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方法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事例综述:203床病人甲,正在输液中,突然发现输液瓶底有一黑点,恰巧实习小王正在巡视病房,就向实习护士小王询问输液瓶内的黑点问题。
护士小王听后看了一下输液瓶,就说好像是有黑的东西。
病人听后很不满意,并扬言要投诉。
这时护士小王赶紧对病人说,我找老师问问吧?责任护士立即向病人道歉,并与其沟通,給予解释,告知黑点为何物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最后,病人较满意未投诉。
主观问题:1、护士在配完药后及更换液体时未仔细查对液体。
2、实习护士业务知识缺乏。
3、实习护士缺乏法律意识,不懂装懂。
客观问题:1、在配药溶解过程中,加药针尖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液体内。
2、加药用的针尖为16#且针尖头部为斜面状,易产生碎胶屑。
3、大输液为瓶装,封口为橡胶塞。
应对及改进措施、方案:1、改进输液加药针头,将斜面针尖更换为侧孔配药针尖,在加药注射器和输液瓶上各插入针头,防止反复插穿针头使碎胶屑进入液体。
2、护士操作时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溶解药物和抽药时,注意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尖,并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数和避免加药针反复多次使用。
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0%)。
3、瓶装大输液可更换为软袋大输液,因软袋大输液瓶口没有胶塞,减少胶屑的产生。
4、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5、实习生在实习中要主动学习,不能不懂装懂,不知道的问题不能随便回答病人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和请教。
6、培养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7、加强护患沟通,及时給予道歉,向患者解释问题时,及时給予病人安慰,使他们紧张的心里状态得以放松,从而减轻心里压力。
总结:在临床静脉给药治疗中,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
由输液带入人体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众所周知。
所以,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输液管末端的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
静脉药物调配时产生橡皮塞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或加药 。药物治疗是促使 本病 康复的重要手段 ,应在定期体格检 查和
实验室检查 结果的支持和 医生的指导下选择 治疗 的药物 护士 首先应 明确老年 人用药特点及 用药原则 ,要 向患者 或家属讲解常 用药物的用
的救护知识 ,及时发现疾病发作 征兆 ,及时就医。
健康教 育具有计划 性 、科学性 、操作性 。通 过系统 、动态连续 的
3 ・管理 ・ 育 ・ 7 4 教 教学 ・
防和延缓疾病 的远 期并发症 ,还 可控 制患者的现有症状 ,从而提 高患
者 的生 活质量 和生存质量。
J n 01 V 1 0, o.6 u e 2 2, o . N 1 1 3 -0 i,晚上就寝不宜过晚 ,2 : o f- mn 6 l 0时睡觉为宜。睡前避免刺激性的 活动 ,要创 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向患者说明性生活时会增加心肌耗 氧量 ,偶可触发心肌梗死 ,不少患者因缺乏信心而 回避性生活 ,其实无 并发症患者 ,心肌梗死后68  ̄周可恢复性生活,但应适度。 6 日常社 区健康教 育护 理
大本 营 ,是社会支持 系统重要 的组成 部分 ,它能 缓冲各种应急所 产生
提高心肌营养和氧供应量,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
醇的作用 。同时 ,运动还 可以使脂肪的分解速度 加快 ,脂肪堆积 逐渐
减少 ,心肺 功能逐渐恢复 ,从 而使心脏负担 降低 ,身体综合素质 逐步 提高 ,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 。 4药 物治疗 的健 康教 育护 理 冠心病患者需 长期服药 ,一 定要遵医嘱科学用 药 ,不能擅 自停药
的每 人每 月 3 0~ 6 O瓶减 少到 采取措 施 后 的每人 每 月 0~ 5 瓶橡 皮塞 ,也 节约 了护士 处理 橡 皮而耗 费的 大量 时间和 精 力。 结论 提 高 了配 置速 度 ,保证 了临床 用药 的安 全,合理 ,有效 ,真正体 现 了临床 满 意 ,患者放 心 的 目标 。 【 关键 词 】静脉 药物 调 配 ;橡 皮塞 ;原 因;防 范措 施 中 图分类 号 :R7 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7 — 14 (0 2 1— 34 0 6 1 8 9 2 1) 6 0 7— 2
不同配制方法对多西他赛药物流失量的影响
不同配制方法对多西他赛药物流失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操作方法对多西他赛药物残留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多西他赛注射液60 支,A组(30 支)采用按说明书要求的标准操作方法,B组(30 支)采用临床通用的常用操作方法,分别放置5、10、15 min 抽取药液后收集残留液,计算药物残留量,比较因操作配制方法、放置时间不同所产生的残留量差别。
结果:在放置5、10、15 min 时,B组的平均残留液体积及药物残留量均高于A组(P<0.05)。
同组内比较,放置10、15 min时平均残留液体积及药物残留量均低于放置5 min 者(P<0.05 或P<0.01),且放置15 min时平均残留液体积及药物残留量也均低于放置10 min者(P<0.05)。
结论:调配人员的规范操作对减少多西他赛残留量,保证患者安全、有效、足量的用药至关重要。
建议临床工作者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关键词】多西他赛注射液;残留量;操作方法多西他赛由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开发上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紫衫烷类抗肿瘤药物[ 1]。
多西他赛注射液需要冰箱保存,配制时药液溶解非常慢,溶解后的药液是油状的,不易从药瓶内吸净,而且还会形成许多泡沫。
随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大量的多西他赛注射液都需要在配置中心配制,而上述多西他赛配制时的缺陷,给配置中心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鉴此,我们对多西他赛注射液配制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多西他赛注射液(规格:0.5 ml ∶ 20mg)40 支,每支另附1 支专用溶剂(成分为13%的乙醇)1.5 ml;一次性20 ml微量灭菌注射器。
