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评价

合集下载

教学测量与评价范文

教学测量与评价范文

教学测量与评价范文测量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测量与评价的定义、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原则以及常见的测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测量与评价的定义测量是指通过采集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如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分析。

评价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测量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数据和过程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测量和评价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原则:测量与评价应该具备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测量和评价的结果应该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不能受主观因素的干扰。

同时,测量和评价的过程应该准确无误,确保得出的结论可靠。

此外,测量和评价的内容应该全面涵盖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不只是侧重于一方面。

三、常见的测量与评价方法1.考试评价:考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可以通过给学生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考试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只能评价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无法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2.作业评价:作业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和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作业评价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但需要注意作业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

课堂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但也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一.教育测量1、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史蒂文斯)测量:客观事物及其属性;所依据的规则或方法;数量化的结果。

2、教育测量:广义:对于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作缜密地考核,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的描述。

狭义:是指对学生某些学科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又称成就测量、学业成绩测量或学科测量。

3、教育测量的特点:1.间接性和推断性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4.测量目的的针对性二.教育评价评价:评:评定;价:价值——教育价值教育评价:注重效果:美国的泰勒;注重资料的获得:美国的克龙巴赫、斯塔弗尔比姆;注重评价方法、手段:中国的张秀理、日本的长谷川容1、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目标的价值意义。

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联系: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

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

第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

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第三,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教育测量的产生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中国的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科举制的特征:逐级考核、制度完备、考场严格、命题规范科举制的考核方法:口试、贴经、墨义、策间、诗赋产生在中国、发展在西方美国贺拉斯曼1845年将“笔试”引入美国英国费舍在1864年《作业量表集》美国赖斯在1897年的《拼字实验》1904—1915年教育测量的开拓期:美国桑代克的巨着《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问世。

[教育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育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测量与评价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一)教学测量与教学测验教学测量(instructional measurement)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

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对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德等的形成状况。

因此,教学测量的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测量目标应与教学目标一致,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2)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德等的形成状况,它不可能像物理测量那样直接进行,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间接测量。

因此,测验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

这一点,我们将在本章第二节阐述。

(3)教学成效是通过量化的学绩进行考察的。

也就是说,教学成效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直接考察依据的,而学绩是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因此命题的合理性与评分的客观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这一点,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说明。

在分析教学测量的实质时,还必须注意它和教学测验(instructional test)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由于教学成效是以学绩来表示的,因此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

所谓学绩测验就是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及其操作。

用测量学的术语讲,学绩测验就是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作出数量分析。

也就是说,学绩测验所包含的只是测量目标的一个样组而不是全部。

这个样组必须具有代表性,能有效地测量学绩。

因此,可以说学绩测验是教学测量的工具和手段,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

也可以说,教学测量就是借助于学绩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

(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instructional evaluation)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它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观察、衡量和评估的过程,通过对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测量,用于了解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改进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它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测量理论:测量理论是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它研究如何将可量化的教育目标转化为能被测量的指标。

测量理论主要包括传统测量理论和现代测量理论两个方面。

传统测量理论强调测验的可靠性和效度,可靠性是指一个测验在确定条件下能得到相似结果的程度,效度是指测验能否真实地反映被测对象的特征或能力。

传统测量理论通过统计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计算信度系数、相关系数等。

现代测量理论强调以潜在变量为中心,认为教育目标不同于一般的观测指标,而是通过观测指标的背后的潜在变量来描述的。

现代测量理论包括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教育目标和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

2.评价理论:评价理论是研究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和判断的理论体系。

评价理论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

定性评价注重对教育活动进行质性分析,通过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获取和理解相关信息,从而对教育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定性评价强调了对于教育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真实反映。

定量评价注重对教育活动进行数量分析,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来评估教育活动的效果。

定量评价通过数值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比较和判断。

3.教育测量与评价模型:斯兰贝格模型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它将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教学质量的综合评定。

塔伦斯模型是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模型,它将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结果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结果。

