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概念下的《功夫熊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shiyu155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总评:从形象学的研究理论出发,对电影文本《功夫熊猫》做了 总评:从形象学的研究理论出发,对电影文本《功夫熊猫》 一次比较成功的探讨。论述也很深入。 一次比较成功的探讨。论述也很深入。 美国概念下的《功夫熊猫》 美国概念下的《功夫熊猫》 081602120 李云欢
摘要:美国电影《功夫熊猫》对中国璀璨夺目的传统文化极力打造,却掩盖不住 美国文化不自主地流露。原因就在于电影中的人物言语表达、角色塑造、情节发 展必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从而使之深深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不可避免地显出其 文化的特征。本文将从《功夫熊猫》中的美国意识形态以及乌托邦,对创作“他 者”的“注视者”进行重点研究。中西文化也在其中相容与碰撞,世界文化向着 多元化的大方向大踏步地前进着。 关键词:美国文化 功夫熊猫 中国境界 继迪士尼《木兰》之后的又一动画巨作《功夫熊猫》一上映便得到了全球的 关注。是什么使《功夫熊猫》如此受欢迎?在汶川地震之后,好莱坞将其投放中 国市场,不仅因为它的“中国壳”对中国观众产生亲切感和吸引力,也期为地震 之后的中国加油。要是说《木兰》表现的还只是“中国形式”加“美国主体” , 那么, 《功夫熊猫》表现的就应该是“中国境界”加“美国精神” 。 由于一个作家对异国现实的感知与其隶属的群体或社会的想象密不可分,因 而就有必要对社会总体想象物进行研究。所谓社会总体想象物,就是“全社会对 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作的阐释,是双极性的阐释” 。而社会总体想象 物大致可分为: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美国电影《功夫熊猫》对中国璀璨夺目的传统文化极力打造,却掩盖不住美 国文化不自主地流露。原因就在于电影中的人物言语表达、角色塑造、情节发展 必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从而使之深深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不可避免地显出其文 化的特征。 本文将从 《功夫熊猫》 中的美国意识形态以及乌托邦形象, 对创作 “他 者”的“注视者”进行重点研究。中西文化也在其中相容与碰撞,世界文化向着 多元化的大方向大踏步地前进着。 一、 《功夫熊猫》中的美国意识形态 所谓意识形态,就是被理想化了的诠释,通过它,群体再现了自我存在,并 由此强化了自我身份,这是一种“整合功能” 。 (一) 美国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则是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立场、取向、态度等。自古以来,中西方 因起源和发展的多方面不同,也形成了不
同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与各自的 文化也是息息相关的。而在《功夫熊猫》这部影片中就体现出了中美不同的价值 观。 1、 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西方的电影很多时候都是张扬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比如《木兰》 , 这样的价值观与西方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到英雄史 诗,英雄就已无处不在了。电影中的阿波,是一个胖胖的、超级可爱又笨手笨脚 的熊猫,不会功夫的他对功夫却特别的迷恋,但是在阴差阳错中,他被选为圣龙 武士对付为了报仇的豹子泰狼,最终阿波战胜了豹子,维护了和平谷的和平。全 剧以熊猫阿波为中心,电影的开头以一出梦开始,梦里的熊猫大侠武功高强又受 人爱戴,从影片一开始便奏响了一首个人英雄主义的赞歌。而比较中国传统文化 来说,受儒家思想影响,教注重集体意识。 2、 “美国梦” 奥巴马的演讲为什么这么有说服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他的演讲中他诠 释了一个“美国梦” ,一个人人平等不断改革和超越的美利坚合众国。梦想犹如 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而在这部影片里也诠释了一个梦想,一个美国的普适 梦想:相信通过努力人人都可以成功。熊猫阿波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物形象,肥 胖的体型,夸张的表情和不成熟的思想都让人万万没有想到,他既然被选被维护 和平谷和平的圣龙武士, 根本不会武功的阿波通过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练 得神功,最后打败武功高超又凶神恶煞的泰狼,成为了和平谷人人敬仰的英雄。 “God bless you.”只要你努力,上帝会保佑你成功。 3、 命运观 在故事的开头就一再提到“命运” (desnity),熊猫爸爸渴望阿波继承卖面条 的家业,称“卖面条”是阿波的命运;而阿波被选为圣龙武士,不是巧合,而是 命运。其实西方的命运观在希腊神话中就有所显现, “无论是神界还是凡间,真 正主宰一切的,是无可逃避的命运、凡是命定的东西,一定会发生。 ”其实在命 运观念上,西方与中国也有共同之处, “宿命论”也是中国观众所熟知的。 4、喜剧效果、乐天的生活观 《功夫熊猫》为什么会受到观众的大力追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带给观众 的喜剧效果让人在优美的画面、厚重的文化感之中又捧得一手的欢乐。有人曾因 为“泰狼”的读音像“太郎”而参杂政治因素于影片中,但我却认为不然。西方 人崇尚自由的生活,追求个人享受和自我认知,西方人在见面打招呼或者聚会、 工作中, 都比较讳忌谈论政治, 在这样的喜剧动画中更加不会故意涉及政治领域。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部影片值得一提也是它的喜剧性
