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以小见大”的 写作手法应用指导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如何让文章有深度、有内涵?这时候,“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思想性。
一、明确主题,选择合适的“小”事例首先,我们要明确文章的主题,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小”事例来作为引子。
这个“小”事例可以是一个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也可以是一个历史事件中的一个小插曲,甚至可以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片段。
关键是要确保这个“小”事例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共鸣,从而引导他们进入文章的主题。
二、深入挖掘“小”事例背后的意义在选择了合适的“小”事例之后,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个事例背后的意义。
这个意义可以是普遍的人生哲理,也可以是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还可以是对某个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
我们要通过对这个“小”事例的深入挖掘,将其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观点性。
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文章表现力为了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还可以通过排比、对仗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文章更加优美。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适度运用,避免过于华丽的修辞导致文章失去真实感和可信度。
四、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和反思在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和反思的方式来突显“以小见大”的主题。
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现象与“小”事例进行对比,揭示其中的联系和差异;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小”事例的反思,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对比和反思的方式既能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也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五、注意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包括引子、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以以小见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以以小见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一、题目解析1. 主题聚焦- “于细微处见真情”这个题目紧扣“以小见大”的话题。
“细微处”体现了“小”,这里可以是生活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轻声的问候等;“见真情”则是“大”的体现,从这些小细节中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情感,比如亲情、友情或者陌生人之间的善意等。
2. 写作方向- 文章可以从自身经历出发,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例进行描写。
例如描写母亲在自己深夜学习时,悄悄送来一杯热牛奶的细节,通过对母亲的动作(如轻轻推开门、脚步很轻怕打扰自己等)、表情(带着关切的神情)以及热牛奶这个具体事物的描写,从这个小小的场景中展现出母爱的伟大。
也可以写朋友之间的友情,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朋友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个拍拍肩膀的动作所蕴含的力量。
二、作文正文生活就像一湾清泉,有时候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而那些隐藏在细微之处的真情,却如同清泉中泛起的点点涟漪,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温暖。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
教室里还没有几个人,我打开书包准备拿出作业,却突然发现我的语文作业本不见了。
我心急如焚,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可还是不见它的踪影。
这可怎么办?老师马上就要检查作业了,如果交不上去……我不敢再往下想。
就在我急得快要哭出来的时候,同桌走了过来。
他看到我慌乱的样子,轻声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我哽咽着告诉他作业本找不到了。
他皱了皱眉头,然后说:“你先别着急,我们一起找。
”于是,我们俩又把我的书包仔细地翻了一遍,还是没有。
同桌想了想,说:“你昨天有没有把作业落在别的地方了?”我摇了摇头。
这时,同桌突然眼睛一亮,他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一本语文作业本递给我。
我接过来一看,这不是我的作业本吗?我又惊又喜,激动地问:“你怎么会有我的作业本?”同桌笑了笑说:“昨天放学的时候,我看到你的作业本掉在地上,就帮你捡起来放到我的书包里了,本来想今天早上给你的,结果一忙就给忘了。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案)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以小见大”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小物件展现大主题。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以小见大”的理论和实例。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
第二章:小物件的选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选择有代表性、有内涵的小物件进行写作。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物件的选择标准:意义、情感、故事性等。
举例说明如何选择适合的小物件来表达主题。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作品中的小物件选择。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物件的选择练习。
第三章:小物件的描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小物件的特点和内涵。
3.2 教学内容:讲解小物件描写的技巧:外貌、内在、情感等。
分析实例,展示如何通过描写展现小物件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描写技巧和注意事项。
写作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小物件描写练习。
第四章:小见大的连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小物件与主题进行有机连接,展现“以小见大”的写作效果。
4.2 教学内容:讲解小物件与主题的连接方法:对比、象征、暗示等。
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小物件展现大主题。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连接方法和技巧。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讨论。