1.2 方法A组20 支,采用说明书要求的标准操作方法,即操作者将多西他赛注射液从冰箱取出后,拆掉外包装后直立于生物安全柜内室温放置5 min,然后用75%乙醇消毒瓶口,将装药液的瓶子倾斜,用20 ml 注射器将全部溶剂注入对应的多西他赛注射液瓶中,手工反复倒置混匀45 s,不能摇动。
@影响丁基胶塞穿刺落屑的因素分析
[27] Xi L,Qian ZY,Shen XC,et,al.Crocetin preventsdexamethasone2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n rats[J].Planta Med,2005,71(10):9172922.(收稿日期:2008207215)影响丁基胶塞穿刺落屑的因素分析周 全,庄 翌,杨军娣,张玉春(南京康海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61)摘要:目的 对丁基胶塞穿刺落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加以控制,以减少穿刺落屑。
方法 对丁基胶塞的性质、标准、穿刺落屑的影响因素、减轻穿刺落屑的措施、胶塞落屑的投拆处理等内容进行分析。
结果 胶塞穿刺落屑与胶塞的自身、穿刺针头和操作手法有关。
结论 胶塞的生产厂家、制药企业、医疗单位应加强管理,针对影响胶塞落屑的因素进行控制,可减少临床用药胶塞穿刺落屑的产生。
关键词:丁基胶塞;穿刺落屑;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407(2008)06204142021 丁基胶塞的性质与优点丁基胶塞是药品包装中瓶装密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异丁烯和少量的异戊二烯(≤3%)在超低温(-95℃)条件下聚合而成,是目前透气性最低的一种烃类高分子材料[1,2]。
其配方由2个部分组成:一是主要聚合物成分(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二是配方体系,包括硫化剂、填充剂、促进剂、活化剂、增塑剂/润滑剂等。
在丁基胶塞分子结构中引入活泼的卤素(氯、溴)原子,形成了卤化丁基胶塞。
它是丁基胶塞的改良品种,不仅具备了丁基胶塞的优良性能,还减少了抗氧化剂的污染。
它以多元胺为硫化剂,加快了硫化速度,实现了无硫硫化、无锌硫化,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消除了普通天然橡胶塞因采用硫磺、噻唑类促进剂等加大了生物反应和血液凝固性的蔽病[3]。
2 丁基胶塞穿刺落屑的标准中国国家行业标准、欧州药典、日本药典、FDA以及ISO8871等众多相关标准都对穿刺落屑作了规定,允许少量落屑存在。
丁基胶塞的穿刺部位及穿刺方法
一、正确的穿刺部位及穿刺方法(请参照下图)
1.要在橡胶塞上指示的穿刺穿刺部位进行穿刺。
2.IN为加药时进针部位:OUT为输液时进针部位(见图示)
3.穿刺方法要得当,应使针头垂直刺入橡胶塞的OUT或IN处。
医用橡胶塞要求很严格,其特性可分为:
1.化学特性:材质、溶出物、吸附、与药液的反应等。
2.物理特性:抗剥落性、穿刺性、密闭性、微粒子的发生等。
选定、设计符合所有要求的橡胶塞,在技术上是相当困难的。
通常,为提高橡胶塞自身的密闭性,将橡胶塞的形状设计成可承受容器口部边缘压缩力的结构,但用注射针(不锈钢针头)穿刺橡胶塞时,橡胶因内压力而挤入针头内部,进而很容易被针尖的横倾面切下形成碎屑(见图1)。
图1发生掉屑的主要原因
该部分橡胶被横倾部切下
使用不锈钢针头穿刺橡胶塞时,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见图2)
①针尖横倾面朝上斜着穿刺②垂直穿刺③针尖横倾面朝下斜着穿刺
有试验文献报导,穿刺部位和穿刺方法的不同,导致掉屑发生的数量也不同。
为防止橡胶塞穿在穿刺进发生掉屑,我们建议:
一、要在橡胶塞穿刺部位进行穿刺
在穿刺部位以外插针时,由于厚度较厚,会使掉屑数量增多,而在穿刺部位插针,则厚度较薄,可大大减少碎屑发生率。
二、穿刺方法要得当
斜着穿刺时,碎屑发生的数量较多,这是由于针尖横倾面与橡胶塞呈锐角,橡胶较易被切下,而垂直穿刺效果最好,斜着刺入时如能将针尖横倾面朝下,则碎屑发生也会减少。
三、最好使用侧口树脂针
目前,市场上输液器品种较多,但大多为不锈钢针,在使用时较易发生碎屑。
有一
种侧开口树脂针头,可避免在穿刺时发生掉屑,效果很好。
橡胶塞产品,使我们的产品日臻完美。
护士配制药液在静脉输液中的质量控制
护士配制药液在静脉输液中的质量控制临床护理中,输液护理是一种侵入性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护理技术。
据国内外研究显示,目前9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
在临床工作中,加药配液是一项极其简单的操作,但其中却隐藏较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我们基层医院,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如何保证加药配液这一环节质量,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
1 配制液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1配液操作中引起的微粒污染所谓微粒是指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
直径一般为1~300μm或更大,50μ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以看见。
微粒污染的途径主要为输液器具、配液操作和环境空气污染。
1.1.1粉尘微粒污染粉尘微粒污染多来源于以下环节:配液加药时锯过的安瓿没有消毒;折断安瓿颈时,积聚的粉尘微粒随着力的震动可落入安瓿之中,造成药液污染。
同时割锯划痕越长,粉尘就越多,主要是来自砂轮磨擦造成。
1.1.2胶塞颗粒污染加药时由于反复穿刺,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多数护士喜欢采用大号针头加药,当针头穿过瓶塞时,胶塞碎屑堵在针孔内,随着推注药液,胶塞碎屑即进入液体内造成污染。
1.1.3玻璃碎屑污染常见于10~20ml大针剂,由于砂轮锯的痕迹太浅,折断安瓿颈时边缘凹凸不平,玻璃碎屑脱落,导致药液污染。
1.2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差配制药液时没有严格执行正规操作,吸药时药液接触到手或针梗,或加药时不戴口罩、聊天、打喷嚏等,都是造成药液污染的原因。
1.3安全意识差有的护理人员存有侥幸心理,自认为一点污染无所谓,反正病人也用抗生素。
1.4超负荷工作输液量大,护理人员少,护士匆忙加药,特别是粉针剂药品未充分溶解即进入血管,没有专人负责,难以保证药液质量。
1.5监管不力实习生配制药液时,有的带教老师认为加药是一项简单的操作,缺乏对实习生的监管。
1.6加药环境差治疗室仅属于相对洁净,配置液体的环境受污染严重。
治疗室内物品多、物流密切,物体表面、地面或人体表面带有的含菌尘土可随通风、走动散布到空气中,在此环境下配药操作,必然会影响液体的质量,甚至导致液体污染。
输液瓶中有异物防范与纠纷处理(全文)
