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概述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别与相似之处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别与相似之处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们对个人的生活和健康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尽管二者有一些共同点,但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重点讨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区别与相似之处。
一、定义和症状的区别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困扰个体至少两周时间的长期抑郁或低落情绪。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心情沮丧、失去兴趣、缺乏活力,而且可能有食欲改变、睡眠问题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他们经常感到绝望和无助,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的想法。
另一方面,焦虑症是一种焦虑障碍,其主要特征是长期或过度的焦虑和担忧。
焦虑症患者常常体验到持续的紧张感、害怕和不安,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无明显原因地出现。
他们可能有身体症状,如心悸、肌肉紧张、呼吸困难等,同时可能会避免与焦虑相关的情境。
二、认知和情绪方面的相似之处尽管抑郁症和焦虑症在症状上有差异,但它们在认知和情绪方面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负面思维模式:抑郁症和焦虑症都与负面思维模式相关。
抑郁症患者往往对自己、世界和未来持消极看法,他们可能过度自责,感到自己毫无价值。
而焦虑症患者也常常担心并夸大事情的可能风险,导致他们过度担忧和害怕。
2. 自我意识增加:无论是抑郁症还是焦虑症,患者都倾向于过度关注自己的内部体验。
他们可能频繁自审查,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导致对外界环境的分心和不确定感。
3. 抑制情绪调节困难: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都可能在情绪调节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对负面情绪过度反应,难以从消极情绪中恢复,缺乏有效应对策略。
三、治疗方法的不同针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也有一些差异。
1. 抑郁症治疗:抑郁症的治疗通常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也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2. 焦虑症治疗:焦虑症的治疗也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同样是首选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应对焦虑情绪和恐惧症状。
抑郁症与心理疾病共病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关联与处理
抑郁症与心理疾病共病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关联与处理抑郁症与心理疾病共病: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关联与处理心理健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抑郁症作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与其他心理疾病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关联,并阐述相关处理方法。
一、抑郁症与焦虑障碍的关联与处理抑郁症与焦虑障碍是常见且相互关联的心理疾病。
研究发现,大约50%的抑郁症患者同时伴有焦虑症状,而且两者常常共同出现。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之间存在相似的症状,如焦虑、烦躁、睡眠问题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处理这种共病情况时,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往往结合使用,以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二、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与处理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和躁狂两个极端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大约40%的抑郁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会体验到躁狂发作,这被认为是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共病现象。
治疗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抑郁期采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而躁狂期则需要使用情感稳定剂进行控制。
三、抑郁症与酒精或药物滥用的关联与处理抑郁症与酒精或药物滥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滥用酒精或药物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两倍。
酒精或药物的滥用往往是抑郁症加重或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处理这种共病情况时,除了进行心理治疗外,还需要对患者的酒精或药物滥用问题进行干预,并提供相关的康复支持。
四、抑郁症与食欲失调的关联与处理抑郁症与食欲失调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中大约有30%患有食欲减退或暴食症状。
食欲失调进一步加剧了抑郁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处理这种共病情况时,需要进行营养监测和管理,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恢复患者的正常饮食习惯和提升心理健康。
总结: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共病情况较为常见,这要求我们从整体上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
心理治疗通常是共病情况下的首选治疗方法,而药物治疗则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症状
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症状焦虑症和抑郁症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在成年人中广泛发生,而且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呈现出不可忽视的趋势。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症和抑郁症常常呈现共病症状,即两种心理障碍同时存在。
本文将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症状的原因、表现以及对其的应对与干预措施。
一、共病症状的原因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症状的产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家庭环境可能成为共病症状的重要诱因。
