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的护理常规
脑室外引流术护理
脑室外引流术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引流管连接是否正确,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记录24小时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毫升,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脑脊液分泌增多可能有颅内感染。
3、病人有无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症状,如头痛、呕吐,颈项强直,高热甚至抽搐。
4、拔管后重点观察钻孔和头皮插管处有否脑脊液漏,有无局部炎症反应,是否再度出现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1、术前按常规准备,备头皮。
2、引流管的位置: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瓶(脑室外引流装置或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额角(眼睛外角)10~15cm(100~150毫米水柱),固定好引流瓶,使脑脊液缓慢流出。
术后早期应该严格控制引流速度,装置太低会造成脑脊液短时间内大量流失,颅内压骤然降低引起脑室出血或脑组织移位,装置太高不利于引流。
3、脑室引流不畅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
(2)引流管太浅。
(3)引流管吸附于脑室壁,可旋转引流管,使管离开脑室壁;(4)若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脑组织碎块、脓栓阻塞,可轻轻向外挤压引流管或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导水管引起日后梗阻性脑积水。
必要时重新置管。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必要时做脑脊液常规或细菌培养。
勿使引流瓶内液体过满,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
5、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瓶内的脑脊液或空气逆流入脑室内及引起颅内压急剧变动。
6、烦躁不安的病人应严防引流管脱出、折断及自行拔除。
脑室引流的护理注意事项
脑室引流的护理注意事项脑室引流是指通过对脑室内的液体进行引流,以减轻脑室内压力、稳定脑血流,并防止脑积水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进行脑室引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护理要点。
术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目的。
同时,还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术前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流,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术中护理要点。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变化。
术中还要保持患者的体位合理,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过度伸展,以防止脑组织受到损伤。
同时,还要注意手术器械的消毒和使用,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术后护理是脑室引流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护士还要注意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防止液体积聚。
同时,还要对引流液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颜色、量和性质等,及时报告医生。
此外,护士还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管理,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除了上述护理要点,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首先是感染。
护士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温,并观察引流液是否有脓性或异味,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其次是导管堵塞。
护士要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通畅,并及时更换引流管,以防止堵塞。
再次是出血。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和引流液的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交流。
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问题,并及时解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心。
护士还要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和观察结果,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脑室引流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护理工作。
护士在进行脑室引流时,要注意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同时,还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心。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1、标记:病人回病房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并妥善固定管道,护士应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2、引流袋的高度: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即外耳道水平)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0
头痛者注意观察高度以及引流量,以判断颅内压高或低引起的头痛。
(如为血性脑脊液引流袋可适当放低)
3、妥善固定:
①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②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③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4、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状、通杨度:
①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
引流液<500m1∕d°(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
②色: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最后澄清。
③性状:异常时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④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6、拔管: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脑脊液漏。
简述脑室引流护理
简述脑室引流护理
脑室引流是利用导管将脑室内的脑脊液引导出来,以缓解脑积水和脑压升高的症状。
脑室引流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导管护理:需要每日清洁导管,检查导管畅通情况,避免导管脱落或损坏。
2. 检查头颅皮肤状况:每天检查患者头颅皮肤是否干燥、有破裂、渗出,避免发生感染。
3. 观察脑脊液引流情况:每天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报告医生发现异常。
4. 清洁头发和皮肤:保持头发和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5. 脑室引流周围的护理: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导管受到牵拉。
6. 观察病人情绪和生理变化:持续观察病人的情绪和生理变化,如发热、头晕、呕吐等,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脑室引流护理需要精心安排,避免感染和脱落等不良情况发生。
护士需要持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协助医生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1.引流管的开口高出侧脑室水平的10〜15 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观察引流速度,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 ml。
3.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是否透明,有无沉淀。
4.保持引流管通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拔管护理:拔管前ld,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管,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立即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后切口处有脑脊液漏出,应通知医师缝合。
7.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8.观察引流管的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受压,翻身时、外出检查时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移位,若患者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可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约束。
9.观察引流液的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若患者引流瓶内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可能是由于颅内再次出血。
10.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外出检査时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先对引流管夹管,防止脑脊液逆流引起感染。
1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进行通风,紫外线消毒;绝对卧床休息,可适当抬高床头;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及生活、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12.注意水封瓶必须低于患儿胸腔,搬动患儿时不可高举瓶子,应夹闭胸引管.13.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14.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15.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16.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 了解患者和家属对脑室引流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2. 评估患者是否做好脑室引流前备皮准备。
【护理措施】
1. 脑室引流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引流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2. 妥善固定脑室引流装置,引流瓶或袋液体排出口应放置高于患者侧脑视角10~15cm水平。
评估头昏、呕吐、虚脱等可能因引流袋位置过低,致脑脊液大量流出所致的颅内压低综合征。
患者如需要搬动或改变体位,应事先夹闭引流管,事后调整引流瓶或袋高度适宜后开放引流。
3. 保持脑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管内有无波动,避免引流管弯曲折叠,防止受压、阻塞、脱落和磨损。
4. 观察脑脊液引流液性状,每日记录引流来量和颜色,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5. 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清洁、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
脑室引流一般维持2~4天,引流瓶或引流袋等换1次/日;引流管与引流瓶或引流袋之间的接管每天更换无菌纱布,严格无菌操作。
.