输液瓶中有异物防范与纠纷处理(全文)导语在护士眼里输液瓶中见怪不怪的“异物”,也许就是医患纠纷的“导火索”,需要临床护士做好应对和防范。
案例分享那天当班的护士在加药后没有发现液体中有个瓶塞,便把液体给一位发热的小女孩挂上了。
后来患儿的父亲发现瓶中有个异物便来找我们护士,经证实是瓶塞后,无论如何解释他都不接受,坚决要求拔掉液体,并要求上告。
患儿家属不依不饶,调解无效,后来院领导和患儿父亲一同将液体送交到上级卫生局。
为息事宁人,最后卫生局调解,医院拿出2000 元钱了事。
但凡临床护士都知道,用大号的20ml注射器加药的时候,由于注射器针头较大(16#),注药过程中,来回穿刺,很容易出现注入输液瓶中带入瓶塞微粒的情况,这种肉眼可见的瓶塞微粒,不仅医护人员会看到,就是细心的患者和家属也常常会关注到这个问题,上述案例中,即是如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然,就会出现上述的医患纠纷,使医疗护理工作陷入被动和误解。
处理对策1、正视这种情况的存在,妥善处理,给患者及家属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尽快消除、减少患者对护理的不良印象和心理负担。
2、按照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管理。
3、积极寻求对策,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防范管理为预防静脉输液污染,临床上需注意从配药到输液的各个具体操作环节。
1、减少发生概率(1)切割玻璃安瓿环节:应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对「非易折」型安瓿割锯痕应小于颈段的1/4 周,开启安瓿前用75% 的乙醇擦拭。
(2)抽吸药液环节:要改变安瓿倒置的抽吸方法,防止安瓿断口处微粒混入药液同时抽吸药物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间。
(3)稀释药物环节:抽吸空气时最好在密闭无菌空瓶内进行;药物稀释应充分溶解,并现配现用。
研究证实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针头大小、注射器使用时间与液体污染的程度有关。
针头插入瓶塞次数越多,产生的胶塞微粒就越多;针头越大,配药时液体中产生的胶屑就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流经针头后液体所含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注射器使用时间越长、污染率就越高。
减少穿刺次数能有效防止瓶塞碎屑产生
减少穿刺次数能有效防止瓶塞碎屑产生作者:欧阳莉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41-01我们在配制注射药液时,经常遇到瓶塞碎屑阻塞针头或掉入输液瓶中的情况,若掉入输液瓶中的瓶塞碎屑不能被清除,便只能丢弃不用,因此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一种有效防止瓶塞碎屑产生的方法,现在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均采用20 ml侧孔注射器,12号针头,配制瓶装注射液100~500ml;密闭安瓿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一次性单管输液器。
1.2 分组。
抽样共720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0例,各组中同一厂家及规格的液体瓶数相等,使之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6组均由同一人进行操作,避免个体差异。
穿刺时均采用斜面背侧加压侧插入法。
穿刺次数=输液瓶上的配药次数+密闭安瓿上的穿刺次数。
(1)输液瓶端正置于治疗台上,左手固定输液瓶,右手将输液器插入,为穿刺一次;(2)输液瓶端正置于治疗台上,左手固定输液瓶,右手将吸有药物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自己,注射器向右手方向稍用力向斜面背侧加压,再将输液器插入,为穿刺二次;(3) 输液瓶端正置于治疗台上,从输液瓶内抽吸药液一次至密封安瓿内,并抽出至输液瓶内,再插输液器,为穿刺五次;(4) 输液瓶端正置于治疗台上,从输液瓶内抽吸药液一次至2个密封安瓿内,并抽出至输液瓶内,再插输液器,为穿刺七次;(5) 输液瓶端正置于治疗台上,从输液瓶内抽吸药液一次至3个密封安瓿内,并抽出至输液瓶内,再插输液器,为穿刺九次;(6) 输液瓶端正置于治疗台上,从输液瓶内抽吸药液两次至4个密封安瓿内,并抽出至输液瓶内,再插输液器,为穿刺十三次。
1.4 效果判定。
(1)产生瓶塞碎屑:瓶塞碎屑堵塞针头或掉入输液瓶中;(2)无瓶塞碎屑:针头内及输液瓶中未发现瓶塞碎屑。
2 结果6种配药结果比较3 讨论我国《药用氯化丁基胶塞标准》规定,10只被测的丁基胶塞,每只分别被扎一针的落屑总数不得超过20个。
医院输液落屑引发医疗纠纷的处理对策
医院输液落屑引发医疗纠纷的处理对策目的:通过对医院输液落屑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提出防范与处理的方法,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方法:结合临床输液遇到的案例,分析发生脱屑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结果:针对输液脱屑发生的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结论:在临床输液工作中,只有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工作中加强责任心,严格进行查对,为患者提供主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做到患者知情同意,才能有效防范纠纷的发生。
标签:卤化丁基橡胶;输液;医疗纠纷中图分类号R8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130-02近年来,患者看到输液中有掉屑异物引发的误解和争吵时有发生,以至要求医院赔偿,经调查分析,99%是因为丁基橡胶塞经临床穿刺后脱屑造成[1]。
丁基胶塞临床穿刺使用时普遍存在脱屑现象[2],在落屑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制定措施,对丁基胶塞穿刺落屑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准入管理,系统培训和流程控制,减少穿刺落屑,能有效防范纠纷的发生。
1采购管理1.1丁基胶塞药品的采购加强供应商审计工作,审核选取国内用户最多、信誉较好的公司,提高进入门槛。
1.2注射用针头的采购针头的规格(7号、8号或12号等);形状(普通斜面切面钢针、锥形针头);结构,包括针头的外形切削面、坡度、针头的光洁度、针尖的锋利度、针头的内径和针头的穿刺阻力;产地(国产注射针头与国外注射针头有明显的差异)对落屑的形成有很大影响[3]。
2操作培训2.1针头的选择2.1.1选用型号小的注射针头最好不要用16號或更大型号的针头来配药,选用的注射针头的外形切削面要圆滑,坡度要平缓、针头的光洁度要好、不要有微小的毛刺。
2.1.2使用侧孔针侧孔针头为锥形的,穿刺靠针头的锥形挤压胶塞形成孔径,产生落屑的可能性非常小。
