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 水利工程共30页文档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修建成功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结构与功能
结构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分水堤采用石块砌成,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采用竹笼装石堆砌而成,用于调节内江水量;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控制着内江的水量。
挖掘
坎儿井的挖掘通常采用人工或简单 的机械工具,挖掘过程中需要保持 垂直和水平,以确保井道的稳定和 顺畅。
结构
坎儿井的结构包括竖井、暗渠和明 渠三个部分,竖井用于挖掘和通风, 暗渠用于输水,明渠用于灌溉。
结构与功能
结构特点
坎儿井的结构独特,其竖井深度和数量、暗渠的长度和宽度等都 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
坎儿井的起源时间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 战国时期。
地理分布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的 吐鲁番地区。
历史意义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水利工 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 水利工程的奇迹之一。
修建过程
选址
坎儿井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水源、 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以确保 能够顺利地挖掘和修建。
功能
坎儿井的主要功能是灌溉和供水,同时还可以调节地下水位、防止 土地沙化等。
影响
坎儿井的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 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施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 感人的故事和传说,如“孟姜 女哭长城”的故事就与秦渠有 关。
结构与功能
秦渠全长约300公里,灌溉面积达数十万亩。
该工程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设计和构造,如水闸、溢洪道、排水沟等,以 确保灌溉和防洪的需要。
中国古代五大灌溉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五大灌溉水利工程沈修永前言:古语有云,水利兴则天下定,天下定则人心稳,人心稳则国运昌。
通观历史,人类与水一直存在着既适应又矛盾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水的矛盾也在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地修筑水利工程以保证国泰民安,而每一次大规模的成功的水利实践,都会进一步提高水利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面对水利难题,古代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出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答卷,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中国古代五大灌溉水利工程。
都江堰成因: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的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由秦蜀总督李冰和他的儿子领导建设,在防洪及灌溉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渠首工程通过鱼嘴分水堤、宝瓶引水口和飞沙堰泄洪排沙的有机配合,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重大影响:都江堰的巧妙设计,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独步千古,历两千余年而不衰,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018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郑国渠成因: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地处陕西省泾阳县,由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灌溉面积四万余顷。
当时韩国因惧秦,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
重大影响:郑国渠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了土质肥力,使得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地区农业迅速发展起来。
本是疲秦之计,却适得其反,使八百里秦川得到充足的灌溉,再无荒年,秦从而有了征战天下的粮草保证。
除此之外,郑国渠还首开引泾灌溉之先河,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2016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太湖溇港成因:4000多年前太湖先民已经掌握并运用了“竹木围篱透水”技术,为水中筑堤围圩、进一步开发太湖提供了技术支撑。
著名水利工程
著名水利工程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水利工程则是人类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而兴建的各类工程设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们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
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
这项工程主要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分水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在洪水期能起到泄洪排沙的作用,宝瓶口则控制着内江的进水量。
都江堰的建成,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京杭大运河也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它的修建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同样闻名于世。
它位于埃及开罗以南约 900 公里的尼罗河畔。
大坝于 1960 年开始建造,1970 年竣工。
阿斯旺大坝是一座大型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航运等多种效益。
大坝建成后,形成了巨大的纳赛尔水库,有效调节了尼罗河的流量,为埃及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同时也增加了发电能力,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然而,阿斯旺大坝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生态问题,比如尼罗河下游的土壤肥力下降、河口渔业资源减少等。
美国的田纳西河水利工程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利项目。