第五章:创作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5.2 教学内容: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物件为主题进行创作。
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过程,提供修改意见和建议。
写作指导法:提供创作指导和建议。
反馈法: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提供总结和建议。
第六章:情感与思想的融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情感和思想融入小物件的描写中,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6.2 教学内容:讲解情感和思想融入的技巧:通过细节、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以小见大—作文技法指导
学习目标
• 一、了解“以小见大”的内涵。 • 二、理解怎样做到“以小见大”。 • 三、能够把“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到写 作实践中去。
•
定义:什么是“以小见大”呢?“小”就是 小题材,“大”就是小题材背后蕴藏的“大主 题”,“以小见大”手法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 题。 • “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 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一 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颗小花小草,还可以 是一个平凡人物,一件常见的小事…… • “大主题”可以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一种 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份真挚而深刻的情感……
佳作欣赏
•
爬行的蜗牛
万宁中学九年级12班 王喜善
海南是一个多雨的季节。那天,雨又在淅淅沥沥地下 着。那清脆的“嘀嗒”声,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演奏着 欢快的旋律。 • 我驻足在窗前,眺望着远方。在一刹那间,我瞥见一 个神奇的小动物——蜗牛。那小家伙正背着沉重的壳一步 步艰难地向前爬行着。它经过的墙壁留下一条银白色的痕 迹,那一对触角随着身体一摇一摆。我突然玩性大发,想 捉弄捉弄一下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我随手拿了一根木棍, 轻轻一下,便将它从玻璃上戳了下来,掉在地上“哐当” 一声。它的身体也缩成了一团,躲进壳里。看到这一幕, 我了。 我觉得无趣了,便转身离开。
小故事,大道理 ——以小见大作文方法指导
毛竹的生长 • 最初5年里,它以一种不易被人发觉的方式向 地下生根,在5年时间伸展出长达几公里的根系, 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发展变化。第6年雨季到来时, 毛竹终于钻出地面,而后,像被施与了魔法一样, 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长,迅速到达30米的高度。 毛竹的生长方式,给你什么启迪? • 试想,没有笃定的目标,没有长时间的“根 系”培养,哪来日后的“魔法生长”?人生旅途、 经济发展不也如此吗?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信心和信念,不打好长远发展的基础,哪来日 后的大作为、大突破、大跨越?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1、针对第一月考作文存在的题目过大、选材过空、过大,不会从小处着手,不会挖掘文章深刻主题等不足训练学生作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通过欣赏范文,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重点、难点)3、学以致用:修改第一次月考作文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末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
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者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量,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作文也是这样,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物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用于掌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钮扣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位声誉很高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
她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惟独儿子敲击键盘的噼噼啪啪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意飞扬,如醉如痴。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中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她惟恐打搅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
其实,儿子从未说过她妨碍自己写作,无非,她很会换位思量。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这时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年前她还能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
她不相信自己的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线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
再次……再次……还是失败。
再试……连续不断……儿子在不经意间侧脸看见专心致志给针穿线的母亲,蓦地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与共,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在写作的广阔天地中,“以小见大”是一种独具魅力且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
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开启一扇通往深刻主题和丰富内涵的大门。
那么,究竟什么是“以小见大”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细微、平凡的小事或小细节,反映出重大的主题、深刻的道理或社会现象。
比如说,我们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我们可以不直接去描述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一个小小的动作入手。
比如,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父亲默默地为我们准备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轻轻地放在我们的书桌上,然后又悄悄地离开。
这个小小的举动,传递出的是父亲深深的关爱和默默的付出。
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们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再比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
我们不必一开始就大谈特谈全球环境的恶化,而是可以从身边的一个小场景写起。
比如,小区里的垃圾桶旁,总是有一些没有被准确投放的垃圾,而一位老人每天都会默默地把这些垃圾重新分类投放好。