2.2穿刺的操作方法采用斜穿法:将针头固定在一个角度,针头斜面转向左侧,针尖与瓶塞保持60°~80°,以针尖为支点,用力向下作用于注射器,迅速穿过瓶塞,刺穿力不能超过10 mol/L,穿刺的位置应是胶塞的穿刺口,不得重复穿刺同一部位。
防止胶塞碎屑的产生
如何减少静脉调配中胶塞的产生临床上常将各种药物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在溶解、稀释密封瓶内药物过程中,当针头穿过瓶塞,易将瓶塞切割下来的胶塞碎屑及内衬薄膜带入药液,在已加药的密封瓶内出现胶塞碎屑,一方面,使患者或家属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对医疗服务质量产生不信任情绪要求赔偿等行为;另一方面,不溶性微粒经静脉进入人体,可能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包括对心、肺、肝和肾及血管的损害:可造成血管栓塞、梗死、肉芽肿、肺纤维化化,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等不良后果······近一周,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在静脉用药调配室调配后,出现了不溶物,可能为脱落的胶塞,为患者带来恐慌,过滤液体,有可能过滤掉一部分药物,既浪费时间,为患者和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以此为鉴,为了提高输液质量,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一份保障,减少患者对胶塞碎屑的不满情绪,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我们参考相关文献,也积极的在实践,调查,寻找减少配制过程中胶塞脱落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经过实践及参考相关文献,可知静配人员的操作方法,输液器针头的选择,胶塞的质量,是产生胶塞脱落的主要因素,通过改进静配人员的操作方法,选择合适的针头,提高胶塞的质量,可以减少胶塞脱落。
一、静配人员的操作方法。
1、左向法,通过查阅参考文献(1-3),左向法可有效减少胶塞的脱落。
在参考文献《1》中,取2 种批号青霉素密封瓶各592 瓶,分别用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各穿刺148 瓶次,观察4 种方法穿刺胶塞碎屑的形成情况,将其结果以及2 种批号4种方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针梗与胶塞平面成垂直状穿刺的传统法,分别将针尖斜面转向左、右、上、下四个方向进针,观察四种方向进针胶塞碎屑形成与否。
要点:即垂直进针一穿刺五吸推三观察法。
第一种方法:常规消毒瓶塞后,用连接针头的注射器从去除胶塞的外用生理盐水瓶内吸取10ml盐水,排好气(从针尖斜面能看到针梗内的水为准),然后左手持密封瓶使其长轴呈水平面位或接近水平面位,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以食指为参照物,针尖靠右食指指腹面,针尖斜面朝向左侧即“左向法”。
外科护患纠纷的分析及对策
外科护患纠纷的分析及对策医疗行为本身的高风险性、复杂性决定了医疗纠纷不可避免。
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频繁,一些疏忽是引起纠纷的导火索,针对如何减少或控制护患纠纷的发生,本文通过对30例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提出防范对策,指出重视细节管理,加强护理质量,提高安全意识,保障护理安全,从而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标签:护患纠纷;原因;防范措施我院外科是医疗活动较集中的场所,也是护患纠纷的多发区。
纠纷的发生既浪费医院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医院名誉造成一定的损失[1]。
为此,笔者对外科30例护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防范对策,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护患纠纷的发生。
1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投诉记录2004年1月~2007年2月外科住院患者发生的护患纠纷30例,依次为护患沟通不到位10例,患方原因6例,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5例,住院手术费用高5例,服务态度不好2例,输液液体内混入胶塞碎屑2例。
2外科护患纠纷的原因2.1护患交流沟通不够,服务态度欠佳本組中有12例护患纠纷因护患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造成患者误解而引发不满。
我院外科不仅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同时又被动地面临着意外交通事故创伤患者。
患者及家属心情焦急,对接诊护士服务态度非常注重,而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时,往往忽略了必要的交待、解释和耐心的沟通,引起了纠纷。
2.2患者及家属过度维权本组6例护患纠纷中,患者及家属将医院看作是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片面强调就医权,尽量少花钱甚至不愿承担医疗费,认为进了医院一定能药到病除,一但花钱多,病情发生变化或不见好转,护士在执行操作时稍有不到位或不注意细节就会诱发纠纷。
2.3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低本组5例护患纠纷由于静脉穿刺失败和插胃管操作不熟练引发。
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护士过于放手,实习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不能一针见血;年轻护士经验不足,资历浅,专科操作不熟练,插胃管时致患者鼻黏膜损伤,加上缺乏有效的应变沟通,导致患者及家属不信任,引发不满情绪。
药用胶塞穿刺落屑的原因探讨
2020年4月第7期综合医学论坛药用胶塞穿刺落屑的原因探讨潘璐璐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试验探讨影响药用胶塞穿刺落屑的原因,以提示胶塞选择和临床操作的注意事项,降低落屑的风险。
方法:选择不同的穿刺角度、不同孔径的注射针、斜口针和侧孔针、不同厂家的胶塞,依据YBB00332004-2015《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落屑测定法》第二法直接法进行试验,比较胶塞的落屑情况。
结果:不同的穿刺手法、不同厂家的胶塞和注射针的孔径对胶塞的落屑有显著的影响,垂直穿刺、采用B厂家生产的胶塞、采用孔径小的胶塞,落屑情况会明显减少;侧孔注射针穿刺落屑比斜口注射针少。
结论:在药品研发阶段应通过对比试验选择合适厂家的胶塞,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使用合适孔径的侧孔针头垂直穿刺,从而尽可能的减少胶塞的落屑。
