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比较探究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天井与院落关系之初探
中國傳統民居中的天井與院落關係之初探學生:9633725王俊凱指導:楊裕富博士前言天井與院落皆為中國民居宅住的中樞,也是吐故納新的空間。
但天井與院落的不同之處,除了在尺度上較不受限,院落大多大於天井;而天井往往受室內空間的制約。
根據《理氣圖說》井形如船槳,長寛約四至五比一。
歷代建築中,除了透過了「井」與「院」來表徵了居住的生活模式,與規劃設計的秩序感或審美感,建築可透過「井」與「院」產生了不同的小氣候。
院多存在於北民多雪少雨的民居,形成「宅中有院,院中有園」。
而天井則普遍存在南方溼熱多雨的氣候。
1.南方建築特色南方民居的重要特點是以天井為特點的四合院平面佈局。
民居朝向以東或東南向為主,充分利用自然日照,並順應當地主導風向,以利於形成室內自然通風。
房屋進門多為天井,利用天井採光,光線通過二次折射,少有眩光且具有柔和感;通過天井合理組織室內自然通風、匯集雨水、夏季遮陽,室內設水池盆景綠化調節室內濕度,冬暖夏涼,可謂古代的天然空調。
一般正屋面闊三間,中間堂屋面臨天井敞開,是一家生活起居活動中心(圖1)。
兩邊廂房,堂屋兩邊的次間是臥室,臥室一般向外牆都不開窗,但均有開向天井一面的花窗,既滿足防盗安全的需要,又能減少通過窗散失熱量,也符合聚財的思想。
屋內的採光、通風、排水全依賴於天井,天井的設計,即“四水歸堂”的格局,有“肥水不外流”之意。
民居平面形狀大都為矩形,柱與柱間的尺寸接近現代模矩,開間不大,進深較大,使住宅的傳熱耗熱值較,能耗較少。
“四合院”建築通過其建築形式實現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和天然的生態節能思想。
圖1徽州民居常見平面佈局南方古民居天井上都開鑿有水池,在風水理論中,“天井”和“財祿”息息相關,除了有蓄存積水的功用,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一種象徵符號,表示把財氣完全蓄積在家中而不外洩。
石板圖案雕成古錢形,寓意從漏下的雨水全是財氣之水,仍然留家中。
天井上的石板有深、有淺,學者的研究,發現了徽州古民居天井上的石板有“深度隨著朝代的更替變遷而逐漸減小直到為零”的規律。
徽州天井
徽州天井很独特虽然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天井”这个名词,这出处就在西晋文学家陆机(261——303年)留在《陆机诗》中的“侧间阴沟涌,卧观天井悬”的诗句里;尽管《现代汉语词典》也专门辟了“天井”辞条:“某些地区的旧式房屋,为了采光而在房顶上开的洞”。
然而倘若要给“徽州天井”下个雅俗共赏的定义的话,似乎还是“房顶上建造的天窗”更合适些。
这是因为,较之文本意义上的“天井”来说,徽州天井实在太独特了。
首先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们叹服它的独特。
他们在对徽州古民居进行深入考察、研究之后,使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徽州古民居的特色:“徽州古民居是一厅两厢、开敞式厅堂连同狭小天井的楼层住宅单元,以及这种单元…细胞‟千变万化的组合体。
”你会发现,一遇到徽州古民居,任凭定义文字再节省,却唯独省不掉“天井”这个独特的关键词,这是因为,“天井”已经成为“徽州古民居”的标志物了。
其次是日本建筑思潮研究所的专家们惊讶它的独特,这种独特被描述成“无论在日本还是在欧洲的住宅里至今从未见过”,并升华到了徽州天井的哲学意蕴和美学内涵层面上来评说。
他们写道:“在中国的住宅建筑中经常有的…院子‟,在徽州却被二层楼的建筑物所框围住,作为…光庭‟而被内化了。
据说它是明亮敞开的天空之井,故称之为…天井‟。
楼下中央,正对着大门朝着天井开放的部分,被称为…正堂‟或…祖堂‟,其他的房间被壁板等遮盖住,无法知道其中情况。
除去四周关闭着的房间,在这个四周被高墙所围的…天之井‟的底部所展开的十字形空间,完全是一个在石块和砖头的表面所透出的微微冷气中,在紫烟飘逸的丝丝微风中,在透过窗上的木雕而摇曳着的清冷光线中,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静寂中,与中国的激烈变动似乎完全无关地沉睡至今的空间;又是一个带着一种难以动摇地把某种中国文化紧密封存的厚重的空间。
在这种…天井‟里,有着一种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西欧的住宅里我们至今从未见过的透明而静谧的光线。
在此之后,我们被引导去参观的所有徽州民房里都有着…天井‟,虽然在所有的二层建筑的底部都有着这样一个静谧的空间,但是它们各自的造型千姿百态,使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天井对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影响
天井对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影响李娟【摘要】从建筑热工学层面以天井热压通风原理为影响因子,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测.由于传统评价标准所涵盖的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有限,测试结果与人体实际热舒适感存在偏差.选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07730为测试标准,首先结合徽州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平面组合形式及其基本构成,对天井的通风降温原理进行定性分析.其次运用INNOVA1221仪器对当地典型的“一屋一井”式传统民居内不同位置房间的预计平均投票数值进行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室外环境条件下靠近天井侧房间的热舒适度显著高于远离天井侧的房间.天井对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调节具有积极作用.【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6)009【总页数】5页(P12-15,22)【关键词】热压通风;热舒适度;实地测试【作者】李娟【作者单位】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1.10 引言现阶段针对徽州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建筑美学及构造研究已十分成熟,对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的讨论也很全面[1-7].但是从建筑物理环境方向展开天井对室内热环境贡献的研究却非常少.针对室内热环境的研究方法以测试室内温湿度及风速为主,由于测试结果包含的影响因子有限,并不能对室内热环境的优劣进行充分评价.考虑传统测试方法的局限性,选用PMV(Predicted Mean Vote)-PPD(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指标为评价依据,分析天井对室内热舒适度的调节效果.而天井的基本构成是产生热压通风效应的关键:天井口多为建筑屋面围合而成,是天井系统接受太阳辐射热的主要构件;天井四壁由建筑外墙及面向天井侧的房屋隔断构成;天井底通常由青石条铺筑而成,下部与地面直接连接或设排水系统,使天井底部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天井上下部分形成的自然温差,结合建筑平面布置格局,可以显著提高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调节温湿度.从而在炎热的夏季改善建筑室内热舒适度,提高居住环境质量.1 徽州地区气候特征徽州地处北亚热带地区,受地带性因素影响,气候呈现湿润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 ℃,冬无严寒.年平均降水量1 670 mm,最高达2700 mm,降水多集中于五月至八月.由于徽州地区夏季无炎热,但湿度高风速低,提高其室内热环境舒适感的有效方式应以通风除湿为主.2 天井的平面形式结合建筑平面布局及建筑总体量的大小,天井的平面组合形式多样.单体建筑中仅有一个天井的平面形式,称为独立天井.独立天井的主要形式可概括为以下两类:“凹”字形(由三面房屋、一面围墙围合而成)和“回”字形(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由两个及以上独立天井组合形成的平面形式,称为组合天井.两个“凹”字形天井背对相接形成类似大写字母“H”的组合天井;一个“凹”字形天井与一个“回”字形天井的组合,则形成“日”字形[1].多样的天井形式不仅营造出丰富的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独特的细部构造处理,更使天井兼具通风、隔热、采光、赏景等多重功能,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为古徽州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彰显出徽州传统民居建造者们巧妙的构思、娴熟的技艺以及对生活的热爱.3 天井的通风降温原理在建筑热工学中,利用通风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人体周围空气流速增加,提高人体散热及皮肤表面汗液蒸发的降温方式,称为通风降温.