布鲁姆分类模型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模型,它将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测量测量与评价重点

测量测量与评价重点

名词解释测量: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 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评价: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教育评价: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测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度娘)参照点: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就需要有一个测量或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参照点。

命名量表:最低水平的一种量表,这种量表是用来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的。

P4 顺序量表:用于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但这种分类是以所测属性的数量大小为基础进行的。

比率量表:除了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

最高水平的量表是比率量表。

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高一个层次,它不但能在一个连续体上表示事物量的大小,而且具有相同的测量单位。

等距量表的零点是相对的。

形成性测量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测量与评价。

终结性测量与评价:用于教学结束后,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学校中所举行的期末考试。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以成就或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基础。

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测量与评价其是否具备某种(或某些)典型行为。

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内容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的,被试也用文字作答,是最为普通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方式。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五)
按测量与评价的对象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1)个别测量与评价:个别测量与评价是指同一主试在同 一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 这种形式的测量与评价,主试对被试行为反应有较多的观察 和控制机会,主试与被试有更多的交流,这可让主试获得更多 的信息,也可以建立较融洽的主被试合作关系,有利于测量与 评价的进行。 但是个别测量与评价费时、费力,特别是主试必须经过严格 的训练才能胜任。
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教育测量 与评价可分为:
(3)终结性测量与评价 终结性测量与评价是用于教学结束后。 其目的 其一,在教学目标之下,检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业达到 了什么样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得失; 其二,根据终结性测量与评价的结果,评定学生的学 业成绩,并将评定结果通知学生家长或记入档案。
的在于测量与评价个人的潜在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 展倾向。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关于一般能力倾向的测量与评价,旨在探测个人多方面 的潜能;另一种是特殊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旨在探测 个人某方面的特殊潜在能力。
特殊能力:音乐能力倾向,机械能力倾向……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四)
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3)成就测量与评价:成就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在于测量并 评价个人在接受教育或训练后的成就。成就测量与评价有两 种类型: 一是学科成就测验,旨在测量与评价被试在某一科目上的学习成就;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一)
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 可分为:
(2)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是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测 量与评价。 它的目的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测量与评价之后实施。

教育测量与评价(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教育测量与评价(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教育测量与评价(简答题部分)什么是表现性评价:一种性质的评定方法新型的更加直接的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方面有显著作用表现性评价 1优点:有助于测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教学性评价与教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2缺点:信度问题效度问题实用性问题耗时过多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高利害评使用表现性评价就要十分谨慎品德测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有利于学生德育管理德育和行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品德测评的类型: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品德测评的基本要求:外显行为测评和道德认识测评相结合单项测评和整体测评相结合定向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社会的需要德育大纲德育结构学生年龄特征测评基本要求:重视指标体系的开放性教育性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关系统一性的灵活性的关系品德测评的方法、运用:定时考核(学生成绩测量)问卷测评(问卷或量表测试)项目评分(设置一些测试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分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测量)情景测验(设计情景,展开活动)社会关系测量(通过学生回答,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意向测评法(Q技术、和语义分析)行为观测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学生思想行为)教师评价的特点:是一个活动过程,一个特殊的连续活动,包括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形成价值判断,进而做出选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同一的教师评价的主体: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参评(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教育人力支援进行管理对教师的考核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度与效度)学生参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承受着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家长参评(家长是教育的投资方,间接的把学生的意见反馈给教师的有效手段)教师自评的意义: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进入评价角色增加教师评价的信度自我评价其实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教育评价的模式:实证范式评价(行为目标评价操作主意模式)人文范式(发展性评价模式自主性评价模式团体性评价模式教师校本)教师评价程序:确定目的确定评价者制定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实施指标体系的构成:素质评价指标(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职责评价指标(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最终目标教师评价过程:教师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教师评价主要工具:工作评估报告(1工作评估报告表:教师个人资料评价专家资料目的评定签字2评估具体内容3观察、总结)教师评价案例:日本1教师与校长、教导主任会面,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并就完成程度做自我评价2教导主任做第一次评估,校长通过观摩教师授课进行最终评估3评估综合评估过程中参考家长和学生的意见。