【关键词】药用胶塞;落屑;穿刺[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7-0202-02在临床上药用胶塞穿刺落屑问题是药厂、医院及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虽然静滴时输液器有药液过滤器,可防止异物进入人体,但落屑仍会引起患者的心理不适,也会让医护人员对安全性产生担忧。
落屑问题与胶塞的硬度、穿刺的部位、穿刺角度,穿刺针等因素相关。
[1-3]本文采用不同的穿刺角度、不同孔径的注射针、斜口针和侧孔针、不同厂家的胶塞,依据YBB00332004-2015《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落屑测定法》第二法直接法[4]进行试验,比较胶塞的落屑情况,探讨药用胶塞穿刺落屑的原因,提示研发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中硼硅玻璃管制瓶:10mL透明无色,肖特新康药品包装有限公司;抗生素瓶用铝塑组合盖:河北金环包装有限公司;注射用冷冻干燥用溴化丁基胶塞:分别为A厂家和B厂家生产;手动轧盖机:ZW-4006,扬州科达冷暖设备有限公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Ⅲ,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HG101-1A,南京恒裕仪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高压蒸汽灭菌器:L-421,日本松下。
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方法
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方法【摘要】目的研究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实用方法。
方法使用临床上常用的垂直进针穿刺法,分别用同一批号针头穿刺两批号密封瓶胶塞及两批号针头穿刺同一批号密封瓶胶塞,分别用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各穿刺148次,一共进行2 368次穿刺,观察各朝向穿刺时胶塞碎屑是否形成,将4种方法穿刺时胶塞碎屑形成的结果、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使用16号针头穿刺密闭瓶胶塞取药,4种方法中以“左向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最低。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垂直进针穿刺法从密闭瓶内取药时,若使用16号针头,最好采用“左向法”,它可以减少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胶塞碎屑的形成。
【关键词】16号针;垂直穿刺;胶塞碎屑密闭瓶是抗生素类粉针剂药物常用的包装瓶,由于此类包装瓶盖内层为胶塞,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用连接注射器的针头穿过胶塞吸取药物,针头穿过胶塞时容易形成胶塞碎屑堵塞针头或混入药液。
但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16号大针头成了护士们经常采用的吸药针头,针头越大产生胶塞碎屑的机会越大。
为研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实用方法,2005年3~11月,我们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垂直进针穿刺法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注射器:采用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B 15810-2001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规格:30 ml/支。
溶媒:本院生产的医用生理盐水,规格:500 ml/瓶。
第1组:同一批针头穿刺两批密封瓶胶塞。
针头: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配套用针,规格:16号针头。
密封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两批不同批号的注射用青霉素钠,规格:80万U/瓶。
第2组:两批针头穿刺同一批密封瓶胶塞。
针头: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不同批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配套用针,规格:16号针头。
密封瓶: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青霉素钠,规格:80万U/瓶。
两种密封瓶加药进针方法的对比观察
两种密封瓶加药进针方法的对比观察江莉【摘要】目的观察两种垂直进针加药法对瓶塞碎屑产生的影响,寻找能使瓶塞碎屑产生机率减少的进针方法 .方法将400个青霉素密封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个.对照组采用传统垂直进针法,针梗垂直于瓶塞表面进针,实验组采用改良垂直进针法,以针尖为支点,针尖斜面垂直于瓶寒表面进针.观察对比两种进针方法引起瓶塞碎屑形成的个(次)数及瓶塞碎屑的形成.结果实验组对瓶塞碎屑的形成率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改良垂直进针法既是一种符合临床护士加药习惯的进针法(垂直法),又能有效减少瓶塞碎屑的产生,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08(007)006【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密封瓶;针头穿刺【作者】江莉【作者单位】245000,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脑外科,黄山【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2临床用药中针剂有一半是密封瓶包装,护士在抽吸溶媒注入密封瓶溶解药物并抽吸药液配制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少量瓶塞碎屑脱落致药液中,如未及时发现易造成对患者的伤害。
不溶性微粒经静脉进入人体,其危害性严重而持久,包括对心、肺、肝和肾脏及血管的损害,即使目前输液器中有过滤装置可避免微粒进入人体,但肉眼能见微粒在溶液中悬浮,可引起患者恐慌[1]及对护理质量的质疑。
为减少瓶塞碎屑的脱落,我科在实践中发现常用的垂直进针方法稍加改变即可减少瓶塞碎屑脱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青霉素80万U密封瓶400个;20ml注射器,16号针头;5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
1.2 方法1.2.1 实验组取200个青霉素密封瓶,撬去铝盖中心部分,注意不损伤瓶塞,常规消毒瓶塞表面后,抽取1~3ml生理盐水,左手持密封瓶,右手持注射器以针尖为支点,将针头斜面垂直于瓶塞表面进针迅速穿刺瓶塞,即针梗与瓶塞表面呈60~70°进针。