其中利用自然因素形成的空气流动,称为自然通风.徽州传统民居在建造时,电气设备尚未普及,古徽州工匠利用天井空间结合自然因素,创造出独特的“烟囱效应”,通过空气热压形成自然通风.“烟囱效应”适用于室外风速较小而室内外温差大的情况.徽州地区夏季室外温度高、风速低,为热压通风降温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天井上部开口受太阳直接辐射,温度高;其底部不受太阳直射,得热少.天井顶部空气受热后密度降低从而向上运动,使底部形成负压区,在压差作用下底部空气不断上升,天井四周房屋内温度高的空气则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天井内,对底部空气进行补充,从而形成自然通风(图1)[2].热压通风效果主要取决于室内外空气温度差以及上下通风口的高度差,可用空气热压及通风量来衡量.图1 热压作用形成的自然通风Fig.1 Natural ventilation formed by hot stress 热压的计算公式[2]为:ΔP=gH(ρe-ρt)≈0.043H(ti-te)(1)通风量的计算公式为:(2)(CDA)*=(3)4 天井对夏季室内热环境影响实测室内热环境是由温度、湿度、气流及皮面辐射等多项因素综合形成的微气候,对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工作、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组成室内热环境的因素众多,且具有综合性和相互补偿性,很难采用单一指标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衡量及评价.丹麦技术大学的房格尔教授所提出的PMV-PPD评价指标较为全面的反映出室内热环境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客观关系.国际标注化组织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中的热环境——PMV与PPD指标的确定及热舒适条件的确定》(IS07730).本次测试即采用该标准对天井影响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效果进行评测.4.1 测试原理ISO7730标准对建筑热环境进行评价所运用的“PMV-PPD指标” 推荐值为:PMV值在-0.3到+0.3之间,PPD<10%.该指标综合考虑人体活动程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6项因素.以满足人体热平衡方程为条件,通过主观感觉试验确定出的绝大多数人的冷暖感觉等级(表1).表1 PMV热感觉标尺Table 1 Thermal sensation staff gauge of PMV热感觉热暖微暖适中微凉凉冷PMV值3210-1-2-3ISO7730标准中用来描述人体对室内热环境的热舒适度主要由以下3种方式:预计平均投票数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数PPD、气流风险DR(Draught Rating).DR用以描述人体特定部位的热舒适度.PMV及PPD用以描述整个人体的热舒适度,是研究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常用方式.该方式综合考虑影响人体热感觉6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PMV计算公式(4)[4].计算结果对比PMV感觉标尺,对被研究对象的热环境优劣进行评价.PMV=(0.303e-0.0365M+0.028){(M-W)-3.05×10-3×[5733-6.99(M-W)-ρa]-0.42×[(M-W)-58.15]-1.7×10-5M(5867-ρa)-0.0014M(34-ta)-3.96×10-8fcl[(tcl+273)4+公式(4)中符号含义[6]:M为人体能量代谢率,W/m2;W为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m2;fcl为穿衣面积系数;ta为空气温度,℃;为平均辐射温度,℃;ρa为水蒸气分压力,Pa;hc为对流换热系数,W/(m2·K);tcl衣服外表面温度,℃;4.2 测试点概况及布置本次测试对象为徽州地区一栋较为典型的“一屋一井”式民居建筑.该建筑建造于清朝嘉庆年间.建筑平面布局简单紧凑,立面为大面积实墙上开少量窗洞口,室内采用当地产杉木作为装饰隔断.建筑入口处的“凹”字形天井是整栋建筑的主要通风及采光口.该民居由两层正室及一层夹层组成:一层为堂屋、卧室及偏厅,图2(a);二层为书房、卧室,图2(b);夹层层高较矮,用于农务仓储,图2(c).图2 测试居民平面图Fig.2 Floor plan通过对比相同室外热环境及测试条件下,同一栋建筑中距离天井位置不同的两处房间的PMV数值,对天井的通风降温效果进行评价.测试点分别选取靠近天井的一楼堂屋及远离天井的二楼书房,图2(a)、图2(b).测试时间为七月(徽州地区最热月)十五日下午2:00至6:30.当天室外天气为多云转雷阵雨,微风.全天室外温度均低于30 ℃(图3),属于夏季的舒适温度;相对湿度在90%上下浮动,晚间10点左右更是接近100%(图4).尽管当天室外气温不高,但是相对湿度过高,在自然界的微风条件下,空气中多余的水分无法被及时带走,易使人产生闷热潮湿的不舒适感.测试仪器为INNOVA 1221 ,该仪器共有4个输入模块及12个测试探头,在使用备用电池的情况下可连续工作18 h;最短测量时间间隔为十分之一秒,测试数据及计算指数最终以图表形式在联接计算机后直接导出.本次测试以评价热舒适度为主,选用的输入模块为“舒适度模块UA1276”,共使用6枚探头对测试点的人体活动程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6项因素进行测试和设定,从而得出测试点PMV值变化情况.图3 温度变化图Fig.3 Temperature changes图4 相对湿度变化图Fig.4 Relative humidity changes图5 总辐射强度变化图Fig.5 Total radiation intensity changes4.3 测试结果分析一楼堂屋(测点一)的测试时间段为下午2:00至4:00,该时间段的太阳辐射量(图5)及温度(图3)都是当天最高,相对湿度(图4)也处于较高阶段.二楼书房(测点二)的测试时间段为下午4:30至6:30,该时间段的太阳辐射量逐渐降低,温度也随之明显下降,相对湿度为当天最低.单纯对比当天气候因素,测点二的太阳辐射强度、温度及湿度均显著低于测点一,按常理推测测点二的热舒适度应高于测点一.但是两点的PMV值实际测试结果却与推测相反:靠近天井处的测点一PMV值维持在2.0,对应的热感觉为“暖”(图6)远离天井处的测点二PMV值在2.5上下,对应热感觉介于“暖”、“热”之间(图7).实测热舒适度是测点一明显高于测点二,充分体现出天井对室内热环境的调节作用.天井的“热压通风”带走了室内的热空气,降低温度;同时带走空气中多余的水分,有效降低相对湿度.由于测试当天太阳的辐射强度不高,导致天井上部温度没有明显升高,天井内部上下温差并未达到理想值.若室外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度大,天井的“烟囱效应”将更加显著,对室内热环境的调节效果也更加优越.图6 测点一PMV值Fig.6 The PMV of point 1图7 测点二PMV值Fig.7 The PMV of point 25 结语对比测试点的环境温度及湿度:测试点一的温度及湿度均显著高于测试点二,按传统理论推断结果为测试点一的热环境较测试点二不舒适.但是选取综合考虑影响人体热舒适度六要素的评价指标PMV为测试值,对远离天井及靠近天井处的房间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测试点一的PMV值较测试点二更为接近舒适值.造成该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即测试点一靠近天井,直接受天井的调节影响.在环境温度高、湿度大且微风的情况下,天井利用热压通风原理增大周边房间的通风,降低室内温湿度,提高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致谢本项目受合肥学院2014年度科研发展基金支持,合肥工业大学饶永副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设备支持及理论指导,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1] 程极悦.徽州古建筑发展概述[J].安徽建筑,1999 (1):36-38.CHEN Ji-rui. Overview of Huizhou ancient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J]. Anhui Architecture,1999 (1):36-38.(in Chinese)[2] 柳孝图.建筑物理[M].3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22.LIU Xiao-tu.Building Physics[M]. Third Edition.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 2010:122. (in Chinese)[3]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 (ASHRAE Standard 55-2004) [S]. Atlanta: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s.