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合集下载

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9篇)

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9篇)

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9篇)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11、只见雪花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下来。

雪花落在小树上,小树好像穿上雪白的新衣。

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好像戴上了雪白的帽子。

雪花落在大地上,大地好像盖上了雪白的羊毛毯。

我用手接住晶莹的雪花,可刚到手里就不见了,变成了小水珠。

2、隆冬的一个夜晚,北风怒号,大雪纷飞。

清晨,当我们打开窗户,“啊!真美呀!”我忍不住赞叹道。

树上;道路上;花坛上;楼房上都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雪。

大地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我穿好衣服,梳洗完就迅速地跑出来,想尽快欣赏到这雪景。

雪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容,阳光照在有一连串脚印的雪地上,折射出美丽耀眼的光芒。

树上挂满了银条,树叶被冰包裹住了。

那奇丽的银条“簌簌”地落下来,掉到地上摔碎了,那形状又像开在雪地上的冰花,惹人喜爱。

树上顽皮的雪花钻进你的衣服里,让你感受一下它的热情。

3、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在这一刻,一切都是美好的,一都是寂静的,站在窗前,那片片雪花的欢声笑语却在我耳边响起。

它们的欢乐,我听得到。

4、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飘落下来。

看那雪花,玲珑剔透。

洁白如玉,它像是天公派来的使者,又像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

飞舞的雪花像煽动着翅膀的玉蝶,轻轻地飘飞着,落在柳树的枯枝上。

5、雪还在下,他仿佛要把整个世界变成白色的王国。

树枝上盖着厚厚的积雪,像神话故事里华美的珊瑚;房屋上涂满了白色的奶油,孩子们欣喜的转来转去。

而地上,更是铺上华丽的地毯,白色,纯洁,高贵,让人不忍践踏。

6、一早起来,北风呼啸,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团团雪花随风旋转着,像一个个身着白色薄纱裙的娇小姑娘在舞蹈。

大雪下着,高耸的山峰像须发皆白的老神仙那么威严;树枝上堆满亮晶晶、毛茸茸的雪花,树皮上的皱纹也被填平了。

可爱的小猫咪偷偷跑过来,在坦荡如砥的雪地上印下几朵小梅花……7、放眼望去,有的雪花像流星一样直垂而下;有的雪像风一样轻,纱一样的白,飘飘摇摇;还有的雪花像银珠,又像小雨点也像杨柳花,玲珑剔透,粉雕玉琢,洁白如玉,纷纷扬扬地为我们挂起了白茫茫的雪帘。

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绵延

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绵延

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绵延一提起“隐逸”,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

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和他虚构的那个美妙绝伦的神仙国度桃花源,不知引起了我们多少人的向往和憧憬。

隐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人生方式,是自古存在的。

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从汉代东方朔提出隐身“金马门”,将独立自由人格巧妙融入宦游之中的“朝隐”,到魏晋时期身居林泉,人格豪迈的“林泉之隐”,中国的隐逸文化传统逐步形成和成熟。

到了唐代白居易提出“中隐”,使隐逸中庸化,不再以“隐”作为实现独立和价值的途径,盛极一时的隐逸文化便开始走向衰落。

这其间虽有李白的别具一格的“酒隐”,但隐逸文化的衰落却是大势所趋。

到了明清时的“壶天之隐”,以“壶中天地”的园林作为隐居和精神的栖息地,隐逸则越来越走向狭窄。

到了现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现代人的世俗化,隐逸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它只作为一种古老的情结偶尔在人们的内心激起一点点向往,却很难真正去实践,只得在滚滚红尘里糊里糊涂地生活着。

久而久之,竟连隐逸二字都不再提起了。

有人认为,到了“壶天之隐”,隐逸文化已走到了尽头。

但真的如此吗?作为与中国历史的发展相伴的一种文化现象,隐逸文化真的是萎缩在壶中天地里,永不得超生了吗?并非如此,当它在中国封建史耗尽了它最后的能量时,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它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进程中。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当代文学某些作品(尤其废名的作品)中的隐逸倾向的分析阐述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延续。

一、一以贯之的山水田园情怀和隐逸情怀古代隐逸之士把素朴淡远的山水田园作为赖以生存的理想空间,把自由逍遥的隐逸生活看作是达到精神澄明的途径。

他们在风光无限的大自然里创作出了最贴近自然、合乎本心的诗文——隐逸诗、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有名的山水诗,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四专题 自读课文 西湖的雪景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四专题 自读课文 西湖的雪景 Word版含答案

