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案标题:平行线的判定教案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使用不同方法判定平行线。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的课件或教材。
2. 平行线判定的示意图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并复习平行线的定义。
2. 提问:如何判断两条线段是平行的?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且任意一条直线与平行线的交线与另一条平行线的交线平行。
2. 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 判定法一:同位角相等法。
当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割时,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b. 判定法二:内错角相等法。
当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割时,内错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c. 判定法三:平行线定理。
若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且同侧内角或同侧外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三、示例演练(20分钟)1.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不同判定方法的应用。
2. 以具体的例题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判定方法判断线段是否平行。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2. 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更多关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归纳不同的平行线判定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示例演练和练习题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判定方法判断线段是否平行。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对顶角相等以及平行线的特性,为解决与平行线相关的几何问题打下基础。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升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平行线判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平行线的基本特性。
2.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其判定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黑板、白板、书籍、平行尺、草纸、教学案例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平行线”有什么了解?该如何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2. 出示两条线段 AB 和 CD,让学生观察并比较。
引导学生表示平行的概念。
3.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两条线段平行的条件,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对顶角相等等。
Step 2 学习平行线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绘制两条平行线,引导学生观察同位角的性质和关系,并通过示例教案演示同位角相等的判定方法。
2. 内错角互补:绘制两条交叉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内错角的性质和关系,并通过示例教案演示内错角互补的判定方法。
3. 对顶角相等:绘制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交叉线,引导学生观察对顶角的性质和关系,并通过示例教案演示对顶角相等的判定方法。
4. 引导学生总结并记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Step 3 拓展知识与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已知直线 AB 和直线 CD,点 P 为两直线之间的一个点,如何判定直线 PA 和直线 PB 是否平行?2. 给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Step 4 总结归纳1.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教师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判定平行线的要点和方法。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定理和性质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性质和定理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教科书、教学PPT。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直尺。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平行线?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通过让学生讨论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
步骤二:引入判定平行线的定理和性质(10分钟)1.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引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
2.第一种判断方法是“同位角相等定理”,通过同位角相等来判定直线是否平行。
3.第二种判断方法是“内错角相等定理”,通过内错角相等来判定直线是否平行。
4.第三种判断方法是“平行线的性质”,通过直线和平行线之间的性质来判定直线是否平行。
步骤三:举例演练(3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演示和讲解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课堂练习。
步骤四:学习体会(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能够独立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课堂作业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堂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同位角相等定理- 内错角相等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定理和性质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应该在下节课中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师法师,轻松搞定平行线的讲解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师法师,轻松搞定平行线的讲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实际应用;(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观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法(1)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适当抽象化方法:强调概念的本质和内涵;(3)实践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例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以下问题开展导入:平面中,一条直线为什么不能有一个以上的平行线?2.讲解(1)基本定义和性质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在平面内无限延长,它们的交点是无限远,那么这两条线就是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始终相等,并且不存在交点。
(2)判定方法(A)同位角判定法:在同一直线上有两个与另外一条直线相交的直线,如果同侧内角或同侧外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B)平行线判定法:两条直线的任意两个内角的和为180度即为平行线。
(3)实际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经常出现在建筑、道路等方面,例如建筑中的梁柱、尺、竖直线、地下管道、电缆等。
因此,学生能够将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实际中通过计算距离、建构图形等方式比较容易判定平行线。
3.实践让学生做以下实践例题,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例题】如图,已知AB平行COR,OB与CD垂直,求∠AOB和∠COD的大关系。
(1)根据AB平行COR,可以得到∠AOB+∠BOC=180度,因此∠AOB和∠COD的和为180度;(2)根据OB与CD垂直得到∠AOC=90度,因此∠COD-∠AOB=90度;(3)将第(1)步的结果带入第(2)步的公式中,得到∠COD=135度,∠AOB=45度;(4)∠COD大于∠AOB,因此答案为:∠COD>∠AOB。
四、总结通过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平行线的基本定义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观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