儿童和青少年常常处于亲子关系较为密切的阶段,家庭中的紧张气氛、亲子冲突、不良教育方式等都可能引起儿童和青少年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其次,社交环境的压力对共病症状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的竞争压力、同伴间的关系问题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共病症状。
二、共病症状的表现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症状往往呈现出多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身体症状是共病症状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如胃痛、头痛、胸闷、过度疲劳等。
其次,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症状也极其普遍,包括情绪低落、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过度苛求、注意力不集中等。
此外,儿童和青少年在行为上也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的共病症状,如回避社交场合、拖延行为、学习困难等。
三、对共病症状的应对与干预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症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与干预措施。
首先,家庭应该扮演起积极的角色,提供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尽量减少家庭冲突和亲子关系紧张,引导儿童和青少年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等。
此外,个体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培养兴趣爱好来释放负面情绪。
总结起来,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症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和认识共病症状的原因、表现以及应对与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处理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三种诊断分类标准中都是两个独立的诊断实体,但临床实际中两者共病很常见。
与单纯的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相比,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有更为复杂及严重的疾病表现。
因此深刻认识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对临床治疗及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就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關键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1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概念1980年DSM-Ⅲ首次提出了多轴诊断为近年来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是指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存于同一个患者,对两组疾病分别诊断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关系存在着争论可归纳为3种观点[1-2]:①基于两种疾病有许多共同的临床表现如睡眠障碍或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的一元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②基于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异性表现如抑郁障碍易早醒而焦虑障碍易入睡困难、基本心境不同等的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单元;③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共同反应。
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呈现的临床特征常不典型、症状较重且易反复,是否设立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给予此类患者更多的关注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2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1998年美国全国共病调查(NCS)将共病研究推向高潮,研究报道39%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共病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与焦虑症时点共病率达56.8%,33.3%的惊恐障碍患者一生中共患重性抑郁症[3]。
2001年荷兰精神卫生调查显示仅有39.5%的情感障碍以单纯的一种精神障碍形式出现[4]。
2002年美国第二次全国共病结果进一步显示,抑郁和焦虑障碍终身共患率为59.2%,12个月时点共患率达57.5%[5]。
同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各自的全国性调查,虽然数据略有差异但总体认识是焦虑和抑郁障碍多以共病形式出现。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研究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研究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现代社会中影响着大量的人群。
这两种疾病通常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与焦虑症之间存在共病性。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研究,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讨论。
一、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定义与症状特征抑郁症是指个体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价值感下降等心理状态的一种心境障碍。
焦虑症则是指个体出现强烈的担忧、不安、紧张等情绪,常伴有恐惧和焦虑的一种心理障碍。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特征有所不同,但两者在心理和生理层面上都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过去的研究常常将抑郁症和焦虑症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心理疾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项由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NIMH)资助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中有60%以上同时伴有焦虑症状,而焦虑症患者中约有50%也同时有抑郁症状。
这一发现引发了更多关于抑郁症和焦虑症之间关系的研究。
一方面,有些研究认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可能是由于共享的生物学机制。
例如,多种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被发现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有关。
这些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另一方面,心理社会因素也被认为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密切相关。