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一、灵渠中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
又名陡河、兴安运河。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秦统一六国后,向岭南用兵,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派监郡御史禄凿灵渠运粮。
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由于历代不断增修改进,技术逐步完善,作用日益增大,是2000余年来岭南(今广东广西)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直至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通车。
灵渠渠首处用拦河坝壅高湘江水位,将其一股(今称南渠)通过穿越分水岭的人工渠道引入漓江上源支流,并对天然河道进行扩挖和整治后,入漓江;将另一股(今称北渠)另开新渠屈曲于湘江右岸再入湘江。
用拦河大小天平(用条石砌的溢流坝、铧嘴(导水分水堤)、湘江故道和泄水天平,综合地实现了分水、引水和泄洪等项功能。
渠道由人工渠、开挖天然溪流的半人工渠道和整治后的天然河流组成,南渠长33km,北渠长3.5km。
以弯道减缓坡度;以陡门和堰坝节制用水,增加通航水深;以侧向溢流堰分泄洪水,保障安全。
唐代已建有陡门18座,宋代发展到36座,元明清三代多次维修完善,保证了灵渠航运长期不衰,对广东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大影响。
1936年和1941年,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相继通车,灵渠的航运逐渐停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灵渠全面整修,基本保留了传统工程面貌,使其成为灌溉、城市供水和风景游览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已无通航效益,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二、芍陂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
又名安丰塘。
位于安徽省寿县南。
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
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芍陂始见《汉书·地理志》,西汉设陂官专管灌溉维修。
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王景修芍陂稻田。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发掘出一座汉代水利工程(草土堰)遗址,伴随出土的有汉代都水官铁锤等文物。
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功能:利用地下水进行 灌溉,缓解干旱问题
结构:由竖井、暗渠、 明渠、蓄水池等部分组
成
特点:充分利用地下 水资源,节能环保,
且不受季节影响
影响:对当地农业、经 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3
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点
水利工程的选址与设计
选址原则:选择地势平坦、水源 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管理
定期检查:对水利工程进 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
运行
维修保养:对水利工程进 行维修保养,延长其使用
寿命
调度管理:根据实际需要, 合理调度水利工程的运行
安全管理:确保水利工程 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
生
4
古代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
水利工程与古代文学
古代水利工程在文学作品 中的描绘和赞美
程的历史和成就
水利工程与古代社会生活
水利工程在古代 社会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对古代 农业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古代 城市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古代 文化的影响
5
古代水利工程的现代意义
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
古代水利工程的 历史背景和意义
古代水利工程的 技术特点和成就
古代水利工程对 现代水利工程的 影响和启示
古代水利工程在 现代社会中的应 用和价值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特点:无坝引水,自动调节 水量,生态环保
灵渠
地理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兴安县境内
功能: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连接南北交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成时间:公元前214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历史意义: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 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坎儿井
(完整版)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芍陂刊沟引漳十二渠龙首渠都江堰郑白渠灵渠金堤会通河汴渠鸿沟瓠子堵口鸿隙陂浮山堰赤山湖破冈渎松花坝通惠河练湖鉴湖宁夏古灌渠永济渠相思埭它山堰戾陵堰上海港水利史料Ho m e P a g e芍陂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
又名安丰塘。
位于安徽省寿县南。
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
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芍陂始见《汉书.地理志》,西汉设陂官专管灌溉维修。
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王景修芍陂稻田。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发掘出一座汉代水利工程(草土堰)遗址,伴随出土的有汉代都水官铁锤等文物。
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
芍陂灌区面积,在4-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余顷等说法。
《水经.肥水注》详述芍陂源流,工程规模,并指出陂有五门(水口),吐纳川流。
发展到隋代,经整修增辟为36门。
延续到宋代。
这36水口仍可起到按照水量出入增减、调节灌溉用水先后次序的作用。
明嘉靖《寿州志》详记当时36门的具体名称及其经流地点,灌渠总长达783里。
清代芍陂水门迭有兴废增减,乾隆至光绪间均为28门。
关于芍陂工程的人为破坏,三国、南北朝时曾多次受到战争波及,唐宋以来,则多为地主土豪占垦和盗决。
以芍陂陂区为例,到明代,被占塘面约长50里,变塘为田达56967亩多。
芍陂设置减水闸,明成化十九年(1483)始见记载。
系因地主土豪占陂为田,蓄水面积缩小,雨季汛涨时,地主为避免私田被淹,便盗决陂堤泄水,涸出塘底,续行占垦。
为防止盗决和占垦,故设置减水闸进行控制。
清乾隆二年(1737)始在众兴集以南,建筑滚水石坝。
到民国年间,芍陂灌溉效益越来越低,1949年实灌面积仅8万多亩。
现为淠史杭灌区的一个反调节水库。
返回目录邗沟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淮扬运河、里运河。
(完整版)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