这个小小的场景,反映出的是人们环保意识的缺失,以及个体为改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以小见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可感。
因为生活中往往是那些平凡的小事构成了我们的日常,通过描写这些小事,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觉得文章所写的就是他们身边的事,就是他们自己的经历或者感受。
其次,“以小见大”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和更丰富的内涵。
如果我们总是试图去描述那些宏大的事件和主题,很容易陷入空洞无物的困境。
而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或者事件,我们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从而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力度。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小见大”呢?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以小见大”的基础。
我们要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瞬间。
比如,在街头巷尾,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在校园里,留意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在家里,关注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以小见大”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富有魅力的写作手法。
它能让我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性。
那到底什么是“以小见大”,又该如何在作文中巧妙运用呢?“以小见大”,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件小事情、一个小细节、一个小人物或者一个小场景,来反映出大主题、大道理、大社会现象。
这种写作手法就像是用一把小小的钥匙,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比如说,我们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不一定要描述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母亲在寒冷的冬日为你披上一件外套,这个小小的举动,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与深沉。
又比如写友情,不一定是朋友在你遇到巨大困难时的鼎力相助,也许只是在你心情低落时,朋友默默地陪在你身边,递给你一颗糖,就能展现出真挚友情的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实现“以小见大”呢?首先,要善于观察。
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留意的小细节。
比如,在公园里,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坐在长椅上,目光中透露出孤独和思念,这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这些细微之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
其次,要深入思考。
观察到小事物后,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思考这个小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看到路边一朵被人践踏的小花,我们可以想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进而联想到人类在面对挫折时应有的态度。
然后,在选材上要精挑细选。
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小素材。
这些素材要能够与我们想要表达的大主题紧密相连。
比如,写环保主题,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小学生在公园里主动捡起垃圾的事例,通过这个小小的行为,反映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环保行动中的责任。
在写作过程中,细节描写至关重要。
通过细腻的描写,把小事物的特点、形态、动作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比如,写母亲为你做饭的场景,细致地描述母亲切菜的动作、脸上的表情、锅里冒出的热气,这些细节能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爱。
“以小见大”作文技法指导教案
“以小见大”作文技法指导一、回顾课文,引入新课(一)1、《散步》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小:一家人散步)2、《散步》表现了什么主题?(大:尊老爱幼)(二)引入课题:“以小见大”作文技法指导二、学习目标1、培养细心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能从中领悟出大的内涵。
2、掌握以小见大的具体写作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讲授新课(一)回顾《游子吟》,加深理解“以小见大”这首诗通过回忆,歌颂了。
(二)什么叫“以小见大”“以小见大”的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极其平常的人、事、物从中来阐述一个大的主题。
从凡人、小事、小景、小细节入手,聚焦凡人小事、观察自然景物、捕捉点滴细节,进一步去关注社会国家、感悟人生哲理、启迪思想灵魂、诉说人间真情等,从而揭示大主题。
(三)“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1、首先选择一件小事情、小物件、小人物;2、其次撷取一个片段,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针对一个景物进行细致描绘;3、然后——从中阐述一个大的事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
(四)“小中见大”常见方式(一)精当选材1、精当要善于选取典型性的小事。
2、选取的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
3、结合选文1《跟着》,加深理解“以小见大”4、展示文段《我和自行车亲密接触》结尾5、学以致用,练习巩固我和亲密接触,我发现。
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五)“小中见大”常见方式(二)细节出彩1、细节出彩(动作、神态、过程)把特定的事件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来写,增强形象可感性。
2、结合选段《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细节出彩,捕捉细小动作)3、小试牛刀---给文段补充适当的细节A、他突然面向课堂,()在背后的黑板上()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第一篇:作文如何以小见大作文如何以小见大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
但在我们同学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要用小弦拉出高调是何等困难!实际上,“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
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1、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
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
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
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
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想象联想,赋予新的内涵。
