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1 找规律 教案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三单元《3.1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
《找规律》课题找规律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算一算、看一看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
2.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迁移,让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
难点理解“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算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算一算2.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3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师提问: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计算“60×3”的?引导学生得出:60×3就是3个60,是180。
3.导入新课师:那么你能很快的计算出下面几道题的答案吗?课件出示:50×3= 80×9= 600×2=400×7= 9000×6= 7000×3=师:真厉害!能说说你是怎么这么快计算出结果的吗?引导学生得出: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只要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师:原来是大家找到了计算的规律呀!老师为大家的精彩表现点赞。
不过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师:当然有呀!你们看,老师就找到了两组非常有趣的乘法算式,希望大家在享受计算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好吗?板书课题:找规律学生:一个乘数末尾有0,那么有没有两个乘数后面都有0的算式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开课做准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讲授新课 1.算一算师:你能很快计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师指着每一组的最后一个算式,提问: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反馈:50×10就是10个50,是500。
3.1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1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当我站在三尺讲台前,面对着那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即将开启一场寻找规律的数学之旅,这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章第一节《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第三章《找规律》展开。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图形、数字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用规律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图形卡片等学具,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系列图片,如太阳花、彩旗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排列规律。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
4.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有关图形排列规律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我一起解答,巩固他们对于规律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我将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道有关数字排列规律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规律,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找出下面数字排列的规律,并填写下一行的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对于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第一节《找规律》的教学设计,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寻找规律的数学之旅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第1课时 找规律
五、教学板书
找规律
六、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学生亲历计算、观察、谈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方法等数学能力。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生:我发现下面两行的题目都和第一行的题目有关系。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那你能根据说一说吗?
生:比如12×4=48,12不变,4×10后,变成12×40,积也从48变成48×10=480了。再看下一题12×10变成120, 4×10变成40,所以积变成48×10×10=4800。
生: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12×4=48,12不变,4后添了一个0,积的后面也添1个0。就变成12×40=480了,再看120×40,12后添1个0,4后添1个0,所以积后面添两个0,所以120×40=4800。
北师三下第三单元《乘法》
第1课时找规律
课题
找规律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位于北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通过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况总结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5.买运动服。大号运动服每套70元,小号运动服每套60元。
⑴ 体操队要买大号运动服13套,小号运动服16套,各需要多少元?
师:同学们先真正读题,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课时1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课时1 找规律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将要引领他们进入一个充满规律和奥秘的世界——数学。
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也是我最大的荣幸。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授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找规律。
我们将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找出图形和数字的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2.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3. 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从复杂的图形和数字中找出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规律,我准备了一些图形和数字卡片,以及大屏幕投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讲解规律:我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去找规律,并解释了规律的存在。
法。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几道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找规律”三个大字,下面是我们在课堂上找到的规律,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要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可以是图形、数字,也可以是其他事物的规律,明天分享给大家。
2. 完成练习册上的找规律题目,并写下自己的解题思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想让学生们明白,找规律不仅仅是一种数学方法,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找规律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的奥秘和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规律的初步认识。
我选择了几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以便让学生们能够从中发现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找规律”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通过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总结的研究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基本目标: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弹性目标: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计划:一、复旧知,激趣导入(3分钟)1.口算练。
5×3= 15.3×4= 12.14×4= 56.15×2= 3010×3= 30.50×8= 400.40×2= 80.50×4= 200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探索新知,引发思考(17分钟)一)发现规律(10分钟)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学生说算理。
3.计算第二、三组算式。
4.学生回答算式结果。
5.集体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6.观察算式中的规律。
7.小组交流。
8.学生汇报。
9.小结规律。
二)运用规律(7分钟)1.学生写算式。
2.展示学生的算式。
3.根据16×3=48直接写算式结果。
4.学生解释计算过程。
教学活动:一、复旧知,激趣导入(3分钟)1.进行口算练。
2.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二、探索新知,引发思考(17分钟)一)发现规律(10分钟)1.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回答结果。
2.让学生说出算理。
3.计算第二、三组算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找规律》(3)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找规律》 (3)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发现乘法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
