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雪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次的薄游,虽然也给了我些牢 骚和别的苦味,但我要用良心做担保 的说,它所给予我的心灵深处的欢悦, 是无穷地深远的!可惜我的诗笔是钝 秃了,否则,我将如何超越了一切古 诗人的狂热地歌咏着它呢! 好吧,容我在这儿诚心沥情地说 一声,谢谢雪的西湖,谢谢西湖的雪! (一八年一月末日写成。)
西湖的雪景 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
研读品析
1.作者的游踪是什么?
• (在校门上车)——到了湖滨(景 点1)——过白堤,过西泠桥(景 点2)——驶行于林木连接的野道 (景点3)——到了灵隐山门(景 点4)——跑到韬光庵(景点5)— —跑上观海亭(景点6)——步行 到岳坟(景点7)——泛舟里西湖 (景点8)——回到湖滨(景点9)
2.作者赏玩了很多地方的 雪景,让你印象深刻的是 哪些景?为什么?
• 历史层面的拓展不但丰富了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的 线索,从语言的层面说,更有重要的意义。古代汉语是现 代汉语的重要资源,古代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在 现代文学史上,凡是真正的美文,都是能够打通古今(当 然还有“中外”)的。余光中先生说得好:我们不能因为 五十年的政治,忘记了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把这句话的意 思稍微修改一下:近百年来的美文创作,都是有着五千年 文明的底蕴的。《西湖的雪景》不但大量引用古人的诗句、 典故,在语言上也能够熔铸文言入白话,既增添了文章的 韵味,又毫不影响白话的文脉。即以第一句为例: • •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 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渐少,入冬后, 则更形疏落了。
小结课文
• 雪后的西湖其实就一个特点:白。但 作者却能在这一总特点之下寻出不一样的 东西来:在车上,作者写远景写近景,笔 下之景各异;在路上,作者写雪之于物的 各种形态,写人走在雪上发出的清脆的声 音;在舟中,与前面的静观不同,作者泛 舟湖上,船是动的,景是静的,而飞雪则 又在静谧的雪景之上增添了几分动感,动 静结合,如诗如画,让人陶醉于一种悠远 的意趣中。
• “西湖之胜景”、“注目于”、“于此时”、 “翩然来临”、“已渐少”、“更形疏 落”,几乎句句都有文言的影子,又仍是 通顺的白话,通观全篇,莫不如此。多读 读这样的美文,是能够改善我们的欣赏品 味,提升我们的母语水平的。 •
• 这次的薄游,虽然也给了我些牢骚和别的 苦味,但我要用良心做担保的说,它所给 予我的心灵深处的欢悦,是无穷地深远的! 可惜我的诗笔是钝秃了,否则,我将如何 超越了一切古诗人的狂热地歌咏着它呢! 好吧,容我在这儿诚心沥情地说一声, 谢谢雪的西湖,谢谢西湖的雪! (一八年一月末日写成。)
•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 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 临。——秋季游人已渐少,入冬后,则更 形疏落了。 “西湖之胜景”、“注目于”、“于此时”、“翩 然来临”、“已渐少”、“更形疏落”,几乎句 句都有文言的影子,又仍是通顺的白话,通观全 篇,莫不如此。多读读这样的美文,是能够改善 我们的欣赏品味,提升我们的母语水平的。
• A远望西湖: • 一片迷蒙的水汽弥漫着,山上的积雪 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保俶塔 等很朦胧,见湖心亭四周枯秃的树干。 • B近看西湖: • 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 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 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 “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 了。
4.文中引用了许多的诗词,有何作用? 如果删去它们,会是什么效果?