教育测量与评价模拟及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模拟及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模拟及答案《教育测量与评估》模拟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概念辨析(5×8)1、测量与评价测量——按照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及其属性指派数字。

从中,可以看到测量的三个要素:法则、事物及其属性、数字。

评价——从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部功效出发,对有价值事物所作的调查研究,以判断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而考虑提高价值的可能性。

2、难度与区分度项目的难度是项目或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

一般,难度系数P就是项目的通过率。

区分度是项目对受测者心理特质的区分能力的指标,它反映了项目鉴别好、坏受测者的能力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测验项目的有效性。

3、信度与效度信度是反映测验成绩在不同条件下的一致性、连续性程度的指标,定义为真分数方差与所得分数方差的比例,即为信度系数。

所谓效度就是测验对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进行评定的有效程度,即测验测到所想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一个效度低的测验,其得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心理特质的影响,尽管它反映了受测者的某种特点,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并不是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

测验的效度分析,其实质是实践标准对测验进行检验的过程,测验本身是一种通过行为瓜对心理特质的检验,因此,效度分析则是检验的检验。

4、准则与标准评价的准则。

它规定评价的方面和内容,也就是说它规定评什么,不评什么。

所谓标准是指事物资变的临界点,即事物资变过程中量的划定性。

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内容或方面量的划定,即要求或完成的程度或水平。

评价标准表示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合乎要求的,大概能被称为优良的。

5、价值与需要价值——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效益关系,即主体需要被客体属性所满意,或客体属性满意主体需要的一种特殊的效益关系。

由此,“价值”与“需要”密切相联。

需要——主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欠缺所处的一种摄取状态。

需要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需如果一种摄取状态,是主体有目标活动的动力,是主体行动的源泉。

正是需要激励了人的行动。

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其功能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改进、教育政策制定的支持等。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了解与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够通过量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

通过考试、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收集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二、评估与改进教学效果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够评估教学的效果,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考试表现、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与其他教师或学校的比较,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水平相对于其他教师或学校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基于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三、支持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测量与评价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通过对学校、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得到大量的教育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教育决策者了解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制定政策。

例如,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从而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教育差距,从而提出缩小差距的政策措施。

四、激励学生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同时,教育测量与评价也可以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发展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五、促进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测量与评价促进了教育研究与创新。

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教育测量与评价[精选多篇]

教育测量与评价[精选多篇]

教育测量与评价[精选多篇]第一篇: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1.什么是评价?什么是教育评价?答: 评价是指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标准是指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的对客体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 是判断客体的属性及发展变化达到主体期望的尺度, 是主体对客体价值判断的依据。

陈玉琨:教育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 借助各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 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沈玉顺: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 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 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2.什么是发展性教育评价?答: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育活动价值增值为目的, 着重于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条件、进程以及策略方法的建设性评价。

3.简述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

答: ㈠准备阶段⒈明确需要评价的问题⒉确定评价的目的⒊确定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⒋确定信息的搜集范围与分析的方法㈡搜集、分析信息阶段;㈢帮助评价对象制定改进方案;㈣再评价阶段4.比较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 教育督导的联系与区别?答: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关系: 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 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 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 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 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 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区别: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第一, 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 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

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 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第二, 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 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

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课堂讨论等,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

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 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反馈和指导。

通过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反馈和指导。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3. 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测量与评价还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意见,教师可以了解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4.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测量与评价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评价结果,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进而主动寻求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5. 评估教学效果教学测量与评价还可以用于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意见,可以客观地评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而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方向。

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用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教学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和指导,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评估教学效果。