6. 仔细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头痛、肢体活动等情况,观察有无颅内水肿,掌握病情动态变化。
7. 拔管前先夹管观察一日,如无颅内压增高,次日可考虑拔管。
如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则行间断夹管,待患者适应颅内压变动后,再考虑拔管。
【健康指导】
1. 嘱咐患者及家属切勿擅自调节引流高度。
2.保持引流周围敷料清洁、干燥
. 2016年8月修。
脑室引流护理
脑室引流护理一、目的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将引流管放置于脑室额角,将脑脊液或血性液体经引流管引流至体外,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二、适应症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
2、脑室内手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
3、颅内感染时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抗生素。
4、颅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者,可行脑室引流术,以降低颅内压。
5、需较长时间测定脑室内压力者。
6、行脑室系统检查。
三、禁忌症1、硬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入脑室的危险。
2、脑血管畸形,特别是巨大或高流量型或位于侧脑室附近的血管畸形病人,脑室穿刺可引起出血。
3、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也很难奏效。
4、严重颅内高压,视力低于0.1者,穿刺需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
四、操作步骤(一)评估1、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情况、意识状态及配合程度。
2、置管位置、深度、是否通畅,伤口敷料情况。
3、导管的类型、长度等。
4、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流目的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二)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2、患者:安静状态。
3、环境:清洁、安静、安全。
4、用物:脑室引流固定装置,躁动患者备约束带。
(三)操作1、妥善固定①标识:患者回病房后嘱绝对卧床,根据病情调节引流管的高度并妥善固定于脑室引流架上,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②引流高度:平卧位以外耳道为水平面,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水平面,引流管固定高于水平面,一般成人为10~15cm,儿童5~10cm,或根据病情或治疗需要调整高度。
③长度:预留一定的活动空间,确保改变卧位时不紧绷。
2、保持引流管通畅:①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②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③搬运患者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④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畅,反之不畅。
3、引流速度及量: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禁忌流速过快。
三甲医院脑室引流护理规范
三甲医院脑室引流护理规范【脑室引流护理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引流出脑室内的脑脊液、血性液,减轻其对脑室的刺激,降低颅内压,减轻症状,为继续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
二、工作规范要点1.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成角。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不可随意改变引流袋或引流瓶高度。
6.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脑室引流通畅,达到预期的引流效果。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及时观察及时处理。
【脑室引流护理操作流程】【脑室引流护理操作指引】一、操作目的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
2.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
3.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4.经脑室注药清洗,治疗颅内感染。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评估患者意识,配合程度,头部切口及切口敷料情况,生命体征等。
(二)操作要点1.每日引流量≤500ml,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引起颅内压骤降,导致意外发生。
2.患者平卧时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cm,侧卧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3.患者外出检查或搬运过程中应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4.躁动及不合作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脱出。
如引流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患者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1)颅内压低于1.18~1.47kPa,证实的方法将引流瓶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2)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提醒医师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脑脊液流出,然后重新固定。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一般以脑室外引流管、Omaya治疗管、脑室腹腔分流管等三种比较常用;一、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前准备:常规备皮,除紧急情况外,术前需禁食6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0.1g。
2、脑室引流袋的固定:术后早期,引流袋先置于颅骨钻孔水平,后期再放置予床头的下面,引流管的最高点仍应高于脑室15~20cm。
保持颅内压在200~250mmH2O。
防止过度引流,颅内压骤降引起硬膜下血肿。
3、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四肢活动、瞳孔对光反射变化及生命体征,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以判断颅内压情况。
4、观察引流装置⑴病人头部活动应适应受限,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打折、脱出。
⑵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
如有颅内感染,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应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⑶观察脑脊液的性质、颜色。
如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由浅变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如引流液由清亮变浑浊,伴体温升高,可能发生颅内感染,及时报告医生。