想象和联想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中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平淡到有奇,由小到大。
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
再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
这两篇的题材也很平常,但是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
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_写作技巧.doc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_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方法作者/江苏吴应海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光辉,写作文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方法呢?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如: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
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
渐渐,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
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字好漂亮。
”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人写字,可贵是此刻他字是“被赞美字”。
那个医生救人技能来自书本,但他赞美病人语言却来自智慧和爱心,后者足以使急救室像殿堂一样神圣肃穆起来。
作者抓住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鼓励其写字讲述病情这个很小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把医生善良、细心、尽职等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难以忘怀。
这就是“以小见大”魅力所在。
方法二: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
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爱国、改革等重大主题。
请看:认识一个广东高要人,姓章,三个儿子分别叫长江、黄河、珠江。
拿江河取名不少,如范长江、潘长江,都是不小腕儿,但同出一门,一口气将中国三大水系一网打尽,摆起一统江湖之势,就少见了。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作文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思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如何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巧妙的叙述和描绘,呈现出宏大的景象和深刻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运用“以小见大”进行作文指导。
一、明确主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作文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
在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我们要确保所选取的小故事与主题紧密相关,能够为主题服务。
例如,如果我们的主题是“珍惜时间”,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讲述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如何因为浪费时间而付出代价的故事。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向读者传达出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细节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细节来丰富文章内容。
这些小细节可以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某个人、某个事、某个物,也可以是我们在阅读、观影、旅行等过程中产生的感悟。
这些小细节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选择讲述自己因为拖延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下滑、工作失误等具体事例,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
三、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们所选取的小故事,我们要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生动的描绘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则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描绘自己在面对时间压力时的焦虑、无奈,以及最终认识到时间珍贵的过程,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情感变化。
四、巧妙地安排结构和篇章在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我们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安排。
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应该有清晰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各个部分之间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篇章安排上,我们可以采用先总后分、先内后外或者先因后果等方式,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满和有层次感。
“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
作文指导一:“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教案)一:【教学内容】1:欣赏范文,感受”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2: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重点、难点)二:【教学方法】例规法三:【思路点拨】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一叶叶落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四:【探究写作技巧】☆学习活动一:感知经典,小中有大例文: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探究:《散步》通过记叙“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大”的主题●小结:从写作角度,请同学们根据上面例文说一说什么是”以小事见大”:所谓“以小事见大”: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从中来阐述一个大的主题(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从而让学生对“以小事见大”文章的特点和思路有初步的体会)☆学习活动二:精当选材,细节出彩(如何写小事)(1):例文(中考满分作文):幸福的颜色①未曾预见的幸福,犹如掌心里的纹路,谁也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会是在何处然而那一刻我却发现母亲的幸福,如同阳光闪着金色②母亲生日那天,一向不解风情的父亲跑了几条街,给母亲买了件新衣服那是件米黄色的外套,父亲平时的衣着极不讲究,所以他挑衣服的眼光就很有限了在我和妹妹都在嘲笑父亲“品位高”时,母亲却欢天喜地地接了过去,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晕,眼底掩饰不住的是满满的笑意她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偷偷跑进房间把衣服换上用得着吗为了一件土里土气的衣服③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好看吗”母亲问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是的,那件宽大的外套“裹”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④“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无拘无束,多好啊!