2. 运用乘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发现乘法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因数变化。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变化吗?2. 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组乘法算式,观察因数的变化规律。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乘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乘法规律: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2. 举例:2 × 3 = 6,4 × 1.5 = 6。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规律。
2. 设计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规律解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发现乘法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运用乘法规律解决问题时仍显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找规律》|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找规律》|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章第一节《找规律》。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我们将学习如何发现规律,并用语言描述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分析图形和数字,找出它们的规律。
2. 能够用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语言描述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各种图形和数字,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图形和数字,请大家观察并尝试找出它们的规律。
2. 讲解规律: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和数字,帮助他们发现规律,并用语言描述规律。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尝试找出图形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观察图形和数字、找出规律、用语言描述规律等。
七、作业设计1. 请观察下面的图形,找出它们的规律,并用语言描述规律。
答案: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第二个图形是三角形,第三个图形是圆形,所以规律是每个图形轮流出现。
2. 请观察下面的数字,找出它们的规律,并用语言描述规律。
答案:数字是1、2、3、4、5,所以规律是数字依次增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找规律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发现规律。
我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对于那些找规律特别困难的学生,我可以在课后给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北师大版三年下 第三单元 乘法 第1课时 找规律 教案
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通过理解算理,发现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2、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三、教学难点: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大家好:我是白老师,很高兴能到咱班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知道大家都爱抢微信红包,今天初次见面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装满了知识宝藏的红包看谁手气最好能把它抢到手。
当然,你得回答对红包上面的问题才行。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复习乘法口算:5×13×25×103×20........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抢到了知识红包,让我们用掌声祝贺他们。
哎呀!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抢到知识红包,这可怎么办呢?抢到的同学你们愿不愿意把你们的知识分享给没抢到的同学呀!咱班同学这么团结友爱,乐于分享!老师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我们刚才算的都是乘法,今天我给大家的红包里也藏了一些乘法算式。
这节课呢老师将带领大家在这些算式中找规律,找出其中蕴含的知识宝藏。
首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算式,完成之后小组订正。
(板书:找规律)(二)引入新知师:同学们都做对了么?下面呢我们就四人一小组,做自学导航的第二题。
首先呢,我找一位同学读一下题目的要求生:要求:从上往下仔细观察,比较每组任意两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具体说出你选择地是哪个小组的哪两个算式,它们的乘数和积是如何变化的?师:好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回报一下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观察的是第一组的前两个算式。
第一个算式是5乘1,第二个算式是5乘10.前面的5和5不变,1扩大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
师:通过他的回答我发现了他们组的同学一定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了。
还谁愿意来说说。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乘法第1课时找规律教案北师大版
第1课时找规律教材第30~31页的内容。
1.探索两个末尾有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发现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擂台比赛第一组:15×513×642×480×516×714×8第二组:5×15×1050×1012×412×40120×40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我们来一个大比拼吧!生阅读比赛规则。
师:比赛开始,请大家认真阅读题目,既快还要准确,答完后请举手。
师:哦,看来这组(指做第二组题目的小组)站的人数多,你们组获胜!生:不公平!师:为什么?生:他们组做的题目有规律,完成第一道题后,第二道题就能很快算出来了。
师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在乘法运算中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1.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末尾是0的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第一组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再谈汇报。
师: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乘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生1:50×10就是10个50,是500。
生2:50×10=50×2×5=100×5=500课件出示第二、三组算式。
(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生:这些算式都是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板书副课题)师:在计算这些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组内讨论,交流。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数字间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间的规律2. 观察和发现规律的方法3.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数字间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字之间是否存在规律。
2. 观察数字:让学生分组观察数字,引导学生发现数字间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操作实验:让学生进行一些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发现,进一步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应用规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找规律》2. 内容:数字间的规律、观察和发现规律的方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步骤,包括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和课堂互动,是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乘法 --- 找规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N005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 找规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规律;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发现整十
数相乘的计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自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
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乘法《找规律》教案设计
小结:在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时,一定要数清乘数中0的个数,切记不要把新产生的0与原来乘数中的0混淆了。
(4)应用规律
1.根据16×3=48,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2.请你再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活动3:巩固应用
【活动目标】利用学习的规律解决问题。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
3×8= 17×5= 6×9=
30×8= 17×50=
30×80= 170×50=
2.根据24×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240×20= 240×2= 24×200=
3.每盘能装28个鸡蛋,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20盘呢?30盘呢?
4.大号运动服每套70元,小号运动服每套60元,(1)体操队要买大号运动服13套,小号运动服16套,各需要多少元?