例如,应对能力不足、自我认知扭曲、环境压力等心理社会因素均可能增加个体同时出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
同时,心理互动模型也提出了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性的解释。
根据这一模型,焦虑症的症状反过来增加了抑郁症的风险,相反,抑郁症的症状也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生。
三、共病性对治疗和临床实践的影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对治疗和临床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统上,抑郁症和焦虑症在临床上被分别对待,但共病性的研究使得医生意识到同一患者可能同时患有两种疾病。
这促使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更具针对性和综合性。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也对药物治疗产生了影响。
焦虑症和抑郁症科普知识PPT课件
通过减少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应对技巧等方法 降低患病风险。
02
抑郁症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 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严 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症状
包括情绪低落、缺乏活力、兴趣丧失 、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 集中、自我负面评价、自责和无助感 等。
心理治疗与技术的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 术的发展,心理治疗将更加便 捷、个性化,提高患者的治疗 体验和效果。
社会支持和宣传教育的加 强
未来将通过加强社会支持、宣 传教育和普及精神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的 认知度和接受度,为患者创造 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强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普遍性
02
让公众了解这两种心理疾病在人群中的广泛存在,减少误解和
歧视。
宣传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
03
教育公众如何识别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迹象,并鼓励早期寻求专
业帮助。
消除社会歧视与偏见
1 2
打破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污名化
通过教育和宣传,消除公众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 和歧视。
倡导平等和尊重
分类和诊断
分类
抑郁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
诊断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有时也需要进行心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生化、心理社会因素等。
发病机制
涉及神经递质不平衡、炎症反应、氧பைடு நூலகம்应激等多种生理过程,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共病现象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症状和治疗的综述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症状和治疗的综述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这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被称为共病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一、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症状抑郁症和焦虑症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和身体症状。
在许多患者中,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互相加剧。
以下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症状的一些典型特征:1. 情绪症状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往往会经历情绪低落、焦虑和紧张等情绪化的症状。
他们可能感到无助、绝望和害怕,对将来感到悲观和忧虑。
2. 认知症状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集体注意力偏移以及记忆力减退的问题。
他们的思维可能变得消极和自我贬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
3. 身体症状身体上的症状包括睡眠问题、疲劳和食欲变化。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通常会感到疲乏不堪、无法入睡或早醒,并且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或过度进食的问题。
二、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关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下面将分别介绍两种治疗方法的综述。
1.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针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其中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通过与心理专家的交流和指导,患者可以逐渐调整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应对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另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大脑化学物质的水平,缓解患者的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有一些副作用,因此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针对同时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而设计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它结合了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的优势,并加上其他辅助疗法,如运动疗法、艺术治疗和冥想等。
综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达到全面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的效果。
总结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焦虑抑郁共病
同样,焦虑障碍患者也常有抑郁障碍共病。 以终生患病率计,分类的共病比例依次为: 广 泛焦虑障碍4718 % ,惊恐障碍4018 % ,创伤 后应激障碍3910 % ,场所恐惧症3313 % ,特 定恐惧症3313 % ,社交恐惧症2914 %。 以年患病率计,焦虑障碍 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比例也相当高,为2111 %~ 4113 %。
(5) 不少患者长期服用多种抗焦虑药,常存在
对抗焦虑药的耐受和依赖性。
(6) 患者对医生的处方不够信任、治疗依从性