真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也很喜欢“真的不大!这正合适呢!呵呵,都舍不得脱了……”空气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⑤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母亲站在窗边,出神地凝视着身上的米黄色外套,从衣领摸到扣子,从扣子摸到衣角,这真是舍不得脱下了反正父亲不在,我也使起了坏,“挑拨离间”一下:“妈,你衣柜里比这漂亮的衣服多的是,这衣服不适合你,相信我吧!”母亲笑而不语,继续低头注视着那件衣服,我摇摇头打算走开,母亲却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爸送的呢!”⑥“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⑦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探究:《幸福的颜色》是通过记述事,从而为我们展现了父母亲之间那份深厚的爱与理解这样一个“大”主题你觉得小作者选取这件事的理由是.●小结:精当选材(要善于选取典型性的小事)选取的材料一定要为大主题而设,事件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2):例文①《背影》片段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例文②(中考满分作文):跟着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走了,回到校园,开始新的一周学习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一笑,说他去散步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怎能蒙得了我我不小了,还玩这个……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探究:《背影》片段和《跟着》,作者分别是通过和方式,把深沉的父爱这一“大”表现得淋漓尽致.●小结:细节出彩(动作、神态、过程)把特定的事件,人物的动作、行为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给人以真实、鲜明、清晰的印象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来写,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增强形象可感性(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让学生掌握把“小事”写精彩的方法从而先解决了“如何写小事”的问题)☆学习活动三:小事不小,有容乃大(如何见大)例文①《跟着》结尾片段: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文章通过父亲跟着自己后面这一小的细节,从中发掘出父子深厚“感情”这一大主题例文②《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片段:……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小结:选取细小点挖掘闪光处(情、理)从小的材料中选取一个细小点挖掘出闪光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发掘别人之所未发现的东西,以独特的感悟撼人心灵,从而以小而见大(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让学生掌握把“小事”写深入的方法从而解决“如何从小事中见大”的问题)归纳总结: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以小事见大”作文的表达特点:首先或选择一件小事,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然后——从中阐述一个大的事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学习活动四:学以致用题目:《一件小事》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你深受感触,请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运用“以小事见大”的写作方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主题为“以小见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大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难点: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大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微小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带给他们的感悟。
2. 讲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教材中的例文,讲解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大道理。
3. 例题讲解:给学生发放例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完成这篇作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写作,尝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指导。
6. 板书设计:板书上写明“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六、作业设计1. 完成一篇以“以小见大”为主题的作文。
答案:例如,《一次借书的经历》这篇作文,通过描述一次借书过程中的小插曲,反映出诚信的重要性。
2. 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微小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带给他们的感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文章,进行欣赏和分析,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八、教学内容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作文怎么以小见大 高分作文的写作攻略
作文怎么以小见大高分作文的写作攻略技巧一: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以小见大先要着眼于小材料,在审准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
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写作主题的,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没有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又能进行具体描述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小动作等写作素材。
技巧二:立意从小角度切入有的同学写作时立意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
以小见大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小,内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写得明确深刻,内容充实。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所选材料中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从而让其闪烁异彩。