(2)张老师带了2000元买运动服,够吗?
活动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是整十的乘法,你们学会了快速算对的方法了吗?
课
后
习
150×600=?
课
后
反
思
活动2:自主探索
【活动目标】根据初步获得的经验,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1)交流算法。
1.出示第一组算式:5×1=5×10=50×10=
2.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问:能直接说出得数吗?你用的是哪一个规律?
(3)巩固规律。
出示算式:15×4= 15×40=15×40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找规律|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找规律。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起始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积的变化规律,理解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需要我们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我们要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
教材仅仅安排了“算一算”三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去发现规律。
可是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就会有所感悟:比如纵向看这三组算式,它先出示5×1(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再出示5×10(一位数乘整十数——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最后出示50×10(整十数乘整十数——新知),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再横向看,先出示50×10(表示50×1个十=50个十=500),再出示30×20(表示30×2个十=60个十=600),最后出示120×40(表示120×4个十=480个十=4800),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新知的学习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编者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这三组算式,不仅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和“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的变化规律;还发现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然后让学生通过“试一试”“练一练”,巩固算法,再次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 第三单元 乘法-1 找规律
1找规律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教材第3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找出计算的规律。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规律。
难点:能熟练地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将学习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同学们将在这一段时间里,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乘法的计算能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2.口算练习。
9×6=8×11=12×3=5×13=24×2=17×3=40×4=61×5=以上面的一个算式为例,说一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9×6=54中,9和6在乘法算式中叫乘数,“×”是乘号,54是积)在乘法中,乘数与积有密切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乘法计算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学习新课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问题1。
(1)这些题目,你是怎样计算的呢?学生和同伴交流。
5×1表示1个5,就是5;5×10表示10个5,就是50;50×10就是10个50,是500。
3×2就是2个3,是6;3×20就是20个3,是60;30×20就是20个30,是600。
……观察每组中第一个和第二个算式: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观察每组中的第一个和第三个算式: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2)观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发现:下面的两行的题目都和第一行的题目有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找规律(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找规律(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找规律(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设计及导学案,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体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 46 × 10 = 460
- 57 × 20 = 1140
- 68 × 30 = 1980
- 79 × 40 = 3090
- 90 × 50 = 4500
答案:46 × 10 = 460,规律:个位乘以10等于原来的十位数加4。
-重点知识点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呈现,例如,通过有趣的图形、颜色等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重点词句:两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步骤、规律。
课后作业
1.题目:计算下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题目,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 42 × 10 = 420
- 53 × 20 = 106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1 找规律 教案
找规律。
(教材第30~31页)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找出计算的规律。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规律。
难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1.谈话。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换种口味,学习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同学们将在这一段时间里,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乘法的计算能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2.口算练习。
9×6=8×11=12×3=5×13 =24×2=17×3=40×4=61×5 =以上面的一个算式为例,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9×6 = 54,9和6在乘法算式中叫乘数,“×”是乘号,54是积)谈话导入:在乘法中,乘数与积有密切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乘法计算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1.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1。
师:这些题目,你是怎样计算的呢?学生和同伴交流。
生1:5×1表示1个5就是5;5×10表示10个5,就是50;50×10也是这样的意思,就是10个50,是500。
生2:3×2就是2个3是6;3×20就是20个3是60;30×20是20个30,就是600。
……师:你们很善于动脑,说得都很有条理,很清晰。
2.观察探究。
师:观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师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然后师生交流。
生1:我发现下面的两行的题目都和第一行的题目有关系。
乘数里面多几个0,积的后面就会多几个0。
生2:我发现乘数的末尾多一个零,积就会相应的多一个0。
师:也就是说,当乘数扩大10倍,积也会扩大10倍?生:当乘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会相应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第1课时找规律(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第1课时找规律(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计划课时:8课时第1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找规律(课本第 30~31 页.)教学目标: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关键: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具: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学、揭示课题: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2.出示课本第 30 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体验,展示过程。
