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
五、实验步骤
•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 锥形瓶 •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 25-35 ℃、环境 • 下培养8-9小时。 • 3、检测CO2的产生
• 4、检测酒精的产生 • (1)取2支试管编号 • (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 升,注入试管 •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 轻轻震荡、混匀
六、观测、记录
条件 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有氧
无氧
七、实验结果
•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菌能进行 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 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在无氧条件下 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八、小组交流
实验课题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一、实验原理
•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进行有氧呼 吸产生 • 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 2、 CO2的检测方法 •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 CO2使溴麝香草酚酞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 3、酒精的检测 •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 灰绿色。
• 二、实验假设
•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生产CO2, 在无氧情况下 • 进行无氧呼吸,生产CO2和酒精。
• 三、实验用具(略)
a. 实验装置组装及原理
增设的对照实验
增设对照实验: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四、实验结果预测
•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 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 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灰绿色显色 反应。 •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 多
生物:5.4《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课件(苏教版必修1)
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
想一想: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推、烧杯 、 气球、针筒、温度计等; 新鲜酵母液、葡萄糖等
①无氧环境的创设;
②对照实验的变量设计;
(对照实验中酵母菌和葡萄糖液的等量设置)
③实验要便于重复。
组 水浴 实验前酵母菌 实验后酵母菌 实验后比实 号 温度 和葡萄糖液的 和葡萄糖液的 验前体积增 (℃) 体积( mL) 体积(mL) 加了(mL) 1 20 10 10.2 0.2 2 3 4 40 60 80 10 10 10 11.8 10.9 10 1.8 0.9 0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温度的影响。
1.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并 画出实验装置图(展示).
2.组间交流设计方案. 3.小组自评,互评.并进一 步改进和完善本组的方案.
结论
1.选材并连接装置; 2.吸取混合液各10 mL依次放不同温度水浴中;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实验结果.
不同温度 的水浴
酵母菌和葡萄糖液 (10mL)
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无氧呼吸速 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2.超过一定温度时,无氧呼吸速 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甚至不再 进行。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与实验 4.得出结论 5.表达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根据上面 研究获得的经验,进一步设 计实验方案,深入探究“酵 母菌的无氧呼吸还受哪些因 素的影响”。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不变灰绿色 变灰绿色
f
A瓶气体处理后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化较快, B瓶气体处理后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化较慢。
f
用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检测酒精
+ A装置的酵母菌滤液
不变灰绿色
+ B装置的酵母菌滤液
溶有重铬酸 钾的浓硫酸
f
灰绿色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现提供若干套 ( 每套均有数个 ) 实验装置,如图 A ~ D 所示:请设计实验 探究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
f
三.材料用具:
1.仪器:锥形瓶,橡皮塞,玻璃管,橡皮球(或气泵) 2.试剂:食用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 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重铬酸 钾溶液等。
四.方法步骤: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 和锥形瓶B(500mL)中 ,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 葡萄糖溶液.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 真菌,依赖外来的有 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f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 真菌 ,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 能生存,属于 兼性厌氧型 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 的不同方式。 酵母菌呼吸反应式: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2.CO2的检测方法: ⑴.CO2使 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⑵.CO2使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 重铬酸钾溶液 在酸性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反应, 变成灰绿色。
f
四.方法步骤:
2021-2023年浙江省各市(杭州温州台州等)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探究含详解
专题14化学实验探究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3•杭州)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小金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出现复燃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有无金鱼藻B.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2.(2023•绍兴)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读取体积C.点燃酒精灯D.取用砝码3.(2023•台州)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成实验目的,并保证实验安全。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过滤B.点燃酒精灯C.滴加液体D.闻气味4.(2023•台州)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