[4] 黄凌江,邓传力,兰兵.拉萨乡村传统民居与新式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对比分析[J]. 建筑科学,2012 (12):61-66.HUANG Ling-jiang,DENG Chuan-li,LAN parative study on indoorthermal environment in winter of modern and traditional rural dwellings in Lhasa [J]. Building Science,2012 (12):61-66. (in Chinese)[5] 梁传志,武涌,吕萌萌,等.西安市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与改造需求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 (8):1210-1215.LIANG Chuan-zhi,WU Yong,LYU Meng-meng,et al.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requirements of energy eficiency retrofits for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Xi’an [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 (8):1210-1215. (in Chinese)[6] 李娟,饶永.合肥市居住建筑空调设备使用调查与分析[J].建筑新技术,2010(5): 307-311.LI Juan,RAO yo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survey and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Hefei [J]. New Technology of Building,2010(5): 307-311.(in Chinese)[7] 冉茂宇,刘晓迅,胡深,等.厦门某海滨住宅夏季自然通风与室内热环境实测与分析[J]. 福建建筑,2010 (9):98-101.RAN Mao-yu,LIU Xiao-xun,HU Shen,et al.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in summer for a beach residence at Xiamen [J]. Fujian Architecture,2010 (9):98-101. (in Chinese)。
天井的透明性与通透性:一项徽州民居自我形塑的入口
51艺术生活A R T &L I F E天井的透明性与通透性:一项徽州民居自我形塑的入口天井的透明性与通透性:一项徽州民居自我形塑的入口张 毅(同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092)摘要:在天井这一建筑文本上,徽州民居始终发挥着双重性的效力。
天井不仅是徽州建筑文化曲折发展历程中一项极具特色的分项,更是打通徽州民众文化心理结构的入口。
本文旨在从中西文化建筑的视角,为理解徽州民居的天井提供一个更多元、更有趣的维度,将天井的文化之义、透明性、通透性还原到徽州自然与人文的语境中进行阐述,一边是建筑史中的技术角度,一边是社会文化的原有立场。
以此,徽州民居的天井是技术、功能、情感意义的综合之物,正是对自然的崇尚和私密性的重视,天井的设计史才能超越技术史,进而从中管窥到徽州文化的丰饶性。
关键词:天井;透明性;通透性;徽州文化中图分类号:J59;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22)06-0051-07收稿日期:2022-09-1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非遗’视野下安徽民间陶瓷的文创产品设计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YJC760093)。
作者简介:张毅(1982-),男,山东德州人,副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艺术哲学。
徽州,五百里黄山绵延全境,齐云山点缀其里,新安江横贯穿行。
清峰环翠,烟雾氤氲,仿如巨画长卷,文脉悠长。
徽州自古尊儒术、重教化,乡土淳朴,文风昌盛。
徽州文化在程朱理学、宗族文化、堪舆文化、徽商文化的浸淫下,在明清已成显学。
徽州民居即是伴随着明清徽商的兴起而孕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内外环境。
与外环境的无序相比,徽派民居以布局规整、结构严谨、装饰精巧、意境空灵、内涵丰盈为表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
徽州民居的栋宇在高度、朝向、装饰、尺度上,皆表现出逻辑的统一与协调,形成了徽州民居整体性的规划性特征,这与徽州文化背景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徽派建筑中天井空间的特色研究
徽派建筑中天井空间的特色研究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明代晚期至清代中期的安徽地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空间布局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天井空间是徽派建筑最为特色的设计之一,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审美观念。
一、徽派建筑的背景徽派建筑是由明代安徽州的元谋阁官员和士庶兴修所主导,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手工艺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安徽地区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徽派建筑的特殊性,这里山清水秀,人文气息浓郁,有自然景观和古代文化底蕴等诸多优势,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热潮。
二、天井空间的设计理念天井是徽派建筑中的一种空间布局,其布置方式常用于住宅内部和宅院中,既起到遮阳、采光和通风的作用,又具有休憩、观赏和审美的效果。
与其他建筑形式相比,天井空间更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1、构建空间层次徽派建筑的天井空间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即以平面布局为主或者一部分为三层式构造。
上层为露天空间,下层为闭合空间,中层通常为半封闭式空间,形成了从开放到封闭的空间序列,充满了层次感和渐变。
2、提高生活品质天井空间的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出健康、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增强人们居住的情趣和趣味,提高其生活品质。
在徽派建筑中,天井不仅是一种装饰手段,还是一种功能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小型园林布置或各种红白喜事的举行,增加了室内外顺畅的联系和各种活动的举行空间。
3、体现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徽派建筑中的天井空间在设计之初就注重了文化理念的体现,其中包括“玄旨”、“法器”等。
玄旨是指“天地大旨”;法器是指“中国文化经典中所凭仗的量度与计算器具”,均具有西农、舜甸、低头、讲究、神秘等的愉悦体验。
三、天井空间的建筑形式徽派建筑中的天井空间有多种建筑形式,典型的如:1、四合院式天井四合院式天井是徽派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两条交错的天井把房间布置在四周,从而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构造。
该形式的布局通常具有对称性,能够使空间呈现出和谐、稳重的效果。
民居-徽州天井院
02
天井是民居中采光、通 风和排水的关键部分, 也是居民休闲、交流的 重要场所。
03
建筑外观以白墙、黛瓦、 马头墙为主要特征,具 有浓郁的徽派建筑风格。
04
内部布局紧凑,功能齐 全,注重家庭成员的隐 私和交流空间的平衡。
02
徽州天井院的构造与布局
整体构造
徽州天井院整体采用木结构,以 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榫卯 结构连接,形成稳固的房屋框架。
环境。
天井院内的装饰和布局 也反映了徽州人的生活 习俗和传统文化,如木 雕、石雕和砖雕等工艺
品的应用。
04
徽州天井院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现状
政府重视
徽州天井院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
修缮与维护
对现存的天井院进行定期修缮和维护,确保其结构和风貌得到保 持。
房屋的屋顶采用双坡面结构,以 小青瓦覆盖,具有较好的防水性