差;这类患者会同时在不同医院的相同临床科 室反复就诊,比较医生间的诊断及处方药物的 差异,而擅自改变药物剂量、用法或停药。
其他的一些临床特征:
(1)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使抑郁障碍慢
抑郁焦虑共病相关因素
(1) 遗传因素。
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类似,共病的发生也与 遗传有一定关系。
(2) 性别因素。
女性较为多见,有研究显示此类共病女性高于 男性115~310 倍。
(1) 遗传因素。
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类似,共病的发生也与 遗传有一定关系。
(2) 性别因素。
女性较为多见,有研究显示此类共病女性高于 男性115~310 倍。
(2) 抑郁和社交焦虑障碍共病的治疗
已证实,对社交焦虑障碍有效的药物包括 MAOIs ,SSRIs、BZs 等,丁螺环酮对社交焦 虑障碍也有疗效, 但由于对抑郁的疗效有限而 很少单独使用。
SSRIs 类药可作为首选;
若对SSRIs 类不能耐受或无效,可考虑用
MAOIs 类药; 认知疗法对社交恐怖患者存在的误解和认知 歪曲有效。
性化( OR = 119) ,但抑郁焦虑共病时并不明 显影响焦虑障碍的病程; (2) 共病将导致患者更多的功能损害,不论是 以抑郁障碍为主( OR = 119) 还是焦虑障碍为 主( OR = 213) ; (3) 共病使患者的自杀企图的危险性增加(抑 郁障碍OR = 217 ,焦虑障碍OR = 213) 。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初步评估 详细评估
排除其他疾病 明确诊断
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症状表 现等基本信息。
排除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其他疾 病,如躯体疾病、药物副作用等 。
诊断标准及依据
抑郁症诊断标准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第十版(ICD-10)或《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 册》第五版(DSM-5) 中的相关标准,主要包 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 、活力减退等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应对压力技巧
如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 参与社交活动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 复发。
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有 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Chapter
预防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度的运 动,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降低患病风险。
02
用于评估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包括紧张、不安、恐惧等
方面的表现。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03
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包括抑郁、焦虑等多个方面
的症状评估。
03
诊断流程与标准
Chapter
诊断流程
通过专业量表、访谈等方式,深 入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 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诊断标准, 给出明确的诊断意见。
03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 、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 分享感受
04
培养积极的心态,关注 自身优点和成就,增强 自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压力应对
提供有效的压力应对技巧和方法,帮助公众在面对压力时能够积 极应对,减轻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
指导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技能,增强社会支持网 络,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无助感。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概述
常同 时存在 , 即所谓共 病 。早 在 1 7 9 0年 , 国耶鲁 大 美
学 F ise L 首 次 提 出 “ 病 (o r ii ) 这 一 概 e ti J n n 共 emobdt ” y
中超过 7 的 抑 郁 患 者 共 患 有 不 同 类 型 的 焦 虑 障 5
碍 。2 0 ~ 2 0 0 l 0 3年 美 国 第 二 次 全 国 共 病 调 查 结 果
存 于 同 一 个 体 , 共 病 的概 念 扩 大 到 了共 存 的综 合 征 。 将
进 一步显 示 , 抑郁 与焦虑 障碍终 身共病 率和 1 2个月时 点共 病率 高达 5 . 和 5 . 『 。同 时期 在 欧洲 各 92 75 6 ] 国及 澳大 利 亚 等 国先 后 开展 了各 自的全 国性 调查 研
9 O年 代 初 美 国 首 次 开 展 大 规 模 的 全 国 共 病 调 查 研 究 ( t n l o rii u v y Nai a mo bdt S r e ,NS , 调 查 收 集 了 o C y O) 该 l9 ~ l 9 9 0 9 2年 间 , 5 5 1 ~ 4岁 年 龄 段 , DS — II R 经 M I—
体系 如 D M — I ID 一 1 S V、C 0和 C MD 一 3中 都 属 C 于 两 个 独 立 的 疾 病 单 元 , 是 , 实 际 工 作 中 , 者 常 但 在 二
为 1 .3% 、 6 单纯恐怖 障碍为 2 .3%、 4 社交焦 虑 障碍
为 2 .1 、 伤 后 应 激 障碍 为 l .5 。 同 时 大 规 模 7 创 8 的 初 级 卫 生 保 健 ( r r eh cr) 查 研 究 还 发 P i y h a h ae 调 ma 现 , 级 卫 生 保 健 中 的 共 病 率 远 高 于 社 区 。初 级 保 健 初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探讨原因和应对方法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探讨原因和应对方法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影响着大量的人群。
这两种心理障碍看似有些相似,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共病性?如何应对这种共病性?本文将探讨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原因以及应对方法。
一、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原因虽然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共病性。
研究发现,以下原因可能解释了这种共病性。
1.1 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的改变以及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可能导致了这两种心理障碍的共同发生。
例如,激素的失衡和基因的遗传性都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1.2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也是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度压力的工作、人际关系问题、财务困扰等都可能导致个体同时面临焦虑和抑郁的问题。
此外,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社会环境也可能对这种共病性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
