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比较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比较探究

发表时间:2018-12-29T09:42:30.8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作者:刘硕

[导读] 二者形成一种新型“天井式”民居。由于用地紧张,院落改造为狭长的天井,这便是天井的由来。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353

摘要:天井式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骄傲,它的精神是我们现代建筑应该追求的。本文从居住空间着手,以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为研究基础,对二者居住空间中的“天井”形态进行深入比较探究,通过不同地域、文化、功能等差异,探讨民居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深刻体会中西方古人的环境观与智慧。

关键词:徽州民居;古罗马民居;天井

一、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发展概况

追溯徽州民居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历史上该地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背景因素。徽州民居根据当地降雨量大和用地紧张的具体条件,既保留了“楼居式”的特征又加以调整,融合北方的院落式建筑和丘陵地带湿热气候的楼居式干栏木楼建筑,二者形成一种新型“天井式”民居。由于用地紧张,院落改造为狭长的天井,这便是天井的由来。

关于古罗马民居建筑,只能透过《建筑十书》以及庞贝、赫库兰尼姆遗址来了解建筑形式与生活状况,早期融合古希腊的古罗马民居充分尊重古希腊文化,建筑多为单层,外部开窗较小,且早期的房子只有一套房间。结合伊特鲁里亚文化同样创造出了有心中庭空间住宅。可以看出,这种有心空间的开口逐渐向内缩小,形成“天井”,这与古罗马长期对外战争所形成的自我保护心理相符。

二、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天井”设计异同

1、文化背景

我们从徽州民居“天井”这个“元素”可以了解到徽州人的“家”,是离不开“天”的,这就是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有天井,从而使“天人合一”走进了千家万户。徽州民居以天井为一个最小的建筑单元,聚合成一个大的家族,反映了徽州人讲究聚族而居。徽州人利用地形地势,以及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建造了独具艺术特色的民居风格。加上儒家思想与程朱理学的渗入,以“天井”为中心的规划布局则充分反映了古人思想与伦理纲常,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尊卑、长幼的封建制度,是制度与文化思想高度结合的完整统一,是徽州地区的文化与空间形态代表。

与东方不同的是,西方人的宇宙观以及哲学思维认为人是与自然对立的。古罗马人在扩展领土的时候将城设在中间,也是一种围合的心态。在西方居住空间演变到古罗马时期时,住宅中往往多出了围合空间供人娱乐休息这种“天井”空间形态反映了古罗马人在处理家庭人员及居住理念中的包容心理,即以“家”为中心的血缘纽带、以“天井”为中心的氛围聚集。

2、空间组合形式

天井的存在,使徽州民居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体现着建筑的有机性。徽州民居可以多方向地、灵活地生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建筑沿轴向前后生长,即一进——二进——三进,每长一进只需设置一个横向天井;建筑垂直向上生长,即一层——二层——三层,限于结构材料最高到三层。叠加的楼层与地层只需在平面坐标上以天井贯通。建筑像这样生长、加接,可以改变入口方向,同时也适应变化着的需要,由此,徽州民居具备了有机生长的特点。

古罗马民居的天井平面形态在外观的形状看同江南民居大致相当,但就前期的基本形态来看,都是以“回”字型为基本型,逐渐发展、壮大。“回”字型是早期希腊式的民居形态。自古罗马征服希腊并开疆拓土后,古罗马人口增长,对外贸易繁荣,国内商业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居住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所以又发展出了“日”型平面与“不规则几何”型平面等多种方式。

3、形态功能作用

天井显示了建筑物对外封闭而对内开放的功能要求。在采光方面,徽州地区人口密集,建筑对私密性要求极高,对外开窗十分有限,所以一方天井成为了整个建筑唯一的采光口。来自天井的天然光线把人们的视线从琐碎的家庭杂物中引向外部庭院的景物,增加了绿化在天井中的美感。在通风方面,“天井”结构也很好的解决了当地夏季炎热、阴雨潮湿的气候问题。“天井”空间则像烟筒一样将风向上吸引,使得在烈烈夏日中保持着宜人的气候微环境。在排水方面,天井作为重要的取水,存水,排水的设施,与地面水槽、街道排水通道相互连接,利用屋顶坡面、地域的走势,根据坡向形成落差,最终将多余的水流排出,极具生态价值。

古罗马住宅关于“天井”的采光与通风关系与江南民居的效果是一致的。古罗马地处地中海沿岸,夏季多雨、潮湿,从建筑顶部可以看到,古罗马的天井收口较小,这样能更有力的将室内的潮气吸出室外,随时保持室内的空间环境。古罗马天井空间同样具有排水与遮阳的效果,与徽州一样,古罗马天井内的水池就是为收集雨水而建造的,在考古发掘中,并没有发现专门取水的水井,可见,水源的大多来源源自与此,通过坡屋顶的水管设施汇流,最终落入水池中,这一点同江南民居的排水方法是一致的。

三、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天井”形态对现代环境设计的启迪与思考

无论徽州还是古罗马,天井形态在古代社会是一种“原生态”的建筑活动。在空间造型方面,天井空间对内具有天然的心理屏障,对外也是一个良好的抵御外侵的建造手法,同时通过借景等手段使得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在当今建筑高层与超高层越来越多、技术进步、材料提升的今天,这是理应更多考虑的问题。在空间能耗方面,天井的设计是一种绿色设计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观,这种“绿色”的天井空间,健康舒适、节约能耗、保护生态,所以应当像古人那样,在设计的开始,就将保护环境视为设计的初始思路。建筑节能在未来人口越来越多的社会背景下注定是设计的出路,这一点,天井空间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优秀的空间参考和形态支持。在空间循环方面,一方天井,不需要中央空调或换气扇等机械手段,使空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居住的人也会因空间的循环往复而变的不再沉闷,舒缓着人的心境,这也是体现天井空间生态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在使用的那一刻起,就会开始出现矛盾,它要面对居住者的变化发展。

这就要求建筑具备一定的有机生长能力,以及时地采用改建扩建、重新分割等手段,使建筑延续生命。这对当今的建筑设计是有很大启迪的,如果充分认识建筑的有机生长能力可以应对其使用功能的变化,就可以避免过多没有必要的拆迁,能使建筑充分发挥价值,避免人力物力及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传统徽州民居和古罗马民居一般都能保存百年甚至数百年。这些民居能够经历这么长时期的使用,而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