它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

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

二、身体机能的测最大摄氧量
VO2max的测定方法:
12分钟跑推算最大摄氧量:测试受试 者12min内你跑完多少米。注意准备 性练习。
12min测验既是一种身体耐力的锻炼方法, 也是一种测定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
VO2max=35.97×运动距离(英里)-11.29
如因疲劳不能完成5分钟运动,可中途中止,记录下实际运动的时间(秒) 则:哈佛台阶指数=100*运动时间/5.5P+0.22(300-运动时间)。
评价标准P46
二、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1、心血管机能的测试与评价
(4)改良台阶实验(更适合中国人体型特点)
台阶高度:男30㎝,女25㎝。每分钟上下台阶30次,持续3min,测量恢复 期第1~1.5min、2~2.5min、3~3.5min的脉搏f1、f2、f3 台阶指数=运动时间(s)×100/2(f1+f2+f3)
正常:90%-110%
超重:110%-120%
肥胖:>120%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3、体型的评价
(1)希尔顿分类法Sheldon 内胚层型(肥胖型) 中胚层型(强壮型) 外胚层型(瘦削型)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3、体型的评价
(2)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 了解 测量出相关10项指标→计算体型三成分→计算出体型图上平 面直角坐标(X,Y)→找出体型图上所对应的位置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成分的评价方法
(2)体脂百分比:男>25%,女>30%即为肥胖。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成分的评价方法
(3)肥胖程度:一个人实际体重占其同年龄同性别组标准 体重的百分比。肥胖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00% 标准体重(kg):小于155cm者=身高(cm)-100 大于155cm者=(身高-100)*0.9 计算一下自己的肥胖程度?

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 终结性评价
– 是指某一教育、教学活动项目告一段落或完成以后进 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这项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的情况以及它的终效果或效益。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确定评价对
象(主要是
作用
学生)的常 见错误,以
便进行补偿
性教育
对评价对象阶 给评价对象 段性的进步进 作出鉴定或 行评价,并及 分等,了解 时反馈,以便 教育目标到 改进和辅导 达程度和教
优秀
根据国家颁布 的《学生体质 健康标准》, 小明1000M跑 用时241秒, 得分应该15分 (满分20分)
良好
小明是体育特 长生,中长跑 一级运动员, 平时1000M跑 能够跑进200秒 ,这次的发挥 距离其最高水 平相差较大

其他分类
• 难度测验/速度测验 • 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 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 标准化测验/非标准化测验
• 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
– 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力水平相比较,以 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案例:
小明是高二的一名男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1000M跑考试, 其成绩为241秒,请问该如何评价该成绩?
常模参照测量 标准参照测量 潜力参照测量
与评价
与评价
与评价
解释 评价结果
全班平均的的 时间是270秒, 时间在240秒以 内的只有10% 的同学,小明 的成绩在全班 的前10%
育效果
实施 时间
在教育工作 开始或教育 工作进行中
在教育工作进 在一个教育
行中
工作过程完
成后
按解释测量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
•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 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 团体中的相对低位的一种测量和评价类型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二是综合成就测验,旨在测量与评价被试在多个学科或综合学科上学习 成就。
(4)人格测量与评价(个性测量与评价):人格测量与 评价的目的在于测量与评价被试的人格心理特征,诸如气质 、性格、兴趣、态度、动机、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用于人格测量与评价的量具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陈人格问卷;另一类是投射测验。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七)
按测量与评价量具有的标准化程度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 可分为:
(2)非标准化测量与评价: 非标准化测量与评价的测验编制相对自由,没有严格按照测 验编制程序进行。 教师自编测验常由教师依照自己的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而自 行编制的测验,是一种非标准化测验。
按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六)
按测量与评价的材料(测验材料)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 可分为:
(1)文字测量与评价(文字测验、纸笔测验): 文字测量与评价的测验内容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的,被试也 用文字作答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的方式。 对于不同教育背景的被试,这种测量与评价的有效性将受到 一定程度的影响。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六)
——格朗兰 德
检查、考核、评估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对教师 、目标和过程等方面管理来行使其教育管理的功能。
对教育目标和质量的管理 对教育过程的管理 对学校的管理 对教师的管理 对学生的管理
思考题
学校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发挥了哪些功能? 哪些功能没有发挥?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功能?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学习和教学,所以 评价结果的其它用途,都是第二位或补充 性的”。
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
(1)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 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人体测量与评价