该温度最有可能是()A.冰熔化时的温度B.人体的正常体温C.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5.(2023•丽水)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A.滴加盐酸B.稀释浓硫酸C.倾倒盐酸D.测盐酸的pH6.(2022•杭州)配制10%的稀硫酸并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操作规范的是()A.读取浓硫酸的体积B.稀释浓硫酸C.加入碳酸钠D.倾倒稀硫酸7.(2022•宁波)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酱油和食醋闻气味B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C探究水的组成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D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A.A B.B C.C D.D8.(2022•丽水)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A.可制取O2B.可制取CO2C.可收集CO2D.可收集O29.(2022•金华)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加热液体B.测溶液pHC.盖盖玻片D.检查气密性10.(2021•衢州)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滴加液体C.取用氯化钠D.稀释浓硫酸11.(2021•杭州)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数学方法,如公式、图像、比例等。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酵母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
酵母克隆载体的种类也很多。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造生产,也可为致病菌——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
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
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
酵母菌细胞宽度(直径)约2~6μm,长度5~30μm,有的则更长,个体形态有球状、卵圆、椭圆、柱状和香肠状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2、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装置图:(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置: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B(500ml)和锥形瓶D(500ml)中,分别向B、D 锥形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甲),并连通像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歇性地依次通过A、B、C三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置于25-35°C的环境中培养8-10h。
乙装置中,锥形瓶D应封口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3)检查酒精的产生:从锥形瓶B、D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他们混合均匀。
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3、实验现象:(1)甲图(有氧呼吸):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之后又变澄清;②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不能使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色。
(2)乙图(无氧呼吸):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与有氧条件相比,浑浊程度轻;②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使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
4、注意事项:(1)甲图中NaOH溶液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石灰水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从而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保证乙图中通入石灰水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方法:实验开始时,将D瓶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等消耗完瓶中氧气,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石灰水的二氧化碳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3)实验过程中,甲图中石灰水变浑浊后很快又变澄清的原因:后续通入的二氧化碳会和刚开始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反应,形成了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因而石灰水变浑浊后很快又变澄清。
如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就可避免这种现象。
(4)葡萄糖也能和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实验4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解析版)
实验4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核心知识回顾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生物。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CO2和水,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CO2。
2、产物的检测试剂现象(颜色变化)CO2澄清的变水溶液色→色→色酒精在条件下,使用色的溶液橙色→色3、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溶液)。
(2)检测CO2产生的多少的装置如图所示。
A B C D EA瓶加入的试剂是,其目的是。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或水溶液),其作用是。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上图左右两组实验为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都为组。
(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 的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快慢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 变混浊程度/快无变化乙组(无氧) 变混浊程度/慢出现色5、实验注意事项由于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
【答案】1、兼性厌氧型2、石灰水浑浊溴麝香草酚蓝蓝绿黄酸性橙重铬酸钾灰绿色3、(1)葡萄糖(2)NaOH 吸收空气中的CO2 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检测是否有CO2生成耗尽D瓶中的氧气对比实验(3)重铬酸钾浓硫酸4、高低灰绿5、葡萄糖葡萄糖➢核心知识辨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用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为观察指标(2021辽宁)(×)辨析: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所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观察指标是培养液的滤液能否使重铬酸钾转变成灰绿色,2、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2020江苏)(×)辨析:高中生物学中的颜色反应总结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解析] (1)图1中A、B、C、D、E分别是丙酮酸、CO2、[H]、
O2、酒精。①④③依次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① ②分别是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 质基质,其中含无氧呼吸有关的酶。(3)KOH溶液扩散到筒状 滤纸上,增大吸收CO2的面积。(3)葡萄糖作呼吸底物时,有 氧呼吸产生的CO2体积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甲装置中墨滴 不移动,说明产生的CO2体积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只进行 有氧呼吸(过程①④③)。乙装置墨滴左移是因为产生的CO2
(2)已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产生酒 精的无氧呼吸,另一种是能够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并 且马铃薯块茎在只有N2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则 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二中溴麝香