(完整版)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一:引言水利工程是指用来调节、利用和控制水资源的设施和工程。
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在保障国家水利安全、促进农业发展、防洪抗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几个著名的水利工程。
二:三峡工程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中上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包括三峡大坝、三峡船闸和三峡电站。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可以有效控制洪水,提供水电能源,并完善航运条件。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可以保证船舶的安全通过。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能够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
三: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为解决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
该工程主要通过引江水、汉江水、淮河水和黄河水等水源调水,将水资源从南方调运到北方。
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的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改善北方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四:大运河工程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
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横跨中国的多个省份。
该工程连接了长江、黄河和珠江等重要水系,为中国的农业、交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运河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黄河治理工程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河流。
由于其泥沙淤积、水患频发等问题,黄河治理工程被列为中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主要包括黄河上游的黄河源治理和黄河下游的黄河入海治理。
通过治理,黄河的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减少了洪水灾害,保护了生态环境。
六:结尾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几个著名的水利工程,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大运河工程和黄河治理工程。
这些工程在水利安全、水资源调配、防洪抗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件:1:三峡工程的平面图2:南水北调工程的示意图3:大运河工程的历史照片4:黄河治理工程的成果展示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利工程:指用来调节、利用和控制水资源的设施和工程。
古代一些主要水利工程
古代⼀些主要⽔利⼯程古代⼀些主要⽔利⼯程⼀、芍陂芍陂,⼜称安丰塘,建于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据传由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
⼯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南,属淮河淠河⽔系。
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利⼯程。
芍陂,是我国有记载可考的早期平原⽔库之⼀,但是灌溉⾯积缺记载。
其⼯程效益⼀直延续到现代。
解放后成为淠史杭⼤型灌溉⼯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邗沟邗沟,今⾥运河。
建于公元前486年,位于江苏扬州—淮阴段,沟通长江和淮河。
邗沟是我国有记载可考的第⼀条⼈⼯运河,沟通江、淮两⼤⽔系,是南北⼤运河的最早⼈⼯河段。
三、引漳⼗⼆渠引漳⼗⼆渠,建于公元前400年,位于河北临漳。
属海河漳河⽔系。
古代伟⼤的⽆神论者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妇”残害⼈民的迷信,兴⽔利,除⽔害,引漳灌溉。
四、鸿沟建于公元前360年,位于河南荥阳。
属于黄河—淮河⽔系。
鸿沟沟通黄淮两⼤⽔系,西汉时⼜名荥阳漕渠,东汉⾄北宋改称卞河。
从荥阳引黄,东南流为鸿沟,航运兼灌溉。
其范围约包括今豫东、鲁西南、皖北、苏西北等地区。
五、都江堰建设于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
位于四川灌县。
属长江岷江⽔系。
都江堰是秦代劳动⼈民在法家路线影响下兴修的⼀项灌溉、防洪、航运综合利⽤⼯程。
经历代劳动⼈民维修,⼀直发挥⼯程效益。
灌溉⾯积曾⼤三百多万亩。
解放后,经过当地⼈民的扩建维修,灌溉⾯积已达七百多万亩。
六、郑国渠建于公元前246年,位于陕西泾阳、⽩⽔。
属黄河泾河—洛河⽔系。
郑国渠在秦代法家路线影响下,建成的西引泾⽔、东注洛河长达三百余⾥的⼤型灌溉渠。
当时灌溉“四万余顷”,相当现在的⼀百⼀⼗五万余亩。
⼀说为⼆百⼋⼗万亩。
七、灵渠建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9年,位于⼴西兴安。
属长江、珠江、漓江⽔系。
灵渠是在秦代法家路线的影响下,沟通长江、珠江两⼤⽔系的⼈⼯运河。
⼋、关中漕渠建于公元前129年,位于陕西西安、潼关。
属黄河。
渭河⽔系。
关中漕渠在西汉法家路线影响下,由劳动⼈民“⽔⼯”徐伯勘测定线,以渭河为主要⽔源,从长安沿终南⼭北麓,东达黄河,长达三百余⾥的⼈⼯运河,沿河居民并⽤以灌⽥。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减少原因:
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最新卫星遥
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46.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8.8 %。水资源日渐短缺,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 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 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 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 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 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 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 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 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 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 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 化的交 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 加之黄 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 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坎儿井