穿刺均采用李素珍等[2]认为的胶塞碎屑形成机率最低的左向法进针,即右手以食指为参照物,针尖靠右手指指腹面,针尖斜面朝向左侧,注入生理盐水,连同注射器一同悬空摇晃震荡密封瓶,使青霉素充分溶解后稍用力快速反复抽推药液3次,使可能停留在针头内的瓶塞碎屑被冲出,拔出针头,观察密封瓶内及注射器内有无碎屑,两人观察确认后记录一次结果。
大针头垂直穿刺密封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方法
大针头垂直穿刺密封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方法李素珍;谈燕飞;梁月妹;王跃萍;韦继政【期刊名称】《蛇志》【年(卷),期】2004(16)1【摘要】目的观察针尖斜面不同朝向垂直穿刺常用药物密封瓶胶塞碎屑的形成结果,以寻找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实用方法.方法取同一批号青霉素密封瓶592瓶,分别用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各穿刺148瓶次,观察各朝向穿刺胶塞碎屑的形成,将4种方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的结果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种朝向穿刺胶塞以左向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最低.结论相同条件下4种穿刺方法胶塞碎屑的形成机率以左向法最低,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方法.【总页数】3页(P11-13)【作者】李素珍;谈燕飞;梁月妹;王跃萍;韦继政【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529031;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529031;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529031;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529031;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529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相关文献】1.两种加药进针方法对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成效对比 [J], 阙利洁2.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加药进针方法探讨 [J], 陈辉;游琨3.12号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配药对胶塞碎屑形成的影响研究 [J], 谢婉花;莫瑰婷;张小明4.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方法 [J], 张晶;吕乃莉;吕弘5.左向法垂直穿刺密封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效果观察 [J], 李素珍;刘一芳;谈燕飞;梁月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方法穿刺瓶塞生理盐水无菌存放时间研究
不同方法穿刺瓶塞生理盐水无菌存放时间研究程翠年,张卉,吴胜林,王懿睿,王霞,谢敏,李绍婷,李林,易旭慧【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环境下瓶塞材质、穿刺方法及穿刺次数对生理盐水无菌存放时间的影响。
方法将静脉输液用生理盐水按胶塞的材质(丁基胶塞和聚异戊二烯胶塞)、穿刺胶塞的方式(随机穿刺和重合穿刺)、穿刺次数(3次和5次)分组处理,分别于穿刺后即刻及放置后1、2、3、4、5、6、8、10、12 h共10个时间点进行无菌检查。
结果聚异戊二烯胶塞的生理盐水不重合穿刺3次和5次在10 h内能保持无菌,重合穿刺3次、5次分别在6 h、5 h 内保持无菌;丁基胶塞生理盐水不重合穿刺3次、5次分别在8 h、6 h内保持无菌;重合穿刺3次、5次分别在5 h、4 h内保持无菌。
结论对两种瓶塞采用不同穿刺方法和穿刺次数在穿刺4 h后都能保持无菌,重合穿刺且穿刺次数越多无菌液体保存时间越短,丁基胶塞较聚异戊二烯胶塞无菌保存时间更短。
提示静脉药物配制宜采用同一胶塞多次穿刺穿刺孔不重合的方式,同时根据加入药液的性能和用药要求合理安排配制时间。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1(026)013【总页数】2【关键词】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丁基胶塞; 聚异戊二烯胶塞; 穿刺方法; 穿刺次数; 生理盐水; 无菌检查; 用药安全程翠年: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副院长收稿:2011-02-04;修回:2011-04-15静脉输液已成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给药形式。
静脉给药能快速达到需要的血药浓度、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可是一旦在给药过程中存在污染,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
目前,静脉药物集中配制的模式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1],无菌检查是对静脉输液质量控制的重要检查项目[2],质量控制的相关环节是护理人员必须注意的问题。
鉴此,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本课题组进行了不同溶液胶塞类型、不同穿刺方式以及穿刺次数对药液的无菌性影响的研究,报告如下。
输液瓶内有瓶塞微粒?3种方法解决又快又好
输液瓶内有瓶塞微粒?3种方法解决又快又好护理人员在为输液患者配液过程中,使用的大号针头注药注射器配药,往往会出现注入输液瓶中瓶塞微粒的情况。
这种肉眼可见的瓶塞微粒,不仅医护人员会看到,就是细心的患者和家属也常常会关注到这个问题。
面对输液瓶内这种令人不快的东西,护理人员要正视这种情况的存在,妥善处理,给患者及家属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话题分享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静脉输液加药的时候,用的是一次性使用配药注射器,最常用的是 20 ml 斜面针。
这种注射器,不管护理人员多么小心,多么注意,都无法避免液体瓶上的瓶塞——卤化丁基橡胶塞颗粒嵌顿到注射器针头内。
护士再用力把抽取到药液连同瓶塞微粒一同推注入输液瓶中,这些肉眼可见的悬浮微粒,若想再抽出来还真是费时费劲。
遇到微粒应该如何应对瓶内取微粒法:用大号的注药注射器针头插进输液瓶中,将漂浮有瓶塞的输液瓶倒立过来,盯着瓶塞下落,用针头去接,然后把微粒回抽出来。
实际操作做起来并不那么轻巧。
更何况科室内上午集中加药期间,时间极其紧迫,急等着输液的患者可谓是排着队在等待输液,为了取出这个瓶塞会浪费护士的很多时间精力。
在患者催促之下,这种方法着实很费劲费神。