能和耐久性。
房屋的地面通常采用石板或砖块 铺地,既美观又耐用。
空间布局
01
徽州天井院的空间布局以天井为核心,四周布置房屋,形成四 合院式的建筑格局。
02
天井是房屋的采光和通风口,同时也是房屋的排水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
房屋内部通常分为堂屋、卧室、厨房等不同功能区域,布局合
徽州天井院多建于明清时期, 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和传统文化。
历史背景
徽州天井院的形成与徽商文化的 发展密切相关。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经济繁荣, 促进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
徽州天井院作为当时社会地位和 财富的象征,成为当地富商巨贾
竞相建造的对象。
建筑特点
01Biblioteka 徽州天井院以天井为核 心,四面围合,中间空 旷。
徽州传统建筑与天井的文化艺术特色
窗镶嵌 的建筑 , 相互 紧邻 , 层 层叠叠 , 墙 接瓦连 , 节奏有序 , 形成 了迷人 的村落轮廓 , 清晰可见。马 头墙 最 为独 特 ,它 打 破 了 传 统 形 式 上 白墙 的单 调 ,
进一 步 丰富 了结 构造 型语 言 ,完善 了建 筑造 型 的美
西递 村 与宏 村 的村 落 建 筑 最 为 显 著 。明嘉 靖 《 新 安
名族志》 载: “ 其地罗峰高其前 ,阳尖障其后 , 石狮 盘其北 , 天马霭其南 。中有二水 , 环绕不之东 , 而 之西, 故名西递 。 ” 徽州素有 “ 古民居建筑艺术 的宝 库” “ 东 方文 化 的缩影 ” 之 美 称 。2 O世 纪 初 ,随着 封
甘 兴 义
( 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安徽 淮北 2 3 5 0 0 0)
摘
要: “ 天下建筑看 中国,中国建筑看徽州”, 徽卅 I 传 统建筑历史悠久 ,具有浓厚 的人 文思想 理念 。色
彩浑厚 的建筑风格 与 自然界 巧妙地融为一体 ,呈现 出典 型而独具 特色 的徽派 建筑 风格 。天 井的 空间格 局在 现代徽派建 筑风格 中独树 一帜,四水 归堂、寓意 吉祥 , 文 化 内涵 丰 富,艺 术特色 鲜 明。徽州 天井作 为具 有代 表性 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激发 了我们对 独具 特 色建筑风 格 的探 究与深 思,赋 予人们 了解 特定 历史 时期 的 建筑文化 与艺术风格特 色。
基金项 目: 2 0 1 5年度 安徽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项 目( A H S K Y 2 o l 5 D 1 3 5 ) ; 2 0 1 6年 度 安 徽 省 级 质 量 工 程 项 目( 2 0 1 6 g k k 0 3 0 ) 作 者 简 介 :甘 兴 义 ( 1 9 7 7 一) , 男, 河南永城人 , 硕 士, 副 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
中国徽南民居中“天井”空间功能与文化内涵思考
中国徽南民居中“天井”空间功能与文化内涵思考齐伟民张超(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500)[摘要]徽南民居作为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其“天井”空间形态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对其地域人文因素的阐述,从功能和文化这两个角度分析天井形态这一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并思考、借鉴 古人这种“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及深刻的生活和生命智慧Q[关键词]徽南民居;天井;空间形态文章编号:2095 -4085 (2017)03 - 0046 - 021地域环境与人文特征1.1 自然条件徽南民居属于徽派建筑,地处长江下游的安徽省南部,位于中纬度地带,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性 气候,年降水量多为500mm 〜1000mm ,约有2/3集 中于夏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湿冷少雨)。
这里土 地肥沃,全年四季分明且天气多变。
皖南民居现以 宏村、西递、黟县为主要代表。
1.2人文历史徽南民居历史悠久,人文积淀十分深厚,建筑甚 至可以追溯至唐朝初年。
空间造型上保存了大量形 态相近、特色鲜明的民居住宅及古村落。
不仅与该 地区地形、地势巧妙结合,而且作为徽商的发源地, 自明清以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家乡、家族的支 持,以及以儒家思想为本的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
那些徽商满载还乡后以雅、文、天人合一等心态思想 营建住宅,使得徽南民居的文化积淀更为丰富,依山 傍水的村落景观尤为多彩。
2 “天井”的功能作用2.1 “天井”空间形态徽南民居建筑中除了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以及白 墙黑瓦等特点之外,其“天井”院也是独具特色的一 种空间组合形式。
《孙子行军篇》中记载:“凡地有 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这是有关 天井这一概念的最早描述。
徽南民居中的天井空 间,是指在民居建筑中露天的四方院落,井口通常成 狭小的方形。
天井也是汉民族住宅中室内空间与室 外空间交互场所的称谓,是空间与空间四面围合所 形成的室外公共场地。
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独具特作者简介:齐伟民(1967—),男,汉,吉林长春人。
徽州古代民居审美意境探析-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徽州古代民居审美意境探析-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神吸引众多学者的考察研究。
粉墙黛瓦的徽州古代民居建筑儒雅古朴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犹如中国画般虚实相生的意境效果。
通过对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虚实相生的关系来讨论徽州古代民居建筑的意境结构,理解其中艺术效果形成的基本构架,进而总结出徽州民居虚实处理手法对审美意识的影响和启发,更好的实现情感和建筑的融合,赋予建筑灵魂。
关键词:徽州民居;意境;审美意识虚实相生作为意境的结构特征是中国艺术审美法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对“虚”“实”的涵义和相互关系的理解使人的思维情感同艺术作品表达的效果实现高度融合。
徽州古代民居儒雅古朴的艺术风格与当地自然山水共同构成的画面,气韵生动,意境深远,这正是合理的处理了虚实关系的缘故,民居建筑黑白灰的色彩运用犹如中国画般出神入化,和周围自然形成的虚实对比造就独特的乡村景观,气韵相互渗透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效果,这也正是徽州古代民居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生活图景与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类作品都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又很巧妙的表达作者的“意”,读者在进行审美评价的时候要结合实境去想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也需要对意境结构的深入理解。
徽州古代民居建筑以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著称,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其建筑设计更多的融入了徽州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外出经商致富的徽州人回到自己的故乡为光宗耀祖大量修建宅院,以此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同时徽州人喜文好墨,长久以来耳濡目染养成了朴素淡雅的审美意识,并将这种艺术追求融入建筑中。
一、徽州古代民居意境的形成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审美价值在世界建筑艺术和文化中独树一帜。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建筑艺术中逐渐产生的意境使得这一建筑体系更加具有魅力。
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比较探究
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比较探究摘要:天井式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骄傲,它的精神是我们现代建筑应该追求的。