坎儿井
坎儿井
坎儿井
新疆吐鲁番盆地各县和哈密一带采用较多。
坎儿井在吐鲁番哈密等地的形成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即:
①有丰富的地下水源
② 形成一定的坡降
③ 有防渗透和防坍塌的土质
坎儿井
现状: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 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吐鲁番地区坎 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完整版)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芍陂刊沟引漳十二渠龙首渠都江堰郑白渠灵渠金堤会通河汴渠鸿沟瓠子堵口鸿隙陂浮山堰赤山湖破冈渎松花坝通惠河练湖鉴湖宁夏古灌渠永济渠相思埭它山堰戾陵堰上海港水利史料Ho m e P a g e芍陂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
又名安丰塘。
位于安徽省寿县南。
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
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芍陂始见《汉书.地理志》,西汉设陂官专管灌溉维修。
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王景修芍陂稻田。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发掘出一座汉代水利工程(草土堰)遗址,伴随出土的有汉代都水官铁锤等文物。
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
芍陂灌区面积,在4-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余顷等说法。
《水经.肥水注》详述芍陂源流,工程规模,并指出陂有五门(水口),吐纳川流。
发展到隋代,经整修增辟为36门。
延续到宋代。
这36水口仍可起到按照水量出入增减、调节灌溉用水先后次序的作用。
明嘉靖《寿州志》详记当时36门的具体名称及其经流地点,灌渠总长达783里。
清代芍陂水门迭有兴废增减,乾隆至光绪间均为28门。
关于芍陂工程的人为破坏,三国、南北朝时曾多次受到战争波及,唐宋以来,则多为地主土豪占垦和盗决。
以芍陂陂区为例,到明代,被占塘面约长50里,变塘为田达56967亩多。
芍陂设置减水闸,明成化十九年(1483)始见记载。
系因地主土豪占陂为田,蓄水面积缩小,雨季汛涨时,地主为避免私田被淹,便盗决陂堤泄水,涸出塘底,续行占垦。
为防止盗决和占垦,故设置减水闸进行控制。
清乾隆二年(1737)始在众兴集以南,建筑滚水石坝。
到民国年间,芍陂灌溉效益越来越低,1949年实灌面积仅8万多亩。
现为淠史杭灌区的一个反调节水库。
返回目录邗沟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淮扬运河、里运河。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共66页文档
长江
25
当初修建灵渠是为了军输需要。秦始皇二 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了最 后一个敌手齐国,为了完全统一全国,派 了尉屠睢率兵五十万向南越(居住在南岭 山脉以南的越人)进军。但这里都是重峦 叠嶂、森林茂密,进军和后勤供应十分困 难。于是秦王朝决定派史禄“凿渠运粮”。
26
史禄到南岭后,经过实地反复考察,找到
5
渠首工程
位于岷江中、上游交界处,由鱼嘴、宝瓶 口、飞沙堰三部分组成。鱼嘴是岷江江心 的分水堤坝,形如鱼嘴,伸入江心,将岷 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内江 水则通过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灌溉千万 亩农田。宝瓶口由人工开凿,进水口仅有 10多米宽,控制内江水量。飞沙堰是中段 的泄洪道,洪水期间涌入内江多余的水量 和泥沙可从这里自动排出外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楚
相
16
芍陂
这是一座在2600年前修建的真正意义上的 灌溉蓄水库。主持其事的是春秋时期楚国 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孙叔敖。孙叔敖是 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十 分重视水利建设。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 597年),他主持修建芍陂工程。“芍”是 地名,在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陂”就是 蓄水库的意思。芍陂位于大别山麓,这里 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只有北面较低, 向淮河倾斜。
南岭山脉最低洼口兴安县。其东,湘江向
东北流入长江,其西,漓江向西南流入珠
江。湘江的上源与漓江支流始安水最近处
只隔1.7公里,中间仅隔一座高二三十米、
宽三五百米的太史庙山。史禄经过周密计
划,调用兵卒数十万,花了5年时间,在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成了灵渠。
于是长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入漓
6
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和故事
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和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和故事:1. 都江堰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当年是咋想到那么巧妙的设计呢!你看,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驯服了奔腾的岷江。
就好像一位智慧的长者,默默守护着成都平原,让那里成为了天府之国。
据说当年修都江堰的时候,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场面真是震撼啊!2. 灵渠,它就如同一条纽带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呀!秦始皇当年为啥要修建它呢?还不是为了扩大统治。
你想啊,这简直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啊,让物资和人员能够快速流通。
当时的工匠们得多厉害呀,才能打造出这样伟大的工程!3. 坎儿井,那可是新疆的宝贝呀!它就像地下的长城,默默地在地下蜿蜒伸展。
你说古代的人们得多有智慧和毅力,才能一锹一锹挖出那么长的地下通道。
当地的人们靠着它,在沙漠边缘种出了绿洲,这不是奇迹是什么!4. 京杭大运河,哇哦,那可是超级工程呀!隋炀帝那家伙虽然名声不太好,但是修了大运河这事儿还真了不起!它像一条大动脉贯通南北,运输物资,促进文化交流。
想象一下,当年运河上船只来往穿梭,那热闹的场景得有多壮观!5. 郑国渠的故事也很精彩啊!韩国本来想坑秦国,结果却帮了秦国一个大忙。
这郑国渠一修,秦国的农业大发展啊!不就像给秦国送了一份大礼么?这真让人哭笑不得呀!6. 芍陂知道不?那也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呀!孙叔敖建造了它,造福了一方百姓。
它就像一个大水池,源源不断地给农田供水。
古代的老百姓多感激他呀,真不愧是大英雄!7. 鸿沟,在古代那也是很重要的水利工程呀!它把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那可是战略要地。
刘邦和项羽还在这附近争来争去呢,它见证了多少历史的风云变幻呀,你能想象吗?8. 钱塘江海塘,多厉害啊!抵御着凶猛的潮水。
那潮水就像发疯的野兽,而海塘就是勇敢的卫士。
古代的人们为了修它付出了多少血汗呀!真是让人敬佩不已!我觉得呀,这些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和研究它们!。