人体测量与评价

(一)身高
1、身长 三岁以下儿童要求量身长 (1)使用器材: 卧式量板(或量床),卧式量板由一长120cm
的地板以及在其一端与之垂直的顶板构成,另 一端可以移动于底板纵槽上的足板 该足板必须与顶板平行于底板垂直,在底板中 线两侧要嵌有两条与长边平行的两尺,其刻度 可读至0.1cm
(2)测量步骤
将量板平放
3、注意事项
两名测试人员应分工合作。站在受试者面前的测试人 员甲进行测量,受试者背侧的测试人员乙协助好找背 部测量标准点,并注意受试者姿势是否正确,有无低 头、耸肩、挺胸、驼背等,及时纠正。
测试人员应严格掌握卷尺的松紧度,并做到检测全过 程的一致性,以求减少误差。测量误差不超过1cm
肩胛下角若摸不清,可令受试者挺胸,摸清后受试者 应恢复正确测量姿势。
• 校正 • 测量方法: • 暴露被测部位 • 右手握皮褶厚度计,左手拇指食指轻
提皮肤
• 每处测3次,任意两次误差小于5% • 与皮肤自然走向垂直
4、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
(1)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 左臂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 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 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mm
6、胛下角皮褶厚度
(1)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 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 在右肩胛下角下方1cm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
脊柱成45度),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 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 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 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 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mm。 (2)注意事项:同肱三头肌部方法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就像医生给病人做全面检查一样。

比如说,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测验,这就是为了诊断出学生们哪些地方掌握得好,哪些地方还比较薄弱呀,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呢!
2. 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这不就是像建造房子时不断查看进度和质量嘛!比如在课堂上做一些小测试或者小组活动的评价,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多重要呀!
3. 终结性测量与评价,哎呀,这个就好像一场比赛结束后要颁奖一样嘛!像期末考试就是很典型的终结性评价呀,它可以看出学生这一整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呢!
4.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这不就是把自己和大家比嘛!比如说各种竞赛,就是看你在众多人中处于什么水平位置,是不是很有挑战性呢?
5.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就如同有一把明确的尺子来衡量。

像考驾照时,规定的那些合格标准,达到了就是通过,多直接呀!
6. 个体内差异测量与评价,这就像是看自己比起以前有没有进步呀!像是一个学生这次考试比上次有进步,这就是看到了他自己内部的差异变化呢,多有意思!
我觉得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这些分类都超级重要,它们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育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呀!。

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

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量表:量‎表一般称为‎测量的工具‎,它是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类‎别量表:是‎最低水平的‎一种测量量‎表,它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和事物‎的归类,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

‎顺序量表:‎比类别量表‎要精确,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等距量‎表: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又相等‎的单位和相‎对的零点。

‎比率量表‎:是最高级‎和体现最精‎确的测量水‎平的一种测‎量量表。

‎宏观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领域‎及宏观决策‎方面的教育‎现象、措施‎为对象的教‎育评价,或‎对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地区的教育‎进行的评价‎。

中观教‎育评价:是‎以学校为对‎象,对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的评价。

‎微观教育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摸底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计划‎、方案执行‎的情况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育、教学‎活动项目告‎一段落或完‎成以后进行‎的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团体中‎确定一个基‎准,或以某‎一团体的评‎价状况为基‎准,对团体‎中的个体成‎员在这个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进‎行评价。