本文从居住空间着手,以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为研究基础,对二者居住空间中的“天井”形态进行深入比较探究,通过不同地域、文化、功能等差异,探讨民居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深刻体会中西方古人的环境观与智慧。
关键词:徽州民居;古罗马民居;天井一、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发展概况追溯徽州民居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历史上该地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背景因素。
徽州民居根据当地降雨量大和用地紧张的具体条件,既保留了“楼居式”的特征又加以调整,融合北方的院落式建筑和丘陵地带湿热气候的楼居式干栏木楼建筑,二者形成一种新型“天井式”民居。
由于用地紧张,院落改造为狭长的天井,这便是天井的由来。
关于古罗马民居建筑,只能透过《建筑十书》以及庞贝、赫库兰尼姆遗址来了解建筑形式与生活状况,早期融合古希腊的古罗马民居充分尊重古希腊文化,建筑多为单层,外部开窗较小,且早期的房子只有一套房间。
结合伊特鲁里亚文化同样创造出了有心中庭空间住宅。
可以看出,这种有心空间的开口逐渐向内缩小,形成“天井”,这与古罗马长期对外战争所形成的自我保护心理相符。
二、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天井”设计异同1、文化背景我们从徽州民居“天井”这个“元素”可以了解到徽州人的“家”,是离不开“天”的,这就是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有天井,从而使“天人合一”走进了千家万户。
徽州民居以天井为一个最小的建筑单元,聚合成一个大的家族,反映了徽州人讲究聚族而居。
徽州人利用地形地势,以及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建造了独具艺术特色的民居风格。
加上儒家思想与程朱理学的渗入,以“天井”为中心的规划布局则充分反映了古人思想与伦理纲常,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尊卑、长幼的封建制度,是制度与文化思想高度结合的完整统一,是徽州地区的文化与空间形态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天井和庭院
中国传统文化-天井和庭院江西南昌 - 光裕堂“天井”一词出于典籍,原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如《孙子兵法》中“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必巫去之,勿近也。
”作为一种建筑空间形态,“天井”普遍存在于明清至今的中国传统民居中。
“天井”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实迹可考。
不过,因木骨泥墙的地面房屋由穴居而生发,屋居中的“井空间”由穴居中的“坑井”进化而来,逻辑上应是“天井”。
故天井在中国古已有之,大概不会迟于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四合院。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
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在探讨古建中的天井庭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传统五大民居,四合院、天井式住宅、围龙屋、吊脚楼、窑洞。
1.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围起来之后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中式四合院中式四合院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
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四合院(三进式)国内目前保存比较好并且知名度比较高的四合院在北京,成为北京四合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恭王府。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2.天井式住宅天井式住宅,在住栋内部设置天井的住宅。
天井式住宅增加了住栋内部的临空面,有利于通风和采光,利用天井采光通风,可以加大栋深,减少每户面宽,做到节地和节能。
天井在徽派建筑规划中的应用性分析
征 产 生 了浓 厚兴 趣 继 而 开始 试 图运 用 设 计 课 程 上 教 授 的 观 点 . 分 析 起 无 数 次 梦 中儿 时 的 “ 房子 ” 来 。 老 的 筑 类 型 。特 定 的地 域 、 候 、 境 以 及人 们 不 同 的生 活 方 式 . 成 气 环 形 了各 不 相 同 的 民 居 形 式 古 徽 民居 给人 的强 烈 印象 是 聚 族 而 居 、
摘要 走进徽 州民居 , 进入 大门首 先见到的便是‘ 。 天井’这 州 民居・大特点 , ’ 是徽 , 由于民居四周为高 船木 构架的封 护墙 , 窗很 开
少也很 小, 天 主要 为 风采光之 用 天井 是徽搬建 筑的重要 格式之一 , 所以 井 通 “ 与马头墙 、 厅堂 厢阁等共 同组成徽派 民 的基 居 本构件 是徽 州人的人 文思想积 淀和审 美对象 的主要载 体。所: 天井” 即居厅 堂、 也 谓 , 两厢、 室之 中间'不加 遮盖 、 居 明亮敞 开,
不 同 性 质 内 外 反 映 了鲜 明 的徽 文 化 儒 雅 风 味 .儒 家 崇 尚不 偏不倚 . 不损 不过 的 中庸 思 想 . 映在 建 筑 布 局 上 “ 正 对 称 ” 反 方 左
2虚 实 设 计 .
民居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最 早 出 现 的 建 筑 类 型 .也 是 最 基 本 的 建 右 平 衡 的形 式
最 近 省 公 共 频 道 的 ~ 档 名 为 “ 进 新 安 江 ” 节 目 . 中桥 以 大 门 别 内 外 . 界 定 领 域 第 一 层 次 : 走 的 其 为 门厅 之 屏 门为 界 定 主 客 出 段 都 是 讲 述 新 安 江 两 岸 民 居 与 民风 的 .这 不 禁 引 发 了我 对 儿 时 入 第 二 层 次 f 主走 中 门 。 走 耳 门1 即 宾 : 中部 设 天 井 为界 定 门厅 与 厅 的美 好 回忆 . 将 我 拉 回到 了那 个 灰 瓦 白墙 . 前 屋 后 满 是 自然 堂 之第 三 层 次 ; 堂 后 寝 中 门( 壁 门 1 挡 为 界 定 内 外 私 密 性 的 并 门 前 照 遮 植 物 的 童年 到 了春 天 , 望 无 际 的 金 色油 菜 花 香 。 阵袭 来 . 一 阵 让 第 四层 次: 厅 后 房 之 内 眷 闺 阁 . 界 定 性 别 之 第 五层 次 ; 厅 杂 楼 为 后
古建筑天井与庭院的关系
一天井与庭院的概念徽州明清民居由一个很特殊的天井构成室内空间来满足采光、通风和排水之用,却由另一个室外空间庭院来改善环境供户外活动的场所,使民居形成完美的内外空间。
“天井” 一词最早见于《孙子行军篇》载:“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
”注释天井是四面陡峭、溪水所归、天然之井。
徽州明清民居天井上由屋顶四周坡屋面围合成一个敞顶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式的井口,汇四水归堂(塘),下底设池塘、留沟防、变路径、安石埠,立基划界“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故也取名“天井”。
庭院与天井是两个不同形式的空间图型,构成不同性质的概念・(1)、尺度不同:庭院可取“百尺为形'',用地不求规则,布局较灵活,其位置可布置在屋前或屋后,亦可在屋之两旁。
而天井往往受容身于“丈室“的制约。
《论衡•别通篇》日:“宅以一丈之地为内”。
民间《理气图说》日:“天井之形要不方不长,如单棹子状”。
何谓单棹子? 就是划船的单桨。
桨板长宽比约5:l 。
民居天井形状为狭长形,长宽尺变也近似单棹子5:l 的比例。
(2)、空间性质不同:庭院空间是室外开敞空间,作为室外露天活动场所。
而天井却是室内空间一个组成部分,天井与明堂、廊庑组合为一体,是“无”具象界面的泛空间。
建筑俗语称“虚无'',当其无而却有建筑之用的形态。
《理气图说》日:“天井主于消纳,大则泄气,小则郁气,其大小与屋势(房屋格局)相应为准。
”庭院虽设有围墙围合封闭,却能通过围墙景洞、漏窗来借景、对景,构成灵活向外延伸空间。
天井与庭院不但在功能上有所差异,其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简析分述如下:二天井构成的阴阳关系阴阳哲学作为中国哲学之母,浸透于诸多事物的创造之中。
民居建筑文化自不例外,天井空间构成在组合上也遵循阴阳法则。
其一,天井民居在形态上由四周高墙相围合,外实内虚。
实为阳,虚为阴,构成一对阴阳关系。
其二,天井组合依据“门堂制度”,在轴线上依主次排列为前门厅、后正堂,配以两厢。
天井对徽州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影响初探
日较差/%
2 号测点(庭院)
82.