1.3 预dispose性因素有些人天生更容易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这种倾向被称为预dispose 性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与个体的基因、家族历史、童年经历等有关。
预dispose性因素使得人们更容易同时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
二、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应对方法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者急需合理的应对方法来应对这两种心理障碍的共病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有效的应对方法: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针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常见治疗方式。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
2.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决方案导向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并学会积极应对。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交流,患者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2.3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另一重要方面。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论文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论文【关键词】焦虑抑郁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简称焦虑、抑郁共病),据wHo和美国michingan大学流行病学调查,共病率达50%[1],c.lindsayDevane报道85%的抑郁患者伴有焦虑症状,58%的患者一生有焦虑症的诊断。
广泛性焦虑(gAD)在社区的患病率可高达60%~90%[2]。
国内报道抑郁症出现焦虑症状67.5%,符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0%[3]。
由于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症状易反复、多变,医师之间诊断一致性低,诊断和医疗处理的难度增加。
因此,焦虑抑郁共病已成为当前全球精神病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引起了国内许多同道的重视[4、5],现将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1概述共病(comorbidity)是指一个患者符合>1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多个诊断。
并涉及到患者的全部症状、体征和病程。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comorbidanxietyanddepression,cAD)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且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下文均简称: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发生,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3种观点:(1)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3)共病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1998年美国的全国共病调查(ncs)抑郁障碍(相当ccmD-3中的抑郁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76.7%,64.1%的抑郁患者至少满足一种轴i障碍。
2002年芬兰melartin等用Dsm-Ⅳ对269例抑郁障碍患者评定,结果有57%的患者与焦虑障碍共病。
2001年Keufman等综述了焦虑抑郁共病的文献,显示50%~60%的抑郁障碍患者一生中有一种或多种焦虑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在ICD-10和DSM-IV中的定义Rasmus Fog摘要:在临床上,常常可见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共存。
相比那些只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这些病人一般都有较大的慢性化倾向及较大的社会功能与工作上的损害。
而且,他们的自杀率较高、预后较差。
在许多诊断系统如ICD-10和DSM-IV中,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被界定为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性障碍。
目前,我们已在生物学方面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有了较深的认识。
这两种疾病在三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发生了改变。
这就意味着采用一种低剂量精神抑制药(如氟哌噻吨)和一种低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美利曲辛)的联合用药治疗将会有效,且副作用很低。
黛力新正是这样一种合剂,在几项研究中显示,对MADD的疗效非常显著。
对于一些患者,这些症状可能有慢性化倾向,意味着他们将需要长期治疗。
因此这些患者的治疗用药将非常强调其副作用低的重要性。
关键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抑郁、焦虑前言在临床上,常常可见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共存。
相比那些只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这些病人一般都有较多的慢性病史及较大的社会功能与工作上的损害。
而且,他们的自杀率较高、预后较差。
在许多诊断系统如ICD-10和DSM-IV中,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被界定为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性障碍。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给许多病人带来沉重的包袱。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常常共存。
这在几项调查研究中已被证明,下面将提及几个例子。
共病性研究在美国,1991年发表的国家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聚集地区研究[1]发现,一生中某个时间有过抑郁发作的人群中有70%也有其它精神障碍病史。
这项研究也表明抑郁发作常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合并发生。
最近发表的从1996年开始进行的美国全国共病性调查[2]也发现很高的共病发生率:生命中有过抑郁发作的人群中有58%也患有焦虑障碍,74%有一种或更多共病性障碍,32%有3种或更多共病性障碍。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研究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研究引言: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其中焦虑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研究表明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共病性,这为我们深入了解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一、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性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而且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中有约50%同时伴有抑郁症状,而抑郁症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同时存在焦虑症状。