国内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58页文档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境内,岷江 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界上历史最 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 前256-前251),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工程以 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城市 供水等多种效 益。成都平原因此富庶,自古有“天府之国”美 称。都江堰始名于宋代,宋以前称都安堰、湔或 犍尾堰。 枢纽布置 早期的都江堰有堤、堰、水则 等工程设施,经后代不断完善,成为由鱼嘴(分 水工程)、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和宝瓶口 (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无坝引水枢纽。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引漳十二渠
《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 在西门豹后约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 田。《汉书.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 记》 有矛盾。后人调和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 起又开。东魏天平二年(535)改建为天平渠,并 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变称万金渠。渠首在 今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隋唐以后这一带 形成以漳水、洹水(今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 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 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 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 了古灌渠。
国内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由于三大主要工程在合理规划布 局和精心设计施工, 枢纽工程发挥了有效的引水、防沙和排洪等综合作 用。在适宜河段的恰当位置修建鱼嘴,能使枯水内 江多引水,洪水时外江多泄洪排沙; 在河流弯段末 端建飞沙堰,利用了环流作用,能大量溢洪排沙, 以减免成都平 原洪涝灾害。都江堰历久不废的另一 重要原因是重视工程管理,严格执行岁修制度。据 历史文物记载,早在1400多年前,即有“深淘滩, 低作堰”的岁修“六字 诀”。嗣后又相继总结出治 水“三字经”及治河“八字格言”等。历代都设置 管理机构和堰官负责工程维护。工程维修分为每年 的岁修、五年一次的大修、特大洪水后的特修和洪 水期的抢修等四类。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着名水利工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直接有关。
两者的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下列几方面:一是对中国农业经济区的形成和转移有重大影响。
如秦、汉时期,一系列大规模灌溉渠系陆续兴建,由此而形成了关中、成都平原和冀、鲁、豫等几个重要农业经济区。
东汉至魏、晋,陂塘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江淮之间成为重要农业经济区。
中唐以后,长江下游塘浦圩田水利的发展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地区创造了条件。
其次,水利促进了一些地区耕作栽培制度的发展。
如长江流域沮洳下湿地区,随着塘浦圩田水利的发展,排灌技术的进步,耕作栽培制就由一年一熟逐步演进为稻、麦两熟和两稻、一麦的制度。
第三,水利使一些地区的作物组成发生变化。
黄河流域自西周迄至春秋,主要农作物为黍、稷;而到战国、秦、汉时期,粟、菽(大豆)、麦则成为主要农作物。
菽、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是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就是农田水利排灌事业的发展,促使一些低产地区变成为农业高产区。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
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亟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
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稻谷遗存以及骨耜来推测,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生产,已初步掌握了根据地势高低开沟引水和做田埂等的排灌技术。
黄河流域一直流传着大禹“疏九河”,“尽力乎沟洫”的传说。
夏朝时我国人民就掌握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
这些可算得上是中国农田水利事业的萌芽时期了。
而到了西周时期已构成了蓄、引、灌、排的初级农田水利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芍陂、漳河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促进了川西、中原等地农业的发展。
其后,农田水利事业由中原逐渐向全国发展。
两汉时期主要在北方有大量发展(如六辅渠、白渠),同时大的灌溉工程已跨过长江。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1.古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期吴国阖闾、夫差时期,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
2.邗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作为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淮扬运河、里运河。
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
3.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秦昭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将分洪、泄洪排沙、灌溉三项工程合为一体,立下了“川西第一奇功”,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而著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国”的美誉。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4.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5.芍陂(quèbēi)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6.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7.隋朝大运河,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流经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7千米。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8.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