岑参的诗歌特色

浅谈岑参的诗歌特色 岑参诗歌 的题材涉及到述志、 赠答、 山水、 行旅各方面, 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 “雄 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 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 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 所 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 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 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 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 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 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 如没有积极进取精 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 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 配下, 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 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 生动地表现出来, 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 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 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 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 (《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 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 交河美酒金叵罗” (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 , “曼脸娇娥纤复浓, 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裙转袖若飞雪, 左延右延生旋风” ( 《田 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 “军中置酒夜挝鼓, 锦筵红烛月未午。 花门将军善胡歌, 叶河蕃王能汉语” ( 《与 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 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 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事情很平凡,而情意却很深厚。但 是, 他的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一诗: 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

古诗比较鉴赏

古诗比较鉴赏 一、真题速递 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C(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

专题32 古诗比较鉴赏(解析版)

专题32 规范作答——古诗比较鉴赏 一、真题速递 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C (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喀左高中2016高考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的: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2、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14年的14年新课标卷II卷、山东卷、湖北卷、天津卷、江苏卷,再到2015年北京卷、浙江卷、湖北卷等,都有诗歌比较鉴赏题。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课前探究: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诗歌比较鉴赏题五大题型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三)、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四)、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所用表现手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五)、不同诗歌选取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1。对古诗中某一字词的比较鉴赏 典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绕”字好,围绕。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村民安静生活的场景。此词使之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拂晓。清晨,燕子自由自在飞翔,绿水缓缓流淌。它既点明了时间,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岑参作品专练

岑参作品专练 终南东溪中作 岑参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注]。 [注]沧洲:业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C (“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不对。联系全诗,可知诗人对这种生活是热爱的,没有厌倦之意,也不觉得这样的日子单调,更多的是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惬意。而且,将诗中的“朝与暮”“春复秋”理解为“朝朝暮暮”“年复一年”也不够妥帖。) 2.①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②诗人欣赏终南东溪景色,认为兴致来时,当随意而往,更希望弃官不做,长期隐居于此。诗人借用“沧洲”典故,真切地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思(3分)。(诗的五六句是说:每天早晚来回可清洗采来的药材,每年春秋往复能静心去钓鱼。古时隐士往往修心修身,追求长生,所以服食药饵;又追求宁静,往往垂钓。这两句渲染平居的惬意和闲暇。七八句转向议论,借用“沧州”典故,表明自己的兴趣向来听从自己所向往的,依然希望能在这溪水边风景如画的地方隐居。从这里可以看出,隐居就是为了远离红尘,求得宽心舒适,称心合意。) 经火山① 岑参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②,炎氛蒸塞空。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边塞诗人岑参。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两度出塞,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歌颂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背景: 天宝八年(七四九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入京的人,请他给自已家里带个口信,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

深的思乡之情。 大意: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主题: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赏析: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意思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古诗鉴赏题历来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而比较阅读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则增加了题目难度。那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在答题中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呢? 首先,必须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 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 答题应该不难。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其次读注解。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印证。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 辨别异同,知同辨异。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 答案: (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出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师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角度。 学习重点:学习答题思路,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一)、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真题再现: (2015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闻说”表明不是亲眼所见,又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也间接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把作者忠君报国之志与思乡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点染 和升华的作用。 小结:答题思路 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 诗歌比较鉴赏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

唐代诗人岑参诗词赏析

唐代诗人岑参诗词赏析 (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赏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 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 五绝, 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 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 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 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 “时未收长安。 ”唐天宝十四载 (755) 安禄山起兵叛乱, 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 月唐军收复长安, 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岑参是南阳人, 但久居长安, 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 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 句化用陶渊明 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 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 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 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 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 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 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 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而更见思乡之 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 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 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 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 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仍贴题目中 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 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 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 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
1 / 10

对比诗词鉴赏方法

对比诗词鉴赏方法 对比诗词鉴赏方法 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鉴赏古诗词。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 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 仔细地分析其异同, 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 做到 知人论世。比较鉴赏古诗词的命题角度总体上大致有如下几种: 1 比较意象、意境 【答题思路】 通过粗略翻译读懂诗歌后,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察。 1、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 (1)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 (2)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3)意象间的色彩情况。 2、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的四品。 答题时, 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找出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所表现的内容。 第三步,分析这些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紧扣题目要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 【真题练习】 (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题思路] 首先要读懂诗歌。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层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

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岑参

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岑参 导读: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岑参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边塞诗人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两度出塞,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歌颂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背景: 天宝八年(七四九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入京的人,请他给自已家里带个口信,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大意: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主题: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赏析: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意思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古诗词比较鉴赏

古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解法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常规题型。通览近年高考试卷不难发现, 该题型不仅在赋分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且在素材组合和题目设置上, 也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 古诗词比较阅读题, 虽然在素材组合和题目设置上有了新特点,但其考查的内容基本不变。主要是全诗句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意象的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 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 字词锤炼或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等。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 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 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 做到“知人论世”。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2、比较情感基调: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4、比较意境的营造: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5、比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具体的考点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