,笑点集中,如阿波为了 进入会场看“圣龙武士”的选拔而想尽办法、五大高手之一的螳螂为阿波针灸以 及抢包子大战等,这些场景不仅带给观众愉悦的欣赏感,也传达出了美国人活泼 的性格和乐天的生活观。 (二)西方社交和社会文化 1、语言 从语言角度来分析,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大环境以及习惯不同,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和语言有很多不同。像影片中熊猫阿波起床晚了, 他会说: “Sorry,dad.”这就是西方在用语方面与中国的不同,在中国,孩子起 床晚了是不会向父母道歉的。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阿波是一个话很多的孩子, 这样的性格比较接近西方国家的孩子, 而在中国, 比较强调 “静以修身” 的传统。 2、 亲吻和拥抱 影片中有些场景反映了西方非言语行为之一的亲吻和拥抱原则,如熊猫和父 亲深情的拥抱。不同国度的电影里会演绎着相同的非言语行为,而不同的非言语 行为又传达着相同的意思,这皆是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不同于矜持内敛的中国 人,在西方国家,家庭成员或密切的朋友分别一段时间再见面或告别时,常拥抱 和接吻。西方人为人处世偏向于情感流露,性格特征趋于外向。这源于西方文化 的开放性,与西方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特点和社会发展规律密不可分。 3、 熊猫的家庭 很多观众看完影片都会发问,为什么熊猫的爸爸会是一只鸭子,而影片从头 到尾都没有交代熊猫的妈妈呢?其实对功夫熊猫的家庭关系就这部喜剧动画来 说,深究下去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从这样的剧情安排中,是不是隐约透露一些 西方社会的信息,功夫熊猫可能是单亲家庭,就像很多美国孩子一样。 (三)影片中的空缺和偏差 影片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疑问,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化之中相互碰撞的一面。 虽然为了制作这部巨作制片方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熟知中国传统和博大精深 的文化上,但是毕竟不能穷尽,所以影片中出现了一些空缺或偏差,但是这些空 缺和偏差从另一个角度或多或少得也反映了美国的文化和社会的现实。 1、 语言偏差 熊猫练功时,用的是中国的包子,但是电影里的对白却说: said you are “I free to eat,have a dumpling(饺子)。再如“He hides his al-mond cookies ” on the top of shelf.”中“al-mond cookie”不是月饼的意思,而是美式小甜 饼,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美式小甜点根本不存在。这些遗憾的疏漏,正是由于中 国元素在美国文化中的空白而造成的概念上混淆。再加上影片中称师父为
“Master Shifu”,在中文中“shifu”已经是师父的意思了,再加上”master” , 就变成了“师父师父” ,这也是西
方国家在理解中国文字时的偏差。 2、 动作偏差 在影片中熊猫阿波握拳时是右手抱住左拳,但是在中国武术中,应该是左手 抱住右拳, 表达对人的尊敬和友善。 美国人表达错了, 但是这并不是故意的扭曲, 谁在对他国文化的探索和追逐当中不会出错呢? 二、 《功夫熊猫》中的美国“乌托邦”形象 乌托邦式的想象本质上时质疑现实,它具有“社会颠覆功能” 。它向往一个 根本不同的“他者”社会而对异国进行描写,这是对群体象征性模式所作的离心 描写。 正如《功夫熊猫》的导演斯蒂文森说: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支持弱者 和战胜恶魔的情结,而我又是一个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所以《功夫熊 猫》的主意就是这样出来的。可以说,这部动画片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 ”影 片通过对中国元素的传达、意境的表达,充分地诠释了美国“乌托邦”形象 (一) 功夫 在影片中,无处不是中国元素符号:麻将、豆腐、饺子、轿子、功夫、宫殿、 灯笼、龙、卷轴等,而其中最令美国人崇拜、称赞的要数“中国功夫” ,五大高 手集中展示功力,将虎、螳螂、仙鹤、蛇、猴五种代表中国著名武术招数的神奇 表现得很充分;最后的大战,总体来说就是“迷踪拳”+“太极拳”的“随心所 欲借力打力”的打法。西方的“功夫”是拳击,没有中国功夫的套路、器具,作 为国粹的“功夫” ,不仅强身健体,在电影中常表现为可以用此除强扶弱。 (二)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核心观念,意境一方面由主观情意与客观物 境的交契融会构成,另一方面又通过情意与物境虚实相生出发、唤起接受者无尽 的审美想象,从而产生“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审美效果。 、 “意境”一词是 中国传统文化范畴,所以意境的审美与传统文化也是紧密相连的。影片中意境的 运用和利用也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和学习。 1、意境审美与传统 意境审美与传统,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 “佛” “道”讲起。影片中表现 了儒家思想:和平谷里都住着善良的人民,大家都相信老天会帮他们选出一个圣 龙武士保护他们的村庄,浣熊师傅对乌龟师傅的敬仰等。还传达了佛家思想,禅 宗的思想:武功的最高境界是要顿悟的。也表达了道家思想:武功秘籍是“空” 的, “nothing”就是秘诀。看似平凡的和平谷其实藏龙卧虎,看似没用的熊猫其
实是个大英雄。 2、 水墨画、剪纸感、颜色对比 西方人爱新奇,喜欢新鲜,就像中国民间的酿酒、剪纸以及国粹京剧、国画 等都受到西方人的追捧。所以导演抓住了这些中国元素,用水墨画、剪
纸感以及 颜色对比来打造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意境” 。在场景意境方面,也表现突出。龟 仙人随桃花化仙而逝的情景就极显意境。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尝试,不仅吸引了观 众,又再一次突显了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和多元化发展。 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化发展是大趋势。但是不可忽略了本土文化的发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若美国电影《功夫熊猫》完完全全表现“中国元素” 而不涉及本土文化,将是一部没有价值的影片。注重社会总体想象物的构造,注 重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是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比较文学》孙景尧 谢天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文艺美学教程》曾繁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功夫熊猫>:美国概念下的中国熊猫》 付佳 作家杂志 4、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 移星 理论与创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