1.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解中的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
解析:从题图所示的过程及参与的物质分析可知,该过程 表示的是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一)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T2。
(2)细胞呼吸内容往往是综合性试题的命题材料,单纯考查细 胞呼吸的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也会出现结合细胞 呼吸过程,考查有关细胞呼吸的实验分析题。
生物选修一常考知识点梳理
生物选修一常考知识点梳理生物选修一常考知识点梳理一、传统发酵技术1.果酒制作:1)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3)条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时间放气(CO2)4)检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2、果醋制作: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O2充足,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2)条件:30-35℃,适时通入无菌空气。
3、腐乳制作:1)菌种: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条件: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4)菌种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
5)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泡菜制作:1)原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2)制作过程:①将清水与盐按质量比4:1配制成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
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②将新鲜蔬菜放入盐水中后,盖好坛盖。
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①方法:比色法;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活动目标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背景资料1.相关知识(1)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
细胞通过细胞呼吸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中间产物。
细胞呼吸分成两种类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取材方便,培养简单,是做细胞呼吸研究的好材料。
(3)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方法简单易行。
(4)制酒业普遍使用不同的酿酒酵母生产葡萄酒、啤酒等。
例如,啤酒生产过程就分为麦芽制造、麦芽汁制造、前发酵、后发酵、过滤灭菌、包装等几道工序。
麦芽的制造大麦(也正在试验用小麦)浸渍吸水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芽,发芽时产生各种水解酶,如蛋白酶、糖化酶、葡聚糖酶等,这些酶可将麦芽本身的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等。
发芽到一定程度,就要中止发芽,经过干燥,制成水分含量较低的麦芽。
麦芽汁的制造麦芽经过适当的粉碎,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麦芽本身的酶,进行糖化,主要是将麦芽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大米粉作辅料,大米粉先加水煮沸。
制成的麦芽醪,用过滤槽进行过滤,得到麦芽汁,将麦芽汁输送到麦芽汁煮沸锅中,将多余的水分蒸发掉,并加入酒花。
酒花是一种植物的花,加到啤酒中,可使啤酒带有特殊的酒花香味和苦味,同时,酒花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防腐作用,可延长啤酒的保存期。
发酵麦芽汁经过冷却后,加入酵母菌,输送到发酵罐中。
一般先通入少量空气,酵母菌可进行短时间的有氧呼吸,使自身增殖,而后开始发酵。
传统工艺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分别在不同的发酵罐中进行。
现在流行的作法是在一个罐内进行前发酵和后发酵。
前发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将麦芽汁中的麦芽糖转变成酒精,后发酵主要是产生一些具有特殊风味的物质,除掉啤酒中的异味,并促进啤酒的陈熟。
这一期间,需要控制一定的罐内压力,使后发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保留在啤酒中。
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第三阶段 场所:线粒体
24[H]+6O2
酶 →12
H2O
+大量能量
3、总反响式
C6H12O6+6H2O+6O2* 酶 6CO2+ 12H2O* +能量
4、能量利用效率 1161/2870= 0.405
5、图解
C6H12O6
酶
少量能量
〔H〕 C3H4O3
酶 H2O
〔H〕
酶
①C6H12O6-→C3H4O3+[H]
O2 →H2O
O: C6H12O6 →C3H4O3 +
H2O
→ CO2
8、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有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主要是 葡萄糖
丙酮酸 [H]
少量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线粒体 线粒体
丙酮酸 H2O
CO2、[H] 少量
[H]、O2 H2O 大量
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二、有氧呼吸
1、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酵母菌细胞中的代谢过程分析
步骤 结
果结
论
1
线粒体 悬液
+含14C 的G
通氧
G不减少
线粒体不能直接 利用葡萄糖
2 细胞质 基质
+含14C 通
的G
18O 2
G消失,产生 含14C的丙酮 酸,产物中无 18O
第一阶段产物为丙 酮酸;氧气未参与 第一阶段的反响
3
线粒体 悬液
六、观测、记录
条件 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有氧 变混浊/快
无变化
无氧 变混浊/慢
出现灰绿色
七、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展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通过进展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 在无氧条件下进展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氧气能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原因
氧气能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原因氧气是我们生存中必不可少的气体,它在许多生物体内都担任了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氧气在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氧气是有机物氧化还原反应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中,它们主要通过利用部分有机物质与酵母菌内部的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进行反应,产生能量。
而当氧气存在于环境中时,酵母菌就开始利用氧气参与到有机物氧化还原反应中。
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可以更全面地利用有机物质并产生大量的能量。
因此,当氧气存在于酵母菌所处的环境中时,它们会更倾向于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而不是进行无氧呼吸。
2. 氧气的存在可以影响酵母菌生长速率。
无氧呼吸是一种较简单的代谢方式,它并没有利用到有机物质的全部能量。
而有氧呼吸可以更全面地利用有机物质,并产生更多的 ATP 分子,为酵母菌提供更多的能量。
因此,在存在氧气的环境中,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往往更快,能量产量更高。
3. 氧气可以调节酵母菌内部的代谢途径。
酵母菌内部有多种代谢途径,这些途径可以帮助酵母菌利用有机物质。
其中,有些途径依赖于氧气。
例如,氧气可以促进三羧酸循环的进行,使酵母菌更高效地利用有机物质生成ATP。
当氧气存在于环境中时,它可以刺激这些途径的进行,从而使酵母菌更快地利用有机物质。
总之,氧气能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氧气在酵母菌的代谢代谢途径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的全面利用,并提高生长速率和能量产量。