倒瓶法:用输液器排空一个未加药的输液瓶,将加药带入瓶塞的药液过滤到空瓶内,再去为患者输注。
换药法:如果药物价格便宜,一般价格,就直接扔掉,再重新配置一瓶。
解释法:如果遇到昂贵的药物,在加药时候护士未发现瓶塞,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现了,护士们的解释是,输液瓶瓶塞都是无菌的,加药时要用大针头大注射器,注药过程中带进去瓶塞颗粒在所难免,医院加药时都是这样。
输液器下面有滤膜过滤器,专门过滤这种微粒,瓶塞不会进入身体,也不会有不良反应,加药瓶塞也不可避免,但对身体没有危害。
一般患者和家属会接受并信任护士的话,也能配合护理人员的输液治疗。
但是就有一小部分的患者和家属,猜疑心很重,无论护士如何与之做出解释,他们也无法接受。
输液过程中双眼紧盯着这些浅灰色的皮试微粒一沉一浮,心里高度紧张,担心瓶塞进入身体,输液全程会一直盯着,就是不放心,会和护士去争执要求换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方法【摘要】目的研究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实用方法。
方法使用临床上常用的垂直进针穿刺法,分别用同一批号针头穿刺两批号密封瓶胶塞及两批号针头穿刺同一批号密封瓶胶塞,分别用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各穿刺148次,一共进行2 368次穿刺,观察各朝向穿刺时胶塞碎屑是否形成,将4种方法穿刺时胶塞碎屑形成的结果、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使用16号针头穿刺密闭瓶胶塞取药,4种方法中以“左向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最低。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垂直进针穿刺法从密闭瓶内取药时,若使用16号针头,最好采用“左向法”,它可以减少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胶塞碎屑的形成。
【关键词】16号针;垂直穿刺;胶塞碎屑密闭瓶是抗生素类粉针剂药物常用的包装瓶,由于此类包装瓶盖内层为胶塞,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用连接注射器的针头穿过胶塞吸取药物,针头穿过胶塞时容易形成胶塞碎屑堵塞针头或混入药液。
但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16号大针头成了护士们经常采用的吸药针头,针头越大产生胶塞碎屑的机会越大。
为研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实用方法,2005年3~11月,我们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垂直进针穿刺法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注射器:采用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B 15810-2001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规格:30 ml/支。
溶媒:本院生产的医用生理盐水,规格:500 ml/瓶。
第1组:同一批针头穿刺两批密封瓶胶塞。
针头: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配套用针,规格:16号针头。
密封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两批不同批号的注射用青霉素钠,规格:80万U/瓶。
第2组:两批针头穿刺同一批密封瓶胶塞。
针头: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不同批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配套用针,规格:16号针头。
密封瓶: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青霉素钠,规格:80万U/瓶。
1.2方法1.2.1备物将药房所发药物随机分为左向法组、右向法组、上向法组和下向法组。
将上述青霉素瓶吸出药物后,并确认瓶内无胶塞碎屑后留下4 h内使用。
本实验法均由对此操作熟练的同一人右手操作,操作者及另外两人一起观察确认,以肉眼能看到的胶塞碎屑为有碎屑形成,同一人记录,实行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
1.2.2操作方法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针梗与胶塞平面成垂直状穿刺的垂直进针穿刺法,分别将针尖斜面转向左(即左向法)、右(即右向法)、上(即上向法)、下(即下向法)4个方向进针,观察4种方向进针胶塞碎屑形成与否。
要点:即“垂直进针、一穿刺、五吸推、三观察法”。
第1种方法:常规消毒瓶塞后,用注射器吸取10 ml盐水,排好气,然后左手持密封瓶使其长轴呈水平面位或接近水平位,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朝向左侧即“左向法”,使针梗与胶塞平面呈垂直状并且避开原针眼处刺入瓶内,注入生理盐水。
将瓶连同注射器一起斜向上,反复吸出和稍用力推注各5次,以保证针头在穿刺时形成的胶塞如堵在针梗内也被彻底推入瓶内,然后观察瓶内有无胶塞碎屑,确认后将瓶内生理盐水全部吸到注射器内,拔出针头,再观察注射器内有无胶塞碎屑,最后拉开注射器活塞吸入4 ml空气,反复振荡注射器3次后,再观察注射器内有无胶塞碎屑。
第2种方法:按上述方法,在刺入密封瓶前将针尖斜面朝向右食指指腹面即“右向法”。
第3种方法:按上述方法,在刺入密封瓶前将针尖斜面朝向上方即“上向法”。
第4种方法:按上述方法,在刺入密封瓶前将针尖斜面朝向下方即“下向法”。
以上4种方法每批号针头及每批号密封瓶胶塞各穿刺148次,共穿刺2 368次。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将同一批16号针头穿刺两批密封瓶胶塞及两批号的16号针头分别穿刺同一批密封瓶胶塞的2 368次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2.1同批号针头穿刺两批号密封瓶胶塞1)批号Ⅰ青霉素密封瓶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2.123,P=0.007),其中右向法、下向法及上向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862,P=0.002)。
上向法出现胶塞碎屑的52次穿刺中有4次每次穿刺有2粒胶塞碎屑形成,下向法穿刺出现胶塞碎屑的50次中有1次穿刺形成2粒胶塞碎屑,有1次形成3粒胶塞碎屑,其余均为形成1粒/次胶塞碎屑。
同批号针头不同朝向穿刺批号Ⅰ密封瓶胶塞碎屑形成情况(表1)。
2)批号Ⅱ青霉素密封瓶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差异有显著性(χ2=58.776,P=0.000)。
其中右向法与上向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下向法及左向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分别为19.432、21.956,P均为0.000)。