技巧三:强化细节,传神描写,小中见情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细节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题。
我们不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职业、性格、心理等。
平时留意身边的生活变化,考场上才能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如实地多角度展现人们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
技巧四:由点到面,篇末点题,小中见理从点到面,就是对所写的点滴小事,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力求透过具体而微的细节,看到事件所体现的本质,从而给所写的小事一个归属。
比如从路人乱扔垃圾想到“陋习难改,环保之路漫长”,从餐桌上的浪费想到资源枯竭、改变消费观念,从登山的经历想到成功离不开坚毅、不怕慢就怕站的哲理等等。
技巧五:运用对比,挖掘深意,小中见德感动,有时并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舍生忘死,也许一个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的生活画面就够了。
以小见大,就是要用小事展现生活中的美好、善良与美德,并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邻里之间、亲友之间互相帮助、彼此牵挂的美德不就是由芝麻大的小事和画面来连缀的吗?。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一、什么是“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写一个小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或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深刻的本质,给人以启迪。
二、“以小见大”的作用1、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2、使人物的某种特点更具体,使文章的主题得以体现。
3、达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文章不必长篇幅罗列太多素材,即可使读者有所启发。
三、如何以小见大1、以“小”见“情”用小的细节来表现深厚的感情,小的细节可以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一个真挚的眼神、一句很普通的话语、一件平凡的小事......例:母亲曾在洗车场工作,无锡的冬天有点寒,可母亲就是小气那一双手套的钱,导致自己双手冻伤,以致溃烂,我无法言表那时的心情,伤心、难过、自责、懊悔……也许这一切的词都形容不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因此常常哽咽,甚至双眼湿润、模糊,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心中的情感。
解析:寒冬里,即使母亲的双手冻伤,也舍不得买手套的钱。
事情虽小,但能够感受到母亲对我浓烈、无私的爱。
2、以“小”见“情”用小的细节来表现高尚的品德,从日常生活小事、细节中感受到美德的魅力。
例: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解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两人会谦让。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背老人过去。
这两个细节表现了山里人的高尚品德。
3、以“小”见“理”有些事情看似不大。
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小细节来表现深刻的道理,使人有所感悟。
例:我常常想。
生命是什么呢?夜晚,一只飞蛾不停地在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上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解析:作者用飞蛾在生命受到威胁时鼓动双翅的细节来表现生命的力量,于小细节中折射出深刻的道理。
【作文技巧】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作文技巧】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什幺,有哪些写作技巧,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小事见大的作文素材
1、选择生活时间,借以凸显人物情感。
台湾作家张晓枫《买橘子的两种方法》就是以小事见大的一种典范。
文中说到,同是买橘子,作者买回的是带枝叶的橘子,而公公买回家的却是光溜溜的橘子。
在寻常事件,作者却看到公公朴实而真诚地人格:“公公那一代却是从贫困边缘挣扎出来的,对他来说,如果避开枝叶就可以为家人争取到多一枚橘子,实在是开心之极的事。
他把这‘买橘秘笈’传授给我,其实是好意地暗示我以持家之道。
公公平时待人很宽厚,他在小处扣省,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
”而我最终是“悄悄地把自己买的带叶橘子拎进自己的卧房”。
“我”的举动,“我”的
宽容,来自善解人意,然而善解人意则是由于“我”善于换位思考。
2、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评价屈原的《离骚》:“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其意思是,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他的旨趣却是极大的。
简而言之,以小物见大,指的是通过对小小物体的描述,看到人生的哲理。
刘燕敏的《一棵核桃树》中说自家荒芜的菜地里突然长了棵树,儿子根据爷爷家是枣树,猜测自己家的也是枣树;农校的朋友,审视之后说是李子树;乡下来的父亲,自信地说是樱桃树。
而最终却是一棵核桃树。
记叙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指导
“大”:抒发人间真情--父子情深
捕捉细小情节
“小”
• 聚焦凡人小事 • 观察自然景象 • 捕捉细小情节
“大”
关注社会 感悟人生 诉说真情
小题 大主题
• 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 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 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 特征的。即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 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 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小结:如何“小中见大”
• 围绕中心选材 • 抓住线索 • 去粗取精 • 抓住细节
寄语
• 写小不写大 • 写近不写远 • 写实不写虚
多观察 勤思考 善联想
实战演练 请同学们写一篇用一件 事表现家庭亲情的文章。 注意捕捉细小情节,做到 小中见大。题目自拟,
600字左右
岁月流逝,祖母年纪渐渐大了,但仍然和以前一样搂着我看妈妈削苹果,妈妈依旧用她
那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艺术品”。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她亲手 削出的大苹果。品着那甜甜的苹果,我时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够这样为祖母或妈妈削一次苹 果,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那年深秋,祖母病了,昏迷了好几天。我依稀记得她那慈祥的容貌和那被疾病折磨的身
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
一滴水中蕴藏着大海的汹涌澎 湃,博大深沉;一滴水中昭示着 大海的欢乐与苦难,过程与结果。