因此,在进行酵母菌的培养和生产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维持适当的氧气供应,以获得更好的生产效果。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1 无氧呼吸的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在没有摄入氧的情况下,细胞利用其内部的有机物
和其他类型的能量来代替氧来产生热能和ATP(能量货币)的能耗过程。
这种过程通常以碳水化合物为代价,以不完全燃烧为代价,被称为
“非典型代谢”。
无氧呼吸通常会有两个步骤:(1)最初的氧化降解
过程,在这一步中,其他类型的有机物(如乳酸、氨基酸和酮)仍然
被氧化,但不能使能量消耗低;(2)最后的还原步骤,在这一步中,
可以对剩余的有机物进行还原。
2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酵母菌是将来自环境(如空气中的碳)的碳源带入细胞的一种单
细胞真菌,它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来消解有机物,从而提供能量。
在酵
母菌的无氧呼吸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体现了培养基中有机物(如糖和
乙醇等)的氧化反应。
具体而言,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中,碳源通常
以乳酸和乙醇的形式摄入细胞;乙醇被细胞代谢为乳酸;乳酸则被氧
化为乳酸乙酯和乙醛;乙醇产物则最终还原为甲醇,其中自由能也就
被收集了。
3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好处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有效地提取能量,为生物体提供运动和生
存所必需的能量。
由于酵母菌可以无氧呼吸,它们在缺氧环境中仍然
可以获取足够的能量来活动。
此外,酵母菌能够无氧呼吸,也为酿酒
和面包生产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还可以帮助研究能量代谢的机制和相关的遗传控制机制。
因此,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生物能量消耗、健康和疾病、面包制造和酿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含解析
——酵母菌呼吸类型,酵母菌呼吸产物的鉴定,酵母菌呼吸装置前情提要:
关键词:呼吸方式、溴麝香草酚蓝水、重铬酸钾溶液、颜色变化
难度系数:★★★★
重要程度:★★★★
基础回顾:
考点一览:
考点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考点二、实验流程。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ppt课件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与实验 4.得出结论 5.表达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根据上面 研究获得的经验,进一步设 计实验方案,深入探究“酵 母菌的无氧呼吸还受哪些因 素的影响”。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 必修2系列课件
6.1《行星的运动》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
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
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 是来之不易的.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 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 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
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 教学重点 • 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
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 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1.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并 画出实验装置图(展示).
2.组间交流设计方案.
3.小组自评,互评.并进一 步改进和完善本组的方案.
结论
1.选材并连接装置; 2.吸取混合液各10 mL依次放不同温度水浴中;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实验结果.
不同温度 的水浴
实验名称: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
实验名称: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
提供材料: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酵母菌可用来发面,在发面过程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CO 2;酵母菌也可用于酿酒,能使葡萄糖产生酒精。
一、提出问题:
酵母菌哪种呼吸方式会产生CO 2 ,哪种呼吸方式会产生酒精?
二、做出假设: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才会产生酒精。
三、设计实验
1、思考并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是什么?
(2)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3)怎样检测CO 2 的产生?如何比较CO 2产生的多少?
(4)什么试剂可检测酒精的产生?怎样检测酒精的产生?
(5)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2、连接装置:(请画出连接图,各锥形瓶口可同时插入多根管)
A 组: 装置
B 组: 装置
澄清石灰水
10%NaOH 溶液 酵母菌培养液
连接管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石灰水
四、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
A组B组
实验现象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六、表达、交流和应用:
1、有同学提前预习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知识,知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能够产生能量,本装置中要如何进一步改进以检测能量的产生?
2、在某一次对有氧呼吸实验装置的操作中,发现有氧呼吸组的酵母菌培养液中也能检测出酒精,这是为什么呢?
3、有人认为:实验装置中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是葡萄糖水溶液的纯化学反应,与酵母菌无关,你如何驳斥这种错误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技能目标
尝试制作“醪糟“及“酸奶”
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之间的关 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毛豆腐
酸菜
黄 酒
毛豆腐
酸菜
黄 酒
毛豆腐
酸菜
黄 酒
黄 酒
醪糟是如何转化而来? 这一转化的生物学原 理又是什么呢?
糖化酶
根霉
葡萄糖
酶
葡萄糖
酒精
丙酮酸 葡萄糖
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酶
酵母菌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 作用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 量能量的过程。
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 产生酒精的发酵叫酒精发酵
为什么要掏一个酒窝, 增加根霉、酵母菌和空气 的接触面积
给根霉和酵母菌制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食 物 片引 起 视 觉 冲 击
调 动 积 极 性
展 示 实 物
知 识 联 系 生 活
产 生 求 知 欲 望
(2)新课展开
酵母菌无氧呼吸 物质转化
醪糟制作过程
学生透彻理解 本节课的重、难点
(3)新课结束
酵母菌 无氧呼吸的应用
掌握新知识
课后自主探究
知识运用于生活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课外探究
查阅资料,设计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实验
为细胞的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酵 母 菌 的 . 无 氧 呼 吸
探讨无氧呼吸的有关内容
学生已经明确,对于绝大多数的生物 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 要形式,但还不够了解细胞的无氧 呼吸。
大量食物 转化实例
醪糟的制作过程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1
直观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
2
(1) 导 入 新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