‎绝对评价:‎是指以预先‎制订的目标‎为评价基准‎,评价每个‎对象达到目‎标或基准的‎程度。

需‎要性评价:‎是指根据某‎种需要,对‎新提出的教‎育目标、计‎划方案的必‎要性作出价‎值判断。

‎可行性评价‎:是指对教‎育目标、计‎划、方案实‎现的条件、‎可行性程度‎的评价。

‎配置性评价‎:是指对教‎育目标、计‎划、方案,‎所需要的资‎源条件,人‎员与技术条‎件的配置进‎行价值判断‎。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者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与要求,‎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价值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测量:从广义上来讲,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此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特性:法则、事物、数字。

2、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内在精神属性的测量,教育测量主要是一种间接的测量。

3、评价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

4、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相对评价法:指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

6、绝对评价法:指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候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7、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指吧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8、临床督导评价法:就是对评价者的实际行动进行直接的现场观察和记录,然后把观察结果和评估意见反馈给被评者,并和被评者一起商讨改进措施的一种评价方法。

9、标准化考试:系统地组织程序,统一的标准,对误差进行了控制,即考试的编制、实施、评分、解释到常模均是标准化。

10、常模:指的是标准化考试的大样本团体的成绩的平均数,亦即大样本团体分数的一般水平11、智力测验:是对人的智力的一种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它以一组标准刺激无一起被试反应根据这些客观反应来度量被试的智力高低。

12、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评价,它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质能力等方面做出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

13、品德测评: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思想品质(包括知、情、意、行)的测试和评定。

14、定时考核法:是指根据德育的要求,拟定德育试题,指定考试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考试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

15、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活动进行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选择,填空1、法则是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据和准则,即我们根据什么来进行测量。

事物是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进行测量。

数字是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

T.2、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

T.3、将量表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主要有四种量表水平:类别量表水平、顺序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水平、比率量表水平。

4、教育测量过对象的复杂性:首先,他是内在的,不能直接测量;其次它是多变的;另外,有些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T.5、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①客观主义价值观;②主观主义价值观;③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T.6、教育测量的历史知识:①《学记》记载中国在西周实行了教育考评;③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用笔试代替口试;④ 1845年美国在初等教育中以笔试代替口试;⑤ 1864年英国费舍收集学生成绩样本汇成《量表集》开启了标准化测量的萌芽;⑥ 1897年莱斯的拼字测验推动教育测验的发展;⑦冯特的测量方法和高尔顿的统计方法对教育测量产生重大影响;⑧ 1905年法国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具有经典型;⑨ 1904年美国的桑代克为教育测量之父,其名言:“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7、泰勒主持了课程设置和成绩测试的“八年研究”(1933-1940年),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并发表了《史密斯—泰勒报告》,此报告誉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泰勒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8、1967年,斯克里芬发表了《评价方法论》第一次对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等不同类型的评价之间做了区分。

T.9、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信度:①实测值与真值相差程度;②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接近程度;③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10、信度系数以多大为宜:对于学科测验,信度系数要求达到0.9以上,智力测验要求达到0.8以上,品德测验能达到0.6以上。

T.11、效度是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也是指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2、、效标关联效度又称为经验效度和统计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的效度的高低的。

T.13、难度是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

公式:P=R/N;P表示难度指标;N代表参加考试的总人数;R表示答对某道客观题的人数。

14、在常模参照性测验中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即大多数题目的难度在0.3- 0.7之间,整个试卷平均难度在0.5左右。

T.15、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公式:D=P H-P L;D代表区分度;P H表示高分组的难度;P L表示低分组的难度。

D>0为正区分,D<0为负区别,D=0为零区。

16、提高区分度的方法:使题目的难度适中,使整个考试的难度适中;着重考察复杂的学习结果。

T.17、测验目标: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

是编制测验的出发点和依据。

T.18、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他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应用、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类。

19、1977年,加涅在《学习的条件》的第三版中将认知领域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三种。

智力技能分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类;学习的结果分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五种。

20、日本的梶田叡一在他的《教育评价》分为三大目标: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 T.21、测验题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封闭式,另一类是开放式。