平凡蕴藏伟大; 细节缔造永恒。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 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 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 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 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 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 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知怎的,晶晶好几次闯入我的梦乡,与我并排坐着,一手拿着 书,一手握着笔,跟我一起思考问题。我好像也变成了蜡烛女孩,准备 去照亮别人……
【品味】 小作者不但善于观察,而且勤于思考,“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
的小事物,但小作者根据蜡烛为了小主人复习功课而燃烧了自己这一现 象巧妙地赋予了较深的含义,表达了“我也要像蜡烛一样去照亮别 人”这一主题,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在行文过程中,小作者还采用了层层铺垫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小作 者深深地爱着她的蜡制“小女孩”,第一,这是爸爸送给她的。第二, 因为它的形象可爱。在文中的第二段对她的形象作了较为生动的描绘。 小作者后来给她取名为晶晶,足见对她的喜爱之情。这一切都为后来的 不忍心点燃而又不得不点燃作了铺垫。
佳作二
心灵的震憾
佳作示范
佳作一
我忘不了的“小女孩”
张彤
这个“小女孩”已经离开我快一年了。但是,每当我想起她,总觉
得她还在我的眼前。
这是一个蜡制的小女孩,是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她,大大的眼
睛,圆圆的脸蛋,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握着笔,似
乎正在思考什么问题。正是这个小女孩让我爱不释手。
从此以后,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她。我还给她起了一
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
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 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 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这 篇文章里的“小”是指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爬下悬崖, 而“大”是指作者“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 不要想着远在 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 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作者正是从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 为一笔终生的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 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黄凯彬
在记忆的长河中,有许多令我回味的往事,那开心的笑,伤心的
泪,还有我调皮的时候被爸爸修理的情景,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然
而,在这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中,唯有一件事让我怀念至今,久久无法
忘怀!
2009年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各地纷纷举行了捐
款活动,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我县也不例外。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应用指导 趣味故事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 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 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妈 妈刷碗,碗打了,客厅里父子在谈论) 思路点拨
这则小故事虽小,实则通过一个形象的故事道出了这么一个主题: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启发:“儿子”善于观察和总结经验,而 这也正是他能够以小见大的明证。 训练题目
习吧,明天还要考试呢!”我忙擦干了泪水,复习起来。
时间不早了,再看看我的晶晶,她不见了,桌子上只剩下了一滩蜡 烛油。渐渐地,光明消失了。我难过极了,跑到窗前,泪水再一次涌出 了眼眶。我想,此时晶晶大概已经飞到天堂上去了,变成了一颗亮晶晶 的星星。
晚风吹来,送来一丝丝的凉意。风啊,你快快吹吧,把我的心里话 带给晶晶。
那是一个星期天上午,伴随着《爱的奉献》这首歌曲,捐款仪式在
公园里展开了。捐款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我也在其中。我望了望那衣衫
褴褛的人群,突然发现一个人显得特别显眼——校门口捡破烂的老头!
我不禁笑了起来,想道:这老头真是有毛病,跑来这儿凑热闹,他不会
是看这里人多,破烂捡得多一点吧!哈哈!然而,我错了——那老头慢
为了更好的理解“以小见大”的手法,下面就结合实例说一下。
请看下例
走一小步,再走一小步 佚名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 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 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 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 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 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 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 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 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 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 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
终于可以跳了,只见老师一上来就把高度定成80厘米。我们班几个 体育成绩好的同学轻松地跳了过去。一时间我身上直冒冷汗,真怕在新 加坡同学面前出丑,一上来就被刷下去。蔡一平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 他跑到我身边为我喊“加油”。听到加油声,我似乎有了信心,纵身一 跃,竟然跳过去了。
最后,“以小见大”的手法是从所选材料跟表现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来 说的,在具体写作时,还要结合记叙文的其他写作手法,比如对比手 法、反衬手法、欲扬先抑手法以及人物描写方法等。
生活中处处有美,“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粒看世界”“半瓣花上 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精心选择,许多生活小 事都能得到深刻思想,写出新意,也都可以像金子一样闪着耀眼的光 芒,照亮读者眼睛和心灵。
一听有好吃的,我便兴奋得再也坐不住了,东找找,西翻翻,终于 在冰箱中找到了我垂涎已久的栗子。我赶快拈起一颗,直往嘴里塞,妈妈 喊道:“别吃!还没煮熟呢!瞧你,馋成这个样子。”说着,便放到高压锅 内煮了起来。
当我复习完毕,栗子熟了,没等妈妈把栗子倒入凉水中,我便抢了 一个。
“哇——”栗子太烫了,我连忙把它扔掉。妈妈见了,责怪 道:“瞧你,这么不小心,还是我来剥吧。”
于是,我一边跟妈妈讲着班里的新鲜事,一边吃着妈妈剥的栗 子。十几分钟过去,我已是半饱,栗子也只剩下四颗了。我忽然想起妈妈 从一开始到现在还没尝过一颗栗子呢。刹时,内疚感油然而生。我再也 吃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妈,我吃饱了,你吃吧!”