1
5点
42.
9
14 点
4 号测点(天井)
76.
1
测点
1 号测点(入口)
3 号测点(门厅)
5 号测点(厅房)
最高相对
表 2 民居各测点空气相对湿度值对比
80
5点
75.
6
5点
72.
3
5点
7点
42.
41Leabharlann 点55.114 点
53.
6
56.
1
14 点
15 点
37.
6
39.
6m/s;天 井 内 部
平均风速为 0
2m/s;厅房由于受到墙面开口面积较小,且温度低于室外空气温度的影响,风压和热压通
风效果都不理想,室内平均风速为 0
1m/s,部分时段出现了无风静止状态.总体来看,由于徽州民 居 平
面布局通常比较紧凑,天井在冬季建筑室内外自然通风上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建筑内部通风效果不够理
据的平均值,通过对现场 24h 的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其结果如图 3、图 4 所示.
图 3 冬季民居室内外温度曲线
图 4 冬季民居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曲线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50
安 徽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室外,夜间空气温度受围护结构蓄热作用及热惰性的影响,其室内温度最低 值 高 于 室 外,且 温 度 最 低 值 出
现的时间较室外空间要延迟 1~2h 左右,温度变化波幅小于室外.
测点
1 号测点(入口)
表 1 民居各测点空气温度值对比
最高温度/℃
论徽州“天井”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
论徽州“天井”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论徽州“天井”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论徽州“天井”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论徽州“天井”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论文摘要:徽州“天井”,是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在建筑功能上起到集水、纳阳、通风、采光、消防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是适应自然,实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它在满足古徽州人实用需求的基础上,还满足其审美需求和社会需求,是中国伦理哲学的物化表现。
天井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在地域性、绿化、以人为本、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天井;空间设计;实用需求;审美需求;社会需求“地球村”的概念出现以后,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现代设计所提倡的功能性设计,在逐渐抹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开始让人产生一种文化层面的忧虑,对功能性的设计产生了一种理性的思考,人们开始呼吁地域性文化在新经济条件下的充分表达。
好的建筑设计应该是一对一的,从材料的选择,到功能的表达、感情的抒发、文化的建设,都应该体现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居住,自古至今,都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一件事。
在由钢筋水泥构筑的当今城市,建筑几乎是千城一面,只能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的的空间,至于住得是否舒适,那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是一个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期,长期的工业文明,唤起了人们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本性,人们越来越要求居住既满足功能需要,又能接近自然。
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需要有自己的建筑文化,更需要有一个舒适而健康的生活空间。
徽州古民居,白墙青瓦灰门楼,在青山碧水的映衬之下,古拙素雅。
天井,作为徽州建筑的标志性构件,是在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下产生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安全,徽州古民居是封闭的,高墙、深院、重门、窄窗,只屋顶上空出一片,这就是四周被高墙所围的天井,与天通,与地连,根据房屋的大小和自身的心理需求而建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空间,暗示了主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是古徽州人的一个创造。
中国民居之徽州民居中天井的思考
中国民居课程论文徽州民居——天井的思考姓名:李修然班级:建筑0801学号:1203080106指导老师:解明镜徽州民居中天井的思考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有人说建筑是固体的文化。
在徽州,建筑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
以黑白为基色的老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就像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天人合一”,规划布局,“四水归堂”,天井居中,“五岳朝天”的马头墙。
黛瓦、粉壁、马头墙,徽州民居是点、线、面的巧妙组合。
学习建筑学两年多,我有幸于大三上学期来到徽州民居的聚集地,安徽黟县和江西婺源美术写生,并在那里感受了徽派建筑的魅力。
这学期学习了中国民居课程后,对中国大地上这一极富代表性的民居形式又有了新的认识。
尤其是他十分具有特色的天井院落。
徽州民居可以大致分为七个部分:庭院,大门,门厅,天井,厅堂厢房,格门格窗,屋顶火巷。
毫无疑问,天井无论在功能还是结构方面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对于民居的采光,通风,排水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正是与当地的气候,文脉等等相契合的表现,而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民间智慧的结晶到现代建筑中,充分利用其优势特色,创造出真正舒适,健康,与环境相适应的居住环境,并使其成为民居保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呢?徽州地区的气候徽州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建筑热工分区中属于冬冷夏热地区,设计上要求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皖南地区的人文环境作为徽商的发祥地,这片肥沃的土地曾经积聚了富可敌国的财富,而徽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贾而好儒”,“贾儒结合”的特点,而民居的特点是意识思想的表现。
不少徽商建房时,按官家规定的等级建楼扩园,形成了等级制度明确的民居形式外部平淡无奇,却极其重视内部建设。
天井的实用作用排水从实际功能而言,水系设计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
中西方古代民居中天井设计的比较研究及启迪性探索
中西方古代民居中天井设计的比较研究及启迪性探索
曹昊;张妹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2(030)006
【摘要】天井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建筑语言.在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提倡“开放流动的空间”的今天,带有封闭色彩的天井被忽视了.但是作为一种空间样式,它具有建筑学的经典性和普遍性.该文希望通过对天井的功能和象征意义的剖析,使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重新审视天井强大的适用性和美妙的空间体验.