这种共病性的存在可能是由于两种疾病在病理生理机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等。
二、焦虑症与强迫症的共病性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而焦虑症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强迫症状。
研究发现,焦虑症和强迫症在遗传学上存在一定的关联,这可能是导致两种疾病共病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焦虑症和强迫症在神经生物学上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的功能异常等。
三、焦虑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遭受严重创伤事件后产生的持久性精神障碍,而焦虑症患者在遭受创伤后也容易出现类似的症状。
研究发现,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病理生理机制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比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异常激活等。
此外,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心理因素上也有一定的关联,比如对创伤事件的恐惧和回避。
四、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的治疗策略对于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个体差异。
通常情况下,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对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而心理治疗则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等。
对于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共病性,药物治疗主要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心理治疗则可以采用曝光与反应防止法(ERP)等。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及其临床意义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及其临床意义抑郁症与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共存于同一患者身上。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以及它们对患者的临床意义。
共病性的概念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是指两种心理障碍同时存在于一个患者身上的现象。
尽管抑郁症和焦虑症在症状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经常同时发生,且互相影响,导致患者的症状更加复杂和严重。
共病性的表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疲倦和集中困难等。
同时,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担忧、不安、恐惧和无法控制的忧虑等症状。
这些共同的症状使得抑郁症和焦虑症在诊断上变得更加复杂。
共病性的原因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学因素在两种疾病的共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脑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也可能是共病性的原因之一。
此外,生活事件的负性影响以及慢性疾病的存在也可能增加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风险。
共病性的临床意义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对患者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这种共病性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增加了自杀风险。
同时,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往往更难以治疗和恢复,需要更长时间来达到缓解和康复。
治疗策略对于抑郁症和焦虑症共病的患者,综合性的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选择适合的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此外,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学习应对压力和负性情绪,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预防措施在预防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减少患者面对压力时的不适应。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也能有助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结论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并且使得治疗变得复杂和困难。
通过综合性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的深入研究也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绪和情感的极端波动,包括情绪低落和抑郁期,以及情绪高涨和Mania期。
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健康往往受到共病因素的影响,这些共病因素可能包括其他精神障碍、心理社会因素以及身体疾病等。
本文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和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一、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因素1. 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抑郁期。
研究表明,大约60-7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其生命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抑郁期。
抑郁障碍是双相情感障碍最常见的共病因素之一,而且抑郁期的出现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2.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也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见的共病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约5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出现焦虑症状,如焦虑、恐惧和紧张等。