②看了那种古朴清寒的情况,仿佛令我 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纷扰、繁 遽了。
• 从作者细致地描绘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他暂时忘记尘世间的纷繁烦恼 而得一处清净的情感流露。
小结课文
作者对景点的描写有详有略,各有侧 重:从湖滨乘车出发沿途的风景如一幅长 轴缓缓展开,返回湖滨时的泛舟西湖,又 如一幅挂轴将天上水上溶为一体,两者毫 无雷同。灵隐寺的几个景点亦趣味各异: 灵隐山门主要写了石道、清泠亭和其它的 建筑,韬光庵主要写了路两旁的绿竹,观 海亭则写了山茶花和远处的烟雾,而所有 这些又都紧扣住一个“雪”字,使各各不 同的景观有了统一的色调。这些景观便构 成这篇游记的主体。
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冬日的西湖
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
西湖雪景之九曲桥雪景
西湖的雪景
——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欣赏的朋友 钟敬文
钟敬文(1903.3.30- 2002.1.10),原名钟谭宗。 广东汕尾海丰人。他毕生致 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 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 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 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 家。钟敬文是我国民俗学和 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 人之一,在民俗学和民间文 艺学领域辛勤耕耘了80年。 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民 俗学之父“,在国际上享有 极高声誉。
• 时间线索也非ຫໍສະໝຸດ Baidu清晰:那天是一月廿四 日——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已九点钟 左右了——当我们跑到庵里时——我们在 岳王庙前登舟时——舟将驶近断桥的时 候——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 了。中间还有一些简略的表述,如“这 时”、“此刻”,符合游览中乐而忘返无 暇顾及具体时间的心理事实。
• 人物的交代亦主次分明,毫不杂乱。最主要的人 物当然是“我”和老李,次要人物有同车客人、 道旁野人的屋里衣饰破旧而笨重的老人和童子、 灵隐山门一个拍照的人、韬光庵里眼色怪异的僧 人、酒楼的堂倌、划船的舟子、湖滨公园待生意 的苦力等等。还有一些人物虽然没有登场,却被 作者用了“以无说有”的笔法让人感觉到他们的 曾经存在,比如灵隐山门“往时那些卖念珠、古 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湖滨公园“平日朝夕 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男少女、老爷太太”, 虚虚实实,更衬得雪中西湖的人迹疏落。
已98岁的钟敬文先生每天仍在伏案笔耕不辍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本文写景的 精妙之处。 2.品味引用古诗文的语言风格。
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是《西湖的雪景》,作者是一开 始就描述冬日游览西湖的所见所闻吗? 2.作者描述了几次冬日游览西湖? 3.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节)以春夏与秋冬游览西 湖的不同作对比,以古人与众不同的美文 为佐证,从侧面告诉读者冬季游赏西湖的 妙处; 第二部分(3—17节)记叙了雪天游西湖 的过程。
• 以上这些还都只是当下层面,这篇游记还有一个更其深广 层面——历史,靠了作者平素积累的丰富的文史地理知识, 几乎每到任何一个景点都能触景生情——生思古之幽情。 比如一开始就从“西湖的雪景”这个题目想到了明高濂的 《四时幽赏录》,到了西湖边,望着湖心亭,又想起了明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看见雪中的山茶花,联忆起杜甫 的《佳人》诗,登上观海亭,又咀嚼起清王士禛的《雪中 登黄山》,泛舟湖中,身临其境地想起柳宗元的《江雪》 诗,即使是社会不公这样大煞风景的场面,也仍能用上陶 谷“扫雪烹茶”的典故,这就使得现实景观与历史景观蒙 太奇般层层叠加,扩大了纪游的空间。
• 时间线索自然也向着历史深处拓展了:南朝、唐朝、五代、 明朝、清朝……作者似乎在千年时光隧道中自由穿梭,目 不暇接。那些历史人物也一一登场,雪天的西湖,疏落的 是今人,热闹着的却有作者与古人:明朝的高深父像一个 导游,早已恭候着为作者作全方位的引导;明朝散文家张 岱在湖心亭远远地向着作者招手;观海亭有诗人杜甫与王 渔洋的吟诗助兴;泛舟湖面,又有柳宗元的千古垂钓;另 有丘迟、郑綮、陶谷诸人也轮番登场,正如孤山上西泠印 社的一副对联所写的: • • 以文会友, • 与古为徒。
• 作用:①在状物抒情的散文中,对 古人诗句文章的引用,能将某种特 定的感受通过诗的语言和意境,既 含蓄又不露痕迹地表达出来,大大 增加了散文的抒情性;②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③表现了作者对西湖 的熟悉和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5.《西湖的雪景》不但大量引用古人的诗 句、典故,在语言上也能够熔铸文言入白 话,既增添了文章的韵味,又毫不影响白 话的文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