1.提问为什么50×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生答:50×10 表示 50 个 10 相加或表示 10 个50 相加,就是500。
教师可以介绍50×10=50×2×5 =100×5 =5002.出示第2、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20,12×40,120×40 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生: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三、精讲点拨(1)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三 乘法《找规律》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数是整十数或整百数的乘法计算,找出其计算的规律。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根本的计算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规律,并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规律过程。
课前准备:pp课件及导学案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数青蛙》儿歌,学生接着往下读。
2、多媒体出示两组算式,要求靠左边的小组算第一组,靠右边的小组算第二组。
哪个小组先算完,哪个小组就算赢,算完以后,把手举起来。
第一组:15x6 18x7 16x5 13x2第二组:1x5 10x5 100x5 10x50提问:为什么算第二组的小组算得比拟快呢?(因为第二组的算式有零,并且有规律)引出课题:生活中有许多知识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数学中的计算也是规律的,这节课我们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设计意图: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口算比赛便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为学习新知奠定根底。
]二、探究新知:1、探究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三组算式(导学案第二局部探究新知的第题),让学生说出50x10、30x20、120x40的计算过程并板书,50x10=500 想:10个50是50030x20=600 想:30乘(2)个十是(60)个十,即600120x40=4800 想:120乘(4)个十是(480)个十,即4800。
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订正学案,做到以学定教,适时点拔,心中有数。
2、探索规律(1) 师引导: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组算式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两个乘数之间各个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扩大"和"增加"的意思。
多媒体出示导学案第二局部的第一个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
(教材第30~31页)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找出计算
的规律。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使
学生学会与他
人交流。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规律。
难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1.谈话。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换种口味,学习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同学们将在这一段时间里,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乘法的计算能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2.口算练习。
9×6=8×11=12×3=5×13 =
24×2=17×3=40×4=61×5 =
以上面的一个算式为例,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9×6 = 54,9和6在乘法算式中叫乘数,“×”是乘号,54是积)
谈话导入:在乘法中,乘数与积有密切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乘法计算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1.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1。
师:这些题目,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学生和同伴交流。
生1:5×1表示1个5就是5;5×10表示10个5,就是50;50×10也是这样的意思,就是10个50,是500。
生2:3×2就是2个3是6;3×20就是20个3是60;30×20是20个30,就是600。
……
师:你们很善于动脑,说得都很有条理,很清晰。
2.观察探究。
师:观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
师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然后师生交流。
生1:我发现下面的两行的题目都和第一行的题目有关系。
乘数里面多几个0,积的后面就会多几个0。
生2:我发现乘数的末尾多一个零,积就会相应的多一个0。
师:也就是说,当乘数扩大10倍,积也会扩大10倍?
生:当乘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会相应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师:这是个很好的猜想,不过没有验证,不能确定它就是正确的。
3.探讨、验证。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2。
师:大家试一试吧!
生试做后,观察算式。
师巡视辅导。
师:以6×3为例,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1:6×3=18,可以让3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为30,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6×30=180。
生2:如果6和3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应扩大10×10=100倍,即60×30=1800。
师:哇,大家真厉害!现在我们知道了“当乘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会相应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这句话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零,积的末尾一定也会多几个0。
【设计意图:猜想——举例——验证——归纳——应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在本节课的设置上先提供了探索的范例,再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通过举例、验证达成共识,得到乘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既获得了探索的体验,
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4.应用练习。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3。
学生自主练习,师巡视辅导。
做完后师生交流。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乘数的后面添一个0,积的后面也要添一个0。
生2:乘数的后面添几个0,积的后面就要添几个0。
生3:这节课,我们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才发现了这个规律。
师: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生小结: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求出积。
师: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倾听,发现了这么好用的规律。
你们这么棒,我非常开心。
找规律
发现:乘数后面多几个0,积的后面就多几个0。
猜想:这是个规律。
验证:举例证明。
实际使用: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
积的后面加上几个的0。
A类
1.根据每组中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 = 365×13 = 6515×2 = 30
()×30 = 3605×() = 650()×20 = 300
()×30 = 360050×() = 6500150×() = 300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力要求:熟练运用两位数乘整十
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2.想一想,括号中最大能填几?
40×()<6530×()<16580×()<550
20×()<8750 ×()<21070×()<200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极限思想;能力要求:运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理、计算)
B类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力要求: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 12130151201302
2. 156442
B类:
280560840
教材第31页“练一练”
1. 242402400858508500546×90=54060×90=5400
2. 48004804800
3.
4. 28280560840
5. (1)70×13=910(元)60×16=960(元)(2)910+960=1870(元)2000>1870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