【总页数】4页(P167-170)
【作者】曹昊;张妹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230009;安徽新华学院动漫学院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
【相关文献】
1.徽州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的地域性传承 [J], 王惠
2.江南古民居天井空间的当代设计诠释 [J], 张翔
3.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宜居性改造探索
——以"四合五天井"民居为例 [J], 罗劭君;李筱琪
4.基于天井式新民居设计方案的江西天井式民居建筑文化探析 [J], 马原野[1]
5.装配式技术下传统土木结构民居的空间改造与设计研究
——以赣南天井民居为例 [J], 刘雅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皖南民居天井中的明塘和古罗马民居前厅中的水池之对照性研究
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当前建筑理论新潮图1前厅水池四周有柱a大门e水池i走道m内室b门厅f括动室i餐厅n卧室c侧室g正厅(过道)k环柱庭d休息窜h储藏室l起居室图2前厅水池四周无柱图4庞贝城住宅的典型型式个案对整体性的说明或影响是在做对照和分析工作时重大的挑战。
2.3名词解释皖南民居:是指在安徽省南部及江西省北部一带,在明朝中叶到清末时期城镇居民的住宅式样。
天井:在建筑专书或百科全书中对其并未说明。
《辞海》解释:曹公注孙子行军:“四方高中央下为天井”,俗称室外院落日天井。
明塘:特别是指天井中地坪稍微下陷所形成一块有积水和排水功能的石板地坪。
前厅(atriuml古罗马共和时代民宅中一个具公共性的室内活动空间。
3庞贝城住宅的前厅3.1历史古罗马的庞贝城(POmpeii)是位在意大利中部维苏威(Vesuvius)火山南侧,面向Sarno河谷的山坡上。
在古代,它是Nola、Nuceria和Acerra地区对外的天然港口型城镇,这个区域以农业、贸易与手工业著名。
城镇的雏型最早是在公元前8世纪由Tuscans所建,希腊移民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来到这里,公元前6世纪中叶,一批自多斯卡尼来的移民带来了伊特拉斯坎文明,城镇巾略具方整的住宅区是受到这两种文化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Samnite人来到此地后,于公元前425年兴建庞贝城,公元前310年,Samnite人在与罗马的战争失败后,庞贝城成为罗马的盟友,庞贝城在行政、语言和经济上是独立自主的。
在另一次独立战争失败后,庞贝城于公元前80年成为罗马共和政体的殖民地,自此而后即受到罗马政权在各方面较大的影响。
1世纪中叶,庞贝城约有居民2万人。
们B皖南民居天井中的明塘和古罗马民居前厅中的水池之对照性研究作者:陈格理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系本文链接:/Conference_6145372.aspx。
徽派古民居比较分析论文
徽派古民居比较分析论文有关徽派古民居比较分析论文徽州的山墙,大多是前后不对称的一两个台阶,然后前方最下面的一级拉长,宛若围墙的延伸段,与房子前檐持同一高度同一形式,好像一堵围墙、一挂书画横幅,更形象则如一面屏风,所以俗称为“屏风墙”。
而武夷山的防火墙除了“屏风墙”式的马头墙,还有的是曲线形和直线形并置混用。
如图2下梅邹氏家祠防火墙,在靠近牌楼的前段是徽州的屏风相似的墙,临近中部凸现两个半圆形,恰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山墙上,并和前后的直线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曲直结合、刚柔相济的效果。
而在离武夷山不到百里的建瓯五石村,其防火墙则全由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如图3)。
从福建民居山墙多变的曲线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东南亚建筑山墙轮廓和装饰图案之间的相似关系。
[1]因武夷山属于闽北,所受南洋文化虽然不如闽南地区那么明显,但商人毕竟走的地方多,于是出现了兼收并蓄的风格,同时也证实了福建建筑文化的开放性。
在装饰上,徽派民居将防火墙施以白石灰,在青瓦粉壁下还施墨线,间或绘以纹样,与青瓦和白墙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武夷山民居则是保留青砖或夯土墙,只在青瓦下施一条状白灰,并在其上饰以彩绘,一条状白灰和黑瓦、灰砖墙形成了富有节奏的黑白灰色彩对比关系,既丰富了防火墙的细节,又统一了它的色调。
门头装饰从两地建筑的形象上看,它们还是保持着木结构门头的式样,左右两根垂柱,柱间夹着横枋,枋栱子上有斗支撑着屋顶,只不过多数门头上的斗栱被简化成几块方斗上的几层砖了。
门头下面的梁柱部分较为方整,上部随着出檐挑起一个较宽的顶部,再加上屋顶两角的起翘,使门头造型比较舒展而富有变化。
在门头的分割构图上比较灵活,即在屋顶以下的部分可繁可简,简者可以只有一两条横枋,繁者可以用多道横枋相叠,使门头体量增大。
在门头装饰材料上,黟县都是用当地特产的名为“黟县黑”的青石,整块雕刻梁枋图案(如图5)。
由于石头质地坚硬,便可在上施以深雕。
在瓜柱上则用浅雕的砖雕。
所以徽派的门头装饰石雕、砖雕得当、繁简鲜明、造型丰满、细腻,更强调空间体量上的对比;在门头装饰的设计上比较有重点和有节制,一般都依照木制门头,对梁枋、梁枋的出头、梁枋之间的柁墩、梁柱间的雀替进行装饰,使门头保持一定的素砖面,甚至还有意留出几块粉墙,使门头在色彩上灰白相间,在质感上粗细相配;而武夷山民居则一般用砖在门头上雕刻(如图6、7),总体造型也是以仿木结构的梁枋构成,但在门头装饰中出现了简化式的梁枋式样(此处所指的简化式的门头装饰是针对一般古民居的门脸大门设计式样),具体来说,就是已经简化了黟县民居中规矩的梁枋等结构构件,将骑门梁、枋做平面式处理,有的在骑门梁两头做曲线装饰;有的直接再在骑门梁上做各种形状的开光装饰,有圆形、扇形、叶子形、蝙蝠形等;有的分割成相同大小的方形;有的甚至做满地式的花纹设计;在枋的位置,因其面积比骑门梁的大、宽,则将之分成不同的开光形状,用深雕、透雕的方式雕出各种纹样,做为门头的重点处理,有的是饰一牌匾,用几何纹勾边,并把栱字也以砖雕形式布置进行。
徽州的天井文化阅读答案
徽州的天井文化阅读答案《徽州的天井文化》阅读材料“有堂皆井”是徽派建筑的特色。
在众多的徽州古屋祠堂中,天井作为徽派建筑最富个性,最为壮美的构件,充分显示了她艺术构思的奇巧精湛,视觉效果的优美耐看,文化蕴涵的深沉独到。
徽式民居天井,多横敞在堂前的下首与大门之间,布口方位宽窄不一,深浅位置可宽可窄,吞吐光线各有千秋。
这种变化多端的天井,由井口、井身、明堂组成,客观上在正堂与门厅之间,形成一种过渡的闲逸空间,与内室的隐蔽,与厅堂的庄重截然有别。
井底,多由当地紫青或芝麻花冈岩铺垫。
蓄水池,为古铜锁型。
浅显的石隙设有排水暗沟。
有的还在四周筑围着青石条拦板。
这些石条拦板,雕有花草鸟兽,经风雨湿润变得厚重而怆凉。
井身由堂、阁、顶构成。
在三间二厢的庭院结构中,一般一居室一天井。
有的厨房部分还留有小天井。
大户人家宅屋相连一片,一进一天井,套间组合,环环相扣,有的甚至号称百余个天井。
也有特殊地形造成的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天井组合。
如在绩溪上庄的宅坦村,还见到了一家后堂由大小三个天井构成的三角形状。
建筑学家认为,徽州人居家于山中,湿气重,雨水多,故多座北朝南。
而天井在室内通风、采光、透气中,起着相当重要的调节作用,创造着内室温和的视觉空间,创造着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建筑技法上,天井是典型的虚实结合手法,借以展示出一种似有与似无,恍惚与朦胧的空间美,又是徽州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哲学抽象的艺术物化。
天井是徽派建筑的重要格式,与马头墙等成为徽派民居的基本构件,也是徽州人人文思想积淀和审美的主要载体。
天井,俗称“天空之井”。
由“天留”衍化而来。
居室上方正中处,不加遮掩,明亮敞开,谓之“中留”。
据考证,中国唐朝居室,就有天井一说。
而从中原一带迁徙来的徽州先民,将这一概念,在徽州本土上顺乎山区地理,进一步挖掘深化,返朴归真,赋予了崭新的人文内涵。
天井题材,在乡土情趣中,开启了全新的审美视角。
透过天井口沿,可见白云袅袅遮角,可听河溪流水淙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比较探究
发表时间:2018-12-29T09:42:30.8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作者:刘硕
[导读] 二者形成一种新型“天井式”民居。
由于用地紧张,院落改造为狭长的天井,这便是天井的由来。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353
摘要:天井式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骄傲,它的精神是我们现代建筑应该追求的。