2. 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拓展延伸:探讨平行线的其他判定方法。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本节课结束后,学生能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评价方法:(1)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判断其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1)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思考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参与度: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寻找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3)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7.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7.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使其能够从图形中抽象出几何关系,形成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推理证明;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和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总之,在《7.3平行线的判定》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几何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7.3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始终不会相交的情况?”(如铁轨、操场跑道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初中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学校数学教案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及运用其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二〕整体感知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以模型演示,引导同学观看,、分析、总结,讲授新知,以变式训练稳固新知,在整节课中,较充分地表达了规律推理.〔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请同学们推断以下语句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出示投影〕.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平行线.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3.假如直线、都和平行,那么、就平行.同学活动:同学口答上述三个问题.【教法说明】通过三个推断题,使同学回忆上节所学学问,第1题在于强化平行线定义的前提条件“在同一平面内〞,第2题不仅回忆平行公理,同时使同学生疏学习几何,语言肯定要精确、标准,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就有不同的结论,第3题复习稳固平行公理推论的同时提示同学,它也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师:测得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中的一个是直角,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吗依据什么同学:能判定垂直,依据垂直的定义.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有方法测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如何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老师在同学思考未得结论的状况下,指出不能直接利用手行线的定义来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需找其他可以测定的方法,有什么方法呢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在前面复习平行公理推论的状况下,有的同学会提出,再作一条直线,让。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了解平行线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演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3)同旁内角互补。
3.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2)平行线上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平行线上的内角和为180°。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与证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概念。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演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与点评,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5.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动态演示,增强学生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理解;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几何画板软件;3. 练习题;4. 学生分组。
八、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掌握程度;3. 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2.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1. 引入平行线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平行线的特征;2.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引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三、运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1.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平行线的问题;四、巩固练习1.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给予学生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强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
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实例图形;3. 练习题。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3. 设计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平行线的判定:利用同位角相等1.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同位角的定义;2. 讲解同位角相等是平行线的判定条件之一;3. 引导学生运用同位角相等的方法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
七、平行线的判定:利用内错角相等1. 介绍内错角的定义,并通过图形演示内错角的特点;2. 讲解内错角相等也是平行线的判定条件之一;3. 让学生练习运用内错角相等的方法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
八、平行线的判定:利用同旁内角互补1. 解释同旁内角互补的概念,并展示图形为例;2. 说明同旁内角互补也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之一;3.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运用同旁内角互补判断直线平行的技巧。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位角相等。
(2)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内错角相等。
(3)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旁内角互补。
(4)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3.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对平行线的认识。
2. 讲解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技巧。
4.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规律。
5.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平行线判定教案
平行线判定教案
重要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线。
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给定条件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教学步骤:
1. 引入概念:首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平行线,即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线。
可通过绘制图形展示给学生。
2. 提供判断平行线的条件:告诉学生判断平行线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两条线的斜率相等。
3. 讲解斜率:回顾一下斜率的概念,即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除以水平距离。
4. 给出示例问题:提供几组直线的方程或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5. 指导学生计算斜率:指导学生计算每条直线的斜率,然后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6.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并自己计算斜率来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7. 总结:总结斜率相等是判断直线是否平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并鼓励学生通过练习来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
扩展练习:
1. 提供更多的直线方程或图形,让学生自己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2. 让学生创造自己的问题,并通过计算斜率来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如:是否可能有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具有相等的斜率?解释原因。
最新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8篇)
最新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8篇)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对于平行线的判定(2)的引入,在上课时平行线判定(1)的基础上,导入得当,衔接自然,达到预期设想目标。
2、把本课时一分为二,重点在于对例2的讲解上,添加辅助线的.导入也十分顺畅,学生掌握较好。
3、对于少部分同学同位角、内错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还不是很清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复习课是在学习这两部分知识之后,针对学生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区别上以及几何简单推理表述上仍存在困惑,而精心设计了这一节课的导学案。
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并且会运用它们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简单的几何推理过程的书写。
2、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安排的是自主学习部分,以填空的形式。
再次让学生认清“角的数量关系”与“线平行”相互转化的几何思想,进一步明确由“角数量关系”得到“线平行”要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线平行”得到“角数量关系”要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者在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
