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

2018.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计5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可以印证该观点的是

A.孔子主张“仁”和“礼”B.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C.孟子倡导“杨浩然之气”D.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局面

A.源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

C.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D.促使士人群体的崛起

3.秦朝在法家学说上建立起来的无情的专制思想,渐渐地被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所取代……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看似势不两立,但前者为后者创造了一个适合发展的稳定社会环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秦朝以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B.两汉时期法家学说逐渐消失

C.由秦到汉,儒法思想逐渐合流D.汉代法家思想服务于儒家思想

4.宋朝理学家是官僚的教师,既无自由思想之展开,又与当时趋向商业化的运动相悖……他们和无数僚友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材料意在强调理学

A.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B.侧重以伦理道德扼杀人性

C.服务于官僚政治体制D.确立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5.李贽的悲观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总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孕育;社会环境吧个人理智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内,人的廉洁和诚信,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违背潮流B.小农经济阻碍进步思想成长

C.李贽的思想难以推动社会嬗变D.君主专制强化导致思想僵化

6.“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这说明

A.欧亚文明的交融始于军事领域B.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C.革命战争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D.火药西传推动欧洲文明转型

7.晋室过江(而为东晋),一方面隶书渐无活力,与江左艺术家、士大夫的审美观相异趣;另一方面。书体在承继、变革基础上,疏放妍妙、长于简牍的风格和审美公用大为强化。这反映了A.汉字已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开始形成

C.魏晋书法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D.时代变迁影响书法风格的演进

8.苏轼推崇王维(字摩佶)的创作,认为“味摩佶之诗,诗中有画;观摩佶之画,画中有诗。”他甚至把王维放在吴道子之上。其做法

A.表现出明显的“尚意”倾向B.改变了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

C.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D.提高了士人群体的社会地位

9.宋代的“说话”有“四家”之说,各有门庭,自成路数。其名目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这主要反映了

A.东岱社会分工日趋加强B.民间娱乐场所“瓦舍”开始出现

C.世俗文化摆脱了皇权专制D.民间艺术呈现出职业化的特点

10.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英雄传说,如:赫拉克勒斯幼年时恶德女神企图引诱他走上享乐道路,但他经过独立思考后听从善德女神劝告,决心不畏艰险为众人集体造福;普罗米修斯教人造屋、航海和治病等。这反映了古希腊

A.成年公民开始具有自主意识B.理性精神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C.人文精神兴起冲击总教地位D.以开始由认识自然转向认识社会

11.“当时那个社会是一个自信的、互相竞争的、一心要获得成就的、追求光荣和不朽的社会,人只要有足够大的胆量是能够制服命运的,画像、自画像、传记和自传的数目越来越多。”这一现象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强调人是时间万物的主宰

C.具有完整而成熟的思想体系D.帮助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束缚

12.他说:“欲想在天国得荣耀的,今生必须征战,而征战之胜利,必须经历艰难险阻始能获得。”材料反映了他

A.主张基督教徒要积极入世B.高扬上帝的绝对主权

C.反对教皇对世俗生活的干预D.提倡人权高于教权

13.牛顿是自然神论的重要代表,这一定程度上把牛顿从对宗教的信仰引向了对理性的崇拜,使他的思想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他的科学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材料最能说明

A.宗教和科学并不总是冲突和排斥B.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进步

C.宗教信仰影响着科学研究的方向D.理性崇拜与宗教信仰两者辩证统一

14.16-17世纪的欧洲,各种有关机械设计的草图都能呈现并流传……18、19世纪之交,欧洲的机床技师之间相互传授行业秘密,经验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上诉现象A.冲击了中世纪神学思想的束缚B.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导致了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D.有利于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

15.某一文学流派,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种社会现象都置于总体性的视野中,在事物的来龙去脉中,在社会省会的孤立事实与历史过程的诸方面的联系中加以把握和描写。该流派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6.右图是法国画家埃德加.德加借助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78年的《舞台上的舞女》。这幅画

A .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B .拘泥于局部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C .捕捉了光与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D .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与不满 17.1890年,薛福成说:“昔郭筠仙侍郎(即郭嵩焘),每叹羡西洋国政民风之美,至为清议之士所抵排,余亦稍讶其言之过当。此次来游欧洲,由巴黎至伦敦,始信侍郎之说,当于议院、学堂、监狱、医院、街道证之。”由此可见他

A .坚持中体西用的文化主张

B .抛弃了“夷夏之辨”的观念

C .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D .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18.梁启超曾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这一主张

A .与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一脉相承

B .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共和思想产生

C .认可“开明专制”的统治形式

D .提倡人民主权的新型国家观念 19.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在狭了……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 .全盘否定旧道德和旧文化

B .将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完美融合

C .全盘吸收西方文明与文化

D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 20.孙中山认为:“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称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为此,孙中山

A .赋予民族主义以反帝的新内容

B .谋求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 .发动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D .为家国同构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21.1938年10月下旬,陈诚曾仔细研读《论持久战》,并结合具体战例予以详细批注,甚至特邀周恩来到湖南给国民党军官讲授《论持久战》。由此可见

A .陈诚曾一度肯定并践行毛泽东思想

B .持久抗战思想契合国民党的战略需求

C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思想基础形成

D .中共的抗战指导思想得到国民党认可

22.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调研,提出了“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等重要观点,对此,他自己称之为“到处点火”。这次“点火”

A .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B .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C .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成为开辟新道路的先声 23.一位参加过“两弹一星”技术攻关的老工程师称,“由于当时批判反对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第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和老资格的科学家可以同场辩论”。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八字”方针的贯彻取得实效

B .科研领域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 .技术民主推动了科技进步

D .教育发展促使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24.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77人,其中东欧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80年代,北大中文系的留学生,以日本为主,兼及世界各国。留学生生源的变化 A .折射外交政策的调整 B .反映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趋同化 C .反映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D .体现出我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25.如果围绕下列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最为恰当的是

A .党报报刊始终居于舆论主导地位

B .“双百”方针贯彻与否决定报刊也兴衰

C .人民大众的需求影响着报刊内容

D .报刊业的发展也国内形势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