本文从居住空间着手,以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为研究基础,对二者居住空间中的“天井”形态进行深入比较探究,通过不同地域、文化、功能等差异,探讨民居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深刻体会中西方古人的环境观与智慧。
关键词:徽州民居;古罗马民居;天井
一、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发展概况
追溯徽州民居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历史上该地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背景因素。
徽州民居根据当地降雨量大和用地紧张的具体条件,既保留了“楼居式”的特征又加以调整,融合北方的院落式建筑和丘陵地带湿热气候的楼居式干栏木楼建筑,二者形成一种新型“天井式”民居。
由于用地紧张,院落改造为狭长的天井,这便是天井的由来。
关于古罗马民居建筑,只能透过《建筑十书》以及庞贝、赫库兰尼姆遗址来了解建筑形式与生活状况,早期融合古希腊的古罗马民居充分尊重古希腊文化,建筑多为单层,外部开窗较小,且早期的房子只有一套房间。
结合伊特鲁里亚文化同样创造出了有心中庭空间住宅。
可以看出,这种有心空间的开口逐渐向内缩小,形成“天井”,这与古罗马长期对外战争所形成的自我保护心理相符。
二、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天井”设计异同
1、文化背景
我们从徽州民居“天井”这个“元素”可以了解到徽州人的“家”,是离不开“天”的,这就是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有天井,从而使“天人合一”走进了千家万户。
徽州民居以天井为一个最小的建筑单元,聚合成一个大的家族,反映了徽州人讲究聚族而居。
徽州人利用地形地势,以及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建造了独具艺术特色的民居风格。
加上儒家思想与程朱理学的渗入,以“天井”为中心的规划布局则充分反映了古人思想与伦理纲常,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尊卑、长幼的封建制度,是制度与文化思想高度结合的完整统一,是徽州地区的文化与空间形态代表。
与东方不同的是,西方人的宇宙观以及哲学思维认为人是与自然对立的。
古罗马人在扩展领土的时候将城设在中间,也是一种围合的心态。
在西方居住空间演变到古罗马时期时,住宅中往往多出了围合空间供人娱乐休息这种“天井”空间形态反映了古罗马人在处理家庭人员及居住理念中的包容心理,即以“家”为中心的血缘纽带、以“天井”为中心的氛围聚集。
2、空间组合形式
天井的存在,使徽州民居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体现着建筑的有机性。
徽州民居可以多方向地、灵活地生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建筑沿轴向前后生长,即一进——二进——三进,每长一进只需设置一个横向天井;建筑垂直向上生长,即一层——二层——三层,限于结构材料最高到三层。
叠加的楼层与地层只需在平面坐标上以天井贯通。
建筑像这样生长、加接,可以改变入口方向,同时也适应变化着的需要,由此,徽州民居具备了有机生长的特点。
古罗马民居的天井平面形态在外观的形状看同江南民居大致相当,但就前期的基本形态来看,都是以“回”字型为基本型,逐渐发展、壮大。
“回”字型是早期希腊式的民居形态。
自古罗马征服希腊并开疆拓土后,古罗马人口增长,对外贸易繁荣,国内商业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居住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所以又发展出了“日”型平面与“不规则几何”型平面等多种方式。
3、形态功能作用
天井显示了建筑物对外封闭而对内开放的功能要求。
在采光方面,徽州地区人口密集,建筑对私密性要求极高,对外开窗十分有限,所以一方天井成为了整个建筑唯一的采光口。
来自天井的天然光线把人们的视线从琐碎的家庭杂物中引向外部庭院的景物,增加了绿化在天井中的美感。
在通风方面,“天井”结构也很好的解决了当地夏季炎热、阴雨潮湿的气候问题。
“天井”空间则像烟筒一样将风向上吸引,使得在烈烈夏日中保持着宜人的气候微环境。
在排水方面,天井作为重要的取水,存水,排水的设施,与地面水槽、街道排水通道相互连接,利用屋顶坡面、地域的走势,根据坡向形成落差,最终将多余的水流排出,极具生态价值。
古罗马住宅关于“天井”的采光与通风关系与江南民居的效果是一致的。
古罗马地处地中海沿岸,夏季多雨、潮湿,从建筑顶部可以看到,古罗马的天井收口较小,这样能更有力的将室内的潮气吸出室外,随时保持室内的空间环境。
古罗马天井空间同样具有排水与遮阳的效果,与徽州一样,古罗马天井内的水池就是为收集雨水而建造的,在考古发掘中,并没有发现专门取水的水井,可见,水源的大多来源源自与此,通过坡屋顶的水管设施汇流,最终落入水池中,这一点同江南民居的排水方法是一致的。
三、徽州传统民居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天井”形态对现代环境设计的启迪与思考
无论徽州还是古罗马,天井形态在古代社会是一种“原生态”的建筑活动。
在空间造型方面,天井空间对内具有天然的心理屏障,对外也是一个良好的抵御外侵的建造手法,同时通过借景等手段使得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在当今建筑高层与超高层越来越多、技术进步、材料提升的今天,这是理应更多考虑的问题。
在空间能耗方面,天井的设计是一种绿色设计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观,这种“绿色”的天井空间,健康舒适、节约能耗、保护生态,所以应当像古人那样,在设计的开始,就将保护环境视为设计的初始思路。
建筑节能在未来人口越来越多的社会背景下注定是设计的出路,这一点,天井空间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优秀的空间参考和形态支持。
在空间循环方面,一方天井,不需要中央空调或换气扇等机械手段,使空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居住的人也会因空间的循环往复而变的不再沉闷,舒缓着人的心境,这也是体现天井空间生态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在使用的那一刻起,就会开始出现矛盾,它要面对居住者的变化发展。
这就要求建筑具备一定的有机生长能力,以及时地采用改建扩建、重新分割等手段,使建筑延续生命。
这对当今的建筑设计是有很大启迪的,如果充分认识建筑的有机生长能力可以应对其使用功能的变化,就可以避免过多没有必要的拆迁,能使建筑充分发挥价值,避免人力物力及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
传统徽州民居和古罗马民居一般都能保存百年甚至数百年。
这些民居能够经历这么长时期的使用,而不
需要彻底推倒重来,就说明了这些民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这对当今的传统民居保护和古建筑再利用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不能偏颇其一,而是相辅相成的。
唯有此,才能使传统民居再利用始终保持活力。
四、结论
在当今文化多元的时代,比较研究是为了加强不同文明间的认知,彼此交流融合,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人居空间观,吸取、借鉴西方人居建筑的精华,这是今天的中国民居建筑值得学习与思考的。
天井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符合我们所倡导的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无论是多么优秀的建筑,只有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求,才有发展的潜力,才是最符合居住需求的建筑空间设计。
天井不仅是建筑结构的一个符号,而且它是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一个物质载体,因此它在今天的存在的必然的,并且会以更好的姿态发展。
参考文献
[1][意]Vitruvius(维特鲁威).高履泰译.《建筑十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2][英]约翰?沃德—铂金斯.吴葱等译.《罗马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李修然.《对于徽州民居中天井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2
[4]张翔.《江南古民居天井空间的当代设计诠释》[J].美术教育研究,2012
[5]曹昊,张妹.《中西方古代民居中天井设计的比较研究及启迪性探索》[J].华中建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