自读课文西湖的雪景一、字音辨读1.拂袂.(m èi ) 2.芳馨.(x īn ) 3.霁.雪(j ì) 4.策蹇.(ji ǎn ) 5.西泠.(l ín ɡ) 6.密迩.(ěr ) 7.雾凇.(s ōn ɡ) 8.沆砀..(h àn ɡ d àn ɡ) 9.欹.倒(q ī) 10.繁遽.(j ù) 11.近瞰.(k àn ) 12.灞.桥(b à) 二、字形辨识1.⎩⎪⎨⎪⎧ 拂m èi (袂)口ju é(诀)ku ài (快)速2.⎩⎪⎨⎪⎧ 策ji ǎn (蹇)山zh ài (寨)张qi ān (骞)3.⎩⎪⎨⎪⎧ 西l ín ɡ(泠)寒l ěn ɡ(冷)l ín ɡ(聆)听 4.⎩⎪⎨⎪⎧ 点zhu ì(缀)拾du ō(掇)chu ò(啜)泣三、词语辨析体验·体味辨析⎩⎪⎨⎪⎧ 体验:着重指在实践中体会、了解。

对象是生活、现实等。

体味:着重指玩味,即细心地体会。

对象常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等。

例句⎩⎪⎨⎪⎧①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

”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②这些作品是袁晖先生多年艺术创作的硕果,同时也是他体味人生、与自然交流的絮语。

四、熟语释义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非常舒畅自然。

一、走近作者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

少年聪颖勤奋,爱好诗文。

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任教,1927年起在中山大学工作,与顾颉刚等组织了民俗学会,从事编辑了《民间文艺》和《民俗》等刊物。

1928年在浙江大学工作,1934年到日本进行民俗学研究,1936年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49年在香港的达德学院任教。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全文赏析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全文赏析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全文赏析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钟敬文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

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

这当中自然有以致其然的道理。

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

于此,往来湖上,沉醉于柔媚芳馨的情味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销魂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以论于一般人罢了。

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超尘脱俗,别具天眼,揽景会心,便得真趣。

”我们虽不成材,但对于先贤这种深于体验的话,也忍只当做全无关系的耳边风么?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不很近情的景致的,怕没有多少人吧。

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雪夜煨芋谈禅”,“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

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但他是一位潇洒出尘的名士,所以能够有此独具心眼的幽赏;我们一方面自然佩服他心情的深湛,另方面却也可以证出能领略此中奥味者之所以稀少的必然了。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

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

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

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

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

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

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廿四日。

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预知昨宵是下了雪。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

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

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瓯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

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然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

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

”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人“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许多人吧。

《四时幽赏录》的着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之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

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

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

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

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的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

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重游。

那天是一月廿四日。

因为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

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

详细的看去,觉得比日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

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

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

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雪”的美学意蕴

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雪”的美学意蕴

树万 树梨 花开 。 韩愈 的 “ ” 白雪 却 嫌 春 色 晚 , 故穿 庭
树作 飞花 。 二是作 为起 兴 物或 者 渲 染 诗 文 意境 、 ” 人 物情 绪而存 在 , 如柳宗 元 的 “ 山 鸟飞 绝 , 径 人 踪 千 万
味与 旨趣 , 于这种 内蕴 的作 品 , 近意 现代作 家 ; 美学意 蕴
中图分类号 :I0 2 66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I 8 ( 0 0 0 O 2 0 6 I— 1 1 2 1 ) 3一 0 5— 5
统, 如感 伤 的文 风 , 兴 的手法 等 。文 学表现 功能 的 起
探 索 和表 现范 围 的扩展 , 得 新 文学 中对 “ ” 使 雪 的抒 写也呈 现 出新形 态 , 并被 寄予 了不 同的审美 内涵 , 这 可 以从 以下几个 方 面展开论 述 :
人 生 之趣
现代 文学 中 以“ ” 雪 为题 , 在表 现 闲适 文 风 , 重
呈 现雅致 格调 , 日常生 活的叙述 中 , 在 呈现人 生的韵
第2 0卷 第 3期
21 00年 9月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n n I s tt f gn eig o ra f Hu a n tu eo ie rn i En
Vo . 0 No 3 12 . .
S p. 0 0 e t2 1
论 中 国 现 代 作 家 笔 下 “雪 ’的 美 学 意 蕴 ’
价值 , 如钟敬文 的《 西湖 的雪景》 雪景是 整篇散文 , 描写 的中心 , 章 以 “ ” 游踪 为线 索 , 西湖 的 文 我 的 对
雪景进行 了多 方位 、 多侧 面 的描绘 , 论 是从 远 景 : 无