接着安排的是巩固提高练习。
在学生明确判定和性质内容和区别之后,让学生试着书写几何推理过程。
该部分的题难度逐步提升,并且设计了一题多解的类型,开动学生脑筋,激发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能够灵活地将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简单的转化。
再者安排了提高练习,目的是照顾中等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也有一定的提高。
最后是测评反馈,目的是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1、导学案内容设计上,测评反馈较简单,起不到测评效果;3、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讨论,讨论的作用起不到;4、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上不到位;5、驾驭课堂能力差,学生学习热情不能很好地调动;6、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教学心理紧张。
平行线的判定 公开课获奖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7.3平行线的判定1.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定理;(重点)2.了解证明的一般步骤.(重点)一、情境导入我们知道,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同样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如图为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再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示意图.由于折射率相同,因此有∠1=∠4,∠2=∠3,那么你能说明光线c与d平行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的判定【类型一】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如图,直线l1、l2、l3、l4两两相交,且∠1=∠2=∠3.求证:l1∥l2,l3∥l4.解析:∠1和∠2是直线l1、l2被直线l3所截得的同位角,∠2和∠3是直线l3、l4被直线l2所截得的同位角,所以由∠1=∠2可以判定l1∥l2,由∠2=∠3可以判定l3∥l4.证明:∵∠1=∠2(已知),∴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已知),∴l3∥l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进行推理证明的关键是分清同位角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类型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如图,已知AB,CD与直线EF分别相交于点B,C,且∠ABE=∠DCF.求证:AB∥CD.解析:由等角的补角相等可知∠ABC=∠BCD.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即可得到结论.证明:因为∠ABC+∠ABE=∠DCB+∠DCF=180°(邻补角的定义),∠ABE=∠DCF(已知),所以∠ABC=∠DCB(等角的补角相等),所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主要是指出图形中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角,观察是否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或由角的数量关系推得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类型三】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如图,直线AE ,CD 相交于点O ,如果∠A=110°,∠1=70°,就可以说明AB∥CD,这是为什么?解析:由题意可知∠1=∠AOD =70°,又因为∠A =110°,所以∠A +∠AOD =180°,故AB∥CD.解:因为∠1=∠AOD(对顶角相等),∠1=70°,所以∠AOD=70°.又因为∠A=110°,所以∠A +∠AOD=180°(等式的性质),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1)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到“形”的判定.要判定两直线平行,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若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2)若题中的结论能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中的一个方法说明两直线平行时,一般都要通过结合对顶角、互补角等知识来说明.探究点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已知DE ,BF 分别平分∠ADC 和∠ABC,∠1=∠2,∠ADC =∠ABC,因此可推出图中哪些线段平行?为什么?解析:结合图形以及已知条件,能证明DE∥BF ,DF ∥BE 和AD∥BC. 解:DE∥BF,DF ∥BE ,AD ∥BC.理由如下:(1)DE∥BF.∵∠1=∠2(已知),∴DE ∥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F∥BE.∵DE 平分∠ADC,BF 平分∠ABC(已知),∴∠3=12∠ADC ,∠2=12∠ABC(角平分线定义).∵∠ADC=∠ABC(已知),∴∠2=∠3(等量代换).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DF ∥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BC.由(2)知∠3=∠1,又∵DE 平分∠ADC(已知),∴∠ADE =∠3(角平分线定义),∠ADE =∠1(等量代换).∴∠A=180°-∠ADE-∠1=180°-2∠ADE=180°-∠ADC =180°-∠ABC(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及等量代换),即∠A+∠ABC=180°,∴AD ∥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解此类题应首先结合图形猜测结论,然后证明.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一般先找它们的截线,再求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来说明两直线平行.若没有公共截线,则需作出两直线的截线辅助证明.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本节课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4.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一、情境导入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你能通过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吗?你知道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多少呢?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知道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正比例函数y =(m -4)m 2-15的表达式.解析:本题是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确定表达式的,即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这种类型简称为定义式.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m 2-15=1且m -4≠0,∴m =-4,∴y =-8x.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表达式: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 探究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一】 根据给定的点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先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因为它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所以当x =0时,y =5;当x =2时,y =-5.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关于k 、b 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出待定系数k 和b 的值,再代回原设即可.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根据题意得,∴⎩⎪⎨⎪⎧5=b ,-5=2k +b.解得⎩⎪⎨⎪⎧k =-5,b =5.∴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5x +5. 方法总结:“两点式”是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基本题型.二次函数y =kx +b 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 、b ,因而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才能确定函数的关系式.【类型二】 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为A(4,3),B 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且OA =2OB.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根据A(4,3)可以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A 的长,从而可以求出点B 的坐标,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k 1x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k 2x +b.∵点A(4,3)是它们的交点,∴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3=4k 1,3=4k 2+b.∴k 1=34,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34x.∵OA =32+42=5,且OA =2OB ,∴OB =52.∵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B 点的坐标为(0,-52).又∵点B 在一次函数y 2=k 2x +b 的图象上,∴-52=b ,代入3=4k 2+b 中,得k 2=118.∴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18x -52.方法总结: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 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元)与数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售价由8+0.4依次向下扩大到2倍、3倍、…… 解:由表中信息,得y =(8+0.4)x =8.4x ,即售价y 与数量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8.4x.当x =2.5时,y =8.4×2.5=21.所以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是21元.