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引言:生物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次说课将以《植物的组成和结构》为例,介绍一次针对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植物的组成和结构,包括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会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根、茎、叶的结构特点。

2. 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描述植物结构。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洋葱、百合、扁豆等植物样本。

2. 实验器材:显微镜、刀片、玻璃片、玻璃盖片等。

3. 实验设施:实验室、实验台、显微镜台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和预备活动: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植物来描述根、茎、叶的结构特点。

2. 实验操作:a. 将洋葱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观察洋葱的细胞结构。

引导学生认识洋葱的根、茎、叶的结构特点,并说明其功能。

b. 给每组学生提供扁豆的种子,让他们自行撒种并观察生长过程。

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时根、茎、叶的形成过程。

c. 给每组学生提供一朵百合花,让他们观察百合花的根、茎、叶的结构特点,并比较和洋葱的差异。

3.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有什么特点?b. 不同植物的根、茎、叶有哪些差异?c. 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4.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并与前面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对植物结构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可以将实验结果与植物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七、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教学设计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成果及经验总结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成果及经验总结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成果及经验总结一、引言生物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总结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成果和经验,旨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验成果1.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活动,学生掌握了常见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进行植物种子的发芽观察等。

他们能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并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实验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让他们学会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做出预测、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等一系列科学活动。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3. 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

例如,在观察植物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学生能够亲眼看到种子的萌发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条件,进而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验活动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实验经验1. 确定实验目标和内容:在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前,要明确实验目标和内容,确保实验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实验项目和难度。

2. 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在进行实验活动前,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同时,要对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3.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现象和原理。

4. 注重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1.什么是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

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初中生物教案(5篇)

初中生物教案(5篇)

初中生物教案(5篇)初中生物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一、观察种子①菜豆种子的结构;③玉米种子的结构;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

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二者异同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

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引言】生物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教学说课以《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实验研究》为例,旨在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生理作用。

【分析】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细胞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细胞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实验步骤:a.准备实验材料:鲜嫩的洋葱头、显微镜、玻璃刀、载玻片、滴管等。

b.制作洋葱片:用玻璃刀将洋葱切成薄片,然后用滴管滴上一滴水,再盖上载玻片。

c.观察细胞: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放大倍数,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

d.细胞质染色:用滴管滴上一滴碘酒,观察细胞核的变化。

(3)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洋葱细胞的结构特征,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4)实验总结: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差异,以及细胞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4.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讨论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教学,学生能够通过亲自进行植物细胞实验,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细胞重要性和应用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备课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材料:
1. 鼠尾草叶片
2. 盐水
3. 显微镜
4. 盖玻片
5. 刀片
6. 水滴管
7. 试管
实验步骤:
1. 将叶片放入盐水中浸泡片刻,使之软化
2. 用刀片切割出一小块叶片,并用水滴管滴入一滴水
3. 用盖玻片盖住叶片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4. 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一个清晰的位置后,再转到高倍镜观察
5. 观察叶片中的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总结:
1.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等组成的
2. 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准位置,再转到高倍镜观察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显微镜和刀片等器具时的安全性
延伸实验:
1. 用碘液染色,观察淀粉粒在叶绿体中的位置
2.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实验课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课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课设计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生物实验课作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生物实验课的设计,以期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 实验课目标在设计初中生物实验课时,首先要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实验课目标应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技能,如观察、分类、测量、数据分析等。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奠定基础。

2. 实验课内容初中生物实验课内容应涵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等。

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为一些建议的实验内容:•植物细胞的观察与染色•动物细胞的观察与染色•探究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观察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制作生态瓶•人体骨骼和肌肉的观察•心脏和血管的模型制作•细菌和真菌的培养与鉴定3. 实验课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为一些建议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操作能力。

•讨论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4. 实验课教学资源为了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和实验材料等。

同时,教师应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 实验课安全与环保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与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7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7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7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7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知道怎么写吗?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初中生爱观察、勤思考、好奇心强的特点,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1本学期我们生物教研组将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法、学法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教法和学法的研究,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验教学,通过落实教学常规,加强实验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总结新课程改革中形成的经验及存在问题,努力提高我校的生物教学质量,为我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

特制定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关于实验教学计划1、学科教研组和各科教师对实验教学必须制订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室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制订实验室按排计划,做好配合工作。

2、实验教学计划必须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边讲边实验的实验目的,需用器材和实验步骤等内容。

并对各种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技能的培养作出安排。

同时计划中还应包括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考核的内容。

3、实验教学要提高开出率,并达到100%;提高覆盖率,使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提高设组率,开足组数;提高及时率、使实验与教学进度同步;提高成功率,使实验教学高质量,不走过场。

三、实验教学准备1、对教师的要求:认真备课、备实验。

填写好《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于三天前,学生分组实验于一周前交实验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摘要:通过预习指导,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考查等方法,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结合学生特点,克服困难,完成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责任。

自己经过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

部分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

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
弥补的损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

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要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睁开,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

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

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

例如在观察鱼鳍作用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知道作用就完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的名称。

做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部分结构认识各种鳍。

然后,按步骤观察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

再将观察后的各部位名称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
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

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

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

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

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分生区既受根冠的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分生区,其上部则趋向于成熟区。

例如:学习“蝗
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以上就是本人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中学教学实验的总结和看法,这里本人所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