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思考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浙中大by MR.chao
考试题型:
名解2×10=20%
填空1×20=20%
单选1×20=20%
论述5×8=40%
1、哪些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了中医理论的基本确立。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
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2、金元四大家是谁?各有何特点?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在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热,“寒凉派”。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邪去正自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攻邪派”。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人尊称李东垣),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简述整体观的内容。简述辨证论治的过程及证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何谓阴阳,阴阳学说的基本特点有那些?
何谓阴阳互根?阴阳消长?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阴阳互根,又称“阴阳相成”,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或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应是长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出现了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
5、人体内阳长阴消要纠正吗?试述之。
需要,虽然阴阳拥有自和的能力,拥有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
在这能力范围内是不需要纠正,但是超过了这个能力范围则人体需要纠正。
6、“阳胜则阴病”可用“阴病治阳”吗?为什么?
不能。阴阳偏盛。阴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
所以阳盛是不能补之阴,而是要泻之阳。
7、何谓五行?试述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乘、五行相侮的概念及意义。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8、试以肝为例,以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母病及子,指疾病由母脏传于子脏,如先有肝病,不能滋养心,导致心病,就是“母病及子”的表现。子病犯母,指疾病由子脏传于母脏,如先有心血不足,累及肝脏,导致肝血不足而成心肝血虚,就属“子病犯母”,或称“子盗母气”。
9、何谓藏象?藏象学说有何特点?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10、描述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
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全身的血均在脉中运行,均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至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人身之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主神志:
神的含义:
广义: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是指心所主之神志,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
心的在志、在体、在液、在窍
心在志为喜。一般说来,喜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的生理功能。但喜乐过度则可伤及心神,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心主神志功能过亢(喜笑不止);心主神功能不及(易悲)。
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爪,在窍为舌。
肺(华盖、娇藏)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吸:
包括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
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均归属于肺,由肺所主。
肺主一身之气:
首先体现于气的生成方面。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主要依靠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相结合。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宗气的生成,也影响全身之气的生成。
其次,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于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的呼吸运动即是气和升降出入运动。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肺主呼吸之气:
是指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通过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着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是宣发和布散,是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
包括三方面作用:
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浊气;
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
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肃降:是清肃、洁净和下降,也就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包括三方面作用:
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二是将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洁净。
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在生理情况下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在病理情况下相互影响。所以说,没有很好的宣发,就没有很好的肃降;没有很好的肃降,也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宣发。
主通调水道
通:即疏通;调:即调节。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肺主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至全身,而且主司腠理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
肺主肃降,不但将吸入的清气下纳于肾,而且也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成为尿液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排出体外。故说“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朝百脉、主治节