⑷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⑴脑室内感染: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暴露在头皮外端的导管及接头,每天用75%乙醇消毒3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敷料若有渗湿,应立即更换;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波动。
防止脑室外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处脱落。
若有脱落者,应严格消毒后再连接;④定期行脑脊液检查,做细菌培养。
⑵出血和移位:①限制头部活动,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②对躁动者用约束带约束四肢;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癫痫发生,立即行CT检查;④必要时需手术重置导管。
6、拔管⑴拔管指征:脑室引流时间为3~7日。
拔管前应先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时,可予拔管。
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引流管继续引流,并告知医生。
⑵拔管方法:先夹闭引流管,防止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而引起感染。
脑室引流护理措施
脑室引流护理措施
脑室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积水等疾病。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脑室引流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术后需要保持患者的头部低垂位,以促进脑脊液的引流。
护士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避免引流管被压扁或堵塞,以免引起脑积水。
注意术后伤口护理。
术后患者的引流管会穿过头皮进入脑室,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刺激引流管周围组织。
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引流管脱落或伤口裂开。
在康复阶段,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护士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治疗,如头部转动、颈部运动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还应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过程,恢复健康。
简述脑室引流的护理
简述脑室引流的护理一、引言脑室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积水等疾病。
护理是脑室引流术后重要的环节,对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术后护理的角度出发,全面详细地介绍脑室引流的护理。
二、脑室引流前准备1.患者教育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2.皮肤消毒在手术前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三、脑室引流后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数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
2.头部抬高为了避免颅内压增高,需要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左右,并保持这个姿势数小时。
3.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是脑室引流术后必备的器械,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护理。
包括定时排空引流袋、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和性质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感染预防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皮肤消毒,并保持手卫生。
5.疼痛管理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6.营养支持手术后需要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四、并发症处理1.感染如果出现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包括更换敷料、加强皮肤消毒、使用抗生素等。
2.颅内压增高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
包括头部低位位于、使用呼吸机等。
3.出血如果出现出血,需要立即停止引流并通知医生。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总结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以确保患者尽快康复。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1.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接上引流管、引流瓶,各接头部位用消毒纱布包裹。
2.保持引流瓶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折角或脱出。
3.注意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
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
5.每天更换引流瓶,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6.拔管前一天试行夹管,观察生命征、瞳孔,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时,应重新放开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1.病人取半坐卧位或半卧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各类物品均要严格消毒灭菌,预防感染。
3.正确连接各管道,水封瓶用护架保护置于床旁,连接胸腔引流管的长玻璃管必须在水平面下3—4cm。
4.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
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
避免因胶管扭曲,受压而造成阻塞。
引流瓶的液面应低于胸腔60cm。
5.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气体排出、水柱波动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如有两条引流管,应分别记录。
如每小时引流量达100毫升以上,应报告医生。
6.每日更换一次引流瓶及连接管。
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
先用两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然后换管。
防止气体进入胸腔。
每1—2小时更换胸壁引流口的敷料1次。
7.嘱病人离床活动时,防止引流管移位脱出或打破引流瓶,勿使引流瓶和连接管高于胸壁引流口水平,以防引流液逆流进入胸腔。
T管引流的护理常规1.妥善固定:术后除用缝线将T管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但不可固定于床上,以防因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脱出。
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避免将T管拔出。