方法总结:解此类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变化关系,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作答.三、板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正比例函数y =kx (k≠0)一次函数y =kx +b (k≠0)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2.2 平方根 第1课时 算术平方根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2.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难点)一、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做过:由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得到一个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那么有a 2=2,a =________,2是有理数,而a 是无理数.在前面我们学过若x 2=a ,则a 叫做x 的平方,反过来x 叫做a 的什么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4;(2)214;(3)0.36;(4)412-402.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要找到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即可.解:(1)∵82=64,∴64的算术平方根是8;(2)∵(32)2=94=214,∴214的算术平方根是32;(3)∵0.62=0.36,∴0.36的算术平方根是0.6;(4)∵412-402=81,又92=81,∴81=9,而32=9,∴412-402的算术平方根是3.方法总结:(1)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时,首先要弄清是求哪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分清求81与81的算术平方根的不同意义,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2)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常借助平方运算,因此熟记常用平方数对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十分有用.【类型二】 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值3+a 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a 的值.解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3+a 的值,再求a.解:因为52=25,所以25的算术平方根是5,即3+a =25,所以a =22. 方法总结:已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可以根据平方运算来解题.探究点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类型一】解析:首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开方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解:49+9+16-225=7+5-15=-3.方法总结:解题时容易出现如9+16=9+16的错误.【类型二】已知x 3(y -2)2=0,求x -y 的值.解析:算术平方根和完全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 2≥0,由几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可得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由此可求出x 和y 的值,进而求得答案.解:由题意可得x -1=0,y -2=0,所以x =1,y =2.所以x -y =1-2=-1. 方法总结:算术平方根、绝对值和完全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0,a 2≥0,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各数均为0.三、板书设计算术平方根⎩⎨⎧概念: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性质:双重非负性⎩⎨⎧a≥0,a ≥0让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一、情境导入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你能通过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你知道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多少呢?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知道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正比例函数y=(m-4)m2-15的表达式.解析:本题是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确定表达式的,即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这种类型简称为定义式.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m2-15=1且m-4≠0,∴m=-4,∴y=-8x.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表达式: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探究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一】根据给定的点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先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因为它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所以当x=0时,y=5;当x=2时,y=-5.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关于k、b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出待定系数k和b的值,再代回原设即可.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根据题意得,∴⎩⎪⎨⎪⎧5=b ,-5=2k +b.解得⎩⎪⎨⎪⎧k =-5,b =5.∴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5x +5. 方法总结:“两点式”是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基本题型.二次函数y =kx +b 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 、b ,因而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才能确定函数的关系式.【类型二】 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为A(4,3),B 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且OA =2OB.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根据A(4,3)可以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A 的长,从而可以求出点B 的坐标,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k 1x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k 2x +b.∵点A(4,3)是它们的交点,∴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3=4k 1,3=4k 2+b.∴k 1=34,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34x.∵OA =32+42=5,且OA =2OB ,∴OB =52.∵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B 点的坐标为(0,-52).又∵点B 在一次函数y 2=k 2x +b 的图象上,∴-52=b ,代入3=4k 2+b 中,得k 2=118.∴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18x -52.方法总结: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 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元)与数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售价由8+0.4依次向下扩大到2倍、3倍、…… 解:由表中信息,得y =(8+0.4)x =8.4x ,即售价y 与数量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8.4x.当x =2.5时,y =8.4×2.5=21.所以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是21元.方法总结:解此类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变化关系,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作答.三、板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正比例函数y =kx (k≠0)一次函数y =kx +b (k≠0)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了解平行线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2)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黑板、粉笔;(2)多媒体教学设备;(3)几何模型、图纸等。
2. 学具准备:(1)直尺;(2)圆规;(3)三角板;(4)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2)提问: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线有哪些特点?2. 探索平行线的定义(2)教师讲解并板书平行线的定义。
3. 判定平行线(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教师讲解并板书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教师讲解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