左向法与下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6.514,P=0.000)。
上向法穿刺出现胶塞碎屑的26次中有1次穿刺形成2粒胶塞碎屑,还有1次穿刺形成3粒胶塞碎屑。
下向法穿刺出现胶塞碎屑的54次中有2次每次形成2粒胶塞碎屑。
其余均为每次形成1粒胶塞碎屑。
同批号针头不同朝向穿刺批号Ⅱ密封瓶胶塞碎屑形成情况(表2)。
2.2两批不同针头穿刺同一批号密封瓶胶塞1)针头Ⅰ右向法与上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875 5,P=0.005 0);上向法与下向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243,P=0.0717);下向法与右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0.691 3,P=0.000 0);右向法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926 6,P=0.002 8);上向法、下向法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037 9,P=0.000 0)。
以左向法穿刺胶塞形成率最低,其中左向法出现胶塞碎屑的27次穿刺中有2次每次穿刺分别形成2粒胶塞碎屑,有1次穿刺形成3粒胶塞碎屑;上向法出现胶塞的28次穿刺中有6次穿刺每次分别形成2粒胶塞碎屑,有3次每次穿刺分别形成3粒胶塞碎屑,有1次形成4粒胶塞碎屑;下向法出现胶塞的63次穿刺中有5次穿刺形成2粒/次胶塞碎屑,有1次穿刺形成3粒胶塞碎屑,其余均为每次形成1粒胶塞碎屑。
针头Ⅰ不同朝向穿刺同一批密封瓶胶塞碎屑形成情况(表3)。
2)针头Ⅱ下向法与右向法、上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89 6,P=0.028 6);右向法、上向法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3.956 2,P =0.000 2);下向法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6.502 0,P=0.000 0)。
以左向法穿刺胶塞形成率最低,其中上向法形成胶塞碎屑的40次穿刺中有2次每次穿刺形成2粒胶塞碎屑;下向法出现胶塞碎屑的55次穿刺中有7次每次穿刺形成2粒胶塞碎屑,有1次穿刺形成3粒胶塞碎屑,有1次形成4粒胶塞碎屑,其余均为每次形成1粒胶塞碎屑。
针头Ⅱ不同朝向穿刺同一批密封瓶胶塞碎屑形成情况(表4)。
以上结果可见,在使用16号针头溶药加药时形成胶塞碎屑最少的针尖斜面朝向依次是: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下向法。
3讨论从密封瓶内吸取药物几乎是护士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操作,使用注射器吸药加药目前也还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
在溶解密封瓶装的粉针剂时,需要注入溶媒后,经振荡待药物完全溶解后,再穿刺将药物吸出。
如果反复穿刺胶塞,胶塞碎屑形成的几率增加,而且需要再次消毒瓶口,这样既增加棉签及消毒溶液等材料的消耗,又增加准备药物的时间,使得治疗时间向后推迟。
而采用16号大针头吸药,只进行一次穿刺,经反复吸推,由于是大针头可很快将药物溶解和吸出,可节约时间用于完成其他工作,方便、快捷,能体现高效率。
因此,在加药时有相当一部分的护士喜欢采用16号针头。
陆小惠用12号针头研究得出,将针头固定在一个角度,针头斜面转向左侧,针尖与瓶塞保持45°可减少胶塞碎屑的形成[1]。
作者采用的是斜穿法,据调查,垂直进针穿刺法目前仍是广大护理人员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在胶塞中间部位进行穿刺,是相对不容易刺伤手,也不容易造成针头污染的较安全的方法。
当前护士工作量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不足,多数人在匆忙中进行加药操作,采用侧插法如角度掌握不好就有可能造成针头污染或刺伤手部。
本研究使用的是多数人常采用的垂直进针穿刺法,并且使用的是16号针头,所得效果同样体现了“左向法”的优越性。
针对胶塞碎屑产生的问题,高长英等[2]报告一次性侧孔针头优于斜面针头,但其所用材料未能明确看出有否可比性,而赵霖等报告在防止胶塞微粒产生方面,如相同条件下,斜面针头和带侧孔的针头效果是一样的[3]。
由于带侧孔的针头冲击力不够大,在溶解粉剂时存在很多不便,因此,目前临床上还广泛采用斜面在针头顶端的针头进行吸药和加药。
有作者进行不同型号针头穿刺胶塞的实验观察[4],提及针头斜面问题,要求进针时针梗要与胶塞成一角度。
其研究表明,进针时的针尖斜面朝向与胶塞碎屑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目前临床工作中,我们还是依靠肉眼来观察有无胶塞碎屑形成。
在加药后,如果因为一时的忙碌,忘记检查药物有无胶塞碎屑存在,虽然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都是末端有过滤作用的输液管,并且可以阻止胶塞碎屑进入人体,但患者及家属看到胶塞碎屑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在使用16号针头进行加药时,如果使用本方法,可以减少胶塞碎屑的形成,在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或减少护患纠纷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李翠淑报告,胶塞微粒的产生与瓶塞的质量有关,而与穿刺针的粗细无关[5]。
因而建议药物生产厂家尽可能采用高质量的胶塞以适应临床,但胶塞的质量问题并不是护士所能解决的,从本实验观察得出,穿刺同一质量的胶塞时左向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本方法是专门研究16号斜面针头在溶药、吸药和加药时的效果,从减少耗材、节约时间和人力方面,它可以使医疗单位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虽然本方法是目前从密封瓶内取药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较好的方法,但并非是绝对不形成胶塞碎屑的方法,因此,吸药后仍然需要常规认真检查药物。
参考文献1陆小惠.12号针头穿刺胶塞配药无胶粒污染的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16(1):332高长英,张秀俊,宋智贤.应用一次性侧孔针头降低斜面针头加药污染药液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A):423赵霖,王华生,韩忠福,等.溶药用注射针头及药液瓶橡胶塞微粒污染影响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24王丽霞,田春梅,王素枝.预防加药时针孔堵塞的方法.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2405李翠淑.胶塞微粒污染输液液体的实验研究.荷泽医专学报,1998,1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