T.22、测验编制中,设计试卷的蓝图是命题双向细目表。

23、进行教育测验的编制时,一套试题中的客观题约60%,主观题约占40% ;测验试题难度的掌握一般情况下,较容易的试题占20%左右。

T.24、教育评价指标从达标水平去考察,可以分为必达指标和期望指标。

教育评价指标从精确度去考察,可以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种。

硬指标是指“硬件”,是固定的精确的指标。

软指标是指“软件”,是伸缩性较大,不精确的指标。

T.25、社会标准:以社会对教育的现象要求为依据,要求达标过程社会化规范化。

科学标准:根据客观规定和原则为依据,要求达标符教育的客观规律。

26、行为目标评价法指采用可观测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法。

行为目标的表达要注意两点:应设立可能观察行动的场合;应容易表示出行动的程度或阶段。

27、加权平均法是通过自评、专家组评、社会群众评等不同方面的评价,或者学生、教师、领导等不同阶层的评价者的评价来综合评定被评者的分数。

28、评价信息收集的标准主要有准确性、可靠性和时限性。

准确性是指收集到的信息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指采集到的材料是评价目标真正需要的资料。

可靠性是指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可靠,是信得过的资料,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时限性是指严格按照评价工作所规定的时限去采集评价信息。

29、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①定性分析描述法:包括等级评定法、评语鉴定法、写实分析法。

②定量分析评判法:包括统计分析评判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T.30、教育评价过程是评价者依据某种标准对被评价者有关方面情况进行评判的过程。

T.31、评价心理是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对评价过程的实践活动和评价过程的各种关系、交往等现实活动的反映。

T.32角色心理是指身份的自我意识及潜意识的表现的一种心理学现象,是特定的职业责任、道德规范、行为习惯、职业利益等的反映。

33、心理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现象。

34、时尚效应是指对新颖、时髦事物的向往和崇拜的一种心理现象。

35、施评过程心理包括自尊心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顺序效应、趋中心理、成见效应、宽大效应、附和权威心理。

36、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经久不忘,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观察某个人时,由于对象的某些品质或特征看起来比较突出,使观察者对此产生了特别清晰和明显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对其它特征、品质的知觉和评价。

理想效应指对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叫做“求全效应”。

37、趋中心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既不愿对优者给太高的评价,也不愿给劣者太低的评价,尽量缩小差距,向中间状态集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38、顺序效应是指由于评价的先后顺序,而对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产生干扰的心理态势。

成见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39、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模式效应。

40、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因团体或个人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行为、观点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

41、被评价者受评过程心理现象包括自卫心理、迎合心理和应付心理。

42、敏感心理主要表现在分数敏感、利害因素敏感和公正敏感。

43、语文成绩测验的种类有:听说测验;单字测验;词语测验;阅读测验;作文测验;语文综合测验。

44、单字测验中三种类型:回忆、自由联想、随机抽样45、语文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和评价四级。

46、西周有数学教育,隋唐出现数学考试,科举制有“算学”。

47、现阶段,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能力。

48、标准化考试中的四种常模:年级、年龄、百分、标准分数。

(对每种常模的理解)49、智力结构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 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用内容、操作和成果三个变项构成的立体模型来描述智力结构。

50、多维智力论:受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论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嘉德纳提出多维智力理论。

他强调人类的智力至少包括以下7种不同的智力:①言语智力;②数理逻辑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体能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

51、智力测验的先驱者是英国的遗传学家高尔顿和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高尔顿首先使用等第评定量表和问卷法作为测验的辅助工具。

卡特尔于1890年发表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首先使用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5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和操作两部分,语言分常识、理解、算术、类似、词汇、数字广度;操作由数字符号、图像完成、积木设计、图像列、拼图、迷津组成。

其测验结果有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全量表智商三种。

53、德国心理学家斯腾于1913年提出了心智商数的概念;推孟将心智商数乘以100,提出了智商的概念,也称为比率智商。

智商公式:比率智商(IQ )=()100()MA CA 智龄实龄 54、学生评价的类型:①定位性评价: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前判定学生的前期准备,又称为安置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