2.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止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予以挤捏,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正常成人每日的胆汁分泌量为800-1200ml,呈黄或黄绿色,清亮无沉渣。
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1(1) - 副本(1)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脑室引流主要是针对一些出血性疾病或严重的颅脑创伤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出现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造成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脑室系统内压力逐渐增大,导致进行性脑室扩张的情况发生。
对这类患者而言,要尽快给予患者实施脑室引流,帮助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否则过高颅内压会诱发脑疝,严重的威胁患者生命。
当发生急性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下疝时,会导致患者突发的呼吸心跳停止,甚至构成患者死亡。
【病因】颅内占位性的病变一般是脑出血、颅内肿瘤、颅内寄生虫等原因引起的。
【临床表现】1.头痛: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后,颅内压会有所上升,可能会刺激脑神经,让脑神经兴奋性上升,比较容易出现头痛症状。
2.视盘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会引发颅内压升高,眼压可能会低于颅内压,使视盘处于充血隆起的状态,这时还可能会引发视力改变、复视等情况。
3.癫痫发作: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后,可能会压迫颅脑,比较容易让脑神经有异常放电的情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辅助检查】1.头颅CT:颅内占位性病变常可通过影象学检查获得确诊。
头颅CT可明确显示颅内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轮廓、密度,瘤内出血、钙化以及扩散程度。
头颅CT对颅脑损伤可分辨血肿的大小、形态、范围、数目及其邻近脑组织压迫情况。
2.头颅MRI:头颅MRI用于观察脑部有无病变,能明确该患者是否由脑结构改变所致,颅内肿瘤常引起癫痫,MRI对脑内低度星形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动静脉畸形和血肿等的诊断确诊率极高。
3.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根据血管的部位、形态的改变、循环时间的改变以及病理血管的出现等,间接了解病变的位置、大致形态、含血管是否丰富等。
4.腰部穿刺:医生会从腰部进入穿刺针,抽取脑脊液。
通过化验脑脊液,确定颅脑是否有感染、肿瘤以及出血性病变,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5.头颅X线摄片:可能发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如颅缝分裂,脑回压迹增深增多,鞍背及前后床实吸收;颅骨的局部破坏或增生;钙化松果体的移位或病理性钙化;蝶鞍、视神经孔和内耳孔扩大等。
脑室引流患者的护理
脑室引流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引流管通畅。
2、引流管最高点应高于眼睛外角 15-20 厘米,固定妥当。
3、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4、伤口敷料干燥、清洁,定期更换引流袋。
二、护理措施
1、引流管妥善固定,烦躁患者或儿童应适当约束,严防导管脱出。
2、更换敷料及引流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
引流管最高点应高于眼睛外角 15-20厘米,使脑脊液缓慢外流,搬动患者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4、记录每日脑脊液引流量,观察其性状,如发现脑脊液血色增加,患者有意识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
5、引流管保留时间一般为 3-5 天,拔管前应夹闭观察数小时,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可拔管。
6、心理护理:讲解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减少患者的恐惧,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
1、讲解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保持引流管有效引流,避免
扭曲、折叠。
2、烦躁患者或儿童应适当约束,严防导管脱出。
3、引流管不可随意调节高度,出现头痛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防止颅内高压或颅内低压。
四、注意事项
1、引流管应抬高 15-20 厘米固定,不可随意调节引流管高度,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待患者安置稳定后再打开引流管
2、注意观察引流量,引流液 24 小时内不超过 500 毫升,过多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出现血性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保持引流管的有效引流,引流不畅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5、注意无菌操作,患者头部枕无菌治疗巾。
脑室引流的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的护理常规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
脑室引流病人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情况。
2.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有无波动,引流液的颜色、形状、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护理措施】
1.保持引流管通畅,标示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折、扭曲。
2.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应高于外耳道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
压。
3.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床头,须遵医
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4.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以约束。
5.记录24小时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及家属脑室引流管的意义。
2.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安全防范措施,如:不能随
意移动引流袋位置,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等。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在患者进行脑室引流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等。
并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2.术后仪器安装:根据医生的嘱咐,将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脑室中。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患者头部的活动,以防引起引流管的脱位。