而焦虑障碍会加重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并且增加患者在Mania期和抑郁期的复发风险。
3. 药物滥用和成瘾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具有较高的药物滥用和成瘾风险。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有20-30%存在酒精或其他药物的滥用问题。
药物滥用和成瘾会严重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
二、心理社会因素的共病因素1. 人际关系问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包括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友情关系等。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Mania期会表现出冲动、攻击性和好斗行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其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关系,并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 工作和学习问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在疾病高峰期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这会导致其在职业和学术领域的失败和挫折,进而影响其自尊和自信心。
3. 自杀和自残行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和自伤行为风险较高。
研究表明,约15-2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有自杀意念,且自杀行为是导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性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病性。
共病性是指两种或更多精神障碍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的现象。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性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焦虑症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共病性。
研究发现,大约有50%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
焦虑症和抑郁症在症状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注意力集中困难等。
这使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者往往需要综合性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其次,焦虑症与强迫症之间也存在较高的共病性。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
研究表明,约有30%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强迫症。
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共病性可能与两者都与恐惧和不安有关。
焦虑症患者往往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强迫症患者则通过强迫行为来减轻自己的不安。
治疗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关键是找到患者的核心恐惧和焦虑,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抑郁症和强迫症,焦虑症还与其他一些精神障碍存在共病性。
例如,焦虑症和恐慌症的共病性较高。
恐慌症是一种突发性的、反复发作的强烈恐惧的症状。
研究发现,约有20%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恐慌症。
焦虑症和恐慌症的共病性可能与两者都与恐惧和不安有关。
治疗焦虑症和恐慌症的关键是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恐惧。
此外,焦虑症还与其他一些精神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恐惧症等存在一定的共病性。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而导致的持久性焦虑和恐惧的症状。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恐惧和不安的症状。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同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或社交恐惧症。
治疗焦虑症和这些共病障碍的关键是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恐惧。
总之,焦虑症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病性。
这种共病性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治疗焦虑症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并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在德国的全民普查中发现 D( # !E I*= 患者满足 A= 的诊断。
[收稿日期] "&&$+&F+!D [修回日期] "&&$+&)+!&
$ $%!
焦虑抑郁共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焦虑抑郁共病的治疗, 目前尚缺乏系统的
万方数据 湖北省精神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精神病研究工作。
[(%] 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此外, 苏占清 [(&] 治疗老年期焦虑症取得较佳疗效 。
!"#"#
针刺治疗
[’"] , 针刺大鼠百会、 印堂穴能降 有研究表明
低皮层 )*+, 代谢而提高 )*+, 活性, 改善大鼠行为。针刺治疗 即利用头针更易于影响大脑的功能活动, 从而影响神经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调节, 尤其是对大脑的影响。已有运用电针取百 会、 印堂、 太阳穴配合穴位注射药物 (氯丙嗪)治疗强迫症的研
近年来, 有关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 ( -./.0123 4562789 453 简称焦虑抑郁共病) 现象的研究甚多, 据 >?@ 37:07;;2.5 <*=, 和美国 A2-B25C45 大学流行病学调查, 共病率达 D&E[!], 国内相 关调查资料报道抑郁症出现焦虑症状的患者 F) # DE , 符合焦虑 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 D&E
[ ] 究报道, 结果与口服氯丙嗪对照, % 周后两组疗效相当 (& 。
!"%
精神治疗
[’(] 卞清涛等 研究发现: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
者与焦虑症、 抑郁症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 即有着相似的认知 精神特征, 或者说三者有着相似的疾病易患性, 但在程度上共 病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更加严重。 F9JK 的认知—行为治疗 (3F,) 和 L:9?H2= 的 人 际 精 神 治 疗 ( /7,) 可 用 于 治 疗 抑 郁 症, M9N00H2= 等发现它们对门诊的重症抑郁患者的疗效与 ,340 相 似。但过去的治疗史、 性别、 人际困难和患者的偏爱等问题均 影响了精神治疗的疗效。如果精神治疗 1 $ ! 周没有明显起效, 要及时考虑加用药物治疗, 以增加康复的机会。有研究认为, 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联用对反复发作和严重的门诊抑郁患者 比单用精神治疗更有效。最近 ,8209 等发现精神治疗和药物治 疗联用对伴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比单用精神治疗更有效。 袁勇贵也发现 /7, (每月一次) 联合去甲替林的维持治疗在预防