5.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理解;(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思考;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理解,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理解。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判定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运用所学方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判断过程,讨论如何正确运用判定方法。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判断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判断平行线时的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判断他们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能否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分享。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家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以提高他们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2. 学会使用工具(如直尺、三角板)和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3. 能够应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平行线判断。
教学准备:1. 直尺;2. 三角板;3. 教学PPT或黑板;4.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2. 提问:什么是平行线?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 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三角板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 同位角相等;b. 内错角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 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正确判断平行线。
四、应用拓展(5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题过程,分享心得。
2. 强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拓展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行线的例子?”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平行线例子,如操场上的跑道、教室里的书桌线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在生活中的规律和美感。
七、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如建筑设计中的平行线应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并应用平行线判定方法解决问题;3. 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学会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方法判定平行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2)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3)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直线模型;3. 量角器;4. 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直线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直线上的角,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判断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直线和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情况;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邀请数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理解;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案标题:平行线的判定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
2. 学生能够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判断。
3. 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和问题解决,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2.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和练习题,以及实际生活中与平行线相关的例子或图片。
3.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以及尺子和直尺。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平行线的概念,例如: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永远相等的线称为平行线。
- 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平行线相关的例子或图片,如铁轨、公路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分析并解释平行线的特点,如不相交、不相交延长线也不相交等。
- 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 垂直判定法:若两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b. 同位角判定法:若两直线被一条与它们交错的直线所切,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c. 同旁内角判定法:若两条直线被一条平行于它们的直线所切,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d. 对顶角判定法:若两线段相互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 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以加深学生对判定方法的理解。
3. 实践活动(20分钟)- 分发练习题和纸笔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应用所学的判定方法。
- 提供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判断图中的线是否平行。
- 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及验证判定方法的正确性。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与学生一起总结判定方法,强调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多边形是否有平行线,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寻找更多与平行线相关的例子,并编写简单的教案来教授他人。
5. 课堂小结(5分钟)- 随机抽查学生,让他们回答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
- 强调平行线判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和思考。
教学延伸:1. 请学生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彼此的思路和方法。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2. 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3.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直尺、圆规、白板、PPT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如教室里的黑板、马路上的标线等;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平行线的特点;3. 提问:什么是平行线?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 同位角相等;b. 内错角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4. 举例说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三、动手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画出两条平行线;2. 让学生互相检查作的图是否符合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3. 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作出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2. 提问: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通过讲解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平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条马路,使得两端的交通信号灯距离相等?2. 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3.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
(1)说出平行线的定义:不相交的两条线是平行线
(2)说出下列几何图形中那些是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
二、新课讲授
1、引入
观察下面两组线,你能说出他们是否平行吗?
(1)(2)
平行线的定义是:不相交的两条线是平行线,但由于两条线相交的地方远,很多时候我们眼睛无法判别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所以今天要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引出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2
也就是说,;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反过来就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说一说:如图:(1)如果∠1= ∠2,a//b吗?
为什么?
答:a//b.
因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由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那么,可
否利用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
判定方法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例题
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
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
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吗?为
什么?
分析:这两条直线平行吗?推理过程是难点
是平行的
为什么平行:因为∠1、∠2是同位角,并且∠1=∠2
为什么∠1=∠2,因为他们都等于90度
为什么他们都等于90度: 因为a垂直于 b, a垂直于 c
(书写过程)
三、练习
如图,量得∠1=80°,∠2=100°,可以判定AB∥CD,它的根据是什么?(生做完后教师讲解)
四、总结总结: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五、作业(1)课本P15 第4题(2)课时作业本相应习题
六、
板书
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