3.引流管位置监测:引流管的位置监测非常重要,一般通过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引流管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以及是否发生脱位。
4.引流管引流正常功能:根据医生的嘱咐设置引流管的引流速度和引流压力,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阻塞。
必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进行引流管的引流疏通。
5.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至少两次对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6.监测引流管的颜色和质地:如果引流液呈现混浊、黄色、出现异味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7.引流管换药: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期更换引流管及相关垫料,通常每3-7天更换一次。
8.定期进行引流管引流检查:每天定期观察引流量,记录引流量以及引流液的性状,一旦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9.引流管固定:为了避免引流管因患者的不小心或意外引起脱位,需要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头部,以确保引流管的稳定性。
10.监测患者症状和体征:不定期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发热、颅内压增高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11.定期患者洗头:定期给患者洗头,保持头部清洁。
在洗头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引流管受力过大而导致脱位。
12.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保持引流通畅,并定期进行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有无出现头昏、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症。
2、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应密切观察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
3、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
4、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
【护理措施】
1、术前按常规准备,剃头备皮,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术后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每日晨记录脑脊液的引流量,并注意颜色变化。
引流时间一般为3—5天。
3、引流瓶液体排出口高度应高于患者头部10—15cm,防止位置低,脑脊液短时间内大量流出,引起低颅压。
4、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出皮下肿胀,及时报告医生。
5、拔管前先夹管观察1日,如无颅内压增高,次日可拔管,如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则间断夹管,待患者适应颅内压的变动后,再予拔管。
【健康教育】
1、补充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3、加强功能锻炼。
脑室引流的护理
5、颅内感染的预防
1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与干燥 2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和密闭 3严防脑脊液倒流 4保持室内清洁 5合理使用抗生素 6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拔除脑室引流管
6脑室引流管的拔除
拔管指征
(1)意识好转,自觉头痛感减轻 (2)颅内压小于1.96kPa(200mmH2O) (3)原血性脑脊液的颜色变淡,或原脓性脑脊液 的颜色已转为清亮,白细胞小于20*106/L (4)脑脊液细菌培养证实无菌生长 (5)置管已超过7天如需继续引流需重新更换部位
1 引流量的观察: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是 0.3ml/min,400~500ml/24h。在颅内感 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 时,其分泌量将相对增加,因此必须每24小 时测量一次,并准确而详细记录
2、详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引流速 度
2引流液颜色及流速的观察:正常脑脊液是无色、 清亮、透明的。若脑室内出血或正常脑室手术后, 脑室引流液呈血性,但此颜色应逐渐由深变淡,直 至清亮。 若速度明显加快---可能脑室出血需行CT检查 若有浑浊、沉淀物,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呕 吐等---可能颅内感染需行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 验,给予抗生素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泰州市人民医院ICU
定义
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 开颅手术中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 于脑室内,末端外接一脑室引流瓶,将脑脊 液引流出体外的一项技术。它是神经外科常 用的急救手段,尤其对于高颅压的危重患者, 实施脑室引流术可以避免或缓解脑疝的发生, 挽救生命。
1、密切观察是否通畅
3适时控制脑脊液速度
脑室引流袋悬挂的高度可控制脑脊液的速度, 防止颅内压力的过高或过低,保持其适当的 压力范围 高度通常为高于脑室穿刺点10~15cm 更换引流袋和调节高度时应避免引流袋大幅 度升降,以防引起颅内压的较大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引流病人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
脊液引流至体外。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情况。
2.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有无波动,引流液的颜色、形状、
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护理措施】
1.保持引流管通畅,标示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
折、扭曲。
2.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应高于外耳道10-15cm,以维
持正常的颅内压。
3.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床
头,须遵医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4.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
以约束。
5.记录24小时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及家属脑室引流管的意义。
2.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安全防范措施,
如: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袋位置,保持伤口敷料清洁,
不可抓挠伤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