2024年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

2024年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

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11、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东西……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站在窗户边上,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它们使我心情愉快,即使是遇上了不痛快的事情,我也会感觉到心情很通畅。

2、雪花很白很白,白得那么纯洁。

它们把大地变得也很纯洁、很美丽。

我有种这样的感觉:雪不仅仅使万物变得纯洁,也使人们的心灵变得像它一样美丽、纯洁。

3、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

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4、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5、一片片小雪花像烟一样轻,玉一样纯,银一样白,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亲吻着久别的大地。

6、那瑰丽的六角花瓣,烟一样轻,玉一样润,云一样白,悄悄落到大地上,为大地妈妈盖上了一层棉被。

放眼望去,整个世界白茫茫的犹如一个童话般的冰雪王国。

落光了叶子的树枝上挂满了亮晶晶的银条。

7、房檐上挂上了水晶般的小冰笋,为房檐镶上了一道玲珑剔透的花边。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白茫茫的。

整个世界纤尘不染,晶莹如玉。

一朵朵迷人的小雪花,像洁白的小天使一样清纯可爱,来自那令人向往而神奇的天空,千姿百态,美极妙极……8、黛色的苍穹散下片片花瓣,似乎还带着淡淡的清香。

雪悠悠地飘着,将天地渲染成白茫茫的一片。

9、柳絮一般的雪,芦花一般的雪,轻烟一般的雪,流转,追逐,来时纤尘不染,落时点尘不惊。

一朵朵六角小花,玲珑剔透,无一重样。

粉雕玉琢,可是,哪一位艺术家能设计出如此精巧的纹路?哪一位雕刻着能雕出如此细致的工艺品?与其说是大自然的杰作,我宁愿相信是天宫里某位仙子的眼泪!10、转眼间,冷杉苍松都变成了琼枝玉珂。

西湖的雪景

西湖的雪景

西湖的雪景作者:钟敬文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4年第12期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

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

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

飞来峰疏疏落落地着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顶面,一例地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

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地跟在后面。

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

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地跟着我。

从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

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的都大些。

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

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地繁植着高高的绿竹。

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

《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

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

”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

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

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

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

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

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高中语文_《西湖的雪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西湖的雪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湖的雪景》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西湖的雪景》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四专题“文字绘出的图画”里的一篇散文。

该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质朴,语调舒缓优美,意境空寂纯净,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的西湖冬天水墨画长卷。

钟敬文的散文在语言上多用白描手法和引用古典诗文,质朴中有浓厚的书卷气,《西湖的雪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其散文的美学特征。

本专题是“文字绘出的图画”,加之专题写作训练是“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我认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味鉴赏美和学习表达美的能力,从而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把听、说、读、写融入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笔下“西湖的雪景”的美妙,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西湖的雪景”为什么会这么美妙,即在教学生“欣赏”的同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怎么写”的问题——向作者学习用文字“绘画”的本领。

文章比较长,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内容上做了大胆的取舍,只把描写西湖的雪景的文字作为鉴赏对象,不求全面,但求透彻。

为了落实上面的分析设想,我拟以西湖的雪景为鉴赏对象,以白描、引用等描写手法为抓手,从“朗读梳理”“鉴赏雪景”“写作训练”“拓展探究”四个环节为主要教学流程,在“鉴赏雪景”时又以“怎么写的”“写出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情趣”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情景交融并认识钟敬文这个人,从而有序地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熟悉作品以及作者的相关文化知识。

(见导学案)⑵掌握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见导学案)2、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描写雪景语段并学习白描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游览西湖雪景的独特情趣,培养高洁脱俗、关心民生的情怀。

教学重点赏析描写雪景语段并学习白描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游览西湖雪景的独特情趣,培养高洁脱俗、关心民生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先学后教,以学带教。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熟读课文,感受雪景的特点。

写景散文写作教案范文3篇

写景散文写作教案范文3篇

写景散文写作教案范文3篇写景散文写作教案范文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从而产生把这美景记叙下来的欲望。

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写景的*。

如何写好写景的*呢?描绘自然风物必须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日本作家德富芦花在《晚秋初冬》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动衬静、综合运用多种观感等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细致入微地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散文写作技巧他们年留下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他们炼字的结晶。

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古人,尽量地选用那些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描绘景物。

1.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

”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

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

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的情趣的。

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散文的写作手法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