[(]
。
。由于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表现
以终生 在抑郁的病程中常与焦虑障碍共存。据 J<K 报道, 患病率为例, 抑郁障碍患者 [符合 =KA 第 % 版修订本 ( =KA$ ’ 标准) ] 患焦虑障碍的比例 D, # &E , 共病焦虑障碍的种类比例依 特定恐惧症 "$ # %E , 创伤后应激障碍 次为社交焦虑症 ") # !E , 广 泛 焦 虑 症 !) # "E , 场 所 恐 惧 症 !F # %E , 惊恐障碍 !( #DE , ( # (E
["]
同年美国报道在 I*= 发病初期, 第 $, , 年两者的共病率分别为 单纯恐怖, 社 %(E , FDE , )$E 。焦虑谱系其他障碍如广场恐怖, 交焦虑, 惊恐发作,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 A= 的终生共病率分别为 !F # %E , "$ # %E , ") # !E , ( # (E , !( # DE
[’’] 抑郁症患者的复发比任一种单一治疗都好 。因此, 精神治疗
应少, 对细胞色素 71)" 的抑制或蛋白结合诱导的药物相互作用 的危险性较小。文拉法辛的药动学受年龄的影响较小, 镇静或 认知减退的危险性较少, 不良反应包括头痛、 胃肠不适、 坐立不 安、 口干、 睡眠紊乱和较少见的血压升高。适用于广泛性焦虑 障碍共病抑郁的治疗, 而且还被推荐用于老年患者, 其长期使 用的有效性也已得到证实。 ,8209 等
[%, (] 持服药期间病情也会出现波动 。
面应设立独立的治疗单元、 给予更多的关注。 " 焦虑抑郁共病的普遍性 抑郁与焦虑症很少单独存在。焦虑常与其他疾患共病, G (&E 焦虑障碍患者伴有其他精神疾病。有关焦虑谱系与抑郁的 共病中, 广泛性焦虑障碍 (以下以 I*= 表示) 的报道最多。在 (J<K) 中, (以 !((, 年美国全国共病调查 I*= 患者共患抑郁障碍 下以 A= 表 示) 发 生 率 %(E , 共 患 恶 劣 心 境 ""E 。具 有 终 生 共患 A= F"E , 共患恶劣心境 %(E I*= 诊断的患者中,
在荷兰精神卫生调查和流行率研究中, 只有 %( # DE 的情感障碍 和 D( # %E 的焦虑障碍是以单独的形式出现的, 而焦虑抑郁共病
[!!] 则是最常见的共病模式 。
郁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 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 分论, 认为焦虑和抑郁障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 共病现象 则是两者各为一独立疾病而同时存在于一患者的临床相中; # 共病论, 认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是一种不同于单纯焦虑症和抑 郁症的独特的疾病实体。其中, 关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 目前有争议的观点是: 两者的共病是否是一种新的疾病。尽管 我国有学者认为目前尚无充分论据证明两者的共病是一个新 的疾病单元, 但目前普遍认为: 与单纯焦虑和抑郁症相比, 这类 患者症状重、 病程慢性化、 社会功能损害重、 乙醇和物质滥用的
[()]
对 ’ "1) 例焦虑障碍患
者分析发现, 与 --./0 相比, 文拉法辛缓释药临床治愈率更高,
[(!] 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4::;<:2=>9? 等 发现, 以文拉法辛缓
释药治疗 % 周和 ! 个月疗效 @ #"A , 而且 B ( 周起效, 治疗广泛 性焦虑障碍能达到临床治愈。多受体作用的药物米氮平, 不但 能改善 +4CD 睡眠障碍和焦虑 E 躯体化因子分, 还能改善 +4CD 认知障碍和阻滞因子分。另外, 米氮平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量, 且耐受性好, 也没有出现 --./0 的副作用如性功能障碍、 失 眠、 胃肠不适、 腹泻和激越, 故可用来作为共病患者的二线用
[)] 比例更高、 自杀率高及预后差等 , 因此, 对此类患者在治疗方
#
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特征 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不多, 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
起病晚, 以急性起病为主, 单纯 !共病组较单纯患病组年龄大、 抑郁组和焦虑组以间歇发作和慢性迁延为主; " 共病患者临床 表现复杂, 患者的主诉较多, 主观感觉痛苦, 临床症状更加严 重, 自评症状明显高于其本身实际情况。 # 共病组的主要症状 群与抑郁组相似, 但各种躯体化症状尤为突出, 具有焦虑组的 特征; 焦虑、 抑郁的情绪似更多地表现为对自身躯体生理障碍 的担忧。%共病组的某些症状较重, 如社交不适、 回避、 疑病、 自责自罪; 某些症状频率较高, 如早醒、 快感缺失、 自杀、 易疲 劳、 注意力不集中; 某些症状较轻, 如精神运动性迟滞、 精神病 性症状; 多数患者在表现出悲观、 消沉、 疲乏同时伴有较明显的 忧虑、 不安、 恐惧、 伤感、 疑惑等, 容易患得患失、 反复多虑。 & 共病患者的医疗状况多较复杂, 就诊的临床科室多, 医学检查 项目过多过频, 多科用药, 不少患者长期服用多种抗焦虑药, 常 存在对抗焦虑药的耐受和依赖性, 治疗依从性差, 容易产生医 源性精神负担。’ 病程多为慢性迁延, 易反复发作或加剧, 疗 效不够稳定, 不经规范治疗往往难以自愈, 有些患者即使在维
[(’, [(1] (6] 。尤其是文拉法辛 , 能有效治疗抑郁和焦虑, 不良反 药
・ #6( ・
久用可引起药物依赖性, 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大, 且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大, 尤其老人和儿童不宜使用。陈秀云观 察开心温胆汤治疗焦虑抑郁共病 6’ 例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 组对控制焦虑、 调节睡眠方面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 。对改善抑郁症状的方面, 对照组 6" 例用阿米替林治 B " I "() 疗, 两组效果接近, 差异无显著性 ( ! @ " I ")) , 该组病例有效率 与国内有关报道相近。实践证明开心温胆汤对治疗混 &6 I %A ,
标准, 而且有多个诊断。这些多个诊断涉及到患者的全部症 状、 体征和病程。所谓焦虑抑郁共病, 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 障碍和抑郁障碍, 且对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 标准。目前, 精神病学领域对焦虑和抑郁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
[$ H F] 不少争论, 可归纳为 % 种观点 : 认为焦虑和抑 ! 连续谱论,
。老年抑郁患者 共 病 焦 虑 障 碍 有 很 高 的 终 生 患 病 率
(%D # &E ) 及时点患病率 ( "% # &E ) , 其 中 主 要 是 I*= 障 碍 (") # DE ) , 惊恐障碍 (( # %E ) 和恐怖症 (社交恐怖 F # FE , 单纯恐
[!&] 怖, # ,E ) , 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 年
[,]
常不典型, 症状易反复、 多变, 往往使得临床关系变得错综复 杂, 有更多的精神问题, 不同医师之间诊断的一致性低, 诊断和 医疗处理的难度增加。因此, 焦虑抑郁共病已成为当前全球精
[%] 神病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也正在引起国内同道的重视 。
!
焦虑抑郁共病的概念 共病 ( -./.0123289) 是指一个患者符合 G ! 种综合征的诊断
[(#] 药 。由于 --./0 类和 -5./ 类药在治疗的初期可加重焦虑症
和药物治疗联用对于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也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