匆匆地洗完了澡,正想上床睡觉,突然见到那四颗栗子端端正正 地在我的床头柜上。
没有多么华丽的衣裳,没有多么豪华的住宅,就凭一颗朴质善良的 心,打动了我小小的心灵。我将会把这心灵震撼的一瞬间,永远珍藏在 我的脑海中,永远永远……
【品味】 汶川地震发生后,捐款是我们见得最多、最平常的一种社会现象。
小作者见到的也是“捐款队伍拍成了长龙”,但小作者有一双善于观察 的眼睛,他发现了“校门口捡破烂的老头”,经过对“老头”的神情、 动作行为的细致观察,小作者在这个身份卑微的“老人”身上看到 了“大爱”,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看到了一颗朴质善良的心。
退,“我不要烧死她,我不要烧死她!就不!”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
转,滴在晶晶身上。妈妈说:“傻孩子,不复习功课怎么行,明天你还
得考试呢?”我只好放下了晶晶。
爸爸划亮了火柴,把火点在晶晶身上那根绳上,屋子里亮了起来。
我看着晶晶,她还是那副天真的样子,只是她的笑容渐渐地模糊起来
了。我的眼泪不住地滚落下来。晶晶好像有点急了,好像在说:“快复
慢走到捐款箱前,神情凝重地望了望显示在荧幕上的一幅幅灾区的图
片,眼里闪出了泪花。他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黑袋子,里面装的竟然是
一面五星红旗!他打开被红旗包裹着的鲜艳的两百元,慢慢地放入捐款 箱,嘴里还念着:灾区有困难,我也要献爱心;灾区有困难,我也要献 爱心……此刻,我小小的心灵被震撼了!
我不明白,是什么力量让老人(我现在不得不用老人称呼他了)去 做成如此伟大的事情;我不明白,一位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老人去哪里凑 来的两百元钱;我不明白,这位老人的精神竟是如此地伟大,来奉献他 的大爱!我想,这应该是老人这一生做的最伟大的事情了吧!
以小见大 训练要点
一、了解“以小见大”的内涵。 二、理解怎样做到“以小见大”。 三、能够把“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四、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方程式解说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什么是“以小见大”呢?“小”就是小题材,“大”就是小题材背后蕴藏 的“大主题”,“以小见大”手法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可以 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也可 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颗小花小草,还可以是一个平凡人 物……“大主题”可以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一 份真挚而深刻的情感……这种手法具体说来,就是选取细微的具有鲜明 个性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突出地揭示社会生活中某 一方面的深刻本质,给人认识、教育、启迪或趣味。它能够把具体而微 与抽象相连,从小题材中见出大主题。“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一点观全 面,从不全到全,给写作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便于提 炼主题,使主题更鲜明集中,更具震撼力。很多知名作品都运用到 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例如我们学过的《游子吟》就是运用了这种手 法,从母亲为临行孩子缝衣的小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 “以小见大”是一种写作手法,具体到学生,它也就是一种写作能力 了,那么怎么培养“以小见大”的写作能力呢? 首先,要关注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 惯。生活中,很多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留心
为了烘托老人崇高的灵魂,小作者还成功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 法和生动形象的肖像、动作、心理描写方法,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 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