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公开课教案 2017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 三、合作探究 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

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帝京若为峰头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

古代诗歌赏析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裴将军宅芦管歌 岑参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只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注释)①白狼河北、玄兔城南:泛指辽宁中部一带地区,唐时为东北边防要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五至八句通过边地凄凉景象和戍边士卒们的心情,写出边地芦管声调“清且悲”。 B.裴将军宅中酒宴上的芦管曲,与洞箫、横笛比较,突出其清悲美妙,与前八句笔调相似。 C.酒宴上的芦管曲不仅使《折杨柳》、《落梅花》等名曲为之逊色,而且使陌上杨柳、园中梅花为之惊动。 D.辽东将军于长安宅中作乐,边地的芦管竟成了他们最为新巧别致的助酒之物,讽刺之意寓于笔端。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回忆和同伴游玩的不平凡岁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用洒酒祭奠江月的方式来抒发人生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石水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

2016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一.考点介绍:在近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2015 全国新课标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 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

的作用?( 6 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11 分) -M- 、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 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 之荷。 (2) 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2020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题的六种类型攻略与专练

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题的六种类型攻略与专练诗歌比较鉴赏题六种类型: 一、形象异同比较 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 分析比较。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 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 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 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 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 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 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语言比较鉴赏题 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 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 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词语比较鉴赏 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 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 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四、表达技巧异同比较 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 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

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诗词鉴赏

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诗词鉴赏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唐代:岑参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 东谿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译文 昨日山中捎信给我,眼下已到耕种时节。 信中怪我还山太迟,山中放友情深意切。 如今独向潭上饮酒,再无兄弟林下相约。 东溪之上想你之时,只能对着鸽鹤闯卧。 注释 高冠潭:在终南山高冠谷内,为岑参隐居之处。舍弟,本家弟。舍,对自己卑幼亲届的谦称。 只今:如今。 遥传:从远处传来。杜陵叟(sǒu):这里指与军参一同隐居的人。杜陵,在长安东南,秦时置杜县,汉宣布陵墓在此地,故称。 怪:责怪,埋怨。 期:约会。

东溪:指南冠谷中的溪水,代指诗隐居之处。汝:这里指诗人的 弟弟。 鸬鹚(lúcí):鱼鹰,渔人用以捕鱼的鸟。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岑参应试及第,授官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曾作《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以记其事。在这以前,诗人曾隐居终南山 的高冠潭,时于长安与山间往还。这也是当时一些隐居以求官的士人 常有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即为诗人自长安还终南山隐居之处,告别自 己弟弟时所作。 鉴赏 全诗八句可分为两层,都围绕“还”字来写。前四句写还山的原因,后四句设想还山后的情景。 诗的开头两句说山中带出信来,告诉诗人眼下已是耕种时节。 “昨日”,不一定是确指,也可能是前些日子。不说故友捎信而说 “山有信”,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同时引出下文“还山”。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就种,魏晋以来一些隐居以求其志的士人们常常以这 种方式生活,故信中以“耕种时”相告,催还之意自在其中。次两句 紧承前两句,直接点出催还之意。“怪我还山迟”,乃是山中故友即“杜陵叟”“遥传”来的意思,用“遥传”,用“怪”,可见山中故 友盼归之切,也看出诗人与他的情谊,故而不可不还。以上四句叙述,说自己当从速还山。 以下四句写还山后的情景,为诗人的设想。“独向潭上酌,无人 林下期”,“潭上“林下”为高冠潭口的环境,“酌”和“期”为隐 居之地的生活内容,说“独”,说“无”,可见诗人别弟还山后的孤独,其中透露出兄弟之间的深情。这两句虽是对别后情景的设想,但 诗人也许在以往的山间生活中对此早有体验,因而不忍便与兄弟分别,“还山迟”的原因也许主要在于此。诗的最后两句仍设想还山后思念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命题角度; 2.运用“求同辨异”原则,找到比较点,总结答题方法; 3.学会规范表达与自我评价,形成规范答题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求同辨异”原则,找到比较点,总结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规范表达与自我评价,形成规范答题能力教学方法: 启发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年来,诗歌比较鉴赏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从2014年全国2卷到2015年全国1卷都有诗歌比较鉴赏的题型,分值在5分左右,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诗歌比较鉴赏的相关知识。同时板书本科题,PPT展示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命题角度; 2、运用“求同辨异”原则,找到比较点,总结答题方法;(重点) 3、学会规范表达与自我评价,形成规范答题能力。(难点) 二、比较鉴赏概念、类型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概念: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等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二)比较诗歌类型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出题者,你会出哪些比较诗歌

题型,或者说比较诗歌鉴赏究竟比较些什么呢? 甲同学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其实从大的方向比较优和劣,异和同设问;小的方向命题角度: 1.比较手法技巧 2.比较内容情感 3.比较意象意境 4.比较语言赏析 5.比较形象特点 三、真题示例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高考真题来探究比较诗歌鉴赏的方法。(板书:方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5年全国卷1)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