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拟人。

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

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

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这样状物写景,*就更富有感染力。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高中语文 4.4《西湖的雪景》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4.4《西湖的雪景》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西湖的雪景》教案【教学目标与重点】1、作为记叙文,重点提示游记的要素与普通记叙文六要素的区别,也是体现本教材要把抽象的教学文体还原为真实文体的一种目标。

2、记叙文又分艺术类与实用类,本课和下一单元的实用类记叙文《杭州西湖导游词》形成的规范与变通的关系,虽然不直接点明,但要预先留下伏笔。

3、关于“美文”的概念。

本篇属于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美文,这一类作品(最典型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有在其推动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的意义上才获得价值,否则容易得出作者消极躲避社会现实的结论(详见教材《美文》一课)。

【作家简介】钟敬文(19O3-2002),广东海丰人。

笔名静闻等。

曾留学日本。

先后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

先生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倡导者。

他首次提出要建设独立的中国民间文艺学,他主编了高校文科教材《民间文学概论》,倡建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

几十年来他发表了二三百篇论文,结集出版了《民间文艺》、《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民俗文化学》等专著。

他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在第六届文代会上,他被授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称号。

此外,钟敬文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知名的散文家和诗人,著有散文集《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

1934年,阿英编《现代十六家小品》,从现代散文作家中挑选出影响较大的16位作家,这16人依次为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钟敬文、谢冰心、苏绿漪、叶绍钧、茅盾、落花生、王统照、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鲁迅、陈西滢和林语堂,这就可以看出钟敬文的散文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品背景】钟敬文是著名的民俗学家,青年时代,他就对民俗研究有兴趣,1927年秋,他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与顾颉刚等人组织了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及民俗学丛书,后来他做起散文来了,也和民俗有点关系呢。

1928年,在中山大学执教的钟敬文,因为经手付印的《吴歌乙集》(王翼之编),中间有“猥亵”的语句,触怒了当时那位假道学的校长,被迫离职了。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四专题自读课文西湖的雪景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四专题自读课文西湖的雪景含答案

自读课文西湖的雪景对应学生用书P49一、字音辨读1.拂袂.(m èi) 2.芳馨.(x īn) 3.霁.雪(j ì) 4.策蹇.(ji ǎn) 5.西泠.(l ín ɡ) 6.密迩.(ěr) 7.雾凇.(s ōn ɡ) 8.沆砀..(h àn ɡ d àn ɡ) 9.欹.倒(q ī) 10.繁遽.(j ù) 11.近瞰.(k àn) 12.灞.桥(b à) 二、字形辨识1.⎩⎪⎨⎪⎧ 拂m èi 袂口ju é诀ku ài 快速 2.⎩⎪⎨⎪⎧ 策ji ǎn 蹇山zh ài 寨张qi ān 骞 3.⎩⎪⎨⎪⎧ 西l ín ɡ泠寒l ěn ɡ冷l ín ɡ聆听4.⎩⎪⎨⎪⎧ 点zhu ì缀拾du ō掇chu ò啜泣三、词语辨析体验·体味 辨析⎩⎪⎨⎪⎧ 体验:着重指在实践中体会、了解。

对象是生活、现实等。

体味:着重指玩味,即细心地体会。

对象常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等。

例句⎩⎪⎨⎪⎧ ①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览景会心,便得真趣。

”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②这些作品是袁晖先生多年艺术创作的硕果,同时也是他体味人生、与自然交流的絮语。

四、熟语释义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非常舒畅自然。

对应学生用书P49一、走近作者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

少年聪颖勤奋,爱好诗文。

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任教,1927年起在中山大学工作,与顾颉刚等组织了民俗学会,从事编辑了《民间文艺》和《民俗》等刊物。

1928年在浙江大学工作,1934年到日本进行民俗学研究,1936年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49年在香港的达德学院任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

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

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瓯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

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
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然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

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

”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人“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许多人吧。

《四时幽赏录》的着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之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

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
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

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

一个人从校门乘
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

此次
雪本不大,加以出去的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

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
二次重游。

那天是一月廿四日。

因为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

果然,当我打开
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

详细
的看去,觉得比日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


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

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

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
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

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

这天,我起来跑
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

”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他才相信。

“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
耍子吧?”他很高兴地说。

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

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
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有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

街上的已经大半变成
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出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

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

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
遨游而来的客人还怕没有一半。

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
面的山峰,只有几乎辨不清的薄影。

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缘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
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俶塔,便陷于朦胧中了。

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
好似怯寒般地在那里呆站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
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渐渐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
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
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

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枯树上的很有差别。

前者因为叶子衬托着之故,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